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99700000005

第5章 气象知识锦集(2)

降水

降水是指从云中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常见的降水形式有雨、雪、冰雹、人工降雨等。

降水虽然主要来自云中,但有云不一定都有降水。这是因为云滴的体积很小(通常把半径小于100微米的水滴称为云滴,半径大于100微米的水滴称为雨滴)。只有当云滴增长到能克服空气阻力和上升气流的抬升,并且在下降过程中不被蒸发掉时,才能降到地面。因此降水的形成,就是云滴增大为雨滴、雪花或其他降水物,并降至地面的过程。一块云能否降水,就意味着在一定时间内能否使一百万个左右的云滴转变成一个雨滴。

云滴增长的物理过程:降水发生的原因是由于飘浮的小云滴增大以后,不能再被空气或上升气流托住才下降到地面的。云滴的增大有两种过程:水汽分子继续汇集在云滴的表面上,即由凝结方式增大起来;但是这种过程需要空气中的水汽压大于云滴面上的水汽压,如果云中有冰晶存在时,因为冰面的饱和水汽压比同温度下水面的饱和水汽压要小,因此,水汽便由液面向冰晶体上转移,而使其体积增大。大云滴的曲率小,饱和水汽压小,因此它比小云滴容易增大。

云滴相互碰撞合并增大其体积:云内的云滴大小不一,它们具有不同的运动速度,大云滴下降速度比小云滴快,因而大云滴在下降过程中很快追上了小云滴,大小云滴黏附起来,成为较大的云滴,在有上升气流时,当大小云滴被上升气流向上带时,小云滴也会追上大云滴与之合并,成为更大的云滴。云滴增大以后,它的横截面积变大,在下降过程中又可合并更多的小云滴,犹如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

云滴碰并增长的速度与云中的含水量、云滴的大小有关。云中含水量愈高,云滴大小愈不均匀,云滴的碰并增长愈快。

上述两种过程自始至终存在于云滴转化为降水的过程。观测表明,在云滴增长的初期,凝结增长为主,合并为次。当云滴增大到一定阶段后,凝结过程退居次要地位,而以合并为主。

降水形式

雨为滴状的液体降水。水成云(由液态水滴组成的云体)内如果具备了云滴增大为雨滴的条件,并使雨滴具有一定的下降速度,这时降落下来的就是雨或毛毛雨。由冰成云(冰晶组成的云体)和混合云(水滴和冰晶共同组成的云)降下的冰晶或雪花,下落到0℃以上的气层内,融化后也成为雨滴下到地面。

雨按强度的大小,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特大暴雨。

长期的连绵阴雨或大雨和暴雨,使得短时期内出现大量降水,形成巨大的地表径流,淹没低洼地区,或江河泛滥,淹没大片土地,致使作物被淹死,农产歉收,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这就是所谓的水涝天气。在我国常出现“南涝北旱”或“北涝南旱”的情况。

如华中地区梅雨期持久,降水多,则长江流域水涝,而华北、东北地区却干旱无水。

抗旱防涝的最好措施是大力兴修水利。如建造大、中、小型水库,营造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等。我国许多地区在这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是由冰晶构成的各种各样的固体降水,雪花的形状很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但基本形状是六角形的。

雪花为什么多呈六角形,花样又如此繁多呢?

这是因为冰的分子以六角形为最多,因而形成雪花多是六角形的。雪花形状的多种多样,则与它形成时的水汽条件有密切关系。

由于六角形冰晶的面上、边上和角上的饱和水汽压不同,其中角上最大,边上次之,面上最小。当突有水汽压仅大于平面的饱和水汽压,水汽只在面上凝华,形成柱状雪花;当突有水汽压大于边上的饱和水汽压,边上、面上都有水汽凝华,就形成片状雪花;当突有水汽压大于角上的饱和水汽压,边上、面上、角上都有水汽凝华,就形成了枝状或星状雪花。

雪按照降水强度的大小可分为小雪、中雪和大雪。雨夹雪是融化的雪或雪与雨同时下降的降水。

是表面为各种形状的冰块,直径为5~50毫米,个别也有更大的,雹的中心是一个不透明的冰核,周围包着若干层透明的和不透明的冰壳。

冰雹天气是一种严重农业灾害性天气。它出现的范围虽小,时间又短促,但来势猛、强度大,并常伴随狂风暴雨,雹粒降落在作物茎、叶和果实上,引起很大的机械损伤。严重的冰雹能使处在开花期和成熟期的作物受到毁灭性的伤害,轻者减产,重者颗粒无收。

