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2700000006

第6章 佛、道、武术的交融发展

峨眉山原是道家的仙山,春秋战国时期,一批又一批道家人物来到峨眉山,他们有思想、有文化、有精神境界与追求。

东汉时,道教的张陵在峨眉山周围地区设有“六治”,其中的“本竹治”就在峨眉山地区。后来,张陵的孙子张鲁于198年增设“八品游治”,其中的第一治就是“峨眉治”。

至汉代,当东汉王朝通过各种途径与西域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佛教随之传到了乐山地区。

晋代,佛教开始传入峨眉山,这些僧人在峨眉山开始修建寺庙,弘扬佛法,使峨眉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佛道并存的局面,宫观交错其间,僧人、道士竞相入住。

中峰寺创建于西晋,原先是道教的乾明观。至东晋时,观中开始出现了派别纷争,高僧慧持、明果禅师等先后到峨眉山修持。

僧人明果受到菩萨的开示来到峨眉山的宝掌峰,偶尔听说观中有妖孽作怪,并经常残害愚弄百姓,明果就来到乾明观,弄清人们所说的妖孽其实只是蟒患,经过整治,乾明观附近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这件事对山民的影响非常大,观中的道士也对僧人明果十分钦佩。

后来,明果大师剃发游山,回蜀后来峨眉山修住,被乾明观道士迎请为住持,主持观中的各项事务。

明果主事之后便改道观为寺,观中的一部分道士也随之皈依佛门,并更新殿宇,逐步扩大寺庙的规模。因寺后的白岩峰居中,故取名为“中峰寺”。

中峰寺是山中道观改寺的初始,至后来的唐僖宗中和年间,慧通禅师将中峰寺改建后更名为“集云寺”。北宋仁宗时茂真禅师又扩建寺宇,更名为“中峰禅林”或“中峰古刹”。

中峰寺坐南朝北,为四合院式布局,进门右侧兼有跨院,中轴线对称,由前殿普贤殿、后殿大雄宝殿及厢房组成,内外施回廊。

普贤殿和大雄宝殿当心间为抬梁式梁架,其余为穿逗式,重檐滴水,歇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殿前有圆月儿台连接上下踏道,素面台基高4米多,3级平台,前后高差近7米,是峨眉山难得的习静之地。

东晋时期,陆陆续续有高僧来峨眉山结茅修住,讲经布道,对佛教在峨眉山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崇信佛教。相传从印度来的宝掌和尚在梁武帝时来到了峨眉山,在宝掌峰结茅住锡,取名为“宝掌庵”。

之后,又有西域僧人阿罗婆多尊者来峨眉山游历,看到峨眉山山水环合,和西域化城寺的地形极为相似,就决定在此修建道场。因当时山高无瓦,而且易冻裂,所以就用木皮盖殿,称为“木皮殿”。这时,淡然大师也在峨眉山弘传佛法。

至唐代,一些帝王支持并信奉佛教,带动许多下属官员,镇蜀的官吏也开始信佛,在朝廷和官府的双重影响下,四川民间的崇信佛教现象较为普遍,促进了佛教在峨眉山的发展。

这一时期,外地僧人西禅、白水、澄照、正性、灵龛和尚等相继来到峨眉山结茅建寺,传教弘法,牛心寺、华严寺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建成的。

牛心寺位于牛心岭下,唐僖宗时,江陵慧通禅师将其改为“卧云寺”。

965年,宋太祖赵匡胤召开封天寿院的僧人继业三藏等去往天竺求取舍利以及《贝叶经》,继业一行从印度带回大量的经卷和佛骨舍利敬奉给朝廷,并令继业选择一座名山将这些圣物修持典藏起来。

继业周游了普天下的名山大川之后,选在峨眉山安身,并新修了一座寺院以供养终身,寺院建成后取名牛心寺。

至1369年,安徽凤阳凤凰山龙兴寺的僧人广济禅师来到峨眉山。相传广济和明太祖朱元璋交往甚密,朱元璋称帝后,广济不愿接受朱元璋的宣诏,便入峨眉山禅隐。

广济禅师根据寺周山水怀抱的天然风貌,又见亭、台、楼、阁与流水潺潺和谐相融,就取晋人左思《招隐诗》中的“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中的“清音”两字,改寺名为“清音阁”。

