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1500000024

第24章 实践道德立法的现实必要性(2)

当社会分裂为不同的社会利益集团后,统治者便将“礼”改造为符合其统治要求的行为规范。中国古代“礼”的系统化始于周公制礼,其确立了一套以“亲亲尊尊”为核心的社会等级秩序与宗法制度,既包括政治制度方面和行政管理方面,也包括军事方面和日常举止方面。周公继承先人已有的尊礼的传统,将零乱分散的礼进行整理、补充、修正,使之系统化。道德作为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前贤者所作出的为人们所称颂的高尚行为及其品行,后来周公在礼中充实了道德的内容,将礼伦理化。孔子又以“仁”进一步丰富礼的道德内容,使礼的调整范围由天与人之间普及到人与人之间,把礼进一步提升到伦理化、意识形态的境地,使礼的社会规范、整合和约束的功能更加突出。由于礼既具有内在心理约束,也具有外在刚性的社会制度体制和约束功能,统治者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维持社会的稳定,便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地总结发展规律和经验,选择了礼中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制订有效的法律行为模式,以外在的强制性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调节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相互关系。由此法律便成为以道德为基础的外在强制力,而道德便成为这种法律形式的内在血液。法律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统治阶级意志,体现着道德属性,是社会主导道德的一种“转型”。所以,可以说“礼”的要旨是人的自我立法,既有内在心性之法,又有外在行为之法。因此道德和法律拥有共同的根源:礼。

(二)道德和法律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

在所有的社会意识形态中,道德和法律在本质上最为接近。道德和法律作为维护经济基础和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都把公平和正义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

道德是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的内在精神之一就是公平和正义。道德既是人们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产物,又将公平正义作为自身的价值目标。在道德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一旦失去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目标。

与道德相比,法律同样把追求公平正义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目标。虽然法律是以规范的形式出现,但这种规范的形式并不是简单地与制度相结合。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蕴含着人类在认识与改造世界过程中对自身生活目的和价值理想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自古以来法律就被视为公平、正义的象征。从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到现代的富勒、罗尔斯等,他们都在竭力主张和维护法律的价值基础和根本目标:公平正义。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法都有祛除邪恶之意。公平、正义永远都是法律存在并发展的标志和基础,是法律得以实现的基本动力,也是法律本身所追求的最终目的。由于道德和法律共同拥有公平、正义的内在价值追求,道德的正义精神包含了法律的正义性,法律也体现了这种正义的道德精神。所以道德也就成为法律规范制定与实施的价值基础。这也就决定了当体现社会公正的道德在实施过程中效果不佳时,就可以赋予其法律的意义以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三)道德和法律具有一致的社会调控目标和谐有序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道德和法律共同追求的目标。

对于道德而言,要想实现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道德就必须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调整来显示其自身的价值。因此,对全体社会成员提出统一的道德要求是非常必要的。道德作为社会生活需要的产物,通过向人们昭示在社会生活中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并通过社会舆论和道德评判以及人们内心的善良进行审视,促使人们趋善避恶。当人们的行为服从道德的调遣时,整个社会就将处于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而人们的行为与道德要求背道而驰时,社会就将处于一种混乱、失序的状态。

与道德相比,法律同样为了追求社会生活的稳定、和谐、有序而向人们提出要求,只是法律的要求更为具体和明确。这种法律和道德具有同一调控目标的事实,决定了当道德的效能不尽如人意时,必须将道德的要求上升为法律的要求。

三、道德立法的现实意义

(一)道德立法是多元化利益统一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发生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整体利益的关系,而且人们自觉意识到这种关系时,才会出现道德问题。因此,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经济体制一直在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所要实现的目标,多种所有制经济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社会经济结构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但是,每种经济形式都有各自的利益要求,这便自然导致了与多种经济形式相对应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这种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会导致社会主导道德调节力量的减弱。

