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59400000006

第6章 秦州风雨(1)

1

1894年11月10日,清朝实际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60庆典刚刚结束,以中国惨败告终的中日甲午战争正在进行,中国西北甘肃省秦州城内西关忠义巷一户姓邓的人家,有个延迟产期将近一月的男孩,费尽周折终于呱呱坠地。

这孩子的父亲名叫邓尚贤,字友斋,原是位耕读传家的穷书生,祖居城东二十里邓家庄,后随父进城设馆授徒,迁居城内,教书难以糊口,弃儒经商,在一家姓夏的丝线铺里,充当管账先生。原配何氏,早年病逝。续弦的这房妻子,要比他年轻14岁,是秦州西乡郑集寨昝家的姑娘。岳父昝尚,祖籍陕西三原,读过四书五经,早年家道殷实,后遭遇意外,吃了官司,破产受穷,与家人困居寒窑。邓尚贤与昝氏婚后已生一男一女。男居长,名天佑;女名女女。现在新添的这个男孩,他们给起名叫天成。

忠义巷俗称关爷巷,因巷中有关羽庙而得名。邓尚贤的宅院,距此庙仅二百来步,坐落在主巷道西侧的一条无头小巷之内,由于临近还有几户邓姓人家,俗称邓家圪垴。不知什么缘故,这里的地势比周围低洼。特别是邓尚贤的宅院,简直像个锅底,宅北一个大水坑,常年淤积着污水。下了雨,院里的水别说往外流,大门外的水还会往里淌,全靠院里一个渗井,慢慢去渗。院子很小,长宽不足十步,南、西、北三面低矮的偏厦小屋,伸手可摸到檐瓦。但是,穷愁潦倒的主人,随遇而安,别有情趣,在大门门额上刻写了三个可以左右通读的楷体大字:“安之居”,还在大门外筑了个小巧的月门。使这狭窄、矮小、阴湿的蜗居,倒也显出几分幽静。

尽管家中的日子已够紧巴,但见新添的男孩长得胖墩墩,虎头虎脑,邓尚贤还是满脸高兴,立刻去丝线铺里借了点钱,称了红糖大枣,在药铺里抓了副“生化汤”来给产妇调养。昝氏也很高兴,虽然顿顿吃的玉米面搅团,孩子的奶水却很足。除了奶自家的天成,还奶着比天成早产数月的远房侄儿明九。

孩子的外婆得到消息,连昼赶夜织了匹土布,从窑后的黑土岭上挖来地紫根儿①一染,给女儿缝了条裤子,给外孙做了件棉袄。她说服老伴儿,将身上的衣裳洗浆了一番,煮了几颗鸡蛋,借头毛驴儿一骑,叫大儿子茸哥拉着,40里路慢悠悠走了将近一天,去看女儿。这是她平生头一回进城,走亲戚,见世面,补偿女儿生前两胎时未能去探望的缺憾……

但是,天成还不到两岁,又添了个弟弟天德;天德刚会走路,又有个妹妹匆匆出世。接二连三的稠密生育,加上产褥期间无人照护,原先身体壮实的昝氏,竟由感受风寒腰腿疼痛,经年牵延不愈而成为下肢瘫痪!

瘫痪的头一年,妈妈虽然不能做饭,还能挣扎着坐起,给全家缝缝补补。可是,到了第三年春天,双目生起了云翳,视物越来越模糊,开始还能抖抖索索摸到碗筷,后来竟干脆失明了。

在妈妈双目失明的同时,爸爸卷入了一个令人悲愤难平的案件。那是秦州州署的200多名胥吏,多年来上下勾结,串通一气,鱼肉乡民,营私舞弊,贪污了数目惊人的大批粮食。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穿绸着缎,起屋盖楼,腰缠万贯。秦州百姓,个个切齿,只是敢怒而不敢言。一日,包括邓尚贤在内的几个读书人,在城南水月寺宋荔棠②先生祠前的凉亭上喝酒,喝到酒酣耳热之际,便议论起秦州历任知州的政绩来。一个说:“你看这荔棠先生,在秦州为官三年,留下多少德政!重修杜甫草堂,集淳化阁帖,刻《秦州杂诗二十首》……这些且不说,顺治十一年大地震,他倾出家资,赈济难民,救活了多少百姓!”一个说:“还有陶模大人哩!修的陶公渠、陶公堤不也遗惠至今?”邓尚贤却叹道:“可看看现在的官儿!连一群仓老鼠,也成了精!”对邓尚贤此话,大家自然深有同感,仗着酒兴助胆,联名写了张状子告了上去。秦州百姓见此案得到揭发,人人拍手称快,以为将会秉公处理,为地方除一大患。谁知这帮久混官场的猾吏,避罪有术,集体加入秦州天主教,一个个胸前戴起响当当的十字架圣牌,作为教民受到洋人保护。中国的法律竟过问不得!甘肃总督菘蕃,惟恐得罪洋人,只将软弱可欺的秦州知州李瑞徵免职,却让那帮残民自肥的墨吏,仍然大摇大摆地回到了川署。此案给邓尚贤的刺激实在太深了,晚上做梦,也常常念叨不已。

