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03600000027

第27章 中国历史——第二次大规模禁烟运动(上)(清朝末年)(1)

清末禁烟运动的原因和准备

一、土烟取代洋烟地位,致使鸦片烟祸进一步加深

(一)罂粟的大量种植标志着近代中国鸦片本土化的开始

伴随土烟生产的发展,洋烟在中国市场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从史料记载看,自19世纪70年代始,土烟已开始排挤洋烟了。1874年,上海的英国领事就曾预言:不久的将来,土烟将可增加并满足中国人的需要,那时的英国要么停止“印土”输华,要么削价与中国鸦片竞争。那时,英国曾计划扩大印度罂粟的栽培,以增加对华出口而增加财政收入。但由于印度政府向烟农支付的预付金,对烟农没有什么吸引力,而使扩种计划落空。与此相反的是中国土烟的急速增长。此后,自产鸦片逐步替代进口鸦片,成为国内鸦片消费市场的主要来源。

根据万湘潋的《云南对外贸易概观》中《蒙自海关税务司报告》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云南土烟每年出产7万担以上,“每岁约卖五万担,迤南约卖三万一千余担,迤东约卖八千余担,迤西约卖一万一千余担”。其中马屎土(饼子土),3000余担运往广东;封子土(包子土)36,000余担运往两湖地区;个子土9000余担运往两广地区;块子土2000余担运往广西。根据该报告,云南外销他省的鸦片共值银1000万两,云南土烟比印度土烟价格便宜50%~80%左右,因此,云南土烟逐渐成为沿江沿海地区的鸦片主要品种了。而这一时期四川的鸦片产量则居全国首位。如1906年,四川土烟产量23.8万但,占全国总产量的40.7%。四川土烟外销各地,成为川省最大宗的外销商品。1900年前后,川省出口商品价值3000万海关两,其中鸦片就达1200万两,占40%。

由于土产鸦片成本较低、价格便宜、买卖方便,且口味适合国人,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瘾民的欢迎,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这使得外国进口鸦片数量从1880年后有所减少。这一状况在甲午战争后尤为明显。这一时期,在清政府的提倡下,经过长期的摸索,罂粟栽培技术不断提高,品种改良,种植地区扩大。19世纪的最后几年,土产鸦片的生产更为发达,鸦片产量比19世纪80年代增加。于是在土烟的排挤下,洋烟的进口量在1880年(一说1879年)达到高峰以后,逐渐跌落。1895年一1900年间,洋烟进口徘徊在每年5万担左右,其中以1899年的59,100担为最高,但没有超过1894年的63,051担,更比1880年的87,700担减少了一半。1902年后每年虽超过5万担,但最高的年份是1903年的58,478担,连1899年的数量也没有达到。据统计,1905年进口鸦片数量为51,890担,与1879年的83,051担相比减少了31,161担。正如1891年上海海关税务司裴式楷(R.E.Bredon)在关于1882年~1891年海关十年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外国鸦片消费量的减少,是由于土产鸦片供应的增加。”进人1892年至1901年第二个十年间,经上海海关进口鸦片的数量依然呈下降势头,“进口数量只有十年前的四分之三左右”,同大约30年前占贸易统治地位的情形相比,“这是一个惊人的变化”。当然,在1880年以后,进口鸦片逐渐减少,还与进入中国的英美工业品的增加,以及印度实行金汇兑本位制有关。

土烟替代洋烟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土烟在全国形成了有效的供销网络,占领了传统的洋烟市场,并逐渐使洋烟滞销,进口萎缩。不论从品位方面,还是在价格方面,土烟以价廉、质优、量多居于优势,输华百年以上的印度烟土,在价格上难敌中国土烟而日趋衰落。二是自1882年以后,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被洋烟垄断的沿海地区市场,也逐渐被土烟所占领。三是土烟不仅满足了国内千万瘾君子的需求,还出口海外。仅据蒙自海关税务司的报告,19世纪80年代起,云南鸦片的出口增长迅速,1889年为15担,1892年为232担,1894年为638担,1900年为1427担,1904年为2958担,1906年为4012担。

中国近代贸易史上,棉纱、棉布、鸦片为大宗物品,而最早完成进口替代(即以国内生产的物品代替进口的物品)的是鸦片。棉纱1903年、1908年的自给率分别为11.31%和23.93%,棉布1911年的自给率为9.1%。而土产鸦片自19世纪70年代迅速发展,80年代以后,在国内市场逐步取代了进口鸦片,成为清代惟一“成功”的进口替代产品。90年代后期,全国每年鸦片产量高达60万担,是同期进口鸦片的10倍。土产鸦片的迅速增长,意味着鸦片本土化的完成,到1906年土烟的自给率已达91%。

