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48400000023

第23章 人性与道德(1)

物质世界的真理,可能非常具有客观外在意义,却丝毫没有主观的内在意义。后者是心智和道德真理的特权,心智和道德真理涉及意志客观化的最高阶段,而物质世界的真理,则只涉及意志客观化的最低阶段。

例如:我们推测太阳的活动,在赤道上产生热电,产生地球磁场,地球磁场又产生北极光。这种看法一直到现在为止,还只是臆测,如果我们可以把这些臆测确立为真理,那些真理,从客观外在的立场看,意义很大,可是,从主观内在的立场看,却没有什么意义。另一方面,可以从许多伟大而真正的哲学体系,所有伟大悲剧的结局,甚至从对人类道德和不道德两种极端行为及其良善邪恶性格的观察中,判断主观内在意义的实例。因为,所有这些,都是同一“实在”的不同表现,这个实在所具有的外表形态,和客观世界是一样的,同时,在其客观化的最高阶段中,显示出它的最内在本质。

如果我们说,客观世界只有物质意义而没有道德意义,那是一切错误中最大的和最致命的错误,是根本的错误,是人类心灵和气质的真正荒谬。同时,从根本上看,无疑的,是信心化为反基督的趋势。然而,尽管世界上有着这许多宗教——每个人所持的都与这些宗教体系相反。同时,每个人也都想用自己的神话方式,建立自己的宗教——但是,这根本错误,永远不会完全消灭,不时重新表现出来,直到普遍的怨愤使它不得不重新遁迹为止。

可是,不管我们多么确定地感到生命和世界的道德意义,然而,解释和说明这道德意义,解决这意义与真实世界之间的矛盾,却仍然是个艰巨的工作。的确,这个工作相当艰巨,可能还要提出真正而惟一健全的,超出时间空间的道德基础,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种种结果。道德方面的现实情况,很多都能证明我的看法,所以,我不怕我的理论会被任何其他理论取代或推翻。

可是,如果大学教授们仍然不重视我的道德学说,那么康德的道德原则,便会仍然在大学中流行。在这些道德原则中,目前最流行的一个是“人的尊严”。我在一篇名叫“道德基础”的论文中,早就指出了这种看法的荒谬性。所以,这里我只要说,如果有人问,所谓人的尊严基础是什么,我们会很快回答,说它是基于人的道德。换句话说,人的道德基于人的尊严,而人的尊严又基于人的道德。

除了这种循环论调以外,我觉得,尊严这个观念,只能在一种讽刺意义下,用在一种像人类这种具有罪恶意志、有限智力而体质柔弱的东西身上。若人的观念是一种罪行,人的诞生是惩罚,人的生命是劳苦,而人的死亡是必然现象的话,人有什么地方值得骄傲呢!

所以,针对着上面所述的康德道德原则,我想建立下列法则:当你与人接触时,不论是什么样的人,都不要根据他的价值和尊严对他作客观的评价。不要注意他的恶意或狭隘的理解力和荒谬的观念。因为前者容易使你憎恨他,后者则容易使你轻视他。只要注意他的苦难、他的需求、他的焦虑、他的痛苦,那么,你就会常常感到和他息息相关,你会同情他。你所体会到的,就不是憎恨或轻蔑,而是同情和怜悯,惟有这种同情和怜悯,才是福音所要求于我们的安宁。抵制憎恨和蔑视的方式,当然不是寻求人的尊严,相反的,而是把他当作怜悯的对象。

佛教在道德和玄学问题方面,持有较深刻的见解,因此,它们从根本罪恶出发,而不从根本德行出发,因为德行的出现,只是作为罪恶的相反事物或否定。根据修密德“东方蒙古史”中的看法,认为佛教所谓的根本罪恶有四:欲望、怠惰、嗔怒和贪欲。但是,我们也许会以骄傲代替怠惰,就是这样的,这里,将嫉妒或憎恨当做第五种罪恶。我很相信,我应该修正修密德的说法,因为事实上,我的做法符合回教中信奉禁欲主义者的看法,回教中信奉禁欲主义派,当然是受婆罗门教和佛教影响的。这派也认为有四种根本罪恶,他们把四种罪恶配成两对,因此,欲望和贪欲相联,而嗔怒则和骄傲相联。与此相反的四种根本德行则是贞洁与宽大,仁慈与谦逊。

