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300000011

第11章 欧风美雨荡涤下的中国城镇(1)

幅员辽阔的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城镇最多的国家。

也许,中国传统的文化城镇,在爆破和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已经掀向它的“最后一页”。

欧风美雨正扫荡着中国大小城镇。摩天大楼森林一般生长,古老的街道和建筑正在消失殆尽--

追寻中国城市的血脉

中国国家的概念起源于古代城邦--一座城市便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广布在城乡,但主要凝聚和保留在城镇里。这是孕育我们智能和生命的地方。

“不积圭土,难成高山。”中国城镇延续绵长,历史从未间断,中国的2000多个古城镇,几乎每一城市都可以追溯到久远,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即使遭过战火焚毁、洪水的淹没,古城中仍存在不同时代的大量历史文化古迹,像涝灾过后沃土上生长出蓬勃的新一茬庄稼一样,城市的修复与重建同样是生命与文化的延续与生长。有人把建筑比做凝固的音乐,那么城市就应该是一部凝固的乐章。

把中国城市的规划和建筑简单地归结为“农耕时代产物”、走完了历史进程的“木构建筑”,“从自己的娘胎里孕育不出自己的民族建筑”等,是“博学”的无知与浅薄。

把中国当代城市文化特色的消失,产生不出东方的经典,归之于缺少规划和设计大师,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为什么在当代中国城市大规模建设的高潮中,中西方文化强烈的碰撞、古老与现代的对接之中产生不出大师?

我们不妨略作回望。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国势衰微,城镇凋敝,战乱不已。被称为中国近代建筑宗师的吕彦直、梁思成、杨廷宝等人,都崛起于那个时代。这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学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科学现象。

他们几乎都有相同的经历,留学海外归来,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既采用现代建造技术,又能创造性地发扬中国传统民族形式。中山陵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向海内外“悬赏”--即招标征集设计方案。方案不是由国民党领导人拍板决定,但事先已经过各界广泛的讨论,发表文章,确定了中山陵“开放式纪念”,和“至大、至德、至善”的指导思想。要求其风格为“中国古式”或“中西合璧”。那时没有业主和业内人士的概念,特聘的四位顾问,即南洋大学校长、土木工程专家凌鸿勋,德国建筑师朴士,中国画家王一亭和雕塑家李金发开会评审。交通部南洋大学为交通大学前身,凌鸿勋曾留学美国三年。虽然在美铁路公司工作并在加伦比亚大学学习,但他大抵并没有为学位而是为中国现代化的本领而求学,是继詹天佑之后我国著名的铁路专家,设计的铁路超过1000条,勘查过的公路超过4000条。当时年仅31岁的建筑师吕彦直也没有什么名气,他在上海报名应征,在40多个设计方案中被评为第一。凌鸿勋评价说:“此案全体结构简朴浑厚,最适合于陵墓之性质及地势之情形,且全部平面做钟形,尤具木铎警世之想。祭堂与停柩处布置极佳,光线尚足,祭堂外观甚美……此案建筑费较廉。”李金发评价说:“造成一大钟形,尤为有趣之结构。”王一亭说:“形势及气魄极似中山先生之气概及精神。”大家一致认为吕彦直方案“简朴坚雅,且完全根据中国古代建筑精神”,决定采用,并聘吕彦直为陵墓建筑师。

我们看看吕彦直这位设计大师的简历,就可知道他的方案被选中绝非偶然。吕彦直于1894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自幼喜欢绘画,8岁丧父,9岁随姐姐侨居巴黎,在那里受到法国文化的熏陶。1908年回国读书,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留美预备班。1914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建筑系。之后,他充任美国名建筑师墨菲的助手,参加了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今南京师大)和北京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与此同时,他还对北京明清故宫作了大量的实地考察,亲手绘制了不少故宫建筑图,从而对我国清代古建筑及欧美建筑风格特点都有了全面直接的认识。到1925年投标中山陵时,他已有了7年建筑设计的实践经验,其中重要的有上海香港路银行公会大楼、南京最高法院、东南大学科学馆等等。然而,这位年轻的天才,尚未等到中山陵建设竣工,即因辛劳过度而早逝。

