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95200000023

第23章 (3)

某些被广泛使用的抗忧郁剂,的确能缓解人的剧烈恐惧感,或某种程度的情绪性麻痹,不过,服药者也有可能仅仅是心理上在依赖药物。当恐惧过于剧烈,让药物介入一小段时间,也许是最慈悲的对策。这就好像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药物能够调整失去平衡的化学作用。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样的做法在心灵之道上可能是非常关键且明智的。我曾见过一些被恐惧折磨到完全失去官能的学生,在服用药物后,终于能够以觉察心和仁慈的态度来面对恐惧。有个同是心理医生的朋友曾这样说过,药物让有些人有机会“停止焦虑的行为,乖乖坐下来”。

药物与禅修是可以并用的。药物可以转换恐惧的生理感受,正念觉察的修持则有助于解开让恐惧延续的复杂反应和感受。我的一个禅修学生赛斯,是作曲家兼钢琴家,他与衰弱性焦虑、羞辱感和沮丧对抗多年而失败之后,终于服用了抗忧郁剂。赛斯一直很畏惧他在表演时生起的期待完美的焦虑感受,他告诉我:“作曲和演出是我的生命,当认为自己搞砸时,我就会完全迷失,觉得自己一点用处也没有。”赛斯服用抗忧郁剂后,他的恐惧指数显著降低了,虽然相同的情节和自我批判还是会生起,但是他已经能够看到,念头只是念头罢了,并非事物真实的状态。随着赛斯的禅修愈来愈深入,他逐渐习惯了一个崭新且不同的自我,他不再觉得自己既病态又挫败而排斥自己,反而想要照顾安慰自己。

两年后,赛斯决定停用抗忧郁剂。因为恐惧虽然降低了,但他天生的敏感度和移情能力丧失了一些,而且性欲也变弱了。停药几个月后,赛斯又开始感受一波接着一波的剧烈恐惧,有时则是抑郁。但是当这些情节再度浮现时,他已经能够以觉察心来观照注意,而不会迷失于其中了。他也已经不再任由过度的自我批判和羞辱引发恐惧感,也不再视自己为拙劣挫败的人。也许,赛斯偶尔还是会求取药物来缓和情绪,但他已获得心灵修持的力量,对自己也有信心,这信心让他体悟到内在解脱的真正效用。

从恐惧之迷惘转变为觉醒和解脱,这当中并没有绝对的方法。在选择方法时,要问问自己,这些选择是否有助于觉醒和解脱。最好的答案来自诚实地审视自己的动机,我们治疗的动机是什么?选择禅修或做某种特定形式禅修的动机是什么?是不是通过禅修逃避痛苦或责任?是不是真心想面对并接受恐惧?这选择是否让我们更放松且更仁慈?在寻找获得安全感的方法时,我们要问自己这些问题,然后试试看哪种比较有用。

扩大觉照的镜头:容纳恐惧

通过协谈,芭芭拉终于能再次在家禅修了。她知道当强烈的恐惧来袭时,可以寻求皈依或慈心修持。逐渐地,随着安全感的加深,她开始直接接受恐惧的生起;与此同时,我们则继续协谈,一起面对她的恐惧。

有天芭芭拉抵达我的办公室时,看起来既苍白又疲惫,她说她最近辗转难眠。她正在辅导的学生玛蒂染上毒瘾,濒临退学,芭芭拉开始畏惧和她之间一周两次的协谈。玛蒂是个乖戾且难以捉摸的学生,芭芭拉实在不知道如何让她敞开心胸,每次协谈都让芭芭拉觉得自己愈来愈无能。

她的声音紧绷,双手紧握;焦虑窄化了她的焦点,使她无法以自然的直觉和温和的气度来陪伴玛蒂。我知道,如果芭芭拉扩大觉照的镜头,这扩展的洞察力就会使一切大不相同,如此,她就能够用悲心怀抱自己的焦虑和玛蒂的痛苦。

