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5400000015

第15章 “合同异”与“离坚白”——名家哲学(2)

这当然讲得通,然而总让人心犹未足。照此解释,惠施的论证并无惊人之处,实在只是拙劣的标新立异、故作高论。结合张岱年的解释,我们似可着眼于“连环”自身的性质,分析该命题的意义。当环与环彼此紧扣的时候,这些环是连续的,可以视为一个整体,即“连环”。假如让环与环不相接触,一环只是穿过另一环的虚空,这时环与环就是间断的,可以不再视为整体,而是各自独立的个体,即是说,原来的“连环”变成了单个的“环”。这是讲“连续”与“间断”的统一。

命题九说:“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燕国往北、越国往南,在什么地方会合成“天下之中央”呢?有个故事说:国王问阿凡提,天下的中心在哪儿?阿凡提说,他的毛驴知道答案。国王惊诧莫名,请驴先生赐教。阿凡提的毛驴扬蹄敲了一下地板,于是阿凡提说:天下的中心就在这儿。惠施的意思也是这样。宇宙无穷,中国(“天下”)在宇宙间,不过是一粒微尘,动辄以“中央”自居,那真是井蛙之见,燕北越南,随处可为中央。所谓“天下无方,故所在为中”。

命题十说:“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这是由“合同异”的论辩推出的人生观。万物毕同,规定它的差异性的界线是相对的,随时变化的,此物彼物之间,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本是同根生,自然应当互相爱怜。

惠施学说的核心,就在“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上。庄子立义,在这点上有更多的发挥,进而达到忘人我、齐死生、万物一体、绝对逍遥的精妙境界。《庄子·天下篇》虽不以惠施为然,仍然深惜其才,说他已经近于“道”,可惜散漫无归,误入歧途。这种评价比对公孙龙客气多了。

公孙龙的共相论

公孙龙不像惠施那样强调“实”是相对的、变化的,而强调“名”是绝对的、不变的。他由此得到与拍拉图的理念或共相相同的概念。

《庄子·天下篇》说公孙龙是“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与惠施一派争论不休。公孙龙的学说,记载于《公孙龙子》中,要点主要包括“白马非马”、“离坚白”和“指物论”。不过《公孙龙子》,尤其是《指物论》一章,实在不好读,比如:“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也。物莫非指者,而指非指也。”读者满眼“非”、“指”,而不明所指。简约的文字与繁复的道理连在一起,就让我们吃不消了,好比用算筹来求解多元高次方程组。

“白马非马”是公孙龙的一个有名的辩论。这样公然地挑战常识,难怪人们都骂他胡说,可谓不能“惑众”的“妖言”。公孙龙不是想博得知名学者的美誉,也不是悟道悟出了幻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马不是马”了。他有他独到的敏锐见解。我们且看他能说出什么道理,说不出来,再打他板子不迟。

公孙龙的第一条理由是:马之名指示的是一种形状,白之名指示的是一种颜色,指示形状和指示颜色当然是不同的两码事,所以说白马不是马。这里的意思是说,“白”、“马”和“白马”三个概念的内涵不同。内涵即一个概念的本质属性,当然究竟什么属性才构成“本质”的属性,这是个棘手的问题,细细追问起来,可能会推翻“内涵”、“本质”等传统哲学的观念,这些论题先丢在一边。现在我们没有理由不承认:“马”与“白”的内涵不同,因此,“马”与“白马”的内涵也不可能相同。

第二条理由涉及马之名与白马之名的外延,亦即它们作为一个类所包含的小类及个体事物。公孙龙说:如果我们想找一匹“马”,那么黄马、黑马都能满足要求,因为马之名并不包含特定的颜色。倘若我们偏爱“白马”,黄马、黑马就不能中选了。也就是说,马之名的外延包括一切颜色的马,白马之名的外延则只包括白马,所以白马非马。

在阐述第三条理由之前,让我们先认识一下“共相”概念的“面相”。共相与殊相相对,指某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性质,殊相则是个体事物的独具性质。共相与“内涵”关系密切,但“共相”是针对实际事物而言的,是一个本体论概念,内涵是针对概念本身而言的,属于认识论范畴。主张共相说的哲学家,有一种倾向,要假定存在一个不可感知的共相王国,在那儿井然有序地陈列着天下万物的共相。柏拉图如此,公孙龙(照冯友兰的解读)亦如此,冯友兰早期的“新理学”还是如此。

