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1400000040

第40章 古城史话(1)

一、秦淮河畔的古城

在历史上的春秋、战国和秦汉时代(公元前770~公元220年),南京地区陆续出现了几座规模不大的城池,但却是今日南京城的前身。它们主要分布在秦淮河流域。

出中华门,走过“外秦淮”上的长干桥,在今日雨花路西侧的高地上,原有一座南京地区最古老的城池——“越城”。这就是越王勾践灭吴以后,于公元前472年所建的城堡,也是南京地区有确切年代可考的最早的古城。我们一般所说南京城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就是从这座越城算起的。

那么越王勾践为什么要在这块地方建造城池呢?因为那时候从雨花台下到长干桥之间是一片高亢的地带,名叫“长干里”。该处前临秦淮河,后倚雨花台,当年的长江就在西北不远处流过,有了这座城池可以控制秦淮河的入江孔道,越王就用它作为攻打楚国的根据地之一。不过,越城本身的范围是很小的,城周只有二里八十步。据南京大学历史系文物室中所藏洛阳出土的东周铜尺,当时每尺只有231厘米,所以,每里仅合4158米,每步为1386厘米。依此计算越城的城周942米多,还不到1公里。城中的面积,大约只有6万平方米左右。据史书记载,越王勾践的主要谋士范蠡,曾经率领越国军队在这座城里驻守过一段时期。当时的工商业者和一般居民,都住在越城外面的秦淮河两岸,从而形成了南京最早的市场。

自越城沿秦淮河南行20多公里,有一个大镇名叫秣陵关。这就是秦汉时代南京地区的政治中心——秣陵县城。当年,那里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比较发达,人口稠密,水陆交通方便。所以,秦朝统一六国设立郡县时,便把该处定为秣陵县治。后来,汉武帝又封皇族刘缠为秣陵侯。直到三国初年,孙权才把政治中心迁到今南京市区。但是,秣陵关依然是建业都城南面的门户和工商业的中心。

从秣陵关沿秦淮河东行10余公里,可到另一个叫湖熟的大镇。它是西汉胡孰县和东汉湖熟县的县城所在,也作过刘姓王子的胡孰侯国。湖熟一带,从新石器时代起就一直是人烟稠密的地方,秦淮河流域的经济中心之一,又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相传湖熟镇前旧有一座“周郎桥”,就是三国时代的名将周瑜协助孙氏平定江东时的一个遗迹。

再从秣陵关向东南行二十余公里,可到今日江苏和安徽两省交界处的大镇——“小丹阳”。它就是秦汉时代的丹阳县和西汉时丹阳侯国的所在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时,曾经到过这地方。小丹阳的东面有一座名山叫作“横山”,古称“衡山”。在2550年前(公元前570年),楚国和吴国的军队曾经在此交战,可以说是南京地区最早的古战场。

下面简单谈谈关于“丹阳”这一地名的变迁。我国古代史上最早出现的“丹阳”,是位于今湖北省境内的秭归县和宜都县一带,它是楚国早期的都城。秦汉时代的丹阳县,就是今江宁县的小丹阳。但是,由于汉代的丹阳郡城设在今安徽宣城县,所以也有人把宣城县称作古丹阳。东汉末年因军阀混战,丹阳郡城屡次迁徙,曾经一度迁到曲阿县(今江苏丹阳县),这就是现在丹阳县于唐朝时被命名的历史渊源。到了三国初年,丹阳郡城也迁到了今南京城的东南,并且一直延续到隋代为止。因此,从六朝到隋末的四百年间,历史上所说的“丹阳”,又是专指金陵地区而言。

秣陵、湖熟和丹阳这三座秦淮河流域的古城,与南京地区秦汉三国时代的历史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前面说过,秦始皇东巡时曾途经小丹阳。据说,当时秦始皇听信“望气者”(风水先生)的话,凿断了方山的地脉,以泄掉“王气”,从此秦淮河就改向南流。又传说今城北的狮子山(古名卢龙山)和马鞍山,本来是相连接的一座山,也被秦始皇下令凿开,以泄“王气”。南京地区既然有那么多的有关秦始皇的传说,今后很有可能会出土一些秦代的文物。

