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5200000038

第38章 “话唠”

我们前面讲过曾国藩“挺身入局”的家训思想是他十八条“挺经”宝典的出发点与关键所在,那么曾国藩所主张的“挺身入局”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呢?

有一种世俗化的入局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下非常盛行,它的名字叫“交际”。在现代,它搭上了学术的边儿,美其名曰“公共关系学”。但在传统乃至当下的中国,它都更典型地体现为一种酒桌文化、饭局文化。所以,所谓的“入局”在中国的交际环境下往往演变成了“入饭局”。

曾国藩也曾经是这种“入饭局”交际文化的实践者,他当年在北京做翰林的时候,整日不务正业,甚至有些游手好闲,大多就身陷于这种“入饭局”的交际之苦。他的父亲来北京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因为不满意曾国藩的表现而坚决回家了。回家之后,写了一封信给曾国藩,劝他要“三节”。曾国藩在日记里曾说:“按家信,大人教以保身三要,曰节欲、节劳、节饮食。”所谓“节欲、节劳、节饮食”,对当时任翰林闲职的曾国藩来说,就是说他深陷这种交际之局、无聊饭局而不知自拔。

中国人的这种以“入饭局”为交际的特色文化,在客观上促使了中国酒文化的发达。至少,它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在这种交际之局、无聊饭局与酒局里,最重要的两个表达方式,除了劝酒、拼酒,就是说话。所以曾国藩在看到父亲给自己提出的“三节”警告后,当即就给自己立下了三戒的警示,其中第一条就是“戒多言”。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尤其是他刚刚当上翰林的头一两年里,因为春风得意,因为年少轻狂,所以那时候的他简直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话唠”。我们来看看他日记里的一些记载,就知道给他这个“话唠”的封号也不算栽赃。

比如有一次他到一个叫陈岱云的朋友家蹭饭,他的表现是“席前后气浮言多”。这是说从到人家家里开始算起,不论是吃饭前,还是吃饭过程中,还是饭后,他自己的表现是既浮躁,又话多。

过两天,他又去好朋友汤鹏家蹭饭,他的表现是“多夸诞语”,意即说的都是不着调的话。

过两天,一个叫窦兰泉的朋友到曾国藩家,结果曾国藩留客吃饭,边吃饭边谈理学,但整个过程中曾国藩自己是“总由心有不诚,故词气虚憍”。意思是说不仅夸夸其谈,甚至连点朋友间真诚的态度都没有,结果最后话不投机,两人居然不欢而散。

又有一天一个叫冯树堂的好朋友来访,曾国藩把陈岱云也叫来一起开饭局。边吃边聊,结果聊到后来,三个人居然“彼此持论不合,反复辩诘”,而曾国藩则是“余内有矜气,自是特甚”,当然最后的结果又是不欢而散。

又过了一段时间,曾国藩的父亲过寿,他借这个机会又请了一大帮朋友来聚会,结果席间竟然与一个叫郑小珊的朋友说着说着吵了起来。曾国藩的表现是“比时一语不合,忿恨无礼”,最后竟然是“肆口谩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若此”!是说两人吵到后来,曾国藩竟然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份,也不顾这是为父亲祝寿的酒席,居然爆起粗口,耍出无赖的表现来。这一下寿席自然不欢而散,连他爹也气得不得了,所以后来才要坚决离京,回老家后,又苦口婆心地写信劝他要“三节”。

这些事都证明,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不仅是个话唠,而且还是个愤青式的话唠,所以“言多必失”用在他身上,是一句再也准确不过的评语了。

但是要交际,要入局,就要说话,曾国藩该怎么办呢?

一开始的时候,他也经常反思,比如他也在日记里反省说:“细思日日过恶,总是多言。”又说自己“语太激厉,又议人短,每日总是口过多,何以不改”?

反思了之后,就该想办法改正,所以他曾经也试过这样的办法,比如他说:“平日辩论夸诞之人,不能遽变聋哑。惟当谈论渐卑,开口必诚,力去狂妄之习!”也就是说让自己这个话唠一下子改做哑巴仓促间还真做不到,只有先从改变语态、语气这些习惯入手。

后来,好朋友陈岱云也指出他这个“话唠”的缺陷,并告诉他应该从一个“敬”字上下功夫,于是曾国藩又反思,说自己“陪客时,意不属,全无肃敬之意”。可反思归反思,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很苦恼地说:“自问亦深知敬字是吃紧下手处,然每日自旦至夜,瑟僩赫喧之意,曾不可得。”就是说虽然改变了语气、语态,虽然也从敬字上下足了功夫,可“话唠”这个毛病还是改得不彻底,以至于他不得不仰天长叹,感慨地说自己这个“言多尖刻,惹人厌烦”的毛病,到底“何时能拔此根株”?又说:“多言不知戒绝,无所谓省察者!志安在邪?耻安在邪?”(案:以上引文,俱出自《曾国藩全集·日记》。)

那么,曾国藩到底是什么时候才改掉了这个“话唠”的毛病的呢?他又是靠什么方法改掉这个毛病的呢?

