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000000061

第61章 冷不丁的,战争就扩大了(2)

璞鼎差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英商们宣布:把国家利益置于商务利益之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他表示:他心里非常想知道各位商人的愿望,希望促进他们的繁荣与福利,并且为他们的安全规划,但是现在,他的责任是,迅速而满意地结束战争。所以,他不希望任何利益和商业上的考虑阻碍他促成一个荣誉且持久的和平。他还警告这些商人,中国各地政府对停战协定可能失信,不论出于他们自己的意思,还是出于北京方面的授意,反正大家不要把自己的生命和财产置于中国当局的势力范围之内,如果那样,是很冒险的,他要对中国当局采取强硬措施了。(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译本第一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326页)

从老璞同志的通知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与他的前任义律有着迥然不同的作风。如果说,义律与中国的琦善都是各自阵营里的婉约派的话,那么老璞与中国阵营里的林则徐一样,都属强硬派。当然,林则徐此时不在岗,但是天朝有林则徐第二,他就是裕谦同志。此是后话。

老璞同志到任后的第二件事就是向中方发出公函,通知自己的到岗。他派代表团秘书麻恭少校(Major Malcolm)进城投递公函,广东省当局立即派出广州知府前往澳门表达敬意。老璞在印度呆过,了解中国特色,所以他拒绝接见这位阶别比自己低好多的中国官员,简派麻恭前去接见。

厦门之战,颜伯焘的花岗岩和怡良的祸水引流计

1841年8月21日,老璞把六艘军舰、两艘轮船及1300余陆军留在香港,他和海军司令巴加、陆军司令郭富率领十艘军舰、四艘轮船、二十艘运输船以及陆军官兵2519人北上,目标是厦门。

此时的厦门,正由主剿派领军人物之一闽浙总督颜伯焘亲自驻守。

颜伯焘(?-1853),广东人,祖传干部家庭。1814年,颜伯焘中进士,入翰林院。从此步步升迁。1840年9月被道光任作闽浙总督,代替了被罢免的邓廷桢。颜伯焘进京后,三日之内被皇上召见五次,宠幸绝不亚于当时的林则徐。1841年初,颜伯焘离京赴任,途中遇见江苏巡抚裕谦和浙江巡抚刘韵珂,三个主战派碰头的结果,就是颜伯焘会同刘韵珂联名上奏,建议道光启用林则徐,会同伊里布筹办攻剿事宜,因为他们太看不惯伊里布的主抚行为了。颜伯焘到任后,发现厦门战略位置相当重要,于是他亲自驻守,把厦门搞成了天朝最坚固的要塞:以花岗岩建石壁;以三点交叉火力网护卫主阵地石壁;整个厦门安置火炮471门,守军约6000名,水勇壮勇近万名。但是道光呢,他根据广东方面的奏报,得知英军已从虎门退出,遂以为战争已经结束了,于是在1841年7月28日,下令让沿海督抚将军酌量裁撤各省官兵。

这个小气皇上,最担心的是自己的钱包。而颜伯焘这个人,还真不是个省钱的主战派。据茅海建先生考证,在颜伯焘到任之前,福建已花去军费50万两白银,他到任之后,要求清政府拔给他银两100万。这可心疼死道光了,下谕让老颜同志省着点花。老颜跟林则徐不一样,林则徐可以让广东行商捐款,给皇上省钱,老颜就没往这方面施展拳脚,而且,省钱怎么能让自己先富起来呢?后来老颜免职回乡时,道经张集馨任汀漳龙道的漳城,从初一到初十,每天过扛夫六七百名,初十那天,张集馨迎接老颜,发现随同他的家属、仆役、抬夫仍有三千,张集馨不明白,问当地龙溪县县令蒋令,蒋令回曰:“帅仆及营弁,包揽客商银标及各样货物,得资运送,皆借驿站夫马,既无运费,亦无盗劫,商贾何乐而不为,不过驿站受累耳。”一句话,老颜的手下及家属都在学雷锋做好事,扶植民间企业呢。当然蒋令认为老颜不知,这是回护。

