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98100000124

第124章 农事二三

第124节农事二三

半生以农为业的父母,自土地承包以来,常年耕种着将近二十亩土地。这在地广人稀、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当地不算太多,若仅以解决温饱问题为目标的话,也不会忙碌太多,更不会有多少无法排解的忧虑。但摆在他们面前的艰难现实却远不止此。我,以及弟弟,这两个潜在的、隐性的花钱窟窿,则使他们根本无法无忧地在高枕上休息一二。这不,受四年前那波席卷全县的养殖大潮的推动,父亲和村里一部分致富心切的村民都搞起了奶牛养殖。父亲向信用社贷了好多款,千里迢迢从省城南郊的一个养殖大村购回三头黑白花大奶牛,成了令人羡慕的奶牛专业户。

牛奶好喝,营养价值高得几乎无与伦比,这可谓妇孺皆知,但谁能想到,供养产此东西的奶牛是多么不易!

养奶牛是一件极受苦、极受罪、极繁琐的差事,谁若摊上这事,谁一年四季,从早到晚,终日都别想轻松一刻。奶牛胃口极大,是纯粹的草包肚,一头牛一顿要吃3大筛干草,三头就得9大筛。人一日吃3顿饭,宝贝奶牛也是。如此,三头奶牛一日就要生生吃掉27筛干草。27筛,可不是个小数目,堆在地上,足称得上是个庞然一物。家里没有铡草机,牛草就只能用铡刀来人工切。院里那两间储草大房,储满一次,需要从早到晚不停地铡,铡上整整一天,而全部吃光,仅需一周。铡草是一项重体力活,我上学的时候,一般由父亲进草,弟弟执刀,我回来的时候就由我执刀了。铡草时,不停地跳起来,不停地蹲下去,手心手指很快就会磨起一颗颗血泡。

铡草不仅费力,还污染大,尘土飞扬,铡不了几下就是一副灰头灰脑的灰相。连续铡上半天,不仅浑身上下灰得不成样子,就连鼻里、嘴里都塞满了丝丝缕缕的尘土,若是躺在地上,远看就活像一条鳄鱼。去洗呗!但你只能洗掉头上、脸上、手上、胳膊上这些表皮地方的灰尘,有些地方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一两天之内,你的鼻涕和痰绝对是黑的。一般情况下,在秋冬季节铡草,尘土还不算太大,但一到夏天,就不得了了。秋冬季节铡的是刚收割不久的现草,上面还来不及落下太多的尘土,而夏春两季,铡的则是落满了冬春两季尘土的旧干草。铡这种草时,一刀下去,就像引爆了一枚小炸弹,梆的一声,一大团细碎的草屑连同其裹挟的尘土,就四散飞开,呛得人咳嗽不迭。

骄阳似火的夏天,坐在树荫下摇扇子都大汗淋漓,而在烈日下手执铡刀一蹲一跃,得受多大的罪啊。尘土不停地向头上扑来,汗水不停地从脸上淌下去,几刀下去就准成一个大花脸。当然,如果在夏天喂现割的嫩草,就不用受这个罪了,是啊,这样不仅不用受罪,还有助于提高鲜奶的产量与质量呢。但哪里有那么多的嫩草呀,干旱少雨的地方,半个月地面上都长不出一寸草,而奶牛那个草包肚哪等得了呀。即便碰上雨勤的年谨,遍地青草也不敢贸然去喂,生怕把牛惯坏了,惯坏了就再也不吃干草了——闻也不闻,甚至饿个半死也不闻,只顾汪汪地向着你叫。这不是麻烦更大吗?!

铡草费力,准备饲料也不轻松。奶牛不仅得多喂草,还得多喂饲料,否则就产不了多少奶。跟大家说吧,一头日产50斤鲜奶的牛,一日至少得喂20斤饲料。我家这三头牛,一日除吃掉27筛干草之外,还得吃掉9洗脸盆约45斤饲料。饲料的制作,既费力,又烦琐。第一步,将装得满满的一袋袋玉米扛到农用车上,拉到磨坊,卸下来,用钢磨将其磨成颗粒状粉末,边磨边装成袋子,之后搬回车上,拉回家。第二步,将磨好的玉米粉倒在院子里的水泥地上,与提前买来的粉状“麻生”混和均匀,之后装入袋子,扛到专门存放饲料的小屋里。麻生是榨油后的副产品,自家不产,只能到市面上买。麻生与玉米粒按1:1的比例混起来,再在其中添加适量精盐、鱼粉或骨粉,就做成了饲料。麻生易买,不必费心,但磨玉米是一项力气活,同样也是一件让人灰头灰脑的差事。喂牛的时候,不直接喂干饲料,得提前半天用清水浸上,等到喂的时候,再搅拌均匀,达到不干不湿才行。当然,这算作饲料制作的第三步。

