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76100000045

第45章 影视作品评析写作(2)

2.凸点评析

凸点评析“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寸悟的《〈公民凯恩〉的意义阐释》,主要运用语义分析的方法,专谈影片的思想意义。影视作品的所谓“凸点”,亦即它的凸显之处,可以是长处、亮点,也可以是短处、缺点;可以是某个片断,也可以是某个方面。影视作品汗牛充栋,优秀作品各得其妙,失败的作品各失所失。“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这是生活中的经验之谈,欣赏文艺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就基本面“抓特点”,进行“散点透视”,优作得其精髓,劣作识其败笔,从来是评析影视作品的一种基本策略。在许多场合,没有必要面面俱到,面面俱到是多余的甚至是愚蠢的。撰写凸点评析,关键在于抓住原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赖拿捏作品百步穿杨的功夫。倘若鱼目混珠、本末倒置、指鹿为马,则一无是处。

(四)推介性评析与争鸣性评析

从对评析对象的态度取向看,有推介性评析和争鸣性评析。

1.推介性评析

推介性评析对评析的作品持肯定的态度,热情地向观众推介该作品。如尹鸿的《新闻的整合力量——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嫦娥奔月”系列报道评析》。推介性影视评以“导游”的姿态,取娓娓道来的方式,用褒扬性的语言,全面而有重点地说出作品的成就和影响,兼及作者的创作成就,也稍微提及不足之处。这种影视评对作品做正面宣传,颇为追求“广告效果”,因而很讲究技巧,写法上不拘一格。推介性影视评有时候是应邀而作,盛情难却;有时候是听命而为,难以自主。所以,最要反对无原则的吹捧,讲“高大全”的绝话,最终“捧杀”作品和作者。还要避免“开中药铺”的写法,行文公式化,缺少文采。

2.争鸣性评析

与推介性评析恰好相反,争鸣性评析不是唱赞歌的,而是指疵揭短的,以批评为主。如就姜文导演的《太阳照常升起》,陈旭光撰《叙事经验、意象拼贴与破碎的个人化寓言——评〈太阳照常升起〉的创新与问题》,文章在开篇后即提出:“在一定程度上看,《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偏离上述常规的率性任意之作,是一次对电影生产常规的有意无意的冒犯”。李有光撰《超现实视觉文本的接受张力和解释学空间——以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为例》,文章最后归结道:“但姜文在《太阳》上的努力和尝试是值得肯定的。无论如何,这是一部极富原创价值的视觉文本”。此即争鸣。“争鸣”有两种情形。一是与作者争鸣。影视作者创作一个作品,总是千方百计向好处做,期望搞一个“奥斯卡”、“亚广联”什么的,也几乎人人认为“作品是自己的好”。但是,评论者并不认同,起而否定,发而为文,一条条写出来,就自然构成与作者的争鸣。二是与其他意见争鸣。影视作品人人看,见仁见智寻常事,发表不同的意见,即为争鸣。影视艺术需要不断探索,影视艺术界也存在文人相轻或沆瀣一气之事。当此,争鸣就不可避免,不争鸣倒是不正确、不正常的,争鸣才能激浊扬清、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优胜劣汰。和其他意见之间的争鸣,观点相向而行,或直接否定别人的观点,或另立新论。争鸣性影视评为学术而争辩,反对唯唯诺诺,但不是党同伐异。要与人为善,旗帜鲜明,“用事实说话”,多用商榷式写法,不能“棒杀”作品和他人。一面之词,强词夺理,口出狂言,讽刺攻击,均不可取。

(五)解剖式评析与印象式评析

从所使用的评析手段看,有解剖式评析和印象式评析。

1.解剖式评析

解剖式影视评坚持“解说”作品。如戴锦华的《时尚·焦点·身份——〈色·戒〉的文本内外》,张伯存的《国族情怀 身体政治 私己爱欲——解析李安电影〈色·戒〉》。所谓解剖,曰“分解”,曰“解释”。一部影视作品是一个思想艺术的整体,予以置评,就是把它拆开来看、拆穿来看,纵向求其过程及环节,横向求其结构及元素,说明其过程是一个怎样的过程,结构是一种怎样的结构,各个环节和元素都有何种意蕴。解剖式评析,重在从根本上把握作品的实质与大节,入手之处却往往是作品的细节,人物的一言一行、场景的一草一木,往往成为解剖作品最重要的抓手。解剖性评析最吻合影视评的两个特点,虎视牛行,是评析影视作品的“正宗”样式,被广泛使用。解剖式影视评最大的忌讳是误读作品,过度诠释,以致穿凿附会,信口雌黄。