当我们将东方国家所奉行的这些道德观念,与柏拉图一再述说的主要德行——正义、勇敢、自制和智慧——比较一下,我们就了解,后者并非基于任何明确观念,而是基于一些肤浅甚至显然错误的理由而选择的。德行应该是意志的性质,而智慧则主要是理智的属性。西塞罗所谓的“节制”,是一个非常不确定而含糊的名词,因此它可有各种不同的用法,可以指谨慎明辨,或禁戒,或保持健全头脑。“勇敢”根本不能算是德行,虽然,有时候勇敢是实现德行的工具,可是,也会成为卑鄙的仆人,实际上,它是节制的一种性质。甚至吉林克斯在伦理学序言中,也批评柏拉图所列举的德行,并以下述种种德行代替:勤俭、服从、公正、仁爱。这些德行,显然是不理想的。中国人把主要德行区分为五种:仁、义、礼、智、信。基督教的德行是神学的,非主要的,共有三种:信、爱、望。

我们对别人的基本倾向是羡妒还是同情,这一点决定了人类的美德和恶德。每个人都具有这两种完全相反的性质,因为这些性质产生于人在自己命运和他人命运之间所作的无可避免的比较。依这种比较结果对他个性的影响如何,决定他采取哪一种性质作为自己行动的原则。羡妒在人与人之间,在你与我之间,建立一道坚厚的墙,同情则使这道墙变松变薄,有时候,甚至彻底把它推倒。于是,自我与非我之间的区别便消失了。

曾经被视为德行的勇猛,或者说得更正确一点,作为勇猛基础的勇敢,应该加以更进一步的考察。古人把勇敢列在德行中,而把怯懦列在恶行之中,但在基督教教义中,却没有如此的观念,基督教主张博爱和坚忍,在基督教义中,禁止敌意存在,甚至不准抵抗,结果,对现代人说,勇敢不再是一种德行。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怯懦似乎与任何性格的高尚并不相违——如果只是因为对一个人自己显示太多忧虑的话。

不过,勇敢也可以看作一种准备克服目前具威胁性的不幸,以期避免未来的更大不幸,而怯懦所表现的,正好与此相反。可是,这种“准备”与坚忍属于同一性质,因为坚忍就是了解未来有比现在更大的灾祸,并且了解我们强烈的企图逃离或避免不幸,可能带来其他的不幸。因此,勇敢将是一种坚忍,同时,由于它使我们忍耐和自制,所以,通过坚忍的媒介,勇敢至少接近德行。

可是,也许我们可以从一更高观点去看勇敢。在任何情形下,对死亡的恐惧,都可以归因于一种对自然哲学的缺乏了解,若了解的话,就会使人相信自己活在一切外物中,正如活在自己身上一样,因而身体的死亡对自己没有多大损害,恐惧死亡只是建立在感情上的。但是给人类英雄式勇敢的,正是这种信心。所以,读者可以从我的伦理学中知道,勇敢、公正和仁慈的德行,都是来自于同一根源。我承认,这是对本问题采取一种崇高的观点,除此以外,我无法解释为什么怯懦是可鄙的、而勇敢是高贵优美的。因为,更没有其他观点可以使我们了解,为什么把自己看得重于一切的有限的个人——不,甚至把自己看成其余世界存在的基本条件——竟然不把保存自己置于其他目的之上。因此,如果我们认为勇敢只基于效用,如果我只赋予它经验性而不赋予它超越性,那么,就只对它作了不充分的解释。也许是基于这种理由,西班牙剧作家卡尔德隆在关于勇敢问题方面,曾经表示过一种怀疑但却明白的意见,不,实际上是否认它的存在,并借一位年老而有智慧的部长之口,对年轻属下讲话时,表示他的否认。他说虽然自然的恐惧,所有人都是一样,但是,一个人却可以使自己看不到它而变成勇敢的,这就是形成“勇敢”的东西。

