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98100000018

第18章 左宗棠对甘肃军制的改革(2)

对于制兵的松懈与无用,左宗棠已看的非常清楚:“国家养兵二百余年,岁糜帑藏,此次军兴,未能收制兵之效者,由于饷薄而额多。夫兵在精不在多。兵之能战不能战,视夫练之精否;兵之能练不能练,视夫饷之足否。若饿乏之卒,自顾不遑,不得不听其别营生业,心志因之而纷,精力因之而懈,技能因之而生,兵与将两不相习,无论不能驱以御敌,即训练亦难按时入操。名为制兵,实与惰民无异,徒为地方之蠹而已。各省戎政废弛,弊虽不一,而其要皆由于额多,不能勤督精练。初以费饷无几,可得多兵之用。不知兵不练,与无兵同;练不精,与不练同。虽名为节饷,实则并此薄费而亦觉虚糜。”升允、长庚修,安维峻纂:《甘肃新通志》,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一辑·23卷),兰州古籍书店影印,1990年,四十一卷,第30页。为此,左宗棠一直提倡“减兵增饷”的政策,并把他在闽浙总督任上整理两省军事的经验,用在改革甘肃兵制、恢复制兵上面。应该说,减兵增饷是左宗棠改革甘肃军制的途径,恢复制兵是目标。

2.恢复制兵的措施

如前所述,甘肃的制兵系统已经在回民起义的冲击下崩溃了,因此裁汰无用冗兵,加强甘肃地方武备,就成了左宗棠整顿甘肃军事的中心工作。

首先,左宗棠对甘肃的军制现状作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他指出:“甘肃为材武著名之邦,其风气刚劲,习苦耐劳,并非他省制兵可比。乃此次回乱,列郡沦没,本地无一枝劲旅,杀贼立功,而哗噪之事数见。额兵之数,非不足也,原定饷章本薄,加以层层剥削,马兵差堪自给,步守各兵未免过苦,难得其力。甘肃赋少兵多,军食资他省,饷源稍绌,动滋事端,惰兵骄骑,由来已久。非亟议更张,望其转弱为强,不得也。久留勇,则费不支;全裁兵,则患无备;仍循旧制,则难期起色;另议加饷,则无款可筹;亟宜援照闽浙成案,量减可裁之兵,以节饷糈;即以所裁之兵饷,加之所留之兵。庶兵力较纾,可责其勤练;将弁各予津贴,革除虚冒、应差、挂名、辞全诸弊,庶帑项无增,军政可期精实。”《甘肃新通志》,四十一卷,第30页。由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左宗棠决定在甘肃推行“减兵增饷”的政策,除了意在援引他在闽浙总督任上治理地方军务的成功经验外,还受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一是西北粮运艰阻,“因为不易足食,也就不能足兵”。“减兵增饷”的主张,无疑是“最为经济”省事的办法《左文襄公在西北》,第122页。二是当时西北还有大批勇营,必先遣散,才有军费来恢复制兵;甘肃兵事虽已结束,还需有相当可靠的勇营来震慑地方,一时不能全部遣散。为了节省饷银,作为过渡性的办法,只能先把勇营缩编为防营,改照坐饷支给。

