登陆注册
1454300000024

第24章 西北:缺水背后的真相(5)

疏勒河边绿柳掩映的诗城,春风不度的玉门,在历史和文化的地图上,是有明确的方位和地标的。

汉关与唐玉门关完全不在同一个地方。两关不仅相差几百里的距离、几百年的光阴。汉修筑玉门关时,西域道路初通,主要起军事上的作用;唐玉门关则规模宏大,人口众多,有市井驿馆旅舍,城外有宽阔的护城河环绕。

玄奘法师西行求经,风餐露宿,于贞观三年(629年)九十月间抵达瓜州晋昌城。瓜州刺史独孤达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对玄奘十分敬重,盛情相迎款待。正在这时,凉州快马送来了追捕玄奘的公文。独孤达阅后,劝玄奘赶快离开。

玄奘走的是伊吾道,而当时玉门关戒备森严,他只好星夜至疏勒河边,准备绕过关城偷渡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玄奘问询西行路径,“或有报云,从此西行五十余里有瓠芦河,下广上狭,回波甚急,深不可测,上置玉门关,路必由之,即西境之襟喉也。关外西北又有五烽,侯王者居之,各相去百里,中无水草。五烽之外即莫贺延碛,伊吾国境”。当时洪水季节已经过去,水流在河滩上漫散成数支,最宽的水流尚有丈余,岸边长着胡杨林。时间仓促,又在暗夜中过河,玄奘在当地收留的一个胡人徒弟石盘陀砍树搭桥,将草和沙铺在上面,牵马过河,绕过了玉门关城。至今,在离苦峪城西约50公里处的榆林窟和东千佛洞,尚有数幅西夏时代唐僧“西天取经”的彩色壁画。这几幅壁画是以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蓝本绘制的,应为我国最早的玄奘取经图。这画中没有猪八戒与沙和尚,玄奘作汉僧,边上有非人非猴的行者,大约就是那位“胡僧”,即“猢狲”的变异。

唐瓜州设在晋昌县,故址为锁阳城。

疏勒河在锁阳城以北实测距离34公里,约合唐里61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大师西行归来后,根据记忆口述,由弟子慧立整理的,所记路程与实际距离相差无几。几十年前的一宿行程,大师记忆能如此精准,真非凡人所能。其中,瓠芦河即疏勒河无疑。“下广上狭”,当是一个峡谷地区。疏勒河自出祁连山后,流经酒泉盆地和敦煌--安西盆地,均在平原荒漠地区,只有穿过祁连山脉北麓延伸到盆地的一条剥蚀残山时,才形成了不太长的峡谷河段。这条残山与敦煌境内著名的三危山、鸣沙山相连,宽只有几公里,相对高度只有几十米,其最高处也不到200米。因为山丘低矮,且多掩埋在沙砾之中,因此又称为“乱山子”。

唐边塞诗人岑参曾两次出塞,在安西节度使幕中任掌书记、判官等职,对河西两关和天山南北的各条通道关隘,十分熟悉。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写道:“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盖将军即河西兵马使盖庭伦。守关官兵多达5 000人,可见唐玉门关的关城之大。

一切都像是为了让人遗忘。当时瓜州至酒泉的大道,也取道玉门关,沿疏勒河冲积扇边缘的泉水出露带绕行,以保证旅人的水源供给。至今,锁阳城与唐玉门关间还留有“唐道”的残迹。1000多年来,浩浩漠风带来大量沙砾,愈积愈多,唐代的古道已经明显低于地面,像一道断断续续的深沟。

据考证,东汉至唐代玉门关在今天双塔堡村附近。

两座白塔在疏勒河南岸的两个小山上,相距约半里,遥遥相望,是唐玉门关特有的景致。《肃州新志》记载:“双塔不知创于何代。……其地峰回路转,河水湾环,林木葱茜,……徘徊瞻眺,顿涤尘襟。”说得真好,只有在这里,才能够体会到“长沟流月去无声”,才能够领略历史的辽阔宏大,和“故事”的峰回路转。