(二)烟毒泛滥的进一步加剧

随着土烟大量替代洋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烟毒泛滥进一步加深。

首先,罂粟种植遍布全国。到了19世纪末,罂粟的播种在全国各地迅速扩展。阳春三月,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是罂粟花开的景象。山西、陕西、甘肃、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和云贵川三省都是最盛之处。且各地种植各具特点:植烟最红火的当属西南三省。贵州因其自然环境,农业本不发达,可谓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但罂粟的栽培却是一个例外,“开垦之地半种洋烟……查种烟为近来民利大宗,积习已久,骤难改变”。由于贫困,黔省民众无钱吸食,其所产之鸦片,多出口外省。四川“鸦片之产额,位全国之首。川省百四十余州县,除边厅数处,几无一地不植鸦片者”。全省年产鸦片的总值达3500万海关两,其中输出省外的达1200万海关两,为全国最大的产烟区。北方的种植区域此时大大扩延。如山西全省以太原、榆次、交城、文水、代州、归化等地罂粟种植为最盛,仅永宁、黎城一带,罂粟面积就达35万亩。其所产之鸦片运销天津,为“土药中顶高之货”。1904年,全省的土药税233,496两,为全国土药税收的12%。陕西的民众与山西相同,“自种自吸,不假外求”。据记载,陕西的烟地1906年有统计的已达53万亩。甘肃的临夏地区1899年始植罂粟,地方政府即以每亩3钱至1钱2分的额度征税,当年即征得烟税500余两,此后逐年提高。罂粟种植面积亦逐年扩大,到1900年前后,此地已成红白罂粟的世界,收割大烟的季节,商贩云集,奔向临夏的大烟集市。南方种植较北方更盛。江苏的徐州仍是最著名的产烟区之一。安徽的罂粟种植也极广,仅凤阳府、颖州府和徽州府三地每年所产就达4万~5万担。在福建,农民争种罂粟而弃晚稻和其他农作物。1902年,仅同安一县产土烟2130担,次年又增至4008担,全省产烟达2万担。1900年前后浙江省罂粟种植面积达473700亩。罂粟种植面积在全国范围的普遍扩大,造成农业生产衰退,使自命崇本抑末、以农立国的清政府面临粮食歉收不敷民食的局面。

其次,各类烟馆遍布城乡。洋烟和土烟运至城乡,经土行、烟馆和燕子窝等店销售。土行又称土栈,是鸦片的囤售之所,一般可零售,可批发。据说在上海最初开辟为商埠时,有一潮州人郭子彬,开设了鸿泰土栈,这是上海土行的开始。而郑四太爷创办的郑恰记土行也是信誉颇佳,久负盛名,其在国民党实行鸦片专卖前,始终是上海最大的土行之一。除了郑、郭两家以外,郑永康、郑宝成、郑宝泰、李裕康、陈源大、陈有利、蔡益源等,都是潮州籍的沪上鸦片巨商。他们从怡和、沙逊、哈同及后来的洋药公司购进烟土,加工成熟膏,以批发或零售方式在上海英租界、华界及浦东等地区销售。由此,上海的鸦片市场被以郑、郭为首的广东潮州籍的烟商垄断达60年以上。烟馆又称烟膏店,最晚在清雍正年间已出现,盛于1909年以前。其业务是熬制并售吸烟膏。生鸦片须经熬制,否则是不能吸食的。熬制烟膏经沿袭继承,形成不少派别,尤以“广帮”最为出名。烟馆除了熬制和零售烟膏外,最主要是供客人吸食。烟馆大小不一,小的只有一张烟榻,规模大的则有数以百计的烟榻。晚清烟馆极其发达,小城市近百家,大城市上千家,数量众多,规模相当大。各种档次不同的烟馆遍布全国城乡。据1872年《申报》的粗略统计,上海大小烟馆有1700余家,人称“上海烟馆甲天下”。1906年重庆有烟馆860家。就连吸食风气不那么盛行的湖南长沙也有烟馆554.家。安徽芜湖,“烟馆甚多,其最大者为郑和、成游、三合等数家,灯以百计,每日就烟百两,亦云巨矣”。售烟所,俗称“燕子窝”,是一种低级烟馆,出现于清末,自辛亥革命后盛行一时。时人有以打油诗讽刺之:“燕子窠,孵燕多,数榻横卧如燕窝,烟泡敷在烟枪上,状如燕子衔泥做燕窠(烟枪上的烟斗状如燕窠)。吱吱呱,吱吱呱,吞云吐雾乐乎乎!燕子营窝才称道,人做燕窝命呜呼!”尤其是20世纪20年代,因迫于禁烟舆论,土行、烟馆不能公开存在,所以私设的烟铺——燕子窝便急剧增加起来。其得名于上海,时人谓燕子专喜衔泥土筑窝,而瘾君子们也整日“土”不离口,奔波于寓所与烟馆之间,如燕子一般,故称其吸烟场所为“燕子窝”。据说上海法租界曾是燕子窝的天下,1927年左右法租界的燕子窝至少已有6000余家,到1928年,根据中华民国拒毒会《拒毒月刊》记载,更达8000余家。还有一种花烟间,始于同治年间。这是娼妓卖淫与吸食鸦片烟兼备的场所,其特色是有妓女侍奉烟客过瘾。这些烟妓比雏妓低一等,但并非最下等娼妓,鸦片烟却均是臭不可闻的劣货,但价格比较低廉,因此,车夫、跑堂、店员、小商人等经常光顾此处。来客不花大钱,就可以达到过烟瘾和嫖妓之双重目的。

