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5400000018

第18章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老庄哲学(2)

《庄子·齐物论》说:“道隐于小成。”小成是有限,有限之物形成,道的无限可能性即隐没不彰了。下文另一段又说:“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氏鼓琴,成就了某些音调,无论动听与否,他终究还是遗漏了一些音调,因为音调是不可胜举的。有所成就即有所亏欠,只有不鼓琴,没有音调实现,无成无亏,才能保持“声全”。无声就包含了一切声音。据说陶渊明的书房挂了一张无弦琴,他恰是要从“无弦”中闻“大音”。同样的道理,“道”是一切事物的“全”,是“大全”,大全是无物,因为一有事物,它反而偏而不全了。

《庄子》中还有许多地方谈论“精”、“气”,把它们也当做万物构成的要素,这大概是道家的人想调和庄学与稷下黄老学派,为无形之道与有形之物建立一种实在的联系。这想必不是庄子志趣之所在,故略而不论。

常,反,复

知常就是要我们知道自然规律,根据它们来指导个人行动。想要得到东西,就要从其反面开始;想要保持什么东西,就要在其中容纳一些与它相反的东西。无为的意义,实际上并不是完全是指无所作为,它只是要“为”得少一些,不要违反自然地、任意地“为”。

我们在前面已经见过“常道”、“常无”、“常有”等诸多范畴,“常”有恒定不变的意思,老子用以指称宇宙间事物变化的通则。言及“道”的功用,《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言及人事变化的规律。《老子》又说:“取天下常以无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常”不可更易,人们只能了解并顺从于它,《老子》数言“知常曰明”,可见“明”之可贵。知常之人又依常而行,称为“袭明”(袭通习):“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老子》第二十七章)圣人能“习明”,最后不仅自己成了正果,天下万物都跟着沾光。老子告诫我们说:如果遵常而行,就不致倒霉遭殃;倘若“不知常”而轻举妄动,那就凶多吉少了。更进一步说,了解了事物规律,甚至可以帮助人逐步提高精神境界。《老子》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老子》第十六章)据马叙伦考证,“王”可能是“周”字之误,“天”可能是“大”字之误。“容”就是《庄子》中所谓“宽容于物”的意思。知常之人,能顺应事物的变化,理解事物出现的必然性,因此不妄生好恶之心,这就能像弥勒佛那样,做到“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虚心容物就能公正待物,其精神就能遍观万物,像“道”一样广大久长。

怎样才能做到“知常”呢?我们都懂要“学习知识”的道理,老子也不排除“为学”。为学的方法,主要是“观”。《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第十六章)万物纷纭杂陈,我们要观察其中循环出现的东西。保持内心的平静,克制个人的情感欲望,以免它们成为“有色眼镜”,这才能认识事物的真相。现代社会科学都讲研究人员的“价值中立”,也就是“致虚极,守静笃”的意思。“观”是“袖手旁观”的“观”,《老子》极为推崇这种思想,认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老子》第四十七章)端坐屋内,眼观鼻,鼻观心,不成了面壁虚构了吗?对哲学家或许适用,普通人可万万使不得。

老子对“为学”很警惕,认为知识越多越可能“反动”,即向自然的反面运动,导致人为和虚假的东西增多,破坏了“道”的原始的素朴性。要知常,根本的办法是“为道”。《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十五章)“道法自然”不是说在“道”之外另有一个“自然”可以取法,而是说“道”的运动天然如此,无所为而为。人当然应该效法这种“常道”,顺乎自然,无所为而为,就可以无咎无殃,明哲保身。《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四十八章)知识有待于积累,修道却要慢慢减损。“为道”不是“学道”,“道”无名,不可言说,不成其为某种“知识”,所以无所可学。为道要靠直觉的体悟,要靠“观”,静静地观照。人的欲望、妄念、妄行像一堵堵墙壁,隔开了人与天地万物,而“道”就遍在天地万物间,人因之不能直接、亲切地体验“道”。必须“涤除”那些欲望、妄念、妄行,以至于无所为而为,不用主观意志导引行为,方才能够见道。见道之后,知常就不在话下了。