由于受地形的限制,清音阁只有一个殿堂,堂内供奉华严三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堂前建有“接王亭”。

清音阁是上山朝拜的必经之地,寺庙虽小,地势险要,居高临下,气势逼人,山环水绕,景色优美。整体布局体现了“自然造化,天人合一”的意境,被称为我国佛寺园林建筑的典范。

后来,慧通禅师发现山相属火,于是改华严寺为“归云阁”,改中峰寺为“集云寺”,改牛心寺为“卧云寺”,改普贤寺为“白水寺”,改华藏寺为“黑水寺”,以三云二水压抑火星。经过慧通禅师等高僧大德的苦心经营,为佛教名山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至唐宋交替时期,佛教在峨眉山的发展较快,寺庙增多,高僧辈出,影响很大,帝王也时有敕赐。在这个时期,峨眉山的道教发展昌盛,与佛教旗鼓相当,道教将峨眉山称为“第七洞天”。

至宋代,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都对佛教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伏虎寺位于瑜伽河与虎溪汇流处,是峨眉山最大的比丘尼寺院。

伏虎寺原为一小庙,名为药师殿,由行僧心庵开建。南宋绍兴年间,行僧心庵再建。伏虎寺得名,一说寺院附近山中有虎伤人,僧士性建“尊胜幢”以镇虎患,于是改名伏虎寺;一说因伏虎寺的后山形如伏虎而取名。

清顺治年间,贯之和尚率弟子可闻大师重建寺院,历时20多年,更名为“虎溪禅林”,也称“伏虎寺”,为当时峨眉山最大的寺庙之一。

后来,可闻大师的徒弟寂玩上人在寺周广种杉树、桢楠、柏树,按《法华经》一字一棵,称“布金林”。布金林古木参天,浓荫蔽日,伏虎寺整座寺院均掩映在密林之中,有“密林藏伏虎”之称。

然而,寺院的屋顶上却终年无败叶堆积。于是,清康熙皇帝赐伏虎寺“离垢园”3个字,为佛教圣地远离尘垢之意。

到伏虎寺朝圣,进入寺门便是弥勒殿,殿内供有金身弥勒佛坐像,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坐像。弥勒殿后是韦驮殿,内有韦陀菩萨金身坐像。

普贤殿内供有普贤菩萨金身像,背龛供奉阿弥陀佛圣像。大雄宝殿内正龛上供有“三身佛”,佛像十分庄严。按照佛教的信仰,“三身佛”是释迦牟尼佛的3种不同表征,即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

殿内左龛供奉文殊菩萨像,右龛供奉普贤菩萨像,左右两侧是十八罗汉,后龛为观世音渡海像。

伏虎寺内有全山唯一的罗汉堂。罗汉堂高大雄伟,恢弘庄严。殿内供奉的五百阿罗汉均按照佛教传统塑造,造像生动,流金异彩,佛教氛围十分浓郁。

洪椿坪位于宝掌峰下的一片丛林之中。其中,必经90多折共计3200多级台阶的“蛇倒退”长坡才能苦尽甘来,抵达峨眉山中最佳的避暑胜地洪椿坪。

洪椿坪上建有洪椿寺,最初由宋代僧人楚山性一禅师所建,原名千佛禅院,也称“千佛庵”。后来在明代崇祯时期扩建,在清乾隆年间毁于大火,不得不再一次重建。因寺前有3棵洪椿古树,所以重建后的寺庙也因此被叫做“洪椿寺”。

这3棵洪椿,一棵在寺院的南面,在大火中被焚,但枯木屹立百年而不倒;另一棵在高岩边,约在百年前的一次岩崩中掉于山下;最后一棵在寺门左侧的密林中,一直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这棵洪椿的树龄至少有1500年了,被人们称为“长寿树”。洪椿属苦木科落叶乔木,可几人合抱,有10多米高。传说,洪椿树500年开一次花,500年结一次果。

洪椿坪建有殿宇三重,气势巍峨,蔚为壮观。廊庑简洁,宏阔宽敞。洪椿寺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观音殿、千佛楼、林森小院和禅堂、僧舍等。