2.印象式评析

俄国文学评论家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当年评论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及其作品,写过一篇文章叫《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非常有名。这个标题是印象式的,评析影视作品也可以如此。网上有过一篇《中国大片被骂排行榜》的文章,就属于印象式的点评。印象式影视评用素描笔墨“展示”原作,在展示中完成对作品的读解。印象式影视评充分利用原作,又大力调动评者的体验,常常“借用”和打比方,实际上是笔录吃透作品后形成的观感,是叙理而不是说理,是示范式的体认而不是灌输性的理喻。在写法上,印象式影视评有似散文,追求美文的诗化和气韵,生动如行云流水。这种评析大抵是影视评的“别体”,特别适合抒情性强的影视作品。对浑然一体的佳作,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因为,浑成之作需浑成之评,庶几得其神韵,若详加分解剖析,反觉支离。印象式影视评举重若轻,有局内高人的豪迈和局外超人的洒脱,但弄不好就华而不实,所以,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使用并用好的。

(六)比较评析和点评

从所使用的读解方法看,有两种特别的样式:比较评析和点评。

1.比较评析

比较评析通常是把两部作品放在一块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拈出它们的共同点或不同点,并论定各自的成就与价值。如罗锋《诗意的内蕴与理性的光彩——〈小城之春〉与〈廊桥遗梦〉比较分析》,比较评析两部电影;吴圣刚《〈大宅门〉与〈大染坊〉的英雄意蕴》,比较评析两部电视剧。比较评析拿来进行比较的作品,总是具有可比性,亦即彼此处在各自的时空而又具有特定的内在关联。比较式影视评不拘一格,作品的内容与作品的形式,相同之处或不同之处,只要能够相得益彰,都可以拿来做一番比较。评析影视作品也是“有比较才有鉴别”,因而比较式影视评比较通行。比较评析是这一篇与那一篇作品之间的横向比较,排斥“拉郎配”。讲到某作品某一点而引物连类,某作品的前后比较,等等,不包括在内。

2.点评

点评是“点穴”式的评议,直接点出作品最值得关注的地方,要言不烦。很简略的点评,单刀直入,点到为止,只有几十个字,就一段文章。点评式影视评长话短说,要求“稳准狠”,以一当十,字字珠玑。评析影视作品,有时候只需要点评。点评“引而不发,跃如也”,把理解作品的想象空间留给作品的观众和文章的读者,不是完全越俎代庖,这是它的另一个好处。点评式影视评终究是“袖珍”型的,欠充分,只能选择使用。

此外,影视评还有长评与短评、单评与系列评等式样。

以上影视评的种种式样,除第一组之外,皆就文章的基本面相而言,是相对而言。事实上,一篇影视评文章,往往以一种式样为主而兼容其他式样。

第二节 影视作品评析的基本写法

写作一篇影视评,是一个认识过程,需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最后达到理性认识;又是一个思维过程,要经由观察(看)、体会、感悟到认定、论定,全程都需要思考、探求。因此,要在看片与取材、立论与观点、复述与分析、谋篇与笔法诸方面反复推敲,甚至于殚精竭虑。

一、看片与取材

(一)看片的含义

写作影视评,先要认真观看所要评析的作品。这种看片是“自选动作”,看什么,怎么看,悉由评论者自己确定。专业的影视艺术研究人员,看片是日常功课,什么片子都要看看,日积月累,达到相当数量。

影视作品人人看,影视评作者的看片自然与众不同。书是给人看的,俗称“读书”。阅读学认为,“读书”有“看书”,有“读书”;有“视读”,有“朗读”。真的好书不能只是一目十行地“看”,而要一字一句地“读”,声情并茂地“朗读”,并读了再读,唯“读书”才能够把书真正“看”懂,并享受乐趣。在影视领域,看片即“读书”,要实实在在“看”片。看片的过程,应当是充分了解和理解评析对象的过程,也是扎扎实实搜集文章素材的过程,甚至还是打腹稿的过程。没有看片子固然不能写影视评文章,但看片不到位,也写不出好的影视评来。

(二)看片的方法

怎样看电影或电视片?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巨著——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的《知音》篇指出:“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这可以参考。以看一部电视纪录片、看一遍为例,要坚持“五到”,拎出“六个要素”、“十大关键”。

“五到”是同时眼到、耳到、情到、脑到、手到。因为是看电视,首先是“眼到”、“耳到”。“眼到”是眼睛紧紧盯住屏幕,把画面上的一切都看在眼里。“耳到”是侧耳倾听,听取并感受片子中的各种声音。其次是“情到”、“脑到”。艺术主情,看电视作品,要“披文以入情”,身临其境、情随情动、感同身受,绝对不能无动于衷,所以必须“情到”;“脑到”是一边看片一边思考,力求看到听到什么就把它消化了,融会贯通,点点滴滴到心头,尤其是弄明白片子的中心意思。最后是“手到”,做好看片记录,记下片子中的要点,尽量多记一些。这特别重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电视作品也是“清景一逝后难摹”(苏轼诗句),“一次过”的看片尤其如此。不做好记录,难免当时真真切切,过后脑海空空。“五到”是“看片须知”,一“到”都不能少。看片应专心致志,机警一些,从容一些,切忌漫不经心,惊慌失措,浮躁潦草。

