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6200000033

第33章 十五分钟身败名裂(2)

当事人也好,代她出头的任何协会或社团也好,都该明白眼泪是可以被“消费”掉的——未来一周,阿娇的伤心照将成为最受欢迎的杂志封面吧?然而“愤怒”也一样,都因为“愤怒”在我们的文化里是种被动的东西:有太多观念不能被改变,有太多的自己不能被面对。像,我们在“性”面前还是太少勇气,太多欲望;太少自发的想象力,太多对媒体喂养的依赖。要不然八卦周刊也不会是最受欢迎的精神食粮。

因为这城市已经够外在化和表面化了,我承认我想看到愤怒的阿娇多于一群一群登场代她表达愤怒的人。

偷拍和写真

在不久前上映过的《偷拍》(CACHE)里,男主角受到的精神困扰,并非来自被偷拍的“内容”,而是动机。片中的他也是公众人物,但偷拍录像带无非是些生活琐碎,如几点出门上班之类。乏味的画面即使放上YOUTUBE也不会吸引多少眼球,然而换成是任何人,如你或我,也一定紧张如男主角——倒不是有没有做过亏心事,而是除了因不明所以带来的恐惧,还有别人在暗自己在光的防不胜防。

阿娇更衣被偷拍成为杂志封面的动机一目了然:(一)偶像艺人很难不是大众的欲望投射对象,由形象到工作范畴,重要功能之一便是替大众制造性(有人会把它叫做“浪漫”)幻想;(二)TWINS虽是二人组合,但阿娇在形象和戏路上无疑比阿SA更有玉女混合小妇人的气质。媒体以阿SA“逃过一劫”的形容对比阿娇的“唔好彩”,我猜是偷拍者摸清大众心理,知道谁才更有被偷拍换衫的市场价值。

上述动机的背后,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当阿娇事件成就另一次上街游行之际,社会声音几乎是一面倒的谴责和指摘,但每星期出版近十本同类性质,兼且吸引大量以女性为对象的广告商的周刊,甚至日报,还是一样以“偷拍”招徕——分别只在阿娇是被从更衣室外拍进去,其他的则是在光天化日大街小巷下继续偷窥猎奇。

谁与谁在茶餐厅用膳,谁与谁上超级市场走了一圈,原是最平常与无关痛痒的一幅画面,却因为是“偷拍”而忽然变成不寻常——“大搅断背情”,只因相中人是同性。即是说,只要通过隐蔽的镜头,读者便有了偷窥的权力,于是连最普通或根本不构成任何“故事”的图片都变成有了消费的价值。单凭“大搅断背情”这标题去想象而不看图片,大众一定以为将会看见艺人有什么亲热举动,事实却是,文字往往夸大其词,致令任何一张相片都可以变成“因未获被拍摄者同意”之名的“偷拍”,却无真正的偷拍内容之实。

图片提供不到读者所需的满足,文字便成了操纵想象的最终权力。“露底/点”、“露股罅/波罅/BRA带”等字眼之所以深入民间,也是香港传媒多年推动的主流文化之一。大众被训练成看见这些字眼便往图片搜寻要看的东西,接着即使没有类似标题也自动探头探脑。可见“偷拍”已由实物状态转化作一种意识。当这种意识愈来愈壮大,市场便会出现供不应求,偷拍镜头除了更不择手段发掘猎物,文字也要负上加倍耸人听闻的责任。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任何一张相片都可以是被大众拿来当成丑闻消费的证据——只要大家不介意把“斜眼睛”与“坏心肠”照单全收。看来平凡不过的“偷拍”照片可以因为相中人身份特殊而“价值不菲”,像张曼玉和梁朝伟在飞机头等舱内平排而坐并且睡着了的一次。被拍到的相片本来很普通——男女主角为宣传电影出埠,难道不可隔邻而坐?换了是改与助手同坐,标题一样可以写成二人不咬弦或避嫌,总之是无私显见私。到光明磊落坐在一起,焦点却被媒体转移到一樽水之上,说“两人亲热地共饮一樽水”。