其次,努力做好裁营与遣散工作。所谓“减兵增饷”,重点在减兵,而裁减遣散营勇、防营,又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正如秦翰才所说:“做一个统帅,不但要会练兵,还要会裁兵。第一,先要统帅襟怀坦白,功成身退,没有拥兵自重或借兵发财的心。这在文襄公和他的直系的几个统帅,都是不成问题的。其次,其时军中欠饷太多,一旦遣散,必须发清,再要发给路费,绝不是空口白话,一纸命令就可遣散;没有钱,便不可裁。平日筹款养兵,还很竭蹶;临时筹款裁兵,同样困难。”《左文襄公在西北》,第122页。对于裁兵,左宗棠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穆图善曾报告甘军有一百四十营之多,左宗棠认为绝不满半数,坚决要求清理。梅开泰主动先把其所率十营勇丁改为五营,接着敖天印也改十营为五营。左宗棠还命令周开锡到秦州一带,把陇南各驻军分别清点,进行淘汰与归并,不想范铭所率的黑头勇公然反叛,造成了很大的振荡。此事解决后,左宗棠在奏稿中写道:“臣维陇事之坏,在于从前饷事艰绌异常,募勇征兵,日增一日,不能立营制,定饷章,惟幸目前无事,是非之不明,威令之不行也久矣。故逆回而外,土匪横行,溃兵迭起。今欲转弱为强,去冗杂而求精实,开办之始,成效未著,议论必多。然臣不敢因此而有所挠,惟慎以图之。”《左宗棠全集·奏稿》(四),第504页。左宗棠顶住舆论的压力,“把贪污的军官,分别开革和诛杀了几人”。还毫不客气地要求穆图善,“除去还算得力的马队,把步队完全遣散”《左文襄公在西北》,第75页。

对于遣散勇丁,按当时的统计,每裁一营兵,各种费用加起来需要四万多两银子。如果几十营合起来裁撤遣散,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发了积欠军饷和遣散费,还要提防勇丁们领到钱以后,在驻地或邻近的地方吃喝嫖赌,顺手把钱花光,以至流落他乡,成为游勇或匪盗。左宗棠采取的办法是把各勇夫从遣散地点到本籍的路程,分做几段,每过一段,在指定的机构领取一部分的钱。这样,大概可以确保士兵回归原籍,而到家还有钱可以谋生。另外,为避免同时遣散的大批勇夫沿路骚扰,又把他们分做几个小组,每隔几天,遣发一小组,分批行走,减少他们聚众滋事的机会。

再次,在当地召募勇丁,为以后恢复制兵预作准备。左宗棠在用兵陕甘的后几年,在甘肃募集当地勇丁,用湘军的制度来编制,也用湘军的方法来训练,打仗时和湘军比肩作战。左宗棠的基本用意,就是准备在这些士兵中挑选制兵,比如,刘松山曾命董福祥在甘肃本籍人中招募三营,分别由董福祥、张俊和李双梁各带一营,这就是“董字三营”。他们“随同老湘军平定甘肃,平定新疆,对于文襄公完成西征使命,实有重大助力”《左文襄公在西北》,第49页。这算是用湘军编练的方法训练勇丁的一个例子。后来,在固原归降的回民中又编练三营,也仿照湘军营制,叫做“旌善营。”“旌善营”还不断得到扩大,在西宁时,又增加由归降的陕西回民骑兵组成的马队五营。这一支骑兵,作战时非常得力。左宗棠奉命从哈密进京,还带走了一部分。在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允许出关的勇营,内中强壮可用之人,愿意留在新疆的,拨给荒地,教他们屯垦。当时金运昌的卓胜军中,就有许多人弃甲应征。左宗棠的用意,就是准备将来新疆恢复制兵时,在这些人中挑选士兵。

第四,恢复制兵的几项原则。其一,根据甘肃实际,左宗棠确定了恢复制兵的总额。甘肃与新疆两省承平时的饷额统共是每年三百多万两,左宗棠主张就依照这一饷额去确定恢复制兵的总额。制兵的饷项,约为勇丁的一半。那就是一营勇丁,招募一营半的制兵。其二,减骑增步。由于马队开支较大,所以左宗棠主张只保留少量的马队,使骑兵和步兵构成三比七的比例。这样,大概减少一分马粮,可以维持步兵战守兵各一名。减去骑兵而保留步兵,这原是西汉时赵充国在湟中平羌时的成规,可资借鉴。其三,取消换防兵,缩减开支。新疆制兵中有一部分军队是从甘肃制兵中按期调驻的,叫做换防兵。这一制度由于关内外交通艰阻,实行起来劳师伤财,所以左宗棠主张加以取消。其四,减甘增新。左宗棠认为,甘肃与新疆的防务,只要新疆巩固了,甘肃就可保平安,没有问题。剩下的蒙古、青海、西藏的防务,就容易加强。因此,左宗棠主张减少甘肃的制兵,把省下的饷粮,供给新疆支配。左宗棠还提议从光绪五年起,清政府每年拨足协饷五百万两,并以三年为期限,由他给甘肃与新疆两省训练制兵,挑选精壮的士兵和有经验的军官留任,逐渐裁去防营,最终恢复制兵。三年之后,便可改照平时每年三百万两之数拨给。左宗棠认为这样做,“各省每年可省二百万两的协饷,甘新两省也有精练的制兵可用”。清政府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只是最初三年,“每年五百万两的协饷,不能拨足,仍是前空后欠”《左文襄公在西北》,第123页。,不能尽如其愿。