这时,天成已经八岁。爸爸整天佝偻着腰在丝线铺给人家拨拉算盘。15岁的哥哥从私塾停学,起个学名叫子盘,到一个老中医门下去学艺。家里只有12岁的姐姐伺候妈妈,照看弟妹,生一顿、熟一顿,蓬头垢面,争勺抢碗,泪水拌饭过日子。为了给妈妈治病,变卖了家中仅有的几件值钱衣物,连爷爷留下的一副眼镜,爸爸也狠心摘下来送进了巷口不远处的梁家当铺。可是,任你吃药针灸百般治疗,任你求神问卦烧香磕头,妈妈的病还是日渐沉重。爸爸愁眉不展,整天长吁短叹,50多岁的人,胡子花白,老态龙钟,走路都脚步不稳了。从夏家掌柜那里已提前支取了半年多的工钱,可还是捉襟见肘,有时竟断粮停炊!

望着骨瘦如柴、气息奄奄的妈妈,天成忽然想起从前跟着妈妈到郑集寨去走娘家的情景。那是春耕大忙时节,许多人顾不得吆牛下地,提着瓶瓶罐罐,发疯似的朝村北耤河对岸的山脚下跑去。说是那里突然冒出了一泉“神水”,能治百病,没病的人喝了,也会耳聪目明。天成跟着舅舅也去提那“神水”,可惜山崖下黑压压挤满了人,挤也挤不到泉边。这事使他十分懊悔,咳,要能早点得个信儿多好!可是,两天之后,他就跟妈妈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外婆家,神水,终于没有喝到……对,我现在就去提给妈妈喝,叫妈妈睁开眼睛,翻身坐起……

晚上睡觉之前,天成瞒着姐姐,准备了路上的干粮和提水的瓦罐。不等天亮,偷偷动身,城门一开,就跟着一帮去兰州的脚户上了路。

从秦州到兰州,郑集寨是骆驼客和脚户们来往大道的必经之地。八岁的天成,虽然只去过两趟外婆家,但对沿路的村庄已经睡识。正是六月天气,狭长的需耤河河谷盆地里,麦子收割打碾,高粱正在吐穗,茂密的大麻一片墨绿,柿子树阔大的叶片油润闪亮,晨风扑面,霞光迷人,鸟声婉转悦耳,渠水丁冬弹唱,驮载着货物的骡马,铁掌踏得路上的石子儿火星飞溅,颈脖上的铃铛一步一响,那么节奏分明而清脆动听!穿着白汗衫青坎肩的年轻脚户们,尖声细嗓漫着花儿,高遏行云的优美旋律,在一个孩子灵敏的心弦上激起阵阵共鸣。想到喝了神水,妈妈的眼睛又会复明,麻木蜷曲的腰腿又能伸展自如,在天成的眼里,连这帮普通的脚户,看起来也格外顺心……

天成喜欢走南闯北的脚户,但更爱粗豪艰辛的骆驼客。首先是那伸着长长的脖子,高高地抬着头,脊背上驮两座小山,忍饥耐渴,脾气温和,永远不知疲倦,不慌不忙稳步前进的庞然大物,就比骡子和马有趣得多。每年冬春之间,当青海、河州一带的骆驼客,头戴狐皮帽子,身穿光板老羊皮大衣,七八个人一伙,领几只长毛番狗,牵四五十峰骆驼,浩浩荡荡南下北上,在秦州北关一带的空旷场地上歇脚过夜时,天成总要约几个小伙伴,去跟人家厮混。他们以捡拾驼毛为名,主动跟人家搭讪,帮助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提水、烧火,看守货物。有时看得眼馋,也偶尔偷取人家驮运的冰糖或青盐。有时,还跟友好的骆驼客一起,围坐在那用三块石头顶起一口锣锅的露天火堆旁,一面啃着人家的羊肋巴骨,一面入迷地听着那些令人乐不可支的粗俗笑谈。有一回,一个长满络腮胡子的骆驼客,给天成送了两掬青盐,用粗硬的大手温存地抚摸着天成的脸蛋儿,说他也有个跟天一般大小的儿子,不幸连妻子一起被一个军官抢走了。说只要天成愿意,他就认作小兄弟,带天成去满世界闯荡。对骆驼客到处走动的艰苦而自由的生活,天成确实向往,可是,想到久病在床的妈妈和衰老不堪的爸爸,却没有答应。

是的,天成离不开爸爸妈妈,离不开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也离不开跟他一起下河玩水、上树掏雀的那帮小伙伴。他要大家都来喝一口他提的神水,消灾免病,恢复青春,变得更加聪明!

