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000000049

第49章 稀里糊涂的战争就开始了(6)

第一,琦善尚未到任前,林则徐和怡良就遵旨撤防了,怡良在自己的奏折里说:“查虎门内外各隘口,兵勇共有万人,督臣林则徐前次奉到谕旨,当即会同臣将次要隘口各兵陆续撤减二千余名。臣复移咨水陆各提督,将各路中可能撤减者,再为酌核情势,分别撤减以节靡费。”(《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二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557-558页)

第二,要说卖国,怎么着也得首推道光皇上。其实,说败家更合适,天下本是人家道光家的。单从人情上推论,小农民都知道,放哪个家长,都不会轻易将自家地盘与财产转送给他人,哪怕是厕所、地窖、一把锄头甚至一块砖头。至于琦善这种家臣,充其量是个卖国(败家)代理人。

英军离开白河后,于9月28日到达定海。他们向琦善表示,在他们的要求得到满足之前,决不放弃已经占领的定海。英国不撤出定海,收复定海的任务落到了伊里布头上,这任务咋完成呢?

天上掉下坨乌鸦粪:道光着伊里布收定海!

定海失陷时,伊里布为两江总督。天朝封疆大吏的第二把交椅就是两江总督了。看来老伊这人有才!

伊里布(1772~1843),字莘农,爱新觉罗氏,镶黄旗红戴子(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的直系子孙,系黄戴子,塔克世的旁系子孙,统统系红戴子),满进士出身,算是满人中最优秀的人才了吧。不过,人生七十古来稀,老头现在已经68岁了,再优秀,也应该是想当年的事了。

定海失陷后,伊里布得到了浙江战报,感觉形势严峻,遂以两江总督身份,在自己的任区内作了一系列军备工作。8月12日,接到道光谕旨:着伊里布为钦差大臣(按任命时间,他是鸦片战争中的第二任钦差了,林则徐排第一),赴浙江总理浙江军务。具体任务是:渡江作战,收复定海。得,天下掉下坨乌鸦粪,掉到伊里布头上了。我们这些事后诸葛亮知道,这活儿谁也干不好,可惜老伊不知道,即日起身,前往浙江去了。同时,福建提督余步云也被调浙江,着会同伊里布相机剿办。

8月28日,伊里布发出了入浙后的第一份奏折。伊里布要求道光调广东水师、福建水师各2000人友情赞助浙江,如果这两省的水师到位,那么,加上他在江苏准备好的2000水师,以及浙江调备好的水师3000人,陆师2000人,兵力就达到一万多了,这样他才觉得收复定海有戏。伊里布之所以要求调广东水师和福建水师前来援助,还在于信了林邓原先的战报,认为广东水师和福建水师那是相当的厉害!其实在接到钦差任命的第二天,8月13日,伊里布向道光汇报自己起身日期的时候,就捎带着要求道光,把邓廷桢手下的水师将领、福建金门镇总兵窦振标拨给自己使用。

道光对伊里布的回复是,不要与英夷在海上交锋。待英夷一登陆,其技立穷,至于调别省水师,等着听我通知。窦振标嘛,我已通知邓廷桢了,叫他给你拨过来就是。

问题是,英军沿海游弋,广东、福建的水师应付自家地盘都嫌吃紧,又如何援派外省?闽浙总督邓廷桢婉言拒绝了道光要求他派水师援浙的命令,并且重点强调,窦振标不能离闽赴浙,否则俺们这里就乱套了。道光一听,是这个理,马上转谕伊里布,闽广也是战略要地,调兵调将过来,那是顾此失彼啊。伊里布闻听,直夸皇上英明。事后向道光汇报说,既然闽、广无法援浙,那俺们自招水勇吧。道光同意,后来也给他一道两难选择题:“上不伤国体,下不开边衅。”(《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一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515页)

正在伊里布发愁咋收复定海的时候,英方给了伊里布一线不必浪费一兵一弹即可收复定海的希望。原因是英方的海军司令伯麦向浙江当局抗议:清方煽动民众,拒绝给养;清方虐待战俘安突德等人,要求清方立即释放他们。否则必将报复。

伊里布从英方对战俘的重视看出了希望。他发现,自己有讨价还价的资本了。

1840年9月24日,伊里布以浙江巡抚乌尔恭额的名义,告知英方,钦差大人琦善驾到,同时说明,清方可以释放战俘,但是清方的条件是:英军撤兵,献出定海县城。与此同时,伊里布向道光上奏,自己是如何密为部署收复定海一事的,但是目前的情形,似可不费一兵一饷即可收回。道光一看,大大的表扬他一番。问题是英方态度非常强硬,只提释放战俘,绝不答应撤兵定海。

1840年10月2日,义律和翻译小马礼逊(John Robert Morrison,另译“马儒翰”,林则徐手下的翻译班子把人家译作“秧马礼逊”,也就是小马礼逊,以别于其父——前来中国的第一位新教传教士、跟随律劳卑劳累致死的Robert Morrison。小马礼逊也算是子承父业吧,鸦片战争期间,一直给英军做翻译,1843年因虐疾死在香港,年仅29岁)赴镇海,与伊里布、余步云等面谈。面谈时英方要求释俘,中方要求归地。伊里布的家人张喜在自己的《探夷说帖》里记载了几个饶有深意的细节:

