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46000000046

第46章 自由的约束(6)

只有在外部权威通过超自我的建立而内在化后,情形才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良心这一现象于是达到了一个较高的阶段。实际上,直到现在我们才应当谈论良心或者内疚感。也正是到了这时,对于被发觉的恐惧不复存在了,而且做坏事和想做坏事间的区别也全然消失了,因为一切东西都瞒不过超自我,即使是思想也是如此。从现实的观点来看,上述情况的严重性确实已经消失了,因为新的权威超自我并没有我们所知道的虐待自我的动机,而是与自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但是遗传的影响却使过去的和被超越的东西继续生存下来,以致人们感到事情从根本上讲就同它的开端一样。超自我使邪恶的自我遭受同样的焦虑情感的折磨,并且寻找着通过外部世界来惩罚自我的机会。

在良心发展的这第二个阶段,它呈现出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在第一阶段是没有的,并且不再那么容易解释了。因为一个人越是正直,他对自己的行为就越是严厉和不信任,所以最终恰恰是这些最圣洁的人指责自己罪恶深重。这意味着美德丧失了一部分应得的奖赏;驯服和节制的自我并没有获得它的忠实朋友的信任,它获取这种信任的努力看来是徒劳的。我相信很快就会有人提出异议,说这些困难是人为的,并且有人会说更为严格和保持警惕的良心恰恰是一个守道德的人的标志。此外,当有德性的人称他们自己为罪人时,他们并没有错,因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本能满足的诱惑——因为众所周知,诱惑只是在频频受挫后才会增强,而对它们的偶尔满足却会使它们至少是暂时地被削弱。道德学领域充满了问题,它呈现给我们另一个事实:即恶运——外部挫折——大大增强了超自我中良心的力量。当一个人一切都顺利时,他的良心便是宽容的,并且让自我做各种事情。但是当恶运降临到他头上时,他就检查他的灵魂,承认他的过错,提高他的良心的要求,强制自己禁欲并且用苦行来惩罚自己。整个人类已经这样做了,而且还在这样做。然而,这一点很容易地用原初的、早期阶段的良心来解释。正如我们看到的,在良心进入超自我阶段后,这一早期的良心并没有被放弃,而是始终和超自我在一起,并作为它的后盾。命运被认为是父母力量的替代者。如果一个人不走运,那就意味着他不再为这一最高力量所爱,并且由于受到这种失去爱的威胁,他就会再一次服从于他的超自我,即父母的代表——在他走运时他总是忽视这一代表。在严格的宗教意义上,命运被看做是神的意志的体现;在这里,上述情况更显而易见。以色列人相信他们自己是上帝的宠儿,而且当伟大的天父将一场接一场的不幸降到他们头上时,他们从来没有动摇过对于天父与他们关系的信念,或者怀疑上帝的威力和正义。他们用先知作为天父的代表,向先知宣布他们所犯的罪过。由于他们的内疚感,他们创造了具有教士的宗教,它包含极其严格的训诫。原始人的所作所为则极为不同。如果他遇到了不幸,他不是责备自己,而是责备他的物神显然没有尽到责任,并且他不会自罚而是鞭打他的物神。

因而,我们懂了内疚感的两个来源:一个是起源于对于某个权威的恐惧,另一个是后来起源对于超自我的恐惧。第一个坚持要克制自己的本能的满足;第二个也是这样做,迫切要求进行惩罚,因为被禁止的欲望的继续存在是瞒不过超自我的。我们还知道了超自我的严厉性——良心的要求——是怎样被理解的。它只不过是外部权威的严厉性的延续,它继承了后者而且部分地取代了后者。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对本能的克制是在怎样的关系中坚持内疚感的。最初,对本能的克制是对外部权威的恐惧的结果:一个人为了不丧失外部权威的爱便放弃了他的满足。如果一个人实现了这样的克制,他就可以说是服从于外部权威了,并且也不再有内疚感了。但是对于超自我的恐惧,情形就不同了。在这里,对本能的克制是不够的,因为本能的欲念依然存在并且不能瞒过超自我。因此,尽管做了克制,内疚感还是会发生的。这就在超自我的建立过程中,或者说是在良心的构成中,造成了一个很不经济的条件。对本能的克制再也没有全然自由的结果了;虔诚的节欲也不再保证会得到爱的奖赏了。外部不幸的威胁——失去爱和外部权威的惩罚——已经换成了永久的内心的不幸和加剧了的内疚感。

