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98100000025

第25章 左宗棠对甘肃农业与手工业的开发(2)

1876年(光绪二年),左宗棠给皋兰贫民拨银6826两,令多买羊牧放。1880年(光绪六年),他批示安西知州龚恺,“于前发安西协羊本内提拨400两,如不敷分拨,即在安西州存余官款内提拨”,以购种羊。由于安西州无现存银两可拨,故他到哈密经安西时,乃于自己养廉银内拨银2000两,以1000两“发安西协购买种羊,散发兵丁领牧”;另1000两,“发该州买羊,分发贫民畜牧”《左宗棠全集·札件》,第486页。他将此事告诉杨昌浚,指出:“戈壁乏水草,不能度地以居”,“拟先畜牧导民,而令其渐谋耕获”,故在自己养廉费内拨银2000两,“饬令购买种羊,交发兵民,以收畜牧之利,冀流亡尽复,荒地续开,尚有可为”《左宗棠全集·书信》(卷三),第610~611页。《甘宁青史略》一书还记载:左宗棠“因军兴后畜牧寥落,由厘局拨款供给贫民买羊孳牧”。“原订三年归本,后贫民无力归还,催缴至三十二年(1906年)仍欠羊银九千余两。前制军杨(昌浚)以追呼扰累,奏请豁免。”但仍收效不大,“盖以富民有羊不能自牧,逆计羊本之扰累,不肯承领;贫民领到羊本,又以饥寒交迫,知近忧而不知远虑,坐食消耗,以致牧业废弛,不能振兴”《甘宁青史略》,卷25,第43页。可见,发展畜牧业涉及的问题很多,不是一经提倡就可发展起来的。

(三)手工业与多种经营的兴办

1.甘肃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甘肃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同甘肃近代工业的产生、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有必要首先对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作一点介绍。

甘肃盛产羊毛,因此,手工纺织业发展较早。据《皋兰县志》记载,早在秦汉之前,民间就有“拈毛成线,织褐为衣”的手工劳动,这种毛线衣称作“毛褐”。但在相当长的时期中,“毛褐”只是穷苦百姓在农耕之余,自织自穿,并不出售。到乾隆初年,“毛褐”生产技术有所改进,有“绒褐”之名,“造为织锦装花之丽,五采闪色之华”,“一袍所费百金,一匹价值十余两”慕寿祺:《甘宁青史略》,卷二十九。织褐手工业有所分工,出现了脱离农业专门从事织褐领取工资的手工业者。“农民闲暇之余,捻毛为线,俗称褐线,待织褐匠来时,交给织褐匠”。这些织匠,“自己携带简单织机,循游各地兜揽织褐,或计日给付工资,或计件给付”。农家织成的褐,“有乡民带赴集市或县城出售者,亦有售褐小商人分赴农村零星收售者,亦有自己备用完全不出售者,亦有专营毛褐其目的在于完全出售者”甘肃省银行经济研究室编:《甘肃之工业》,1944年。转自林植《甘肃近代工业略论》(《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这种状况,在兰州、临潭、皋兰、榆中等地都很普遍,尤以秦安之所产最为有名,其生产“不以自用为目的,已演变为商业化之生产”《甘肃之工业》,1944年。,其产品远销兰州、天水、汉中、西安及四川等地。

甘肃的织毡、织毯等手工业也很发达。早在鸦片战争之前,兰州等城市就有织毛毡、毛毯的手工作坊,“以毛绒制成毡毯、毡帽及毡鞋,品质精美,行销西北各省”。规模较大的称毡房,“毡房组织,有独资经营及合股经营之别”,各地还有行会组织。毡房的经理与工人为“师徒关系,在收徒拜师之前,徒弟待遇,除供给食宿外,所得为数极微,且不得任意离去”《甘肃之工业》,1944年。这一方面反映了某种程度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这类手工作坊中雇佣劳动的出现。

