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66700000090

第90章 道统万物的自然观

“道”是中国哲学所独有的一个重要范畴,在西方哲学中找不到与之相应的称谓,中国哲学正是因为有了包括“道”在内的一系列范畴,才形成了与西方哲学不同的特点。可是,”道”的本义乃是“道路”,那么,”道”是如何由“道路”这样一个表示具体事物名称的概念演变、抽象成为宇宙万物的产生者和决定者的呢?这一任务是由老子完成的。换言之,老子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把“道”由一个表示具体事物名称的概念上升成为一个世界本原或本体概念。从此以后,”道”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便确立了。

在老子哲学中,”道”的含义极其宽泛,但概括说来,大致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①“道”是天地万物的产生和主宰者,所谓道为“万物之宗”、道为“万物之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的就是这一含义;②“道”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原理,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说的就是这一含义;③”道”是人生所追求的极致境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法,所谓“唯道是从”,”执大象(道),天下往”说的就是这一含义。

由此可见,老子自然观的核心就是一个“道”字,因此,可以说抓住了“道”,也就抓住了老子的自然观。庄子自然观的核心,也是一个“道”字,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抓住了“道”,也就抓住了庄子的自然观。但是,庄子所理解的“道”,同老子是有所区别的。庄子言“道”,对老子既有继承的一面,又有发展的一面。

一、道生万物

老子认为,天下万物都是由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产生的,而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又是由看不见的、无形无状的东西(“无”)产生的,这个看不见的“无”也就是“道”,或叫做“根”、“母”。在回答世界的本原问题时,庄子几乎完全继承了老子的这一思想。

庄子是这样说的:”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意思是说,道虽然无形无状,但其中又有精有物,千百年来,它自古就存在着,它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自己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

细读上文,可以发现庄子对宇宙万物的最终根源——“道”的规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道”中实有一物,即“道”中含有精气,含有运动变化之理,所以,庄子才说它“可传”、“可得”;其二,”道”无形无状,看不见,摸不着。

庄子为什么说“道”有“情”、有“信”、“可传”、“可得”呢?因为在庄子那里,“道”是天地宇宙的本原。作为世界本原的东西,作为产生万物的东西,不可能什么也没有。如果是什么也没有的话,最终是无法生成世界的。

但是,庄子为什么又不直接把“道”规定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之物呢?庄子解释说,”物物者非物”意思是说产生万物的物不能是具体之物,而只能是无形不见的无限之物。但是,我们还要进一步问:为什么具体有限之物不能担负起产生世界万物的使命?原因很简单,因为具体之物是个别的、有限的,而它所要产生的大千世界则是无限的。因此,有限的具体之物当然无法产生无限的物质世界。正是基于这一点,庄子才说,”物物者非物”。

庄子关于世界本原的这两条规定,南宋时的朱熹曾有过精彩的论述。

他说:假若把世界本原“同于一物”的话,那么,它就“不足为万化根本”;假定把世界本原说成是绝对的虚无“空寂”的话,那么,它就“不能为万化根本”。这两句话实在是说到了要害之处,前一句说世界本体如果同于有限的具体之物,就不足以产生万物,后一句则是说世界本体若成为绝对的空无,就根本不能产生万物。

庄子在对产生宇宙天地的本原—

“道”作了宏观的规定和说明后,又详细探讨了宇宙起源和生成的具体过程。在探讨这一问题时,庄子借鉴和吸取了老子的宇宙创生模式,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的思想。老子曾经设想了一套完整的宇宙创生模式,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所说的“一”、“二”、“三”,都是指道创生万物时的不同阶段。”一”就是指混沌无状的宇宙之初;”二”则是指道本身所包含的阴阳两气,它是构成宇宙万物最基本的元素,阴阳不断交合,就一步步生成宇宙间万事万物;”三”则是由阴阳二气交合生成的具体之物,也泛指宇宙万物的不断生成。

从这种简单的宇宙创生模式中,老子总结出天下万物都是从“有”即阴阳两气的交合中开始生成的。”有”又是“无”或“道”所生成的,因而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虽然老子不断抽象“无”,但“无”绝对不是空虚,比如数学中“零”的概念,它作为数的形式,是介于正数和负数之间的,不是一无所有的意思。

