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76100000020

第20章 电视纪录片评析(2)

观察模式(observational)20世纪60年代,随着轻便型摄像设备的普及,纪录片出现了“观察模式”这个新类型。它舍弃诗意模式和阐释模式中所有用于操控的手段,而倡导“观察精神”,在前期拍摄中不再进行现场的搬演和场面调度,甚至不再注重置景和构图,在后期剪辑中则摒弃了解说词、字幕、配乐和音效,整部片子也通常没有一点采访内容。该类型强调纪录片应该像镜子一样真实地反应拍摄对象,强调隐藏摄像机在场的纯粹客观观察。这种突出真实感的方式却往往缺乏整体感,缺乏历史语境的展现,要求观众全身心投入并自己作出关于影片中人物和事件的判断。

参与模式(participatory)纯粹的观察者的角度事实上并不能真正彻底地将摄像机“隐身”,它的存在对被摄对象和影片真实程度的影响并不会因为形式上的真实感而消失。在认识到这一点后,“参与的观察”开始兴起,参与模式的纪录片也随之盛行。参与模式的纪录片不避讳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交流,制作者常常在纪录片中出现,通过对“在场”的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对话和其他形式的交流,而使纪录片更具亲切感。

反身模式(reflexive)通过对纪录片创作手段本身的解构,对纪录片的真实性予以反省,让观众认识到纪录片创作中的人为操控程度,认识到纪录片中真实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这种反思自我的主体意识,虽然早在20世纪早期吉加·维尔托夫的《带摄影机的人》中就已存在,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的批判理论的影响下,《重新集结》、《远离波兰》等几部影片的出现才使这种表达方式类型化。

陈述行为模式(performative)通过更自由的叙事结构和更主观的表现形式,突出主观和情感因素,强调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的复杂性。表述型纪录片的侧重点是情感和感性表现力的表达,而不是冷静地向观众展示我们所共有的这个真实世界。它恢复了对于具体的人和事件重要性的关注,试图表现出一种从普通到特殊、从个人到集体、从政治问题到私人问题的主观性。由于肯定了纪录片创作者的高度具体化并且生动鲜明的个人视角,并具有将事实和想象自由结合的特点,有人认为陈述行为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自传体形式。

比尔·尼可尔斯将纪录片分为如上六种模式,而美国学者巴巴须(Ilisa Barbash)和泰勒(Lucien Taylor)则将纪录片分为解说式纪录片、印象式纪录片、观察式纪录片和自省式纪录片等四种类型。当然,国外也有以题材和其他标准划分纪录片类型的方法,但主要以创作风格和策略来划分纪录片类别。

2.我国纪录片常用分类方式

我国对纪录片划分的方式比较多,有按节目形态分类的,有按作品风格分类的,也有按照题材内容分类的,还有按文体构成分类的。

按照节目形态可以将纪录片划分为栏目型纪录片和非栏目型纪录片。栏目型纪录片下又可以根据栏目类型进行细分,比如可以分为调查类、历史人文类、风光旅游类等。非栏目型纪录片则可以按照节目形态划分为大型系列纪录片、长纪录片、短纪录片等。

按照作品风格来划分的话,国内通常将纪录片分为纪实型和写意型两种类型。纪实型作品更注重现场感,重视生活本来的情境与过程的展现,多用长镜头和同期声,如《八廓南街16号》、《少年启示录》等。而写意型作品则注重意境的营造,重视拓展联想和深化作品哲理。但有的学者还在这两分法的基础上增加一种类型——综合型,从而形成三种风格类别。事实上,无论是纪实型还是写意型都只是一种总体风格上的把握,很可能总体风格上属于纪实型的作品在细节或局部上使用写意的一些手法,反之亦然。

