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02800000003

第3章 导论:新批评与当代批评理论(3)

发生伦理转向的科目,基本上都是以追求“真相”为己任,关于“真相”独立存在的观念早就过时,但是一般心理学,历史学等,依然认为被追寻出来的“真实性”中包含着“有效性”(validity)。而文本的有效性,则借重文本在批评中的核心地位,此时,真实性就变成了“文本的可信度”问题。

这个问题可能比较玄,但是新批评承上启下的核心人物兰色姆早就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明晰。在1941年那本给这一派命名的书《新批评》中,最后一章“呼唤本体论批评家”,兰色姆用绝大部分篇幅与查尔斯·莫里斯讨论文学艺术的本质。莫里斯遥遥呼应早逝的皮尔斯,那时正在发展符号学的美国学派。在三十年代末,无论是莫里斯或是兰色姆的形式论都尚未成形,但这场讨论充满真知灼见:莫里斯从符号逻辑出发,认为符号的“符形”,“符意”,“符用”三个方面,对应三种“话语形式”,即科学,艺术,技术。“符形”与“符意”距离较近,“符用”(符号的使用价值)则是完全另一个层面,因此艺术与技术距离遥远。兰色姆却认为艺术讲究形式,说明它是一个制成品,“更远离科学,而接近技术”,因为艺术“既要认识事物,又要创造事物”,对现实产生影响。兰色姆全书的最后一句话是“(现代诗人们)证实了本体的真正效用”。

应当说,这是一个惊人的预见:几乎提前半个世纪,兰色姆预见到形式论将会朝文化—伦理意义转过头去,着眼于文化效用。正是形式分析为这种转向提供了基础,今日理论的文化—伦理关怀,是建筑在对艺术文本形式之上的,是从文本里细读出来的意义。

这不是我在重解文学理论史进程,这是切实的问题:就拿当今“后经典叙述学”最热衷讨论的“不可靠叙述”来说,就是新批评的论战对手却同属形式论阵营的“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反讽是新批评最关心的课题。可靠与否依赖阐释解读,新批评虽是形式论,其立足点却在解读。

五、新批评的“中国化”

中国人读现代理论,总是面临一个令人恼怒的老问题:“西方文论”正在让我们作为“现代文论”来接受。

中国人对什么西方理论都能客观评价,在总体接受的前提下,做有选择的变通。贫富差基尼系数,无罪推定,罪犯人权,最低工资线,宜居城市标准,甚至台风命名。但是文学理论不行,文化理论不行,西方是西方,中国是中国。这个问题,已经纠缠一百多年,在此无法讨论此问题背后的情结。我只说一下可能的解决办法,最后提出我的一个方案。

有没有可能把“西方文论”中国化?

当然能,从王国维到钱锺书,几代中国学者卓有成效的努力,证明绝对是能的。用先秦名学说符号学,用陆王心学阐发现象学,用禅宗解释精神分析,用毛宗岗金圣叹小说点评支持叙述学,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创见,而且确实推动了中国的文学理论建设。很多人发现新批评特别适合中国化:杨晓明论梅尧臣“诗有内外意”是张力论,李良清以中国传统诗学的“气势”说张力;周裕楷论宋人“工拙相半”是“包容诗”;陆正兰以钱锺书“拟声达意”与“姿势语”相比较。这种工作常被人指责为“比附”或“局部中国化”,我觉得此种苛责完全没有道理。迄今为止,中西比较文学最切实的成果,依然来自这些点点滴滴但是切切实实的研究累积。

但是整个批判理论体系有没有可能中国化?如果不能将整个体系变成中国文论,那么最后我们还是要从“西方”这个体系讲起。但是假定我们真的把整个体系成功地中国化了,也不能解决这个体系在全世界的地位。我在伦敦大学开了多年的“比较文学理论”课程,把现代理论分成二十讲系统讨论。有些人提出来,应当加进“东方理论”,我欣然同意,我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加了“禅宗美学”一课。但是有些学生和老师就提出来,为什么不能讲阿拉伯苏菲神秘主义?为什么不能讲撒哈拉南部族信仰?这样一来,就没有体系可言,只能像个拼盘。

也有中国学者反复提出,“中国化”就是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原则,就是说:如果某些理论不适用于中国,与我们当今的“精神需要”隔膜,就不必去弄通。这个原则的提出者实际上认为新批评有用。我个人认为,“拿来主义”这个指导思想虽然好,恐怕实行起来不容易,反而造成困惑。原因倒是简单:要切实弄懂了,认真应用了,才知道是否合适,而我们对哪个理论,可以声称弄透了,可以决定取舍了?今日不需要,是否明天也无用?

