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03600000011

第11章 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鸦片贸易(3)

(二)鸦片战争前清朝对外贸易的变化

清代的对外贸易规模和范围都很小,严禁民间私自出海贸易,不许商民侨居国外。同时禁止硝黄、军器、铁器、米粮、一级苎丝、书籍等出口,次级苎丝、绸缎等限量出口,茶叶不准进行易货等。另外,实行封建性垄断贸易,由广东十三洋行行使出口贸易权。对外商来华也采取种种限制办法。如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颁布的《防夷五事》、嘉庆十四年(1809年)宣布的《民夷交易章程》、道光十一年(1832年)的《防范夷人章程》等都是对外商来华进行限制和防范的各种规定。在进出口商品种类方面,清代仍以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丝绸、漆器、铁器、瓷器和印刷品为主。在元代兴起的棉织业中的棉布也成为清时重要的出口商品。

至鸦片战争前,清朝对外贸易的对象和商品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贸易对象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口商品中茶叶已高居首位,不过丝绸仍为重要出口商品。自清朝以来,丝绸出口结构已由织品改为生丝大量出口。乾、嘉、道光三朝,对东印度公司出口生丝,经常在20万两至50万两之间。这时外国鸦片输入不断增加,为了应付鸦片输入的逆差,就得增加茶、丝两项物品的出口。在出口中,因蚕丝业受到资本主义棉纺业的打击及清政府的政策所致,丝料所占出口量的比重不断下降,而茶叶出口激增。在瓷器出口方面,清代瓷器仍以江西景德镇为中心。清代前期景德镇出口瓷器以青花、彩瓷、白瓷为大宗,尤以青花居多。除景德镇外,福建的德化窑和广东佛山的石佛窑,也远销海外。清代前期瓷器销往欧美数量增多。1792年,从广州出口美国的瓷器为1492担,出口法国为180担,英国400担。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出口瓷器每年约5000担左右,已是不少的贸易收入。

鸦片战争前,在广州长久的中外贸易中,一方面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顽强地抵抗外国工业品的大量输入;另一方面,又由于中国出产的茶、丝为外国市场所需要,出口的数量每年都有增加,因此,在一般商品的交换上,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国的有利地位。以最重要的中英贸易而论,1781年一1790年,中国输英的商品,仅茶叶一项,即达96,267,832银元。英国输华的商品,在1781年一1793年,包括毛织品、棉布、棉纱、金属等全部工业品在内,总共才16,871,592银元(其中毛织品占1,385,394银元,其他货物合计为3,066,198银元),只及到上述茶价的1/6。

(三)为英国殖民事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东印度公司

在欧洲人东来的过程中,继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之后,英国也从17世纪开始向外进行殖民扩张。1591年,英国人到达印度。1600年,英国女皇颁发特许证,批准成立“伦敦商人对东印度贸易的总裁与公司”(The Governor and Company of Merchants of Londan,Trading to the East Indies.简称东印度公司),这是一个欧洲商人、殖民者在东方联合起来进行殖民地贸易的庞大垄断组织。“盎格鲁.萨克逊民族所特有的和衷合作窝里不反的民族精神,竟能使该公司拥有政治权利与英国之国家武力相配合,全面向外扩张。”该公司一开始就是欧洲资产阶级原始积累的工具,受到本国资产阶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此后,该公司逐渐获得了除垄断贸易外的一系列特权,包括立法与司法权、建立军队的权利、对东方民族宣战与媾和权、占领别国领土的权利等。这样,它就成了一个集商业、司法、政治、军事于一身的侵略东方的组织。1611年,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商馆,其贸易也由马来群岛一带的香料发展到以印度为根据地的包括鸦片在内的各类贸易,且拥有军队和舰队。1650年该公司改组为永久性的股份公司。1698年,根据议会通过的“每个英国人都有权利到东印度或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贸易”的决议,另一些商人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English East India Company)。1702年,经多方调解,“伦敦商人对东印度贸易的总裁与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合并,组成了“英商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The United Company of Merchants of England Trading to the East Indies,以下简称东印度公司)。这家公司的贸易垄断权不像过去“是由王室的恩赐而产生,而是经过国会核准并赋予国家的性质的”。18世纪中叶起,通过战争排挤法国、荷兰势力,建立了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该公司掠夺的大量财产和利润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英国政府曾依靠该公司在印度的财产和武装,对缅甸、阿富汗及其他亚洲国家进行掠夺战争。产业革命后,为适应新兴工商业资本的发展要求,1813年和1833年先后取消该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独占权。1858年公司撤销。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存在的两个半世纪里,为英国殖民事业的发展立过汗马功劳,成为英国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大本营。其中最重要的罪恶就是在印度和中国的所作所为。

