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10400000012

第12章 心理效应:活学活用心理学

§01 权威效应:专家的话可信吗

遇见未知的自己

小时候觉得专家说的话就是真理,现在知道其实很多“专家”并不具备真才实学,因此也不再盲目迷信权威人士了,但还是会参考专家的意见,因为生活中已经离不开专家了。我该如何正确对待专家呢?

生活情景再现

最近,晓雯迷上了炒股,一下班就坐在电脑前分析大盘走势,还买了许多和炒股有关的书,打算狠狠地赚一笔。

晓雯的丈夫张浩却不以为然,他相信凭自己对妻子的了解,可以断定晓雯只有三分钟热度。果然,几个礼拜之后,晓雯对股市不再感兴趣了,但她投入的好几万块钱却不能马上收回,这让晓雯头疼不已。“我该怎么办?你给我出个主意吧……”晓雯央求张浩。

“干脆就放在股市里别管了,过段时间再说。”张浩对股市也一窍不通,只能学别人放长线钓大鱼。

晓雯不放心,冥思苦想几天后,终于作出了一个自认为聪明的举动——请一位理财师为她代管这些股票,而她只需要支付相应的劳务费用就可以了。

“这样我就省心多了。”晓雯终于松了一口气。

“万一理财师判断失误,赔了,你不是亏了吗?”张浩提醒她。

“怎么会呢,人家可是专家,不会赔的,你就等着看我数钱吧。”晓雯信心十足地说。

晓雯自认为找到专家就是找到了保障,虽然张浩一再告诫她,权威是相对的,不能盲目迷信权威。那些理财师也是人,他们也有犯错误的时候,而且股市风险大,有赔有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晓雯找的那位理财师最终没能挽救出晓雯投在股市里的钱,在大盘震荡后,晓雯血本无归。她闷在家里生气,张浩安慰她:“钱没了可以再赚,不要为钱气出病来。”

“我是气那个理财师,亏他还说自己多么多么厉害,早知道这样,我就自己来管理了,说不定还不至于赔得这么惨。”晓雯气鼓鼓地说。

心理学大揭秘

每个人都对身边的人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影响力的大小各有不同。一般来说,权威人物容易对其他人产生更大的影响。举例来说,假设你眼部不适,到医院就诊,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有一位眼科专家和一位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大夫供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个呢?相信你一定会选择专家。

如今,崇尚权威、迷信权威人士的人还是非常普遍的,尤其是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他们学识有限,对超出自身生活经验的问题不甚了解,因而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就会盲目相信所谓的权威的意见。他们甚至不在乎专家“说什么”,只在乎说者本身的权威地位。

不可否认,权威效应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权威人士给群众作出好的榜样,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这就是近些年来,理财师逐渐被人们追捧的原因。理财师被认为是理财专家,大家会觉得只要听取他们的意见,财产就能得到保障。

但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明白,其实“权威”也是凡人,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时代和自身条件的局限。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这一点,而是迷信“权威”,那么我们就永远不会进步。

我们不要被问题吓倒,更不要惧怕权威。其实,用辩证的观点来看,权威是相对的,如果我们足够努力、勤奋,我们也可以从非权威变成权威。

§02 心理摆效应:为什么越怕输越不赢

遇见未知的自己

我被集团公司总部任命为子公司的总经理,刚得到这个消息时,心花怒放,可是没过几天,就开始为以后的工作和人际关系感到担忧烦心,情绪总是莫名其妙地在快乐和痛苦间徘徊。我到底是怎么了?