甘肃的水烟制造业也发展较早,分工较细。乾隆年间,就有“兰州别产烟种,铸铜为管,贮水而吸之”的记载。其后,这种生产水烟的“烟坊”在兰州周围就有上百家,而且,出现了细致的分工。就生产而言,“有专制条烟者,有专制棉烟者,有专制麻烟者”,“有专生产烟叶的农民,有专加工制造之烟坊”;就销售而言,“有制造商,烟箱商,运销商。制造商为收购原料加工制造者,烟箱商为专制装烟木箱以运销者,运销商以经营水烟运销为目的”陈鸿卢:《甘肃之固有手工业及新兴工业》,《西北问题论丛》第三辑第184页。转自林植《甘肃近代工业略论》(《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甘肃水烟运销江、浙、华北、东北及川、陕等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甘肃兰州的手工翻砂业。远在明朝初年,手工翻砂就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洪武年间,为了在兰州架设黄河浮桥,需铸两根铁柱,这个任务就由兰州的王家承担并如期完成。王家当时翻砂业务的规模、雇佣人数等现已无从查考,但用手工方式铸造两根铁柱,需要较大的力量和一定的技术,这是可以想见的。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黄河浮桥需补铸一根铁柱,又由王家承担。因为这样的功劳,王家获得了兰州地区翻砂的“专利”,每年向政府交“押贴”(税款),政府允许其独家经营。从此,翻砂业务在兰州有了迅速的发展《甘肃省新志·工业志》,第61页。

其它如酿酒、造纸等手工业都很普遍,有的作坊规模较大,雇佣工人较多。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活动的加剧,甘肃的手工业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受到影响最大的是毛纺、毛织业。“海禁开放,洋布输入极多,物美价廉,影响土产之生产”,“致毛毯之产销,沦为无人过问之趋势”。毛毡生产也是如此,“舶来品源源输入,我国固有之手工业多被摧毁,兰州毡房自不能幸免”《甘肃之工业》,1944年版。,这同沿海地区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在鸦片战争之后,甘肃某些手工行业一直在缓慢地发展着,并演变为民族资本企业。

2.蚕桑业的推广与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甘肃原有的某些手工行业,由于自身的特殊条件而能继续存在,并缓慢得以发展。对于其他的传统手工行业,左宗棠在甘肃的时候,也套用南方的经验,试图加以恢复或推广,这主要集中在蚕桑业、种棉和手工棉纺织业方面,下面就此略做探讨。

(1)左宗棠发展西北蚕桑业的原因

首先,他认为发展蚕桑业可以解决老百姓的穿衣问题。如果说左宗棠采用举办“民屯”、以工代赈等办法可以解决老百姓吃饭问题的话,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即穿衣问题摆在他面前。左宗棠初到西北就看到,“今甘、凉一带及笄之女且无襦裤,犹如昔时”《左宗棠全集·书信》(卷二),第379页。“老弱妇女衣不蔽体”,因而得出结论说:“民苦无衣甚于无食。”《左宗棠全集·书信》(卷三),第464页。他亲自动笔,于同治十年写下了“札陕甘各州县试种稻谷桑棉”的布告,派人四处张贴,决心以发展蚕桑业为“养民务本之要”。

其次,种桑养蚕也是为老百姓“开利源”的一个措施。为什么西北的老百姓没有衣服穿呢?那是因为他们实在太贫困了。对此,左宗棠从几个方面作了分析和研究。他说:“丝缕布匹,甘省素未讲求,全恃商贩,又不能有南方舟楫可资重载,以故价值昂贵异常。民间耕作所得收入不多,本地银钱向本缺乏,遂不得不忍受风寒。每至隆冬,念吾民短布单衣,而为上者轻裘重茵,实为悯恻。”《左宗棠全集·札件》,第528页。作为地方官,对百姓“教而不先之以富,则执衣食不足之民绳之以法,为上者亦大不仁”《左宗棠全集·札件》,第528页。,没有尽到应有的职责。因此,若“以衣食为人生所急需,必有以开利赖之源,而后民可得而治也”《左宗棠全集·札件》,第528页。并认为“甘肃可兴之利,耕垦之外,织呢、养蚕二者尤急”《左宗棠全集·书信》(卷三),第639页。可见,他把种桑养蚕当作“开利源”的一个措施,热心地进行推广和宣传。

第三,西北具有发展蚕桑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左宗棠认为“关中草棉桑柘,地无不宜,陇则山高气寒,不能一律”。而“实则向阳之地,未尝不可栽种”《左宗棠全集·书信》(卷二),第379页。他还从历史角度考证西北自古就有蚕桑养殖,如《诗经》中,“女桑之咏,《豳风》具有明征,陕之邠、甘之泾即其故地”,以释众疑。其中,甘肃发展蚕桑业的条件无疑较他处差些,所受局限大些。但左宗棠还是强调指出:“甘省地偏西北,温和之气少,长养不如东南。然天备四时,寒暑亦自迭代;地育万物,草木亦既繁生,断无处处不宜之理。”《左宗棠全集·札件》,第529页。

