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0000000056

第56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论(4)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价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而且取得了丰硕的精神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启蒙,实现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一)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启蒙

启蒙,就是启发理智、廓清蒙昧之义,即启封建之蒙。按照康德的说法,启蒙就是人从由他自己造成的不成熟状态中走出来,从封建****主义所造成的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由启蒙精神开辟的现代性核心价值观念,如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责任等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典范。中国的思想启蒙充满了坎坷崎岖,救亡的急迫压倒了启蒙的呼号,但五四以来的现代性是中国走出中世纪、迈向现代化的重要精神力量,是政治变革的理论先导。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以“君权”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西学东渐的潮流,开始了东西文明的交汇和碰撞,中国思想界开始出现新的“异端”,这就是当时以王船山、顾炎武、黄宗羲为代表的中国内生的早期启蒙思想。经过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期的相对沉寂,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壮大,资产阶级代言人——维新派和革命派提出了“欲维新吾国,当维新吾民”的新民说和改制革命的奋斗目标,但是整个中国的思想面貌却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了新文化运动,这是我国启蒙运动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他们认为民主和科学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两个轮子,因此中国人“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以进行国民性的改造。五四新文化运动把启蒙运动推向高潮,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批判理性的自觉,但却具有阶级局限性和形式主义的缺点。“山重水复疑无路”,马克思主义这个智慧之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传入并普照中华大地的。正如后来******所描述的:“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作为西方文明最高成果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结束了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思想上的万马齐喑,也使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黯然失色。百年来“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和文化侵略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有一种屈辱感,陷入既要学习西方文明又不断挨打的尴尬境地之中。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使中国人民真正开始了现代性的思想启蒙。马克思主义在影响中国社会的现实政治生活巨变的基础上,也使中国人民的精神得到改造,使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得以重振,使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国民心理得以重构,这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水平和文化水平,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一次真正思想革命。马克思主义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理论表达,融进了西方优秀文化的现代性文明,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启示我们,只有中国式的现代性,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二)实现了从西方到东方、传统到现代的文化转型

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遭遇到的首要问题。

如何实现从传统到现代、从西方到中国的现代转换,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诉求和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论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说,其目标是多向的。当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置于中国现代化的语境之中来理解的时候,我们就会很自然地得出一个十分清楚的结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要使中国文化实现创造性的现代转化。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预言:“假如中国人对于西方文明能够自由地吸取其优点,而扬弃其缺点的话,他们一定能从他们自己的传统中获得一线生机的成长,一定能产生一种糅合中西文明之长的辉煌之业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文化主体和客体相互接受重构、会通整合、文化创新的过程。其实质是利用西方现代性文明的最高成果对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汲取、借鉴与创造性转换,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上下求索、百年梦寻的革命理论之大成和精神归宿,是中西现代性文化合璧的结晶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赢得了特殊的地位,实现了从西方到中国的转变;也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赢得了特殊的地位,开始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理论,要在中国文化土壤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就必须找到正确的结合点,找到正确的实现途径和表现形式。这一结合点和基本途径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民族文化相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优秀的东西,诸如独特的辩证思维方式,独特的精神追求以及关于真、善、美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和风格等都早已凝聚沉淀为民族的文化心理,成为中国文化民族性的根本标志。

马克思主义如果不充分吸收和借鉴这些优秀传统,不经过民族文化的内涵化,就始终难以融入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中去。但是,另一方面,中国旧的传统文化内部有着不可克服的缺陷,其中既产生不出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权利等思想观念,也产生不出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科学、创新、开放进取等思想观念,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进行整理发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体现时代特点,获得新的生命,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个扬弃中西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双重文化意蕴,既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过程,又是中国民族文化现代化的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对中国社会和民族文化来说,是得到改造和走向进步的过程,是中国民族文化自我更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对马克思主义来说,则是寻找新的生长点和再创造的过程,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自鸦片战争以来,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开始了学习西方走向现代化的艰难起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近代文化选择的历史逻辑,也是中国文化走向现代性的必然产物。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批判地对待中西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根本改造,汲取其民主性精华,淘汰其封建性糟粕,对传统文化加以提炼、改造、弘扬,从而成为民族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站在时代的高峰,对我国的“古今中外”文化之争进行科学的总结,先后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总结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兼收并蓄,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为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这种文化不仅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而且具有中华民族的风格和文化形式,符合中国老百姓的思维方式、接受能力、审美取向:这种文化具有大众化品格,打破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藩篱,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民族文化现代性的双重转型。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文化创新的根本方式。正是由于有了马克思主义,才使中国避免了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落后民族文化惨遭摧残的命运,中国文化才得以保存和发扬。******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营养融为一体,实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重构,是一种中西合璧的新创造,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正确道路。