虽然如此,左宗棠对甘肃军制的改革仍然取得了一些成果。甘肃原有的制兵,包括新疆换防兵九千名在内,计马步战守兵共五万五六千名。在左宗棠减兵增饷的政策执行以后,约保留了三分之一,共计一万七千名。每年节省六七十万两饷银补贴新疆。这件事由左宗棠委托给帮办甘肃新疆善后的杨昌浚处理。杨昌浚曾在浙江办过整军事宜,很有经验。新疆则在左宗棠离任后,由刘锦棠负责办理,仍按左宗棠的预计,定兵员为二万一千名。“只是由勇营改成防营,已非制兵旧规”。陕西大概从四万二三千名减到二万四五千名。

此外,陕甘军制中还有一些很奇特的现象,值得一书。甘肃很早以前已于陕西分省,但陕西提督仍驻在甘肃的固原,还节制着甘肃的河州镇总兵。左宗棠打算把河州镇划归驻防在甘州的甘肃提督节制,而把宁夏镇划归陕西提督节制。再就是各省军政,按制应归总督主持,而陕甘的军政,却由于前任陕甘总督乐斌厌恶兵事,索性把兵权让给了陕西巡抚,于是甘肃境内陕西提督辖下的标兵,陕甘总督却不能调动,如要调动,先要知会陕西巡抚,左宗棠认为这是极不合理的事,曾说应恢复旧制。但是这两个合理的调整,最终并未实现。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高僧传

    中国古代高僧传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在富饶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数千年来,曾经涌现出了一批批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英雄豪杰。他们如夜空中的群星,交相辉映,璀璨夺目。岁月的流逝,冲刷不掉他们的英名;朝代的兴废,也改变不了他们不朽的业绩。他们中间,有雄才大略、举贤任能的国君;有变法图强、励精图治的名相;有横刀立马、席卷千军的将帅;有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谋士;有忧国忧民、忠言直谏的贤臣……他们是我们民族的精英、祖国的脊梁。
  • 经历

    经历

    英国“文坛教父”马丁·艾米斯用小说手法“创作”的先锋回忆录,书写童年、亲情、友情、爱情、死亡,关于艾米斯文学世家和英国文坛的真实之“构”,书中含多幅照片,真实记录马丁·艾米斯的成长经历。《经历》是马丁·艾米斯的一部回忆录,书中涉及了童年、友情、爱情、亲情、死亡、病痛等主题,在这些回忆中,自我被消融、肢解、阐释、组装。不断增补的脚注,更为过去的经历添加新的层面,像是洋葱,层层叠叠地往外延展。该作品出版当年在《时代》周刊评出的非虚构类小说中位列第四,受到评论界的好评。
  • 小友记

    小友记

    是阿纳托尔·法郎士发表于1885年的自传体小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法郎士的“朋友”皮埃尔(即作者本人)的童年回忆,包括若干长短不一的温馨故事;第二部分是一位父亲对自己的女儿苏珊的童年回忆;在第三部分中,作者探讨了童话的起源和意义。 法郎士在《小友记》中塑造了一个纯真善良、敏感好奇的小男孩的形象,并通过他的眼睛描绘了十九世纪末的巴黎风情。
  • 曾国藩:魔力不倒翁的生存寓言