第一节:伊里布三番五次地向夷人诉说大清帝国对夷人的恩德:“大皇帝格外施恩,准尔通商,尔等将何以报答。”小马礼逊回曰:“通商是两国皆好,不是专为英国。”说第一遍,小马礼逊还反驳。说第二遍,据张喜说,“彼俱语塞”。(看来,让天朝人等明白,通商乃双赢之事,还是个很遥远的事情。天朝习惯感恩,脑里被灌进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猪油。他们把自己供养的皇家当作了挖井人,从来不知道,他们自己才是挖井人)

第二节:英方三番五次的要求释放安突德。伊里布的回复是:你们撤出定海,回广州,我就放。英方的回答是:我们无意占定海,不释放安突德,我们不回广州。最后双方说定,安突德由中方拘押,但中方要好生看待。(余步云可能受这次谈判影响,才与伊里布的继任者裕谦搞不好关系的。裕是主战派,恢复了原始人身上的特性,喜欢虐待俘虏。有壮士饥餐夷人肉,笑谈渴饮夷人血之风度)

第三节:伊里布认为,英夷这次兴兵,还是为了通商,英方否认:“我等不为通商而来,为伤国威而来,伤我们船又伤了我们人,都是贵国大吏做的事,如何讲法?”伊里布说:“林大人办理不善,已经革职。”对方忙说:“不敢,不敢。此是贵国之事,似不与我们相干。”(看来,天朝一方真是多情了,以为英夷受了林公的欺负,搞暴力上访呢。现在人家明确表示,不跟林则徐计较,是跟天朝计较呢,可惜天朝上下全听不懂)

第四节:天朝一方把英夷说得“彼俱语塞”时,伊里布又加了一句:“我们办事,必令你们下得去,亦必令你们回得国,复得命。你们办事须教我们下得去,教我们奏得大皇帝,教我们大皇帝下得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五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36页)

老头说到这种地步,既有江湖意气在内,更有一个老头子的可怜。总之,咱互相给点台阶给些面子可好?问题是英方不愿意给他那么大的台阶。对英军来讲,驻扎在定海的士兵由于水土不服,前已述及,从7月13日到到12月31日,这支不到四千人的英军,兵员住院达到5329人次,死亡448人。但是即使这样,英军也不愿意把到口的肥肉这么轻易地吐出来,他们的胃口太大了,仅仅释放战俘,他们是不乐意的。但是其他条件,伊里布又是不敢答应的,所以双方就一直处于扯皮状态之中。

扯皮的过程中,道光又谕伊里布:令英夷退出定海,前往广东,听候琦善查办。这个任务,伊里布办不到,因为广东谈判没有结果,英夷是不打算撤出定海的。道光的糊涂指示,让懿律也迷糊,问伊里布,是否有奉旨停战一事。伊里布老老实实地回曰,皇帝命他不得攻击。其实道光的意思是,如果英军南下,不得攻击。而不是英军盘踞定海不得攻击。但是伊里布自作主张地把皇帝的命令执行成了停战命令。于是懿律向伊里布提出三个条件:清方不得阻碍舟山与大陆的贸易;此时的舟山应视作女王属地;停止向舟山派出密探,停止煽动民众造反。

同类推荐
  • 美国:从殖民地到惟一超级大国

    美国:从殖民地到惟一超级大国

    本书探讨了美国如何在两百多年中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强国的原因。
  • 新编历史小丛书:南明史略

    新编历史小丛书:南明史略

    南明(1644—1683)是李自成进北京、崇祯自缢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权,历经四帝一监国。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清军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还据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抵抗清兵,包括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及明郑时期。翦老《南明史略》一书详细梳理了相关史料,还原了这一段历史。
  • 南宋义理史学研究

    南宋义理史学研究

    两宋时期,不同风格的史家和史著大量涌现,造就了一个史学的繁荣时代。诚如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所言:“中国史学莫盛于宋。”同时,宋朝又是一个理学勃兴的时代。其在北宋庆历之际开始崛起,进入南宋,成为了主流学派。“理学的诞生及其衍变,是中国本土哲学继先秦之后发展的又一高峰,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理论思维所进入的一个新阶段,在整个人类的认识历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长期以来,学者们都只关注于两个领域的专门研究,完全忽视了二者的相互影响。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特别是随着理学评价的“正常化”,才有学者开始探讨两宋理学和史学之间的关系,并给予了客观的评价。
  • 斧钺

    斧钺

    闻名天下的贵公子柳道玄不但家世显赫,而且少年早慧,是大魏国年轻一代中的第一才俊。可这一切带给他的,却是无尽的痛苦。对于风雨飘摇中的大魏国,他究竟是柱石,还是一闪而过的流星?
  • 我在修仙界里做掌门

