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4900000019

第19章 明代都城南京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祖籍句容(属金陵地区),他在元末农民起义的群雄逐鹿中,成为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支力量。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攻下元大都,统一了中国,下昭“其以金陵为南京,大梁为北京”。1378年,朱元璋宣布废去北京,改南京为京师,正式定都南京,这是南京第一次成为真正的全国的政治中心,朱明王朝则是第一个立都江南而完成统一大业的王朝。

朱元璋为何相中了南京城

早在元朝末年,朱元璋起兵之时,儒士冯国用、陶安、叶兑等人就纷纷主张取南京而定天下。《明史·冯国用传》记载冯对朱元璋说:“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为根本。”邓伯言云:

朱元璋曾命儒士为钟山赋诗,“鳌足立四极,钟山一蟠龙。”这是一句极赞南京有帝王之气的诗,朱元璋听后不禁拍案叫绝。

朱元璋登基之后听从了儒士的建议,由刘基等人相地,精心营建南京。明代的封建文人认为,天下能够作为帝王之都的地形不过两处,一是南京,一是北京。引明代云:雄伟壮《日下旧闻考》《杨文敏集》“天下山川形势,丽,可为京都者,莫逾金陵。至若地势宽厚,关塞险固,总扼中原之夷旷者,又莫过燕蓟。虽云长安有崤函之固,洛邑为天下之中,要之帝王都会,为亿万年太平悠久之基,莫金陵、燕蓟若也。”所以,明代一直有建都北京还是建都南京之争,明成祖后来终于迁都北京,但仍在南京留下了一套中央机构,负责南方事务。

朱元璋确定南京之后,随即对南京旧城进行了大规模的规划改造,其宫城位置的确定,则是规划和改造的核心议题。宫城的选址,殿宇宫“以乘王气,阙规模宏壮,象法天地,经纬阴阳”,深受堪舆理论的影响。当时,曾征召数百名通晓阴阳地理的人,汇聚南京,为新都规划集思广益。在明代,堪舆理论应用于都城的选址规划,除了注重、之外,“龙脉”“王气”“龙脉”还强调(中轴线)必须要对准某座山峰(祖山、镇山、靠山),以引入山川的灵气。《明实录》记载了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修筑城墙和宫殿的情况:庚戌朔,建康旧城西北控大江,东进白下门外,距钟“八月,拓建康城。初,山既阔远,而旧内在城中,因元南台为宫,稍庳隘。上乃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于钟山之阳,在旧城东白下门之外二里许,故增筑新城,东北尽钟山之趾,延亘周回凡五十余里。规制雄壮,尽据山川胜焉。”在解释拓建新城的原因时说:其一,无法将钟山的灵气引入城中;“距钟山阔远”按照堪舆的理论来讲,其二,因元南台为宫,如果进行“旧内在城中,稍庳隘”就是说这里是老城区,扩建改造,会面临大量的拆迁问题,受到这样那样的困扰而施展不开;其三,朱元璋对定都应天,曾经有过“六朝国祚不永”的忌讳,如果将大内建筑在六朝宫城的固址上,他当然会更加忌讳。这样,新城的选址就特地强调与钟山的联系,新宫不仅位于“钟山之阳”,而且在增筑新城时,还特地把“钟山之趾”(即富贵山)围了进来,既有防御的因素,也有风水象征的考虑。富贵山位于钟山龙脉向西延伸的支脉方向上,号称“龙尾”,刘基将它定为新宫的“镇山”,使新宫的中轴线对准它,目的就是引钟山的灵气入宫。

刘基虽然堪称一代风水大师,但是,要为朱元璋选择一块真正的风水宝地,也并不容易。

南京有“虎踞龙盘”的说法流传已久,其“四灵”的位置也已确认:玄武湖在北为玄武,钟山在东为青龙,秦淮河在南为朱雀,清凉山在西为白虎。因此,大内的“龙穴”就只能在“四灵”框定的区域里来寻找。秦淮河以南聚宝山一带,岗阜起伏,溪流交错,在水之南属于“阴地”,而且与旧城区构成“坐南朝北”的格局,自然要排除。