因此,我在此提出另一种思考方式:我们面对的这个体系,叫做“西方文论”是有道理的,例如新批评的主要提倡者,热爱中国,经常引用中国哲理,而且长期在中国任教,但是无法否认他们是欧美人。但是如果我们不过分纠缠于肤色,称之为“现代文论”可能更合适。这个理论,是二十世纪的产物,是一种现代思维,它的确是欧洲文化土壤上自动长出来的东西,原因是在二十世纪初的欧洲,出现了这个气候——现代性思维。而那个时候,在世界其他地方,例如在中国,尚未出现这种气候,正如在二十世纪之前的欧洲,也还没有这个气候。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整个当代思潮,借用了大量“东方价值”,用来批评西方现代性。在全球范围内,人们渐渐认同的一套价值观。例如女性主义,环境保护意识,动物保护意识,少数民族权利,多元文化,反无限制科技等等。很多新价值提倡者声称他们是在回向东方智慧:对生态主义的西方信徒,道家经典是他们的圣经,道法自然是他们的响亮口号;反对“科技无禁区”的人,一再重提老子关于过分智巧的警告;动物保护主义,与佛教的众生有灵力戒杀生有显然的相应;对残疾人、智弱者的关怀,更是佛教式的悲悯;至于老年人权利,当然与中国儒家传统一致。至少,因为本是我们的固有思想,东方人应当对这些新价值并不感到陌生,甚至应当有自然的亲和。

因此,当今情况变化了:当代中国文化,与批判理论声气相求,问题对接,论辩也对得上榫口。批判理论从来没有如此让中国学生激动,让中国学者感到有针对性,理论热的大气候已经出现。只要文化气候成熟,批判理论不仅可以与传统中国文论对接,更可以与当代中国对接。当代中国,已经开始召唤这样一种对接。

也就是说,“批评理论当代化”,与“西方文论中国化”,或许能同时进行——实际上也在同时进行。可能不久,我们就可用前一个命题,代替后一个命题。

出版这本书,并且名之曰《重访新批评》,是因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国内不少年轻学者对新批评方法感兴趣,用之于中国文学,做出了出色的文本分析和理论拓宽,他们用批评实践证明了新批评方法,的确有一定的生命力。

甚至有一度时期,新批评的影响被夸张了。1985年,广东文学讲习所所长谢望新在《学术研究》上总结当时批评界情况:“现在较一致的看法,中国‘新批评派’大概有三派,一派是上海吴亮为代表的‘审美派’;一派是鲁枢元的‘心理派’;再有一派是林兴宅等人的‘系统科学方法派’;也包括(刘再复等人)‘主体派’,如果把朱光潜、李泽厚他们较早借鉴外国美学的方法也算作一派的话,那就是四派。”如此说也未免株连过多,不过一时新批评在中国可能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青年学者姜飞的长文《英美新批评在中国》(原为陈厚诚与王宁主编的《西方当代文论在中国》一书的第二章),出色地总结了新批评在中国的历史,其中对中国文论界从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一代代批评家如何讨论新批评,做了出色总结。此文更精彩的地方是细评了中国批评家的“新批评式”批评实践,尤其赞赏乐黛云,刘再复,流沙河,吴福辉,王富仁,朱徽,周裕楷,康林,赵勇,吴方,程地宇,魏家骏,王连生,南帆,杨晓明,李清良,吴文薇,马力鞭,姜耕玉,林炼,陈旭光等人的出色努力。本书理应把这些师友的杰出成就一一介绍,但是篇幅不允许。幸好姜飞此章注了详尽出处,有心者还是可以找到。

同类推荐
  • 洪灵菲作品集

    洪灵菲作品集

    文章讲述的是:前线,流亡,在洪流中,路上,归家,气力的出卖者等内容。
  • 礼失求诸野

    礼失求诸野

    本书是由张石山和鲁顺民结成对话两方,围绕乡野民间久远流传并且依然活体传承的广义的风俗、传统、礼仪、规矩,从生老病死到婚丧娶嫁,从生产方式到生活起居,操作出的一套对话体的长篇文字。这部著作,不惟对当代读者有所提醒、启示、确认的意义,它还应该具备晓谕后人的民俗文化史料性的价值。
  • 诗经楚辞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经楚辞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诗经楚辞鉴赏》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以飨读者。
  • 情似菩提爱如佛

    情似菩提爱如佛

    《成长密码:情似菩提爱如佛》由幸福开花;月亮的味道;用我的安分等着你;幸福不是单选题;幸福的结局;幸福就是将错就错六辑构成。主要包括:幸福开花;甜蜜的拖累;我听到了幸福的声音;抱你走过红地毯;找回我们的幸福;那个一直被嫌弃的人去了;幸福的爱没有终点;结婚十一年等构成。
  • 董大中文集·第8卷:“山药蛋”这一派敲门集

    董大中文集·第8卷:“山药蛋”这一派敲门集

    《董大中文集》由作者自己选择篇目,按时间顺序和研究课题分10卷本结集出版。文集总结了董大中在鲁迅研究、赵树理研究、”山药蛋派”作家研究、民间孝文化研究、文化哲学研究方面的成果,编辑成8卷本,又将其对新时期文学的宏观考察和所写的批评文章编辑成2卷本。这些创作成果均是作者深入实地、图书馆、资料室、档案室,走访当事人,经过认真调查、核实,在掌握了丰富资料基础上笔耕不辍、勤奋创作而成。凝聚了作家的大量心血。文集不仅为中青年作家创作提供了参考,更重要的是为研究鲁迅、高长虹、赵树理、“山药蛋派”等文学史上重要人物和流派提供了丰厚的资料。
热门推荐
  • 三生三世我必将牵起你的手