大雄宝殿****普贤像,左右为十八罗汉像,雕塑俱佳。藏经楼内中存有一件宝物,那就是悬挂于楼内的一盏七方千佛莲灯,紫檀木雕琢精工彩饰。千佛莲灯高近两米,直径一米,七方翘角,上下刻有几百尊佛像。

七方角柱上有九龙盘柱,上面还刻有云龙怪兽以及神话故事图案,八面玲珑,数百尊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组成一幅幅神话故事图景,是罕有的艺术珍宝。

灯上造像佛教、道教和平共处,也不多见。七方千佛莲灯设计巧妙、工艺精湛,令人称颂,是寺内珍藏的艺术珍品之一。

洪椿坪上的观音殿右前方有一泓清泉,人称“锡杖泉”。

相传,明代时的洪椿坪香火旺盛,僧众云集,寺僧人数多时可高达千人以上。但寺庙里却极为缺水,寺院住持德心禅师持杖祈祷,用锡杖凿岩引水,感动了天池的仙女,就给这里送来了一股清泉。锡杖泉四季不枯,甘甜清冽。

与此同时,峨眉山的道教也有很大的发展。许多道观,如东岳庙、玉皇观、雷神祠、关帝庙等都兴建起来。许多地名如“龙门洞”、“仙皇台”、“九老洞”、“三霄洞”、“女娲洞”、“伏羲洞”等都是以道家经典而取名。当时的著名道人陈抟曾从华山来此修行,并自号“峨眉真人”。

北宋后期,由于宋朝皇帝不遗余力地提倡佛教,在朝廷的扶持下,峨眉山开始成为“普贤道场”。

在道教兴盛发展的时候,峨眉山的佛教出现了许多宗派,但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其他宗派都逐渐消失,唯有临济和曹洞两派流传下来。

所谓的“峨眉临济气功”是南宋末年峨眉山佛教林済宗白云禅师所创立,一直在临济宗内部流行,不得外传,故称“临济气功”。

据说,白云禅师原来为道家,后转入佛门,并且对医学颇有研究。他集医、道、释、武术精华于一身,融养生、医疗、技击为一体,创造出一套独具特色的临济气功。

古代有关峨眉武术的文字记载很少,在后来明代抗倭名将唐顺之所著的《荆川先生文集》中有诗一首,题为《峨眉道人拳歌》。全诗共30行,每行七言,对峨眉拳术进行了非常生动形象的描述。

例如,诗中写道:

忽然竖发一顿足,岩石迸裂惊沙走。来去星女掷灵梭,夭矫天魔翻翠袖。

是写峨眉山道人的个人表演,他起势蹬足,石破砂飞,足见得力量之大,接着道人行走往来如穿梭,身段玲珑,翠袖翻卷,姿势十分优美。

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犹言技痒试贾勇,低蹲更作狮子吼。

这4句是写道人武功精深,软若无骨,伸缩、开合、变化自如;行动敏捷,臂肘之快如全身是手。

余奇未竟已收场,鼻息无声神气守。道人变化固不测,跳上蒲团如木偶。

这4句写道人掌握的技能很多,表演出来的只是一小部分,“余奇未竟”,怀想不绝。接着写道人跳上蒲团,立即入静,由大动转入大静,安详自然,没有过硬的功夫是绝对办不到的。

全诗记述了峨眉拳从起式至收式的整个表演过程,同时也描述了峨眉拳的身法、击法、呼吸、节奏等各个环节。

有文字记载的峨眉武术,始于南宋时代。南宋时期,峨眉山有个法号德源的和尚,他原是一个游方僧,武艺高强,因其眉毛为白色,世人称之为“白眉道人”。

德源和尚创编了一套拳术,称为“白眉拳”,主要流行于四川、广东、香港、澳门一带。此拳的特点是模仿山中的白猿,在草地上跳跃翻滚,舞手动脚,敏捷异常。

德源法师不仅武功非凡,而且文才出众。他收集峨眉僧道武术之长,结合自身经验,编写了《峨眉拳术》一书,是有关峨眉武术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从此以后,峨眉山佛教才有了较为系统的武术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武林中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风格。