日影儿西斜,郑集寨到了。这座依山临河、浓荫覆盖的村庄,炊烟袅袅,人们正在做晌午饭。顾不得饥渴疲劳,天成没有到外婆家去歇缓。他爬上河边的柳树,折了几根柳枝儿编了个柳圈儿一戴,脱掉麻鞋,卷起裤腿,涉过清浅的河水,径直朝庄子对面的山脚下走去。

嗬,太美了!山崖下,亮汪汪一眼泉水。泉边不远,石头砌起的高台上,还盖了座描画得五颜六色的新龙王庙。泥塑的龙王,鼓着一双用琉璃球儿做的大眼球子,捧着块木头笏板,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一副忠于职守的模样,肥胖的脸面还没有被香火完全熏黑。天成跪倒磕了三个响头,才想起来时忘了准备香蜡,便向神灵默默求告了一番,许愿下次再来偿还。然后,趴到泉边美美地饱饮了一气,再淹满瓦罐,乐滋滋地折转回来。

“天成——!”

他刚走到河滩柳树下,放下瓦罐,在树下乘凉,忽听有人喊他,抬头望去,原来是三舅应虎,正在放羊。三舅年近30,已成家分居,生有两个表弟,是庄上领头的放羊佬儿,胆子大,心眼多,好捉弄人。天成不愿见,想溜,来不及了,只得绷着脸儿,跟着去见外婆。

外婆一见,又疼又气,美美地数落了一顿,说一个憨娃,不该自个儿偷偷出来野跑,强逼他耐着性子住了一夜。第二天还不放心,又打发二舅兴运,提着瓦罐,陪送天成回家。

一路上,天成惦记着病危的妈妈,催促二舅急急行走。瓦罐里的神水,洒去大半,惹得天成又气又心疼。两人走得大汗淋漓,刚走到忠义巷口,看见跟爸爸在一起的夏家丝线铺的小伙计马尊义,边跑边喊,急惶惶迎他跑出来:

“啊呀!你可回来了……”

马尊义一见天成,拉上就往回走。

天成忙问:“马哥,出了啥事?”

“啥事?咳……”马尊义气急败坏地说:“昨儿一不见你,把全家急坏了!我们几个伙计,也帮着到处寻找。找到天黑,不见踪影,邓妈一急,一口痰卡住喉咙,险乎咽了气……今早还清醒了点,这会儿又叫不喘(系当地方言,意指不说话)了!”

天成一听,从舅舅手里夺过瓦罐,抱起就跑。跑进满是绿苔的院子,脚底一滑,叭的一声,连人带瓦罐一起,跌倒在地,瓦片割破手掌,鲜血直流。他顾不得疼痛,拾起摔破的瓦罐,慌忙进屋,将残存的神水倒进茶盅,一边大声哭喊,一边爬上炕来给妈妈就灌。

妈妈在爸爸怀中侧身半躺着,面色惨白,双目紧闭,已经不省人事,只有鼻息微动,气若游丝。爸爸一手揽着妈妈,一手驱赶着嗡嗡乱飞的苍蝇。哥哥、姐姐和弟妹,哭作一团。天成连摇带喊,妈妈又抬起沉重的眼皮,睁了睁什么也看不见的眼睛,在爸爸帮助下,咕噜一声咽下那口神水,惨然一笑,似乎想伸手摸摸自己的儿子,却沉沉地垂下了头……

这天是6月26日,可怜的妈妈,抛下五个儿女,只活了45岁!