我请芭芭拉闭上眼睛,想象她跟玛蒂下次协谈的状态,她立刻紧张了起来。“观想自己坐在公园长椅上,”我轻声建议,“任何感受生起,就说出来,友善地向它打个招呼,邀请它在你身边坐下。”芭芭拉点头表示同意:“胸口有种挤压收缩的感觉。胃好像打了结一样好了,它们都坐在我旁边了。”她停顿了一下又说:“有个声音告诉我,‘你一定会搞砸的,你真是无可救药。’”我提醒她,“跟这个也打声招呼,请它坐下来。”

一阵较长的静默之后,我问芭芭拉状况如何,她笑了笑说:“恐惧就坐在我身边,但是至少不是压在我上面,我有空间呼吸了!”

我鼓励她更大力地深呼吸几次,让双手放松,并释放所感受的其他压力。“现在你坐在公园长椅上,可不可以扩大觉照的范围,涵盖周围的声音?注意天空的宽广向四面八方延伸,并继续聆听所有的声音,看着它们在宽广中生起又消逝。虽然恐惧还在身边,但你是否愿意成为这虚空广境的一部分?”

芭芭拉脸上的线条松缓了下来,深深吸了一口气,她缓缓地点头告诉我:“恐惧仍然在,但现在似乎小了点。”我鼓励芭芭拉让自己放松,融入这笼罩着她的柔和、觉醒的虚空,“让恐惧在觉性中漂浮吧。”协谈结束后,芭芭拉已经可以想象自己在跟玛蒂交谈,感受焦虑在胸口涌动,然后让焦虑缓解并在觉性中消融。

对恐惧保持觉察,需要一种开放觉醒的气度,就如同芭芭拉所体验的,敞开心使得她能够毫无束缚地活在当下,保持觉醒则让她认清并全然经历正在生起的一切。觉察的两种相貌都是扩大心灵镜头的要素,假使没有保持觉醒,宽广开阔的内在会变得昏沉恍惚。我们很有可能将开阔性视为回避恐惧的方式,而没有以觉察心来体验恐惧。

当我们与恐惧相处,而不是逃避恐惧时,对自我的认定就会转变。我们不再是个神经兮兮、随时武装的人,而是与自己原本宽广的觉性重新联结;不是陷入且受限于自己的经验,而是开始认清,它们只是念头和感觉的一种变化。由于我们的心已习于偏狭紧绷,因此,要扩大镜头就需要规律的练习。在以觉察的禅修培养觉醒的开阔性之际,我们也可以利用工具来扩大镜头,就像芭芭拉即将发现的一样,工具就藏在挑战性十足的环境中。

协谈时间又到了,但玛蒂迟到。她在芭芭拉对面坐下来,说:“这根本就是浪费时间!反正不管是在这里还是哪里,也不会有人关心我!”芭芭拉狂乱地在脑中搜寻“适当的”说词,她注视着玛蒂,察觉自己体内生起一阵惊慌。突然,她注意到心中出现了“惊慌”,她向惊慌打声招呼,让它坐在公园长椅上,她的身边。然后,她想象玛蒂也坐在公园长椅上。芭芭拉深吸了一口气,望向玛蒂身后窗外的天空,想起了觉性的广境,这广境怀抱着她的恐惧、时钟的滴答声、办公室墙上梵高的画作中旋转的颜色,应该也容纳得下玛蒂。在这短短的几个瞬间,芭芭拉的心已经从害怕失败的恐惧中解放了。当她再度将注意力放在玛蒂身上时,她看到的是一个迷惑受伤的人,芭芭拉的心中充满了仁慈温柔,最后,在一种让双方都很惊奇的宽广开阔之中,她问:“玛蒂,请你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玛蒂哭泣起来,哽咽地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到哪里都把事情搞砸”芭芭拉向玛蒂靠近,甚至感到一点点的笨拙尴尬,她轻柔地把手搁在女孩的肩上,“小乖乖,没关系的。”她用安慰的口吻低声说:“你很安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通过扩大觉性的镜头来跟自己的恐惧相处,芭芭拉的内心产生了容纳玛蒂的空间。在练习彻底接纳恐惧时,我们一次又一次看到觉察心和慈悲心彼此是相互关联的。对芭芭拉而言,扩大镜头让她生起了自然而然的爱心。