更烦琐的事,就是挤奶了。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每天凌晨五点就得准时起床,把饿得哞哞直叫的奶牛牵进圈里,喂上大草大料,然后赶紧乘着奶牛狼吞虎咽之时去挤奶。夏天还好说,而冬天的此时正是一天中最寒冷的时刻,湿手让寒风一吹,如刀割一样疼痛。常年挤奶的父母和弟弟,一到冬天,双手就裂满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血口子,让人惨不忍睹,也让心疼不已,但又实在无可奈何。早晨挤奶,中午挤奶,晚上还得挤奶,一日三次,无论手有多么疼、多么痛,都得按这个程序和步骤一项不少地走下去。挤奶的时候,人蹲在牛肚下边,一边挤,一边还得时刻提防不老实的牛踢人,或踢翻奶桶。

挤过一两年奶的牛,基本上就与主人形成了默契,一般情况下不再轻易乱动,更不会踢人,踢东西。但刚开始产奶的小奶牛,则非常不老实,也许是挤奶时会感到疼痛,所以一挤就会乱跳。实在跳得厉害,跳得无法挤的时候,甚至得用绳子绑住两条后腿,才能继续挤下去。不管是何种情况,让牛踢了以后,都必须得忍气吞声,万万不能发作,不能打牛,因为牛一挨打,一受惊,就没奶了,减产减得很厉害,恢复都恢复不了,损失很大。初养牛的时候,父母和弟弟都有过让牛踢着和踢翻奶桶的经历,都因此而打过牛,都有过因此而减产的先例。知道了这个禁忌之后,就再也不敢打了,再气再火也只得忍着。

挤奶之后是送奶,送奶得送到五十多里外的奶粉厂去。奶牛一日吃三顿,挤三次奶,但送奶车只在每天早上来一次。中午和晚上挤好的鲜奶必须好好存放,绝不能酸了,否则就卖不了了。冬天气温低,便于鲜奶存放,但一到夏天,可就麻烦了。在没有冰箱、冰柜等冷储设备的情况下,中午和晚上挤下的奶必须立即吊入相对较凉的水井里,随第二天早上挤好的奶一并交给奶车,送去卖掉。暑天天气炎热,鲜奶很难存放,坏掉的情况,经常出现。一旦坏了,就不能卖了,就得像垃圾一样白白倒掉。

按理说,如此辛苦的工作,收入应该不错吧。不!事实绝非如此,养殖户的收入与其不辞辛劳的付出,根本不成正比。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奶牛太能吃,草料价格太高,饲养成本居高不下,而奶价又一直偏低。另一方面,在行政命令的驱使下,县里的奶牛养殖业发展太快,奶牛存栏数在两三年里急剧膨胀,几乎翻了一番,而鲜奶处理能力却并未相应跟上,全县仅有一个效益较好的奶粉厂和零星的几个小加工厂,鲜奶处理能力相当有限。

在处理能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每天总有相当数量的合格鲜奶被奶厂以各种理由或拒收,或折价收购。折价收购给的理由是,鲜奶的营养指标不达标,如蛋白质不达标,如脂肪不达标。被拒收的鲜奶就命运更惨了,收奶员为防止这种牛奶再次流入厂子,当场就将拒收的鲜奶注入一种在十天半月都不失色的红色或蓝色颜料,作为标记。加入颜料的鲜奶就毫无用处了,只能白白倒掉。

这种情况,每个养殖户每月至少都得经历三次,再加上暑天气温高自己保管不善坏了倒掉的三四次,总算下来,一到夏天,每户每月至少会出现六七次白白倒奶的情况。这六七次不仅挣不到一分钱,还得赔草料、赔人工、赔辛苦。如此下来,养奶牛还有什么利润可图?!难怪乡下人苦笑着称,养奶牛是用零钱换了个整钱。但不养牛又能做什么呢?种下的玉米又卖不了,养牛好歹也能见个现钱,能供子女上学,能供一家人的日常零花。

我力所能及的事情除铡草之外,就是喂牛、制作饲料以及饮牛,再就是清理牛的粪便。别小看这后两项,一点也不比前几项轻松。奶牛在吃完草料、挤完奶后须得马上饮水。一头奶牛一顿至少要喝一大桶水,三头牛就是三大桶,一日就是九大桶。而这水并不是自来水,农村人哪有福气享受那个!取水得从自家院子里人工打的水井中用辘轳绞。四五丈深的水井,重达四十斤的水桶,越绞越感到费力。更费力气的是,水绞上来以后,还得用扁担挑到牛跟前去。