可曾想过,半个多世纪前,唐玉门关还是河西走廊上保存得最好的古城遗址之一。

清雍正六年,即1728年,当时驻军利用唐代玉门关的旧址,修建了双塔堡。城周围一里多,高一丈八尺,宽一丈七尺,在南北两座城门,各有城楼。堡内建有龙王庙、关帝庙、昭忠祠等建筑。许多唐代故城的遗迹都被保留在这座城堡中。徐松西行途中,1812年到双塔堡考察。时值深秋,登临山冈,一片萧瑟的景象。他觉得与州志中的记载有些差异,“危径临流,河曲平沙,差堪步马。而山非苍翠、树乏青红,滚滚浑波,殊非佳观”。我不知这时双塔堡是否还作为一个要塞使用,但这一带有人家是肯定的。

又过去了100多年,疏勒河依然奔流。1943年,由向达、夏鼐先生率领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来到河西从事考古调查,也进入唐玉门城,当时古堡及庙宇等尚存。他们又到周边地区考察,在双塔堡四周的山顶和各河口,有12座耸立着的古烽燧,这应和了唐人诗句中“山南山北总是烽”的意境。其中双塔堡北峰,残丘相对高度近50米,蹲踞着的烽火台残高三四米,映衬湛蓝的天际,格外宏伟壮观。向达先生在《两关杂考--瓜沙谈往之三》中指出,六朝以迄隋唐的玉门关,当在唐瓜州晋昌县北,“唯今双塔堡乱山一带仅余古烽燧二,其他遗迹悉化为烟云,关址所在,疑莫能决也”。因考察时间较短,双塔堡又为清代重修过,所以向达等虽然指出唐玉门关在这一区域,但不能确定双塔堡是否即为唐玉门关旧址所在。后来,安西博物馆的同仁据实地勘察后,认为双塔堡即唐玉门关所在,并在1987年11月水库水位下降后,对双塔堡故城遗址进行了实地勘测。

这里的每一处遗迹,都是酿造中国历史文化佳醪的“老窖”。

这些遗??,如气势豪纵的大写意,或深埋于地底的酒坛,不是现在什么几星级旅游景点“指数”所能标识的。

唐玉门关附近的疏勒河北岸,风蚀土台上耸立着一座高大烽火台。

烽火台南面河边有宽阔平坦的草滩,春来一片青苍葱茏,河滩上长满苜蓿、冰草和芨芨草,还有许多星星点点的野花。这座烽燧现存残高有6.5米,周围环筑围墙,房屋墙址遗迹清晰可见,长宽各20米,当年应当建有驿馆。专家们考察地理环境后认为,这座疏勒河岸边的大烽燧应为有名的“苜蓿烽”。

唐代诗人岑参策马西来。黄昏,暮色四合,他到苜蓿烽上驿馆投宿,节令虽是立春,边塞依然寒风凛冽。夜深人静,几杯苦酒,泪迹酒痕,无边思绪随着摇曳的烛光漫散开来。诗人唤取笔墨,略一沉吟,在驿馆的墙上挥写,一时烟云满目:

苜蓿烽边逢立春,葫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

诗写得委婉凄清动人。明明自己的苦旅乡愁,却写闺中红颜思夫情切,诗人写得很巧妙--这就是唐代诗人的气魄和智慧,绝对没有后来文人墨客的孤傲矫情或穷酸相。令人不得不佩服的是,唐代诗人只要随手写来,不经意中,能把一整座烽火台写进中国文学史。

丝绸之路断绝、唐玉门关废弃之后,城池仍然孤独地存在了1000多年,人们从未觉得这座故城有什么妨碍。与今天戈壁滩上孤零零的小方盘相比,东汉至唐代的玉门新关宏伟壮观,内涵也更加丰富。关城依山傍水,烽燧簇拥,辐射开来的南北几条大路,在残山叠嶂间绕行,曲折幽胜。如果保存到今天,唐玉门关实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无与伦比的旅游胜地,其价值无法估量。

疏勒河流过双塔堡后,残山蜿蜒的峡谷渐渐收窄。“两岸山促,河啮南山之趾”--在这里,山和河都是有灵性、有生命的活物,河水像漫游的鱼儿们,喋喋地击拍着、啮噬着大山老人的脚趾。