千百年来,中国的城市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形成了一些定式和规律。

先说规划。古代中国城市也许没有单独的规划局、城建局这类的政府机构,但多是按严格规划建设的。都城、州府和地区的中心城市、边防重镇,更是如此。都城的设计,更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和审定,府尹与太守之类是做不了主的。

这些古代城市规划基本上遵循着中国儒家的传统思想。无论是商业城市还是行政中心,都有周密的规划,建设“次序”也十分严格。先做供水和地下排水系统,后做街道和地面建筑;先造钟鼓楼、寺庙、学宫等“公共建筑”,形成城内型制宏大的标志性建筑物,再建店铺民宅。我在山东临淄就考察过两千多年前齐国都城规模宏大的下水道遗存。县、州、府和都城中的有寺观、学宫、坛庙--这些都在今天成了名胜古迹。

再说建筑。

建筑风格与艺术价值并不取决于材料,而是格局、建构、造型和细节表达的内涵。中国地域广大,建筑的材料多样,从来没有排斥过“石构建筑”和新的建筑材料--隋代李春的赵州桥,明代寺院广布的无梁殿,圆明园中的西洋楼等等。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写道:“云南地高爽,虽远处南疆,气候四季如春,故其建筑兼有南北之风。……滇西大理、丽江一带,石产便宜,故民居以石建筑者亦多。”看来,半个多世纪前,梁思成已经把大理与丽江古城纳入了视野。而我们是在20世纪80年代那场大地震后,才在危房的抢救中,发现了丽江的惊人之美。丽江古城风貌得以保存还有一个原因,即缺乏资金,不能大拆大建,不能打扮得花枝招展,才勉强修旧如旧,这最终为后代留下了青春不老的“丽江印象”。

中国传统城镇的凋敝,与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经济的衰落同步。

随之而来的是,在炮火、烟尘和残垣断壁中,在五光十色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对城市规划和建筑的自信丧失和迷失。

令人可悲的是--正如梁思成几十年前在《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一文中所说的,“纯中国式之秀美或壮伟的旧市容,或破坏无遗,或仅余大略,市民毫不觉可惜。雄峙已数百年的古建筑,充满艺术特殊趣味的街市,为一民族文化之显著表现者,亦常在改善的旗帜下完全牺牲……这与战争炮火被毁者同样令人伤心,国人多熟视无睹。盖这种破坏,30余年来已成为习惯也。”

19世纪末,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否定,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达到了顶峰。

和北京一样,中国的许多城市建设并不缺规划,有的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制订。我不清楚历届政府作过多少次调整、修改和重新制订。据调查,目前中国一些大城市制订城市规划的“寿命”,平均不到12年。

城市规划的“短命”反映了决策者、制订者的知识、观念和眼光。规划的思想脉络是什么?规划本身是否科学合理?有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和执行?

规划是人制订的,人既可以制订,当然能够修改调整。但在商品经济中,现在修改或调整规划,充满了其他不确定因素,规划部门成了最有权力的行政机关。几位老乡准备在城南建一座商城,看中了一家工厂的仓库,双方达成了联合开发的协议。后来到规划部门一看,这片土地在规划图上却画着一个蓝汪汪的大湖,厂长也不知有此规划。这里根本没有水,只有一条臭水沟从仓库墙外流过,20年了,污染未曾治理。可规划上是水上公园,商城肯定不能建。好在现在有专门办批文的公司,花了100万元委托他们,搞到规划部门批文,允许建临时建筑。而这些钱是如何分配的,流进谁的腰包,就不得而知了。

良田改工业用地,工业厂区改建小区和商品房,预留的绿地变别墅,其前提都要有规划--而这里的潜规则,都需要花钱。

某一省会城市的规划局长空缺,几个地方官员争着到京城活动跑官,请上头的相关领导或秘书“发话”,有的带了几十万“活动”经费,“同伙”的有一个是我的熟人。在宾馆喝茶的时候,我问,这个职位值那么多钱?他说,与市公安局长差不多吧,可能还更实惠一点,一年挣个200万没问题。我不禁哑然。

有的地方换一届领导就出一个规划。城市规划往往交给设计研究单位,只要拿钱就干活,领导要怎样制订规划就怎样制订。贪大求洋,翻来覆去。一纸规划实施起来有多少约束力?能约束的也就是一些小商小贩和居民的违章建筑了。

