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48400000010

第10章 永恒(5)

我在本文开头即曾说明,我们对于生命的眷恋——不,应该是对死亡的恐惧——并非从认识所产生,而是直接根源于意志,这是没有认识力的盲目求生意志。正如我们的肉欲完全是基于幻想的冲动,而被诱进生存的圈套中一样,对死亡的恐惧亦纯属幻想的恐惧。意志之所以恐惧死亡,是因它肉眼所见,意志本质仅表现于个体的现象,因此,那正如我们在镜中的影像一般,镜子破碎,影像即告消失,而使意志产生它与现象同时消灭的错觉——所以,尽管哲学家们从认识的立场找出许多适合的理由,反复说明,“死亡并无任何危害”,但仍无济于事,因为它是盲目的意志。

意志是永恒不灭的,所有的宗教和哲学,只赐予善良的意志(善心)酬报——在“永恒的世界中”。而对其他——如卓越的智慧等,却从未有过类似的承诺。

附带说明,形成我们本质的意志,其性质很单纯,它只有意欲而无认识;反之,认识的主体——智慧,则是意志客观化所产生的附属现象——因为,意志知道自己的无力和盲目,根据自然的意旨,智慧的产生,是为了协助意志,以作为它的引导者和守护者——认识必须依附于有机体的肉体,有机体又以肉体为基础,所以,在某种意义下,有机体也许可以解释为“意志与智慧的结合”。智慧虽是意志的产物,但它与意志却站在对立及旁观者的地位;不过,它所认识的只是在某一段时间中之经验的、片断的、属于连续性刺激和行动中的意志而已。动物的意志也可获得智慧,然而它的作用更小,仅在追求自己的目的时,作为照明之用——本质之为物,对智慧而言,始终是一个谜,因为它所看到的只是个体不断的产生和破灭,它永远不能了解本质的超越时间性。不过,我们也许可以这么说:对于死亡的恐惧,或多或少是缘于个体的意志不愿脱离原来的智慧。

绝大部分的死亡恐惧不外是“自我已消灭,而世界依然存在”的错误幻觉所致。这实在是一种很可笑的心理,世界伴随意志,原如影之附身一般,世界惟有在这个主体的表象中才能存在,这个世界的真正主人就是意志,它赋予了一切生物的生存,它是无所不在的。如今,这世界的主人却因个体化原理所形成的妄想所困扰而绝望,以为自己行将死灭,踏入永远乌有的深渊,岂非可笑至极?事实上,正确的答案应是:“世界虽消灭,而自我的内在核心却永远长存。”

只要意志不实行否定,我们死后仍存留着另一完全不同的生存。死亡于物自体(意志),犹如个体睡眠,意志由于这种“死亡的睡眠”,而获得其别的智慧和新的意识,于是,这个新的智慧和意识以新鲜生物的姿态再度登场。——反之,如果记忆和个体性永远存留于统一意志中的话,意志将感到非常难耐,因为它只有无穷无尽的继续着相同的行动和苦恼。

但我们的智慧因受时间形式的限制,并不了解物自体的问题,因此,上述情况就被宗教解释为“轮回”。——现在,我们如果再引出“性格(意志)遗传自父亲,智慧遗传自母亲”的论点,加以参证的话,即可了然所谓“轮回”实与我上述的见解,非常吻合。即人类的意志虽具有各自的个体性,但在死亡之后,借着生殖而从母亲那儿获得新的智慧,于是遂脱离原来的个体性,成为新存在。这个存在业已不复记忆前世的生存,因为记忆能力的根源——智慧,属于一种形式,是会消失的。借此,这种状况,与其名之为“轮回”,不如说“再生亡”较为贴切——根据哈地的《佛教手引》及柯宾的《佛教纲要》等书的记载,皆说明佛教的教义与上述的见解原是一致的,但对大部分佛教徒而言,因为这种教义太过深奥难解,故而以较浅易单纯的轮回说取代之。

