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4900000012

第12章 洛阳八景

洛阳自古以来,以其风景秀美而名扬天下。历代帝王或在此建都、或留连常驻,无数的文人墨客也在此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晋代文学家左思,因慕洛阳佳景在此写成《三都赋》,面世之后,争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唐代诗人柳宗元将洛阳主要景区归纳为八大景观,又称“洛阳八大景”。

洛阳八大景是指龙门山色、马寺钟声、金谷春晴、洛浦秋风、天津晓月、铜驼暮雨、邙山晚眺、平泉朝游,这八景之中,既有绝美的风景,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有动人的历史故事。

龙门山色

龙门,古称伊阙,隋唐以后始称“龙门”。龙门位于洛阳城南十二公里处,这里龙门山和香山东西对峙,形若门阙,伊水流经其中,宛如一条长龙穿门而过。山下伊水清澈见底,缓缓流过,山上松柏苍翠,郁郁葱葱。道道水泉从山上的石罅岩缝中或迸出或涌出或溢出,各具特色。绿树掩映的两岸山上,不断闪现出满山的自北魏以来开凿的大大小小石窟造像,或慈眉善目,或凶狠张扬,或合十打坐,或凝神深思,或昏昏欲眠,或神采飞扬,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山上水边,奇石珍禽,随处可见;景色优美宜人,佛龛碑帖,俯拾皆是。”白居易曾说“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因而“龙门山色”很早就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

唐宋以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依恋龙门山水,赞美龙门风光,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白居易因爱恋龙门山景,晚年常居香山,死后葬于香山,现已将此居住地、葬身地,辟为“白园”,供后人瞻仰游玩,是龙门奇景之一。白居易的“龙门翠黛眉相对,伊水黄金线一条”,反映了龙门基本的风景态势。刘长卿诗赞:纤鳞如不隔,一鸟沙上白”。韦应“伊山摇镜光,千龛道傍左,物的“山水本自佳,游人已忘虑,碧泉更幽绝,赏爱未能去”写出了龙门山水的奇绝之处。秋天的龙门景色最为绝妙,刘禹锡赞道:伊水晴“华林霜叶江霞晚,光碧玉秋”。白居易也有“一条秋水琉璃色,阔狭才容小舫回”。

马寺钟声

白马寺到了北魏、唐、宋时代,因为佛教极盛,寺院殿堂巍峨,曾有僧众千余名,僧人们每天早晚按时上殿诵经。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时,殿内击磬撞钟佛诵,钟声悠扬飘荡,远闻数里,听之使人心旷神怡。到了明代,寺内有口大铁钟,重约五千余斤,钟声特别洪亮。据传,这口钟与洛阳东大街钟楼上的一口钟音律一致,可以共鸣。人们往往在听到白马寺钟声的同时,紧接着洛阳城钟楼上的钟也响了,民间流传着“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苍松翠柏簇拥的白冢鸣”的佳话。因此,白马寺钟声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这一奇特的景观,吸引着无数的佛门弟子和文人墨客,明人起风有诗,“邱鸣绕寺马空传,竦听鲸音彻法筵,谁谓腾兰衣钵查,洪钟原寄一指禅”。明代沈应白马寺时诗云:“白马归何处?禅宫尚尔存。栋梁仍夙昔,钟梵送晨昏。经自西方至,佛繇东汉尊,谁称明圣帝,千古障乾坤。清代孙云霞有诗曰:袅袅曳风出化城,”“蒲牢怒吼夜阑清惊觉洛阳家户晓,银床来转辘轳声。”金谷春晴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别墅,遗址在今洛阳老城东北七里处的金谷洞内。石崇是有名的大富翁。他因与贵族大地主王恺争富,修筑了金谷别墅,即称“金谷园”。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石崇派人去南海群岛用绢绸等物换回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把园内的屋宇装饰得金碧辉煌,宛如宫殿。算得上是当时全国最宏大、最美丽的私家园林。石崇和当时的名流潘岳、陆机、左思等结为“金谷二十四友”,常在此吟诗作赋,饮宴放歌,挥金如土。每当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梨花雪白,桃花灼灼,杨柳婀娜,芳草如茵,百花吐艳,彩蝶飞舞,鸟鸣枝头,鱼跃金池,不时传出悠扬的笛声。据传石崇从南方买回一歌女,名叫绿珠,能歌善舞,尤善吹笛。园内有一华丽高楼,就名为绿珠楼。唐代杜牧的《金谷园》“繁花事散逐香尘,日暮东风怨啼鸟,诗:流水无情草自春,落花犹似坠楼人。”这首诗反映的就是绿珠坠楼的故事。金谷园的景色一直被人们传诵。西晋人曾为金谷二十四友的潘岳,也就是中国第一美男子的潘安,也有极写金谷园盛景:峻《金谷诗》“回溪萦曲阻,阪路逶迤。绿池泛淡淡,青柳沼依依。槛泉龙鳞涧,激波画珠栋。前座树沙堂,后园植鸟裨。灵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饮至临华沼,迁坐登隆坻。”潘岳的这首诗为我们大致描绘了金谷园的全貌:方圆几十里内,清溪环绕,水声潺潺,鸟鸣啁啾,鱼跃荷塘,奇花异草争香斗艳,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及至阳春三月,园内风光更胜,柳丝婀娜,“金百花吐艳。唐代诗人刘禹锡也一往情深地赞叹: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柳无限时”。如此绝世美景,理所当然要被文人墨客所推崇。