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大学建筑工程设计教育的悲哀--“现在是业主教育设计师的年代”。

同样到具体的建筑物设计也是如此。这是给一些公费出国考察团编的顺口溜:“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参观拍照”。一些单位的官员、公司老板往往拿着出国时拍摄的某个欧式建筑照片,让建筑部门按此模样建造。设计单位为了挣到钱,业主单位怎么说,设计人员就怎么画,施工单位当然也就怎么做。

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时尚跟风、弄雅成俗是必然的结果,因为很难指望业主对建筑有多少文化上的理解。还有些专家学者,在洋风劲吹之下,“虽然对新输入之西方工艺的鉴别还没有标准,对于本国的旧工艺,已怀鄙弃厌恶之心理”,他们把这种“鄙弃厌恶”上升和包装成学问,是迟早的事情。

外来的“和尚”念的自然是真经。对外国设计师高报酬,言听计从;对国内建筑师压级压价,颐指气使。在重大工程的招标中,国内建筑设计单位与外国建筑设计单位联合,实际上仅仅为了给他人搭建一个平台,中国建筑师的设计仅作陪衬,他们的创造与创新的机会一次次被无情地剥夺。这无形中加剧了一些国内建筑师随波逐流的心态。

在恶劣无序的建筑市场角逐中,为数不多的建筑精英们无暇集中精力创造出更多的好作品,而是把精力和才能放在谈判桌内外,放在“开拓”市场上。只有获取足够的订单才能求生存,才能过好日子。他们不像教授学者,而更像游走叫卖的商人小贩。建筑师文化思想和独立精神之流失,是中国当代建筑也是城市的悲哀!

于是,拆、建;拆、建。一座座城市终于把“生米煮成了熟饭”。

城市化的提速与负载

争论“破坏性建设”,还是“建设性破坏”本身没有多大意义。

几乎所有的城镇都经历着量的扩张和质的变化。推土机、挖土机、打桩机、混凝土和塔吊的森林、时髦的玻璃幕墙与钢铁的构建,广场喷泉雕塑和绿地……摩天大楼、立交桥,以及城乡间低矮的棚屋、高低不平的土路,老街旧城的废墟,构成了当代中国城市最常见、最壮丽,也最破败的风景。

现在,中国城市化率达到了多少?

有人说还很低,只有30%~40%。

其实,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已经达到了70%~80%。北京、上海、天津绝大多数的县已经变成了城区,乡镇变成了街道和社区。广州、南京、杭州、成都、武汉等大城市,像一个个巨大的磁场,把周围的乡镇都吸为城区,西安市甚至把百里外的临潼都吸入了城区。北京、上海取消了农业户口,浙江即将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

摸着石头过河,难免就有水流、路径和方向的问题。

“亡其国,先亡其史”,这从来都是外来闯入者最狠毒的一招。重温历史,不堪回首中的回望--在时间的坐标中,才能找到今天的定位参照。

两千年的时光依稀。100多年,不算太遥远,半个世纪,更能精确地计算与测距。城市的扩大与停滞,大跃进与大跨越,以及随之而来的调整。一再交错进行的变速成了中国发展的钟摆一般的“模式”。

新中国建立后,实际上采用的是农村与城市两元分隔的模式和管理方法。农村与城市发展,农村、城市的行政组织管理,农副产品与工业品的生产流通交换,农村人口与城镇居民之间的流动,都通过计划安排,用高度集中的行政办法进行协调解决。户籍与粮票--地方粮票与全国粮票--则把没有“粮票”的农民,一年四季固定在乡村与土地上了。“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是领袖与诗人理想的农村田园风光。

20世纪50年代,经济建设高潮中,我国中西部大批工矿型城市出现了。兴办工矿企业到农村招工;城市无法解决就业问题,靠“上山下乡”缓解失业。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跃进”、“大炼钢铁”和粮食产量“放卫星”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阶段,城镇首先精简居民,动员来自农村的职工返乡,并对全国城市规模进行了压缩,4年中撤销建制市40多个。对城乡人口流动,特别是大中城市规模的扩大,实行了严格控制和限制。