公孙龙的第三条理由牵涉到“马”、“白”、“白马”的共相。马的共相是不定颜色的,只是纯而又纯的“马”,因此,白的共相必然不是马的共相,他就是纯而又纯的“白”,居所不定,不为人知,而固定在马(或其他东西)上面的“白”已不是纯粹的“白”,不是白的共相。白马的共相,是马的共相与白的共相的神秘结合,既不是马的共相,也不是白的共相。所以白马非马,而且白马非白。

我们借用西方传统哲学的一些概念,已经说明公孙龙坚持“白马非马”的三条理由。现在批判他的条件是不是具备了呢?还不行。白马论不过是公孙龙更抽象的“指物论”(即共相说)的一个应用,在抓住要害前我们不宜轻举妄动。

在“白马非马”的辩论中,公孙龙已经把“白”和“马”分离开来。这位有“解剖癖”的人竟又把刀子伸向石头,剔分出了石头的“骨肉”:“骨”是石头的坚硬,“肉”是石头的白色。骨归骨,肉归肉,你中无我,我中无你。这就是“离坚白”的辩论。

公孙龙再次把常识看作“踩在脚下的泥”。依常人之见,石、坚、白是三位一体的,石头同时含藏着坚硬与白色两种性质,坚与白不可分离。常人建好的屋子,公孙龙偏要把它拆成一块一块的砖头。他说只有坚石或白石,而且坚与石、白与石就像白与马一样是分离的,坚与白也是分离的。

公孙龙首先从认识论方面证明坚白之离。我们怎样认识一块石头的呢?用眼看,只能看见白色,得一白石;用手摸,只能感到坚硬,得一坚石。感觉白时感觉不到坚,感觉坚时又感觉不到白,坚与白不能会聚到一处,所以是相互分离的。

然而这一论证的有效性依赖于特定的感觉论:是手、眼在感觉,因此可以说视觉和触觉是分离的。假如手、眼不过是感觉的媒介,最终统一于更高的器官,那么上述说法就不成立了。事实正是公孙龙随后的论证马上否定了前面的论证。他说,眼睛要看见白色,必须有光,手要感觉坚硬,必须抚摸,可是光和抚摸都不是人的感觉,要感觉东西,最后还得依靠精神作用(“神”)。“神”一现身,前面刚刚分离的坚白又被撮合到一块了。公孙龙又诉诸另一种论证:如果没有眼和光,没有手和抚摸,精神也无法感觉坚和白,因此,感觉的三个环节是相互分离的。然而这已不能说明坚与白离,只能说明,感觉到的坚和白都可能是被歪曲的:光线欺骗眼睛,眼睛欺骗精神。这就达到不可知论的结论了。

即使认识论的论证有效,它也仅仅证明,坚、白、石在人的主观感觉中是分离的,客观之物未必如此,而实际存在的状况是最引人注意的。因此,“离坚白”的要点还在于运用共相说,给出本体论的证明。公孙龙说,白的共相是“不定所白”,既可显现在石头上,又可显现在马或其他物体上;同样,坚的共相是“不定所坚”。总之,作为共相的坚白表现于一切坚物、一切白物之中,怎么能说藏在石头内呢?而且纵然天下没有任何坚物、白物,坚还是坚,白还是白,不过是它们“自藏”起来不现于外罢了。这样的坚白,与石何干?实际世界中有些东西坚而不白,另有些东西白而不坚,这也表明坚白是各自独立的共相。

这一论证全然是依共相而言的,在共相世界里,坚、白是分离的,然而殊相世界仍然是这样泾渭分明吗?我们还是不得而解。公孙龙的共相说(“指物论”)能不能保证殊相世界的同样秩序呢?