由于汉朝时在今秣陵关、湖熟镇和小丹阳三地都设了县城,并且分封给刘姓子弟作诸侯国,所以这三处地方在汉朝时候比较重要,现在都留下一些汉代的遗迹和遗物。例如湖熟镇,现在还有一座叫作“城岗头”的地方,可能是汉代县城遗迹的一部分,镇的周围也发现过好几座汉代墓葬。我们认为在湖熟、秣陵关和小丹阳三地,说不定有一天还会发现汉代诸侯的大墓,并且出土一些象银镂玉衣或铜镂玉衣那样珍贵的文物呢!

当东汉末年封建军阀混战的时候,江东丹阳郡地区也是他们反复争夺的对象。汉献帝初年,大军阀袁术派孙权的舅父吴景攻占丹阳郡,吴景就以曲阿县为中心当了丹阳太守。这时,孙权的父亲破虏将军孙坚被荆州刺史刘表的部将黄祖射死,孙权一家就依靠舅父住在曲阿。不久,吴景被扬州刺史刘繇赶跑,退守江北的重镇历阳(今安徽和县)。秣陵地区也被徐州来的两个小军阀——笮融和薛礼所占有。笮融这个人非常残暴好杀,但却深信佛教,他曾经在徐州和广陵(今扬州市)一带大造佛塔,招揽信徒。这些塔的下部是重楼阁道,可容三千多人课读佛经,还铸有铜佛像,遍体涂以黄金,披着锦采的袈裟。因此,也可以设想金陵一带的佛教是由笮融最早传来的。

孙坚死后,孙权的大哥孙策向袁术讨回了其父的余兵千余人,带到历阳与舅父吴景会合,准备恢复江东。公元195年(汉献帝兴平二年),二十一岁的孙策在周瑜、程普和黄盖等人的协助下,从历阳渡江而东。他的军队所向披靡,首先击溃了刘繇的牛渚营(今当涂县采石矶),取得大量的军粮和武器,接着就攻打秣陵县城。但是,孙策在攻秣陵的战役里股部被弓箭射伤,被抬回牛渚营,当时秣陵城内盛传,“孙郎被箭已死”的谣言。这样,就造成了笮融军队的麻痹大意,孙策带伤出战,大败笮融,先后攻下湖熟、江乘和袜陵这三座县城,威名大振。不久,孙策又乘胜攻取了吴郡(今苏州一带)、会稽(今绍兴一带)、庐江(今安徽巢湖一带)和豫章(今江西南昌一带)四郡,从而奠定了东吴立国的基础。可惜,孙策本人在三十六岁时就被人刺杀于丹徒(今镇江市),这时候孙权才十八岁。

在越城东北约两公里的秦淮河南岸,还有—座丹阳郡城的遗址,它的大体位置在今城南武定桥的东南一带。据史书记载,这城的面积为一顷(一百亩),开有南、北、东三门,而无西门。这座丹阳郡城是东吴建国前一年(公元221年)创立的。最早在这里担任太守官职的是大将吕范,他还兼任扬州牧(相当于省一级的军政长官),负责留守建业(今南京市区)。当时孙权正以长江中游的湖北公安和武昌(今湖北鄂城县)为政治中心,同刘备的大将关羽争夺荆州(今湖北江陵一带)的控制权。后来,两晋和南朝也都继续使用这座丹阳郡城。

从越城向西北行,渡过内、外秦淮河,大约五华里路程,就到了古冶城遗址,现在的地名叫朝天宫。朝天宫所在的山岭古称“冶城山”,相传是春秋末年吴王夫差铸造兵器的地方,据说在冶城山下还有一座与苏州虎丘同样的“剑池”。吴国素以出产锋利的兵器而闻名。南京地区的铜矿资源较为丰富,西南郊的铜井镇和铜山一带很早就发现铜矿,也有少数锡矿和铅矿,这些都是铸造青铜兵器所不可缺少的原料。因此,我们认为这个传说是有根据的。不过,它不一定是军事防守性质的城池,而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冶炼作坊罢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冶城是东吴时的官营冶炼作坊,不会早到春秋时期。其实,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很可能东吴的冶城是在春秋时吴国冶城的基础上进行恢复和扩建而成的。