老子这种宇宙演化模式也深深影响了庄子的宇宙观。他构想天地万物的创生历程时说,宇宙的开端是“无”,这个“无”是没有名称、也没有形状的,只是混沌的整体。从这种没有形状的“无”之中进一步分化创造出形态各异的万事万物,由道生成的万事万物仍然保留了道的特性。所以,在庄子的这套宇宙创生模式中,”无”作为创造万物的开端,同时又包含在宇宙的演化过程中,”无”和“有”相互蕴含,比老子抽象地讲”有生于无”更为合理。同时庄子的宇宙万物生成模式在具体解释万物自然生成变化时,具备了简单的科学形态。

庄子模糊地猜测到,万物都是按其种类有所分类的,而且在它们之间可能有某种相通的因素,由它构成了一串物质的长链,其中有动物、植物和矿物,这个物质长链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尾,是完整的生物循环系统。

他还仔细观察了自然界的许多生物现象,认为现存的物种当中有一种极微小的生物叫几,它游到水里之后就变成了许多丝丝缕缕形状的继草,这种继草一旦附到了湿润的陆地上就成了青苔植物。如果陆地很干燥,继草又变成了车前草,车前草有了足够养料就长成了乌足草,这种乌足草的根须还可能生成蝎子,乌足草的叶子则长出了一群群蝴蝶,蝴蝶经过一段时间就变成虫蛾,它们附着在火灶底下,形状好像是一些蜕皮的虫壳一样,这就是鸲掇(虫名),鸲掇虫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变成了一种叫干余骨的飞鸟。干余骨的唾沫上依附了很多幼虫,叫斯弥(虫名),斯弥长大后又变成了蠛蠓(虫名),从蠛蠓身上又生出颐辂虫。经过许多演变以后慢慢变成了人。人最终还要复归于自然。万物生于自然又归于自然,自然就是宇宙生生相因环环相扣的生物圈。庄子这种承认物体都是通过种子变化生成的观念,同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有一些相似之处,他猜测到了动物和植物之间存在某种必然联系,对人从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事实作了比较令人信服的解释。当然,这种极其粗糙的进化思想根本谈不上我们今天意义上的科学理论,只是对老子道生万物的宇宙模式作了实证倾向的解释。

从庄子这种有实证思想的宇宙深化论再回过头看他关于“无”和”有”互相关系的思想,就会觉得“道”或“无”是包含了宇宙万物的生物基因,”道生万物”表明了宇宙万物是经过生物进化演变而成的。这也应该算是庄子独特的思想贡献。

二、道在物中

庄子认为,从本原上讲,天地宇宙、世间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但是,”道”所产生的这个世界同“道”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庄子指出:

道“无所不在”,它就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理和法则。

据《知北游》记载,无资愚钝的东郭子曾向庄子请教”道”究竟存在于何处。东郭子问:”所谓道,恶乎在?”庄子答:”无所不在。”东郭子不解其意,请庄子指出“道”具体存在于什么地方。庄子随口说:”在蝼蚁里面。”东郭子有些茫然了,便问:”道怎么会这样卑下呢?”因为他想象出来的是道是至高至大的,是不可能与蝼蚁这样的卑下小物相提并论的。因此,他接着又问庄子:”道还会在哪里呢?”庄子仍是漫不经心地说:”道在荑稗里面。”这更使东郭子如坠云雾一般,他接着又问庄子:”道怎么会这样卑下呢?”庄子望着他,顿了一下说:“怎么不呢?道还在砖瓦里呢!”接着又说:“你大概不会想到吧,道还在便溺之中呢!”东郭子听得目瞪口呆,干脆闭口不问了。

从表面上看,庄子把“道”说得如此低下,似乎是在同东郭子开玩笑。但事实上,庄子不过是借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事物来说明“道”与万物的关系。因为“道”在庄子那里一方面是宇宙万物的产生者,另一方面更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和发展所遵循的根本原理和法则。所以,宇宙天地、日月星辰有其固有之道,一山一木、一水一石也有其固有之道。庄子在这里有意地撇开天地宇宙的大道不谈,专言一事一物的具体之道,目的是为了让天资愚钝的东郭子明白:道并不是虚无缥缈、高深莫测的,它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存在于现实的一切事物之中。所以,庄子在对东郭子的问题作了“每下愈况”(今作“每况愈下”)的回答后,思索了一会儿,又向东郭子解释说:”你这个人啊,问了这么多,没有一句是有意义的,都不得要领。你听说过杀猪人怎样鉴别猪的肥瘦吗?要踩着猪腿,顺着腿向下摸,这样就大致能知道猪的肥瘦了。你现在想要了解道也是一样,愈问得卑下,愈是用世俗普通的具体之物来言道,就愈能明白道的义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每下愈况的道理啊!”