这些相互关系既极其复杂又极其重要,因此,我不怕重复,将再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这些关系发生的时间顺序如下所述:首先,由于恐惧外部权威的攻击而产生了对本能的克制(这当然就是对失去爱的恐惧,因为爱可以使人们免除这种惩罚性的攻击)。然后是内部权威的确立和由于对它的恐惧,即对良心的恐惧而产生的对本能的抑制。在第二种情况下,做坏事的企图和做坏事的行为是相当的,因此就有了内疚感和对惩罚的需要。良心的攻击性接替了外部权威的攻击性。到目前为止,事情无疑已经弄清楚了,但是这种接替在什么地方加强了不幸的(从外部强加的、抑制的)影响,以及使最善良、最温顺的人们形成了良心的惊人严厉性呢?我们对良心的这两种特性已作过解释,但是我们大概仍然觉得这些解释并未触到问题的根本实质,仍然还有一些没有解释的问题。最后,在这里出现了一种观念,它完全属于精神分析领域,它是与人们的一般思维方式不同的。这种观念可以使我们明白为什么研究的题材好像总是混乱和晦涩的。因为它告诉我们的良心(说得更准确些,是后来成为良心的焦虑)实际上是最初对本能实行克制的原因,但是以后这种关系就颠倒了。每一种对本能的抑制现在都成为良心的一个有力的源泉,并且每一种新的抑制都增强了后者的严厉性和不宽容性。如果能把这一说法与已经知道的关于良心起源的历史较好地统一起来,我们就要维护下面这种似非而是的论述,即良心是克制本能的结果,或者说对本能的抑制(从外部强加我们的)创造了良心,然后良心又要求进一步抑制本能。

这一论述和以前关于良心起源的说法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并不太大,而且我们发现了进一步缩小这一矛盾的方法。为了便于阐述,我们把攻击的本能作为例子,并且设想这里所谈到的抑制总是指对攻击性的抑制。于是,抑制本能对良心所产生的作用便是:主体停止予以满足的攻击性的每一部分都被超自我所接管,并且加强了后者(对自我)的攻击性。这一观点与良心最初的攻击性是外部权威的严厉性的延续,因而与抑制无关的观点不一致。但是,如果我们为超自我攻击性的这一最初部分假设一个不同的起源,这种差异就不复存在了。不管外部权威要求儿童放弃的是哪一种本能,它都使儿童不能实现其最初的、但却是最重要的各种满足,所以在儿童中一定会形成对外部权威的相当程度的攻击性。但是他必须放弃满足他的报复的攻击性。借助众所周知的种种机制,他找到了逃出这一困境的途径。利用自居作用,他把不可攻破的外部权威变为己有。权威现已变成了他的超自我,并且具备了一个孩子原本要用来反对它的所有攻击性。儿童的自我必须满足于扮演倒霉的权威即父亲的角色,因为这样一来,父亲的地位就降低了。在这里,事情的真实情形常常是颠倒的:“如果我是父亲,你是孩子,我将会对你更坏”。超自我和自我之间的关系是尚未分化的自我和外在对象间的真实关系经过愿望变形后的再现。这种情况也是具有典型性的,但是根本的区别则是超自我最初的严厉性不代表、或者说不完全代表一个人,从对象那里所体验到的或者归之于对象的严厉性;它说是代表一个人自身对外部对象的攻击性。如果这个说法是正确的,我们就可以断言,良心一开始是通过对攻击性冲动的压抑产生的,后来则由于进一步的同类压抑而得到加强。

这两种观点哪一种是对的呢?先提出的那种观点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似乎是无懈可击的;而新提出的这种观点则以上述令人满意的方式圆满地完成了这门理论。很显然,同时也是根据直接观察的事实来看,这二者都应当肯定。它们相互并不矛盾,甚至在某一点上它们是一致的,因为儿童的报复的攻击性,部分地是由他所预料的来自父亲的惩罚的攻击性的程度所决定的。然而经验表明,儿童所形成的超自我的严厉性绝不是和他所受到的待遇的严厉性相对应的。前者的严厉性似乎独立于后者的严厉性。一个在宽容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可能会有非常严厉的良心。但是夸大这种独立性也是错误的,我们不难相信,养育的严厉性也会对孩子的超自我的形成发生强大的影响。这就等于说,在超自我的形成和良心的出现过程中,天生的气质的因素和来自现实环境的影响是联合起作用的。这根本谈不上令人吃惊;相反,它是所有这些过程的一个普遍的原因条件。

