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5600000064

第64章 《南京条约》五口通商是近代中国的真正起点

马勇:1842年的《南京条约》解决了五口通商的问题。我国把《南京条约》看作近代史的屈辱起点,我却认为这其实是外国资本通过合法途径进入中国的桥梁。

这个谈判当中的一大重点就是固定税率,另外一个是治外法权。首先,固定税率肯定不对,不论税率定得高还是低,都是不合理的。因此到1882年,中国帮助朝鲜谈《美朝通商友好条约》的时候,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开出一个固定税率,但同时固定每5年双方应重新修定税率。如果有一方觉得不合理,就通过谈判调整税率。

第二个重点就是治外法权问题。有些人直到现在都不能理解,为什么外国人在中国犯罪,却不能用中国的法律治裁他?

我原来也不太理解,但是我们研究古代史时也会注意到:古典中国也不管外国人在中国犯罪。我们的原则是“谁的孩子谁抱走”,我同意你来,但是如果你的人犯罪了,你自己去解决。《南京条约》中治外法权的意思就是这样,并不是外国人享受特权和豁免权。

唐朝时外国人怎么居住?当时在长安也是外国人比较集中地住在一个地方,后来逐渐形成了租界。李鸿章在上海就是用租界的办法,所以外国人集中居住这种租界制度其实也是从中国古代来的。虽然租界制度没有完全解决治外法权,但是对外国人的管理问题就慢慢解决了。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我并不认为它代表一段悲情的、中国人被打败、被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的历史,而是一种用法律方式让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用谈判方式解决五口通商的合法手段。五口通商之后,中国近代史才算真正开始。

这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中英贸易额、中法贸易额都在持续增加,这一方面表明中国社会在改变;另一方面,中国人也开始通过五个通商口岸堂堂正正地了解西方。

随着五个通商口岸贸易规模的扩大,一个新的阶级——买办阶级发展起来。买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外企高管——英文说得很好,能和外国人讲,能和中国人侃。这个阶级实际上是引领中国进步的重要阶级。买办从明代中期开始就一直存在,如果没有他们沟通西方和中国,也不会有后期中西贸易的发展。

从1840年到19世纪50年代,中国的进步极其有限,虽然在生产力方面有发展,但这个时候中国不愿意完全向西方开放。但是西方在面对中国这么庞大的一个市场时,资本的力量要求开放全中国,这是资本合法的诉求。

我认为对中国人民、中国老百姓来讲,外国资本的进入都是在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我在研究中国资本主义成长的时候,从不认同民族资本,我研究辛亥革命也是批评民族资本的,民族资本对中国几乎没有做过什么好事情。而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对中国老百姓生活品质的提升至关重要。

讲一个最近的例子。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外国零售商开始进入中国。在他们进入之前,中国对资本的恐惧非常严重。中国人认为,如果外国资本进入,中国那些国营单位就会消失。从城市里的“百货大楼”到农村的“信用合作社”,都是从中央到地方一层层套下来。今天我们仍然保留着一个“中华信用合作总社”,这还是正部级单位。当时中国人就认为,外国资本一旦进入中国市场,一定会冲垮中国现有的商业体制。虽然没有如此,但确确实实它会改善中国人的生活品质。

我们看到,2003年之后,外国资本——家乐福这样的零售商等进入中国零售业,现在我们有巨大的选择空间,而且外国生产的商品在安全性上要比中国企业生产的商品更有保障。

再回到中国近代,五口通商之后,中国的老百姓是比较欢迎的。外国资本要求向中国全境开放的时候,中国老百姓也是欢迎的。但是谁不欢迎?朝廷不欢迎。1858年之后,英、法、美三个国家准备换约、重新谈判,因为《南京条款》附加条款中的几个条约都已经到期。在重新谈判的时候,英法美要求把通商口岸增加到20个,最好能够扩大到中国全境,但中国方面根本不同意,于是就发生了1860年的战争。

中国在1858年和英、美、俄、法签订《天津条约》。《天津条约》其实就是解决外国资本进入中国、解决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原则性框架。

但是当外国公使来换约时,朝廷不干了,他们无法同意外国公使进入北京。谈判来谈判去,英国说中国只要能对外国资本开放,外国公使也可以考虑不进北京。当时他们认为,如果不进北京,就在天津安营扎寨;需要和中国政府就重大问题进行交涉的时候,就从天津到北京去。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这个条约比20年前的《南京条约》有更大的进步,但是过去我们把它的影响解读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加深了”。后来我研究,觉得不对,什么叫“半殖民地半封建加深”了?人家要在北京派驻外国公使,但是他们也让中国往巴黎、华盛顿、伦敦派驻公使,这是相互的,也是必须的。