清冽的雪水浸润不出理性。悠扬嘹亮的羌笛已成绝响。

唐玉门关的厄运猝然而至。理想高扬、人声鼎沸、干劲冲天、机器轰鸣的年代,其实也往往是最缺乏想象力、最没有卓识远见的岁月。当代一些水利专家鹰一般锐利的“慧眼”,让人不得不佩服。即使西北荒漠上相对高差不过几十米的风蚀矮山,也看出了宜于建筑大坝的“价值”,疏勒河难逃横截的命运。1958年,在全国兴修水利的高潮中,疏勒河中游修建了一个面积很大的平原水库双塔水库,从此,唐玉门关被沉入水底,完全淹没了。

据说,修建双塔水库主要是为了灌溉。

双塔水库为甘肃省第二大“平原水库”,蓄水量2.4亿立方米,为疏勒河年径流量的1/4,水面几十平方公里。这么大的水库,灌溉的耕地不过10多万亩,受益人口也不过几万人。

其实,即使未建水库,自古以来,疏勒河沿岸就是屯垦之地。灌渠众多,绿洲平畴,沃野村舍相望,双塔堡下游灌溉的农田也有数万亩。修建双塔水库大坝,只不过是把传统水利变成了“现代水利”,把下游灌区的农田,移并到了上游。疏勒河下游沿河大片的草滩绿洲,包括敦煌境内的汉小方盘城一带的生命之源,从此断绝。

即使水库非修不可,选址建坝能不能作一些调整,把唐玉门关保留下来?

读懂玉门关所在的河谷、读懂丝路上的河流与河谷,需要特殊的学者大师--历史长河中的“水文”,不是目光如豆、浅薄如草、急功近利者所能认识的。

在河西走廊西端的荒漠地区,夏天最高气温可达46度,在烈日的暴晒下,蒸发量高达2000毫米,而年降雨量只有五六十毫米,可以忽略不计。有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而雨未落到地面就已经蒸发。双塔水库修建后下游常年断流,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故地顿失旧容颜。沿河树林灌木、芦苇冰草等原生植物枯死,绿色尽失,一片衰败。双塔水库也成了疏勒河的“终点湖”,水质开始恶化,矿化度加剧。若干年后,双塔水库会不会成为一个咸水湖?双塔水库为平原浅型水库,面积大,年蒸发和渗漏损失极大,达总蓄水量的1/3以上。

大量损失的疏勒河水甚至形不成一缕云烟。

每年春、夏、秋,双塔水库引水灌溉后,水位降低。这时,唐玉门关城遗址就会出露,大方砖、灰陶片到处散落着。虽然经过几十年水淹,仍残存着汉唐夯土版筑的城垣,有的虽已坍塌,但仍坚固如铁。

萧萧寒风中,呆坐良久,捧一掬疏勒河水擦擦脸。极目寥廓苍茫的地平线,落日陷入了乌云,金光敛尽。在迷蒙空冥中,古老的烽燧剪影隐约可见。我想,把这座乱石山中的大坝与一首写玉门关的唐代诗人的佳作相比,谁更久远、谁流传得更广?

不能说,一座大坝不值一首诗?

同类推荐
  •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书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本书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教师角色理论、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的基本理论、校本教师培训。
  • 高考状元经验谈

    高考状元经验谈

    本丛书精心选取了多个人生重大课题,内容涉及学习、生活、哲理、亲情、事业、交往等方面,结合鲜活的现实事例,启发读者思考、理解、感悟人生的真谛和意义,正确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积极进取,成就幸福人生。
  •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具备健康人格的现代人。或者说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从这个角度而言,教育决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应当是一种综合人文素养,是一种大智慧。有了大智慧,即使孩子是班上成绩最差的。他依然可以有辉煌的将来;没有大智慧,即便孩子在校的成绩再优秀,将来也可能泯然于众。因此。所有的父母和教师都应当重新来学习儿童教育这门专业的功课。
  •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即中国成长道路上的种种坎坷和怪现象。“超现实”即中国今后发展方向和如何实现改革。这是一本时政普及读物,核心为点评当今各色社会问题,专注于点评当代中国各色现象与事件,也有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解读。“把历史作为现实参考”的著名近代史专家雷颐,通过通俗的讲解、评论、分析,使读者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使政府改革的努力与期望落空,什么样的力量使某些事件像轮回一般在中国历史上反复演出。
热门推荐
  • xo许我一生年华