扩大镜头增加了全然接纳的可能性。想象以下两种状态的差异:一群野马被关在小小的畜栏中,同一群野马驰骋在开阔的原野上。这就是以窄化的眼光来看待生命,跟扩大镜头来欣赏广阔视野两者的不同。假使觉性的原野既开阔又宽广,那里就足以让恐惧的野马呼啸而过。

禅修时,当觉察到恐惧正紧追不舍,我通常会花几分钟扩大一下镜头。但是在产生些许生理和心理的空间之后,加深全然专注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体验恐惧,否则,宽广舒服的觉受可能会诱使我避开当下的不愉快感受。想在恐惧之中保持真正觉醒,必须愿意主动与恐惧的感受接触。这种蓄意跟恐惧互动的方式,我称之为“倚着恐惧,并进入其中”。

全然接纳恐惧

有个著名的故事:一个人被老虎追到悬崖边,只好纵身一跳以求生路。幸运的是,山壁上有棵树挡住了他,他一只手抓着树枝,摇晃着,上方有老虎踱着步,下方几百尺则是尖凸的岩石,他绝望地高声大喊:“救命啊,谁来救我!”突然有个声音回答:“我来也。”这个人大叫:“神啊,神啊,是您吗?”又有回应:“是的。”男人心里恐惧极了:“神啊,拜托,我什么都愿意做,只要您肯救我!”神则回答说:“好,那么就放手吧。”男人停顿了一下,然后大叫:“还有其他人在附近吗?”

面对恐惧时,把自认为是救生索的事物放掉,是我们最不愿意的。累积财产、迷失在自己编织的故事中,或每晚三杯红酒,都是我们试图避开虎口和尖凸的岩石的方式。然而,若想让自己从恐惧之中解脱,我们就得松开紧抓树枝的手,落入恐惧中,敞开心胸接受体内狂乱的觉受。我们必须愿意去感觉自己的心认为“太多了”的一切,必须认同垂死的痛苦、认同我们必然会失去所珍爱的一切。

放手进入恐惧中,接纳它,这看起来似乎与常理相悖,但是由于恐惧是生命力内在的部分,抗拒恐惧等于抗拒生命。逃避恐惧的习性渗入了生活的每个层面:恐惧使我们无法好好地爱他人,无法珍惜内在和外在的美丽事物,无法活在当下。这就是为什么彻底接纳恐惧是心灵觉醒的重点。

在我带领的某个为期十天的闭关课程中,有个学生艾瑞克遇到了他逃避不了的恐惧。他告诉我,前一天他在禅修时,遭遇了痛苦的生命体验,这体验始于他对母亲和妻子茱莉的强烈不安和焦虑感,他母亲最近中风了,有可能从此再也无法走路或说话,茱莉则长期为忧郁症所苦。艾瑞克觉得无力帮助她们;在焦虑汹涌而来时,更觉无力。

艾瑞克记得前一天晚上,我在课程中说到要与恐惧相处,因此,他决定深入自己的感受;他觉察体内的焦虑感,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在乞求关注?”