1860年以后,由于有这些条件的规定,中国成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办同文馆、选拔幼童出国留学,我们近代工业、近代文明才慢慢发展起来。我们近代的进步从1860年开始,走了34年,到1894年走出一个“中级富强”。而今天(指2012年)的改革开放也是34年,我们走到了“世界第二强”。

这种状态怎么能概括成中国往半殖民地半封建走呢?我认为近代中国的发展应该被解读成一个阳光、向上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个角度去讲。《北京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有一个更大的进步——中国对外更开放了。这种开放经过1860年到1871年这10年的时间,就形成了我们今天讲的“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是什么?1871年日本使团到中国来跟李鸿章谈判,当时日本已经进行过明治维新。日本人说:“日本转身向西,这点还是值得中国好好学的。”李鸿章讲:“你这个东西还是不行,我们东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式才是最佳的。”洋务运动失败了之后,很多人不理解李鸿章的结论。其实我很能理解李鸿章的解读,因为中国在1860年之后用了10年的时间,用国家资本主义方式充分消化西方技术,这不是日本纯粹用资本主义方式能够做得到的。日本的经济从1867年一直发展到1894年,它的经济很强、很健康,但是在规模上根本没办法和中国比。

中国从1860年开始发展,到1871年,李鸿章确实有底气告诉日本人:“我们的发展模式是好的。”中国仅仅用了7年时间就消化了德国技术,让江南制造局制造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远洋轮,还能够模仿西方的高科技,在中国的工厂里生产出西方的枪炮。这不是西方自由资本主义能够做得到的,李鸿章1871年就讲:“中国的方式是最好的方式。”应该说他当时的认识是对的。

中国的这种发展状况一直延续到1884年,这时中国产生了一次外部危机,南部地区发生问题了。这个问题其实和中国的问题是一致的,也就是面对西方,东方国家怎么办?面对西方工业化、市场化的压力,东方该怎么办?

越南、缅甸这些国家当时都是中国的小兄弟,但是他们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1860年中国背弃了原来王朝政治中的王道主义精神,周边的小兄弟有什么事一概不管了,因为当时是自顾不暇。于是南部地区开始丢失,这意味着中国的朝贡体制开始解体。

1840年的战争导致越南、缅甸这些南部国家脱离中国,但是中国在这种脱离过程中确实自我发展得很好,在30年没有外部巨大干扰的情况下,中国确实改变了。中国原来是一个农业国家,经过34年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工业的基础基本构成。而且在没有巨大外资支持的情况下,确实建构了中国社会的工业基础。这就如同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前,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一个工业化框架。

洋务运动使中国面临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模式的可持续性问题;另外,中国经历增长之后失去了方向。因此到1891年之后,德国人在报告中称,中国从1870年开始建海军,1887年北洋海军成军,“中国的海军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六”这是流行的说法,实际上中国海军当时的实力是世界第十,日本第九,但中国海军的总吨位超过日本。——编者注,这使中国的军方有一种虚骄。

另外,中国30年的持续增长也导致中国士大夫阶层的虚骄姿态。这时候中国的士大夫阶层感觉到,我们丢掉南部番邦是有问题的。在1894年,中国面临着和鸦片战争同样的一个选择,你不妥协也可以,但是你要想一想能不能打胜,打败了怎么办。

今天我们可以在网上检索到日本人当时的军事方案,它有上中下三策:我出去打败了是怎样的,打胜了又该怎样,打得不败不胜又该怎样。中国没有这种方案,因为李鸿章选择不打;另外实实在在地讲:中国是没有力量打、没有办法打。

在李鸿章的概念里是没有“打”的。但由于当时国家一个劲儿讲“增长非常巨大、发展非常迅速”,打的情绪在军界和士大夫阶层非常厉害。

当中日战争不可避免的时候,慈禧太后把战争的指挥权交给李鸿章——一个不愿意打的人去指挥,这里其实留下了很大的选择空间,这个选择空间就是找准机会就不打了。因此李鸿章对于甲午战争的战略选择是找准机会就中止战争。至于“甲午战争中中国被日本打得惨败”的历史结论,清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过。《马关条约》全称叫《日清讲和条约》,这里根本不存在“求和”的提法。中国在谈判问题上坚持的立场就是:绝对不会找日本求和。怎么折腾都不能讲“我失败、我认输”的提法。

同类推荐
  •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的49个关键(上)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的49个关键(上)

    本书论述了人生成败的道理,包括要想成事,先学做人;做事先做人,得意不忘形;立业要先立德,品格终于能力;有容乃大,忍者无敌;做事急噪乃大忌,做人低调实高贤等内容。
  • 做最棒的男孩