也可以断言,当一个孩子用极其强烈的攻击性和相应的严厉的超自我,来对他的最初的本能挫折做出反应时,他是在模仿种系发展史中的模式,并且将超出被普遍认可的反应。因为史前期的父亲无疑是严酷的,并且大部分攻击性可能应归于他。因此,如果我们从个体的发展转移到种系的发展,就会看到关于良心的起源的两种理论间的差异进一步缩小了。另一方面,一个新的重要的差异就会在这两个发展过程中出现。我们不能排除这样的设想,就是人类的内疚感是从奥狄帕斯情结中萌生的,并且在兄弟们联合起来杀死父亲时就存在了。在那种情况下,攻击的行为不是被压抑而是被实施,但正是对这同一种攻击性行为的压抑应当被认为是儿童内疚感的源泉。在这点上,我不会对下述情况感到吃惊,比如读者气愤地喊道:“那么一个人是否杀死自己的父亲就无关要紧了——他在两种情况下都会有内疚感。我们在这儿可以提出几点疑问。或者内疚感并非产生于对攻击性的压抑;或者杀父的故事是杜撰的,原始人的孩子与今天的孩子杀父的次数一样多。此外,如果这不是一个杜撰的故事,而是一段可能存在的历史,那么它将是每个人都希望发生的并正在发生的事情——即一个人感到内疚是因为他确实干了不能为自己辩护的事情。而关于这件毕竟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精神分析却没有作任何解释。”

读者的批评是有道理的,我们将弥补这一遗漏。这个问题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当一个人做错一件事,并且因为这件事而有了内疚感时,这种情感应该叫做悔恨更为合适。它只是与已经做过的行为有关,而且它的前提当然是良心——感到内疚的准备状态——已经在这一行为发生之前就存在了。因此,这种悔恨永远不会帮助我们发现良心和一般的内疚感的起源。在这些日常情况下发生的事情通常是:本能的需要不顾良心的反对而获得了实现满足的力量,因为良心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由于被满足,本能需要就自然减弱,于是以前的力量平衡重新恢复。因而,精神分析是有理由在现在的探讨中把由悔恨产生的内疚感的情况排除在外的,不管这种情况出现得多么频繁,也不管它们在实际上的重要性有多大。

但是,如果把人类的内疚感上溯到杀死原始时代的父亲,那也只不过是一个悔恨的情况。我们应当假设(在那时候)良心和内疚感,像我们已经假设的那样,在杀父之前就存在了吗?如果不应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悔恨是从哪里产生的呢?毫无疑问,这种情况将会向我们阐明内疚感的秘密,并且最终解决我们的困难。我相信这是能够做到的。这种悔恨是原始人对于父亲的感情的矛盾心理的结果。他的儿子们恨他,但也爱他。在他们通过攻击行为满足了他们的憎恨之后,他们的爱就会在这种行为的悔恨中涌现出来。这种爱用模仿父亲的自居作用建立起超自我:它把父亲的权力给予了超自我,好像是作为对他们施加于父亲的攻击行为的惩罚。它制订了旨在避免重现这种行为的种种限制。由于反对父亲的攻击倾向在以后的世世代代中反复出现,内疚感也就一直存在,而且再一次被受到压抑并转交给超自我的每一部分攻击性所增强。现在,我想我们对于两件事可以说是完全清楚了:在良心的起源中,爱的作用和法定不可避免的内疚感。一个人是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还是没有这样做,并不是真正具有决定性的。不管在哪种情况下,一个人都必定会感到内疚,因为内疚感是矛盾心理的斗争表现,是爱神厄洛斯和破坏或死亡本能间的永恒斗争的表现。当人们面临共同生活的任务时,这一冲突就开始了。由于集体采取的只是家庭这一形式,所以这一冲突也必定表现为恋母情结的方式,从而建立起良心并且产生了最初的内疚感。当人们企图扩大家庭这种集体时,同样的冲突在由过去所决定的方式中继续存在;它被强化了,并导致了内疚感的进一步加剧。由于文明所服从的是把人类组成为一个密切联结的群体内在的爱的冲动,所以它只能通过内疚感的不断增强而达到其目的。起初与父亲有关的事情在群体的关系中得以完成。如果说文明是从家庭向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过程,那么——由于来自矛盾心理的先天的冲突,以及爱的趋向和死亡的趋向之间的永恒斗争——文明将不可避免地与日益增长的内疚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内疚感也许将加强到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人们不禁会想到伟大诗人对“天神们”的动人的责难——