仙峰寺面向华严顶,背靠危崖,由洪椿坪上行约八九千米可以到达。仙峰寺原名慈延寺,始建于元代,初为一小庵。

明代初,寺中建有专门存放明神宗御赐大藏经的藏经楼,后来经本炯禅师扩建为大寺,名“仙峰禅林”。后来毁于大火之后再度重建,建成之后改名为“仙峰寺”。

仙峰寺的第一殿原为财神殿,后改供弥勒菩萨,称弥勒殿,最后有改回财神殿。殿上悬有匾额“仙峰禅林”,两边有联语:

问九老何处飞来,一片碧云天影静;悟三乘遥空望去,四山明月佛光多。

殿堂内左壁悬挂有4扇木屏,简述了仙峰寺沿革及九老洞的传说。

九老洞位于九老峰下,相传是天英、天任、天柱、天心、天禽、天辅、天冲、天芮、天莲9位老人栖息之所。洞口高踞在仙峰岩,下临黑龙潭,有陡直的天然磴道通向洞中。

磴道两侧有的石桩护栏。进洞130米,洞道平均高、宽约5米,宽适易行,洞内有如乌鸦的大蹄蝠和金丝燕,成群结队。前行有石床、龙泉、仙桥等,传说是仙人所造。

主洞道尽头有一石龛,供着一尊神像。这尊石像是8世纪中叶的隋代眉州太守赵仲明,因治理岷江大渡河水患造福一方,被老百姓拥戴为川主之神,仙居其中,所以建造神像进行供奉。再前行,则为大小不同纵横错落的67个岔洞,蜿蜒曲折。

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芽等,或如万剑悬垂,雨后春笋。或如巨型盆景,微型石林。或如琪花蕙草,异兽珍禽。或如仙女下凡,和尚念经。俨然是一座古朴而新奇、典雅而森严的艺术宫殿。

仙峰寺的第二殿是大雄殿,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两旁为十八罗汉,背面供奉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观世音菩萨、日光遍照菩萨和月光遍照菩萨,全部为脱纱佛像。

殿内悬挂有一联: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峰头外布些慈云,常庇琉璃世界;愿人出孽海迷津,名场利薮,洞口前撑来宝筏,普度亿万生灵。

第三殿是舍利殿,供奉汉白玉雕刻的药师佛像。有舍利铜塔,六方七层,高3.6米,通体敷金,金光闪闪。

之后,上海龙华寺的僧人清福曾3次从越南、泰国、新加坡、印度、锡兰取回佛骨舍利、贝叶经和玉佛,并将舍利3枚、贝叶经两卷留赠在仙峰寺内,并建造舍利殿进行存放。

寺前有九莲池,四周石栏上有许多文字题刻。

仙峰寺周围生长着许多珙桐树,花呈白色,形如鸽翼,微风吹拂,翩翩起舞,是极为稀少的一种植物,被人们称为“鸽子树”。

至明代,峨眉山的道教日趋衰败,而佛教却继续兴盛发展。明太祖朱元璋曾为皇觉寺的僧人,对佛教本身就有好感,曾敕封宝昙和尚为国师,并于洪武年间派遣国师来峨眉山重建铁瓦殿。国师留蜀10年,道化大行。圆寂后,太祖赐诗两首,以昭其德。

1466年,普光殿毁于火灾,住持了鉴和尚募化,蜀王朱怀园捐资重修,历经3年修建完成。

1534年的嘉靖甲午年,慧宗别传禅师来峨眉山,在峰顶饰新铁瓦殿,创建了新殿,并铸普贤铜像一尊、铜佛65尊于金顶。

铸普贤三身铜像供奉在白水寺的毗卢殿内,在白龙洞外按《法华经》,以字计棵,广植楠柏,名为“功德林”。并铸铜钟3口,分置白水寺、永延寺、圣积寺。圣积寺铜钟最大,计1250千克,神宗朱翊钧特赐号为“洪济禅师”。

1568年,通天明彻大师来礼普贤礼佛,后在千佛顶结茅驻锡。

1573年在天门石下建一海会禅林,安住众僧,持戒10年,道望益隆,声闻朝廷。他的弟子无穷大师,秉承师志,于万历年间云游楚蜀,募铸高12米千手千眼观世音铜像一尊,迎回峨眉。