按照作品题材内容来进行分类,可以将纪录片分为社会题材纪录片和自然题材纪录片。社会题材纪录片又可以分为人物纪录片、事件纪录片、社会现象纪录片和历史文化纪录片。

按照文体构成则可以把纪录片分为新闻型纪录片、政论型纪录片和散文型纪录片。

按照传播载体可以分为电视纪录片、电影纪录片和DV纪录片。

第二节 纪实性纪录片评析

从纪录片这一片种的初创时期开始,纪实主义和表现主义就一直是纪录片的两大风格流派。尽管目前有许多纪录片都同时采用纪实风格和表现风格的表现手法,但由于其各自在历史源流、表现手法和风格意蕴等方面的差异,纪实主义和表现主义两种流派本身的界线仍然分明。本书将电视纪录片分为纪实性电视纪录片和表现性电视纪录片,分类介绍评析方法。也正由于这种分类是基于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的不同,对它们的分类评析,将有助于更好地深入分析纪录片的创作方法和艺术特色,而不至于像评析初学者一样,总将笔力集中于对选题的意义等问题的分析上。

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也叫“再现”型电视纪录片,它客观地记录拍摄对象,逼真地再现事物发展的过程,在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更强调作品的真实感、现场感和过程感。对这种风格的纪录片进行评析,需要着重把握它在表现手法上所具有的如下一些特征。

一、评“现实还原度”

真实性是一切纪录片的本质属性,也是评判一部纪录片是否成立的最基本准则。但真实只是一个“内核”,要引导观众最终达到这个内核,却有着五花八门的途径,换言之,纪录片中对“真实”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评析纪录片的过程中,应该摸清这五花八门的途径。在揣摩多种多样的对“真实”的表现方式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对真实生活状态和过程的呈现,是生活气息十分浓厚、现场感非常强烈的一种到达“真实内核”的途径。而对真实生活情状和过程的呈现,需要在树立“以事信人”的纪实观念的基础上,从纪录片创作的各个环节着手。

1.评时空还原

真实的生活首先是“活”在真实的时间和真实的地点的,重视真实、展现生活原貌的纪实性纪录片,总是重视对真实时空的重现,而还原真实时空的关键在于时空的确定性和具体性。因此,强调纪实的纪录片作品,在拍摄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具体时间、地点、情境的捕捉,强调用现在进行时的现场纪实呈现生活原貌。在评析这类作品时应对这些元素多加留心。

如果留心观察,很容易发现纪录片中对时间的表述频率是比较高的,尤其是一些强调时效或者强调过程的作品,如《百年中国》、《“文革”十年》,以及表现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过程的纪录片《震撼》等,其中对时间的表述更是大量高频率地出现。纪录片中表述时间的方式很多,除了最直截了当地用解说词和字幕说明,还运用钟表、日历、倒计时牌等各种计时实物来说明时间。而对时间概念和时间进程的表述,则更多样化,一个转动的钟摆、一个流动的沙漏都可以将时间无形的流逝化为有形。

空间还原的情况要更复杂一些,因为不仅仅是对具体地点的介绍,更是对场景的交代和对情境的描绘。拍摄于1939年的《民族万岁》,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西北、西南各少数民族同胞支援抗战的行动,同时记录了少数民族独具一格的民俗民风。过去的好猎手、骑兵穿上了军装,奔赴抗日前线;后方的山民抢修公路、铁路,争分夺秒;藏族姑娘将情郎送上战场,蒙古族母亲为汉族伤病员挤奶疗伤,回族同胞在清真寺祈祷抗日胜利,藏民和喇嘛们在寺店里祈祷和平,这些深入实地拍摄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感人情景与长江源头、青海湖边和互助县土族的动人风光,还有地域特色鲜明的藏女歌舞、壮美的黄河两岸大水车,将人瞬时带入到那迤逦的风光和感人的场面中去。