凡名都有所指。名之所指,可以是具体的个体,即为在时空中占据特定位置的“物”。名之所指也可以是共相,如“不定所白”之类,即公孙龙所谓“指”。指物关系就是共相与殊相的关系。

同类推荐
  • 尼采谈自由与偏见

    尼采谈自由与偏见

    此书为著名哲学家尼采所著,他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我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于生活的世界,接受了各种因与果,动与静,形式与内涵。若是没有这些可信之物,则无人能坚持活下去!不过,那些东西并未经过验证。生活不是论据;生存条件也许原本就有错误。哪里有统治.哪里就有群众;哪里有群众,哪里就需要奴性;哪里有奴性.哪里就少有独立的个人;而且,这少有的个人还具备那反对个体的群体直觉和良知呢。
  •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到当代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历程,立足于揭示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概貌,对中国人在生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观内容进行发掘,重点突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和”、“礼”、“义”、“惠”、“进”、“美”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译文经典)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译文经典)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作者为著名德国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认为人是自然和精神的会合点,人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追求精神生活以克服非精神的本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是奥伊肯众多著作中篇幅较小,比较通俗的一本,而且比较系统地体现了他的精神生活哲学的方法、出发点、主要内容和特点。《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对了解和研究奥伊肯精神生活哲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

    本书主要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进行导读。书稿首先提纲挈领地描述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写作背景、书的结构、基本特点与出版情况,然后解析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主要思想。书稿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进行了分析:首先是对黑格尔思辨的理性国家观与王权理论的批判,其次是对黑格尔行政权理论的批判,再次是对黑格尔立法权理论的批判。最后就《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进行了评述。
  •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蔡元培卷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蔡元培卷

    本书所遴选的是六位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现代美学家,其中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者和中国现代美学、文艺学的拓荒者,他们引进西方学术思想资源,努力与中国国情结合,筚路蓝缕,拉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帷幕;而宗白华、朱光潜、丰子恺则是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艺学的推进者、建设者和实践者,他们著书立说,教书育人,播撒和培育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种子,立下汗马功劳。“文丛”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合流时这几位美学大家所做出的探索与努力,对此次基础文献的整理,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找到了根与源,展现了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初创与发轫期的面貌。
热门推荐
  • 北极星下的爱

    北极星下的爱

    传说北极星是永远指向北方,可是我却怎么也看不到那一颗明亮的星球,指不到我要去的方向。传说南回归线是在世界的另一边,可是那一条线没有规划明确,引不回那些回家的路途,南光为辕,辕辙南北。多年之后,有一天一下子安静了,青春不在了,我们回不去了,满满的只剩下回忆……
  • 一个精分女孩的梦境

    一个精分女孩的梦境

    Tobeornottobe,thisisaquestion。怀疑自己和相信自己,这也是一个问题...
  • 星际来客

    星际来客

    瑶瑶,不合格的特工,却收获了难能可贵的感情;墨冰,地球上优秀的特工,却永远留在了过去。这是一个时代的高歌,这是一个对星球的幻想和世界的思考,内容轻松中见思考,欢迎跟我一起走进一个神奇的世界。
  • 跪求人妖号

    跪求人妖号

    莫名其妙来到古代,却被告之这是个游戏世界,林颜表示她不想玩宅斗游戏啊,求个男号行吗。。。好不容易运用现代金融知识赚了一大笔钱,却发现原来这里不止她一个游戏者,林颜决定坚持干的过的弄死,干不过的组队原则,誓要找到回家的路
  • 那样青春

    那样青春

    那样的青春我们都曾经历,那样的人我们都曾拥有。青春本就是轰轰烈烈,??完美???
  • 蕅益大师年谱

    蕅益大师年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二酉委谭摘录

    二酉委谭摘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从自行车到宾利:一个北大学子的创富之路

    从自行车到宾利:一个北大学子的创富之路

    曾是北大英语系高材生的周华,继放弃美国多所名校继续深造的邀约后,又于1991年毅然放弃作为一个中国外交官的似锦前程,开始了他在澳洲的创富之路。也曾困难重重,甚至身无分文,但自信、永不言败的他,坚持“从结果开始”设定目标,再让目标激发自己的无限潜能,并努力实现它。一个又一个目标之后,一次又一次转场之后。他终于成功建立起自己的财富王国——澳大利亚亚太投资集团。从自行车到宾利——这就是北大学子周华的创富之路。他的故事、他的奋斗经历,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财富与成功并不遥远。
  • 重生之复仇恋人

    重生之复仇恋人

    前世,他娶她,是为了谋夺她的家财,害她满门抄斩。今世,他娶她,是为了那倾国之姿,甘愿醉卧温柔乡。当他以万金买下她的初夜,就注定沦为她的裙下之臣。虽夜夜在他身下承欢,她的心中,却始终只有报仇。前世,他负她,今世,他为她倾尽一切。最后,她虽是赢了他,却也输掉自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