冰雹多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目前人工防雹有两种方法,即催化法和爆炸法。催化法其原理和人工降雨一样,往冰雹云内加入大量碘化银微粒或食盐粉末,破坏冰雹的形成过程,使云内水分分散凝结成小冰雹或水滴,避免造成严重危害。我国许多地方在人工防雹上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果。

此外,降水还有霰等形式。

人工降雨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何有效地人工影响局部天气,防御不利的农业天气的出现,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958年,我国在吉林省用干冰催化降水进行大规模人工降水试验获得成功,以后,在全国广泛开展了人工降水试验。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引用了新技术,在云、雾、降水宏观微观结构的探测以及催化方法和技术、效果检验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人工降雨的原理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云是由很微小的水滴组成的,云滴的体积增长100万倍才能成为一个普通大小的雨滴。为了使云滴迅速长大,就要在云内首先形成一部分冰晶或大云滴,但是自然界中并不常常具备这种情况,所以,在不少情况下,有云而无降水。

为此,就需要人为地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使云中能生成一些冰晶或大云滴,促使云滴迅速长大成雨滴而降落。使用的催化剂有多种,对于温度低于0℃的云层多用干冰或碘化银来“引晶”,叫冷云催化。对于高于0℃的云层,多用盐粉或氯化钙来引进大云滴,叫暖云催化。

另一方面,云中降水量一般与云的体积成正比,所以通过大量引晶使云上部的过冷却水滴冰晶化,同时释放潜能,导致云中上升气流发展,增大云的体积和生命期,从而增加云的降水量。目前,虽然进行了大量地面人工降水试验,然而,飞机播撒催化剂仍是人工降雨试验的主要方式。

人工降雨对缓和局部地区的旱情起到了一定作用,为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但抗旱的最好措施还是兴修水利,营造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

有关风的知识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那么,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空气流动的呢?

推动空气流动的是太阳。太阳照耀着地球,但是,太阳赐予地球的热量是分布不均的,当赤道正处在炎炎夏日,太阳当空照时,而地球的南北两极却是冰天雪地,温度只有零下几十摄氏度。正是由于太阳给地球的热量分布不均衡,使大气这部巨大的机器发动起来。

赤道附近所受的热量比较多,空气温度较高,大气受热膨胀,热空气上升,到高空后又向高纬度地区流去,并逐渐变冷,到南北纬度30°附近,向地面下沉;与此相反,南北两极的冷空气下沉,向低纬度地区流动,同时,又逐渐升温,然后又上升,如此重复循环。在这两组由热力作用所生成的空气环之间是中纬度环,环内的气流一股追赶向上冲的极地环,另一股跟随向下沉的热带空气,好像一组反向运转的齿轮装置。

由于上述空气运动情况,全球各地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气压带。在南北两极,气流下沉,形成稳定的极地高压区。在纬度60°附近,气流上升,产生了低压带。中纬度与热带交接处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带,称为副热带无风带。

靠近赤道的热带,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区,叫做赤道无风带。

这样,热带空气流向两极,两极空气又流向赤道。按照道理,我们全球所刮的风应该是一致的,但事实情况是,我们所处的环境,有时刮东风,有时刮西风,或其他方向的风,风向和风力都是飘忽不定的。这是因为,地球的自转,会产生地转偏向力,使空气运动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再加上地球上各个地区地形不相同,有的山峦起伏,有的却是广阔的海平面,因而对气流产生进一步影响。尤其是在小地形和下垫面的综合作用下,使局部地区风况变得更为复杂。

由于地面地形地况,海陆分布不均,尤其是小环境的下垫面及其他地形因素的综合作用,会使局部地区的大气流动发生变化,也就会产生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风。

