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5400000044

第44章 心学之韵——王阳明的心学思想(3)

王阳明充分肯定了两个弟子各自对四句教的理解。王阳明对他们的肯定,同时也意味着肯定了王学两大派别的存在。按王阳明的说法,王龙溪那一派可以叫作顿悟派,用来接引最聪明的人;钱德洪那一派可以叫渐修派,只能用来接引普通人。但王阳明强调两派不可截然分开,而要注意相取为用。冯友兰指出,顿悟和渐修都是禅宗的范畴,由此可以看出禅宗思想对王门心学之影响。

心学与佛教

我们可以说,新儒家比佛家更为一贯地坚持佛家的基本观念。他们比佛家还要佛家。

冯友兰认为,王阳明的心学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王阳明曾长期潜心佛学,后来虽然成为儒学大师,但仍然常常满口佛话,一身禅气。他从小就与佛有缘。据说王阳明十岁的时候曾随祖父赴京途经金山寺,面对诸多高僧大德,他出口成章,语惊四座:“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依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年谱》还记载了王阳明的一些经历,更体现了他与佛学的缘源。弘治十四年(1501年),王阳明奉命审录江北囚狱,事后游九华山时,听说地藏洞中有个不食人间烟火、终日坐卧于松毛之上的禅僧,便专门去拜见他,不料禅僧正在熟睡之中。王阳明不忍离去,只好静候在他的身边,抚摸着禅僧的双足。禅僧醒来问他,来路这样艰险,你是怎么到这里的?王阳明说为见大师一面,再险的路也顾不得了。禅僧深为感动,便向他传授了上乘佛法。王阳明不仅在与禅僧交谈时满身禅气,后来与门徒弟子讲学时,也常常是满嘴禅话。比如,当门徒问他什么是良知时,他答道:“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这与禅僧义玄讲的“道流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卧。愚人笑我,智乃知焉”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就王阳明的心学理论来讲,与禅宗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王阳明讲人人都有清净本心,也即无善无恶之心体,而人的私心杂念、善恶意念都是后天的“躯壳上起念”。去除躯壳上起的私心杂念,恢复清净本心,就可成为圣贤。这与《起信论》思想极为相通。《起信论》讲“真心”与“无明妄心”。“真心”就是清净本心,它是成佛的内在根据;“无明妄心”则是后天的私心杂念、有分别心,是成佛的障碍。只要去除私心杂念、有分别心,恢复人人本有的清净本心,就可成就佛果。

此外,王阳明的“心外无物”的心学命题,也受到佛教“境由心生”的启发。佛教“境由心生”一般来讲,强调的是外在的事物由心而造,虚妄不实,所以对外在事物不要贪取、执著。佛教说当你断除对外在世界的贪取、执著心,恢复清净本心时,就可获得一个清净的佛国世界。这个清净佛国也是由人本心显现,这是另外一种含义上的“境由心生”,不过此时的心是人的清净本心,境是清净佛土之境。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命题的含义,类似于佛教的后一种含义的“境由心生”。因为“心外无物”,重在描述圣人的主观精神境界,强调的是人的本心与天地万物彻底地融合,自然与人的生命情感共鸣和交流的整体生命的感受。这种宇宙生命的感受来自于本心对清净世界的呈现和审美观照。这与佛教讲的清净本心呈现清净佛国也没有多少差别。

冯友兰认为,王阳明描述他的本心良知像一面镜子,没有一丝尘埃,镜子照物,随物见形,而镜子本身却没有留下印痕,这与佛家《金刚经》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相通。“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无所住著,无所贪取,做事以无心。不过在王阳明看来,佛家虽说无,其实并不真正无所住著,无所贪取。佛家把人生看作苦海,认为修行成佛是为了逃离生死苦海。所以还是有所住著,有所贪取。而他的心学则做到了彻底的无所住著,无所贪取。他说:“佛氏不蓍相,其实著了相。吾儒著相,其实不著相。……(佛)都是为君臣父子夫妇著了相,须逃避。如吾儒有个父子,还他以仁;有个君臣,还他以义;有个夫妇,还他以别。何曾著父子君臣夫妇的相?”由此冯友兰认为,在某些方面,心学比佛家还要更为一贯地坚持佛家的基本观念,比佛家还要佛家。