新闻学里边讲“五个W一个H”,即新闻“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为何、如何。这可以借过来用一用。电视纪录片是叙事的,其所叙之“事”,大抵也不外乎新闻六要素所强调的时间、地点、事件(事情)、人物、原因、结果六者。了解并理解了一件事的这“六要素”,也就对这件事提纲挈领了,能够有所断定。

“十大关键”即片子十处具有细节性质的部位、环节或元素,分别是:标题;开头;结尾;主要人物的姓名与事迹或主要情节及其高潮;特别镜头(包括特写镜头、长镜头、反复出现的镜头等);重要道具(类似于道具的物件);“蒙太奇”方法与作品结构;音乐与音响;片子的色调;点题的话。古往今来,历史留下的雪泥鸿爪般的记忆多为细节,是由一个个细节承载历史、述说历史的。电视纪录片也一样。看片把握了这“十大关键”,也就比较实在地进入了这个片子的内部。

“六个要素”和“十大关键”是就电视纪录片的通常情形而言的,并非每一部电视纪录片都会如此完形,即便一应俱全,重要性也各不一样,这应当在看片中灵活掌握。影视评写作的看片,“五到”的目标先是“六个要素”,然后是“十大关键”。获得了“六个要素”和“十大关键”的材料,看片任务即告完成,就初步完成了写作影视评的取材工作。

(三)取材的要求

看片的同时要择取写作文章的素材,取材的最大要求是具体具体再具体。“六个要素”也好,“十大关键”也好,应当实实在在,拿到“事实”。

此外,“自选动作”的看片与取材往往还要尽可能搜集其他资料,包括该作品创作和生产的背景、市场表现和观众反应,等等,以期博观、圆照、透视。

看片以取材,必须完成从视听语言向文字语言的转化,把画面或声音“翻译”成影视评写作的一个个词汇、一句句话。

二、立论与观点

(一)“定向”与“定点”

影视评的立论,指对评析的作品下论断的过程及其结果,建立在先前看片取材的基础上,成于求索性的思考中。评论文立论通常有两种方式:从理论概念出发,论证这个理论概念;或从事实入手,从中抽绎并归纳出蕴含其中的事理。影视评的立论,取后一种方式。

作为过程,影视评的立论实际上从看片时就开始了,贯穿于从看片到完稿的始终,往往是非线性的;作为结果,影视评的立论需要推敲,经常反反复复,最后由文章的定稿给出。

影视作品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影视评立论的过程与方法,概括地说,主要是根据看片中的取材而定向、定点。

定向即对片子辨好坏、分高下,确定态度倾向与基本看法。既然是公开发行或播出的作品,自然就有它出品的理由。即便是市场上骂声一片的作品,也曾经努力,其初衷是好的。文艺批评从来需要“宽容”,允许失败。写影视评,多选择佳作,或提供佳作。所以,一般说来,对被评析的影视作品,持基本肯定态度的多一些。所谓“辨好坏”,多是发现它的好,认定它的努力。值得肯定的不等于就是完美的,予以肯定也不等于肯定其不足。于是,就对评析的作品鉴定等级,通常分为“很好”、“较好”、“还好”、“较差”、“差”等级别,并就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作品结构、画面镜头、音乐声响、细节使用诸方面,定下倾向与基调。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泰戈尔作品选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泰戈尔作品选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给小学生讲国学常识

    给小学生讲国学常识

    国学是国家和个人立国立命的根基。本书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小学生的知识结构、接受特点和兴趣出发,精心选材,遴选出一些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学知识精粹,以流畅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娓娓道来,力求拉近小学生与国学之间的距离,为大家学习和了解国学知识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奇趣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奇趣故事

    这套课外读物主要包括有关成长、生命、神童、亲情、爱心、感恩、母爱、父爱、心态、美德、人格、幽默、思维、习惯、励志、真情、名人、英雄、语文、数学、名著、唐诗、地理、历史、美术、音乐、文学、电影、谜语、哲学、哲理、信仰、智慧、文明、发现、科幻、推理、侦探、战争、探险、惊险、财富、时尚、神话、民间、公主、医学、天文、寓言、建筑、名胜、海洋、奥秘、奇趣、植物、动物的故事,既有一般的故事,也有知识故事,这样,把阅读故事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就能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新课标课外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和趣味性,是广大中小学生快乐阅读的首选读物。
  • 东欧现代名著导读