能吃能喝的奶牛自然也能拉能尿,一头奶牛一日至少要拉两大筐稀牛粪,三头奶牛就是六大筐。牛粪又脏又臭,不能堆积在院子里,必须得及时清理出去,用筐一担一担地挑到庭院外大门前的土坑里。在担出去牛粪的同时,还得同时担回几担干土,垫在奶牛拉脏或尿湿的地方。牛尿没法清理,只能用干土垫上去吸,等到下次清理牛粪时再一并清理出去。这项工作每天上下午各一次,不知要耗费多少力气。

几年来,一到节假日,我就主动承担起了这项工作,以尽可能地为父母和弟弟省些劳苦。这些或大或小的活儿,虽又苦又累又脏,但我始终毫无怨言。不过,说心里话,这养牛的活,还有其它农活,我一次也不想做,但一想到、一看到父母、弟弟成年累月为此劳累,心里就十分不忍,就只好咬着牙为他们尽力分担,这也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我多做一份,他们就能少做一份;我多受一点罪,他们就能少受一点罪。

农村苦,农村脏,农村累,农民穷,都是不争的事实,在任何一个社会,他们都处于最底层,不要以为发明了什么令人振奋的政治概念,就能否认这一事实,不要以为给了什么自认为对得起他们的政治待遇就能使他们脱离这个最低最底的阶层。在我们这个广阔的国度,多少年来,数以亿计的他们都始终生活得极其艰难,极其不易,远不是某些拉大旗做虎皮的报纸、电视、电台上连篇累牍报道的那样,终日沉醉在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中。对他们而言,所谓的田园,首先意味着吃饭穿衣、养家糊口,其次是供孩子读书上学,再次是为孩子娶媳妇、盖房子。

虽说田园承载了这么多的希望和功能,但实际上又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际所需,这使得他们一年到头既不得不在上面疲于奔命,又不得不忙里偷闲今天在这里打工,明天在那里打工,以贴补家用,永远都不会有闲情逸致顾及碧草青青、庄稼荫荫的田园风光。碰上好心的老板,他们会如愿以偿地得到自己千辛万苦挣来的血汗钱,若碰上黑心老板,就全贴了。

什么田园风光啊,纯粹是饱汉不知饿汉饥的屁话。你看看那一张张疲惫而沟壑纵横的脸,一双双浑浊而布满血丝的眼,一条条弯成弓状的腰,像个田园风光的欣赏者、陶醉者吗?在他们眼里,一望无际的田园只是田园,永远谈不上风光。风光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而他们则只有精力去关注田里的农产品和与之相关的农业生产资料。只有那些不事稼穑,不以土地为生,不以土地作为生存出路的城里人才可称其为田园式风光,或风光式的田园。

曾在网上看到一则报道,说有个富裕而孝顺的城市先生,为满足自己退休母亲做农民的强烈愿望,在面向大海的沙滩上,为老人买了一栋有房有院的大别墅,从此他那做惯了市民的母亲成天呆在那里,种菜、种花、种草,养鸡、养兔、养羊,当起了专职农民,当得有滋有味,当得乐此不疲,说比起一辈子上班强多了。这位先生感慨地说,当农民真好!话里话外,无不流露出一种对农民的津津乐道的艳羡之情。不知别人看了这则报道有何感想,至少我看了之后觉得非常荒唐、可笑,如果中国的所有农民都像这位先生的母亲那样,有一笔不菲的退休金,有一个腰缠万贯的儿子,有一栋大别墅,那当农民才值得羡慕和向往呢!

我想提醒这位站在着说话不腰疼的他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农民以自身身份为乐、为自豪,也没有一个不以逃离土地,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为理想。当然,这种理想的实现只有为数很少的两种人有可能实现,一种是居住在城市附近的农民,其土地在城市化进程中被征用,其身份也随之发生转变。一种是在国家重点工程如高铁、高速公路建设中被征用了大量土地的农民,但这类人很少,因为即便你有三十亩土地,不可能正好全在一个地方被占。除此之外,农民要想离开土地,可谓难上加难,唯一的希望,也许只有寄于下一代通过努力学习来实现了。