生活情景再现

人们的心理会随着特定事件或环境而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这点在股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股市跌宕起伏期间,心理咨询师接连几天接待了不少从股市败退下来的人,个个哭诉自己血本无归。

这天,咨询师正在办公室看书,一个男人走了进来。“对不起,我没有预约。”他略带歉意地说。

“没关系,请坐。”咨询师放下书,“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我的钱全亏在股市里了,我现在一无所有。”男人哭丧着脸。

“又是股市,那么,能为我讲讲你炒股的过程吗?”咨询师准备洗耳恭听。

男人絮絮叨叨地讲了起来,大概的意思便是他先前开饭馆挣了不少钱,但年初看到很多朋友炒股挣了大钱,一时忍不住,便也投入了几万块钱。刚开始势头很好,他一高兴,便把一半身家投入股市,想大赚一笔就撤。

没有想到,他的钱短短一个月就缩水到几万块钱了。这个时候男人急了,他怕血本无归,赶紧抛售,没想到,没过几天,那些股票又涨了,如果他当时不抛的话,就真的可以大赚一笔了。

后悔不已的男人立刻又把剩下的钱投入股市,结果,股市每每动荡,不论是降还是升,都让他心惊肉跳。现在,他的钱已经被他折腾得所剩无几了,更重要的是,他本人也被股市弄得精神失常。

心理学大揭秘

这个人很像古代的范进,看到自己中举,竟然一跤跌倒,不省人事。范进被人唤醒后,哭笑无常,疯疯癫癫。后来,在他的岳父胡屠户的一记耳光下惊醒过来,疯病才见好。

人的情绪在受外界刺激下,具有多度性和两极性的特点,而且每一种情感具有不同的等级,并有着与之相对立的情感状态,如爱与恨、欢乐与忧愁等。“心理摆效应”就是指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的等级越高,呈现的“心理斜坡”就越大,因此也就很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进行转化,即如果此刻你感到兴奋无比,那相反的心理状态极有可能在另一时刻不可避免地出现。人的情绪就像摆钟一样,在高兴与悲伤、希望与失望之间来回摆动,我们的心情会从“沸点”降到“冰点”,而且越快乐,随后就会越悲伤。

心理两极性十分明显,有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静、爱与恨、乐与悲、赞成与反对,等等。

在股市中迷失自己的男人也是这样,心理学家告诉他,要想克服心理摆效应,就要正视风风雨雨。

如何克服心理摆效应所带来的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呢?

方法是消除思想上的一些认知偏差。人生不能总处于高峰,生活也不可能永远处在低谷。对于不可避免的事实,要能默默接受,这样才能避免陷入糟糕的心情中。

记住这样一句话:要驱除生命中的黑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生命充满阳光。

§03 破窗效应:我会破罐子破摔吗

遇见未知的自己

对于那几个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人,我并没有进行严肃处理,我觉得他们应该有这个自觉,以后不会再犯。然而我错了,他们不但变本加厉,而且更多的员工也开始违纪。难道我的做法有什么不对吗?

生活情景再现

犯罪其实就是失去秩序的结果。心理学家在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时候,注意到一个例子:

纽约曾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枪杀、抢劫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即便是在大白天,也有人敢公然抢劫。

这样一个城市,却在近几年内彻底改观。纽约是如何做到的呢?答案是纽约市政府运用了心理学上的“破窗效应”理论,首先改善大环境,使罪犯们不再容易犯罪,再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令秩序回归。

“看来任何罪恶都不是无药可救的啊。”心理学家正暗自感慨,门铃被按响了,进来一位年纪大约十五六岁的少年。

“请坐。”心理学家示意少年坐到自己对面。

“我是昨天和您约好的那个人。”少年有些羞涩。

心理学家翻开记录簿:“茂杰,你好,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吗?”

“我……我刚从少年管教所里出来。”茂杰的话让心理学家大吃一惊,他想象不出眼前这个腼腆的少年居然会做出违法的事情来。

“既然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还要找我呢?”心理学家不明白他找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少年痛苦地抬起头:“虽然这次我被释放了,但我害怕管不住自己,害怕再次进去,那样我这辈子就毁了。”

心理学大揭秘

这位少年担忧自己会忍不住再次犯罪,这样的心态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青少年的心性还很不稳定,如果这个少年总和一些坏朋友在一起,受他们影响,想不再次犯罪都难。就好像他看到很多人纷纷去摘花园里的花时,自己也有上前采摘的冲动。这就是“破窗效应”。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类似的情况: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有些人犯了错误,通常会这样为自己辩解——××就是这样干的!