    xo许我一生年华

    涛记着要多多睡觉啊,-------------勋,奶茶不好不要多喝,--------------晗,不要总是哪么累啊多放松放松,------------------仁,不要光顾练舞而不管自己的腰了-------------------嘟嘟,记得要照顾成员们啊----------------棉妈,不要感冒发烧了都不管------伯贤,眼线不要再画了对眼睛不好,-----兴,不要为了写歌忘记吃饭了----凡,没事多笑笑吧-----灿烈我知道你笑是不想成员们老心----xiumin,不要再吃了你已经----够胖了
  • 独自前行

    独自前行

    有些时候为了一些人和事真的是需要放手然后独自前行
  • 神偷拽妃:娘子偷个娃

    神偷拽妃:娘子偷个娃

    身为武学世家的传人,却是个丑颜废材。糟爹嫌弃,恶娘欺凌,渣男退婚,亲妹妹放火焚身……大火中醒来,再睁眼,她已经不是她。现代神偷浴火重生,当丑颜变成绝色之容,当废材变成天才,当她问鼎武学巅峰之际,谁人敢欺?谁人敢弃?毒母欺她?偷!庶妹害她?偷她男人!渣男负她?偷得他内内都不剩!可就一个装傻扮嫩、手段毒辣的傻王爷天天和她耍赖皮,扮猪吃老虎。“娘子,你都偷了我的人,我们一起再偷个娃出来?”“滚!我什么时候偷你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18岁以后懂点说话技巧

    18岁以后懂点说话技巧

    本书向大家介绍一套完整的快速掌握说话技巧的方案,例举了成功说话的实例,内容包括:天天说话不见得会说话、真诚坦率、善于赞美、换位思考等。
  • 当代北京邮政史话

    当代北京邮政史话

    我想,我们是否可以说,历史至少是人民群众参与创造的。人民群众参与创造了历史,自然也有权了解历史。从这个意义来说,当代北京编辑部的这套丛书是这样一个尝试,即帮助人民群众了解历史,或者具体说主要是帮助有一定文字阅读能力的老百姓了解当代北京的历史。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尝试。一起来翻阅吧!
  • 《守护甜心之黑暗的光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毁世造福录

    毁世造福录

    在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里,妖魔横行世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故众多名人之士创立百家道派驱除鞑虏。次年,百家各派纷纷被邪怪打击流离失所,民众苦不堪言。偶然间,出现了一位得道仙人将各派汇聚于此,创立了同一体道门,世人皆称“百道门”在妖魔鬼怪横行的世界里,涌现了一批天赋异禀的少年们纷纷于“百道门”求学,只为天下,百姓皆安。其中叙述了岁朝阳,序听雨,游执,为主线的三人修道从弱变强,从聚到散,从少年少女到一代掌门,从无话不谈到各怀心事,从出生入死到尔虞我诈,从情同手足到自相残杀,从见义勇为到袖手旁观,从纯粹到虚伪的成长史。多年之后的他们支离破碎,四分五裂。那些谈笑风生的往事早已风消云散。弹指之间,昔日他们的身影也风骨无存,留下来的只是令人们颠沛流离,闻风丧胆的他们…………那个曾经天真无邪的他们如今变成了臭名昭著,令人发指,丧心病狂的大魔头…………
  • 暗噬九天

    暗噬九天

    流传远古曾有一日末日降临,黑暗笼罩了世间的一切。人们只感觉到肉体,血液,玄气在慢慢脱离自己,蒸发殆尽,无助与绝望充斥着整个大陆,几近无一人生还。重凡从小便被噩梦缠身,身体中一点属性没有,在凤兰镇是出了名的废物,为了保护心仪的女孩,身受重伤......却无意中触碰到了自己的身世之谜,找寻,复仇,追杀,真想到底如何,成长之路又会几经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