自朝天宫的古冶城向西北行,约三华里许到今汉中门,再从汉中门外沿城墙北行不远,就到了古石头城的西壁遗址。石头城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战国中期楚国在此设置的金陵邑,这是公元前333年的事情。楚国的威王灭越后,尽占吴国故地,就在今清凉山上修筑了一座城邑。因为那时紫金山叫作金陵山,所以把此城命名为金陵邑。又传说楚威王曾经在今狮子山以北的江边(古称“龙湾”)埋过黄金,以压“王气”,因而称作“金陵”。由于当年的长江还在清凉山的西麓下流过,金陵邑临江控淮(秦淮河),形势十分险要。它是南京地区年代仅次于越城的第二座古城,南京的古名金陵亦始于这时。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东汉末年时,孙权在诸葛亮、刘备的先后建议下,于公元211年把政治中心从京口迁来秣陵,第二年在楚国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建石头城的历史。这座石头城的大小约与清凉山的范围相当,城周为七里一百步,相当于现在的六里左右。南面开有两门,东面开一门,西北因紧临大江,所以不设城门。城基都是利用清凉山的天然岩石,因为当时清凉山名叫石头山,所以此城就称为石头城。又由于清凉山的主要岩石是一种红色的砂砾岩,尤以西部的峭壁暴露得最为明显。该处因历经江水冲刷,岩壁表面凹凸不平,有如兽面似地突出在江边,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鬼脸城”。

这座山城在东吴及其后的东晋和南朝各代,都被用来作为水军根据地和首都西面的军事重镇,这方面的情况我们还将在后面予以叙述。

由石头城沿江向东北走,抵今下关以东一带,就到了古江乘县的辖境,这是一个从秦代起就开始设置的县份。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时,先经过丹阳(即今小丹阳),至钱唐(今杭州市),临浙江(今钱塘江),上会稽(今绍兴会稽山)。

归途中经过吴(今苏州市),并从江乘渡江北返,而江乘县就是这个时候设立的。关于江乘县城的所在地,过去一般都说是在句容县北六十里。我们认为其具体位置应在今南京栖霞山附近,因据明代南京地方志记载,古江乘县在当时的长宁乡,而长宁乡正是位于栖霞山一带。它的对面是六合县的瓜埠镇(古代称瓜步),也是历史上有名的长江渡口和军事要地。

此外,在今长江北岸的大厂镇一带,过去称为“卸甲甸”。

相传该处就是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战”失败以后,向江东撤退途中卸甲休息的地方。据说,项羽离开卸甲甸后,沿着长江北岸退到今安徽和县境内,最后终于自刎于乌江(今和县乌江镇)。

在今日南京市属六合县城的西北,还有一座东周和秦汉时代的棠邑故城。棠邑在春秋前期是楚国的领土,名将伍子胥的哥哥伍尚曾经作过棠邑的大夫。春秋末期吴国强大后,棠邑为吴国所有。考古工作者曾在六合县程桥镇附近的古墓中,发掘出与传世的吴王夫差剑完全相同但无铭文的宝剑。棠邑在秦朝时属东海郡,秦始皇东巡从江乘渡江返北时,很可能到过棠邑。到了汉代,棠邑先后属于临淮郡和广陵郡,由于矿产资源丰富,汉朝政府在此设有“铁官”来管理开采和冶铸。

西汉初年,秣陵和棠邑都位于吴王刘濞的封地范围内。历史记载说,刘濞大量冶铜铸钱,煮海水为盐,他的财富可以同汉朝皇帝相比。因此,可以认为在西汉时代,今南京市属的大江南北的钢铁资源就已有了相当规模的开发。