同类推荐
  • 道哲学

    道哲学

    “道”是中国乃至东方古代哲学的重要哲学范畴。道不是概念,名才是概念。它是人对一切的事、物、思维认知的代名词,它是在讲自然有的不管是被认知的还是不被人知的都是“道”。它有三个阶段一:一切存在的即为“道”。
  •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纵横古今,横跨中西,齐集史上最权威的关于爱的学问,将爱的真谛通过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娓娓道来。高亮之,福建长乐人。江苏省农科院院长,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哲学爱好者,在长期阅读大量古今中外哲学原著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先后出版《综合哲学随笔》、《漫游西方哲学》、《浅谈中国哲学》三本大众类通俗哲学著作,获得各地读者好评。
  • 道德情操论轻松读

    道德情操论轻松读

    《道德情操论》相比《国富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祉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道德情操论》早于《国富论》近二十年发表,前后经过五次修订,是亚当·斯密毕生最重视的作品。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作了很好的回答。
  •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他认为自己的哲学就是“绝对观念”的最高表现。他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约翰·塞尔(1932—)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的、以研究语言哲学问题著称的分析哲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主要著作:《言语行为》、《词语与意义》、《意向性》、《心、脑与科学》、《心灵、语言和社会》。本书是初稿系约翰·塞尔在1984年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里思学术系列广播讲座上的演讲稿,经修改后以《心、脑与科学》书名于当年出版、被西方哲学评论家誉为“比他以往任何著作都更广,更深地表述了他的心的哲学观点”。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及语言哲学往往拘泥于命题,语词的研究,而忽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使语言哲学也开始回归传统的哲学基本问题,而且,其研究方法富于当代语言哲学的色彩。
热门推荐
  • 魂兽守护第一部

    魂兽守护第一部

    这是在残破世界中的少年在生死间挣扎的奋斗,成就另一个传奇的故事。
  • 怨颜妖娆

    怨颜妖娆

    “红烛,酒,找来我便与你成亲。”“好。”第二天她带来了东西。“其他的礼节都免了,直接喝交杯酒吧”“恩。”点起红烛,拿起酒杯,两人交杯一饮而尽,他揽她入怀……“别怕,只是麻药。”他把她抱到了门外,用红烛点燃所有物件。在漫天的火光中,他挑唇,“下一世如果你可以清除我内心的憎恨,那么我任你调教……”
  • 凰歌行之平定天下

    凰歌行之平定天下

    斐泽大陆上,烽烟四起。帝王之冕降世,人类四大守护族裔顺应天命,辅佐圣主平定天下。龙主,凤主,玄武君,白虎君战场征伐,灭魔王,斗魔神,救天下黎民于水火,共抗灭世大劫,再次封印魔神。为家族所弃,四大神主中唯一的女性昭月凰,身负神秘力量,护同胞,与魔族争,与其他神族争,与天下争。后遇紫龙殿下,经历一番曲折,终成一段眷属,开创来凤国,为后世来凤国一统一天下奠定坚实基础。
  • 正尊

    正尊

    堕落成魔、从此只为成为魔中至尊。一步一步,从此天下为尊
  • 多重身

    多重身

    一夜醒来,圆胖丑女变成美丽耀眼、嚣张跋扈的第一科技集团总裁,还有陌生帅哥司机的暖心相伴。是偷梁换柱、是失忆,还是另有隐情。名字被改,双亲失踪,满身伤痕还有职场的血雨腥风将女主对未来的憧憬之火彻底熄灭,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陌生与孤独。敬请期待强势女主是如何利用自己超潜能大脑,在高科技时代披荆斩棘,发掘最终的惊天阴谋......
  • 约会三十三天

    约会三十三天

    是不是他的错过,才给我了爱你的机会。“我们就试试,提前约定。”“笨蛋,这是约会三十三天的礼物。”
  • 军魂永驻

    军魂永驻

    【火爆新书】一群和平年代却历经战争的军人,他们在用鲜血捍卫着祖国的安宁,这是一段在他们看来普通的时光,然而却又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程,属于真正猎人的生活,在这里将全部为您解密。
  • 与你云端相遇

    与你云端相遇

    青崇豪门女博士归国创业,遇上电工家庭出身的屌丝男杨昊东,他们在数据谷产业园区会遇到哪些奇怪的事情呢?5G,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大数据营销,过来了解一下!
  • 凌露沁寒

    凌露沁寒

    我是他此生之劫!救我、护我、宠溺我,可偏偏我是劫数,怨之,悔之……爱之否?
  • 大明星慢点走

    大明星慢点走

    “就算失忆,连自己都不认识了,我仍然记着我爱着一个人,那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