后来赴京奏请慈宫,太后赐金敕建大佛寺,安奉大士铜像。并于万年寺侧建慈圣庵,供太后像及珍藏朝廷赏赐的经卷、袈裟、法器等物。

1601年,慈禧太后赐金,敕令在白水普贤寺修建宫殿,覆罩普贤愿王铜像。神宗朱翊钧御题“圣寿万年寺”额,为太后祝禧之意,白水普贤寺由此更名为“圣寿万年寺”。

华藏寺全称为“永明华藏寺”,位于峨眉山金顶主峰。金殿是华藏寺的其中一殿,所处位置最高,与华藏寺合二为一,统称“华藏寺”,俗称“金顶”。

明洪武年间,国师宝昙奉旨来山重修寺院,因山高风大,云南总兵祁三升捐资,将殿顶覆为铁瓦,俗称铁瓦殿,按察赵良壁增修。

1601年,山西五台山的妙峰和尚和唯密禅师来峨礼行普贤,发愿铸三大士鎏金像以铜殿放在几大名山,即募西蜀藩王潞安沈王朱模携得黄金数千两,送往湖北荆州监制。

历经数载,先后铸造铜殿3处:一在峨眉山;二在五台山;三在普陀山。后又奉慈禧太后旨意“赐尚方金钱,置葺梵修常住若干,命方僧端洁者主之。”

四方檀越也慷慨捐助,共襄胜举,后来神宗朱翊钧还敕赐峨眉山永延寺藏经一部。

1615年秋天,在大峨山铁瓦殿后的最高处做成了普贤愿王铜殿,铜殿通高8米多,宽4米多。

铜殿上部为重檐雕甍,环以绣棂琐窗,殿中祀大士铜像,傍绕万佛,门枋空处雕画,云栈剑阁之险,顶部通体敷金,巍峨浩漾,迢耀天地,故称“金殿”或“金顶”,明神宗朱翊钧御题横额称“永明华藏寺”。

1890年正月,铜殿毁于一炬,寺里的僧人心启、月照和尚新建约180平方米的砖木构造的殿堂,铜碑、铜门等法器放置其中,殿脊之上置以鎏金的宝顶,仍不失金顶的庄严华贵。

金顶华藏寺依山势而建,中轴线上由低到高分布着三重殿堂。

第一殿是弥勒殿。殿门上悬挂着“华藏寺”金匾,寺内供奉铜铸弥勒佛像,背后是韦驮铜像。殿内还有三足铜鼎和明万历年间的铜碑等文物。

第二殿是大雄宝殿。殿中供奉着铜质金身的三身佛,坐高3米。殿内还有铜磐、铜钟等法器以及铜铸像、铜普贤像等佛教文物。

第三殿是普贤殿,即金殿、金顶,是峨眉山最高的殿堂。殿门的匾额有金顶“行愿无尽”、“普贤愿海”、“华藏庄严”等。

殿内供奉普贤骑象铜像,普贤端坐在莲花台上,手执如意,莲台置象背上,白象脚踏4朵莲花。整个造像通体铜铸,通高4.5米,殿内还有铜鼎等物。

洗象池位于峨眉山海拔2千米的钻天坡上,明代时仅为一亭,称“初喜亭”,后改建为庵,名“初喜庵”。

1699年,由行能禅师改建为寺。乾隆年间由月正和尚整修寺前的钻天坡和寺后的罗汉坡道路,并将寺前小池改建为六方,池畔放一石象,以应普贤菩萨洗象之说。

相传普贤菩萨骑象经过时,白象曾在水池中沐浴,故改名洗象池,又称天花禅院,建有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藏经楼等。

寺门外不远处竖有两碑,一刻“鹤迹余古雪,猿声出绿萝”字样。一刻“菩萨曾来池涌玉泉堪洗象,众生向上坡连云路好钻天”。

洗象池的第一殿为弥勒殿,殿内供奉弥勒佛像高两米,殿后为金身护法韦驮菩萨像。

第二殿是大雄宝殿,殿额是遍能大和尚所书写的。殿内供奉普贤菩萨骑象金身,两旁为十八罗汉。殿后供奉西方三圣,金身站立莲台之上,高约3米。殿内有一口铜钟,高1米,直径1米。