潮涨潮落的中国经济,在“文化大革命”中更是到了几近崩溃的边缘。

在建国后前30年中,我国城镇人口仅增加了约1.3亿。

2007年春天,我到英国访问,从伦敦、剑桥、曼彻斯特、爱丁堡到工业城市格拉斯哥,在20多天的行程中,我再次想到半个世纪前提出的“超英赶美”的口号。当时一个重要的指标是钢铁的产量,而现在则是国内生产总值。中国的钢铁产量已经大大超过英国,国内生产总值按照购买力平价实际也已经超过英国。但我们是不是缺失了什么?--文化、传统,还是城市的历史风貌?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高新技术、服务业与旅游业的兴起,科学、文化与历史显得如此重要!

1980年后的20年间,城市化在中国提速,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减缓的势头。城镇净增人口约2.5亿,这还不包括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

农村劳动力的富余一直是存在的。在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人均不到一亩耕地,即使是中部许多农村,一家人也只有几亩地。在我的家乡,种地几乎到了绣花般“精致”的程度。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了空前解放--这种“解放”的具体表现是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民在向城镇迁徙转移过程中,长期受到束缚的创造力和智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它与土地资源一样,在一波又一波开发中升值增值,并转化为巨额资本,成为中国经济起飞的有力双翼。

进入21世纪后,城镇化进一步加快。

这是一组数据:从1978年~2003年年底,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由17.92%提高到40.53%,提高了22.6个百分点。近几年中国城镇化速度是前31年的3倍多,是世界同期城镇化平均速度的两倍多。目前中国设市城市达到了660多个,建制镇2万多个,城镇总人口达到了5亿多。据预测,在未来15~20年内,我国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将增加一倍,城市化平均水平将达到60%以上。

中国城镇化速度快、范围大、影响广。在连天的大潮涌浪中,人们在没有足够思想准备和制度设计的情况下卷入其中。

四五千年的历史,农业革命、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中国大地上多次出现过众多的城镇,灿若群星。

同类推荐
  • 罗山思踪——温州大学学术沙龙(第一辑)

    罗山思踪——温州大学学术沙龙(第一辑)

    书稿以场记的形式记录温州大学近两年举办的学术沙龙内容。主题有:1.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性。2.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治理模式追寻;3.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温商的机遇与挑战;4.当代具象表现主义绘画漫谈;5.社会进步与体育发展;6.:道德力与社会进步;7.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
  •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同人报刊是近现代新闻事业史上的一个很典型的现象,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报刊活动是同人报刊最重要的一部分。《努力周报》在同人报刊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地位。《论证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以<努力周报>为例》以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等人创办的《努力周报》(《读书杂志》)为研究对象,剖析自由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后面对专制、腐败的政治现实,在论政和启蒙间进行抉择时的犹豫与矛盾心态;在研究论政、启蒙的具体运作过程的基础上,探讨周报在国家统一、列强侵华、教育成败、监督政府等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在新诗、古史、民主制度、科学与人生观、批评的伦理等讨论中的态度,并对传播形式与效果进行探寻。
  • 袁宝华文集第一卷

    袁宝华文集第一卷

    本套书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逃离北上广—广东太竞争

    逃离北上广—广东太竞争

    广东这块地儿,永远都和竞争密不可分。因为广东人喜欢“食头箸”。谁都知道竞争是激烈的,更是残酷的。但埋怨冇用,不如把头从沙子里拔出来,好好看看外面的世界——连聚集了数十万工人的富士康都大摇大摆地从广东撤离了,你还在纠结离开是“前进”还是“后退”吗?
  • 全脑超能创造力

    全脑超能创造力

    成功的学习,决不单纯是积累知识,而是在学习上突破,因为,知识积累只是量变,而方法突破可以带来质的飞跃。
热门推荐
  • 我的右眼是黑洞

    我的右眼是黑洞

    【免费】【大神新书】【黑洞文开创者】【通俗版简介】我的右眼是黑洞,可吞万物!开天神斧?一眼吞了!修为+999999999三千大道?一眼吞了!修为+999999999鸿蒙紫气?一眼吞了!修为+999999999嫦娥仙子?一眼……等等,换个吞法~~【正式版简介】唐鹏飞,字天地,号宇宙!五年前,他冲入黑洞,证道至高!五年后,他吞噬黑洞,王者归来!这一次,我要俯视诸天万界为蝼蚁,看尽凡人哀嚎,弱者狂怒!扣扣读者群:567230272
  • 隐莲之灵心传