第四,把广种棉桑当作替代罂粟种植、禁绝烟祸的一项重要手段。左宗棠为了在西北禁绝鸦片,铲除罂粟,因地制宜地运用经济手段,以广种棉桑作为禁种罂粟的有效方法,广泛加以推广,并采取一些相应的办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比如严禁种罂粟,“如有抗违种莳者,将地充公”,就是将违禁种植罂粟的田地予以没收。为了鼓励老百姓改种棉桑,左宗棠又专门规定:“若从前犯种罂粟之人,以后能报种稻谷、棉、桑,该州县验看确实,即着将原充公地亩仍还该地主管业。”并要求各地“一并晓示”,使农民领会他“兴利除害之至意”《左宗棠全集·札件》,第529页。把这项兴利除弊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发展蚕桑业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第一,大力宣传栽桑养蚕的益处,消除上下存在的主观懒惰思想和客观畏难情绪,造成重视蚕桑业发展的舆论氛围。

同治十三年(1873年),左宗棠认真阅读了陕西巡抚谭钟麟写的《蚕桑辑要》一书,大力称赞,认为该书与前代学者“杨崇峰中丞所刻《蚕桑简编》略同,而采摭尤备,其为民生计者至周,庶复古豳之旧”《左宗棠全集·书信》(卷二),第379页。二人对西北发展蚕桑业的重要性与可能性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既然西北具备了发展桑蚕业的诸多条件,为什么工作却难以开展呢?左宗棠认为实在是“民情窳惰,有其过之。上年符檄频催,郡县多以风土不宜为辞”,以至“坐失美利,甘为冻鬼”。问题的关键是当地百姓和地方官吏都“无以久远之计存于胸臆者。因循相沿,遂至此极,亦非仅风土之不宜”《左宗棠全集·书信》(卷二),第379页。可见,作好宣传开导工作,实在是一件刻不容缓之事。

首先是设法克服地方官员和老百姓的主观懒惰思想。左宗棠指出“桑树最易长成,村堡沟坑墙头屋角一隙之地皆可种植”。栽种“不需肥美之地,与种谷田亩毫无相碍。且初种不甚费资本工力,迨及合用,则养蚕、纺织诸务又皆妇女所能,未有妨农事。此皆自然之利,只待人自取之者也”。所谓“土性非宜,天时早冷”《左宗棠全集·札件》,第528页。等理由,只不过是毫无道理的托词借口而已。百姓只要勤于栽种,终将有所成就。

其次是竭力消除客观畏难情绪。左宗棠指出:“西北宜桑,试课蚕务,颇易见效。”《左宗棠全集·书信》(卷三),第616页。但由于西北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异性,各地不同程度地都流露出畏难情绪。特别是甘肃的人认为,“桑为秦之宜,陇则山高气寒,不能与秦同候”《左宗棠全集·书信》(卷二),第444页。左宗棠则认为,办理桑务,要有长远眼光,不能只顾眼前,他说:“此时课民种桑,利在五年以后,蚩蚩者未能远虑。”《左宗棠全集·书信》(卷二),第444页。他要求地方官员要克服畏难情绪,“勤求治源”,把“蚕桑、学校(看做)今时急务”《左宗棠全集·书信》(卷二),第392页。尤其在甘肃,“是赖该州县尽乃心力,襄兹善政”,“为甘省开万年之利”。《左宗棠全集·札件》,第530页。

同类推荐
  • 知性美女许戈辉:灵魂的独白

    知性美女许戈辉:灵魂的独白

    本书通过对每一位文化名人的采访,展现文化名人的内心世界。每一个创作背后的故事,都是一段历史,丰富的人生经历就是他们灵感的来源。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看文字如何在他们笔下熠熠生辉。主持人许戈辉智慧聪颖,问题犀利,嘉宾回答深刻至极,一问一答中尽显智慧人生。
  • 民国第一家:袁世凯家族

    民国第一家:袁世凯家族

    翻开一部中国近代史,无论如何也绕不开这个名字——袁世凯。一个杰出人物的出现决非偶然,与他生长的土地和环境无不有着千丝万缕密切的关系,其中家族的影响尤其值得一提。而在以往的历史叙述中,历史学家注重的是重大事件中的人物,往往忽略了许多细微之处,比如历史人物的情感、性格、气质等等,也会影响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有时候甚至能使这个历史人物作出改变历史行程的决策和行动。
  • 中国古代高僧传

    中国古代高僧传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在富饶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数千年来,曾经涌现出了一批批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英雄豪杰。他们如夜空中的群星,交相辉映,璀璨夺目。岁月的流逝,冲刷不掉他们的英名;朝代的兴废,也改变不了他们不朽的业绩。他们中间,有雄才大略、举贤任能的国君;有变法图强、励精图治的名相;有横刀立马、席卷千军的将帅;有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谋士;有忧国忧民、忠言直谏的贤臣……他们是我们民族的精英、祖国的脊梁。
  • 张之洞:中国现代工业践行者