突然间,童年的一桩悲惨事件在心中浮现。那时,艾瑞克才6岁,他和弟弟在避暑屋湖边的小码头玩耍,弟弟太靠近码头边,不小心掉到水里了,艾瑞克除了大声呼救,完全不知所措,但是救援的人来得太晚了。自此之后,艾瑞克一直都觉得弟弟淹死是因为自己救不了他。如今,在禅修中,这所有的感觉都浮现了,让艾瑞克觉得自己就像要爆炸了。他的心跳万马奔腾般急促:他想到了他的罪恶感,对妻子的恐惧感,一切是否会更糟,他急切地想补救,却不知道该做什么。突然间,他的身体竟然麻木了。

他很熟悉这种麻木感,每当茱莉告诉他,此生没什么好期待的,她的生命了无意义,他就会发现自己很冷淡。他还是关心茱莉的,但他说:“我无法在深渊中陪她,无法感同身受。”这时候,他觉得身体失去了生命力,心也变得冷硬,脑子里却想尽一切方法试图改善现状。如今,他终于在禅坐中了解,隐藏在麻木感之下的,是巨大的痛苦之根源。假使艾瑞克向它靠近,就有可能被吞没。而他已经准备好要面对长久以来拒绝接纳的恐惧。

全然接纳恐惧,并非意味着失去平稳镇定,或迷失在恐惧中。由于我们通常都是以逃避的方式来面对恐惧,因此直接面对它其实是种矫正。倚入恐惧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邀请、靠近我们惯于对抗的一切,直接碰触那颤抖、胆战心惊和无法放松的紧绷感,也就是恐惧。

无论是熟悉却模糊的焦虑感,还是强烈的恐惧,接纳它能帮助我们变得更觉知,且能够在经历之际就从中解脱出来。我们也许才从恶梦中醒来,或者刚接到医生的电话说我们的乳房X光片看起来很不对劲,或者听到传闻说公司即将裁员,或者才从报上读到恐怖分子可能又会在哪儿发动攻击的消息;无论是什么状况,我们最好先停歇一下,问自己:“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跟艾瑞克一样,我们可以问:“到底是什么在乞求关注?”或者:“是什么在乞求被接纳?”我们的喉间、心口和胃是最能深切感受到恐惧的部位,提出上述问题来应对这些部位的感受,是异常重要的。

当我们专注于面对恐惧的感受时,常发生的状况就是心里立刻开始编织情节妄想,我们可能会迷失在妄想中,一直想着如何应付某个可怕的状态;也可能钻牛角尖,紧抓着令我们害怕的想法和假设:“我恐怕是个失败的大混蛋。”“我好怕永远也找不到真爱和亲密归属了。”或者“我好怕有谁会发现我是这么愚蠢且无趣,从此再也不理我了。”

我们也许会想起最近发生的一段对话,显示出自己的不安全感和困窘,或者跟艾瑞克一样,陷入过去的记忆中,无力又无助。

从恐惧之束缚中觉醒的关键,就是转移脑中编织的剧情,跟恐惧感接触——体内的紧缩感、压迫感、烧灼感、颤抖、摇晃、以及紧张不安的状态。事实上,只要自己能保持觉醒,不要深陷其中,我们编织的剧情,也可以是认清恐惧原貌的工具。脑中持续编织令自己害怕的情节妄想之际,要认清这些念头到底是什么,一再地放下这些念头,去接触联结身体的觉受。

同类推荐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是一本涉及哲学与心理学的普及性佛学读物,由“我”与法师的对话、“你”与法师的对话和“心”与法师的对话三组对话,53个问答组成。觉真法师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或者人生的问题,比如家庭、爱情、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一生的研佛心得,给予了积极和智慧的解答,在阐述中贯穿儒释道传统文化精华。
  • 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堙,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里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 定不在境

    定不在境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是浮澡的,人们常常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本书通过一系列佛理的故事,讲述了如何做人及该做怎样的人的道理。
  •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弘一法师经历了的两世人生集于一身,由风流倜傥的浊世才子,到重振南山律宗的一代宗师,一个转身,演绎了一个旷世传奇。红尘世俗中,世人追捧他的才情;佛门禅院里,世人景仰他的风范。读他的文,风骨、才骨、傲骨,尽显其中;品他的人,真挚、认真、脱俗,做到极致。
热门推荐
  • 告诉我谁才是主角

