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5100000028

第28章 慧炬长明 (2)

众护,即僧伽罗刹,别有僧伽刹所集《佛行经》,苻秦僧伽跋澄译,今并存藏中。彼经有道安序(原书不著作序者姓名,以《高僧传》证序中语,知其出安公手也)。言罗刹有《修行道地经》,此士已译,故知两书同出一人也(僧伽跋澄即众现,法护即昙摩罗刹,故知僧伽译义为“众”,罗刹译义为“护”也)。安序称,罗刹,须赖国人,佛去世后七百年生……游教诸国,至犍陀越土,甄陀罽贰王师焉。甄陀罽贰即迦贰色迦,实结集《大毗婆沙》之人(结集在佛灭后六百年,罗刹生七百年而为色迦师,两说必有一误)。须赖国在莫醯河之东,自亚历山大入寇以来,此地即为印欧交通孔道,受希腊文化影响最深,又为耆那教最盛行之地。罗刹生长其间,实极可注意之一事也。本书特色,在言生理与心理相关,实前此佛藏所未曾有。彼言“五阴成败之变”,全用医学的见解(卷一)。

其言人当受精处胎之始,色、受、想、行、识五阴,次第继起,五种生理现象,与五种心理活动俱行。谓初入胎时,身、意二根同时并得,所论极为精密。又言胎儿每经若干日,胎体之某部分若何发展,其言中不逮今世科学之完整,但确非仅恃冥想虚构成者。又言人身中有八十种虫,一一举其名,则与今所发明,尤相近矣。其言修行之法,亦多用生理的说明。中有一段,举“发”为例。云:“发从四生:一曰因缘,二曰尘劳,三曰爱欲,四曰饮食。发众缘合,我适有一发堕在地,设投于火,若捐在厕,以足蹈之,于身无患,在于头上,亦无所益。”(卷五)全书引喻大率类是。故其修行最重数息,言其法甚详(卷六)。故知罗刹之宗教观,实建设于生理学上也。此书出护公之手,译笔美妙,能助人悬解,实初学一善本也。有前、后序各一篇,不著撰人名氏。后序记传译因缘,谓罽宾文士竺侯征若赍此本至敦煌,法护口宣,法乘、法宝笔受,以太康五年二月讫,凡二十七品,分为六卷。书来自罽宾,殆“说一切有部”所传也。

3.说《大毗婆沙》

《阿毗昙毗婆沙论》八十二卷(第一译,不全)北凉浮陀跋摩、道泰同译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二译)唐玄奘译

一、《大毗婆沙》之结集

《毗婆沙》,译言广说,或言广释。藏中以《毗藏沙》名书者五种,除右列二种以外,尚有尸陀盘尼之《鞞婆论》、法救之《五事毗婆沙论》、龙树之《十住毗婆沙论》。而此《阿毗昙婆沙》,则同本异译,凡佛学家泛言《婆沙》者,皆指此也。

《大毗婆沙》所广释者何?即释迦旃延之《发智论》也(今本每卷末皆有“说一切有部发智”七字)。然此非私家著述,乃当时佛教正统派(说一切有部),以团体之公意,受时主之保护,经正式的公开研究,用极郑重之形式,泐为大典,史家名之曰“第四结集”,与迦叶、阿难之结集三藏,视为同等大事业,故研究斯论之成立渊源,实佛教史上一重要关目也。

《婆沙》结集之史料,详见于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三)迦湿弥罗国之条,其文曰:

“健驮罗国迦腻色迦王,以如来涅盘后第四百年,应期抚运(案:此年代有误说,详下)。机务余暇,每习佛经,日请一僧入宫说法,而诸异议部执不同,王用深疑。时胁尊者曰:‘如来去世,岁月逾邈,弟子部执,师资异论,各据闻见,共为矛盾。’时王闻已,悲叹良久,谓尊者曰:‘敢忘庸鄙,绍隆法教,随其部执,具释三藏。’胁尊者曰:‘大王留情佛法,是所愿也。’王乃宣今远近,召集圣哲。于是四方辐辏,得四百九十九人。王欲于本国(案:指犍陀罗),苦其暑湿。又欲就王舍城大迦叶波结集石室,胁尊者等议曰:‘不可,彼多外道,异论纠纷,酬对不暇,何功作论?众会之心,属意此国。’(案:指迦湿弥罗)令曰:‘允谐。

’其王是时,与诸罗汉,自彼而至(案:自犍陀罗至迦湿弥罗),建立伽蓝,结集三藏,欲作《毗婆沙论》。是时尊者世友,户外衲衣,诸阿罗汉谓世友曰:‘结使未除,勿居此也。’于是世友掷缕丸空中,诸天接缕丸而请,诸罗汉见是事已,谢咎推德,请为上座,凡有疑义,咸取决焉(案:世友事不可信,说详下)。是五百贤圣,先造十万颂《邬波第铄论》,释素呾缆(经)藏。次造十万颂《毗奈耶毗婆沙论》,释毗奈耶(律)藏。后造十万颂《阿毗达磨毗婆沙论》,释阿毗达磨(论)藏。凡三十万颂,六百六十万言,备释一藏。悬诸千古,莫不穷其枝叶,究其浅深。迦腻色迦王遂以赤铜为鍱,镂写论文,不函缄封,建窣堵波,藏于其中,不令异学持此论出,欲求习学,就中受业。”

