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朴、本色的、不加修饰做作的。《道德经》:“见素抱朴。”《淮南子·本经训》:“其事素而不饰。”质,就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素质就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人的素质就是今天学,明天学,学了忘,忘了学,最后剩下的那些东西。有人说:“一夜之间可以出一个暴发户,一百年才出一个绅士,三百年才出了一个贵族。”说明素质是长期积淀的过程。说某市政府加大力度引进了知名跨国食品加工企业,外商与市食品加工厂负责人洽谈联合开发事项,正在商谈中,此君一口浓痰落地,外商望痰色变,扬长而去。一项可观的投资项目,因此而告吹。吐痰事小,引进外资搞建设事大。这种不经意的、下意识的、不加思考的行为反映了人的基本素质。
领导者的素质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生理、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等活动所积淀的,内化为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最基本的特征及那些内在的基本要素。它包含生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两个方面。从生物学角度讲,素质是指人的神经系统、脑、思维器官和运动器官上的先天特点,它是培养人们获得知识、才能的基础,是人们的自然素质。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素质一词已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其外延和内涵都在不断扩大。其概念又包含人们后天通过实践等社会活动所获得的某些能力。领导者的素质主要包括德、才、学、识、体五个方面。
一、德者,才之帅也
德是指领导者的政治品德、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德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古人云:“德不重,不服众。”“无德不以使民。”司马光说:“德者,才之帅也。”“是故德才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之,谓之君子。德胜才,谓之愚人;才胜德,谓之小人。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这些指的就是德对领导者的重要性。
(一)政治品德
政治品德是指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必须具备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和政治品质等方面的基本条件。即领导者的政治素质、政治品质是关系到领导权掌握在什么人手里的大问题,是决定领导者的政治生命和政治前途的大事。因此,领导者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方向、鲜明的政治观点、明确的政治态度、高尚的政治品质,否则就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1.政治立场。政治立场是领导者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阶级立场的集中体现。我们的领导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政治品德中,政治立场是最重要的因素,立场决定观点、决定方向、决定态度。有什么样的立场就有什么样的方向、观点和态度。民间传说一个故事:有瞎子、聋子、歪脖子三人同看一台戏。戏毕,三人展开讨论。瞎子说:戏唱得很好,就是没有表演好。聋子反驳说:不对,戏演得很好,就是没有唱好。歪脖子反驳说:你俩都说错了,戏唱得好,表演得也好,就是戏台子搭歪了。三个人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著名漫画家方成一幅题为“立场不同,结论不同”的漫画也说明了这一点。一个草写的“四”字,正面的人说它是四;右躺者说是“6”;左躺者说它是“9”,闭眼者说什么也没有,立场不同,观点迥然不同。
这里有一个相传在北宋京都相国寺中围绕“酒”、“色”、“财”、“气”四大物欲的故事。有一天,诗人苏东坡乘着酒兴,与相国寺主持佛印和尚谈古论今,佛印和尚挥墨题诗:“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墙里藏。谁能跳出墙垛外,不活百岁寿也长。”这是一首不食人间烟火者抒发理想情感的诗篇,它之所以出自大和尚之口,是因为符合了禁忌七情六欲的僧侣情操。但凡夫俗子未必都能“跳出墙垛”。所以这是一首禁忌诗,借机言明出家人的人生价值观。但苏东坡对佛印和尚的主张不敢苟同,贪酒喜肉是东坡先生的人生乐趣,四川著名菜肴“东坡肘子”便是他的首创。于是,苏东坡从自己的世界观出发当即和诗一首,曰:“饮酒不醉最为高,好色不乱真英豪。世财不义君莫取,和气忍让气自消。”苏东坡毫不掩饰自己对“酒色财气”之好,但其“度”掌握得很好,“不醉”、“不乱”、“不义莫取”与“和气忍让”是其处世之道,进而为世人规范了人生哲理,当然这种哲理主要是对强势群体而言,因为弱势群体根本无缘“酒”、“色”、“财”、“气”。人类社会的世代繁衍和社会交往场所离不开“酒”、“色”“财”、“气”的伴随,虽然纵欲过度实不可取,但缺之少之也实在不行。社会变革家王安石便深谙其理,当他与宋神宗同游相国寺看到墙上的诗时,不禁大发感慨,当即吟诗一首:“世上无酒不成礼,人间无色路人稀。民为富财才发奋,国有朝气方生机。”王安石以“不成礼”、“路人稀”、“才发奋”、“方生机”为由,道明世上不能“无酒”,不能“无色”,不能“无财”,也不能“无气”。这是一种典型的唯物史观,如果说苏东坡的诗句言明了他对世间物质财富的分配和利用之基本观点的话,那么王安石之吟诗则言明了他对维持物质财富小康水平必要性的强烈主张。宋神宗则从国家江山社稷稳固的角度和了王安石一首绝句:“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国家盛,气凝大宋如朝阳。,,皇帝的视野则从国泰民安的重要意义出发,阐明了“酒、色、财、气”之功在于“助礼乐”、“重纲常”、“国家盛”和“如朝阳”。
纵览四位故人的思想和观点,头一位是僧人,以慈悲为怀,以普度众生为己任,因而提倡不杀生灵,不沾酒肉,主张退避“酒、色、财、气”。第二位是饱经人间沧桑的诗家,目睹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同境况,主张救世济贫,呼吁社会节制欲望,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诗中充满了哲学思想。第三位是社会改革家,是皇帝的近臣,胸怀济世救民大志,时刻忧国忧民,借机向主子建言治国安邦之策,发展生产,加快物质财富的积累,以期富国强民。第四位是“家天下”的帝王,其视角当然是江山社稷,他之所以与王安石同游,足见其政治主张上对王安石的器重,故所和绝句也赞同物质财富之重要。但财富使用的指向都是天下社会之“纲常”和大宋江山之“朝阳”。可见,诗中言志,无不体现了古人的安邦治国之道,但立场不同,视角各异,结论有别。
2.政治观点。政治观点是领导者对政治问题的基本看法,是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的反映。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领导者必须在政治上,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热情支持一切新生事物,反对一切“左”的和“右”的干扰,在原则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齐太史冒死直书就是一例。春秋后期,崔氏和庆氏在齐国专权擅政。当时齐庄公荒淫无道,竟然与权臣崔杼的妻子私通。崔杼发觉后,就将齐庄公杀死了。齐国太史知道这件事后,秉笔在史册上直书:“崔杼弑其君。”古代臣子杀死君主称为“弑”。崔杼没想到太史直书无讳,极为恼怒,就把他杀死了。太史的两个弟弟不屈不挠,仍这样写,又被杀死。幸存的另一个弟弟毫不畏惧,仍然不改一字,弄得崔杼没有办法,只得罢了。文天祥《正气歌》有“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之句。“齐太史简”就是说的这件事。“秉笔直书”是我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齐太史为了直书崔杼弑君而被杀,被尊奉为历史上有名的“良史”。直笔和良史就是一种鲜明的政治观点。