二、“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东吴的首都建业“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这是三国时代东吴流行于今南京一带的民谣。它反映出以建业为中心的长江下游人民,不愿用大量的人力和物资,逆流而上供应武昌(今湖北鄂城县)的东吴朝廷,同时说明作为东吴政权支柱的江东大族,如吴郡的顾氏、陆氏、朱氏和张氏,阳羡(今宜兴县)的周氏,吴兴(今湖州市)的沈氏等,也不愿离开他们的势力范围过远。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孙权虽然于公元220年决定建都于“鄂”,改称为“武昌”,并且于公元229年在那里称帝,但仍然在江东大族的强烈要求下还都建业。同样,东吴后主孙皓于公元265年又一次执意迁都武昌,结果也遭到举国上下更强烈的反对,不得不再次还都建业。这一情况表明,到了东吴时期,建业地区已经成为众所公认的江南中心。东吴以后,东晋和宋、齐、梁、陈等王朝都相继在这里建都,历史上称为“六朝”(公元229—589年)。

孙权于公元229年的秋天,将首都从武昌搬回建业。他自己仍然住在今珠江路西口,鱼市街一带的原“讨逆将军”孙策的府第里,取名为“太初宫”。接着,在周围筑起宫墙,以加强防卫。直到公元247年,孙权才在群臣的建议下改建太初宫,把旧的将军府全部拆掉。孙权本人也搬出旧宫,临时住到今珠江路南估衣廊一带的“南宫”,这座南宫本来是由太子专用的。改建太初宫所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利用拆除武昌宫殿的旧材,由长江顺流而下,运抵建业。这次改建工程持续了一年多,于公元248年的农历三月完工。改建后的太初宫周围有五百丈,约合现在长度1200米,如果按正方形计算,那么每边就是300米,全宫的面积应为9万平方米左右。我们估计太初宫的东界可能在今珠江路的莲花桥到大石桥东口一线,利用进香河作为护城河;南界可能到今估衣廊北口一带,利用今北门桥下的水道作为护城河,西面靠近今中山路,北面到今唱经楼一带。太初宫的南面开有五个宫门,其中正门叫作公车门,可能在今估衣廊的北口附近,东、西、北三面各开一门,分别叫作苍龙门、白虎门和玄武门。它的正殿称为“神龙殿”,地点大约在今鱼市街南口一带。

在太初宫的东面和北面,是东吴的皇家花园和皇宫卫队的营地,名叫“苑城”。皇家花园主要位于苑城的东部,所占面积很大,据说可以容纳三千多名贵族子弟同时在里面骑马操练。苑城的北部有一座苑仓,又称仓城,是最重要的皇家仓库,里面储藏着大量粮食和其他物资。这些物资都经由公元240年时开凿的城内小运河——“运渎”的水路运进。大概是为了增加运渎水道的流量,后来又在仓城与后湖(今玄武湖)之间开辟了一条“潮沟”。由于当年玄武湖的湖面很大,而且有宽广的水道直通长江,江潮可以直抵湖内,所以得“潮沟”之名。在太初宫的西面,还有一座专供皇太子用的花园,叫作“西苑”。它的位置,很可能就在今日广州路北侧南京大学的南园一带,从前这一带的池沼和湖塘很多。

东吴的实际创始人孙权在三国初期的统治者中享年最久。据说他的形貌奇伟,“广额大口,目有精光”,并且“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孙策对他的评价是:“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权的身材较矮,留着紫黑色的长胡子,胆略过人,善于骑马射箭。他到吴郡山中射过猛虎,也曾轻骑陷入魏军营中而靠骏马脱险。还乘大船去江北观察曹操的军容,魏军弓箭乱发,箭镞集中在船的一侧,孙权下令调转船头,再以另一侧受箭,待箭匀船平后再安全驶回。所以,曹操也称赞他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按指原荆州刺史刘表)儿子若豚犬(即猪狗之意)耳!”