在评析纪录片的过程中会发现,许多纪录片不仅要展现当下的时空,还要展现过往的时空。而对历史时空进行影像再现的任务,除了在极少数情况下由历史影像资料来承担,大多数情况下都无法直接呈现。那么对这类纪录片进行评析的时候,可以适当注意是否运用了真实再现的手法,如《故宫》、《金字塔》等纪录片就大量运用真实再现手法。或者是否通过某个节点,在过去时空与当下影像之间建立起关联。如《大国崛起》第七集《百年维新》中,就以纪念日为节点,用2003年横须贺举行纪念美国将军佩里的活动的影像,结合解说讲述美国人用坚船利炮逼迫日本通商的历史,画面中穿着传统日本服装和美国海军军服进行各种表演的人们,仿佛瞬时将观众带到150年前的横须贺港。当然,评析真实再现手法时,也应注意它可能对纪录片真实性带来的损害。

把握纪录片所记录的时间和空间是进入纪录片的第一步。而时空感的构建是纪录片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尽管纪录片的时空不可能完全等同于现实时空,但纪录片的时空不是虚拟时空,它应与客观现实高度契合,要求对现实时空进行高度“还原”。一部没有清楚交代时间地点的纪录片不是一部好纪录片,一部让观众脱离现实生活、进入虚拟时空的纪录片也同样不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甚至很可能是一部“伪纪录片”。因此,对纪录片时空构建的评析应当重视对现实时空的“还原”。

2.评过程还原

对时空的准确把握是纪录片营造真实感的重要手段,也是评判纪录片的一个要素,而作为对纪实主义纪录片进行评析的要素,“过程感”同样重要。原生态的生活过程本身具有任何艺术虚构都不能替代的独特美感,一方面它难以预料而造成悬念;另一方面,看似随意的生活过程,总是蕴藏着丰富的意境和哲理。真实自然地呈现生活过程,能以未经处理的原生态增强作品的真实感,更能通过充满变化的过程提供给观众更多的信息量。

纪录片中对真实生活过程的纪录,集中体现在对生活流程的尊重上。从创作角度来考察,创作过程中应强调按照生活流程拍摄,使拍摄与事物发展同步,从而使拍摄活动与事物本身的发展这两个过程统一于同一时空之内。从评析的角度来看,应当考察纪录片是否完整流畅地展现了事物发展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并最终形成强烈的过程感。

过程化、同步化能使纪录片很好地展现事实的来龙去脉,符合人们对事物发展的认知规律,从而有助于真实感的建立,是纪实风格的一个基本要求和主要标志,也是对纪实风格纪录片进行评析时值得关注的要素之一。纪录片《高三》跟踪拍摄一个高中毕业班一年时间,从进入高三交学费,到一年后参加高考,直至最后一名学生的去向,都予以完整展现,真实而充分地展现了这一特殊群体拼搏奋斗的过程,在广大高考学生中产生了强烈共鸣,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中国纪录片里程碑式的作品《望长城》耗时两年,沿途实地寻访古长城遗迹,展现了长城两边居住的中国人的时代风貌,在观众中掀起热潮,至今还为学者们经常讨论。

对好的纪录片而言,过程感的建立不仅仅在于与生活“同步化”的叙事框架,更在于这个“大过程”之下的更为丰富动人的“小过程”。这些“小过程”多是一小段生活流程、一个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断,甚至是几个简单的动作。这些“小过程”在纪录片中可能成为一段动人的情节,如《沙与海》中刘泽远父子打枣的情节,用17个镜头叙述居住在沙漠中的父子俩在家门口的野枣树下打枣、捡枣的全过程。又比如《小留学生》中随父母留学的张素在日本小学第一次上课的过程,展现出一个孩童在陌生环境中的不适应。

当然,并非所有的过程和一切的情节都应当在纪录片中进行详细展现,以凸显“过程感”、“真实感”,凡过程必录、有情节就好也是一种误区。有的纪录片过程可能过于冗长,有的纪录片也可能因为展现了过多不必要的情节而导致主题涣散。因此,在评析纪录片作品时,对这些过程以及情节,不仅要留意,还要思考,并能辨别优劣、说明理由,最终在评析文章中进行精准地评点。