在海滨地区和较大岛屿上生活的居民,都有这样的经验:白天常有风从海上吹来,而到晚上,常有风吹向海洋。这种有规律的风,我们称它为海陆风。海陆风的形成是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容量不同造成的。陆地的比热较小,白天增温快,晚上冷却也快;而海洋的比热大,白天和晚上增温和降温都没有陆地快;变化不明显。于是,白天陆地上的空气膨胀上升,变成低压区,较冷和较重的空气从海洋流入陆地,补缺上升的较热空气,形成海风,到了夜间,陆地冷却得快,变成高压区,而海洋仍保持着与白天差不多的热量,海面上的空气增温上升,为陆地吹来的较冷较重的空气代替,于是就形成陆风。

海陆风的强弱与海陆温差有关。春末夏初,海水温度仍然很低,而陆地有明显的增温,这时,海风比较大。到了夏末秋初,海水温度比较高,而陆地,夜间辐射冷却显著,这时陆风比较强。

季节性海风,通常出现在10~11时,14~15时逐渐平息,19~20时全部消失,随后陆风开始增强,依此周而复始。天气越热,海风越强劲,吹得也越远。平均来说,海风在温带吹入内陆的纵深只有15千米左右,高度约200米;但在热带,海风可深入内陆远达160千米,高度达1200米。

与海陆风形成的原理相似,在山谷地区会出现一种日夜风向相反的山谷风。它是这样形成的:白天,太阳把岩石山坡烤得很热,比各地同一高度的空气热得多,产生上升气流。各地上空较冷较重的空气向下沉,这样就形成了从山谷沿山坡向上吹的谷风。日落后,山坡岩石冷却较快,比周围同高度的空气冷却得快,于是,谷地上空较暖的空气垂直上升,较重而较冷的空气顺山坡下滑,形成山风。长年累月的山谷风,会使生长在其风路上的树木变形。

还有一种地方性的风叫焚风,也叫钦诺克风,这是一种很强的阵性的干暖风,它发生在山的背风面。当气流沿着山坡上升时冷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云雨降落,这样,空气中的水分含量相当少,这样的空气越过山顶时,往下沉,空气压缩增温,气温变得异常干燥。据统计,我国地处太行山东麓的石家庄地区,出现焚风时的日平均气温比平时高出10℃。初春的焚风,可使积雪提前融化,有利于农田灌溉。夏末的焚风,会造成水果、粮食作物的早熟减产。强大的焚风,还容易引起森林火灾。

实际生活中,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风在短时间内,风速会忽大忽小地变化,风向也会不停地左右摇摆。空气流动这种小范围和短时间的不规则变化,就叫湍流。我们经常看到烟囱里冒出一股股很不规则的烟团会慢慢地扩散开来;飞机飞行时会突然发生颠簸。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大气湍流造成的。

形象地说,湍流就是空气中流动的、大小不同的涡旋,如同水里的涡旋一样。

大气中的湍流在近地面层有,在10~20千米的高空也有;在云中有,在无云的晴空万里的天气中也有。

大气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这也是大自然显示能量的一种主要形式。

对于风,人们最害怕的、最具破坏力的要数台风了。一次大台风的突然袭击可以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台风的强大风力能把参天大树和成排的电线杆连根拔起,使建筑物倒塌,强风暴可以掀起巨浪,吞没猝不及防的渔船。

风,又可以把工厂排出的废气、有害气体和烟尘扩散得很远。强大的大气湍流又会使飞机失事,无线电通讯中断。

但风,又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资源。风能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资源。

如果整个大气圈以和风(每小时32千米)的速度运行,即在每一瞬间所做的功,就抵得上新安江水库的发电机日夜不停地运转几万年所产生的能量。我们可以在风力资源比较多的地方建立风力发电站,这是一种无污染的资源。

有些地方,利用风能进行抽水灌溉。

也正是有了空气的运动——风,才使得地球上南北之间、上下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以交换,不同性质的气团得以互相接近、相互作用,制造出如此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的天气变化。

风,还可以促进植物、森林的生长。有些植物的种子就是依靠风来撒播四方的。

龙卷风的形成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50年内,世界各地大约有80万人死于龙卷风。在地球上,龙卷风光顾最多的地方是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意大利和日本等国,我国幅员辽阔,每年也总有一些省遭受龙卷风的袭击。

龙卷风又称旋风。通常它的风速可超过超音速飞机,因此,它带有很大的破坏性。龙卷风虽然出现时间短、消失速度快,然而,在它存在的一瞬间,却留下了几个颇为人注目的“之最”:1925年3月18日在美国出现的一次龙卷风,穿过密苏里、伊利诺伊、印第安纳三州,行程达360千米,沿途造成689人死亡,近2000人受伤,是迄今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强劲的一次龙卷风;1956年9月24日在上海出现的一次龙卷风,把一个重达11万千克的储油桶轻轻举起,抛到15米高的空中,而后掷向120米远的地方,可见龙卷风的威力了!