此外,从经验的根据,也可证实这种再生,换句话说,新生物的诞生与活力消失的死亡之间,实有着极密切的关系。据舒努雷《瘟疫史》中所述,14世纪时,鼠疫症曾一度流行于世界各地,死者无以胜数,使世界人口大为减少,但之后即呈现异乎寻常的多产现象,而且双胞胎非常多。据说,还有此时期所降生的孩童,竟无一人长着完全相同的齿列,这岂非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又,德国医学家卡斯培曾撰有《关于人类寿命》一书,该书作如下两点结论:(一)出生率对于寿命和死亡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二)出生率与死亡率往往相一致,即按相同的比率增减。这是作者从许多国家和地区,搜集许多例证后,所确立的原则,其精确性想来应无可置疑。——虽然,某个个体自己业已死亡,多产的是与自己毫不相关的另一对夫妇,但其间因果实不可说只是形而下的关系。这件事说明了,每一个体皆含着“不灭之芽”,经过“死亡”后再被赎取回来,于是产生新生命,这就是它的本质。如果能沟通出两者之间(不灭之芽与新生命)桥梁的话,也许,生物生死之谜即可迎刃而解。

众所周知,“轮回”是婆罗门教和佛教的中心教义,实际上它的起源极古老,也在很早就取得大多数人的信仰。大概除犹太教及它的两个分支外,几乎所有的宗教,皆有轮回之说。基督教主张,人们在赎回他的完全人格后,即可在可以自我认识的另一世界中相会。而其他宗教则认为这种相会在现世已进行着——只是我们无法分辨。也就是说,借轮回或再生的生命循环,在来生时,我们仍可和我们的亲戚朋友共同生活;不论是伙伴抑或敌人,在来生时我们与他们仍只有类似的关系和感情。——当然,这时的再认,只是一种朦胧的预感,而非明晰的意识。

轮回的信仰,实际可说是人类自然的信念所产生,它深植于世界各角落的一般民众和贤者的脑海中。绝大多数亚洲人自己不在话下,同时它也为埃及和希腊人所信奉。希腊哲学家曾说:“一般希腊人皆信灵魂不灭之说,即灵魂可以从一个人的身体移注到另一人之中。”此外,如北欧、印第安族、黑人及澳大利亚,也有此一信仰的痕迹可寻。它又是督伊德敌派的基础;印度境内的一支回教,也信仰轮回,因而禁止一切肉食。此外,一般异敌,轮回信仰均极根深蒂固。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等大哲,更将它纳入他们的学术体系中。里希田堡在《自传》中也说道:“我始终丢不开‘我在出生前即已有过死亡’的思想。”休姆在《灵魂不灭论》也特别强调:“在这种学说中,轮回是哲学惟一值得倾听的东西。”——只有犹太教和它的两个支派,持相反的意见,因为他们认为人类是从“无”中创造出来的。虽然他们凭着火和剑,在欧洲及亚洲的部分地区驱逐了这足以慰藉人类的古老信仰,但它究竟能持续到何时呢?从宗教史看来,我们实不难判定它的命运。

死亡,也许可以解释为“求生意志中的利己心,在自然的进行中所受到的大惩戒”,或者是“对人类生存的一种惩罚”。就后者而言,死神将说道:你们是不正当行为(指生殖)的产物,应是根本的错误,所以应该消灭。因此死神借“死亡”辛苦地解开由生殖欲望所作的结,让意志备受打击,以彰神。就前者而言,意志中的利己心,总妄想着自己是存在于一个个体中,一切的实体只局限于自己。因此,死亡便以暴力破坏此个体,使意志在失望之余唤醒它的迷误。其实,意志的本质是永远不灭的,个体的损失仅是表面的损失而已,以后它仍将继续存在于其他的个体中。所以,一个最善良的人,“自他”的区别最小,也不会把“他人”当作绝对非我的人;反之,恶人对他人之区别则甚大,且是绝对性的。死亡是否被视为人类的破灭,其程度的多寡,可依此区别而定。