第三殿为观音殿。供奉观世音菩萨,两壁悬挂20幅观世音菩萨像,每幅高1.2米,宽0.8米。

洗象池的寺藏文物比较丰富,藏经楼上供有一瓷制观世音菩萨像,带座高约尺余,制作精良。同时,还有其他珍贵的文物。

洗象池原名“初喜亭”,意为到此以为快到顶了,心里欢喜。实际上,此处离金顶尚有15千米。此处属高寒地带,雨雪多,故而其殿矮小,并用铁皮盖房。

洗象池风景很美,寺周冷杉枝繁叶茂,每当云收雾敛,碧空万里,月朗中天,月光透过冷杉林,映入池中,水天一色,宛若置身云霄,令人气爽神怡。

明代中晚期和清初,由于朝廷和地方官吏支持佛教,峨眉山修建寺庙很多,全山无峰不寺。

从报国寺至峨眉县城,沿途也有山上各寺院修建的脚庙,如圆通寺、保宁寺、菩提庵、圆觉寺等,这些虽是附属小庙,但也有属于自己的庙名,并各为一寺。

而在同时,道教却在峨眉山趋于衰落,许多道观改为佛寺,出现了与佛教合流的趋势。

明万历年间修建的纯阳殿,是当时最大的道观,观内供奉吕祖、三霄之像。但是至清代的乾隆年间,观内已无道士居住,被僧人所占,峨眉山开始成为清一色的佛教天下,是佛教在峨眉山的鼎盛时期。

清代顺治时期,贯之和尚率弟子可闻等在伏虎寺旧址重建“虎溪精舍”。后来,川省大僚捐资重建伏虎寺,历时20多年完成,殿宇十三重,宽敞辉煌,冠于全山。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曾亲笔御题“离垢园”3个字悬于寺内,寓意佛门圣地远离尘垢。

1702年,康熙钦派一等侍卫海青等到峨眉山降香。康熙帝赐给峨眉山大批经卷及匾额、楹联、诗文。赐降龙院“普贤愿王法宝”玉印一枚和“善觉寺”额,并赐住持元亨诗一首,以示褒奖。元亨即改降龙院为“善觉寺”,并在院内建亭供奉玄烨像,以报国主恩。

1745年,乾隆皇帝为千佛禅院洪椿坪御书“性海总涵功德水,福林长涌吉祥云”的联语。清代中晚期以后,峨眉山佛教逐渐衰落,许多僧人赴外缘佛事,为施主转咒、拜忏、放焰口等,从事应教活动。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到,宋代以前,峨眉山佛道共存。但至明代,佛教在峨眉山呈蓬勃发展势头,几乎无峰不寺,信徒日众。相比之下,道教则受到冷落,道士只好下山。在峨眉山释道关系中,曾出现两次将二教融为一体的尝试,具有典型意义。

然而出现二教融合的尝试并不是偶然的。因为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以后,释、道、儒三教经长期交流,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尽管如此,各教所据经典毕竟大有不同,所以“融为一体”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

同类推荐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分为药师法门的特质;身光破暗愿(开晓事业愿);魔外归正愿(回邪归正愿);解脱忧苦愿(从缚得脱愿);药师法门是当代最契理契机之法门;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等内容。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热门推荐
  • 魔法萌迪

    魔法萌迪

    (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书评。)一个长着六翼的彩色翅膀,金色头发,彩色眼瞳的小精灵穿越到了,二十一世纪,却化作一枚蝴蝶戒指,经过了亿万年,只为了等待一个人的出现。。。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宅女,除了上班,基本的生活就是宅,有一天,在她下班回家的路上,遇见了小精灵,从那以后,她的生活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术谋

    术谋

    这是一个术的世界,玄术,谋术,权术,皆为术的一种。在这万族林立的世界里,欲称霸天下。那便以你之术,谋天下,定乾坤。失忆少年夏忆不甘平凡度日,一心修术。为寻记忆,他在神秘少年的指引下去往了伊元,一条腥风血雨之路,正式开始……
  • 舞姬【暂停】..more