第三,毒品种类增加。近代以来,侵害中国人民的毒品基本上只有鸦片一种,因鸦片所含的生物碱仅20%左右,所以对人体的毒害比较缓慢。但到清末,外国最新制作的毒品种类逐渐侵入中国,从而使中国的毒品危害更加惨烈。同治年间,吗啡作为戒烟药而输入沿海城市。“金丹”是一种固体化的吗啡类毒品,颜色呈金黄,自清末进入中国后,因其价格较低廉而日益受到染有烟瘾的下层民众的欢迎。与吗啡相似,海洛因最初也是以戒烟药的形象进入中国的,各地的西药房几乎都出售海洛因,有的医院甚至用吗啡和醋酐合成海洛因,大量出售。海洛因为白色粉末,人称“白面”、“白粉”,吸法简单,但危害尤烈,吸食数次便已上瘾,且难以戒除。时人指出:“最毒无如海洛因,吗啡虽烈逊三分。高居鸦片、‘红丸’上,北地人多‘白面’称。”由此可见,自清末起,中国的毒品消费已由单一的鸦片发展为多样毒品竞争的局面。由于吗啡、海洛因等对人体的危害更烈,因此,中国的毒祸也更加严重。

第四,烟民数字惊人。鸦片自唐代传人中国后,最初中国人只是吞其籽、食其壳。另据史书记载,明中叶后,鸦片由药用品衍变为享乐的奢侈品,成化年问(1465年一1488年),已有街市上贩卖鸦片的记载了。到了正德年间(1506年~1522年),在广东、福建沿海,当地富绅地主食用鸦片已屡见不鲜。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出现了民间“吃”(吃,指吸食——笔者注)鸦片者。明代后期,不仅在京城与宫廷日益盛行,而且民间食用鸦片者也日众。总之,最晚在明后期,已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鸦片吸食者,因为缺乏统计数字,这一时期,究竟有多少烟民,目前我们还无从知晓。进入清代以后,据学者龚缨晏在《鸦片的传播与对华鸦片贸易》一书中认为,“乾隆时鸦片吸食现象主要还是局限在沿海的福建、广东一带,其他地区则不多见”。“鸦片的吸食并不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另外,从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来看,1767年之前,每年进口的鸦片为100箱到200箱之间,此后,每年进口的鸦片约1000箱。进入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每年进口的鸦片才上升到2000箱。所以在18世纪,中国吸食鸦片的烟民仍是有限的。这从1729年到1796年,雍正、乾隆皇帝多次颁布的禁烟令中没有一项是针对吸食者的可见一斑。说明当时吸食现象并不十分严重,烟民数字极为有限,尚未引发社会问题。历史进入19世纪30年代后,伴随急剧增加的外国鸦片以及土产鸦片,鸦片烟毒开始在古老的东方帝国大肆泛滥。其时鸦片的分销遍及18个省,吸食者遍布全国。苏智良根据李圭《鸦片事略》记载,鸦片吸食者每年消耗的鸦片烟膏以5斤计,推算出鸦片战争前夕,即1835年前后,中国吸食鸦片者在200万人以上。19世纪50年代这一人数增至300万人以上。到80年代烟民约20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5%。19世纪末20世纪初,城乡民众吸毒之风日益炙烈。出产鸦片的地区,不仅成年男子绝大多数染上烟癖,就连妇女儿童也不能幸免,家家都有鸦片烟具。富裕人家,以买食“洋药”夸耀乡里。下层劳动者以土药为消费对象,多数人把吸食鸦片当成消除劳累的一种刺激品。鸦片烟馆遍及城乡,为吸食鸦片者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从白发老人到三尺幼儿,从王公贵胄到士农工商,从瘪三乞丐到家中宠物,均为千千万万吸毒者中的一员。慈禧太后吸食鸦片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大学士瞿鸿机、睿亲王魁斌、庄亲王载功、都御史陆宝忠、副都御史陈名侃、外务部侍郎唐绍仪等人都是烟瘾很大的烟鬼。就连专门著书立说,反对吸食鸦片的张之洞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瘾君子。各省督抚衙门同样吸食鸦片成风,例如,贵州巡抚庞鸿书、学政陈骧、布政使松堮、按察使严隽熙,竟然全是鸦片的俘虏。各府、州、县衙门吸食风气更盛。据1910年的一项统计称,全国戒吸鸦片烟的官员有1万人。尽管这不是吸食者的实有人数,但足以说明官场吸食鸦片的普遍程度。军队吸食鸦片的现象也很严重。福建的清军“嗜好者几于十之六七”,成都的清军更是“沾染殆遍”。