    告诉我谁才是主角

    是谁说的拥有主角光环就不会死?还是被烧死的!想当年我也是我们村子的一枝花。可后来,我们村全死了。这是一个毫无主角光环,且很有自知之明的普通人的发言。今天,主角好好活着吗?
  • 超人不超

    超人不超

    凡人对于超人类的技能都充满着向往。所以超人孕育而生。PS:看多了中国的仙侠,觉得中国也该有自己的超人。
  • 逗比的次元聊天群

    逗比的次元聊天群

    这要从狼群里混入了一只哈士奇说起至此群里全成了哈士奇,聪明可爱且逗!
  • 魔仙乱异世

    魔仙乱异世

    她,无法修炼玄力的普通人?别开玩笑了,魔仙大人根本不打算修炼玄力。她是要自己开宗立派!她要用魔法横行这片大陆。“我的魔仙大人,你既想翻了这天,那我便如你所愿!”“呵呵~呵呵~堂堂玄神对人家这般殷勤,是想让本魔仙以身相许?嗯?”“不错,不过…是我要以身相许于你。”
  • 秦朝高手现都市

    秦朝高手现都市

    原是第一世界的剑豪赵阳在与秦皇的手下蒙括战斗中牺牲。转世到了第三世界,开启了一段高中生的不平凡生活。什么?校花喜欢我?没办法,人帅就是爱!什么?隔壁牛人又来挑衅?看小爷我一拳打回去!......真正的修仙现在开始!
  • 特工穿越成灾:韦小宝

    特工穿越成灾:韦小宝

    她,是来自国家安全局第二局国际情报局里的最老的一名特工,她堪称第二局中最善于伪装的人。一次任务让她穿越到异世,附身在一个仅四岁的小女孩的身上,当她睁开眼所看到的、听到的,都让她不禁暗自放生大笑一个美丽妖娆的少妇搂着她,纤细的玉手上面沾满了黑色的血迹指着前面不远处的那群人,“宝儿,你看到了吗?记住了吗?就是他们,你的爷爷、父亲、叔叔们,就是他们逼死了你的外公、你的舅舅、你的小姨,还有我。”当她站在这异世里的最高处,满眼的傲视、满脸的狂妄,不羁的说着令人不能忘怀的豪言壮语:“我,韦小宝,要在这里建立一个大大的帝国,一个只属于我的帝国,不再为国家、为任何人而活着,我只为我自己,我就是这异世的‘韦小宝’。”到底在这异世因为她的出现,谁毁灭了谁,谁又拯救了谁?
  • 玉面琵琶桃花扇

    玉面琵琶桃花扇

    一人慵懒肆意的享受最美的时光,一人乖巧懦弱的听从残酷的安排。从天堂,到地狱,只在一念之间,从地狱,到天堂,却需一生祈祷。就因这一念,慵懒肆意的她,来到不属于她的世界,代替乖巧懦弱的她,用尽一生,从地狱走向天堂。冷酷?无情?在冰冷的面具下,且让她看看,这个男人的心,是花,是石,还是伪装的温柔。勾心?斗角?如今,便由她借着这副娇滴身子,笑探众生如何浑身解数唱一出好戏。不知,茫茫面具下,会否真有一颗心?一把桃花扇,扇尽天下缠绵风,一曲琵琶锁,锁尽叵测女人心;琵琶一曲,扇一把,莫待心凉空茶温…
  • 青梅竹马:校草遇上甜心

    青梅竹马:校草遇上甜心

    一次又一次地被伤害,选择离开,两年后的再次相聚,她却不再相信他。
  • 轮回传说之无尽挑战

    轮回传说之无尽挑战

    真正的轮回是什么。一次相遇,一次经历,还是一次挑战。着一切的问题都交给一位命运不凡的少年。他会为我们带来一份特别的答卷。
  • 仅辞而言

    仅辞而言

    一朝穿越的她,偷龙转凤,成为王妃。誓要惊世,自诩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