英国人来到印度后,对富饶的孟加拉一直垂涎三尺。1608年,东印度公司的人员第一次来到印度。1611年,英国人在马苏里帕特姆(Masulipatam)建立起了第一个商馆。1625年,在阿尔马加翁(Armagaon)建造了第一个在印度的要塞。1690年,在孟加拉湾边的沼泽地中建立起了加尔各答,1696年,又在这里建立了威廉堡(Fort William)。1700年起,威廉堡成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一个独立管区——孟加拉管区。1717年,英国人通过外交努力,获得了在孟加拉自由贸易的特权。1757年,东印度公司又玩弄奸巧而诡诈的外交手腕,征服了拥有2000万人口的孟加拉王国。从此,东印度公司俨然成为一个拥有领土的国家。1765年该公司在得到奥里萨、比哈尔等地的部分权力后,继续向东推进。就在葡萄牙人操纵向中国进口鸦片的末期,英国则后来居上,奠定了东方殖民帝国的基础。毫无疑问,在完全确立对印度的控制之后,东印度公司最重要的目标是最古老的东方大国——中国。

1602年~1615年,东印度公司先后在印度的苏拉特(Surat)、南洋的万丹、苏门答腊以及日本的平户等地建立了商馆,同这些地方的中国商人贸易。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商人出售棉毛织品、象牙和木材,购买中国的瓷器、生丝、麝香等类产品运往英国。

1635年,东印度公司派出商船“伦敦”号,在船长威里斯(Willis)指挥下从印度苏拉特首次驶往中国,7月抵达澳门,试图同中国建立直接贸易关系。因澳门葡萄牙当局从中阻挠,广东地方政府和商人对远道而来的英国人心存疑忌,东印度公司建立中英贸易关系的尝试未能成功。同年10月,“伦敦”号不得不离开澳门,返回印度。

首次进入广州,同中国商人进行贸易的英国船队并非属于东印度公司,而是由英国“科亭协会”所派遣。1636年4月,“科亭协会”派出一支由6艘船组成的船队,在船长威德尔(Weddell)率领下离英赴华,同年10月抵达印度果阿。明崇祯十年(1637年)一月离果阿,六月至澳门。八月初,威德尔船队驶入珠江,八月十二日同亚娘鞋炮台的中国守军发生武装冲突。1637年12月末,威德尔船队装载着从中国购买的糖、生丝、瓷器等产品离澳门归国。英国船队于1637年6月来华,同年12月离开,在华停留达半年之久,标志着中英两国首次接触。初次交往就在中英关系史上留下血与火的记录,充分暴露明朝末年中国海防力量的薄弱、沿海多数官吏的庸懦贪婪、愚昧无知以及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凶恶面目。