同类推荐
  • 我的商道

    我的商道

    这是世界从来都不缺钱,缺的是赚钱的能力。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人才,缺的是发现人才的眼睛。巍巍中华的漫长发展史上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商界精英,他们用自己的辛劳和智慧诠释着什么才是真正的商业。
  • 有味道的唐朝

    有味道的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 1644大明崛起

    1644大明崛起

    【QQ群号:233712679】2144年正在星际开矿的韩东,意外穿越回五百年前的1644年。眼看神州沦丧,华夏陆沉,韩东自然不能无动于衷。幸好有母舰在手,造生化人,开新科技,炼不世强兵。逆转国势,横扫草原铁骑,碾压海上霸主,开疆万里,再现万国来朝、煌煌盛世。一切,从1644年开始!QQ群号:233712679
  • 带着论坛回古代

    带着论坛回古代

    新书《我要做神探》已经发布,内投过了,求一波支持 …… 网文写手秦余在码字的过程中,回到古代,脑子里有个论坛。论坛种类繁多,历史的、战争的、诗词歌赋的,应有尽有。秦余在论坛里不单不用网就能和别人聊天,还能通过各类论坛学到如何在古代活下去的知识。秦余:“萌新,萌新,我是萌新。”二楼:“兰州烧饼。”秦余:“o(?Д?)っ”PS:这是一本不正经的书,考据党慎入
  • 明扬三国

    明扬三国

    年少风流侠义花前月下,年老一富家翁,余愿足矣。魂回东汉,出生于草头百姓之家,本不愿卷入天下纷争,然一把剑,一个巧合的经历,大志萌生。这本书是讲述一个平民百姓走向帝王的路程……正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倾力打造,新人新书,若不严谨,若有错漏,还请海涵力挺,完本谢之。群号:154300694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鸿天六始

    鸿天六始

    域外生灵,势分三足鼎,紧针九洲,孤鸿太古一梦,轮回现。女武神的觉醒,荒天古境的通道,仙皇的轮回。走过九世逆樊
  • 万魂千劫

    万魂千劫

    万魂历千劫,百转终成道。本书属于春风化雨的风格,弘扬的是正能量,强调用心融入世界,然后化繁为简,一朝成道。
  • 别叫我爱上你

    别叫我爱上你

    书中的男生并不是现在所谓的宅男,或者屌丝,他只是被自己的一厢情愿打败,成功转型成为暖男,没有出众的相貌,也没有出众的才华,但他心目中的那位一直是他心中的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诸天最强王牌

    诸天最强王牌

    赵漆加入诸天小队,从此开始穿越平行时空,拯救各个世界的女配。《流浪地球》中他保护韩朵朵(已完结);《低武三国》中与队友扭转赤壁战局,《刀剑神域》中他带幸逃出游戏;《哈利波特》中他加入扣分三人组,学黑魔法。《漫威》中他带队友击败环太平洋里的巨兽;《天下第一》中想要挽救飘絮,拜古三通为师;《仙剑奇侠传》中他打碎了锁妖塔,救出林月如。《斗罗大陆》他挽救了胡丽娜的悲剧。《西游记后传》中他赶走无天,统一三界。《遮天》中认狠人大帝为妹,拥有荒古圣体。本书半数据流,单人或组队副本。
  • 这个天下是我的

    这个天下是我的

    作为华夏顶尖特工的方云,没想到自己在院子里洗个衣服,都能被闪电劈的穿越了!要不是方云哥哥平常没事的时候喜欢看看YY小说,恐怕接受这个事实还得些日子。不过,方云哥哥刚穿越好像就碰到了让他不顺心的事情。那还得了?!咱们方云哥哥在特工组里可一直都是有着“混世魔王”称号的,谁敢惹到他头上的话,得到的必定是十倍或者更甚的报复。所以,哎……那群惹到方云的人,作者小九九当真是不忍直视他们的下场啊!
  • 修炼之恶毒女配

    修炼之恶毒女配

    胎穿异世,偶然得知自己原来是个恶毒女配她要走女配的路吗?还是勇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