上文讲过王阳明的弟子可分成两派,一派是以王龙溪为代表的顿悟派,一派是以钱德洪为代表的渐修派,其中顿悟派走的基本上是佛教禅宗的路子。冯友兰认为,王龙溪主张“四无”说,即“心是无善无恶之心,意是无善无恶之意,知是无善无恶之知,物是无善无恶之物”,冯友兰认为,其方法就是“无住”,与禅宗提倡的“无所住而生其心”相类似。王阳明肯定了王龙溪的“四无”说,同时也承认“四无”的道理是不能用言语说明的,要懂得这个道理,必须要靠悟。这也类似于禅宗的做法。在王阳明后学中的众多学派中,泰州学派更突出地体现了禅宗,尤其是狂禅的作风和宗旨。在泰州学派的那些盐工、樵夫、农民、文人、商贾看来,所谓充当圣贤经典的“天理”,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人人天地心,个个圣贤心。”士农工商、凡夫俗子,“人人皆可共学”,不费多少气力,即可办到。那些经史子集也没有多少用处,无非是印证自己本心经验。而真正的经验又是非言语所能表述。道本无言,真正的经验并不在书本上,而在自身的生活和实践之中。眼前即是,担水劈柴,喂牛养马,都是格物良知。穿衣吃饭,都是此心妙用。那些经典中的天理,看了反而误事,弄不好会成为书呆子。这简直与禅宗如出一辙。所以到了泰州学派时,当时的人基本上把王学等同于禅宗了。王学也因而遭到了很大的非议。冯友兰讲了当时流传着的一个笑话,以说明后期王学与禅宗合流的现象。说有个书生游览一个佛寺,受到了执事僧人的冷落。有一个大官也来游览,却受到最高礼遇。大官走了以后,书生就问僧人为什么待遇不同。僧人说:“敬是不敬,不敬是敬。”书生就照着僧人脸上狠狠打了一个耳光。僧人愤怒地抗议道:“你为什么打我?”书生说:“打是不打,不打是打。”这个故事的流传,无疑是讥讽和批评王学和禅宗的。

王阳明及其后学表面上来看,与禅宗确有某种密切关联。但这种表面上的关联是否就意味着本质上的无差别?冯友兰讲,王氏心学吸收了佛家基本观念,比佛家还要佛家,是否就一定意味着心学是儒学在佛家思想影响下的某各种理论变型?冯友兰指出,心学与佛家哲学虽有表面上的关联,但其本质毕竟不同。心学以追求道德心性(良知)为立学宗旨,而佛教则以清净本心(空心)为立教宗旨。此外,心学讲知行合一,要求在行为实践中体认良知,呈现道德本心,具有积极的入世情怀;而佛家虽也讲“担水砍柴,无非妙道”,但在生活实践中,毕竟没有把“事父事君”视为妙道,不具备彻底的入世精神。因此,心学虽借鉴佛家的某些方法,但毕竟没有脱离儒学的发展轨道,要说心学有所变的话,并不在心学的本质,而只是方法论上发生了变化。

概念解释:

“为道”与“为学”:出自《老子》书中“为道日损,为学日进”一句。“为道”指为人之道;“为学”指求知之道。《老子》认为,做人之道不待知识积累,反而若无正确的价值导向,知识越多就越不利于做人。比如恐怖分子学会了造原子弹,就会制造出更多更大的恐怖事件。所以,对于恐怖分子来说,知识越少,危害越小。但“为道”与“为学”,并不总是对立。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则“为学”更有利于“为道”。

自律道德:律,即约束之意。自我约束自我的道德,是指用以指导道德行为实践的道德法则,是出自内心,是内心自觉的约束,而不是出于外在社会行为规范、社会舆论的监督和约束,或外在神灵的威慑作用。自律道德是与他律道德相反的概念。

利根人:指悟性高、天资聪慧的人。

无住:佛家用语。指无所住著,无所执取,无所贪著。心境一片空灵,无所挂碍。

同类推荐
  •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典)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典)

    本书的初稿系约翰·塞尔在1984年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里思学术系列广播讲座上的演讲稿,经修改后以《心、脑与科学》书名于当年出版、被西方哲学评论家誉为“比他以往任何著作都更广、更深地表述了他的心的哲学观点”。?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及语言哲学往往拘泥于命题、语词的研究,而忽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使语言哲学也开始回归传统的哲学基本问题,而且,其研究方法富于当代语言哲学的色彩。
  • 孔子说为人