时当伏暑,天气十分炎热,大群苍蝇赶也赶不开。顾不得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期,就从街上木匠铺里赊了口现成的棺材,由邻居和丝线铺里的伙计们帮忙,将妈妈草草入殓,急急抬出了门。

送葬那天,天也作怪。清早火烧云亮得晃眼,棺材刚抬送出城,突然乌云密布,天色黑成了锅底!匆匆抬上玉泉观后面的山坡,狂风骤起,电闪雷鸣,一场罕见的倾盆大雨,迎头泼来。二舅提的灯笼,迎风而灭;哥哥手捧的灵牌立时化为纸浆。斜风密雨,打得人睁不开眼睛。陡峭的山路上,立刻流水成河。实在无法行进,只得将棺材抬到一孔看守田禾的人临时住过的窑洞里暂且躲避。

轰隆隆——轰隆隆——一声接一声的惊雷,震得黄土山崖也在战栗。看看一个个淋得落汤鸡一般的邻居和丝线铺伙计,瞅瞅泡得湿漉漉的黑漆棺材,想想过去跟妈妈闹过的一段别扭,天成泪眼模糊,喉咙嘶哑,早已哭不出声来了!

秦州城北的这条山脉,俗称中梁。山上出产一种蚂蚱,形体矫健,振翅鸣响,金属般脆亮,相当名贵。去年整整一个夏天,他跟哥哥来这里捕捉蚂蚱,卖钱添补家用。有一天,他们捉到了好几十只,脱下破汗衫儿兜着,提到城隍庙门口,卖给了有钱人家的孩子,得了一大把铜钱。兄弟俩一人买了顶白净细密的伏羌③草帽儿,还给爸爸妈妈抱了个三阳川人卖的大西瓜。可是,在捕捉蚂蚱的时候,兄弟俩却闹了点纠纷。那是在一块茂密的紫花苜蓿地里,哥哥发现了一只叫声特别洪亮的蚂蚱,悄悄吩咐天成不要出声,潜伏在地边拦截。哥哥蹑手蹑脚去轻轻捕捉,眼看就要接近目标,不料天成却忍不住打了个喷嚏。那蚂蚱受惊吱儿一声立刻飞走,气得哥哥踢了天成一脚,踢破了腿上的皮。晚上回来,他向妈妈告了哥哥一状,满以为妈妈会责骂哥哥,替自己申冤;不料,双目失明的妈妈,反派了他的不是,将他细细地数落了一顿。说他虽然比哥哥年幼,但倔强刁野,个头儿长得比哥哥低不了多少,准是他欺负了胆小怕事的哥哥。气得他好几天没有跟妈妈说话,还在心里偷偷地骂过妈妈……唉,妈妈,可怜的妈妈!现在能听听你的数落该多好啊!可是,却永远、永远地听不到了……

这场突如其来的雷声,幸好时间短暂。大家在窑洞里躲避了一会儿,云散天开,又露出了火辣辣的太阳。大家加把劲儿,很快就把妈妈安埋进了中梁武家台子上的祖坟。

送葬回来,街道上水净泥干,一进自家的院子,依然满盈盈一院积水。气喘吁吁的爸爸,带领着浑身泥泞的姐姐和两个憨小的弟妹,端着盆盆罐罐,从院里往大门外的水坑里泼倒雨水。爸爸没有去送妈妈,过早的衰老和过度的忧伤,已使他无力爬上那高高的中梁了。也幸亏爸爸留在了家里!当暴雨突然从天而降,大水漫上台阶,眼看就要淌进屋里的时候,要不是他千方百计堵塞住了门缝儿,说不定一场大祸又会临头。多险啊,看那墙脚留下的水印痕迹,竟有一尺多高!

天成和哥哥相互看了一眼,就接过爸爸手中的桶子,倒起院里的水来。这场雷雨,给八岁的天成以最初的人生洗礼。以后,每当狂风骤雨突至,他的眼前就会浮现出送妈妈出殡的情景,他的心头也会浮起不仅仅属于他个人的苦涩。

2

妈妈去世后,爸爸送天成去外婆家寄居。

此时的外婆家,家境已日渐好转。外爷去世后,大舅三舅分家搬了出去。二舅在后窑院旧居前盖了三间北屋,跟外婆在一起过日子。外婆虽已年近70,身子还十分硬朗,独自在窑里住着,纺线织布,养鸡喂猪,脚手不闲。

那是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麦苗儿刚刚出土,柿叶满树红云,一行一行的大雁,排成整齐的队伍,咕噜!咕噜!互相鼓励着不时飞过蓝天。爸爸把天成送出西关,送过伏羲庙门口的东西牌楼,送到坚家河桥头,看天成跟二舅走过长长的板桥,迎着秋风默默地站在河边,揩了揩眼睛,没有说一句话。天成也没有说话,过了河,只向爸爸招招手,就赶路。二舅很喜欢天成,一路上说这说那,学八哥叫逗笑儿,惹天成高兴。可天成只是低着头儿走路,总提不起精神来。