名人因不足以构成罪证的普通相片被判罪名成立,那是他们要为名气付出的代价。只是反过来,普通人也可以藉普通不过的一张照片或一段影像一夜成名。巴士阿叔是典型例子。近日被放上YOUTUBE的“罗家英撩女仔”更是混合上述“名人/凡人”谁是谁非的最新“偷拍”品种。单凭分辨片中人的光头与罗家英的相似度,大概已可供传媒燃烧数日。燃烧的意思,是炒热话题,制造销量。最后神通广大的狗仔队或可找出真正元凶,届时另一颗凡人明星又将在最短时间内升起与殒落。

都说香港影圈的明星后继无人。新一代艺人的魅力不足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香港人已不再,或无法沿用过往的方式制造明星。以前,大众是在明星身上投射幻想,现在,幻想与幻灭却是双生儿,后者抚平了前者带来的焦虑——得不到的东西最好由我们亲自毁灭。

从此角度来看,阿娇换衫被偷拍却是一桩“例外”。

任何人都知道女艺人被偷拍更衣照片所造成的伤害有两样:(一)内在部分,是各种情绪的交杂纠缠;(二)外在的,是形象受到打击。阿娇的反应不论在文字或图像上都合乎了第一项:泪洒镜头前的她不断在电子或平面媒体上看得见。但是形象却似没有构成太大伤害,相反的,几张照片并不足以让大众对她的好印象,或也可说是“刻板印象”——邻家好女孩、玉女——从此破灭,一切“想象”如旧,除了使人“心跳加速”。

先让我们在记忆中搜寻那几张偷拍照。它们的特征有三样:(一)粗微粒;(二)被放大;(三)被偷拍那个人露出了在面对公众(镜头)时所没有的平常一面。这三点之所以能满足偷窥欲,正因为都能提供现场感。就像有人一看见粗微粒,镜头摇晃不定,被拍摄的是无名之辈的影像,便自动为它贴上“纪录片”的卷标。纪录一直被用来代表真实,偷拍既是纪录一种,那相片中阿娇当然就是真实的了。难怪在《壹本便利》上的几张照片,竟有着“写真集”的况味。

“写真”是从日本传来的消费形式,藉着摄影来建构、满足观者的欲望。主角通常都已拥有某个固定形象,就如惯性穿着的某种服装。通过“写真”,摄影机把他的层层外衣脱掉,大众便得以看见期望中的“裸”。然而“写真集”呈现的“裸”并不等于赤条条,它们往往强调大自然的背景和生活化的细节,目的是突显模特儿“真”,是基于所有影像被设计过的“自然”过滤了邪恶的“欲”而保留了充满幻想的“色”,观者才会觉得自己和被欲望的那个人同样纯洁。

对偷拍镜头懵然不觉的阿娇在照片中仍不失清纯——若不幸被拍到露点便是另一回事了。所以它们呈现的仍是合乎大众“幻想”而并非吓人一跳的阿娇,分别只在这枝花不再插在瓶子里而是被放在田地里,由家花来客串野花。

2006年8月26日2006年9月6日

防火防风防走光

如防台风

香港女艺人出席任何活动几乎都要面对相同的问题:穿得这样性感,不怕走光乎?而答案往往众口一词:已经打底、黏胶纸。听在我的耳里,第一件想起的便是天文台在台风袭港时作的呼吁:请做好防风措施。

台风对我们之所以构成威胁,是自然力量不可预测。但穿着本来是个人选择,既然有些设计因暴露而叫人提心吊胆,感到不安全的女艺人何不另觅款式,何须让衣裙变成计时炸弹?然而更常见的情况是“衣穿人,不是人穿衣”:DEEPV、露背、迷你裙子、高开叉、幼肩带、薄纱衣料等等,都会弄得衣服穿在身上的那位神经紧张。记者或镜头再三把“不怕走光?”逼迫追问,其实就像劝喻别人财不可露眼,只是动机未必纯然出于好心——关怀背后寓意明显:“穿得那么少,想引人犯罪乎?”