可惜美好的东西总是消逝得太快,金谷春晴没“晴”多少年就黯淡了,到了唐代,便已荡然无存。酿成这一历史悲剧的不是别人,正是金谷园的主人石崇。

石崇就是石季伦,西晋时期的一个很有名气的文学家和大富豪。他二十来岁就当上了县令,不久又升任荆州刺史,权倾一方。石崇培养了一大批爪牙,大肆劫掠过往客商的钱财,很快就积聚了大量财富。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财不外露”,认为露财会引来居心叵测之人,招致横祸。可石崇偏不这么做,他发财之后,不是藏着掖着,而是唯恐天下人不知道,因此就有了“石崇斗富”这个有名的典故。

石崇与之斗富的人名叫王恺,

金谷园

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这个人非常有钱,传说不但家里贴金镶银,就连刷锅用的都是糖水。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儿子,这个人骄奢淫逸,仅后宫的嫔妃就不下万人。妃子太多了,弄得他晚上不知到哪里睡觉,只好赶着羊车,任羊而行,羊车停在哪个妃子的门前,他就在哪里留宿。那些妃子们为了得到皇帝的宠幸,就将竹叶插在门槛上,并将盐水洒在地上,以吸引贪吃的羊儿驻足。“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在司马炎的影响下,西晋大兴奢华攀比之风,如果谁厉行节约,反倒会被人看不起。石崇不愿意被人看不起,成心与王恺比起了“排场”:王恺家不是用糖水刷锅吗?好,那我家就拿蜡烛当柴火烧!王恺听说后,用紫丝布制成四十里长的屏障,铺设在自家门前。石崇立马用比紫丝布更华贵的五彩锦缎铺设了一道五十里长的屏障!王恺黔驴技穷,不得已向司马炎求助。司马炎不但不制止这场荒唐的闹剧,反而认为挺有趣,他把宫中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了王恺。有了皇帝做后台,王恺更加得意,他兴致勃勃地摆了一桌酒席,邀请石崇赴宴。席间,王恺命家人搬出珊瑚树,得意地对石崇说:你没见过吧?”

“这可是皇上赐给我的宝贝,不料石崇冷笑一声,顺手抓起一支铁如意朝珊瑚树砸去,只听“当啷”一声,王恺的珊瑚树支离破碎。王恺气急败坏地责问石崇:

“你这是干什么?你的嫉妒心太强了!”说:我赔你一株更大的就是了。”言毕,石崇不以为然,“不必生气,石崇即令侍从回府取珊瑚树。不一会儿,石崇的侍从搬着六七株珊瑚树回来了。这些珊瑚树每株都有三四尺高,比司马炎赐给王恺的珊瑚树更气派、更耀眼。王恺这才明白石崇富可敌国,自己无法与之相比。