在以公有制为主要经济形式的状态下,存在着多种利益形式,在这种体制下,集体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道德价值的取向也是集体利益至上,这便保证了社会主导道德的实施。而在利益多元化的格局中,每一种利益主体都将自身利益置于优先地位并努力追求这种利益的最大化,各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也形成了不同的道德标准。当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发生冲突时,他们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加以道德的论证,由此造成了社会的冲突。这种格局的变化使得集体利益至上的主导道德逐渐失去其权威性,原有的道德对社会生活的调控功能弱化。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规则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社会很容易出现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一种基本的道德共识才能维系,才不致崩溃。而现代社会由于趋于多元,则更迫切地需要凝聚某种道德共识。因此,在利益多元化条件下,必须将那些旨在实现经济活动规范有序和整个社会生活和谐稳定的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

(二)道德立法是价值观念多元化统一的有效途径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道德发生着积极的变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开始建立。追求个人正当利益、重视个人价值、讲究效率、平等竞争、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和人才等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慢慢侵蚀人们的精神领域,导致国家意识、集体意识、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的减弱。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化已成为现实。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往往来自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和信念,而个人价值多元化要求我们必须强化社会价值一元化的价值导向,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价值核心。因此,道德立法便成为强化价值一元化,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道德立法有利于道德自律的形成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自律的道德是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只有社会道德转化为每个人的个体道德,成为个体道德的需要时,道德才具有真正自律的现实性。从个体意识的产生规律来看,任何道德意识的产生都有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过程,因此,他律是自律形成的基础。

人的道德自律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它不仅需要一定的经验、经历和知识作基础,更需要相当程度的思维能力和理性为前提。由于社会上人与人存在差异性,这就意味着,一个社会无论何时都无法使人人都同时具有相同的道德自律意识。因此,社会对那些缺乏道德自律的人给予法律制裁,成为实现道德内化的重要保证。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形成,起初是由于对制定道德律令的成人权威的敬畏才遵守道德规范的,而成人权威的树立,责罚则是不可避免的重要手段。具体地说,儿童之所以愿意信守道德,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各种惩罚,包括免受皮肉之苦。这就告诉我们,儿童的道德成长过程是道德自律的转化过程。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惩罚这一外力是必不可少的动力条件。虽然儿童和成人在年龄上存在差距,但道德自律的形成并不构成年龄增长的函数,所以道德自律的形成过程在成人与儿童之间并没有差异。

成人的道德形成过程也存在着由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法律制裁。而进行道德立法,正是在行为主体因其不道德行为或恶劣的品质在受到国家执法部门的制裁时,它作为一种强大的外部压力,迫使行为主体在以后选择道德生活时,不得不慎重考虑自己所选择的行为和由此产生的后果,并基于这一物质和精神利益得失的考虑而改邪归正,弃恶从善。同时也对其他人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实践证明,对严重失德的人,社会应让其体验到不幸,否则,恶行会因为缺乏约束而横行无忌。

【作者简介】梁晨 浙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浙江 杭州 310012

参考文献

[1]牟永福.在规范与事实之间[J].中州学刊2005(4)

[2]陈颖.论道德立法[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1)

[3]孙信之.道德立法的理性思考[J].鲁行经院学报2003(5)

同类推荐
  •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

    本书是范曾先生负笈欧洲、闲居巴黎时与老庄进行的心灵对话;范曾先生或文、或史、或哲、或艺进行多学科的磨砺互证,对老庄最本原的思想命题展开了深度的阐释和解读。要言不烦,清新隽永;刹那神思,直抵灵府。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陌生人社会”的来临,为当代中国展示了全新的生活场景和伦理视野,同时导致了许多未曾遇到的新挑战、新困惑:面对数不清的“陌生人”,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伦理经验与其交往?以往的伦理规范和处事准则能否被简单移植到“陌生人”身上?在喧闹的现代都市,陌生的居民之间如何和睦相处?以往人们对“陌生人”的道德想象,能否作为直面“陌生人”时的道德推理机制?如何解决“人情味”与“公德心”之间的内在冲突?……本书围绕“陌生人社会”所生发的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从思辨和经验两个层面做出了有益思考和尝试性回答,对解决“陌生人社会”的道德困境有所助益。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论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论纲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一致的。本书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系统介绍为基础,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深入研究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深入研究了贯穿于这个科学思想体系的活的灵魂;深入研究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深入研究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世界哲学史