其后,多罗那达之《印度佛教史》,叙述此事亦甚详,略同奘公所说。惟言五百罗汉外,更有五百菩萨、五百班弥达(居士)云。今案迦湿弥罗即罽宾,迦腻色迦王为月氏种,《后汉书·西域传》有月氏王阎膏珍者,则其父也。此王以西历第二世纪初,统一北、西、中三部印度,大弘佛法,媲美阿育。其雕刻遗物,含尚多存,欧洲考古者宝焉。迦湿弥罗佛教,当佛灭五六十年后,阿难弟子末田底迦殆往传布,其后寖盛。初,世尊说法,多在摩竭陀国之王舍城。佛灭后,即以此地为教会中心,迦叶于此结集三藏焉。然其国本耆那教之根据地,佛在世时,外道已充斥。及阿育王殃后,异教渐倡,佛教徒动见迫害(观前文所记胁尊者之言谓“王舍城多外道”可窥见此中消息),诸大德多避地西北,于是佛教中心,渐移于迦湿弥罗,而主持之者则“说一切有部”也。迦腻色迦在位,当佛灭后第六百年之末,其时不惟“大众部(注释:原误作“大乘部”,今改正。)”早已独立,即“有部”中亦异议蜂起,裂为十余派。一面大乘运动,亦渐已开始。

于是正统派诸长老,不得不谋所以“别黑白而定一尊”,此编纂《婆沙》之动机所由起由。此举虽含有教权自尊的意味,然不能遽谓之专制。盖当时实合各地著名学者,公开讨论,其间有部以外之人,当亦不少。据多罗那达《佛教史》,则当时十八部之异议。悉分别采择,认为正说,是纯取“择善而从”的态度矣!观于《婆沙》内容之丰富,条贯之详明,可知此次结集,其成绩实极优越。“有部”所以历数百年,至唐代义净游印时而犹极盛者,盖有由矣!以我国之儒学史相比附,则后汉建初四年,集诸需于白虎观,讨论五经同异,事正相类。然以《白虎通义》比《毗婆沙》,则相去不可以道里计矣!盖儒教内容,本不逮佛典。而《婆沙》诸师之学,又与汉代章句之儒殊致也。据玄奘所记,则《毗婆沙论》不过此次结集出品三分之一,尚有释经藏之《邬波第铄》,释律藏之《毗奈耶毗婆沙》,为吾辈所未及见,其事业之伟大更可想。玄奘携归之书,有“说一切有部”经律论六十七部(见《三藏法师传》卷六),不审彼两巨制亦曾预此中焉否也?

附:结集《婆沙》异说订讹四则

一、《西域记》称世友为此会首座事,殆不可信。《婆沙》中征引《品类》、《界身》二足,及“尊者世友说”云云之文,不下百数十处,其为先辈甚明。且婆须蜜(即世友)事迹,见于他书者甚多,错综参证,殆必为佛灭后第四百年之人,无缘与迦腻色迦相及。今《西域记》所传,与第一结时阿难先被摈而后加入,情节正同,殆“有部”后辈,以阿难旧事附会世友耳!

二、《婆薮盘豆传》(真谛译)云:“佛灭后五百年中,有阿罗汉名迦旃延子,后往罽宾国,与五百罗汉及五百菩萨共撰集萨婆多部(即说一切有部)阿毗达磨,制为八伽兰他(犍度),亦称此文为《发慧论》。造竟,复欲造《毗婆沙》释之。”据此文则似迦旃延亦加入此会。然迦旃延为“有部”开宗之人(说见前篇),其出世上距《婆沙》结集时当二百余年,《盘豆传》所以有此失者,盖因《婆沙》所释为《发智论》,误会二书之述作为一事耳。《发智论》之著作,在至那仆底国,不在罽宾,此明见于《西域记》卷四也。

三、《婆薮槃豆传》又云:“迦旃延子遣人请马鸣至罽宾,解释八结(健度)。语意若定,马鸣随即著文,经十二年,造《毗婆沙》方竟。”是又谓马鸣为《婆沙》属草之人,亦不可尽言。据多罗那达《佛教史》,则马鸣始终未尝至北印度,该传言迦旃延事,既绝对讹谬,则恐并故后世传说,凡有名之人皆引入以为重,印度人历史观念最薄,此不足为异也。

四、《西域记》称此事在佛灭等四百年,此亦大误。迦腻色迦为西历纪元后百十余年之人,近欧人掘出其所铸货币及其他雕刻物,考证甚博,信而有征,其时佛灭六百余年矣。《西域记》述佛灭年代,本广存异说,此所记者或当时一说,否则或传写之讹也。

二、《大毗婆沙》内容略说

《大毗婆沙》者,质言之,则《发智论》之注疏而已。其篇帙既极浩瀚,读者罕能卒业。且因其为小乘之书,或轻蔑不屑流览,原书既无目录,千年来复无人为之科判,故其内容如何,几无人能道。夫吾固亦未毕业之一人也,安敢妄有所论列?但与《发智》互勘,先编一目录,备检阅云尔。