龙卷风按形成地点一般可分为陆龙卷、海龙卷和火龙卷三种。

它们是一个猛烈旋转的圆柱形空心柱,其速度可达100~200米/秒,比12级台风的速度要大3~6倍。就像水里的漩涡一样,龙卷风就是空气里的漩涡,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的不稳定气团中。

那里空气扰动得非常厉害,上下温度相差悬殊:当地面上的温度在30多摄氏度时,位于4000米的高空,温度仅有0℃左右,在8000米的高空,温度已降到-30℃。

这种温差,使冷空气急剧下降,热空气迅速上升,上下层空气交流速度过快,从而形成许多小漩涡在空中旋转滚动。当那些小漩涡逐渐扩大,加上激烈振荡,就容易形成大漩涡,成为袭击地面或海洋的风害。

北美中部是世界上陆龙卷多发地区,每年春末夏初,约有200次陆龙卷袭击美国。海龙卷要是不接近航船和海岛,也就没有多大的破坏性了。但它通常更为凶猛、壮观。

火龙卷是一种不为大家所熟悉的龙卷风,它通常发生在火山爆发和大火灾时。由于大量的石浆向外喷射或大火灾的热烟上升,水分被加热成水蒸气随之冒出,在短时间内蒸气升到一定高度时,会结成巨大的灰尘云。因为这种云和积雨云十分相似,因此,也同样会有闪电和暴雨发生。这时产生的龙卷风有烟火夹杂,称为火龙卷。

目前,人们还没有办法预报和测量龙卷风的发生及其旋速。根据1953年一个把高压电线钢塔摧毁的“纪录”估算,旋速肯定超过每小时600千米。

同类推荐
  • 地里万千

    地里万千

    这里有神秘诡异的百科知识等你阅读,这里有扑朔迷离的背后玄机等待你的发现,这里有鲜为人知的惊险内幕等待你的探索,这里有匪夷所思的灵异事件等待你的追寻。
  • 中国未解之谜(上)

    中国未解之谜(上)

    在这种严肃而充满趣味的探索中,读者将会了解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尽情领会事物的丰富与变幻无穷,更加完整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同时引导读者掌握研究事物和探求真相的方法,从中获得思考与发现的巨大乐趣。这不仅有助于读者在现实生活中以更辨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更促进思想的成熟。本书以解谜团、说故事的形式,把历史、考古、文学、艺术、军事、政治等范畴的知识生动地描述了出来,在知识含量大的基础上,吏具趣味性。读者开卷后,会轻松地了解、掌握、历史知识,对广大青少年朋友尤为适宜。
  • 走近2012:解读末日灾难之谜

    走近2012:解读末日灾难之谜

    在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难持续频发,2012末日灾难之谜风靡全球,这背后是当今社会人类面对自然灾害、金融危机、食品安全、恐怖活动、生存压力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之时无力的恐惧。这一切,最终统统被打上末日传说的印记奔涌而出。
  • 海之馈赠:海洋资源大观

    海之馈赠:海洋资源大观

    蔚蓝色的海洋,烟波浩渺,奔腾不息,掩藏着多少新奇和奥秘。自古以来,人们迷恋于她那碧波粼粼、鸥鸟盘旋的清丽;钟情于她那风柔水凉、海阔天高的豪爽;陶醉于她那棹声帆影、渔歌互答的神韵;感慨于她那惊涛裂岸、大浪淘沙的气势。面对着这浩瀚莫测、变幻万千的大海,作家妙笔生花,写出千古绝唱;诗人神游八极,为海洋插上幻想的翅膀。万顷波涛尽入画,千里帆影逐畅想。
  • 走进动物王国

    走进动物王国

    地球从形成至今已经历了46亿年的风风雨雨。这颗蓝色星球的与众不同,源自于它孕育出的生命。在这40多亿年的漫长历程里,生命形式从诞生伊始一刻不停地进行着演化——其中动物这一独特生命形式,就在那原始的海洋中逐渐形成,并开始了它的进化历程。
热门推荐
  • 窗外有雨声