    张之洞:中国现代工业践行者

    清朝末年,中国饱受内忧外患,以慈禧外代表的守旧势力面对国家的衰落,不仅不想方设法及时补救,反而盲目自大、阻碍进步。张之洞是慈禧钦点的探花,慈禧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一心要效忠慈禧,但是国家的苦难局面让他深知慈禧的治国理念必将误国。在当京官期间,他一身正气,维护国家利益,深受慈禧欣赏;担任封疆大吏后,他转而全力进行现代工业建设,尤其是在武汉期间,他建起了在当时亚洲首屈一指的工业基础。他的努力,对于缩小中国工业与世界工业的差距有着积极意义。本书以全新的视角,着眼于张之洞的工业建设成就,体现“实业救国”的理念。
  • 权谋曾国藩

    权谋曾国藩

    曾国藩纵横官场靠的是厚道而精明的权谋术。厚道是他大智若愚的“阳谋”: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中,把精明挂在脸上,并不是好事。做人朴拙一点,让他游刃有余。精明是他审时度势的“阴谋”:官场如战场,只有懂得参透人心,对局势做出明确判断,才能长袖善舞。
热门推荐
  • 却扫编

    却扫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使与恶魔不得不说的故事

    天使与恶魔不得不说的故事

    天神掌规则,圣光净尘世,魔焰戮凡间~法则化身,规则载体。
  • 恶魔校草别说爱我

    恶魔校草别说爱我

    她,是一个豪门千金,长相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头脑一流。但是自己的父亲却为自己家事业把女儿“卖给”了南宫家。南宫少爷和何氏少爷!自己该如何选择?
  • 开饭了

    开饭了

    “开饭了!”一句简简单单的家常话牵扯出一条条命/案。一句话,勾勒出一个个扭曲的心灵。顾清北只知道,他要破案,他要为那些受害者讨回公道,讨回那些无辜的冤/魂的公道,如果这都做不到,那还要警察干嘛?PS:唯一一个全场单身男主,介于他独自一个人承受,不介意开挂吧……
  • 乞丐的帝王命

    乞丐的帝王命

    生来不是王者,到落后的星当个王者,当个圣贤当个王
  • 你好超模女王

    你好超模女王

    两个人都是冰山,可超模秀上,他却对她一见钟情,好不容易追到手后,才知道她是如此的粘人。她也是,做所有人的女王,却只甘愿做他的公主。只是往往没那么简单,白莲花不时插足进来,她却放心的说:“你要是能把他从我身边骗走,我就不要了。”他面色一沉:“你是不是不爱我了?”她在他耳边低语:“傻瓜,你永远都是,只能是,我的。”他反咬她一口,“你也是。”
  • 王的宝贝,回来吧:狂妾

    王的宝贝,回来吧:狂妾

    “离开?休想!”他咬牙切齿有如虎狼:“想死,也没有那么简单。”残忍无情掠夺,暴君嗜血缠绵,一夜桃花绽放,娇妃情狂成殇。女子带孕笑惊天,一纸休夫斩宿缘。重逢,王再燃渴望,她却冷面凝霜,惟独身后的‘缩小版’暴露了她曾经潜伏的爱。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女配来虐渣

    女配来虐渣

    要么毁了他的江山,要么夺了他的美人。要么让他悔恨终身,要么让他俯首为奴。向卉身为三流小说作家,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可劲的虐女配。她从来不觉得这有何不对,直到她成了别人爱情的牺牲品,做了别的女人的绿叶。哭花了眼的向卉这才意识到,她笔下的女配过得是有多不公。机缘巧合,她成了自己笔下的女配们。于是她下定决心,要男主为她痴、为她狂、为她悔不当初。也是时候让渣男们尝尝求而不得的滋味了。女配们一颗真心被千刀万剐的凌迟之痛,定要让渣男们也好生尝尝,让他们知道这是何等滋味。
  • 异闻捉鬼记

    异闻捉鬼记

    天地有妖魔,少年身怀玄术,捉鬼擒妖,驱除邪恶。妙手医邪症,金针定鬼神。
  • 笔画三界

    笔画三界

    北纬30°,通往外世界的空间节点,妖魔、神灵、洪荒大陆...还是书画更有吸引力啊。饱受摧残而屹立不倒的人注定不平凡,虽然这世界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但艺术家,总能把事情变得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