王恺并不甘心输给石崇,他比富比不过石崇,又跟石崇比试谁更残忍。据记载,在一次宴会上,王恺命乐伎吹笛助兴,乐伎不小心吹漏了一节乐曲,王恺觉察后,当即命家丁将乐伎拉出去活活打死了。不料,石崇比王恺更“讲究”、更残忍。石崇斥巨资建造金谷园,结交了一大批公卿名流,他们常常在金谷园中饮酒作乐。金谷园中美女如云,有唱歌的、跳舞的,更有专门劝客人喝酒的。那些劝酒的美女常常泪眼盈盈、诚惶诚恐,因为如果客人拒绝饮酒,石崇就会以“劝酒不力、怠慢客人”为名,让家丁将她们拉出去砍头!有个将军不信石崇会如此残忍,有心探探虚实,于是专程前往金谷园赴宴。一个美女劝他饮酒,他执意不饮。石崇目睹此景,不动声色地一招手,两名家丁过来就把那个美女拖了出去,随即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石崇固然心狠手辣,这名将军也是铁石心肠,接下来又有两名美女劝他饮酒,他还是不喝,结果害得这两个美女也送了性命!也正是因为石崇不懂“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暴戾恣睢,动辄向人炫耀他的财富,一味地争强斗胜,所以才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并最终导致了金谷园的颓败。

石崇像炫耀珠宝一样喜欢炫耀自己心爱的女人,居然让自己深爱的绿珠在一群好色的宾客面前跳舞。结果,一个名叫孙秀的卑鄙之徒相中了绿珠。孙秀是赵王司马伦手下的一员大将。这司马伦,就是西晋“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孙秀垂涎绿珠美色之时,正值司马伦得势。而此时的石崇则正处于政治生涯的低谷,他的后台贾南风皇后因为祸乱朝纲倒了台。这时,孙秀派了一名使者,明目张胆地跑到金谷园中要人。石崇听说孙秀索要绿珠,勃然大怒,但碍于司马伦的权势,他不敢得罪孙秀,就召来家中几十名美貌姬妾,让使者挑选。使者对着一群美女只觉眼花缭乱,说:但孙公只“这些姑娘都很美,要绿珠,不知哪位是她?”石崇再也忍不住了,怒斥道:“绿珠是我的爱妾,岂可赠予他人?”遂将使者赶出了金谷园。孙秀听说石崇不肯“割爱”,立刻跑到司马伦那儿告状,污蔑石崇要谋反,并带了大批士兵前往金谷园捉拿石崇。那时,石崇正在绿珠楼上聆听绿珠吹笛,听说孙秀的人包围了园子,长叹一声,对绿珠说:“我为你得罪了他们,怎么办呢?”绿珠含泪起身,对石崇躬身三拜,深情地说:“大人对我恩重如山,我怎么能对不起您呢?今天,唯有一死以报大人厚爱!”话音未落,绿珠已奔至栏杆旁,纵身一跃,跳下楼去。

绿珠死后,石崇被孙秀绑至闹市,斩首示众。风光一时的金谷园,从此便荒芜了,成了一片废墟。

邙山晚眺

邙山又名平逢山,太平山,郏山。它像一条长龙蜿蜒横卧洛阳之北,东西横亘数百里,海拔约二百五十米,如同洛阳的天然屏障。

605年,隋炀帝初得江山后东巡洛阳。有一天他登临邙山之巅,望见远处的伊阙,问手下的大臣:

“这不是龙门吗?先前那些帝王为何不在此处建都?”

这时,有个叫苏威的大臣头脑灵活,“先帝不是不知道,当即回答道:而是特意为陛下您留的。”杨广听后十分满意。此后,隋朝便在洛阳建了都。

隋炀帝登邙山,眺望的是洛阳的地势。这是邙山晚眺的内容之一,但不是重点。古人登邙山,多数是为了看山下的洛阳城及洛阳城中的景致。

邙山的墓葬赫赫有名。俗话说“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古人把气势雄伟,土质深厚的北邙当做死后长眠的好地方。唐代诗人王建感叹道:

“北邙山头少闲土,净是洛阳人旧墓”,可知在那以前,邙山就已经成了“洛阳人”首选的埋骨之地。

中国古代帝王选择陵址讲究“枕山蹬河”,也就是靠山面河,认为这样既可以象征他们襟怀博大、驾驭万物之志,同时又可免遭水淹。而邙山是洛阳境内的制高点,山下即是滔滔黄河,正符合帝王选陵的两个首要条件,因此,封建统治者都将邙山看做一块风水宝地,争相在山上建造陵墓,以致“五十里邙山,竟无卧牛之地”。当然,处于封建社会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资格在邙山上安排墓葬的,邙山上所葬的人,比如秦相吕不韦、西晋司马氏、南朝陈后主、北魏孝文帝个个都是有头有脸、有权有势的人物。