难怪一股劲回答说“已做好一切防范措施”的女艺人看来都会有点“没有性格”——既要坚守艺人必须以色相取悦别人的本份,又要照顾大众既想看又没胆量承认的弱小心灵。只因她们的“性感”根本不是发自内心,却是为了迎合市场。因此才会“表面主动,实际被动”,造成思想与行为不一致。当然,艺人们可以持“我穿得少不代表你想看哪里就看哪里”来解释既想被看,又怕被看的矛盾。只是话讲得再理直气壮,也掩饰不了背后的心虚:毕竟身处中国人社会,而性感是西方事物,如果能借它而令自己成为焦点固然好,但也不应该为了它而落得不检点的罪名。

却不明白“已做好一切防走光措施”之类的说话其实是鼓吹有心偷窥的人向难度挑战。胶纸、乳贴、双重的内衣内裤把一个女人包扎成男性目光下的现代木乃伊,它的“性感”之处,正是来自把抑压的欲望扭曲成征服的快感,如经典的三寸金莲和小凤仙装下被打了石膏似的脖子。

众人之耻

女艺人不慎露点,到底是一宗尴尬(embarrassment)还是耻辱(shame)事件?

如果世界上不存在传媒这种中间角色,艺人走光事件的性质将会单纯得多,它可以是技术上出现纰漏,也可以纯属意外。只要不是直接或间接涉及“道德”这顶大帽子,大众对于事件的态度也将简单得多——尽管旁观者是在非自愿情况下违反“非礼勿视”,最受影响的到底是当事人,更何况当时她正全神贯注载歌载舞,只会教我们替她双重尴尬:一是设身处地,为她的懵然不知难过;二是想象当她惊醒时会有多难堪。

尴尬本来就是一件双向的事情,因为它必然牵涉某个行为的发生和被目击。而行为本身纵或未必是犯错和罪过,但当中肯定有着不为大众所接受的某些成分,简单来说,就是不雅。当我在YOUTUBE上看见郑希怡的走光而感到尴尬,是因为“不该被看见的景象被看见了”,但基于那是当事人的无心之失,我不认为她是蓄意使我不快——像JUSTINTIMBERLAKE一手撕开JANETJACKSON的上衣——毕竟,尴尬之所以带有负面意涵,是尴尬的产生通常会令某些人的名誉或尊严蒙受损失。

即使有人对郑希怡的身体充满好奇,即使走光亦满足了好奇心,但这些人仍可提出是郑希怡的不慎造成他们的不安——就因为他们的“看见”是被动而并非主动,优越感便降了一级。

“传媒”作为中间角色,更加把上述心理复杂化。如果整个事件只牵涉郑希怡和一双眼睛,便不存在他人怎样看走光者与观众的另一层尴尬。“传媒”将走光事件当成道德新闻炒作,是变相要求社会大众就郑希怡是否清白表态。除非阁下完全没有看过报道,没有上过任何网站,否则你已是“被郑希怡陷于不义”,是以受“影响”者皆有“义务”厘清立场:责任不在看过走光的眼睛,而在不该被看到的那个人。为了让群众不用自觉羞耻,传媒必须将走光的性质由“不雅”转化成“不道德”,郑希怡才可以从构成尴尬变成众人之耻。

蟹肉伊面

“打底”这个词在我成长的年代,是指吃喜酒前先祭一轮五脏庙。

因为香港人爱在宴会开席前打麻将,如果不“打底”,肚子便要空到九时以后了。“打底”同时也是对主人家有多阔绰的考验,或是不待宾客提出“要叫点什么打底吗?”,或是假设有人会在开席前另叫食物,但当结账时多出了的项目他一样要埋单。最受欢迎的“打底”食品,叫做蟹肉伊面。

所以当“打底”一词铺天盖地地出现在今天的媒体上时,没有办法,我就是看见很多很多碗的蟹肉伊面,心里不禁嘀咕:“食人只车咩?(怎么这样占便宜,真是贪得无厌!)”,即使埋单结账不是用我的钱,我却心同此理地“肉痛”(因为吝啬)起来——尽管今天“打底”针对的已不再是肠胃,而是身体发肤。