    孔子说为人

    本书对孔子的精彩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将孔子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世事的体察和经验加以展示,结合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进行解说,书中对孔子的思想有较为透切的观察,文字之美和思想之深有机结合,内容明白晓畅、妙语连珠、精彩观点随意而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本书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灵感,警醒我们的意识,使我们神游天际。
  •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 《庄子》寓言的文化阐释

    《庄子》寓言的文化阐释

    本书对《庄子》寓言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探讨,着重论述了思维文化、学术文化、文学艺术、农工商贾文化、科学技术、养生文化等诸多方面。
  • 恶的美学历程

    恶的美学历程

    没有任何一种其他艺术像文学那样,能够在虚幻的场景和人物身上生动形象地将恶表现出来。在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人物和荒诞不经的故事人物形象身上,恶有了具体的表现;在心理分析小说和巴洛克时期高贵人物从天堂跌入地狱的故事中,恶的描写有了心灵上的透彻、尖锐的深度;在戏剧中,恶赢得了一种灾难性事件不可避免的巨大动力。然而,从浪漫派开始,文学才脱离了从道德的角度上看,把恶置于人性的阴暗面上的观点的束缚。文学将在一种纲领性的意义上变得与道德无关,并且在耸人听闻的罪行中,在欲念的深渊里和暴力的恐怖中发现恶的审美魅力。
热门推荐
  • 爱情测验笔录

    爱情测验笔录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听着,唱着,哭着,求着。然后笑着,放弃了,以前想要的一切。人活一世,开心就好。
  • 超极品小仙

    超极品小仙

    在我面前,男人算什么!蝼蚁而已!在我面前,钱财算什么!废纸而已!在我面前,地位算什么!垃圾而已!在我面前,世界算什么!皮球而已!别把你们的无知当成是个性,姐会生气,后果很严重!
  • 异界大道行

    异界大道行

    魂落异界,携万千玄门术法,或开宗立派,或孤身修行。玄门万法,如剑仙对敌之飘逸,亦如丹师之受人尊贵,是体修之勇武一力降十会,或是万千它法,入芸芸众生之修者,逆流而上,永证不朽。空有道来无有心,空有心来道亦真,修佛修仙修自在,大道无穷悲自来。一人一故事,一花一蝶情,世有痴儿女,苦海亦逍遥。纵使许我富贵荣华百世,也不及与她苦过一生。
  • 痛仰年华

    痛仰年华

    真心实意的生活,纵使世界再喧嚣,也能在不断追寻的际遇中,重新认识自己,找到最真实、最纯粹的那个自己……顾冬晨:资深单身,始终相信最好的爱就在不远处。苏娜:记者之花,娇美可人,温柔又有血性。冷焱:高岭之花,高贵冷艳,毒蛇犀利,喜欢一个名叫小薇的女孩。陈寒:生于圣诞,对爱坚持,一直追寻父母式的爱情。简随心:一个美人,却美成了风雨。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 临血升腾

    临血升腾

    人类死亡后何去何从?天国是灵魂安息的地方还是另一个起点?当初景迈出天门,踏上新的土地,那个瘦弱的男孩却已然发生了巨变…
  • 灵武通天

    灵武通天

    继承了父亲的恶魔力量,世人皆要诛他.一路腥风血雨地杀来,只为守护心中所在乎的那些人!
  • 哈利波特与毛蛋

    哈利波特与毛蛋

    这是一部致敬哈利波特系列的同人小说,讲述了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哈利向他的小儿子阿不思讲述当年他与赫敏、罗恩一同前往中国的魔法学校留学的经历,在那里,他们遭遇到了平生最强大最邪恶的对手。。。。。。
  • 江湖是非录

    江湖是非录

    江湖的对错是非,究竟何人说的算?众生以为是者,是耶?众生以为非者,非耶?
  • 大神救命

    大神救命

    这个世界病了,重症,感染。一梦醒来,神话传说中的怪物们粉墨登场,生化神兽,机甲天兵,这是看不见黎明的沉沉黑暗。PS:克苏鲁风的东方神话+机甲废土+SCP基金会,风格轻松,故事有趣。大概如此。
  • 走过石桥

    走过石桥

    本书是鲁迅文学奖得主范小青的中短篇小说集。范小青的作品从叙事风格看,严峻中有温情,沉重中有轻松,或者说在严酷的生存状态的描写中有浪漫精神的人文情怀。编选者从作家众多作品中选取了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篇目《城乡简史》《走过石桥》《来自何方的邮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