3.评细节还原

细节的捕捉和刻画使纪录片血肉丰腴,真实动人的生活细节使纪录片更加真实可感。无论是对时空的还原,还是对过程的展现,都离不开细节的刻画。没有了细节,时空是空洞的,过程是乏味的。

任何生活过程,都是真实生活细节的累积叠加。纪录片叙事的“大过程”的建构,有赖于许多“小过程”的累积。事实上,“小过程”又是由更为具体感人的细节构成的。《沙与海》中父子打枣一段,用8个全景交待过程,接着连用几个特写和近景,表现出沙漠居民生活的艰辛和与恶劣自然环境不屈抗争的品格,尤其是刘泽远布满皱纹的脸和粗糙的手,给人强烈的情感冲击。而《小留学生》第一次上课的片断中,张素脸部和眼部几个特写,将这个小朋友从既好奇又紧张到茫然不安、委屈无助的心理变化刻画得细致入微,最后孩子哭着冲出教室的行为因为得到了充分的情感铺垫而显得既水到渠成又十分揪心。《筑梦2008》中,因为奥运建设而要举家搬迁的高大妈,在搬家的过程中,从成堆的物件中翻找出一本《毛主席语录》,执意要带到新家,细节既生动有趣,又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情感渊源,格外让人印象深刻。

同类推荐
  • 绿山墙的安妮(中小学经典阅读名家名译)

    绿山墙的安妮(中小学经典阅读名家名译)

    1.教育部推荐书目,语文新课标必读。2.特邀北京市特级教师王俊鸣老师为本系列图书撰写序言、著名翻译家李玉民老师撰写前言。3.多位名校特级教师联合推荐。4.本系列图书精选了国内近现代经典名著,以及宋兆霖、李玉民、陈筱卿、高中甫、罗新璋、李辉凡、张耳等多位著名翻译家的国外经典名著权威译本。深入浅出全方位解读经典,以专业品质为青少年打造高价值读物。5.提倡经典精读,引导青少年回归阅读本质。6.一个甜蜜少女的令人着迷的成长故事,田园诗一般的文字歌颂着生命的美好,天真、勇敢、善良触动着千万家长与孩子的心。
  • 最近三年全国中考满分作文

    最近三年全国中考满分作文

    本书是品牌作文书“金笔尖作文工具书”最新品种。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名校名师搜罗最近三年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精选具有示范作用的满分作文300多篇加以编辑而成。《最近三年全国中考满分作文》体例精当,包括“中考回放”、“满分作文”、“点评”三部分;内容新鲜丰富,可以窥见最新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可以借鉴各地优秀作文的写法;点评部分尤其精当,切中要点,不仅指出该篇作文的满分原因,且对可进一步提高之处给予了准确剖析。
  • 让青少年懂得尊老爱幼的故事

    让青少年懂得尊老爱幼的故事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以及《中小学生日常规范》相关内容编写的一部用来增强学生尊老爱幼观念,适合在校青少年阅读的故事选集。
  • 美洲寓言(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美洲寓言(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中、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必须适应现代竞争激烈和交际广泛的社会生活,在心理、性格、思维、修养等内在素质铸造方面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在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才能方面也必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
  •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结识科学能源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结识科学能源

    追溯数理化的演变历程,对话最新颖权威的方法,探索最成功的课程教学,感受最前沿的科技动态,理科教育的全程解码,数理化的直面写真。
热门推荐
  • 紫色的复仇之梦

    紫色的复仇之梦

    十年前的她们,只是一对任人宰割的公主,以至于被人陷害,“我一定要报仇!”是她们狠狠说出的话。十年后她们强势回归,她们的复仇之梦会实现吗?她们会在爱情和复仇之间作何选择呢?
  • 穿越打败富二代