从人与环境的关系这个角度看,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情正是由于环境暗示和诱导作用的结果。青少年抵御能力差,如果他们总是置身于不良的环境中,免不了做出坏事。

狄德罗曾这样给“人”下定义:“人是一种力量和软弱、光明和盲目、渺小和伟大的复合体。”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给人下定义。

确实,人也有阴暗的一面,只有消除这种心理,阳光才能真正照进我们的心田。对于少年来说,早日回家,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去,这种担忧自然就能消除。

§04 禁果效应:为什么越禁止越想得到

遇见未知的自己

越是禁止的东西,我越想得到手;越不让看的东西,我越想看……总觉得只要是禁止的东西就会神秘而刺激,如果把它公开出来,我可能就会对其失去兴趣。是不是我太叛逆了?

生活情景再现

一天下班后,郭经理和同事去酒吧喝酒,看到隔壁一桌的几个年轻人手里拿着几张扑克牌,个个闭着眼睛,神情紧张。

“他们在干什么?”郭经理很好奇。

同事看了一眼,说:“在玩‘天黑请闭眼’的杀人游戏。”

“杀人游戏?”郭经理不明白。

“就是一种心理游戏,猜测谁是杀手,许多年轻人喜欢玩。”同事说道。

郭经理看到那几个年轻人各自举例说明自己不是杀手,玩得兴致勃勃。郭经理上前问他们:“酒吧这么吵,为什么不找个安静的地方玩呢?”

“本来也没想玩,但那次在教室里玩,老师发现后便禁止我们玩这种游戏,说不健康,他这么一说,我们反而更想玩了。既然不让在教室玩,只能来这里玩了,而且,这里人多,玩起来更刺激。”

一个年轻人说完后,便投入到游戏中了。郭经理看了一会儿,发现“杀人游戏”也不是特别有趣,四十多岁的他暗自疑惑:难道我真的老了,对现在年轻人喜欢的东西都提不起兴趣了?

心理学大揭秘

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越想把一些事情或信息隐瞒住不让别人知道,越会引来他人更大的兴趣和关注。人们对你隐瞒的东西充满好奇和窥探的欲望,甚至千方百计通过别的渠道试图获得这些信息,这一现象被称作“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也叫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得到手,这与人们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有关。有一句谚语——禁果格外甜——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常说的“吊胃口”和“卖关子”,就是因为人们对信息的完整传达有着一种期待心理,一旦关键信息在接受者心里形成了接受空白,这种空白就会对被遮蔽的信息产生强烈的召唤。

这种“期待—召唤”结构就是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基础。杀人游戏就是很好地利用了禁果效应。

因为人们不知道谁是杀手,所以对这个答案十分好奇,互相猜测,还可以互相诬陷,这都使得这个游戏引人入胜。而老师的禁止,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这几个年轻人充满期待,于是越不让他们玩,他们越偏要玩,这就是禁果效应。

本来一个平常的事物,如果遮遮掩掩,就会大大吊起人们的胃口,使得人们非要弄个明白,否则这种好奇心就会一直折磨人们的心灵。

这也难怪这群年轻人不愿意回家,只想在酒吧里玩在郭经理看来没有什么乐趣的游戏了。

§05 投射效应:我会“以己推人”吗

遇见未知的自己

我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也就是“以己推人”。但现在我发现这其实是一种相当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我该如何辩证地对待别人和自己呢?