至于古人与现代人在其对勇敢的评价之间的差别方面,我们不要忘记,古人所谓的德行,是指本身值得赞美的一切优点或性质,可能是道德方面或智慧方面的,也可能是肉体方面的。但是,当基督教表示人生的基本倾向是道德时,于是,只有道德上的优越才属于德行观念。同时,过去的惯例,仍然存在于前辈拉丁语学者的著作中,也存在于意大利作家的作品中,“巨匠”这两个字的公认意义,证明了这一点。学者们应该特别注意古人之间这个德行观念的广大范围,否则,可能很容易造成困惑混乱。我可以举出斯托巴斯留下来的两段话,这两段话有助于我们达到这个目的。其中一段显然是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哲学家墨托波斯著作中引来的,这段话表示,我们肢体每部分的均匀,被认为是美德。另一段则麦示,鞋匠的美德是把鞋子做好。这也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古代伦理学系统中所提到的美德和恶习,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伦理学中没有地位的缘由。

正如勇敢在美德中的地位还是一个尚无定论的问题,同样,贪欲在恶德中的地位,也是如此。不过,我们不应把贪欲和贪婪相混。现在让我们对“贪欲”问题提出并考察论证,最后的判断让每个人自己去作。

一方面,有人认为,贪欲并非恶德。成为恶德的,是与贪欲相反的奢侈浪费。奢侈浪费是由于只顾目前肉欲的享受,与这比起来,只存在于思想中的未来,根本不算一回事。奢侈浪费建立在一种错觉上面,认为感官逸乐具有积极性或实际价值。因此,将来的贫乏和不幸是浪费者换取空虚、短暂以及仅为想像中逸乐的代价,或养成他对那些暗中讥笑自己的寄生者卑躬屈膝的得意的无意义的和愚鲁的自负,或对群众的注视和那些羡慕他富丽堂皇者的自负。因此,我们应该避开浪费者,就当他患了鼠疫一样,同时,在发现他的恶德以后,及早和他断绝来往,免得将来因浪费而带来的结果来临时,还要替他承担责任。

同时,我们不要希望那愚笨地浪费自己财产的人在有机会保管别人财产时不会动用别人的财产,因此,奢侈浪费不但带来贫穷,而且会导致犯罪。在有钱阶级中,犯罪几乎总是奢侈浪费的结果。所以,可兰经说,一切浪费者都是“撒旦的兄弟”,这句话是相当合理的。

但是,贪欲所带来的是余裕,谁不欢迎余裕呢?如果一种恶德能产生良好结果,这种恶德一定是好的恶德。贪欲的产生,只有一个原则,就是认为一切快乐在效用上只是消极性的,而包含一连串快乐的幸福则是幻想;相反的,痛苦却是积极性的,也是极端真实的。所以,贪欲的人抛弃前者以便可以从后者保存更多一点,于是,容忍和自制便是他的座右铭。而且,由于他知道不幸的可能性是如此无穷无尽,危险的途径是如此多,所以,他增加避免危险和不幸的手段,以便在可能时为自己建立一道坚固的护墙。因此,谁能说预防不幸的小心谨慎是过分的呢?只有那知道命运的恶毒何处达到极限的人。即使是过度地小心谨慎,最多也只是一种只会害及小心谨慎者的错误,而不是有害于他人的错误。如果他从来不需要自己所收藏的财富,总有一天,这些财富将会有益于那些得天独厚的别人。在那时以前,他把金钱从流通中收回,这件事也不是什么灾祸,因为金钱并非消耗物,金钱只代表某人实际上可能拥有的财货,本身并非财货。货币只是筹码,它的价值是它所代表的东西;而它所代表的东西是不能从流通中收回的。而且,把钱收回来,其他还在流通中的钱的价值,便因此而提高了。即使像别人所说的情形一样,很多守财奴最后为金钱而爱金钱,同样,另一方面,很多浪费者,他们花钱和浪费,也没有更好的理由。与守财奴交朋友,不但没有危险,而且还有好处,它为你带来很大的利益。因为无疑的,那些和守财奴最接近最亲密的人,当守财奴死去后,会获得守财奴克己的结果,甚至在他活着的时候,如果迫切需要的话,也可以从他那里得到一点接济。无论如何,我们从他那里得到的比从浪费者那里所得到,总可以多一点,因为浪费者本身也处于无助和举债的境况中。西班牙有一句谚语说:硬心肠的人会比身上不名一文的人多给一点。从这些情形看来,贪欲并不是恶德。