    曾国藩:魔力不倒翁的生存寓言

    本书不是一本关于曾国藩的人物传记,而是节选曾国藩一生中给他带来启发和成长的事件,结合现实中人们种种人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让我们一起跟随曾国藩的成长轨迹,透过他的成长故事,你也可以成为下一个生存大师。
  •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是一本全面讲述大清第一才子纳兰容若短暂却又精彩一生的人物传记。纳兰容若的诗词近年来不断升温,尤其为年轻人所喜爱。因此他的诗集或者对他的诗词进行解读的图书种类不少,而且大都畅销。如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但像本书这样人物传记却少之又少。本书作者晓梦斜阳光是研究与纳兰容若相关的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就花了五年。本书所展现的纳兰容若,真实、全面,许多故事闻所未闻。而且作者以女性的笔触去体会、描写纳兰容若,文辞优美,读来美不胜收。绝对媲美《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热门推荐
  • 失心者的旅途

    失心者的旅途

    故事发生在一个屌丝的身上:我叫卫城,我是个平凡者,但上天不断给我启示,他让我知道,我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我夹在灵魂界和现实界当中,我是鬼界记恨的对象,说不定转个身就会有只鬼举着锋利的爪子,准备将我杀死。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样,我努力在迷雾中追寻真迹,随着一团团迷泽被揭开,我才知道,这一切,根本没我想象中的简单、幼稚。我快被逼疯了,我不想死,我舍不得苏玲——她是我最重要的人。
  • 快穿之宿主它是个精神小妹

    快穿之宿主它是个精神小妹

    我叫无忧,我是一块花岗岩。经过几百年的历练,我终于成精了,但是我不小心引发了黑死病,被时空管理局给抓获。原本我是真的不想打工,但是世界上有一种定律叫做真香定律。我,无忧,我就站在你面前,你看我几分像从前。于是无忧开启了他的异世界追反派之旅。反派:“精神小妹怎么撩?谁来教教我?”秃蛋系统拍了拍了拍反派的肩:“你要把自己变成精神小伙,首先你得要有死亡痘痘鞋。”于是反派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 虎帝杂诗

    虎帝杂诗

    此文记录了虎帝平时独立创作出来的小诗,全部都是旧体诗,喜欢看新体诗的读者请绕道哟~
  • 错位时空,穿越之外挂王妃

    错位时空,穿越之外挂王妃

    (因学业原因,此书停更。不过会有其他新的短篇小说发表,请继续支持,谢谢大家关注!)时空的跳跃,错位的时空。她,跨越空间的阻隔来寻找命中已定的机缘。创帝国,垄断天下商业。他,表面平淡无奇,温文尔雅。背后却有着惊人的力量。当他遇到她,当她遇到他。究竟是红线上的结,还是红线的中断。“我命由我不由天,我情由心不由我。”“你若至此,我也无话可说。依你便是。”“你的眼睛。。。。。。”“无碍。”“是我的错吗。”新人一枚,学生党。不定期更新,请见谅!
  • 银河初遇

    银河初遇

    “你俩当时好好的,怎么就是没在一起呢?”她是别人眼中的学霸,而他恰恰是常人眼中的学渣。他们是不是注定是不同世界的人?……她往上走着,忽听见有人喊:“小姐!”她转头,对上那双清澈的眼睛。两人都呆愣住了。“第一次看见宇宙,是和你四目相对的时候。”
  • 超能小药师

    超能小药师

    在神秘诡异的修士商城上淘点灵石、买点兵器、换点药材……名动千古的超能药师店在修士商城挂名开张!店铺消失已久神秘异常的老店主、店铺的灵宠鸿鹄、教授数理化的科任老师居然是隐藏的修士……地球九月悬空!维度空间融合?!修真时代开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有星星还有你

    我有星星还有你

    这是一场互相暗恋的故事……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秦笙惊艳了墨瑾整个青春,墨瑾爱了秦笙一辈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霸玄剑神

    霸玄剑神

    天封大陆,武者以天地元气为引,以功法为基础,修习武道,探索无上境界。而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里,一个从小被欺辱的少年一夜之间性情大变,败同辈,杀强敌,灭天骄,一人一剑,踏上武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