生活情景再现

在心理学家看来,武则天在当上皇帝之前,为了给自己的仕途铺路,她的双手沾满了鲜血。在权欲顶峰的人,总觉得自己是众矢之的,所以,武则天的猜忌心很重,她时刻提防着害她的人,甚至一些无心害她的人也被她除去。宁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也许就是她当时的想法吧。

有的人可能就会奇怪了:“为什么武则天会觉得总有人要害她,她是不是得了被害妄想症?”

其实,人们常会以己度人,将自己的感情、意志等投射到他人身上。武则天虽然也算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但她无法承认和尊重差异,更不会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他人。这令她犯了不少错误。

但有时候,人们对别人的猜测也是正确的。武则天后来起用了许多贤人,也是因为她看重这些人身上的优点,她和这些人惺惺相惜,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基础。

心理学大揭秘

武则天以己度人的种种表现,用心理学术语说就是投射效应,即当人们不知道别人的情况(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时,就往往主观地认为别人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喜欢假设别人与自己有某些相同的倾向,喜欢认为自己具有的某些特点别人也具有。

投射效应是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等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他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投射效应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感情投射就是其中的一种。感情投射就是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如自己喜欢某一事物,跟别人谈论的话题就总是离不开这一事物,而不管别人是不是感兴趣,能不能听进去。引不起别人共鸣,就认为是别人不给面子,这就是投射效应产生的结果,易导致对他人的认知障碍。

投射效应的另一种表现,是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越看越喜欢,越看优点越多;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越看越讨厌,越看缺点越多,因而表现出过分地赞扬和吹捧自己所喜爱的人或事,过分地指责甚至中伤自己所厌恶的人或事。

人们总是认为自己喜爱的对象是美好的,自己讨厌的对象是丑恶的。这种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交往对象身上进行美化或丑化的心理倾向,使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失去了认知的客观性。这是需要我们克服的。

§06 视网膜效应:为什么孕妇更易发现孕妇

遇见未知的自己

我是做饲料销售的,行驶在公路上,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饲料广告,上周去西藏时,我竟然在拉萨的大街上找到了饲料店,以前也没发现这么多卖饲料的,现在怎么到处都能看到?

生活情景再现

章晓前段时间准备买车。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他决定买一部墨绿色的中型轿车,因为他发现一般人买的车多是白色或黑色的,而他喜欢与众不同。

可是,正当章晓为自己能买到一部与众不同的车而沾沾自喜时,他忽然发现不论是在高速公路上,还是在小巷子里,甚至在自家楼下的停车场中,都有许多与他的车型相同而且还是墨绿色的轿车。

章晓开始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大家突然间都开始买墨绿色的车呢?当他把自己的疑惑说给朋友听时,朋友都说没有遇到这种现象。

有一位女同事正好怀孕,听章晓讲完后就说:“我倒是没有看到很多墨绿色的车。可是最近我发现,无论在哪里都会看到孕妇,我记得上个星期天逛百货公司时,短短两小时就看到6个孕妇,最近怀孕的人是不是多了……”

心理学大揭秘

其实上面章晓讲的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视网膜效应”。简单地说,这种效应的意思就是当我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我们就会比平常人更容易注意别人是否跟我们一样具备这种特征。

视网膜效应对人们有什么影响呢?卡耐基先生很久以前就提出一个论点,那就是每个人的特质中大约有80%是优点,大约20%是我们的缺点。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而不知发掘自身优点时,视网膜效应就会促使这个人发现他身边也有许多人拥有类似的缺点,进而使得他的人际关系无法改善,生活也不快乐。

从这一方面来讲一个人要人缘好,要受人欢迎,一定要养成欣赏自己与肯定自己的能力。因为在视网膜效应的影响下,一个看到自己优点的人,才会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能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他人,往往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必备条件。所以,从现在起,学习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吧!

§07 安慰剂效应:我易受暗示的影响吗

遇见未知的自己

我有轻度的神经衰弱,好几天晚上睡不好,昨天老公给我买了一瓶安眠药,睡前我吃了一粒,很快就入睡了。第二天醒来后老公对我说,我昨天吃的其实是个维C片,难道维C也能治疗失眠吗?