如果能够善用机会的话,“死亡”实是意志的一大转机。因为在生存中的人类意志并不是自由的,一个人的行为是以性格为基础,而性格是不会改变的,其所行所为完全隶属于必然性。如果他继续生存的话,只有反复相同的行为,而各自的记忆中必定存留着若干的不满。所以,他必须舍弃现在的一切,然后再从本质之芽萌生新的东西。因此,死亡就是意志挣脱原有的羁绊和重获自由的时候。吠陀常言:“解开心灵之结,则一切疑惑俱除,其‘业’亦失。”死亡是从褊狭的个体性解脱出来的瞬间,而使真正根源性的自由得以再度显现。由此义,瞬间也许可以视之为“回复原状”。很多死者的颜面——尤其善人——所以呈现安详、平和之态,其原因在此。看破此玄机的人更可欣然、自发地迎接死亡,摒弃或否定求生意志。因为他们了解,我们的肉身只是一具臭皮囊而已;在他们眼中看来,我们的生存即是“空”。佛教信仰将此境界称之为“寂灭”。

同类推荐
  • 快乐的科学

    快乐的科学

    如果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部哲学长诗的话,那么,《快乐的科学》则像一本哲学短诗集成。西方古典哲学素以理性为尊,而尼采大胆挑战理性,在其著作中大量注入了诗性的成分,从而开辟了西方诗性哲学的新天地。本书是尼采后期的重要作品,创作于大病初愈之后,是他心灵狂欢的产物。本书语言凝练而隽永,思想鲜明而锐利,行文多为警句或短诗,思想碎片交相辉映,绚烂者如吉光片羽,深邃者则惊世骇俗。生命、本能、个体、群体、宗教、爱、道德、哲学、文学、法律、科学等众多话题,在书中得到了简明而深刻的论述。本书浓缩了尼采的精华,是尼采哲学的入门书。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共分为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矿业无产阶级、农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态度四部分内容。
  • 天下大道

    天下大道

    或许有人会提出一个问题:老子对于这个逃世幽隐的思想该负多少责任?殊遽难下肯定之答复。被称为老子著作的《道德经》,其文学上之地位似不及“中国尼采”庄子,但是它蓄藏着更为精练的俏皮智慧之精髓。
  • 苏菲的哲学课

    苏菲的哲学课

    这是一本哲学家为中学生编写的入门书。贾尼科是颇负盛名的法国哲学家,他女儿苏菲中学时开始接触哲学,他觉得市面上的哲学书都太深奥、枯燥了,于是决定亲手为女儿写一本哲学入门书。一天一堂课,总共30堂,每堂15分钟,用假期里的30天掌握哲学常识。本书篇幅虽然不长,却遍布着思考的轨迹。无论你是否接触过哲学,只要跟着贾尼科的脚步,一步步慢慢思考,都会发现哲学的乐趣与价值!懂点哲学,换个角度,未来的道路或许大有不同。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内容包括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节选)、产业革命、大城市、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红旗卷起农奴戟。
热门推荐
  • 甜蜜恋爱,时光静好

    甜蜜恋爱,时光静好

    一个个谈恋爱的小故事~女主不是一个人哦,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经历,却是一样的甜蜜~
  • 拒绝洗脑

    拒绝洗脑

    一场培训让一群人变成三观尽毁,他们以无耻为荣,以欺骗为分享,还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当世人大加指责!一个经常被人嘲笑的傻子,却能拒绝传犇销的洗脑,最终,找到自己的...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却骗空了几个大学生的腰包,他怎么做到的?一个瘸脚的扫厕老人,教化了一个又一个迷惘的打工者,他得到了什么?一个神秘的道士,建立了一个不知所谓的战狼部落,只为了寻找与轩辕剑同出一炉的鸣鸿刀,他找传说中的神器来干什么?(喜欢这部作品的朋友,可加扣群262355758多交流,也可关注百度战狼部落贴吧,以后我的作品都在那里!)
  • 玛雅咒语系列:噬心夜语者