这么大的动静,老颜若不知,简直是个智障官员了。而且,蒋令单这一次接待老颜,上下酒席就干了四百余桌。张集馨跟老颜说,雨后路泥,不妨多住几天,没想到老颜真就不走了。后来蒋令偷偷地求张集馨:“老帅没有走的意思,县中供应实在不能支持下去了,你想法子促使他动身起行,县里也好减负。”问题是张集馨见了老颜后,老颜说:“虽然天晴了,俺老婆的乳房问题也不大了,但是听说前方又发水了,俺还不能走呵。”没有办法,蒋令又花钱请了一个姓黄的守备,让他用法术哄得老颜出行了……老颜过境,蒋令花银万两。正好张集馨奉文裁汰乡勇,知道龙溪县的一千二百名乡勇有名无实,所以发文令府中裁撤。没想到县里干部跑来找张集馨,请他暂缓裁撤,原因就是,老颜过境花银万两,得从雇勇一项中找补啊。张集馨感叹说:“后来我去官离开,不知这根本不存在的乡勇到底裁撤没有。”(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5-67页)

这才是天朝本色,如此国情之下,天朝能战胜英夷,那不是白日做梦吗?

且看厦门战事:

8月25日,英舰到达厦门附近。

8月26日早上,他们挂着小白旗,给福建水师提督窦振标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他限期交出厦门:

“福建水师提督麾下台鉴:

鉴于大不列颠与中国两国之间所存在之某些争端迄未消除,签字人全权大臣及总司令奉本国国王之命,除接受去年在天津所提出之要求,因而彻底消除此等争端,并达成明确的协议之外,否则即将认为有责诉诸战争,迫使要求达到目的。然以签字人全权大臣及总司令动于怜悯之情,不愿使如许之势必死亡之军官及士兵死亡,急切请求本省水师提督放弃城池及厦门之一切堡垒,交与英国士兵,目下暂由英军驻守。水师提督如能遵行,我方当即准许内中全体军队携带其个人之武器行囊撤出,对于居民不加伤害,及至此等争端解决,而大不列颠之要求全蒙许可时,即将全部交还中国人。条款如蒙允准,请于堡垒上悬白旗。

女王全权大臣亨利·璞鼎查、海军少将巴加、陆军少将郭富。1841年8月26日厦门港外,‘威厘士厘’号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五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53-254页)

最后通牒送达时,水师提督窦振彪本人正在外洋巡阅,而且他这一巡就是好几天,等他带领水师战船回来时,厦门早就失陷好几天了。接到战书的,乃是闽浙总督颜伯焘,他一看就明白了,挂白旗缴城?天朝没这一说,何况他又是个铁杆主剿派呢?于是他督同道员刘耀春,传令清军准备迎敌。

等白旗的当口,英军对鼓浪屿与厦门实施了火力侦察,随后,大部队开到。等了一个上午,不见白旗,下午,英军对厦门各个炮台开始了轰击,战争开始。下午1时,英军一部开始在鼓浪屿登陆,3时,鼓浪屿陷入敌手。下午4时,英军开始攻击厦门城,傍晚,颜伯焘与刘耀春退走,厦门陷落。

整个厦门之战,费时约四个钟头。总兵江继芸在士兵溃逃时投海自杀。英军官兵阵亡一人,伤十六人。天朝方面没有确切数字。死的不多,但减员甚多,因为有些士兵跑走以后再也不归队了,没法计算。

按张集馨日记中所言,颜伯焘起初是相当地看不起英夷的。他认为,对英夷和、抚皆不好,唯有一战。他刚到任时,把重炮都排列到海口。炮身极重,非数十人不能拉动,但是颜伯焘心疼银子,不造炮车。估计是按道光要求,省着花呢,或者省了归自己呢。总之,他的炮不但没炮车,而且被摆在了墙外,导致战争的当口,没法装炮药。但是老颜认为,一炮即可灭贼,何须再装药也?等到英船开到,清兵一见英船帆影即把炮放完了。至于颜伯焘本人,跑得比谁都快,连衣物都没顾上拿,净身出逃。后来被道光革职,革职后的他见到张集馨,聊起夷务,竟然“畅论英夷船坚炮利,纪律禁严,断非我师所能抵御”。看来清朝的官吏们私下里还是会说真话的。