由于庄子把“道”规定为天地宇宙和世间万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固有原理和法则,因此,掌握了这个原理和法则的人,就会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庄子说,上古帝王狶韦氏由于掌握了道,从而能够治天理地;伏羲氏由于掌握了道,从而画出八卦,创制万物;日月之神由于有了道,从而运行不止;彭祖因为掌握了道,从而活到800多岁;傅说因为掌握了道,从而能够治国理政,成为武丁的宰相。

由此可见,在庄子那里,”道”与“物”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生成关系(道”生万物),而且还是一个主宰关系。就是说,道产生了这个世“界以后,还要主宰这个世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遵循着“道”的原理和法则而运动、变化和发展。可以这样说,某物之所以是某物,之所以与他物不同,原因就在于它有着不同于他物的“道”。因此,”道”不但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而且,它还是天地万物的本质和灵魂。

三、道“全”物“偏”

为了进一步说明“道”与“物”的关系,庄子提出了“全”和“偏”

这两个概念。

庄子认为,”道”是无限的、完满的,因而是“全”;具体事物是从”道”中派生和分化出来的,是有限的,不完满的,因而是“偏”。由于”道”是整体、是“全”,因此,它可以“分”而“成”数物,乃至万物,即所谓“其(道)分也,成也”;由于具体事物是“偏”,因此,具体事物的形成,也就是“道”的毁坏,即所谓“其(具体事物)成也,毁也。”

所以,昭文是有名的琴师,但是,后来他再也不弹琴了,因为他终于悟到:弹琴的时候,只要发出一个声音,便失掉了其他声音,即所谓“鼓商则丧角,挥宫则失徵”。相反,干脆住手不弹的时候,却五音俱全。就是说,吹管操弦演奏出了一些声音,这是“成”;但同时也必然遗漏了另外一些声音,对于这些被遗漏的声音来讲就是“毁”。因此,音乐家只要一演奏,就必定有“成”与“毁”,不演奏,即所谓“大音无声”,反而与”道”相全,无“成”无“毁”。

基于这样一种对“道”、“物”关系的理解,庄子在《齐物论》中写道:”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事实上,不独昭文如此,善辩的惠子和谙于音律的师旷也都认识到了这个道理。据《齐物论》记载,惠子靠在梧桐树旁休息的时候,终于悟出了不辩的道理,从此就再也不费心劳神去同人家辩论了。因为他明白了某一论点的辩胜,对于大道来说则是“亏”。师旷精于音律,但当其大悟之后,也只是手持乐器而不鼓。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庄子既讲道在万物中,又讲道“全”物“偏”。

这表明庄子既看到了“道”与“物”的联系和统一,又看到了“道”与”物”的对立和冲突。但是,庄子过分地夸大了这种对立和冲突,宣扬无音之音乃为最盛最美之音,无辩之辩乃为最盛最强之辩,从而把“道”与客观事物相割裂,否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四、道无始终

宇宙由“道”而生,但“道”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呢?”道”又是由什么产生的呢?庄子认为,道“自古以固存”,千百年来就这样一直存在着,它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它“自本自根”,自己产生了自己,自己是自己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据和原因。因此,从时间上看,道无始无终;从空间上看,道无边无际,无处不在。

由此出发,庄子强调物质世界的存在、变化和发展的无限性,指出物质世界不可能有一个开始。因为如果说物质世界有一个开始(”有始也者”),那么,在开始之前就必然有一个没有开始的阶段(”有未始有始也者”)。这一阶段叫什么?再推而远之,在没有开始的那个阶段之前必然也存在着一个阶段,即所谓没有开始的没有开始阶段(”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依次无限类推,是没有止境的。因此,宇宙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呢?那是永远也推不到头的。向前推是这样,向后推也是这样。所以,庄子认为宇宙广大无边,无始无终。