    玛雅咒语系列:噬心夜语者

    学校被以吃人类心脏来提高自己能力的黑暗使者——夜语者侵占,希娜华被夜语者抓走,学生神秘失踪,阿修被休课两周却被美如天仙的鲛人丝管抓走,与银朱本为师出同门的姐妹丝管却因秘族人与玛雅王族之间的仇恨反目……安可可为搭救阿修险些丧命,最终是幸存的玛雅王族血统消亡,还是秘族精灵、夜语者能放下仇恨和解?
  • 人性的枷锁

    人性的枷锁

    菲利普自小失去双亲,天生一只脚畸形,寄养在伯父家。天生畸形又寄人篱下,幼小的菲利普敏感又自卑。他在学校经常遭人嘲笑欺负,即使他勤奋祷告,仍然无法摆脱残缺的命运。菲利普明白,他的未来必须靠自己奋斗。不久,他决定离开学校,为自己而活。然而,他人性的试炼才刚刚开始。亲情、爱情、艺术、理想,他在迷茫之中兜兜转转,在重重枷锁中一次次飞蛾扑火冲撞,却又背水一战,终于在千帆阅尽后,寻得了平静的港湾……毛姆自小便有口吃的毛病,父母相继离世后,还很年少的他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幼年的经历深深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本书是他坎坷童年的深入写照,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释放过去种种所带给他的不快,运用哲学、艺术与宗教等观点探讨人生的意义。
  • 君思月圆时

    君思月圆时

    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孩,如何在这纷纭的世界活下去?还好,前世记忆解封,虽受忆蛊之苦,但过往历历在目。原来今生只是前世的一个执念罢了,那她就好好活下去。可是,却遇到了他,前世错过了,那今世就好好爱。前世的谜题都一一解开。他似是一方静谧的夜,与世无争,岁月安好。她却似是一轮血红的月,红的刺眼,将他照亮。他本无忧无虑,却为了她,不惜受尽折磨,来到异世,只为默默保护她。“我曾渴望被人藏好,细心呵护。疼我,爱我。于我痛时安慰我,于我哭时调侃我,于我四下流离时收留我,于我无枝可依时抱紧我。但,我知道,我一直知道,那人,他永不会来。”“月儿,你忘了吗?你把我忘了吗?这个人,就是我呀!”
  • 流年小笺

    流年小笺

    学生党对生活一些小细节的一点感悟,纯属个人感慨,不喜勿喷。
  • 快穿之绝世宿主

    快穿之绝世宿主

    身为除了吃喝玩乐就喜欢宅在家里的女主,曲艺希,在某天被一个系统砸中,成功成为穿越三千世界的攻略者,在各种各样的美男面前,她是否还能保持万年不变的单身贵族?【“希宝,你是我的!”霸道的占有欲,“希宝,希望你明白,除了我,没人能陪伴你左右!”“希宝,攻略我,或者,我攻略你,结局都一样,你只能是我的!”】曲艺希:“……”超级自恋又变/态的对象?她很嫌弃的好不好?!PS:女主性格不定,内心戏很足,男主均为同一人!!不虐~喜欢的扣个评分加收藏哟!欢迎吐槽~~新人开坑!
  • 大师兄的逆袭之旅

    大师兄的逆袭之旅

    一场意外,凌云穿越到了修真世界,没有系统,没有金手指,最关键的是……“我不是主角!”五行剑门大师兄、鸿蒙界凌家嫡系、极品灵根……每一个身份都让凌云倍感压力不是主角又如何?没有机缘又如何?苦修数载筑根基,一朝成圣万骨枯!且看配角如何逆袭反超,成为一代巨擘!
  • 冒牌牛头人祭司

    冒牌牛头人祭司

    真亦假,假亦真,真真假假,难以辩分打造暴力牛头,战士才是我的最爱,祭司只是我的爱好说我是战士,我却是祭司说我是祭司,我却是战士
  • 丧尸围城:海岛传说

    丧尸围城:海岛传说

    主要讲述了一个美国人与两个中国人因坠机而困在僵尸海岛上的生存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