在孟津新庄村附近,古冢林立,这就是东汉诸陵和王公大臣们的墓葬区。每当春天清明时节和秋高气爽的重九,成群结队的男女都要踏青登高远望。特别是城北的翠云峰,唐宋时代古木森列,苍翠如云,是人们登高游玩的圣地。每当夕阳西下,暮色茫茫,万盏华灯初上,万户炊烟袅袅,站在峰顶观看山下高大的城郭,雄伟的宫阙,宽广的园囿,富丽堂皇的楼阁,十分壮观。这就是洛阳八大景之一的“邙山晚眺”的写照。

天津晓月

在洛阳桥东一百米处,古时有一座用铁索连起无数大船而形成的浮桥,就是天津桥,建于隋炀帝大邺元年(605年)。后来,被隋末农民起义军烧掉,到唐代,改建为石桥,桥上有四角亭,桥头有酒楼,宋朝以后被水冲毁。军阀吴佩孚驻军洛阳时,在河上新修钢筋水泥大桥,也称天津桥,又叫“老吴桥”,将残桥砌补建亭,后来又遭水冲。

隋唐都城周围五十余里,人口百余万。洛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天津桥横跨其上,北与皇城的南门、端门相应,南与定鼎门大街相接,为都城南北的通衢要道。每当凌晨时分,晓月还挂在天空,天津桥上的行人就熙熙攘攘车马如流了,唐代诗人刘希夷曾写道“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天津晓月历来被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因此唐宋诗人有不少歌咏天津晓月的诗篇。白居易的《晓上天津桥闲望》“上阳宫里晓钟后,空阔诗赞道:天津桥头残月前,境疑非下界,飘渺身似在寥天。星河隐映初生日,楼阁葱茏半出烟,此处相逢倾一盏,始知地上有神仙。”

洛浦秋风

洛浦即洛水岸边,古代洛水曾是一条繁忙的水运要道。水上舟楫往来,白帆点点,绿波悠悠。两岸杨柳夹道,绿树成荫,长桥卧波,人车熙攘,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每至盛夏,河畔凉风习习,爽快怡然,被称如秋风拂面,“洛浦秋风”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洛河,自隋唐直至北宋五百余年,经过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治理,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风景之胜。那时的洛河,桃李夹岸,杨柳成荫,长桥卧波,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特别是“半月横秋”更是充满诗情画意。古往今“金风消夏”的时节,来,多少文人墨客驻足洛水,吟诗作赋,留下许多奇词佳句。早在三国时,曹子建说他在河畔遇到一位神女,他就借题发挥写了一篇《洛神赋》。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曾在此留连忘返,不忍离去。唐高宗时,上官仪循着河堤,缓辔咏诗,洛宾景色之佳,可以想见。唐太宗李世民作《临洛水》:“霞处流萦锦,风前漾卷罗。水花翻照树,堤兰倒插波。岂必汾阴曲,秋云棹发歌。”宋代张末的诗有:乱石纵横泻鸣濑。清明见底《洛水》“洛水深秋碧如黛,不留尘,日射澄沙见玑贝。南山秋风已萧瑟,倒影上下迷空翠,何当载酒纵扁舟?”明代邱起风也作诗:不堪萧瑟到滩头,一《洛浦秋风》“襟袂凉生入李秋,林霜色浓于染,数片风帆迅不收,鱼避波清潜匿藻,雁嫌沙冷屡移州,行人莫诵《秋声赋》,兴味萧萧应惹愁。”

平泉朝游

在洛阳城南三十里,龙门西边的山脚下,有个梁村沟,即平泉庄遗址。这里山峦环抱,林木掩映,清溪萦回。每当朝阳从东山升起,整个山庄顿时被涂上一层金色,农民扶犁云中走,牧童笛声飞对山,一派令人心旷神怡的田园风光,所以平泉朝游被誉为洛阳八景之一。