有趣的是,意义虽然相距甚远,但还是在一点上有所牵连,那便是“占便宜”。在饮宴前多吃一碗蟹肉伊面等于是能吃便吃,即广东人说的“食得唔好嘥(不要浪费)”。就是肚子根本不饿,也不要让机会在指间溜走。换了是穿着上的打底,则是对不安分的目光的防范。表面是种安全措施,但十个提到“打底”的人,九个会将它与蚀不蚀底(吃不吃亏)划上等号。以郑希怡日前的走光事件为例,(女)艺人如叶佩雯震惊之外,还实时表示:“下次她应该戴个NUDEBRA……冇咁蚀嘛。”即使其他人没有明说,但在异口同声替她“不值”的背后,可不就是替她担心身价从此不保?因为这样,新闻之外连旧事也被重提:去年在《欢乐满东华》中表演空中飞人而失手扯掉郑希怡裤子的钱家乐在事后曾作出承诺:“冇人要你我要你。”——玩笑归玩笑,次货与讲义气的意味仍呼之欲出。

为了不想“冇人要”,“胶纸”遂成为今天传媒中最出锋头的保障物。谜女郎吕慧仪说:“我记得有次胶纸黐得太实,点知撕甩皮(差点撕破皮)。”歌手郑融说:“平时我嘅助手有个好大胶袋,装满胶纸。”无线艺员胡定欣说:“啲胶纸黐得几多得几多。”

“打底”,就是防“蚀底”。但,不知道外国人是否没有蟹肉伊面的引诱。就算二〇〇五年苏菲·玛索在康城影展红地毯上忽然走光,也没有听说她忙不迭寻找方法“打底”。

2006年9月5日2007年6月26日

同类推荐
  • 大家小书:论雅俗共赏

    大家小书:论雅俗共赏

    《论雅俗共赏》是朱自清先生抗战胜利后所作部分文章的集结,他生前的最后一本书。共收入“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有三分之一是谈诗歌的,主要是谈朗诵诗。在自序中,作者释题说,他“企图从现代的立场上来了解传统”,而所谓的“现代立场”,按作者的理解,“可以说就是‘雅俗共赏’的立场,也可以说是偏重俗人和常人的立场,也可以说是近于人民的立场。书中各篇论文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说话”。
  • 人生如春·夏·秋·冬

    人生如春·夏·秋·冬

    人生如春。人生的开始就像人们赞美迷人的春景那样开始了旅程。满怀着希望开始播洒幸福的种子,通过辛勤的耕耘来完成美好的心愿。本书撷取了必知的人生智慧,这些智慧蕴涵了成功者的经验教训,饱含了智者的睿智豁达。也有平凡人的深刻体验。是人们生活中的良好读本。
  • 秦少游词精品

    秦少游词精品

    《秦少游诗词文精品丛书:秦少游词精品》在编写过程中,坚持以能力为导向,查阅了大量最新出版的旅游教材、专著、报刊,并广泛听取业界的宝贵建议,把握旅游发展最新动态,采用最新数据和资料,力求教材起点高、立意新、信息新、案例新。重点体现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与创新性,教学方法的互动性与参与性。《秦少游诗词文精品丛书:秦少游词精品》特别注重文字表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逻辑、层次清晰,内容精炼而丰富。
  • 过去的痛:梅·萨藤独居日记

    过去的痛:梅·萨藤独居日记

    梅·萨藤作为一位声誉卓著的作家,在诗歌、小说及非虚构领域均有建树,其中,日记构成了她写作中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本书收录了梅·萨藤的两本日记《过去的痛》(Recovering)与《梦里晴空》(AftertheStroke),她在书中坦诚地记载了人生中的两段艰难时期:66岁,一段多年的感情走到了尽头,此时她不仅深陷抑郁症的泥潭,还接受了乳房切除手术,但“打击唤醒了隐藏的力量”,她凭借坚韧的勇气继续阅读和写作、悉心打理自己的生活空间,最终以卓然之姿走出了困境。73岁,她不幸中风,却仍未被击倒,而是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汲取力量,深入思考自身与过去的关系,完成了一段精神与身体的康复之旅。
  • 培根随笔(译文随笔)

    培根随笔(译文随笔)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文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他不仅在文学、哲学方面成就显赫,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里同样建树颇丰,被誉为“法律之舌”、“科学之光”。培根的《随笔集》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总共五十八篇短文,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散文作品之一。英国大诗人雪莱曾在他著名的《诗辩》中称誉道:“培根勋爵是一位诗人。他的语言有一种甜美而又庄严的节奏,这满足我们的感官,正如他的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满足我们的智力那样;他的文章的调子,波澜壮阔,冲击你心灵的局限,带着你的心一齐倾泻,涌向它永远与之共鸣的宇宙万象。”
热门推荐
  • 都市之奶爸无敌