    窗外有雨声

    “少爷,小姐已经考上南音了。”“订机票,去南音。”林向阳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她觉得自己的梦想启航了。只是,这学校里的校花怎么哪看哪不顺眼?光天化日之下居然欺负一个小姑娘!这事能忍吗?不能!替小姑娘出头,居然沦落到退学的地步?
  • 窗外飘着雪2

    窗外飘着雪2

    这是一部写给青春的小说——只为纪念我们的青春!“窗外飘着雪,洒下对你的思念……”小说主要在写三位主角:林涵(我)、景琰、斯嘉莉高中三年的爱情故事以及由此造成的此后十几年都无法改变的人生轨迹,并由此折射出对青春的思考——青春到底该怎样过?小说以对青春“回忆”的形式,展开对青春的追忆与缅怀,时间跨度为十八年(1995年-2013年),主要情节集中在高中三年(1995年-1998年)以及高中毕业十二年后小说人物又再次相遇的三年(2010年-2013年)。
  • 黑暗女帝:盛宠三生三世

    黑暗女帝:盛宠三生三世

    挚月:负天下苍生,只为与你厮守。灭天下苍生,只为你能安好。弃天下苍生,只为他日誓言。雪灵:我毁天灭地,只为与你相见。我诛仙杀神,只为你能安好。我摒弃天下,只为与你厮守。三生三世,旷世绝恋。
  • 鸿影仙途

    鸿影仙途

    一名在废墟中幸存的平凡少年,被修真联盟安置到了最近的仙缘城,通过不断练习他勉强成为了一名制符学徒,得以在仙缘城扎根下来,从此开始了一段漫漫仙途......望断天涯路,只为那一眼惊鸿,洗尽红尘,求无上仙道,一切尽在《鸿影仙途》
  • 星空编年史

    星空编年史

    一个老兵养大的孩子,遇上一个战乱的大时代,注定不会拥有一个波澜不惊的人生。
  • 精英爱废柴:精英大人小废废

    精英爱废柴:精英大人小废废

    家财万贯,备受宠溺的周二少被大哥扫地出门,无一技之长的他打算靠卖面为生,怎知难吃到爆,差点关门大吉,半途却让他遇见有颜有闲有智商被公司下放外派精英吃货一枚,生活每天卖糖不要钱!
  • 精选美文

    精选美文

    精选,多篇美文。人性爱情人生社会等生活思考。
  • 穿书反派大佬爱上我

    穿书反派大佬爱上我

    黎慕瑾看了一本重生文,睡觉醒来穿书了,穿成书中和她同名同姓的女二,还好现在穿在第一世上高中时期,没对女主黎瑜千干坏事,可改变结局在我帮男女主助攻时,惹了反派大佬,黎慕瑾想起书上写反派和男主抢女主,世界抖三抖的可怕,想到自己第一世害女主死后,自己也被反派大佬残忍折磨。便苦口婆心劝大佬:“你看黎瑜千和林梓枫多配啊,我知道你也喜欢瑜千,可你也抢不过呀,瑜千喜欢林梓枫,你要真抢瑜千,千万别连累我,我就是个小人物,不足挂齿,让我多活几年吧,感谢大佬”顾清逸挑眉:“谁说我喜欢黎瑜千又要抢她”我惊讶看了他一眼不像撒谎:“那你喜欢谁?”说完就后悔了,问他喜欢谁,不是找死吗,顾清逸:“我喜欢你”说完不给我反驳的机会就堵住我的嘴
  • 岁月静好你犹在

    岁月静好你犹在

    这是几对年轻情侣的青春校园故事,有搞笑的情节,也有比较虐的情节,本人有点懒,文笔也不怎么样,不过还是希望读者们可以支持一下我的作品,谢谢你们!!!
  • 网王之网球魔女

    网王之网球魔女

    她被称为天才网球手,据说从未输过一场比赛,一场意外一朝重生她竟穿越到了网球王子的世界。既然给了她重活一次的机会,她打算继续前世的梦想,只不过这一次她有了许多同伴。【真?男主:越前龙马。】【女主人设略苏,不喜欢请点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