老子所谓的“常”,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那种干巴巴的抽象定律。老子是要人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在具体的、活生生的现实情境中去体验“常”。正因如此,知常更多地依赖于为道,不依赖于为学。也正因如此,把老子哲学归结为“唯物主义”、“辩证法”或“形而上学”,都是一种简化、粗糙的说法。

老子提得最多的“常”是“反复”。“反者道之动”,凡物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盛,盛极而衰,这就是“反”。“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老子》第十六章)事物衰落至极,终而又始,叫做“复”。“复”有两层含义,一是更新再始,二是复返于初。在《老子》中,似乎循环返初的意味较浓。《老子》中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容,曰大,曰逝,曰远,曰反。”(《老子》第二十五章,据高亨《老子正诂》改)要勉强形容“道”,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大、逝、远、反。大读为“太”,至极无以复加的意思,表示“道”为“自本自根”的终极之物。道不断生出具体事物,仿佛草原上的春草,向四边不尽蔓延,这就是“道”的逝。事物生长变化,渐趋枯萎,好像与“道”展现于当前的欣欣向荣相远离了,这是“道”由逝而远,由远而反,物之兴生于道,物之亡归于道,道又生物,这样生生不已,“周行而不殆”。

“反复”的道理,用于人事,就是老子的处世之方。想得到什么东西,要从其反面着手。《老子》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第三十六章)兵法常说“欲擒故纵”,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老子不是阴谋家,他主张无为,不想教人阴险狡诈,但是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些教导对玩弄权术的人还是大有启发的。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大概没读过《老子》,可他对付他的恃母而骄的弟弟段,就是用的这种手法:起初段要什么给什么,鼓励他骄纵放肆,直到他要谋反了,才名正言顺地惩治他,让他的母亲无话可说。《老子》又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左边奚,右边谷);……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老子》第二十八章)水柔弱至极,却可以磨蚀坚硬的顽石,这叫“以柔克刚”。所以要谦虚,好比中国妇女,虽受“夫权”压迫,但善于“主内”,致使中国男人,“惧内”的不在少数,可谓“雄不雄,雌不雌”。*(左边奚,右边谷)和谷都是低洼的地方,惟低洼处方能聚物。

如果要保持什么东西,就得在其中容纳一些反面的因素,这才不至发展到极端,从而完全转向反面。所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第四十五章)月亮光明普照,可谓“大成”,但它也有阴晴圆缺,是“成”与“缺”的统一,这样才能发生千姿百态的夜色、月色,有不尽的妙用。天地极度充实,又似乎虚而不足,于是有风云变幻、寒暑更替。这是说“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老子》此处的“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辩”,其实都是指“道”而言,推及人事,就是教人守拙,以退为进,不为过分之举。

为人重在为道,不失其赤子之心,如果孜孜于学习几条处世的“窍门”,说不定就会“弄巧成拙”。只有效法自然之道,保持质朴的本性,不逞私欲而妄为,才能“无为而无不为”。

齐物

从道的观点看,每物就刚好是每物的那个样子。它们都是由道而生。所以从道的观点来来看,万物虽不相同,可是都统一为一个整体,即“通为一”。人达到与道为一的境界,就实现了逍遥自在。

无论为道、处世,《老子》都还坚守死生、雌雄、荣辱等诸项分别,虽然也有要超越、综合二者的对立的这种意思,但是他显然认为现实世界的这种对立是化解不了的。《庄子》发挥了惠施“合同异”的见解,是非、荣辱、生死、终始的界线模糊了,消失了,对立被破除了,齐一了,天地成为混沌的一片。这就是所谓的“齐物论”。

庄子认为是非出于人的“成心”,都是偏见。人们各执己见,以有限的观点,判断无限的是非,这怎么做得到呢?自以为有知的人,如若认真反省、彻底追问,还能确定自己有知吗?自以为无知的人,又怎么知道自己的无知是不是有知呢?譬如苏格拉底一再声称,他惟一知道的事情,就是自己的无知。于是他遍访当时号称有知的大师,与他们相辩论。结果发现他们比自己还无知,因为他们连自己无知这一事实都不知道。苏格拉底到底有知无知?大师们到底有知无知?照庄子看来,我们是无法判断的。