关于全国吸毒者的数量,据英国驻华公使统计,道光、宣统年间,全川吸食鸦片烟者为315万人,其中17%,即54万人已成瘾。实际情况不止此数。全国吸食鸦片人数,我们仅以1905年~1906年为例,做一分析:1905年中国进口鸦片为5,189,000斤,次年中国土烟产量为58,480,000斤,两者相加共计63,679,000斤。鸦片吸食者以每日需食烟膏2钱计,一年约需5斤,全国计有鸦片瘾者1300万人。如再加上吗啡、海洛因等瘾者,估计全国的吸毒人数超过2000万人。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同类推荐
  • 带着三国杀卡牌的皇子

    带着三国杀卡牌的皇子

    带着三国杀卡牌穿越到异世的李牧,成为了大唐帝国的十二皇子,生在皇家,面对夺嫡之争,且看三国与异世的碰撞,在他终于从低谷爬到山巅时,却又发现,这个世界好像只被他揭开了一角。
  • 大汉之我为汉王

    大汉之我为汉王

    刘子刚,现代小职员,抑郁寡欢,大醉后穿越至大秦,当此时,暴秦苛政,群雄崛起,逐鹿中原,顺天意,承民心,高举义旗,诛灭大秦,剔除刘邦,决战项羽,我为汉王。
  • 宰执天下

    宰执天下

    因为一场空难,贺方一迈千年,回到了传说中“积贫积弱”同时又“富庶远超汉唐”的北宋。一个贫寒的家庭,一场因贪婪带来的灾难,为了能保住自己小小的幸福,新生的韩冈开始了向上迈进的脚步。逐渐的,他走到了他所能达到的最高峰。在诸多闪耀在史书中的名字身边,终于寻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 琦清天下

    琦清天下

    2012世界末日终究降临...天翻地覆,风云变色...人类在自然面前如此渺小,惨遭横祸,几乎灭绝...不料他一个无名小卒,不知何世积德,竟逢高人相救...神奇穿越东汉,结识无数英雄豪杰、文人墨客...更与荆州公子刘琦结作莫逆,从此纵横天下,风生水起...不知英雄年代,将是谁家天下...
  • 盛世中国:大明卷

    盛世中国:大明卷

    《盛世中国:大明卷》是盛世中国的第四本,以浓墨重彩、酣畅淋漓的文风,介绍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史上第四个太平盛世——大明王朝,那些猎猎风尘和滚滚狼烟、凛冽寒潮和刀光剑影。《盛世中国》丛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五个主要盛世(秦汉、隋唐、两宋、明朝、清朝)的起源、发展、高潮、衰落、灭亡全过程,并重点介绍了其政治管理的出色、军事外交的强盛、文化科技的辉煌。本丛书作者基本上以著名的南开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硕士为主体,以及部分专业作家和知名撰稿人组成,知识广博,史料丰富,秘闻多见,故事精彩,且观点、见解把握到位,可读性强;兼之语言流畅,文笔生动,佳句不断,通俗易懂,是一套不错的中国历史和传统普及读物。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学术生涯