你们把我们带向地球,这个令人厌倦的地球,

你们让我们不知不觉地走向罪恶,

然后让难以容忍的悔恨来折磨我们:

一时的过错,终身的苦恼!

我们可以放心地吐口气了,因为我们想到只有少数人有能力、毫不费力地从他们自己的混乱感情中挽救出最深刻的真理,尽管我们其余的人,必须通过令人痛苦的不稳定性和永无休止的摸索才能找到通往这些真理的道路。

同类推荐
  • 做最出色的经理人

    做最出色的经理人

    初出茅庐和久经沙场的职业经理必不可少的人生和职场指南。心理学、经济学和法律,这是经理人日常工作中时常涉及的三大领域。掌握了这三大领域的知识,也就等于拥有斩荆披棘的武器。我们只想对你说:请阅读这本书,这样,武器就永远在你手上。
  • 赢在细节,成在执行

    赢在细节,成在执行

    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把小事做细、做到位,执行力的成果才会凸显出来。在本书中,我们把细节与执行理念融为一体,提出“细节执行力”的概念,并将影响细节执行力的因素总结为五个层面:能动力、持续力、精进力、沉淀力和思考力。和单纯地强调细节和执行相比,细节执行力蕴含的效力更大,更具指导性和实用性,能让读者知道、悟到、用到、收获到。
  • 让学生自信自强的故事

    让学生自信自强的故事

    迷失记忆的老人,音乐在我掌上,购买上帝的男,享受生命的春光,爱的故事,虚职实爱,卡罗尔的天才,看见世界的时候,一个美丽的故事,最好的年龄。
  • 震后自救与互救常识

    震后自救与互救常识

    《青少年安全健康自我保护丛书:震后自救与互救常识》内容丰富,语言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很强。作为一本青少年安全健康自我保护书,可以让广大青少年读者了解如何应对灾难,并且积极进行自救和救助他人的种种策略,增加其面对灾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 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变成了钢筋水泥的都市里默默奋斗的年轻人,普普通通地在社会中努力挣扎、载浮载沉的平凡人。我们为一些公认的目标:成功,拼命奋斗。开始变得压力很大,内心压抑,有很多精神上的困惑,拼命追赶的困惑,遇到挫折的困惑,自己真正想要的什么的困惑。越来越疲惫,越来越不快乐。社会不仅需要功名利禄,还是需要一些其他的东西的,而我们的舆论、标准却忽视了。越是浮躁的社会,我们越是需要培养一些品质。坚守我们真正想要追求的,找到自己内心的节奏,让心慢下来,在浮躁现实中从容的生活。
热门推荐
  • 网游之盗气冲天

    网游之盗气冲天

    黄天不负有心人,前世悲催的被车撞但回到十年前,能干吗。能勾妹纸吗?能赚钱吗?这些都没问题。跟哥混。你不想牛都不行。就是这么高调·
  • 九阴武霸

    九阴武霸

    聂风在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却在一个根本不认识的世界,自己的灵魂躺在一个死着的身体里,四周铺满了尸骨,阴气不断地朝着这具身体聚来。四周阴森的恐怖,聂风莫名的看着,才发现自己穿越了……而后又发现四周围满了道骨临风的人,全都神色贪婪的看着自己,就好像他是一块甜蜜的肥肉一般,那种痴狂的表情,令聂风心里一阵惊慌,就在他醒来的那一刻,不知谁喊了一句,“他动了,大家快抢呀。”聂风再也顾不上其他的,穿越后的第一件事竟然是逃跑,想想也是醉了:”不说了,快跑呀,这群疯子在追我呀……”
  • 爱在星光之外