庄子又说:如果你我二人辩论,你赢了,我输了,那么你就正确、我就错误吗?如果我赢了,你输了,难道我就正确、你就错误吗?你我二人,是有一人对、有一人错吗?要不大家都对或者都错吗?我俩各有所弊,都不能决定。让谁来决定呢?让和你意见相同的人决定吗?既然和你意见相同,他凭什么决定?让和我意见相同的人决定吗?既然和我意见相同,他凭什么决定?让和我俩意见都不同的人来决定吗?既然和我俩意见都不同,他又凭什么决定?让和我俩意见都相同的人来决定吗?既然和我俩意见相同,他又凭什么决定?

即使当前有办法决定孰是孰非,也无济于事。世界变化迅速,“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刚才认为非的,转眼成为了是。你有一套是非,我有一套是非,今天一套是非,明天一套是非,彼此是非的对立,形成一个循环无端的圆圈,倘若沿着圆圈跑,劳神苦形,不得要领,而且像猴子一样愚蠢。《庄子》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养猴的人,给猴子们分食物,说早晨三升,晚上四升。猴子们于是大发脾气。养猴的人当然会耍猴了,他说,那就早晨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们都转嗔为喜。庄子的意思是,“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没有区别,人们的是非殆同此类。

同类推荐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老子与世界

    老子与世界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老子文化成果的文章汇集。本书选取有关老子的哲学思想和当代中国和谐小康社会研究论文23篇,是在互联网上转载的文章。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道的物质属性及其运动法则”、“老子的‘天人合一’道德观与两个文明建设发展”等文。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叔本华超级成功学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叔本华超级成功学

    本书内容包括:人生的困惑;永恒;幸福;人格;财富;生存;生活的意志;人性与道德;存在的得失等。
热门推荐
  • 药缘问道

    药缘问道

    作者第一次写,如果有不好,那请见谅。谢谢
  • 悬溺

    悬溺

    【生存游戏无限流,无CP,写着写着可能会有男主】文案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原来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悬在你的头顶——你还能心安理得地沉溺于现状吗?——————————————————————————文案二:如果有一天,人类文明触碰到了宇宙文明生存底线,所有人被迫陷入一场又一场生存游戏,只有游戏通关者才能活下去,只有完成所有考验才能使文明留存——那么,人类要面对的,究竟会是什么形式的考验?最终活下来的,究竟又会是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想尽可能地、以现实的角度,做一番推测。虽然不一定准确。所以,这是一个相对残酷的生存游戏。(谨慎入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问道远

    问道远

    为道者,必苦于人先。人世短而大道长,百般苦问何事难。一剑,万事万物皆在一剑。此之为藏天下。不为他人,不为家族。为己,为她。青山路总以万丈高楼,小石桥踏过百年悲伤。长生路何其难也,踏飞剑,斩落。问道远相访,无人觉路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世苍穹

    九世苍穹

    九世轮回,九段情愫。九世轮回,九段记忆。天道不公,焚天裂地。人道不公,伏尸百万。
  • 小丫鬟的追夫计划

    小丫鬟的追夫计划

    倒霉的她意外穿越到了古代,本以为可以让自己的人生重新洗牌重新来过,谁知道穿过来也是当个相貌平平,可怜的受气包小丫鬟!还好自己工作的府邸也算是大“公司”,主人也还挺帅的,就是比较酷,为了丰富他的业余生活,她决定牺牲自己,日行一善改造他!
  • 异星联盟:机械帝国

    异星联盟:机械帝国

    豪华大巴车,跑着跑着轮子掉了一个。司机下车去找轮子,车上的男女老少,你瞅着我,我瞅着你,谁也没有下车的意思。诡异的事情一件一件层出不穷,美女和野兽,外敌入侵,故土难守~~
  • 观世音菩萨秘密藏如意轮陀罗尼神咒经

    观世音菩萨秘密藏如意轮陀罗尼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