从另一方面说,贪欲是一切恶德的根源。当肉体的快乐引诱一个人偏离正道时,他的肉欲性——他身上所包含的动物性部分该负责任。它的吸引力深深地影响他,使他屈服于当下的印象,他的行为根本不考虑后果。可是,相反的,当他因年老或体弱而达到一种境况,这时,他过去戒绝不了的恶德,现在自动离他而去,追求肉体快乐的能力也没有了——如果他这时转向贪欲,则心智上的欲望比感官上的欲望,保留的时间久。代表世界上一切财货也代表抽象财货的金钱,现在变成了满布着肉体上熄灭的欲望的干枯躯干。这些欲望在爱财的方式下重新复活。感官上短暂的快乐,已变成对金钱的深思熟虑的贪求,这种对金钱的贪求,像贪求金钱所表示的目的物一样,在性质上是象征性的,也是无法消灭的。

这种对现世快乐的持久的贪爱——似乎是一种经过长久时间以后便自动失去的贪爱。这种显然根深蒂固的罪恶,这种肉体上高尚文雅的欲望,是集一切欲望的抽象形式,一切欲望对这抽象形式的关系,就像特殊事物对一普遍观念的关系。所以,贪欲是老年人的恶德,正如奢侈浪费是年轻人的恶德一样。

这种赞成和反对的争论,是人们设想出来使我们接受亚里士多德的道德,也是下述思考所支持的一种结论。

人类每一种完美,都与一种本身势将形成的缺点联在一起,但是,如果我们说每一缺点都与某种完美联在一起,也是对的。因此,我们时常发现,如果我们对某人发生误解,那是因为当我们开始认识他时,把他的缺点和与这些缺点联在一起的完美混在一起。我们似乎觉得谨慎小心的人是懦夫;节俭的人是守财奴;浪费者是慷慨大方;粗鲁者是直爽诚恳;而鲁莽者是带着非常自信而工作的人,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

凡是活在人类世界中的人,都会一再地感觉到,道德的低落和心智的无能,是彼此密切相关的,好像是从一个地方产生出来似的。不过,我已经详细地告诉过大家,情形并非如此。为什么看来如此,那只是由于一个事实,即我们时常发现两者在一起,而环境也需要我们拿两者之一的经常出现来加以解释,因此,我们很容易看到,两者不得不出现在一起。同时,我们不要否认,两者彼此互利。一个没有智慧的人,易于表示出自己的不义、卑鄙和恶毒,可是,一个聪明的人,则知道如何掩饰这些性质。相反的,内心的邪恶是如何地常常使人看不到真理,看不到自己智慧所把握的真理!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叔本华超级成功学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叔本华超级成功学

    本书内容包括:人生的困惑;永恒;幸福;人格;财富;生存;生活的意志;人性与道德;存在的得失等。
  •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逻辑是什么、为什么男人更要讲逻辑、逻辑怎么个讲法、控制自己的非理性、理清话语中的概念、怎样的论据才可靠、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严密的推论等。
  • 老子新解

    老子新解

    以往的人们解释《老子》总是从《老子》一书的词语出发。而本书的作者则完全从《老子》一书的内在逻辑出发因此,本书就其方法论上的革新来看,是对老子解释的一次革命,其所获得的结果是完全崭新、与众不同和引人注目的。通过这本书,现代的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人民将会重新发现,他们可以从中国古人的著作中,特别是从老子的著作中汲取丰富而又极为珍贵的思想与精神的养料,从而使自己生命的存在变得更加充实和完美。
  • 论好运