    我在修仙界里做掌门

    一个穿越者来到了一个的修仙界中成为一派掌门的故事。非系统
热门推荐
  • 释梦笔录

    释梦笔录

    一个少年,一场梦。一块玉佩。一个故事。一杯清茶,一次救赎。什么是真实,梦幻是否可以是真实,奇怪懦弱少年的一次次经历,是生存还是毁灭。。。。。。
  • 龙莽纪

    龙莽纪

    蛮荒祖地,九域共存,万族林立,群雄逐鹿。一个来自异域的平凡少年,浑噩游历万界之后,却在这里突然苏醒,而这里究竟是他的终点还是起点?浩荡万古,真龙生,草莽亡,青天常在,万古无仙。
  • 重生枭妃之盛世大嫁

    重生枭妃之盛世大嫁

    本文又名《重生后我被宿敌宠上天》,《我是死对头的小祖宗》。她,披上战袍,是叱咤风云的帅;他,戴上面具,是杀戮如魔的王。棋逢对手的游戏,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势均力敌的爱情,我以盛世为嫁,谋你君心不老!重活一世,天下兴亡,与我何干?凤乘鸾只想认真结婚生子,把娇撒到天上去。于是南渊国凤家三小姐宿醉中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跑去敌营疯狂表白:“蓝染,蓝染,我爱你,这辈子我要嫁给你!”几天后,两国和亲,一场大战消弭,凤家军班师回朝,三小姐胜利拐了个北辰的殓尸官,名:蓝染。从此……她决胜千里,杀人诛心,却是他眼中的无脑花痴,追夫狂魔。他指点江山,谋定天下,却在她眼中,是人畜无害,谦谦君子。她挖空心思,琢磨着抢了他私奔。他不动声色,将她划到自己名下。乱世之中,狼烟四起,阴谋阳谋,生死无间。魔王、凤帅,携手联袂,铁血兵戈。以战止战,以杀止杀,天下归一,此乃王道!
  • 惊艳了我整个青春

    惊艳了我整个青春

    想试着写一下小说。因为我是一个理科生,可能文笔不是很好,如果写的不太好,请书友们见谅。hh,因为本人是住宿生,只能周末更新,可能比较慢。欢迎各位书友给我提意见。那么就说正题,这本小说叫《惊艳了我整个青春》,里面有各种各样校园故事和爱情故事,这段爱情故事有点遗憾,结局又是怎样的呢?敬请期待《惊艳我整青春》。
  • 深爱及海

    深爱及海

    一男一女在同一天逃婚然后以外的遇到,渐渐的互相喜欢,但是却因为家族,阴谋,计划,相互的背弃,她无法再承载他给的爱,也无法再给他爱,4个人之间的爱情纠葛最后会以怎样的结局结束?敬请期待<深爱及海>,会给各位亲一个完美的结局,一段甜蜜而又有点忧伤的恋情,是谁说爱情只有甜蜜的?有挫折的恋情才更加深刻!!!
  • 人世艰难,偏要活得好看

    人世艰难,偏要活得好看

    2019年全新版散文精选合集,依权威版本勘校,甄选最具代表性文章,品读原汁原味的石评梅文字。总有一些执念,推着我们向前。石评梅,一个生在艰难时代的才女,因为看到了太多的人间不平,太多的人间疾苦,便更要发出尖锐的呼声,去唤醒,去鼓励,去引领,所有身处苦难众的人,尤其是女人,为了哪怕渺茫的美好未来,做最大的努力。石评梅说:我的理想就是男女平等。她追求爱情,虽有伤而不悔;她创办《京报副刊·妇女周刊》,以笔为刀,为女性的地位开拓道路;她参与各种运动,为国家民族奔走呼号;她笔耕不辍,创造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她有限的一生,从未停止为美好未来而战斗,为女性独立自主而呐喊。她有太多的悲和苦,但有人说:“石评梅散文的思想意蕴有一种节制的美、平衡的美和自省的美。”虽处艰难困苦之中,但不忘理想,这是石评梅散文吸引人之处。这是一部石评梅的散文作品集,精选石评梅最文采以及最有奋斗意义的作品,愿读者能从石评梅的作品中,感受她的斗志和勇气,活成更励志的自己。
  • 仙芝魔玉劫

    仙芝魔玉劫

    一个是仙界真灵,一个是人间贵胄,真灵下界成凡女,贵胄原本出魔道,只因废园偶遇结良缘,堪羡一对璧人鸳鸯宿。怎奈前世磨难劫难解,并蒂莲成两生花,卿为我成多愁多病身,我为卿损倾城倾国貌。
  • 多重纸分身术

    多重纸分身术

    天快黑了,怎么你还不想说,那么我只好杀了她。
  • 在你旁边的我

    在你旁边的我

    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平平淡淡的感情也许才是最真实最幸福的。这是一个发生在极其普通的一个女生身上的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 愿你喜过我

    愿你喜过我

    不是每个公主都有爱她的王子,公主也会爱上骑士.你不是他的王子,他不是她的其实,我也不是你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