旧城外西北方靠近清凉山、石头城一带已经屯驻了不少军队,而且这里山冈密集,地域也不开阔,它濒临大江,当时南京主要的外部军事威胁就来自长江,因此,在临江一带建都就没有防御的纵深。

六朝宫城固址一带,虽适合“择中立宫”的传统,但是地处旧城之中,同样面临拆迁等等问题,而当时拓建都城只为新建皇宫,原则上对旧城要尽量的保留。

如果按照北宋东京或元大都的三套方城、“宫城居中”的传统,或者按照《周礼·考工记》的要求建设方形或矩形的外城,然后在中央布置皇城、宫城,工程量将十分浩大,这是明初的经济实力所无法承受的。最后,刘基等人决定放弃从聚宝山到玄武湖的旧城轴线,而在旧城以东,背靠“钟山之趾”的地方另设了一条新的轴线,填平钟山之阳燕雀湖作为宫城“龙穴”,这在当时的历史形式下无疑是一种最佳的选择。这个地方当时还是一片农田,燕雀湖就位于其中,青溪与其支流蜿蜒而过。填湖筑城,皇城在旧城之东,既避开了繁华的市区,保留了旧城,又迎合了朱元璋建立新王朝的意愿。堪舆理论认为,南京处在长江以南,来自西南的长江在此折而东去,在这里结了一穴,南京之地在水之南,总体上属于阴性。因此,选择钟山之阳的燕雀湖结穴,正所谓“阴中之阳”;钟山是其祖山,其龙脉向西延伸,依次形成富贵山、覆舟山、鸡鸣山等,是所谓“龙尾”;新宫的中轴线正对龙尾的富贵山,这样就确保将钟山的灵气引入“龙穴”;新宫的中轴线使六朝以来的玄武湖至聚宝门的旧的中轴线落于西位。

风貌独具南京城

朱元璋修建南京城用了整整二十一年的时间,南京的城墙不仅在全国首屈一指,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砖石城。其“高坚甲天下”,六百年来,历经战乱和人为的破坏,现在仍有四十里的城垣巍然屹立。

朱元璋营建的南京城,在形制上并没有拘泥于方正的老规矩,而是依山傍水,尽得山川形势之利。因此,南京城看上去并不规则,而是由三个方形组合起来的。一个是中部和南部(包括西南),原六朝建康城和南唐金陵城构成的方块;一个是东边接上去的明代皇城,略呈长方形;另一个就是后来修筑的“后湖城”,也大体接近方形。明代南京城,把“方正”和“自然”两种建筑传统结合起来,山、水、城、林融为一体,可谓风貌独具。

宫城区避开了城市中轴,即避开六朝与南唐的宫城遗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国祚不永”的忌讳。宫城西部繁华的市区,在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璋下令“改作为京街衢及军民庐舍”,对市区做了一次规划调整,一则规范了城市格局,二来便于统一户籍的管理。市区中除了百姓住宅区外,同时还是手工业、商业集中之地。市区的范围大约东起大中桥,西至三山门(今水西门),北起北门桥(今珠江路),南至聚宝门(今中华门),其中贵族的府第大多位于城南与城中。明朝在改造金陵城的同时,对城市居民的结构也作了调整,原有的居民被大批迁往云南、江北等地,又从全国调集工匠与富户来京居住。当时全城人口达到百万之多。匠户按行业分编于各街坊,商人的铺行沿官街起盖,官府还成批建造“廊房”(铺面)和“塌房”(货仓)出租给商人,又在城外秦淮河沿线水陆码头附近的商贾集结地段造酒楼十五座,成为南京繁华兴盛的一个标识。