正因为“道”无始无终、宇宙无始无终,所以,庄子认为不能简单地说宇宙是“有”或“无”,是“存在”或“不存在”,而只能说“道”和”宇宙”都是从来如此,永远如此。因为如果我们说宇宙是“有”(或”存在”)的话,那么,在“有”(或“存在”)之前,就必须有一个“无”(或“不存在”)的状态,这个“无”是什么呢?它叫不叫宇宙呢?而且,进一步推而远之,在“无”之前,肯定还会有一个连“无”也没有的状态,这种状态该如何称呼它呢?你能说这种状态就不是宇宙吗?因此,由”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的“道”而主宰和决定的茫茫无边的宇宙,我们追溯它的过去,找不到其开始;跟踪它的未来,也找不到其结尾。”道”和宇宙者是无始无终的。

概括地说,庄子的自然观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一元论,把”道”看作是统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范畴,看作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和根据;既讲“道”在物中,强调“道”与客观事物的联系和统一,又讲道“全”物“偏”,强调“道”与客观事物的对立和冲突;同时,也以直观、推测的形式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思想。

同类推荐
  • 佛教常识

    佛教常识

    本书是一本启蒙、启智的佛教入门书,也是教育普通大众修身养性提升自我的一本有益书籍。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金瓶梅里的心经

    金瓶梅里的心经

    本书是文人讲《心经》,借文学人物,用心参悟。作者亲近三宝,生活中有感悟,诵经时能感通,读书时有感应,其用通俗语言讲经,引人颂善,以《金瓶梅》里的芸芸众生为案例,用心良苦。本书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开示。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后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是用佛陀的话解读或者解答的一些现代都市里最棘手、最热门、最时尚、最前卫、最隐私、最尖锐等的话题。比如禅师对贪污、疯狂玩微博现象、婚外恋、奢华假日游、富二代、拜金女、明星绯闻等等问题的看法。它是用传统的观点阐释和解答新颖的问题。相对于较多的传统佛学类出版物来说,它的话题新颖,与时效结合紧密。市场上很多星云、弘一、证严等法师本人的著作《舍得》、《宽心》等以及写他们的著作《禅的行囊》、《禅心莲韵》等销量都很可观,相信将传统的畅销作品融入新的话题会更加有卖点。
  • 看透牛皮经

    看透牛皮经

    为了引导读者深入这些公案,每一则都有妥切的“白话新唱”、慧眼独具的“分析与鉴赏”,公案中出现的术语也适时注释。阅读禅门公案,是最具挑战性的心灵探险,我们永远不知道就在下一瞬间,会有什么奇妙非凡的事情降临在我们身上!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家夫人是天才

    我家夫人是天才

    裴玥,溟苍大陆魂师家族裴家众所周知的废材,身世不明,饱受欺辱。裴玥,后世世界最后一个魂师传人,性格多变,撒娇卖萌,坑蒙拐骗,杀人越货……一朝穿越,魂魄相融。废物?没有伴生兽?不好意思本小姐自带上古魂兽!魂力?斗气?魂剑双修了解一下。身份低下?实力为尊!更何况她亲爹亲妈的身份一经发现闪瞎众人狗眼!只是,她身边何时多了个活祖宗?威逼利诱让她负责。“不不不,你的年龄当我的曾曾曾曾曾……祖父都够了!”一对一爽文,无虐,欢迎入坑。
  • 修罗傻妃:绝色特工倾天下

    修罗傻妃:绝色特工倾天下

    她是21世纪顶级杀手,却遭人暗算。一朝穿越,由“天下第一杀手”变成“痴傻二小姐”。且看她如何翻云覆雨?替姐报仇、替父惩处内奸、替皇帝整治后宫,打败传说中的“蓬莱岛主”。某帝王:“本以为她痴傻如斯,没想到她精明腹黑,原是朕,错了!”某太子:“她勾人心魄,软萌娇柔。”某教主:“她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我喜欢!”某帝王:“朕的王妃,要和朕大被同眠。”下一秒,某帝王原地未动,穴道被封。某女笑的软萌娇柔。
  • 枢密使密宠小娘子