1644年,东印度公司派“欣德”(Hinde)号船从伦敦直航澳门,试图开展对华贸易,未能如愿。东印度公司不愿放弃这一打开中国大门、开辟中国市场的好时机,遂于1670年从万丹派出两艘船至台湾,次年又派船往台湾,在该地设立商馆,与台湾郑氏政权达成有关对台贸易协议。1675年,东印度公司专门建造了一艘200吨的帆船命名为“台湾”号,从事对台贸易。1676年,东印度公司在郑氏政权占领的厦门设立商馆,他们计划以厦门为基地,同中国内地进行贸易。1678年,东印度公司将厦门商馆升格为该公司在华的主要商馆,台湾商馆成为厦门商馆的属馆。1681年,郑经死,厦门被清军占领。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郑氏政权灭亡。从此,英国不得不同统治中国的清政府接触。1685年,清朝开放海禁,英国人才获准进入广州。17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于广州设立商馆,通过与中国官员和商人的谈判,双方达成贸易协议,并规定定期派遣商船来华贸易。从此以后,英国人放弃了其他地区的商馆,广州商馆便成为英国对华贸易的中心,直到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的对华贸易实际上就是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具体说就是广州商馆的贸易。在东印度公司的有效推动下,英国对华贸易迅速发展,从东印度派遣到广州港的商船吨位来看,1711年~1750年40年间,总吨位由690吨增到2350吨;在进出口总值方面,英国对华出口总值1699年为32,086英镑,到1751年则达到161,092英镑,增长了四倍以上;英国对华进口总值1699年为白银45,928两,到1751年则增至1000万两,增长高达20.8倍。

(四)英国—中国—印度之间鸦片三角贸易的形成

新航路开辟后,从16世纪初开始,一批批满怀着“黄金梦”的欧洲人克服重重艰险来到中国,他们在这里找到了所渴求的种种财富,其中最主要的是丝绸与瓷器。这些商品运回欧洲后给他们带来了巨额利润。然而,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国家,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所以欧洲人提供不出一种能在中国畅销的价廉物美的商品,只好运大量的白银来购买中国货。

中国在18世纪很快就成为英国的主要贸易对象,造成中英贸易迅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欧洲茶叶消费的急剧增长。茶叶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商品。西方国家开辟中国茶叶的海外贸易,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上半叶。自古以来,欧洲各国是农牧混合型经济,食物以牛奶和肉类为主,不易消化。从1637年起,荷兰人开始饮茶,此后,饮茶之风在欧洲慢慢流行起来。168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从中国(厦门)直接进口茶叶。进入18世纪,饮茶之风在英国逐渐兴盛,在红茶中加入牛奶成了众多英国人不可改变的生活习惯。随着饮茶习惯的形成,欧洲人对茶叶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大,茶叶逐渐成为欧洲对华贸易的主要商品。就如当时的一个法国商人所说的那样:“正是茶叶才吸引着欧洲的船只来到中国,这些船上所载的其他商品都只不过是点缀而已。”有人十分形象地说过:“如果以欧洲人在东亚所追求的主要商品为依据,对欧洲人在东亚的贸易进行分类的话,那么,16世纪可以说是香料的世纪,17世纪是胡椒的世纪,而18世纪则无疑是一个‘茶叶的世纪’。”