明朝所造南京城有宫城、皇城、都城及外郭四道城垣。皇城区,位于南京城的东部,以皇城与宫城为主体,一系列的宫殿建筑都旨在突出皇权的“神圣”,是全国最高中央行署机构和大明王朝的核心区域,也是明初南京城的核心所在。

宫城和皇城的选址,既要讲求“风水”,选在钟山之阳,又要避开市区和前朝的亡国之宫,就只能选择在城的东部。这里本来有燕雀湖,亦名前湖,为了修宫城而填平此湖。

明南京皇宫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可以说是后来北京皇宫的母版。明南京皇宫由内宫城和外皇城两部分组成,都坐北向南。宫城亦名紫禁城,设置六门,分别为午门、左掖门、右掖门、东华门、西华门、玄武门。宫城内有前三殿和后二殿,均压在南北中轴线上。前三殿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后二殿为乾清宫、坤宁宫。其余大殿以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布局。

明南京宫城的正南第一座城门是承天门(位于今南京外五龙桥偏北,现无存),沿着承天门向北的中轴线分别建有端门和午门。午门,因其在宫城大门前两侧建有楼台,故又称“阙门”,或称“观门”,其地位和作用超过宫城中其它任何一座城门。因此,从功能上说午门是明宫城(即“大内”)的正门。

“午门”一名,被冠于宫城正门,始见于南京,之后,为明、清两代北京宫城正门所沿袭。午门(包括宫城)建成于1367年3月1日。仅过了十年,朱元璋就下令重新修建宫城及午门。重建的宫城,不仅“规模益闳壮”,而且还“稍加增益”,这当然也包括了午门。重建后的午门,包含午门两翼的“阙”和五个拱明南京皇城示意图门:中间三门,在东、西两阙的外侧分别为左、右掖门。午门城上,还建有高耸南京午门遗迹的“五凤楼”,朱元璋曾多次登临过此楼。在正月十五的晚上,皇上兴起,还会亲率嫔妃们在楼上观灯。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午门随同南京城一样,地位开始下降,维修工程也趋缓。如今“五凤楼”早已毁圮了,仅留下正楼和稍后的东西两角楼的石柱础,成为午门的一景。

宫城之外为皇城,设置四门,正南门为洪武门,正对正阳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北安门。皇城,是护卫宫城最近的一道城垣,环绕宫城等距而建。永乐年间拓皇城西垣,致使西华门至西安门的距离要比东华门至东安门的距离长一倍左右,平面呈倒“凸”字形。

都城,是护卫皇城的城垣,它的周长近七十里,城墙高达十四至二十米,城基宽十四米左右,顶宽四到十米,全部采用条石及大块城砖砌成。皇城东北两面约十里长的一段城墙采用砖实砌而成,其它地段为土墙外包砖石。用砖量巨大,所有城砖来自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个县,所烧砖块规格统一,长四十至四十五厘米,宽二十厘米,厚十厘米,每块城砖上都印有承制工匠和官员的姓名。城墙上共设垛一万三千余个,窝铺二百余座。有城门十三座,都设瓮城,其中聚宝、三山、通济三座门有三重瓮城(即四道城门),设防之坚,为历代仅见。十三座城门依次为:“南曰正阳(今光华门),南之西曰通济,又西曰聚宝(今中华门),西南曰三山(今水西门)、曰石城;北曰太平,北之西曰神策(今和平门)、曰金川、曰钟阜;东曰朝阳(今中山门);西曰清凉,西之北曰定淮、曰仪凤(今兴中门)”。城内平面布局大体上可分为三区,即军事区、商业区和行政区。