    隐莲之灵心传

    凌风乃天君最年幼之子,当年为救哥哥上玄天山寻找隐莲花。在与隐莲花精灵相处后,内心纠结,准备离去之时却发生意外,精灵为救他就要烟消云散。凌风愧疚,为它洗去残污之血,不料却导致隐莲花落入人间转世成了紫灵国的公主。灵心公主先后爱上萧国的武王和恒王,她为了惩罚武王选择嫁给恒王。而恒王早已心有所属,殊不知紫灵心正是他心心念念之人......
  • 有琴谣

    有琴谣

    她,是惊才绝艳的敌国质子,自幼养于深闺,却有一颗七窍玲珑心,默不作声动天下风云。他,是双目失明的纨绔杀手,惨遭家族抛弃,只因那异于常人之眸。当命运之轮转动,他遇见与她,自此倾心。【有琴堇】他从未见过这般有趣的人儿,即使是他的姐姐,也不曾这般玲珑剔透,不若然,她是敌国质子么。【东谣】啊,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无赖的杀手呢,他就没有任务做么。
  • 许你为我带荣光

    许你为我带荣光

    是他,让她懂得了去爱。是他,让她忘记了去爱。是他,让她明白了什么是爱。你用一生去等我,我便也用一生去陪你。海边,背靠背的身影是你和我。于此,许下约定,那便需要付出毕生精力。看不完的风景是你,读不完的名诗亦是你。而我属于你。
  • 火神大帝

    火神大帝

    月国曾经富甲一方的小国,因毗邻的三个国家常年征战,夹在中间的月国无奈的成为了三国的战场,一少年因战乱亲人相继去世,一次偶然的机遇遇到了传说中的火神,跟随火神习得通天本领,与十几个同村的兄弟携手平定了持续多年的战争,统一了四国……
  • 贵族出生的大小姐就是喜欢作死

    贵族出生的大小姐就是喜欢作死

    一位名为Cecilialodelilenk(塞西莉亚·洛·德利伦克)的英国贵族女儿,因过于相信玄学,从而给她一生带来了麻烦的“传奇”故事。
  • 重生后在我异世界横着走

    重生后在我异世界横着走

    三世为人,重活一次。陆潇潇决定,这一次要活的像一只螃蟹,横行走。看谁不顺眼就让他爬。陆潇潇指着萧国第一尊者,北冥说,你给老娘端洗脚水。“陆潇潇,你过分了!”嗯?一把带着寒气的剑刃已经架在他的脖子上了。你对他再说一遍?对啦,这就是她陆潇潇在这异界能横行霸道的最大依仗。“老公,我们走了”“好”“我想要天上的星星”“好”陆潇潇呆呆的看着半个足球场大的陨石,不知该怎么办。似乎,真的是星星呢?
  • 九圣苍穹

    九圣苍穹

    天地初开,域外诸神降临大陆,抛下九座神椅,被后世称之为九圣神座。九圣神座代表着替神执掌世间,拥有无上的权利,地位,力量。无数人以修炼梦想有一天坐上神座,可成功者终究渺茫。而成功坐上神座之人,被世人称之为九圣主宰,负责代神执掌世间。而生活在地球的风炎穿越到了这个世界,无神论者的他,根本无法信仰那些所谓的神。
  • 傲世圣王

    傲世圣王

    我爱的人,谁也不能动。要是你动了,不好意思,杀!我要杀的人,谁也不能阻,要是你阻了,不好意思,死!踏大陆,战群雄。斗神明,傲天下!
  • 二世起若梦

    二世起若梦

    “慕宸澜…我们这一段孽缘终于…终于要结束了吗。”她流下了最后一滴温热的泪,随着穷冬烈风,消逝在冰天雪地之中。这一世,他是慕溪辰,她是白沫梨,他恢复前世的记忆找到她,可她已忘记所有。前世的缘今世续。前世的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