同类推荐
  • 榜样的力量:真实的雷锋

    榜样的力量:真实的雷锋

    本书以雷锋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雷锋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的精神内涵,包括苦难童年、翻身少年、参加工作、应征入伍等系统内容,同时还包括雷锋生平、日记等,还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地表现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展现了雷锋充满崇高理想和高尚情怀的短暂人生。
  •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总会有某个角度,总有“见仁见智”的情况,因为人的本质也是不断展开的过程,因而读人只有在过程之中才能够不断超越原有的层次,进而不断地深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我们要从开端上解读,在过程中领会,在历史中诠释,在未来中把握。读人要在历史的延续中读出人性、人的特征与人的本质。人在面向世界生成的同时,历史也按照人的本性特征不断展开,从历史中能够看到人的发展轨迹。在这个意义上,读史就是读人,在人的本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因素的价值。
  • 定格的记忆:邓百川的风雨人生

    定格的记忆:邓百川的风雨人生

    本书从译诗、注释、赏析三个方面对徐霞客的诗作作了较为详实的诠释。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5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5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丰臣秀吉(五)

    丰臣秀吉(五)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热门推荐
  • 玄武天下

    玄武天下

    一名来历神秘却天赋极高的叶府少年叶凌一步步成为强者并揭露其身世,终成就玄祖的故事!一枪搅乱世!一拳轰云霄!一刀开天际!一掌碎山河!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且看叶凌如何逆天而行,成就玄祖!
  • 戏如画,言似锦

    戏如画,言似锦

    平静的日子被打破,前世今朝,是否有你无法自拔的爱情?是前世的记忆还是后世的续缘?戏子无情却也坚强和软弱的一面…等待他的发掘…
  • 元气师之封天之钥

    元气师之封天之钥

    传说中,女娲寻得五彩灵石,炼化补天才得以拯救万民平静万年,而后伏羲大帝创建封天之门,便隐于世间!天地变换,时间更替变化,万年来不知道多少人前赴后继都一无所获!直到它的出现...............世间贪婪地人性才又被唤醒..............
  • 我只是个游戏

    我只是个游戏

    那一天,我终于发现了这个世界的真相......
  • 狐女寻仙缘

    狐女寻仙缘

    且看狐女是如何的在吃人不吐骨头的修真界步步登仙,成为一代绝世天狐
  • 庄子诠言

    庄子诠言

    本书分为“庄子总论”、“道与德”、“天与人”、“物与我”、“群与己”、“神与形”和“结论”等七章,论述了庄子关于个人自力与外在关联的哲学思辨。
  • 穿越:村姑戏“呆”夫

    穿越:村姑戏“呆”夫

    穿越还种田?真是太无聊。没想到竟被林语赶上了!什么?自己最得意的技能在这里禁用?日子总得过,看在借了别人身体,还带记忆的份上,顺带帮她报个小仇、斗斗极品打发时间吧。被逼亲了?捡个“呆”夫挡一挡好了!某语:呆子,帮个忙,娶了我?呆子:我不娶媳妇!诚恳:帮个忙嘛,今天娶明天休也成,行不?半晌:那行!
  • 异世重生:邪帝的宠妃

    异世重生:邪帝的宠妃

    她是来自异时空失忆的一缕幽魂,误打误撞的闯入了这乱世硝烟;他是世人眼里嗜血成性的年轻帝王,只愿在她面前卸下伪装。一奴一帝,本是永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但命运的齿轮,却让他们生生世世纠缠在了一起。“青颜,我这辈子背负了太多仇恨,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我的敌人,而你,绝对不行。”……
  • 第一游戏

    第一游戏

    人家穿越到古代,利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就能混吃混喝,可我呢,我竟然穿越到了未来!而且一出场就撞了满头大包!这里有大鲸牧场,反物质飞船;有贪婪的饕餮,恐怖的狰狞。这里用科技打造出完整的游戏系统,但一切并不像游戏那么简单,花都城风雨飘摇,其他城市虎视眈眈。战歌响起!机甲战士昂然怒吼,利刃武者枕戈待旦,金刚法师肃穆威严,影舞刺客没入黑暗……我默默打开机械弓,钛合金的长箭指向苍穹:老天爷,打完这一场,我想回家!
  • 夸父星辰

    夸父星辰

    地球,人类唯一的家园,面临着无法生存的困境;人类,不断失败不断探索新的生存星球;绝境之下,世界政府派出星际飞船,飞向太空,进行着一项无法预知结果的探索之旅。和我们的主角一起,开始这个位置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