厦门之战之后,道光才明白过来,战争还没有结束呢。于是暂停对沿海各省的裁撤行动,急调两千江西兵援助福建,命令颜伯焘收复厦门。同时,道光还明白过来另一点,英军并不像林则徐奏报中所称的那样一仆不起不会陆战,因为他在颜伯焘的奏折中发现“伪陆路提督郭”等几个字样,顿悟英军也会陆战,这不人家还有陆军提督吗?但陆战水准到底如何,他不清楚,他在发出的上谕中说:“夷人此次到闽,已有陆路提督伪官名目,恐其招集闽、广汉奸,为登陆交战之计……务当激励将士,奋勇攻击,尽杀乃止。”(《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二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161-1162页)这个傻皇上,受当初林则徐的误导,认为英军膝关节不会打弯,猜想人家干脆没有陆军编制。现在发现人家有陆军了,又梦想在陆上把人全歼呢。一般人梦游都在晚上,这皇上白天都梦游开了。

9月5日,英军留3艘军舰、3艘运输船,陆军400名防守鼓浪屿,其余撤出厦门,继续北犯。

有意思的是,颜伯焘革职后,代替他主持闽省军务的乃是原广东巡抚怡良。怡良一见张集馨就跟他面授机宜,要求他“坚守阵地,不可挑衅英人,一旦有贪功邀名之心,则英夷就会撤浙省之兵,全跑我们福建来,那我们就是替浙江受祸了”。(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0页)

一句话,千万不要惹英夷,这样英夷只找浙江而不再回头找我们福建的事,我们就幸福安康了。我晕,天朝大吏净这么些东西,道光一个人再忙着调兵遣将瞎忙乎,又能有什么用呢?定海,可怜的定海要第二次沦陷了!

同类推荐
  • 半个铜板之阆苑宋歌

    半个铜板之阆苑宋歌

    小说集穿越、历史、灵异、科幻、浪漫言情于一体。一块永乐通宝一分为二,情系一对情人十世姻缘。半个铜板之阆苑宋歌小说中的女主角作为现代人,穿越之后就堕入了金军入侵宋朝的战争年代,她与3位太子的感情纠葛又将如何发展?她是两世融合的结合体,又是相隔800年文化的矛盾体,在这个风云莫测的古代世界中她将何去何从?人生如此复杂,世事难料,世事难测,世事难懂,一切究竟源于偶然,还是冥冥之中早有定数?我不知道,你也不知道,其实我们都不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谁都无法对自己的命运重新选择一次。而我的小说却可以,让想象插上翅膀,将时光倒流,将命运重写。
  • 三国炼气士

    三国炼气士

    【高能预警:太纠结正史和演义的,请绕过,看了之后会怀孕的!】邹青穿越到三国了,然后发现这些猛将,居然都是炼气士!遇到猛将了怎么办?当然立马脱衣服,霸气外露,然后猛将纳头便拜,大呼主公……咳咳!还是先逃,等我修为够了再来收拾他!
  • 大唐最狠赘婿

    大唐最狠赘婿

    罗修穿越大唐,恰逢武德九年,李二玄武门之变,突厥大军犯境!【叮!无敌中文系统启动!宿主可获得中文小说网内所有书籍中的技能!】叮!获得书籍《网游之10倍反弹》!恭喜宿主获得技能——十倍反弹!“呵呵,突厥十万大军算什么,你们来杀我啊!”十万大军杀来,团灭!叮!获得书籍《我能复制属性》!恭喜宿主获得技能——复制属性!“呵呵,秦琼、尉迟敬德,我要单挑你俩!房玄龄、杜如晦,我要和你们斗智!”复制属性成功,团灭!叮!获得书籍《我在三国造反》!恭喜宿主获得技能——造反!“咳咳,陛下,李二陛下,你别跑啊……”
  • 猎杀清单

    猎杀清单

    主人翁没有一身能傲视天下的武功,主人翁更没有好得离谱的运气.但是,他为了生存,只能让挡在他面前的一个个巨人,都倒在了他的脚下.这是一本逆袭强大对手的小说,这是一本告诉你咸鱼如何翻身的小说.
  • 帝国权宦