    东欧现代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主要根据语文新课标指定的中小学生阅读书目,在参考和借鉴许多译本优点的基础上,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内容概述和欣赏与评析等全面性指导阅读,可谓是高度浓缩,既保持了原著的梗概和精华,又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把握。
  • 国学经典导读(全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国学经典导读(全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方水清等主编的《国学经典导读》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经典的综合导读作品,分《国学经典导读(上册)》、《国学经典导读(中册)》、《国学经典导读(下册)》三册,共收录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礼记》、《孝经》、《三十六记》、《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唐诗三百首》、《宋词》、《唐五代词》、《诗经》、《左传》、《史记》、《战国策》、《古文观止》、《孙子兵法》等著作,对每部作品都按“原文”(或“原诗”)、“译文”、“师说”、“知识卡片”、“故事链接”或“经典案例”五部分进行详细解释,以便为读者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经典,提供必要的阅读门径与学习指南。
热门推荐
  • 逆夏

    逆夏

    暗红的围墙、爬了绿藤蔓的小砖楼、小巧而整洁、围着白色栅栏的花园、透着幽暗深棕色光泽的木地板……方洛眼里的新家,充满了让他不安而又迷惑的色彩。色彩虽美,可却没有一样有他所熟悉的温暖,包括眼前这个穿着纯白蕾丝泡泡纱的小姑娘。“你叫我墨朵好不好?姐姐呀、爸爸呀、保姆阿姨呀都这么叫我。”7岁的方墨朵甜甜笑着,笑容浓郁的就像刚刚热好的奶酪。没错,就像奶酪,11岁的方洛找不出更合适的比喻来形容面前的这个小姑娘,本能的想到自己最喜欢吃的甜食。
  • 慈母家训

    慈母家训

    本书选取了中国历史上70多位名人的母亲或女性的家训文章,做了严谨准确的编著,分为训主简介、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几个环节,有利于读者在了解历史人物,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古汉语知识、历史知识的同时,在这些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家训中取得教育子女的真经。父母是子女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而做母亲的由于在抚育儿女方面具有独特的本能,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因此人们往往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最深。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名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慈母的言传身教,其事例是不胜枚举的。
  • 重生之开挂女法医

    重生之开挂女法医

    被渣男害死的叶梵携功德系统重生,并且激活了天师血脉,从此,她平淡狗血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桩离奇的命案,她左手系统,右手解剖刀,智破奇案,自此她在法医这条不归路上越奔越欢,就没有她查不出的死因,破不了的命案。真相迷雾重重,嫌犯死不开口?没事,咱有办法——“骨头这么硬,不好下刀,那就切了小鸟喂蚯蚓好了。”手中耍着寒光凌凌的解剖刀,叶梵笑靥如花地看着解剖台上的尸体。某好友:“媳妇,你不是教导为夫要低调吗?自个的口号却喊得这么牛X,真的好吗?”叶梵四十五度仰望天空,明媚忧伤:“没办法啊,我也想低调,可实力它不允许啊。”某好友心疼了:“……媳妇辛苦了,都是实力的锅。”
  • 曾经我们许诺过

    曾经我们许诺过

    八年后,安诺一再次回到这座城市,许笙扬是否还爱着她?他们能否重归于好?“不忘初心,许诺一生”——《曾经我们许诺过》
  • 修罗帝皇传

    修罗帝皇传

    王强在一次机缘巧合下,穿越到了异域农家小子莫尘的身体里。无意间得到修罗道法,在异域风雨中一步步成长,成就盖世修罗帝皇。
  • 龙煌列传

    龙煌列传

    其中包含八卷异世历练,讲述的是一位异界大能转世重修的过程
  • 古董的诅咒

    古董的诅咒

    作为一个古董商人,运气不好的话,会收到这种带有诅咒的古董,如果当时能够立刻将古董脱手的话,也就没有多大事情了,如果脱手不了,这些人大多都家破人亡了,死的一干二净。本人就因为一次偶然,接触了一次这种带有诅咒的古董,之后就因为一次次的偶然,和各种各样带有诅咒的古董打起了交道,几次因此而险些丧命,命运就像诅咒一样,不停的指引着我寻找着这些古董。
  • 闻战

    闻战

    狠厉的后妈,无情的亲爹,标杆一样的嫡姐,风一吹就能倒的兄长,还有打不死杀不完的嬷嬷们拿着绣花针等着!某女不由得吐几口老血,真可谓史上第一悲催啊!规矩是什么东西?姐用得着的时候它就是圣旨,用不着就是狗屁!什么侧妃正妃贵妃,你们统统是白天不懂夜的黑,姐要的,其实很简单、、、、、、
  • 关于雪儿的故事

    关于雪儿的故事

    让我带您走进雪儿的世界,让大家和我一起发现她,了解她,一起分享她所经历的故事。
  • 随香

    随香

    简单明了,每一章一个故事不知道你会看出什么但我只在乎我想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