    都市之奶爸无敌

    无敌,不是说说就可以的……于是,唐天告诉了所有人,什么才是真正的无敌
  • 完成你的心愿单

    完成你的心愿单

    裴念卿在外人眼里就是裴家的私生女,是抢自己妹妹男人的小三,为了生活去当戏子的人。在娱乐圈,裴念卿在键盘侠的眼里,是潜规则上位的新人,是没有演技的花瓶,是看到一切可能都会冲上去蹭热度的十八线小艺人。直到遇见沈俊西,她说:“我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怎么办?你不要喜欢我了好不好?”沈俊西:“正好,我也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好,负负得正,死都不能离开你!”小剧场:毒舌对战沈俊西VS裴念卿沈俊西:“想不到亲一下就脸红的裴念卿竟然是帝娱的幕后老板,摸枪无数的女魔头。”裴念卿:“想不到闻风丧胆的锦市大魔王沈俊西竟然是小娇妻,死皮赖脸的求我跟他在一起。”甜不可言,乐不可支。
  • 盛夏雪

    盛夏雪

    为毛人总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为毛她刚知道自己喜欢上他了,他却玩消失!毛线个球球的,有胆他别回来!回来别来找她!想怎么滴,大小姐我就是不爽开门,有本事你把这么多年的相思情还给我!
  • 置神世外

    置神世外

    我把手放在《进化心理学》和《自私的基因》这两本书上宣誓:我将违背我的天性,忤逆我的本能,永远爱你,至死不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初恋的小事

    初恋的小事

    在这个流水都比日子过得快的世界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富家男尝试新鲜的看上贫困女又或者纯情的少女想偷吃爱人的禁果。这些小事都是我们常常发生或者背地里做梦都想要发生的事。他们跟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而他们也跟我们不一样。因为他们做出了我们做梦都想要发生的不平凡……
  • 幻世天幕

    幻世天幕

    他自绝境中归来,十载如烟,故地满目沧桑。浮华褪尽,他放下执念,祸端却再度临头。命运又开始飘零,幻世里,长生的阴谋笼罩了整个天地,眼前只余一场人心凋谢的黑幕。落叶轻舞漫飞扬,唯笑人间少年郎,不知生死是何物,不知离愁断衷肠。
  • 我的王子在月下

    我的王子在月下

    绿色的流星划过天际,她许了个愿,他便来到她面前,知道她所想的事,一天她终于知道了他的身份,她喜欢上他,却不能说喜欢他,得知他也要走了,她却过不住他,原来她曾和他有过缗约。
  • 史上最牛作死系统

    史上最牛作死系统

    不要问我为什么这么帅,因为我也不知道呀!仙子可否随在下走一趟,带你装逼带你飞,一起嘿嘿嘿!对了仙子,我帅吗?猥琐的笑!!哈哈哈!凌枫踏上了贱之道路和作死道路!!每天不是在犯贱就是在作死的道路上
  • 落叶翩飞

    落叶翩飞

    学校开学第一天,武昭南在校园中遇到了一个令她怦然心动的女孩程静妍,然而曾经的经历使他心中充满了矛盾,小心翼翼地拒绝着……不久之后,母亲的突然去世,使他备受打击。母亲去世前告诉了他的身世之谜,并嘱咐他让他去寻找父亲……然而,当父亲找到他时,也已经到了弥留之际。父亲临终前把自己经营了半辈子的公司交到他的手里,并嘱咐有公司什么事情不懂就去问林峰……武昭南并不乐意经商,更不愿意做董事长。然而,在林峰的说服下,勉强当上了这个董事长。林峰预感到南天集团隐藏的危机并随时有暴发的可能,便想撮合他和江阳市委书记的女儿。然而,对爱情痴狂的武昭南哪会听他劝告。两人越说越僵,不欢而散。在林峰的策划下,南天集团终于铲除了最大的竞争对手。恰在此时,他和林峰之间再次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武昭南终于当上南天集团真正的董事长,正在他憧憬着美好未来的时候,却锒铛入狱并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