但我并不是说农村没有一点发展,而成为被改革开放政策遗忘的角落。农村的变化和发展也是有的,但相当缓慢,如老年拉车一般缓慢,与整个现代化这列高速狂彪的列车相比,慢得有点不相称,不可思议。在此,我不妨用少许文字,简单说一下我所生活的这块土地三十年来的基本发展与变化。

最突出的变化,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联产承包责任制仅仅实行几年,村民们就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几乎一日三餐都吃上了白面大米。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最显著的变化是,家用电器如彩电、洗衣机、摩托车,开始大踏步进入农家,并迅速得到普及。九十年代后期,一直到新世纪的前一个五年,变化基本不大。如果说有变化的话,就是彻底取消了实行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把皇粮国税这个概念彻底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耕者不仅不必纳税,甚至还可以领到一定的地补。

之后,一直到现在,农村最大的一个难题被得到基本解决,即新农合医保的建立,破解了长期以来并不富裕甚至贫困的农村人看不起病的难题。虽说也建立了与城市居民相对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但这个保障基本上等于没有保障,原因是保障费太低,每月每人只有区区的六七十元。低保在数额上虽说高了一点,但覆盖率和覆盖对象都很成问题,好多该保的没保,而不该保的却通过关系骗了保。“眼尖”的人们常会看到,衣着光鲜、要甚有甚的富人们开着小汽车去领低保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或穷或病或残的应保未户会被拒之门外的场面同样层出不穷。

与此不尽人意之象相对应的是,多少年来,村民们的富裕之路走得异常坎坷,其收入的提高不仅缓慢,且极不稳定,千百年来的靠天吃饭的格局依然如故。他们的收入,与工人阶层特别是干部阶层相比,悬殊之大有如人间天上。

谈到收入,不妨以村民们的主要创收作物玉米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一市斤玉米为0。15元,30多年后的今天,约为1元钱,价格增长了6—7倍。一户农民按每年种植15亩玉米来算,30年前的玉米亩产为600斤(有些年景还不及600斤),家庭年收入为1350元;现在的玉米,亩产约为1000斤,此项收入为15000元,同比增长了11倍略多一点。当然,这是毛收入,如将种地必须投入的种子、农药、化肥、水费等农业生产资料考虑进去,增长哪里还及11倍?但农民的花费呢?30年前,农村小伙子娶一个媳妇,顶多花个一两千块,现在得多少呢?得40万!长了多少倍?!一套城里的房,外加一辆小汽车,而昔日的主打“产品”金银首饰、家用电器现在无不成为令广大媳妇们不齿的白捎品。

农村人没有取得像城市上班族一样增长的收入,但消费观念却丝毫没有落后。钱从哪里来?老父老母拼命干,拼命攒!在我们那里30年前,当地一个上班人的月工资约为50元左右,年收入为600元。现在一个上班的至少月薪为2500元,年收入为32500元(年底双薪,双薪啊!),增长了54倍以上,如果算上上班人过年过节发放的各种福利,差距恐怕要更大一些。

再看社会保障方面,30年前农村人没有退休金,上班人的退休金约为每月30元,村里人自然比不了上班的城里人;现在,当地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月可领到60元养老金,而同龄企业退休职工的退休金每月约为1700元,行政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每月约为2800元,上班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约为农民的28——46倍。在目前的物价下,一个六十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月仅有60元养老金,能做个什么?通过对比,不难看出,农村的社保在目前只具有象征意义,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再看资产性财富,乡下一处院子,现价不超过4万元,当然有比这个高的,也有比这个低的,我是用我所在村子中等价位的房子来作对比。县城里的一套住宅,或楼房或小院子,无论大小,无论新旧,均在30万以上。可见,无论从哪个方面比,城里人都远远优越于农村人。但农村人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城里人那么挑剔,他们很满足,很宽容,大发牢骚,大骂政府的很少,成年累月地匍匐在那块与自己面色一致的土地上,默默地耕耘着,辛勤地劳作着,无怨无悔地苦干着。

同类推荐
  • 哥哥不要太坏

    哥哥不要太坏

    就是一个小白逐步被吃的小白故事啦~~关键是白!
  • 皇上你可以滚了

    皇上你可以滚了

    他是一个风流且面瘫的君王,只有一个太子,对他来说女人和男人只是泄欲的工具,不过……当他被赶出房间站在门口望天的时候,攥拳,朕一定要重振夫纲!于是,拍着门道:【小言,我错了,你让我进去,我下次会尽量克制的】叶言:【轩辕景枫,滚你大爷的】
  • 橘色