    爱在星光之外

    白天,他是闪耀舞台上万人瞩目的超级巨星;夜晚,他是夺权之战中运筹帷幄的集团太子爷。是机缘巧合的偶然,也是逃脱不了的命运,邂逅了他生命中最独一无二的存在。——黎舞子。“牧辰风,你是故意的?你设了这个圈套,逼我就范!”“嗯。”“……”“你的心,我志在必得!”“好,我承认,你赢了。”【1v1双洁】【甜宠暖文,不含虐的成分】【高冷傲娇×古灵精怪】
  • 穿越之月满离愁

    穿越之月满离愁

    一朝穿至南宋合州钓鱼城,醒来发现自己正遭受牢狱之灾,迫于无奈委身为奴,不料却又遭遇冷峻霸道的少主子。他说他爱她,她拒绝求婚,只因害怕自己会随时穿回现代,独留他一人暗自神伤。他被拒心有不甘,她不得已说出自己的秘密。他包容她,理解她的拒嫁,忍受夹在她与家人之间的左右为难。除夕之夜,她救下重伤的杀手冷焰,他一气之下应下了母亲为他安排的婚事。冷静之后悔恨不已的他对她瞒下了自己将要成亲的事实,后被揭发。她茫然,无助,却又觉得,他若安好,便是晴天。成亲前一晚,他却将她从女孩变成了女人。******她难产为他生下一子,却一直隐瞒他是孩子生父的事实,只因不愿见他为难。她的委屈,她的无助,该与何人述......******钓鱼城之战,与她一同穿越的,她唯一的朋友重伤于战场,后不治身亡,弃她而去。她的生命里,懵懂无知的儿子,不离不弃的杀手冷焰,终是再无其他......战争,她该如何生存下去,又该如何在战乱之中保全自己与儿子?******现代,她成为杀害自己朋友的嫌疑人,她,是扛下黑锅,还是,坦白穿越之事?
  • 纹狱龙神

    纹狱龙神

    他是王府之子,他天资聪慧,他的目标是成神,他的“纹”是最好的,但他的天赋在世人眼中却是最“差”的,当被迷雾笼罩的真相渐渐展开时,他的身份究竟又是何人?
  • 异界打脸直播系统

    异界打脸直播系统

    “你个坑爹系统,老子正尿尿呢你把直播打开了!”“宿主大人,请您在五分钟内开始装逼,否则将会爆体而亡。本次装逼完成后我会对您的装逼行为进行评级并根据等级发放相应奖励。”“你个坑爹玩意……”吴敌一边骂着突然灵机一动。十秒之后,整个直播间疯了。“又让主播装了个漂亮的逼!”“尼玛防不胜防啊!”
  • 恭维的艺术

    恭维的艺术

    “渴望被肯定,渴求为人所重视,追求完美”是人们内心急待解决的“饥饿”。而恭维是解决这种内心饥饿的最好食粮,因此,掌握了恭维这门艺术也就掌握了世人心灵的钥匙。但恭维人如果方法不对往往效果不佳。本书提供了恭维他人的十大技巧。
  • 当孤独遇到王俊凯

    当孤独遇到王俊凯

    亿万年前,一阵流星雨划过天际,美人鱼的歌声凯始在彼岸回荡……她孤独惯了,冷已经贯穿了全身,一场意外的车祸令她变得会伪装,没有人看出她的心思,但她遇到了她,又变了……她殊不知自己身上所要背负的一切……
  • 我女友是重生仙尊

    我女友是重生仙尊

    秦墨本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可因为一众美女的接近,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带着记忆而来,竟是重生仙尊。为的,就是接近秦墨,弥补前世的遗憾!方雪瑶:“秦墨,这一世,你,将会是我的男人!”韩卿月:“秦墨,这一世,我会让你爱上我!”凌夭夭:“小冤家,来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时光;来啊,造作啊,反正有大把风光。”。。。。。。秦墨:“好苦恼啊,我为什么这么优秀(⊙o⊙)!”
  • 月下璃霜浅君心

    月下璃霜浅君心

    儿时的相遇,两人互生情愫。被迫分离后,他思念着她。她因月族月女的身份被迫消逝记忆。多年后,一次偶然似乎找到了“她。”,但却使他们之间错过太多。那些青葱的岁月,那些刻骨铭心的痕迹,花火又会怎样在他们之间明艳绽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