    帝国权宦

    魂穿大明正德十五年,是顺应历史,还是逆风而上?对于白玉京来说这真的是个问题,因为他所穿越的这人身份有些尴尬,居然是个宦官,所以除了想回后世,想有朝一日重新恢复男人雄风,剩下的,便只求能够平平安安的活下来,别哪一天莫名其妙的被人丢进紫荆城内某一口枯井便好……ps:据说好多被简介吓跑了的?其实它一直都在的,只是……老司机,车开的非常稳罢了!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明祠

    大明祠

    我是大明华夏魂,再续国祚五百年。有一天,来自后世的心理咨询师加古文爱好者—林黙机缘巧合来到这个斗争最激烈、局面最复杂的浙江淳安县,为你讲述不一样的明朝故事。张居正:“老夫和他道不同不相为谋”。冯宝:“咱家和皇帝的感情到底不如他”。倭寇:“重大发现,林桑的祖先是大九州人”。葡萄牙:“澳门不要了,巴西也给他这个恶魔!”小市民的市井百态、资本主义的萌芽兴起、明朝公务员的工作日常、朝堂阁老的政治斗争……(一起新书养成,qq群:大明祠475,900,071)
  • 佛说阿惟越致遮经

    佛说阿惟越致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百鬼享宴

    百鬼享宴

    这是和人性有关的故事,因一些琐事而杀人,因莫名死去而化身为鬼。前来复仇?对,那些人渣该杀!
  • 摩尼教下部赞

    摩尼教下部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才开锁师

    天才开锁师

    “我开了一辈子锁,最难开的,是人心这把锁。”“切!你开锁不是为了赚钱吗?”“赚钱只是一名聪明开锁师的必备条件而已。”“可是,我并不擅长赚钱,是不是就不聪明呢?”“不擅长赚钱并不代表你不聪明,只代表你会一辈子穷而已。”“呃,那你是如何战胜李老头,成为第一开锁师的?”“那一年,我们比试开锁技能,我为了防止保险柜被盗,就把保险柜锁进了保险柜。”“呸!你也太贱了......”
  • 我做主神的日子

    我做主神的日子

    简单点说,这就是一个纯萌新的中二被一只肥猫诱拐成为主神的日子!详细点说,这是一个无耻之尤的坑货成为主神后祸害全宇宙的故事!咳咳,正规点说,陆洋在得到一个坑爹的主神系统后,开启了每天都要啪啪啪,呸呸……每天都要挖坑救世,打打小怪兽,切磋下同行的幸福生活!365位主神的争锋,咳咳……让我们一起走进坑货陆洋的日常坑爹之旅!发现人间的真善美!老司机开车,前方高能,污力滔天,注意准备去污剂,用以净化心灵!群号;282537393,进群发书名。欢迎各位兄弟进群交流踩点,一起打家劫舍!推荐自己新书:《星空最强者》已内签~
  • 亲,前男友不包邮

    亲,前男友不包邮

    这是一个倒霉的富家小千金被险恶大叔甩掉,又遇恶少的故事。好在亲妈没给她绝路,日子凑合着还能过下去……
  • 盛世豪门之溺宠彪悍妻

    盛世豪门之溺宠彪悍妻

    活了二十八年,童诺楠没想到会有一天和豪门两字扯上关系!她这大学跆拳道教练和龙套演员当得好好的,怎么突然人生出现了一个大反转呢?某一天,一个老头带着一群黑衣保镖冲进她家,指着她说:她是他孙女。好吧,既然练了快二十年的跆拳道,当了五年的跆拳道教练,在剧组跑了三年的龙套,换换角色也不错!而且还是身份尊贵的富家大小姐。于是童诺楠的豪门生活开始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停不下来的胡思乱想

    停不下来的胡思乱想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自我走丢了,连我自己都找不到。仔细想想,可能是那一年。那一年,我十七。青葱年少的我,对世界的理解皆是来自各色名著上的描述。而在那一年,形形色色的人出现在面前,展现出他们各自的神通,演义着生活的精彩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