    论好运

    风靡欧洲的疗愈哲学,对抗焦虑的幸福指导书。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希拉克、萨科齐推崇的哲学家。人们相信,幸福具有偶然性,“幸福”的词源就有运气、好运的意思。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经历反而可以成为我们幸福感的来源。好运,是专注于当下,触摸每一个细微的感受:做饭时的感觉,吃东西时的感觉,走路时的感觉,工作时的感觉,听音乐时的感觉……只要我们专注于此,远比我们一边完成这些任务却一边想着别的事情要幸福得多。幸福,就是敞开心扉,热爱周围的人,浓烈地享受每一时刻。
热门推荐
  • 我是阿丽塔的机械师

    我是阿丽塔的机械师

    她是狂暴的阿丽塔族机械少女:“既然文明遗弃了人类,那人类为什么不可以遗弃文明?”他是毒舌猥琐不要脸的少年机械师:“既然我俩走在触摸永恒的路上,两手就要插兜,死都不能回头。”她说:“我负责战斗。”他说:“我负责维修。”他是她的大脑,她是他的拳头,他俩只要牵手,宇宙再大都无需低头。
  • 爱有接力

    爱有接力

    《爱有接力》,娓娓道出一个简单的都市爱情故事,传递出相信爱情的正能量。
  • 人皇神纪

    人皇神纪

    在强者为尊的武道世界里,一个没有武魂的少年横空出世,颠覆三观,逆天崛起。少年:我脑子不正常了,也变强了。(PS:但凡了解我风格的人都知道,越是这么大众的展开,后续从来都不会让人失望。)
  • 五界纪事

    五界纪事

    身负家仇,孤身上路,何处可以找到自己的出路?独自问道,五界周转,那里才是安放灵魂的海港?
  • 杀主万界

    杀主万界

    “只练护世阵,不修杀人功。”曾经统御万界的【护世主宰】,被自己亲手养大的四个徒儿害死。一缕怨念,盘桓宇宙九百年,最终复生在下界一个懦弱少年身上。九百年后,四个逆徒已成四方至尊,御统万界,威震八荒。“这一世,只练杀人功,不修无用阵……”
  • 拉克西斯之影

    拉克西斯之影

    赛斯勒统治着大陆,议会被七雄所统治,议会用铁血统治着大陆镇压着异族。
  • 云珹

    云珹

    一次背叛,她和他成为陌路,她却意外的认识了他的小叔……某女:“你到底想干嘛?”某男:“做我未婚妻。”某女:“……”几日后……“去民政局。”某男对某女说。(第一次写,有不好的地方希望多给建议)
  • 余生漫长请多关照

    余生漫长请多关照

    许情深喜欢周琛六年,可这个男人从来不曾回头看她一眼,不过没关系,只要她一直守在周琛身边,总有一天,他一定会注意到她……在周琛印象里许情深似乎一直在他身旁,从未离开过,这个女人温柔,端庄大方,她太乖了,没有半分不良嗜好,总之她很好,只是他不喜欢而已……顾应时第一次见到许深情是在大学开学典礼上,当时的她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他知道了她的姓名,知道了她是南大的校花……回国后再次见面是在公司宴会上,当时她便也是乖乖呆在周琛身边,不吵不闹,她变得更加好看了,成熟明艳,女人味十足,尽管一切变了,可她对周琛的爱却丝毫没有改变……在深爱的感情,迟迟得不到对方的回应,时间久了也会消耗殆尽……不管怎么也好,周琛以为许情深会永远站在他看得见的地方,触手可及,可最后他还是把她弄丢了……顾应时三十岁生日会上,许情深魅惑一舞,只为证明她对他的爱……
  • 幽绝之路

    幽绝之路

    通往山巅的往往有两条路,一条是宽阔的大道,一条是险峻的歧路,看主角如何凭着过人的坚毅走上一条从没有走过的险途。
  • 系统之我要回地球

    系统之我要回地球

    周然,一个普普通通的历史老师。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昆仑界,为了在地球的家人,他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