军事区位于全城西部,即紧邻玄武湖的城墙以西地区。这里有十数个军卫和军仓,以密集的岗阜作为凭藉。商业区位于全城中部和西南部,即旧城区和秦淮河沿岸。这一带人口稠密,交通方便。店铺多沿街道布设,城中部的成贤街、北门桥,城南部的大中桥、镇淮桥、聚宝门、三山门、石城门一带,都是热闹的去处。城东部的钟山之阳就是皇城、皇宫所在地,皇城之南御道东侧为五部(礼、吏、兵、工、户),西侧为五府,即五军都督府(左、右、前、中、后),只有刑部、都察院在京城北门太平门外以西地区,不在城内。由于明南京城有明显分区,功能各异,街道布局也就各有特点。

当时的街道为分三等,即官街、小街、巷道。

南京城的居民区城内“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基本上按职业分类居住。仅城南十八坊中,就居住有十余万手工业工人,包括织锦坊、鞍辔坊、弓匠坊、箭匠坊、铁作坊、银作坊、毡匠坊、杂役坊等。全城由附郭县上元(管东北部)和江宁(管西南部)两县管理。明代南京城还设置五城兵马司,目的是“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之事”,后来还兼理“市司”。永乐以后才专理“刑名盗贼,如两京知县”,五城兵马司管理的事情很多,接近于今天的市政机关。中城兵马司在内桥北(城中部),东城兵马司在太医院南(皇城东南),西城兵马司在三山门外,南城兵马司在聚宝门外,北城兵马司在鼓楼北(神策门西南)。

在都城的外围还有一道土城,即外郭城。长约一百二十里,明初设郭门十六座,后又有所增减而成十八座,当时关于南京城门有“里十三,外十八”的民谣。外郭城大抵依山带岗,将紫金山、雨花台、幕府山等山丘都包括在内。外郭的形状呈菱形:最北的城门为观音门,最东的城门为麒麟门,最南的城门为夹岗门,西边的外郭城垣未合围,留下的南北豁口分别延伸至长江边。外郭利用丘陵岗阜的有利地势建造,墙体以构筑土墙为主,所以有“土城头”的俗称。外郭的建造,主要出于军事防御的考虑。

明代南京城的规模相当宏大,不仅为明中叶后南京经济的繁荣打下了基础,而且至清朝乃至民国年间,南京的城区仍未超出明南京城的范围,其中部分道路骨架及地名也一直沿袭至今。

南京国子监,我国最大的国立大学

明代南京也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明代国子监,是十四五世纪我国最大的国立大学,遗址位于鸡笼山南,规模很大,其范围东至小教场,西达英灵坊,北至鸡笼山下,南临珍珠桥(今浮桥),东为覆舟山(今小九华山),西为钦天山(今北极阁),相当于今成贤街东、西和东南大学所在地。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朱元璋在元集庆路学校基础上改应天府学为明初最高学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称国子学,十五年更名为国子监。永乐元年(1403年)设北京国子监,十九年(1421年)迁都后始有南、北国子监之称。南京国子监在学学生人数相当多,其中以永乐二十年(1422年)为最多,达九千九百七十二名,不但有全国各地的学子,还有许多外国留学生。他们除了教堂授课,还整理、编辑、刻印了大量书籍。这些书籍,一般叫“南监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以南京国子监为中心,编成了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朱棣为修纂该书,召集了朝臣文士、四方宿学老儒达二千一百六十九人,分别担任编辑、校订、绘图、圈点等工作。朱棣还专门派人到外地广收博览,将南方各地宋、元以来的书版,集中到南京国子监,以备参考。《永乐大典》于永乐三残存的《永乐大典》

年(1405年)开始修纂,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永乐六年(1408年)完成,前后不过三年时间,共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分装成一万零九十五册。全书编成后,由于部头太大,没能及时印刷,收藏在南京文渊阁。永乐迁都后,陆续运到北京文渊阁保存。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永乐大典》两次遭受洗劫,几乎丧失殆尽。

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占北京,闯进皇宫,崇祯帝朱由检自缢,明灭。而后太平天国洪秀全再次定都南京并更名天京。可惜义军为酒色沉迷,纸醉金迷,不思进取,洪秀全大兴土木,不理朝政,山河日下,都城不久被湘军攻陷,钟灵毓丽的南京城又遭一次劫难。