    三生三世我必将牵起你的手

    第一世,林夕和洛尘是一对欢喜冤家,第二世,上司和属下,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些什么,第三世,两人能否走到一起,,,,,,,
  • 妈咪胖胖,腹黑爹地快投降

    妈咪胖胖,腹黑爹地快投降

    五年前,苏锦如是个一百六十斤的大胖子,被丈夫嫌弃,遭姐姐诋毁,孩子被打,公司被夺,受尽屈辱。五年后,她气场大开,身材婀娜,以首席调香师身份带着萌娃华丽回归。再见面,她心里只有仇恨。却不想那个男人却缠着要给宝宝做爸比?苏锦如邪魅一笑,对着他道:“可以,但是我要从你身上取点东西。”男人牵出另外的小包子:“你说的是他吗?”
  • 悍女天下请安分

    悍女天下请安分

    谁来告诉她出了什么事?这个出口淡漠的俊帅男人竟然是她老姐的学哥?她算把重色轻妹看透彻了!她没结婚,管他什么破事!她是剩女又怎么滴,剩女也要做钻石级别的,不强求婚姻,但也不拒绝!一个人也可以很幸福的。可是这男人怎么就不听!缠着她做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崛起八十年代

    重生崛起八十年代

    在1985那个互联网刚刚发展的年代,突然多了个苦逼程序猿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他又会在之波澜壮阔时代创造出什么样的精彩呢?而这一切都得从意外回到40年前北京城下,吴长庚成为一个被学校开除小流氓开始说起
  • 非婿

    非婿

    杨凡离婚三年后,以“女儿的父亲”的名义回到刘家大院照顾女儿。他原本想等女儿长大成人后就离开刘家,却不想陷阱进了一个预谋已久点阴谋里。非婿,一个非常之婿的非常之路。
  • 我们“混”在一起

    我们“混”在一起

    《我们“混”在一起》由《花火》杂志(B版)编辑团队打造,是集友情、梦想、励志、搞笑于一体的叙事合集。本书收录与整合了往期《花火》杂志(B版)的人气栏目内容,以新鲜、诙谐的方式向读者呈现编辑部工作及编辑生活。为向往编辑职业、向往《花火》团队的小朋友揭开编辑身份的神秘面纱。
  • 烟味衬衫

    烟味衬衫

    (此文属于耽美,不喜欢可以绕道,谢谢)如果你相信命,那一起相遇都是必然;如果你不信命,那么一起都将是偶然……火辣的太阳,与你的相遇,这个夏天注定不宁。这条路我走着走着,才发现最终却还不过是一个人。在你离开了,我却还依旧在走着。终究命由天定,注定缘浅。可是,我不后悔。
  • 江湖十大奇案

    江湖十大奇案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打咏春的,练八极的,那叫身怀一技,不叫走江湖。三教九流,分散于九州大地。唱戏的、运镖的、行骗的、杂耍的、盗窃的……哪怕是挑着扁担,走街串巷卖枣子的,都是身在江湖。江湖人,有无数匪夷所思、光怪陆离的传闻。那究竟是有人所为,还是冥冥之中的神秘存在?张小雷本是个被马戏团拐走十年的平凡人,机缘巧合下跟随了一代骗仙李风舞。两人共闯江湖,走遍大江南北,解开那些匪夷所思的奇闻真相……
  • 神草医仙

    神草医仙

    21世纪的鬼手神医纳兰容雪,在一次行动中被自己所信任的手下给背叛,一朝穿越,竟然穿成了一个闻名中外的废柴纳兰家大小姐,纳兰容雪,名字一毛一样,可这差距也太大了吧!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上天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那我可得好好珍惜。废柴是吧?你过来,看姐不一把毒送你去跟阎王爷喝茶。什么?渣男回心转意了?不好意思,姐这不收垃圾。姐一朝笑对人生,哎!那什么邪王,你要不要脸啊?姐不缺腿部挂件,也不缺暖床的,不是!你快住手啊!姐的那朵朵桃花啊!全没了。某不要脸邪王指了指自己:“这不是还有一朵吗?”“……”
  • 误入婚局,老公藏太深

    误入婚局,老公藏太深

    一场她期盼已久的婚礼,却转眼间演变成一场惨痛的悲剧。婚纱染满刺目的鲜血,而她从此成了对外界毫无知觉的植物人。昏迷一年,世人都以为她可能永远也醒不来了,却不想夜黑风高的夜里,一名陌生男子突然闯入她的病房……而成植物人昏迷了一年多的楚向暖却在何慕深这个意外闯入者的吻中渐渐苏醒来,恢复了意识……一吻深种,岂能无痕。深吻的那一刻,他如痴如醉;睁眼的那一刹,她如梦如幻。五年后,再相遇,她是被现任丈夫逼得走投无路的落魄总裁。而何慕深却已是上位者。为家业,她千方百计刻意接近,却被一向视女人为无物的他,冷漠拒绝……直到无意间看到她身边跟着的小男孩,那酷拽酷拽的模样简直就是他小时候的翻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