平泉庄是唐武帝时宰相李德裕的别墅。唐武宗会昌年间的宰相李德裕,可谓仕途得意、青云直上,曾被李商隐誉为“万古之良相”。他的私家别墅平泉庄更是异常风光,就连白居易这样的雅致之人,也以能到庄中一游为荣。白居易在此曾饮酒作《醉游平泉》“狂歌箕踞酒樽前,洛客最诗:眼不看人面向天,闲唯有我,一年四季到平泉。”白居易走南闯北,见的世面虽多,但面对景美如画的平泉庄,竟也神思恍惚,向往“一年四季到平泉”。

平泉庄为李德裕挣足了面子,自然成了主人的心头肉。据说,李德裕曾为此立下家规,告诫子孙:就不是我的子孙!谁要是敢把“谁要是敢卖了平泉庄,平泉庄里的一树一石送给别人,也不是我的好子孙!我百年之后,如果平泉庄被别人强势夺去,你们可得好好地哀求他,请他手下留情。”

没想到,李德裕的子孙还没来得及“辜负”祖宗的这番嘱托,平泉庄就断送在了李德裕自己的手上!

李德裕毁在了唐朝的“朋党之争”和自己的处世态度上。

在宋代唐庚所著的《斗茶记》中有个小故事,说的是李德裕嗜惠山之泉几近病态,并不惜代价以求的事。

李德裕好喝茶,他明白茶味的好坏与沏茶之水的优劣很有关系,所以,他只用惠山泉烹茶。惠山泉曾被茶圣陆羽列为天下第二泉,水质极优,但惠山泉远在千里之外的江苏无锡。

唐玄宗李隆基为了让爱妃杨玉环吃上新鲜的荔枝,专门修了一条驿道。李德裕效仿先帝,也修了一条专门运送惠山泉的“快速通道”。在长安和无锡之间设置驿站,从惠山汲取泉水后,即由驿站传递,直送长安。

如此穷奢极欲,不免招来政敌的非议和抨击。

李德裕这个人的度量也不大,在处理政党之争时不够理智。

李德裕作为“李党”与另一党派——“牛党”的领袖牛僧孺政见不的领袖,—合,两人相互倾轧,两党相争二十余年,弄得朝野上下动荡不安。

李德裕任宰相期间,本来有机会与牛僧孺冰释前嫌,但他对牛僧孺心怀怨隙,反借机将其贬黜到岭南。后来,唐宣宗登基,牛僧孺得势。李德裕先被贬为潮州(今广东省东部)司马,再被贬为崖州(今三亚市境内)司户,于850年郁郁而终。而他的私家别墅平泉庄,也被满怀仇恨的“牛党”捣毁,以后又经历战乱破坏,到了宋代便残破不堪。

铜驼暮雨

洛阳城东关外的中通巷,在隋、唐、宋时叫“铜驼陌”,街巷的两头,各有一尊铸造精美的铜驼,昂首引颈。它位于隋唐城的东北隅,地处“丰都市”一带。隋唐时代这里人烟稠密,是当时繁盛的国际贸易市场。每当暮色茫茫,炊烟袅袅,犹如蒙蒙烟雨,纷纷扬扬,这就是人们赞不绝口的“铜驼暮雨”。

“铜驼陌”巷口的两尊铜驼铸造于何时,史书中并无明确记载,在有关洛阳的历史记载中,“铜驼”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西晋“八王之乱”发生之前。在《资治通鉴》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当时,西晋处于晋惠帝司马衷的统治之下,朝纲混乱,民不聊生。面对这个在百姓将要饿死之时,竟然问其“何不食肉糜”的昏君,朝廷重臣索靖预感将有一场大乱发生,可他又无力化解潜在的危机,更无法向人诉说内心的担忧和隐痛,于是只好走到都城洛阳宫门外的大街上,对着街头的两尊铜骆驼哀叹:”

“会见汝在荆棘中耳!意思是说,终有一日你们将被荆棘所掩盖。没过多久,索靖就因年事已高、心力交瘁撒手人寰。紧接着,“八王之乱”的烽火就摧毁了洛阳这个繁华的城市,而宫门外的那两尊铜驼也被荆棘所覆盖,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由此看来,至少在西晋统治时期,洛阳城中已经有了铜驼街。在历史上,东汉及隋唐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洛阳曾经取代长安,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载着宝物的“沙漠之舟”,曾经悠然地从洛阳城中穿过。在当时的人看来,骆驼象征着平安和富贵,是个吉祥物。铸造铜驼置放在重要的地方,不仅可以避邪,而且能够招财纳宝。