同类推荐
  • 德国文化研究

    德国文化研究

    德国作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实体和欧洲一体化的领头羊,在欧盟、欧洲乃至世界的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的舞台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与德国的各种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和深化,我国全方位了解德国的需要也越来越紧迫和重要。基于德国位于欧洲中心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传统,德国文化呈现出鲜明的、既不同于东欧、又不完全与西欧国家相同的特性。本书从历史、区位地理、认同与文化符号的角度对德国文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颇有学术创见。
  • 奇特的中国山水名城古迹故事

    奇特的中国山水名城古迹故事

    名山名水藏神奇。中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有大量的优秀故事有待发掘。本书就是一个新的尝试。本书选取20多个中国山水新奇故事,带给你最有益的启示,使你每天都都有进步。它激发你头脑中的探索求知欲望。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青少年。
  • 2012地球悬念

    2012地球悬念

    中国第一部洞察世界知名预言真意求解人类命运之书。每一次末日论来临之际,总是人类最脆弱之时。2012年12月21日,日益逼近,关于该期末日论狂潮,是新的热点。2012越来越近。从今天开始,从每一件事开始,从每一个人开始,我们真的可以忽视那些可能发生的巨变吗?
  • 祠庙陵墓对联(下)

    祠庙陵墓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茶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茶文化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热门推荐
  • 洛天诀

    洛天诀

    不想与天争锋,只求在意之人可以安详的活着。
  • 淮水宋秋风

    淮水宋秋风

    姑苏有位才子,唤作临淮;江湖有位刺客,唤作阿蕴。谢家临淮,无姓阿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船中烹茶,寺上吹箫。他一步一步地走进了阿蕴封闭的心,她一颦一笑许诺下临淮万水千山。
  • 命运之轮:你是我的全世界

    命运之轮:你是我的全世界

    命运之轮的转动,带来了皇甫轩宇,还有两个师父,呆瓜的冷沐菀开始了“天才之路”然而事情越来越复杂了,情感上的纠纷,插入了第三者?生命的安全,有人要谋杀我们武功天下第一的冷沐菀?命运之轮的转动,带来了幸福,同时也带来了伤痛……
  • 爆笑嗨皮城

    爆笑嗨皮城

    月黑风高之夜,公园的奥利给为何频频失窃,雷电交加的夜晚,一群富二代为何争抢炒黄豆,保安为何戒掉了面食,大妈为何如此尴尬,这些奇怪的现象是偏见带来了囧迫,还是误会裹挟了霉运,一切的一切从一场致命的网聊开始....
  • 极限坏蛋

    极限坏蛋

    我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当我站在巅峰时,我的身旁还有你,我的兄弟!===============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爱上黑道冷少

    爱上黑道冷少

    楔子我求求你不要走好不好,你不是答应过我会一直陪着我吗,为什么还要走。”一个穿着纯白色连衣裙的女孩拉着一个年轻少年的胳膊,站在C城的国际机场里,从眼眶里打转已久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仿佛是落入人间的天使,找不到了回天堂的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大家敬请期待吧!
  • 情癫医圣

    情癫医圣

    一个小医生的从医之路,现实与理想、暧昧与沉沦中,他最终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突破人性与情感的纠缠,走向了医学的顶峰普通人的现实成长之路群一:118398568群二:61160229群三:33057374
  • 想开一家店名为过客

    想开一家店名为过客

    想开一家店,名为过客。每天偶有几位行人驻足于此,进来喝口茶,谈谈人生,聊聊理想。过客里有一面墙,贴满了便签。千篇一律的样子,却是写满了不同的故事。就这样,我开了这家店,一家名为“过客”的店。
  • 潘诺西亚

    潘诺西亚

    无比坚毅强韧的身躯,引动天地水火的能力,随意变作武器的异兽...我将通过重点描写“战斗”,来展现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玄幻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