从18世纪起,中国所产的茶叶极大地影响了英国人的社会生活,“喝茶已成为英国人的民族习俗”。问题还不仅如此,对于英国和东印度公司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茶叶贸易为其带来了许多好处。第一,茶叶贸易为东印度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在18世纪后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茶叶贸易中可获30%以上的纯利润,英国东印度公司90%以上的利润来自茶叶贸易。第二,茶叶为英国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税收。从1814年到1837年,英国政府每年要从国内的茶叶消费中获得340万英镑的税收,相当于全部税收的1/100第三,茶叶还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英国因此而成为世界茶叶贸易的中心,仅向北美殖民地转运茶叶每年在400吨以上。茶叶的贩运也推动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加之由于英国人在喝茶时要加入糖,所以,茶叶消费的扩大还刺激了食糖消费的增长,从而带动了英国殖民地制糖业的发展。茶叶对于英国东印度公司以及整个英国社会来说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因此英国东印度公司积极发展茶叶贸易。但同时,英国产品在中国的销路却很差,在东印度公司的档案里,人们随处可以找到英国货滞销的记录。实际上,受到普遍欢迎的中国商品不仅仅是茶叶。英国贵族和地主们热衷于搜求精美的中国瓷器,并以在自己的城堡里建立CHINA(瓷器·中国)的房间而自豪。同样,中国的棉布也大受欢迎。所以,英国的几代君主不得不颁布贸易保护的法令,防止东方布品的倾销。直到19世纪30年代,广州的英商还无可奈何地说:中国土产的紫花布,无论是质地还是成本都优于曼彻斯特的产品。后来一个真正的“中国通”赫德指出:“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以及最好的衣着:棉、丝和皮毛。既有这些大宗物产以及无数土制农产品,所以他们不需要从别的地方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样,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贸易逆差,并且这种逆差越来越大,在1710年一1759年间,有26,833,614镑金银从英国运到了东方。另一则统计说1671年一1821年,英国流入中国的白银约为1亿元左右。到19世纪前叶,中国每年出超的价值已达200万。300万两。东印度公司已感到越来越难以搜求到足够的货币运往广州购买茶叶了。

对英国东印度公司来说,一方面,白银的来源有限,英国的产品在中国又缺乏销路;另一方面,其在中国购买的商品数量(主要是茶、丝)却在不断地增长。这样,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为日益发展的对华贸易提供足够的资金,就成为东印度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英国对印度的征服,所有这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同类推荐
  • 斗明

    斗明

    莫惜哥,生于盗贼世家。性情机警,富有机变。一生致力于做一个有贼行、有贼心、有贼品,而又重盗德、重盗义的盗贼。看这个警觉的盗贼,上演了哪些精彩的故事,让自己成为嘉靖钦封的五蚌闲王、上杉谦信所封的越后战神、以及葡萄牙驻巴西副总督,竟受四国人民仰望……这本书是想写嘉靖朝的铁血史,战争比较多。在战斗中变得更强、更硬朗。大明的热血儿女、少林僧兵、葡萄牙人的铁炮和柔情、蒙古庚戌之变、日本武士道、诡异的伊贺忍者、第四次川中岛合战……铁骑、抗倭、海盗、叶隐、寒刀、樱花、薰衣草、红薯、辣椒……
  • 经营大帝

    经营大帝

    内心强大成妖孽的商人之子,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聚天下之力,把生意经营到极致,成功商人不仅经营生意,还经营人心,经营世事,经营文化、历史和未来。而史书欠他们一个故事,欠了五千年,欠得太久太久……【从《经营大帝》开始,历史小说诞生一个新流派:通史小说,给你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读者交流群:10226976
  • 三国忠义路

    三国忠义路

    三国时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大舞台,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的曹孟德,不知真情还是假意的刘玄德,以及拥有三江之险的孙氏家族,本书主角原本是个混黑道江湖大哥,对关二哥基本崇拜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每晚三柱香的敬拜,因为他认为出来混讲的就是义气,而当他穿越回去,却成为了冢中枯骨袁术的异姓兄弟,他能阻止袁术称帝,阻止小霸王征战江东嘛,在三国时代会遇到自己的一生至爱嘛,一切尽在三国忠义路。
  • 历史快餐.前四世纪:扩张步伐

    历史快餐.前四世纪:扩张步伐

    到公元前4世纪时,延续中国历史多年的封国开始告别历史舞台——齐国、晋国、郑国……相继灭亡;相互碰撞的火花则愈撞愈亮了——合纵抗秦、齐宋侵略、秦灭巴蜀……兵戎相见。公元前4世纪的西方世界很不安宁,城邦经济基础被破坏,希腊城邦危机发生;亚历山大国王率领马其顿大军东征波斯,剽悍的民族、地跨三洲的波斯帝国消亡,波斯文明也凋零于此。如同东方世界的战国一样,动乱的西方世界里,也诞生了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类的文明巨匠。
  • 太子主仆非萌勿扰