生活情景再现

教授的女助理最近总是有点儿心不在焉,教授需要她打印文件或者送东西的时候,总是要叫好几遍她才能听到。

教授猜测她是恋爱了,只有恋爱中的女人才能这般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这天,教授需要一杯热咖啡,他叫女助理去帮自己准备,但教授叫了助手好几遍,她都没有理教授。

教授走出办公室,看到女助理正盯着电脑看得出神。他好奇地走近,发现助理正盯着几张纸牌看得起劲。

“你最近就是在研究这几张扑克牌才对工作这么不上心的吗?”教授忽然发问,女助理吓了一跳。

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随即介绍道:“这可不是普通的纸牌,这是塔罗牌。”

“有什么不普通?”

“塔罗牌算命很准的,而且算出的命运就不可改变。”女助理严肃地说。

教授忍住笑问道:“既然你这样认为,我用塔罗牌给你算一次,如何?”听到教授也会用塔罗牌算命,女助理来了精神,教授便拿出一副塔罗牌为女助理算起命来。

教授决定不用生物学上的安慰剂,而是利用心理学上的“安慰剂”来治疗女助理,他为她算了几次之后,便问:“灵吗?”

女助理点头:“很灵验啊。”

教授收起牌,笑道:“其实这只不过是心理游戏罢了,没什么灵不灵的。”看着女助理惊讶的表情,教授故作严肃地告诉她,“好好工作,表现好的话,我可以考虑告诉你其中的奥秘。”

走进办公室,教授忍不住笑出声来,其实他只是利用了安慰剂效应罢了。在利用塔罗牌算命的时候,不断对女助理进行言语指引,这些话所起的正是安慰剂的作用。女助理在教授模棱两可的话语和暗示性语言下,自然认为塔罗牌算命是准之又准的。

心理学大揭秘

塔罗牌起源于古埃及,这让塔罗牌算命本身就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但卡尔·古斯塔夫·荣格作为第一位正视塔罗牌的心理学家,却从塔罗牌中看出了象征性的原型。塔罗牌的每张牌都隐喻了一种身份,许多人仿佛真的从塔罗牌中预见了自己的命运,其实,从心理学来分析,只不过是一场视角的错觉而已。

其实,塔罗牌这种游戏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就如同星座和生肖可以算命的道理一样,只是一种安慰剂效应。

心理医生常遇到一些狂躁的病人,为他们注射一针镇静剂,他们果然就能安静下来。其实针剂里并无多少镇静剂的成分,而是心理医生在注射的时候告诉他们,为他们注射过镇静剂后,他们将会觉得好过些。这就是安慰剂效应。

在健康心理学中,人们把由于服用或注射安慰剂药物而引起的心理、生理的积极变化的现象,称为安慰剂效应。病人之所以会真的安静下来,就是因为受到了安慰剂效应的影响。

所谓安慰剂,是利用生物学上的本属中性的物质做成使受试者或病人相信其中含有某种药物的药丸或制剂,例如用没有药物活性的淀粉等制成与真实药物一样的剂型作为安慰剂。药物的安慰剂效应是通过服药者对药物的认识、感受以及服药行为本身,通过心理—生理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效果的。

其效应既有加强药物生理效应的一面,又有削弱生理效应的一面。许多研究表明:至少有1/3以上的人对安慰剂有反应,临床症状出现了好转;如果再结合言语、宣传和其他途径,安慰剂的效果还要更显著。

同类推荐
  • 抓狂心理学

    抓狂心理学

    《抓狂心理学》以全新的趣味实验和案例的形式,层层解密上至人文史学、意识形态,下至日常行为、心理常识,无奇不有,为读者解开几百年甚至上千来看似合理却又错综复杂的抓狂现象和行为,把读者从抓狂的世界捞起来。
  • 人的自我理解