(三)推动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凝结和积淀而成的优秀成果,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与结晶。千百年来,它推动和支撑着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为人类文明史书写并增添了伟大而壮丽的篇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日益交融,与中国实际不断结合,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不断弘扬和培育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创造解除了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的文化窘境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在各个方面都遭遇了西方强势文明的冲击与挑战,民族、国家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面对这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华大地上无数仁人志士虽然经过艰辛的探索,勾画了众多解决危机的方案,却都无法从根本上挽救民族危亡。直到马克思主义这样先进、科学的思想武器传入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才使这一窘境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

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其现代化进程是在外来压力和影响下启动的,在世界现代化大潮中处于被动的、消极的状态。这种状况使中国的现代化处于一种两难的文化窘境之中;中国要富强、要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必须学习西方,进行现代化建设;但如何在学习西方文化长处的同时,又不成为西方的附庸,如何应对西方价值观向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挑战和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消解,这一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长期难以找到正确的发展之路,中国的先进分子也陷入了无法解脱的认同危机之中。而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的文化土壤,但它关注的却是全人类的解放与发展,它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先进性又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因此,它无可替代地成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完成近代历史任务的必然选择。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解决中国革命与建设问题的指导思想,并创造性地坚持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促使中国的现代化从器物和制度层面深入到精神文化层面,解除了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的两难文化窘境,逐渐摆脱西化的困扰,使中国人在精神上和社会现代化中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成为可能。而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的启动,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开始进入了全面整体推进的阶段,走上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体现并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接纳和融合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宽容自强精神。马克思主义只有被中华民族文化所认同和接受,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有机契合,才能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过程中,中国文化必须要有博大的胸怀和宽广的眼界,才能更好地接纳马克思主义,成功地实现其中国化。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恢宏气度,也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强奋斗精神。从历史上看,中华文化在宽容和吸纳中得到了丰富,中华民族在自强和奋斗中得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即将传入中国之际,中华大地上开展的轰轰烈烈的追求科学与民主的新文化运动,就体现了觉悟的中国人思想上的开放和精神上的宽容。在中西文化碰撞中,以开放的态度欢迎并接纳马克思主义,这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宽容精神和自强精神。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的结合进而达到融合,更表现了中华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变革求实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改革、注重求实的民族,长期以来养成了勤勉务实且又善于变革进取的精神。由于中西社会历史条件的巨大差异,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要发挥出其巨大的理论威力和指导作用,必须根据中国实际加以阐明、发挥和运用。这就要求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的实践之中。无论是中国特色革命新道路的开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都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张扬了中华民族的变革求实精神。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创新进取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的民族。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弘扬中华民族创新进取精神的典范。以******、******、江****、胡****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定地继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把发展和创新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思想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现,是弘扬中华民族创新精神而结出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没有对中华民族精神造成破坏,相反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是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一条红线,将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得到弘扬和发展。

3.中华民族精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得到培育

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既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也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培育提供了宽广的视野、崭新的境界和有益的思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供了实践平台。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塑造的井冈山精神、红岩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哺育的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六十四字”创业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创造的技术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精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历练与培育,其核心与内涵不断得到改造、充实和丰富,其精神与实质不断得到坚持、弘扬与发展。传统的中华民族精神被赋予新的生命和活力,成为结合着时代主题、立足于时代要求、把握了时代特征、切准了时代脉搏、弘扬了时代旋律、突出了时代特色和体现了时代价值的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正是在这种民族精神的支撑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也正是在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伟大斗争之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丰富和发扬。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最璀璨辉煌的篇章,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巍峨壮观的丰碑。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前进的指针,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平台,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参照。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还将会进一步显现,它的璀璨光芒不仅照亮着中国大地,也必将会深刻地影响世界的未来。

同类推荐
  • 手腕:中国历史上的权力游戏

    手腕:中国历史上的权力游戏

    本书撷取若干历史上的权力斗争故事,全方位地展现权力斗争过程中斗智斗勇的手段,来突出这些历史人物的政治斗争策略以及权力争夺过程。
  • 党员干部网络行为规范的底线与红线