    我的学术生涯

    本书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徐匡迪自述;第二部分是徐匡迪著述《我的学术生涯》;第三部分是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在《徐匡迪文选——钢铁冶金卷》首发式上的讲话;第四部分是在《徐匡迪文选——钢铁冶金卷》首发座谈会上的发言;第五部分是《徐匡迪文选——钢铁冶金卷》序。
  • 无能莽夫

    无能莽夫

    魔王征服了十字大陆,代价是大陆几乎全部崩坏。为了养饱自己的奴隶们,魔王盯上了一个新世界。
  • 庆余年之我乃庆国五皇子

    庆余年之我乃庆国五皇子

    庆余年影视27集开播前夕,李承辞饱含着兴奋的心情坐在电脑桌前熬了一夜!谁知命运无常,少年李承辞因兴奋猝死……但好在命运无常,当李承辞再一次睁开眼时,意外发现,自己竟然穿越到了庆余年影视剧中,而且自己竟然也是庆帝之子!前有太子与二皇子对自己的不顺眼,后有范闲这个逆天外挂穿越者……李承辞此时是懵了,自己不管是理科还是文科都一般,自己该如何斗得过这群老狐狸?好在此时,李承辞的金手指《次元系统》强势开启……
  • 绯衣公子-镇尸官

    绯衣公子-镇尸官

    人有三魂七魄。魂魄本来不同,魂附于灵气,主宰精神思维;魄附于形体,主宰四肢百骸活动。当人死后心事未了,魂去魄却滞留不走,便有了诈尸走尸的怪事,其实都是魄所为,只是魂在则是其人,魂去则非其人也。唯有有道之人,才能控制魄,不让它胡作非为。
  • 大神来袭求放年假

    大神来袭求放年假

    她是学校里的才女+美女,but她却是是个游戏迷+宅女+内心小白的学妹他表面不近人情的高冷学长,but他却是内心腹黑的坏坏学长曾经有人说过她好比经过打磨后的钻石坚硬而又美丽曾经有人说过他好比天上的明月清冷而又高傲,天生的上位者是从来不需要解释的他们两就如同银河系里离的最远的星星可偏偏他们两有相遇,相知,相爱…
  • 青春交织

    青春交织

    恬静的小镇姑娘安然在一个炎热的初二夏天偶然结识了阳光开朗的韩诺。从此两人便渐渐地走入对方心里,但由于青春时期的羞涩与种种阴差阳错,两人始终没能向对方开口。直到安然听到了他意外车祸的消息,才明白,有些爱,太晚说就会来不及……三年后,她竟意外撞见“死去的他”……这一次,她决定要抓住自己的幸福,不让它再溜走,但是,他竟没有了任何有关她的记忆……他的出现,到底是幸福的开始,还是痛苦的延续?熟悉的面孔,但却不再紧挨着的两颗心……在青春即将散场的时候,他们的爱是否也会如云烟般消散……
  • 火影灭魂劫

    火影灭魂劫

    隐匿在阴影中的刺客,是你注定躲不掉的灭魂劫。鬼斩流步,诸刃逆光。被刀刃刺中的我化为阴影,你胸腔中跳动的两个声音,是瞬狱影杀阵的奥义。奈良鹿时在第三次忍界大战中拯救和被救赎的故事,行走于战争之中,思考着和平的方法。独特的影子战法和超越飞雷神之术的影奥义只是开始。
  • 侠焰燎天

    侠焰燎天

    让勇气,浴火涅槃!将爱恨,谱成诗篇!心在烧,热血化火焰!肩并肩,让侠义燎天!血与泪,点燃死之祭典!我和你,来生再续前缘!
  • 变身之在娱乐圈修修仙

    变身之在娱乐圈修修仙

    学习天才?修仙强者?娱乐巨星?神医?公司老总?功夫之王?不不不,这些只是他或者说她其中或许重要或许不重要的身份之一而已!她混在娱乐圈,以作死为原则,却无意间创出一个偌大的未来!她的一切,不管有理头无厘头,不管是一时犯二还是有意为之所产生的现象,都慢慢被接受,甚至奉为金科玉律,总纲级的范本!五十年后,她的粉丝比她先去无数,也有无数粉丝的儿孙补上,只为听听她到底为什么能做到如此的伟大,用以祭奠死不瞑目的先人!结果,得知真相的这些粉丝的后代,在粉丝的墓碑前痛哭流涕的告诉死不瞑目的前辈们,‘不老女神’当初的当初,只是犯二,神经抽风整出一个个现象级,就是如此的简单!这是一段热血又爆笑,嚣张又作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