    枢密使密宠小娘子

    又名《念容执魔》林语萱冒充前状元之子莫友容女扮男装参加科举,为被冤枉的‘家人’查明真相,在查明的道路,她发现原以为死去的堂哥哥林逸墨居然还活着,还成为了苏家大公子苏子陌;欣喜若狂的同时跟哥哥相认之后携手查明真相,但真相并不是她想象的那么简单,还包裹了一个天大的阴谋;林家的事只是一个引导线,而这一切的真相还需要她亲自去查明,得知越多伤就越多,当真相全部都掀开,她该何去何从?……莫友容:“如果陆家没亡,我便是那无忧无虑的陆凝芷,而这世上就不会有林语萱这个人物,朝堂上也不会有莫友容这个官员,而江湖也不会有云依存在。”楚容止:“当初要是留在那里,或许就不会让你经历那么多痛苦的事。”苏子陌:“如果当初早懂对你的感情,铁心带你走,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刀戈相见。”郭景泉:“她只是个女子,为何要对她那么残忍,让她承受了那么多痛苦。”江少津:“世人都可成萧临沂,却終成不了楚容止,也更加成不了苏子陌。”冯宇轩:“其实苏子陌比他幸运多了,至少存在她心里,而他却连门都没看到。”屈栎硕:“看似那么多男子仰慕她,但其实真正无私奉献的只有萧临沂。”
  • 那就在夕阳前恋爱

    那就在夕阳前恋爱

    电竞圈内那个骚天骚地的男人居然玩起了瑶!那个男人居然对国服在榜李信cpdd惨遭拒绝!!在一起前,“哈?你让我玩瑶?就这?你在教我做事?你算老几?”在一起后,“环环~让我玩瑶瑶公主跟着你好不好?就一次嘛~”林玉环听到,顿时恶心的不行,直接对着一旁的垃圾桶干呕起来。陆野:“......”将人堵在楼梯口,陆野捏起林玉环下巴,眯着眼问道:“让我瑶瑶公主辅助你很难吗?”林玉环看着某人浑身散发着一种“只要你不答应我就搞你”的感觉。支支吾吾开口:“不...不难。”这是一个关于打游戏打得太好了以至于被电竞选手拐回家的小故事
  • 不要在寂寞的时候谈恋爱

    不要在寂寞的时候谈恋爱

    这是平凡的故事,却难过的让人整个世界都凋零;这是简单的故事,却幸福的让整个夏季都有风;在这里,会遇见你,遇见我,遇见他,遇见她。会看到灰色的飞鸟,也会看到退潮的海浪,漫步在书中的沙滩上,捡起一只海螺,贴在耳边,回响着,那一天,那一年。关于结婚、关于剩女、关于朋友、关于爱情、关于同性恋、关于双性恋、关于寂寞、关于爱情。不要在寂寞的时候谈恋爱,因为你不会一直寂寞。更因为我会讨厌寂寞的自己,而逃避看到我曾那么寂寞的你。
  • 诉说五月

    诉说五月

    青春,让我们焕发光彩,我们的世界简单又复杂我用五个月的时间找到了我自己的故事用诉说去面对,用诉说去说主人公“薄荷”是怎样从一个在校园时光的青春少女慢慢蜕变,一个初涩的少年,在爱情面前懵懵懂懂,不懂得最好的其实是在身边,时间慢慢的诉说着一切,我们经历了苦,乐,哭,笑,恨,气,可我们一生也在原谅......注:本文偏轻小说流水账多一点
  • 吹不灭的夏日烛火

    吹不灭的夏日烛火

    HE,那年风正好,我们刚好相识于夏天。你说你喜欢上了夏天,我吹着风,笑眯了眼。
  • 如果爱忘了991

    如果爱忘了991

    一场相遇、两个人的开始…如果可以重来我们会选择爱吗?
  • 岁月静好之不负韶华

    岁月静好之不负韶华

    林冰然,一个正直善良的职业女性,由于身体原因放弃了自己最喜欢的专业--舞蹈,最后选择了服装设计专业,并结识了服装设计总监--陈晨,两人由相爱到相恨,最终还走在了一起,两人致力于开发出自己的服装品牌,可这当中困难重重,由于国贸外资企业的从中加入,打破了一切看似平静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