    党员干部网络行为规范的底线与红线

    本书主要讲述了党员干部在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形态、舆情管理、日常交往、经济娱乐等方面的行为规范。本书的出版发行,可以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素养,规范网络行为,一方面切实维护党员干部个人的政治安全、职业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另一方面为网络强国建设和网络社会健康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 求真·立论·献策

    求真·立论·献策

    本书收录了《关于加快构建杭州都市(经济)圈并发挥其在长三角作用的调研报告》、《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关于我省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我省流动人口中女职工劳动权益状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村规模调整调研情况的报告》等。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1996年12月,该所与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合并组建为马克思主义学院。30年来,该所凭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和传播的优势,始终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理论教育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前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所成立30周年之际,组编本文集,以示纪念。
  • 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二)

    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二)

    本书内容包括:道德、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涵和作用,公务员的责任、义务和纪律,公务员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务员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有关要求,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做法,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和实现途径等。
热门推荐
  • 火族后裔

    火族后裔

    神州大地,历经朝代更换。21世纪,古武没落,世家林立。唐浩,唐家当代家主之子,在新婚的日子里,唐家遭遇了灭门的惨剧。这是一段悲壮的故事,看唐浩如何踏过这布满荆棘的道路。
  • 第九大陆

    第九大陆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夏鸣幽幽一叹,就这么静静的站立于山巅,微风轻抚,随风闪耀晶莹光芒的泪珠消逝在空中。
  • 机械危机

    机械危机

    25世纪,科技给人类带来了便捷,但是,灾难也随之降临!
  • 网游之浮生幻梦

    网游之浮生幻梦

    浮生一世,不过幻梦一场。游戏中的秘密,牵扯着千年前的史实。
  • 惊怨

    惊怨

    家里收到一封信,爷爷看了之后,当时便跟老村长几人上山挖坟去了。
  • 重生洪荒之六耳妖圣

    重生洪荒之六耳妖圣

    袁明,一个考古系的大学生,意外身亡后重生洪荒天地!只是在他得知自己,成为了六耳猕猴以后,却忍不住的泪流满面!情不自禁的仰天长叹:“老天啊!重生什么不好?六耳猕猴可是很衰的啊!”
  • 星世界之神

    星世界之神

    游戏开发公司老板穿越到自己公司旗下一款名为《瑞特尔之星》的游戏世界中......化身为游戏首个内测号——星神。宏伟的星际世界观一遍遍刺激的初来乍到之人。宇灵,圣装,圣武...基于游戏与现实而又全新的力量体现;帝国,联邦,教国...星域级别的势力碰撞;神州,扶桑,大荒星域...远至宇宙边缘的探索。新世界的大门已经开启!新星历3603年,拥有无上伟力,无尽生命,无限威严,称以“星神”之名的年轻人,降临于此!
  • 黑森林

    黑森林

    东北原始森林是一片神秘的世界,也是一个黑暗的世界。它的神秘,源于它丰富的资源和物产;源于那些不为外人所知的野兽,飞禽,山洞,暗河;源于那些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灵的独特生存方式;当然还源于那些稀奇古怪的传说,故事。
  • 我真没想当人皇

    我真没想当人皇

    楚玉清穿越成了楚国七王子,被封“玉国公”,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本以为可以就这么混吃等死一辈子,谁料一手好牌被自己的父王打得稀烂,还有一个王叔居心不良总想着害自己。无奈之下,楚玉清只好唤出系统,接受了任务,第一个目标:登上王位!若干年后,楚玉清看着大楚辽阔的疆域地图,还有面前站着的白起、薛礼、孙膑、吕布、赵云、张良、诸葛亮、贾诩、郭嘉……“我其实真不想当人皇,你们……信不?”
  • GTL陨魂时代

    GTL陨魂时代

    “寒眼”竞技争夺赛正式开启,主播车队连胜即将登顶,却惨遭终结,二区一个号以极快的速度问鼎前五,一波未平,职业战队竞选赛上更是再次出现阿伪高手,慕兰辞渐渐回归玩家视眼,交流赛他首次亮相,以年龄低被看不起以五杀离去,官方痛改阿伪机制,全职高手路上不可能只留恋一位,但他不同,世冠总决赛中流砥柱,阿伪再现,虽以亚军离去,但NAL官关不得不承认,他是真正的本命英雄玩家,“不辞”阿伪走进大众玩家,会心一笑:“来年在夺世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