    世界哲学史

    古希腊哲学、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是哲学的三大王国,古希腊哲学衍生出欧美哲学和伊斯兰思想,中国哲学自成一体地持续发展,印度哲学体现在佛学思想和印度教思想。《世界哲学史》鸟瞰整个人类思想的流变与发展,梳理世界哲学脉络,辨析各大思想源流。
热门推荐
  • 王俊凯之两个女孩的邂逅

    王俊凯之两个女孩的邂逅

    两个爱情故事,两个不同性格的女孩,遇到王俊凯,两个不同的结局……不管两个女孩性格,样貌等等上有多大区别,唯一相同的就是,她们都爱上了凯皇,感情都是她们的弱点,一个怕被抛弃,一个太痴情……让我们期待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这本书为迷梦第二部小说,故事纯属虚构,希望大家能喜欢!
  • 大悲经

    大悲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审视你的心灵

    审视你的心灵

    心灵是条大道,行路人赶早赶迟,都在这条路上奔波。昔日蒋公中正先生有言:“穷理于事物始生之际,研几于心意初动之时。”是窥视人生智慧的大境界。他提醒世人行走大道要注意判断起步之际心灵的感念与选道的对错。故春秋荀况《劝学》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更进一步讲述每个人行走人生大道的行径应该从小做起,要善于积累、善于发现、善于挖掘,直至成才。本书提出的“心灵大道”论,就是一念之间的哲学,它要求我们时刻牢记,心灵在一念之间进行善恶、是非的选择,人生大道的方向就呈现出光明与黑暗两个极端。
  • 网游之守护夜芒

    网游之守护夜芒

    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夜芒的荣耀,为了金钱和……我是新手,没有技术,但我不是垃圾,我有仅属于自己的信念,我有我需要守护的荣耀。夜芒﹑神之殇,我们永远的守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丹火奇缘

    丹火奇缘

    山村少年叶枫不甘平凡命运,只身闯入修炼界,经历坎坷风雨,机缘之下,偶得天地奇火——凤栖木火,入宗派,草根也有大能耐,习丹术,从此一入风云化为龙,搅动一场惊天动地,掀起一阵血雨惊风,跌宕起伏演绎一番不一样的人生大历练。
  • 大唐闲臣

    大唐闲臣

    某倒霉蛋参加弓弩俱乐部活动时被外星人撞穿越了,重生在公元617年的一个贫家少年的身上,当然,有好处的!附赠生活辅助系统一个!开始从快乐的单身汉到一家长男,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到负责全家温饱的转变!这是一个悲催男在古代的奋斗史!备注:本文是生活流历史文!
  • 中国经营大师智慧全集

    中国经营大师智慧全集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经营大师,必须放远眼光,必须把握大局,商海竞争是非常惨烈的,只有那些把握大局的人才能驾驭市场。本书中有他们的人生经历,有他们的创业过程,有他们的经营理念,有他们成功后的谈定和失败后的反思……
  • 乱世侠义道

    乱世侠义道

    千年前的将军,乱世的王者枭雄,发生在他/她身上的一切,如此神秘……一条再普通不过的项链,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双男主/双女主双C
  • EXO之予你王冠

    EXO之予你王冠

    三年前的突变,他们失之交臂;一年前的事故,让她失去记忆。面对当初的恨,此刻的生冷,究竟这是一次机会还是一次惩罚?当时光荏苒,记忆复苏,是爱还是恨,是原谅还是疏远?纵使光阴流水,年华褪逝。我予你王冠,为你加冕。你能否从此,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