    舞姬【暂停】..more

    传闻介于妖、仙、神三族之间的狐族里,有一个家族世世代代为舞姬;传闻狐族的舞姬不但舞蹈天下第一,相貌更是出众;传闻狐族的舞姬是不老不死之物...传闻仅是传闻,事实却必将是事实。在这个以强者为王的世界里,舞姬铃儿将自己的爱和身躯一起淹没在战争的硝烟中..
  • 废材庶女:鬼王HOLD不住

    废材庶女:鬼王HOLD不住

    她,十八世纪的首席金牌特工,容貌倾城、过目不忘、擅长各种特技,让人又爱又恨又敬;她,千岳国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府上一废材庶女,无材无德还无任何天赋,简直就是废材中的极品;他,千岳国的三皇子,在战场上,他是战不无胜的战神,在千岳国,他是才貌双全的鬼王,却从不沾染女色;当她意外魂穿至她身上,命运从此逆转。太子?不爱;后位?不稀罕;鬼王?看他表现...!她说:我的人生,我做主...!他说:你的未来,我相伴...!
  • 无悔情深

    无悔情深

    宁愿堕入轮回,只为寻一佳人,你,可悔?无悔!宁愿离开此间,只为默默守护,你,可悔?无悔!宁愿抛下富贵,只为护她平安,你,可悔?无悔!只有情深,只有爱恋,只为她幸福,只为她平安,世上独此一人如此真情。
  • 废柴逆袭:最强跟班儿

    废柴逆袭:最强跟班儿

    杨眉上辈子傻不愣登要人挑唆着跟“嫡姐”做对,魂魄离体后却发现全家竟然只有嫡姐肯替她收尸,上辈子瞎了眼,活该她这辈子给嫡姐当跟班儿,嫡姐虐庶妹她把风,嫡姐闯祸她顶缸,嫡姐拜入仙家门下她鞍前马后端茶递水当粗使丫鬟,就连嫡姐上厕所她都体贴地递手纸,她连月信期给嫡姐揉肚子的觉悟都有了。杨眉拿着卫生带发愁……嫡姐她,她快二十了都没来葵水!杨眉苦脸:这是病,得治,不然没法儿要孩子。杨锦挑眉:你可以试试到底能不能要孩子。本文就是废柴跟班儿扮猪吃老虎一步一步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老虎:吃得太慢,差评。跟班儿:为毛老虎是只公的!声明:杨锦是个男的!
  • 他来时风好甜

    他来时风好甜

    "我真的好喜欢你啊""第一句是假的""第二句也是假的",那年秋天的阳光很明媚,就只偷偷看了林航一眼,江暖便再也走不出来了.
  • 炼道成妖

    炼道成妖

    很久很久以前,小潭谷里住着父子两人,老子曾经是宗门三大天骄之一,后来却修为尽废,没了一根胳膊,被人称为老废物。儿子日夜苦修,却连续四年时间停滞在淬体六阶,乃是名副其实的小废物。后来,小废物遭雷劈,却被劈成了远古凶兽一般的绝世妖孽……于是,老废物逆袭,小废物嘛……无人可以逆袭!
  • 蓝图计划

    蓝图计划

    世界的形状并非由其本身决定,而由观察它的对象决定,那么于每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尤其是具有高等思维能力的人类而言,从其具有意识的那一刻起,它就成为了新的观察者,而所有观察者观察到的世界有相同之处,其谓理,谓认知。观察者间自然会产生相互影响,在影响的范围足够大,影响的个体足够多时,它就不再仅仅作为观察者存在,这些特殊的观察者被称为执棋者。在这个人类面临严重生存危机的时代,我们需要一位执棋者帮助改变命运的走向,蓝图计划由此而生。
  • 我能看见你高考多少分

    我能看见你高考多少分

    老师会开挂,问你怕不怕!名牌遍地走,重本不如狗。每日签到:全班同学永久增加十个不重复的英语单词词汇量范进的铜钱:指定一名学生,使其下一次考试能够拔得头筹华罗庚的钢笔:运算能力提升百分之五百,数学及相关科目学习能力提升百分之五十难念的经:随机一篇课文,可使全班同学都能原文背诵并掌握其知识要点举人之心:提升学生人生积极性、学习积极性、考试稳定性各百分之二十,高考分数潜力点加五。字如其人:教职工板书水平与颜值成正比。开挂的老师,你要一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