    太子主仆非萌勿扰

    李平,一国太子,潇洒无比,风流成性,但是暗地里做的正经事可以拿下整个国家!李平很潇洒,溜达溜达,不会被父皇骂,骂的都是他身边的小喽啰,李平更加的嚣张了。
热门推荐
  • 荏苒年华阳光依旧

    荏苒年华阳光依旧

    爱情,得之不易,守之亦艰难。此文用来启发那些得来不易的爱情。他和她,十年,爱情的马拉松,该守,该留,何去何从。挫折,人祸,重重困难,让他们在爱情的海洋里挣扎,拼搏,抗争。最终他们能否领悟爱情的真谛,重拾爱情的果实。他的深情,她的懦弱,会开启一段怎样的故事。高中两年,大学四年,工作四年,让我们且看正文。
  • 王爷有疾得宠着

    王爷有疾得宠着

    本是天才毒医,一朝穿越,竟然成了废柴小姐。让她听天由命?笑话,既然王者归来,定要翻云覆雨。然而半路捡到个傲娇王爷,甩都甩不掉。某王爷:“本王中毒了,王妃能解吗?”某女:“解不了,你等死吧。”某王爷:“那本王如果死了,你给本王陪葬好不好?”某女:“不好!”某王爷:“那日后如果你死了,本王给你陪葬。”某女:“……”
  • 她与软糖皆甜

    她与软糖皆甜

    他是俗称“人帅路子野”的陆野,谁都不能想到,这只大灰狼竟会栽在一只小白兔手里。————“沈甜,你说我是图你长得矮,还是图你比较呆啊”沈甜一把揪住陆野的耳朵“你!你再说一遍!”“诶诶诶小祖宗我错了”“甜甜怎样我都喜欢好嘛”
  • 星下恋人

    星下恋人

    曾几何时,步入大学校园的她青春懵懂,向往着美好的爱情,憧憬着遥远的未来。但论谁,也逃不出命运的安排,她遇见了他,自此便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而她也在诸多事情发生之后逐渐长大......这本书或让你重温校园生活回忆甜甜的恋爱;或让你珍惜当下驻足观赏来时的景致;亦或让你展望未来。
  • 我是真滴强

    我是真滴强

    张峰穿越了,来到了水蓝星的平行世界,成了一名光荣的穿越者,可是很快,他发现不妙。灵气复苏,天地大变,人类随时面临灭顶之灾的危险,还好他不慌滴:穿越者大礼包已到位。希望宿主尽快装比!!嗯??
  • 不要靠近冰冷神医

    不要靠近冰冷神医

    她,二十四世纪的最强+唯一的神灵;他,二十四世纪,第二+唯一的魔族。他们因为背后的人大打出手,天地不容,便将他们送到了别的世界,在异世里,照样混的风生水起。后来混到天下太平才发现这一切都是阴谋,他们是继续保护这个世界?还是不问世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琏族引路人

    琏族引路人

    你听说过这样的一个传说吗?一个人死去之后,他的灵魂会离开躯壳,然后去往那些他们曾经存在的地方、去往那些他们深爱着的、深爱着他们的人的梦境中去,把他们曾经留下的声息和记忆抹去,了却那些人的思念,也了却他们生前未完成的愿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安心地,去往天堂。
  • 超凡天尊在人间

    超凡天尊在人间

    上古天尊林昊统领四方,遭人暗算,从天界坠落凡间,一个人神魔共存的仙凡世界。短暂的平静下暗藏着各种危机。除此之外,林昊不断唤起的记忆究竟会激发出怎样的火花。
  • TFBOYS之悄悄爱上你

    TFBOYS之悄悄爱上你

    女主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学生,当然,有两个关注着tfboys,而另一个却是一贯的高冷。那个不追tfboys的女主角也不知为何,明明决定不能爱上他们,因为自己还有爱的人,她要继续等下去。可是后来……他情不自禁的爱上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