3.政治态度。政治态度是领导者对政治问题的情感体验,是领导者的政治敏锐性的体现。一是必须关心政治,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心社会主义事业;二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满腔热忱地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各项任务;三是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勇于同破坏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作斗争,有敏锐的政治触觉和洞察力,不要做政治上的庸人。
4.政治品质。政治品质是领导者在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方面的本质。是领导者在政治活动中的行为规范,是领导者政治情操的具体体现。领导者在政治斗争中必须光明正大,不搞阴谋诡计,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坚持党性,不搞派性。明朝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代民族英雄于谦写的著名《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不仅充满浩然之气,流传千古,而且是他一生政治品质的真实写照。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今属杭州)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幼年刻苦读书,十五岁就考取了秀才。他很仰慕苏武、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书斋里曾悬挂文天祥的画像,并写了一篇像赞,颂扬文天祥“殉国忘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等词句。由此可以看出于谦在少年时期的志愿和远大抱负。他曾任监察御史,河南、山西巡抚。土木堡之变后,于谦出任兵部尚书,主持军事,在国家危险之际,成为“救时宰相”。一生办事不徇私情,廉明公正。英宗复辟后,以“谋逆”大罪杀害了于谦。于谦遇害时,史称“行路嗟叹天下冤之”,抄没其家产时,发现“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耳”。于谦以自己的行动志向做到了“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领导者应是人类一切优秀品质的体现者,必须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遇事要胸怀广阔,宽宏大度。忍辱负重,顾全大局。
1.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领导者的品德素养所达到的程度,是思想觉悟水平的重要标志。领导者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带头人,要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
首先,理想信念作为人们的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从来都是一种能动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领导者最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够自觉地、满腔热情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其次,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首先在于领导干部自己拥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何谓人?是指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有思维有意识的高等动物。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社会性,所以马克思说:人是社会的人。而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有意识、有信念、有理想。人与人共存于世间,于是需要和谐相处、仁爱谦让;子女由父母所生,于是需要子女孝顺父母、父母慈爱子女;整个社会要和谐、条理、安宁、太平,于是需要固守一定的规范等等,这些都需要人的信念支配。中国的近代史之所以成为任人宰割的历史,近代中国人之所以被称为“丑陋的中国人”、“东亚病夫”,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意志,没有一个凝聚全中国人的理想信念。有了统一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推翻三座大山,就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过去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负历史和人民的重托,最重要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了一批又一批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忠贞不渝、甘洒热血投身于我们的事业、在人民群众中具有极大感召力和凝聚力的先锋战士。”
再次,理想信念并不是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中国共产党人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高度统一的实践者。我们要履行好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一方面必须不断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此而奋斗终身;另一方面则要脚踏实地地把党的最高纲领与实现党在现阶段的任务统一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做到既要胸怀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更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认真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美籍华人陈香梅对宋美龄用“罕见的貌、罕见的才、罕见的势、罕见的寿,,来概括一生。抛开其他不说,就说她晚年以《圣经》为伴,这就是她能够生于19世纪、见证20世纪、走近21世纪的信念之所在,用她自己的话就是:“我还是喜欢《圣经》的那句话:‘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这里所说的“道”就是信念,守住了信念就历时三个世纪,活到108岁。我们共产党人更是应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心中不能有鬼,但心中不能没有神。”这个“神”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毛泽东思想,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2.道德。道德就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诚实和虚伪等道德概念来评价和调节人们的行为,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领导干部应成为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模范;应成为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