    橘色

    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优何怖?何忧何怖?真的可以?离开爱情,忘记那两小无猜?忘记那烈日骄阳?忘记那十年同窗?忘记那一千零九十五个停滞在夜色下的长途电话?忘记那三年军旅缠绵?从左脑切除那些与他有染的神经纤维之后就不会痛了吧?……
  • 少时未成熟

    少时未成熟

    偌大的城市里,潜伏着一群心燥不安的少年。她,本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纯白,却因被小人陷害心存仇恨。他,本是平凡人家出身的孩子,却因一场事故被送走。十年后,他回来了,但却忘记了他与她许下的约定。“他幸福就好。”她泪流满面地笑着说。苦涩之恋,难舍。他们该怎样重拾过去,请听我慢慢道来……
  • 重生之长兄难为

    重生之长兄难为

    一个是死后重生给予他们宠爱于一身,一个从小受尽宠爱任性骄纵,另一个则宁愿折了自己的羽翼也要誓死相随。“皇兄如果离开我,我就去死!”“就算是替身也没关系,留下我吧,哥哥。”一种偏执的爱,最终得谁人愿。他又该何去何从?
热门推荐
  • 时巫

    时巫

    天启十三年,圣婴降世,十三年后,极北之地所有巫师部落被屠戮殆尽,圣婴的躯体也被击杀带走,五年后,圣婴的灵魂从地狱归来,暗中修炼禁忌巫咒,只为复仇
  • 血雨下的审判

    血雨下的审判

    五万年前,邪神血玫与诸神在地球大战,此战,诸神一行全部覆灭,而血玫则被毁掉神体,魂魄也被打成两半,游落于地球各处……因此,她需寻找能容纳她魂魄的宿主……历经漫长的岁月后,血玫的那半缕魂魄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宿主,一个毁天灭地的邪神重见天日……邪神降临,人类文明将何去何从?又有谁能阻止这场浩劫?而与此同时,她的另一半魂魄也找到了一位宿主……
  • 倾世神医,纨绔大小姐

    倾世神医,纨绔大小姐

    云惊弦三大爱好:吃饭,睡觉,撩夜修。本以为自己身体里住着一个丑陋无比的男子,谁知道居然这么好看?一向颜控的她不出意外的被迷住了,奈何自家妹妹来捣乱,真当她云惊弦是废物不成?你会修灵又如何?本小姐会更厉害的跟谁说了?且看她云惊弦是如何爱情事业双丰收的。
  • 无良少校的天真小妞

    无良少校的天真小妞

    “能不定婚吗”某女一脸谄媚,“不行,日子都定好了,我还要我这张老脸呢。”某男不屑一故”“那定也行,看我这么可爱,主角换成我吧,”某女继续厚脸皮“你?”某男主眉头亲蔑的一挑,瞥了一眼某人的胸,丢下一句杀千刀的话,扬长而去“宋天真,我不爱吃旺仔小馒头”“宁逸阳,我要宰了你,啊!!!陪老娘的青春损失费啊!!!”
  • 危楼鬼域

    危楼鬼域

    一群同学,生前难忘的地方不是学校,而是那栋鬼楼,楼里恩怨纠缠,生死缠绵,直到轮回转世,恩怨仍未了结,许多年以后,也许大家会看淡一切,也许仍旧在纠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前世注定,你是我的

    前世注定,你是我的

    “乖,腿夹住我的腰,我使不上力。”“不要,腿酸……”“看你走不动才背你,要不换个姿势,我抱你?”若干年后那个宠她宠得不要不要的鬼夫,和之前那个残忍无情的他相比,真是萌萌哒,当然她走不动的原因也是拜他,和她日久生情所赐……
  • 老鹿王哈克

    老鹿王哈克

    “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之一,收录了作者沈石溪8个动物短篇小说。作者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通过对动物社会的描写,揭示了动物之间情感纠葛的内心世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还可以从中引发联想,体会其中的内涵,引起人们深沉的思索:动物世界尚且如此,我们人呢?
  • 心底那抹白月光

    心底那抹白月光

    为什么别人的相遇那都是甜甜的恋爱的开始?而我却遇到了一个大魔王awa.老天鹅不公平阿!!
  • 六号隔离带

    六号隔离带

    在这崩坏的土地上,我们所追寻的光芒,竟是最后的希望。。。随着恐怖的病毒在第六区内散播,第八政府无奈启动了“隔离带计划”。第六区成为了地狱的代名词,无人敢涉足的禁区。一位著名疾病专家决定去寻找根治病毒的方法,遂带着助手潜入“6号隔离带”内,开始在这深不见底的黑暗中寻找那可能不存在的光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