    穿越打败富二代

    在现代有钱有势,受尽万人宠溺,不可一世的千金大小姐金瑶,因为一场车祸穿越到了古代,还得罪了最嚣张的公子哥夏汩羽,可有她的苦头吃了。在这里,她不仅被毁容,还被逼下嫁给一个奴才。受尽那些见风使舵的下人欺凌。体会到底层的艰辛,要想逆天改命,可发现自己除了炫富炫美,对别人颐指气使,享受金钱的快乐,其他···一无所长。这跟这些游手好闲,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纨绔子弟有什么区别?所以,这是报应吗,自己成了自己曾最鄙视的下等人。切,谁还不是个富二代!
  • 灵界修行实录

    灵界修行实录

    随手写写自己的回忆,感谢人生给我丰富的内涵
  • 沈城木子

    沈城木子

    木子四年大学生活简单记录及她身边朋友的故事。
  • 嫡女归来之复仇记

    嫡女归来之复仇记

    前世真心为一人,倾其所有的付出换来的终究是背叛和利用之后的抛弃,姨娘伪善,姐妹个个想踩着她上位,他也为她而死,再次睁眼,她是讨债而来,亦是还他执念。
  • 悲摧天子刘贺

    悲摧天子刘贺

    本书是根据黎隆武先生创作的历史纪实文学作品“海昏侯三部曲”的第一部,原名《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改编而成,通过武荣涛先生以传统评书的方式,将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的传奇人生展现出来,并且由黎隆武先生亲自将评书版改成了《悲摧天子刘贺》。海昏侯刘贺是西汉所有皇帝中在位时间最短的,屈指算来他当皇帝的日子,仅有27天。刘贺当皇帝之前,是富甲一方的昌邑王,当了14年的昌邑王,积累了几辈子都享用不尽的财富……
  • 带王爷回家

    带王爷回家

    一个二百五睡了一午觉就穿越了,穿到明朝,见了三皇帝:朱元璋、朱允文、朱棣。可惜,历史就是历史,咱插不上去,几个皇帝一个也不鸟她,七子朱榑对她倒是还可以,可惜那样的莽夫那是她所倾心的?她于是傍上了十二儿子朱柏……
  • 最强龙宠

    最强龙宠

    一次意外之下,林修获得远古传承,并且饲养了一条小白龙,从而走上一条强者之路!浪迹花都,嬉游各色美女之中。“没错,我就是全能,我就是最强!”(交流群:550196435)
  • 缠绵至死

    缠绵至死

    余莹,出生医学世家,开着个小有名气的私人诊所,丈夫程济与余莹是大学同学,是一家医院的青年才俊。在世人眼里,这是一对让人艳羡的模范夫妻。两人也在平淡的生活中,对彼此满意。只是这种满意,有一种客气的疏离。直到吴博荣的出现。吴博荣在余莹的诊所看病后,阅尽群芳的情场老手对余莹生发了兴趣。余莹这位受过良好传统教育的白领女性,最后终于沦陷,并且在与吴博荣的偷情中泥沼深陷,终于难以自拔。
  • 彼岸此时向远方

    彼岸此时向远方

    作为N球最出色的技术型兼实在型兼无敌型人才的我——部上。本着有钱就能建造星球的原则,本想来到地球这个谜一样的地方探探宝,听说那里物资丰富,技术先进,最近又出现了像我一样的聪明能干的物种,人们似乎把他们称为机器人......(如果把他们都带回N球也不知道能让我的生活改善多少)咳咳,本部上是要看看有没有我这个超级无敌技术实在型人才无敌!本没有觊觎的意思好不好!——地点:N球。哎呀,本部上这是到了什么破地方,说好的物资呢?说好的技术呢?瞅瞅这还是个木屋,咿呀呀,竟然还让本部上学这什么穿线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太侮辱部上的智商了!部下们!看我回去不改恶你们的伙食!——地点:地球上某不知名架空大国。<br>部下们!快想办法把本部上拉回去呀!部上再待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就要自爆了(嘤嘤嘤......)——某部上悲痛的内心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