    人的自我理解

    本书作者秉承胡塞尔现象学传统,运用现象学的方法,从新的理论层面上,对人的自我理解问题进行独特的分析和阐述。通过分析“我”这一指称的独特词法,作者将自我置入一个多元、多中心的背景中,对自我意识,个体与主体间责任,以及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是现象学中“自我”理论的重要发展。
  • 科学我知道-Why心理

    科学我知道-Why心理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心理是什么、条件反射是如何发现的、思维是什么、思维是如何进行的、创造思维是怎么产生的等。
  • 畅销精选:每天懂点心理学合集

    畅销精选:每天懂点心理学合集

    心理学跟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可是至今对于广大的普通人来说,心理学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东西。如何把难懂的心理学知识以更易懂、更贴心的方式讲述给读者听,是做这本书的初衷。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讲述了很多心理学知识。
  • 具身心智:认知科学和人类经验

    具身心智:认知科学和人类经验

    本书校正了认知科学中的这种褊狭,它为人类经验的自发和反思的维度提供了一个独特而精妙的理解瓦雷拉、汤普森和罗施认为:只有在科学的心智与经验的心智之间达成一种共识,我们才能更完整地理解认知为了创造这种共识,他们在认知科学与佛教心理学之间开展了一场对话,并把这个对话置于同现象学和心理分析等其他传统的关系中。
热门推荐
  •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词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孝道文化面面观——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等。
  • 快穿之失忆女主开挂了

    快穿之失忆女主开挂了

    (1V1,男女主身心干净)殷黎死后莫名其妙被强行绑定了系统。系统说可以帮助她重生,而重生的条件是要她攻略男主完成任务,进入各个位面,搜集夜神魂魄。忘记前世的殷黎,为了恢复前世记忆,答应了系统任务。系统以为宿主是个失忆的小新新,结果却是个酷、霸、拽。于是,萌新系统变成了怂系统。而它的宿主遇到各个绝色攻略对象,竟然毫不动心,简直是要上天。痞帅校草、深情王爷、傲娇总裁、病娇王子、一系列的攻略目标,没一个省心的。而最终,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不知是她,还是他。
  • 花落亦花开

    花落亦花开

    不能因为花儿会凋谢,就不去欣赏它的盛开...
  • 爱情谁欠谁真心付出

    爱情谁欠谁真心付出

    只有真心的爱,才能让对方真心的付出感情。爱情面前没有谁欠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开万古我为尊

    重开万古我为尊

    萧遥身患不治之症,为求心灵的愉悦,踏千山,访幽洞,寻找虚无缥缈的长生之法。未果,弥留之际,巧得岁月史书,从此踏上游览诸天万界,结识天下英雄的神奇之旅。我是万界秩序者萧遥,游戏人间的清道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软财富

    软财富

    “软财富”指的是不消耗地球资源,满足的是现代人的安全感受、虚荣心、社会地位、交际媒介、各种其他复杂心理感受、甚至对过去的时间打捞和对未来的时间贴现等等价值,无论是制造买卖知识、创造并买卖信息、创造并买卖文化产品、创造并提供服务、创造并提供金融产品及相关交易和经济活动的人,他们都不是骗子,而是未来社会财富创造的主体,创造着社会财富的主流形态。该书从历史、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阐明什么是软财富,在当今这个时代为什么要具有“软富”观念。
  • 倾世嫡女:冷王盛宠医妃

    倾世嫡女:冷王盛宠医妃

    一场意外,王牌特工魂穿异界大陆,废物?傻子?这些词怎么能出现在她苏简兮的身上!看她怎么用实力碾压这群自以为是的东西!什么?那个狂拽逆天的王爷看上了她?强大的契约兽,邪魅王爷,大陆风云是非,皆由她苏简兮来改变!打脸?想要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