    做最棒的男孩

    读书的过程像是一次森林冒险,当你打开一本书,去阅读和探索这本书的真谛时,你的森林冒险就从此开始了。在这次冒险中,你经历了懵懂无知,也看到了柳暗花明。每一次冒险都会让你进步,阅读开阔视野,历练增长知识。本书从坚韧、乐观、智慧、勇敢、担当,礼貌这六个角度出发,为男孩打造一本全方位成长教科书。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浅显易懂的大道理,贴近男孩视角,掌握男孩心理。完美男孩养成计划由此开始吧。
  • 影响青少年的100个修身敬业故事

    影响青少年的100个修身敬业故事

    传承中华美德,体会传统美德的魅力,感受孔融让梨的礼让、司马光砸缸的聪明才智、勾践卧薪尝胆的坚忍、祖逖闻鸡起舞的勤奋、匡衡凿壁偷光的好学、岳飞精忠报国的忠心耿耿……以此来不断地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 哈佛最受欢迎的口才课

    哈佛最受欢迎的口才课

    一直以来,口才作为每一位哈佛学生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它时刻强调精英的思维习惯,倡导真正实用的人际交往理念,让哈佛学生自然发挥潜在的表达实力,在各种场合下挥洒自如。我们希望成千上万的普通人通过学习哈佛课程中阐述的沟通理念,能够成为成功的演说者、有效的判断者、人见人爱的交际家。
  • 哈佛记忆课2

    哈佛记忆课2

    《哈佛记忆课2》是一本关于记忆的书籍,它向人们讲授了许多极具成效的记忆训练方法。作者从记忆的机制出发,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权威可靠的记忆策略,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提高记忆力。人类的任何潜能都需要激发才得以展现,记忆力也不例外,开发记忆的潜能亦是有法可循的。除了学习,记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重要,一些简单易掌握的快速记忆法可以让人们的生活充满乐趣。此外,作者还提供了方便可行的记忆测验,记忆力训练的成效可以随时接受检验。
热门推荐
  • 剑与披风之海镇风云

    剑与披风之海镇风云

    一个人在这世间的旅程往往有着难以捉摸的轨迹,或某天遇到未曾预料的困境,或无端面对难以抉择的岔路。或许昨天自己还在朝着一个方向在前进,今天却换向了另一个。昨天还在想着自己不可能做的事情,今天却做了。
  • 天赋好到爆

    天赋好到爆

    一次火急火燎的天赋测试,从此让世间多出了一位无敌的守护!无论炼丹,炼器,还是武技,一学就会。灵术,符文,信手沾来。国家危难,魔人入侵,生灵涂炭?不用怕,有他在,就足够了....(放心收藏,吐血完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域世族

    魔域世族

    “这里是禁地,您不能进。”“哦?是吗?”女孩右手食指轻扣,魔法的微芒在指尖流转,守门的侍卫轰然倒地,她嘴角扬起好看的弧度。因为一场阴谋,一个隐逸于人、神、魔之外的家族,一夜之间惨遭灭门,唯留一个小女孩沉睡于冰棺之中。多年后,女孩带着沉重的怨念苏醒,为了完成复仇计划,她假扮作风城一个古老家族失踪多年的女儿,一路被神族追杀……艰难的选择,痛彻心扉的爱,友情的坚守和背叛……
  • 五界天尊

    五界天尊

    这里有毁天灭地的远古异兽,这里有焚山沸海的奇异火焰;有强到令人窒息的恐怖存在,也有各个家族的厮杀纷争。这是一个元力弥漫的世界,少年,武技,神秘小塔!妖兽,精血,远古一族!一切的一切都将在这里展现.....
  • 校服的故事

    校服的故事

    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初那一个离开学校的你呢?
  • 大衍神决

    大衍神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么?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永恒不变的定理。何为天,何为地,何为神,何为人,何为妖魔,无外乎掌控者,被掌控者,不被掌控者。掌控者掌控被掌控者,却也要掌控不被掌控者。不甘命运的束缚,只能不断挣破一个又一个牢笼。他只信奉手中巨剑。亦正亦邪?是对是错?
  • 风吹那年微动涟漪

    风吹那年微动涟漪

    以“涟漪”形象创造主人公,执着、坚定,百折不挠,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 星宿劫之灭世之战

    星宿劫之灭世之战

    以武破河山,以拳碎星辰。抽山河之魂以炼肉体,取星辰之魄以应强敌。一个来自地球的天才少年——段宇,因一次考古发现,阴差阳错的来到了一片陌生的恒古星域。从此便开始了自己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入九幽,闯冥府,战天界,斗苍穹!段宇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登临绝巅,站在武道巅峰,成就不朽传奇。
  • 陆先生的小公主

    陆先生的小公主

    文案一:千千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中学时的白月光。还要到了他的联系方式,不信邪的千千拨了过去发现真的是他!文案二:再次见面后,千千决定重新追求白月光,可白月光已经不是当年的白月光了!有点热情,话也变多了…千千:我遇到了假的白月光?!文案三:作者是个小甜甜,写的文也是小甜甜!主角更是小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