春去秋来,无数的文人墨客慕名来到洛阳,来到铜驼巷。在铜驼巷里写就了无数佳词妙句:唐朝李贺在此写诗:寻花去东家。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落魄三月罢,驼。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另一位唐朝刘禹锡写道:铜驼陌上好风吹。城中桃李“金谷园中莺乱飞,须臾尽,争似垂柳无限时”。“铜驼陌上桃花红,洛阳无处不春风。重来羞见水中影,鬃毛萧飒如秋蓬”。这是宋朝司马光所作。

后来,金人南侵,烽火连年,铜驼巷在战乱中逐渐败落。再后来,洛阳城又几经变迁,铜驼巷终于消失难觅,铜驼暮雨也被封存于历史的记忆之中,成了一个不可复制的传说。

同类推荐
  • 国学大师谈国学

    国学大师谈国学

    《国学大师谈国学》由概览篇、明德篇、资政篇、修身篇、齐家篇、史鉴篇、艺文篇、问学篇、宗教篇、交流篇10篇构成,主要包括:邓实:古学复兴论;陈独秀:寸铁·国学;马瀛:国学名称之由来;李大钊:今与古;成仿吾:国学运动之我见;闻一多:论振兴国学;曹聚仁:春雷初动中之国故学(节选);蔡尚思:国学二字之解释;张岱年:说“国学”;袁行霈:国学究竟有什么用等。
  • 绵州神游

    绵州神游

    详细描述了四川省绵阳市人文历史状况,为了解绵阳提供详尽资料。
  • 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2005年上半年,省文联向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提出召开全省文学创作系列研讨会的想法,省委宣传部对这一想法十分重视,并及时向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同志作了汇报。励小捷同志充分肯定了召开系列研讨会的意义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同意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共同主办,省作协承办甘肃省文学创作系列研讨活动。励小捷同志亲自参加了散文创作研讨会,认真听取了各位作家、评论家的发言,并且作了重要讲话。
  • 对联楹联(中华国学经典)

    对联楹联(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谪星记

    谪星记

    天武大陆武道为尊,我自信无敌我只信当世,我要杀到虚空万界万法皆破,杀到永恒的不朽…
  • 七天使的灭世号角

    七天使的灭世号角

    一场场冒险,一段段爱情我不是比谁强,而是我本身就凌驾于万物之上在我平凡的生命里,出现不朽的传奇我是一位怪物猎人每天固定更新喜欢的点收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除妖

    除妖

    出身书香门第的林姝彤,身为一个当代的青葱大学生,私下的身份却是除妖师,游走在城市中的各个角落消灭那些正常人难以接触到的生物,这是一个关于除妖师与除妖师,以及除妖师与吸血鬼之间的欢脱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CSGO救赎之路

    CSGO救赎之路

    夏峰的时间回到了17年,这一年两届MAJOR冠军还是新星A队和爆冷的GAMBIT,而NIKO当年的天价会费转到Faze,下半年奥拉夫,瓜皇也转会到Faze,银河战舰刚刚起飞,这一年的冷神还是TOP1,SK和FAZE冤家路窄,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一年,FAZE众神在位的一年,而夏峰在2022年带着VG闯入MAJOR新传奇组冲击冠军失败后又回到了这一年,他想要为CNCS正名,也为自己正名。(本书无系统,全都是凭借作者复盘赛事道具理解在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紫风铃

    紫风铃

    清晨,两滴露珠,在一片荷叶上相遇,相融合而为一.在朝阳下折射七彩光华,相映成辉,慢慢随风而逝,不留一点痕迹,清清白白的来,干干净净的去.如果两个人能象两滴露珠,他想,那该多好,两个人快快乐乐的在一起,相知相爱,没有任何掺杂.他暗暗下定决心,他要爱她一辈子,决不能让她因为失恋而伤心难过.如果两个人的感情从没有出现过问题,那么还会有什么样烦心事呢,不会有啦,他想......
  • 末世不慌张

    末世不慌张

    这是一个多虑的小妇人因为一个梦境,碌碌地为娃儿筹备出一个末世安全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