本书所释之《发智论》二十卷,凡分八蕴、四十四纳息,具如前述。内杂蕴中之智纳息,在译本中不过占一卷四分之一,其文仅八叶,其内容略如下:

一、论一智不能知一切法 二、论前后心展转相缘

三、论记忆力之由来及遗失 四、论根起识之净不净

五、论过去之现不现 六、论名句文

七、论六因 八、论随眠

内论六因之一条,所论者为万有之因果律,在《发智》原文仅占一叶半,凡五百七十一字,而《大毗婆沙》释之得六卷(自卷十六至卷二十一),约费四万字以外。试为极简略之科判如下:

杂蕴(全书八蕴之一)

智纳息(本蕴十纳息之一)

论六因(本纳息所论八事之一)

一、引论

说六因之理由(注释:原本各子目与其主目序号均用同一形式表示:一、二、三、……造成混乱,今将子目序号改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之。)

六因是否佛所说

二、论相应因

胪斥异说

各种心理现象与相应因之关系

相应因之定义及功用

三、论俱有因

胪斥异说

俱有因与相应因之异点

论随心转之诸业不与心俱有因

俱有因之定义及功用

四、论同类因

胪斥异说

同类因之定义及功用

同类因与遍行因之异点

个身与他身之同类因

同类因与诸蕴

五、论遍行因

胪斥异说

论诸烦恼有遍行有不遍行

细论诸法孰为遍行

遍行因之定义及功用

六、论异熟因

胪斥异说

异熟因之定义及功用

异熟因与异熟果之关系

异熟因与众同分业

七、论能作因

胪斥异说

论自性不与自性为能作因

能作因之定义及功用

通作因与因缘和合说

八、结论

六因之相杂不相杂

六因分配三世三界等

六因分配蕴处界等

六因与五果

六因与四缘

读者试略一浏览此目录,当可略知此二百卷大著述中所言何事,及其内容之若何丰实,条理之若何详尽。窃尝论之,欧洲所谓心理学者,近数十年来始渐成独立之一科学,其在印度,则千五百年以前殆已大成。印度学者之论物的现象,因为试验收工具所限,诚不免幼稚的臆断。至其论心的现象,则因彼族本以禅悦为公共之嗜好,加以释尊立教,专以认识为解脱之入门,故其后学对于心理之观察分析,渊渊入微,以校今欧美入所论述,彼盖仅涉其樊而未窥其奥也。然论兹学第一大师,必推迦旃延。而《大毗婆沙》,则迦旃延学统之大成也。吾此论若不谬,则《婆沙》在世界学术上之位置,从可见矣。

同类推荐
  •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是继《降伏其心》之后,于2008年至2010年2月间,万行法师在建寺之余,每晚共修时与四众弟子及信众之间的交流问答,皆是针对弟子们在佛法修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而谈。万行法师坚持“以人为本”,将佛法与深奥的禅理融入生活,让弟子们在“农禅并重”的道风里,在“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的家风下,借人炼心,借事检心,于堂上坐禅,堂下禅做,在工作中修行,修行中工作,在降伏身心的同时,融入生活,融入自然,融入道,在消除自我的同时圆满自我。
  • 圣经故事(2册)

    圣经故事(2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浮云

    浮云

    抬眼望,云烟散去,天际空空,这没有任何障碍的天空,浩荡苍茫,没有凝滞,多么羡慕那没有来处的流云,悠闲散去的归宿。生命原本都有着落,就如同花香,生在枝头,散在无处。多少云烟,不过是心头的迷雾,把追逐的目光收回来,让浮云还它浮云,我们终将发现,最宽的天空来自心底的辽阔。你是谁,他是谁,我是谁,故事里的,故事外的,书里写的,书里忘的,入眼的,错过的,都是风景。
热门推荐
  • 念兮念夕

    念兮念夕

    【并不是傻白甜文,有甜有虐有反转,有案有谋有权仇,正在挖坑,欢迎入坑!】 红颜易红颜易,末道相思;痴情了痴情了,最是情深,勿忘相思;念兮念夕,且念且珍惜……
  • 三生流年:琴箫情

    三生流年:琴箫情

    她是琴棋书画都精通的灵果精灵他是温文尔雅的天庭大皇子他的鲜血意外地助她出世,从此两人便纠缠不休。“你若不醒来,我便飞升那九重神殿今生今世,永生永世忘情绝爱”送你一生痴恋,还我三生不悔。
  • 九天神史

    九天神史

    千万年来华夏大地上,曾出现过无数的惊才绝艳之辈。他们当中有人站在武道的巅峰,有人炼出长生不老的丹药,更有人挥手间即可布下抵御万敌的大阵。岁月流逝,他们的名字成为后人瞻仰的传说。女娲造人、哪吒脑海、大闹天宫……这些记录在神史之上的神话,究竟从何而来,又因何消逝?
  • 荒芜村落

    荒芜村落

    主人公小天离家几个月回来却发现爷爷不在了,村里的人都变了些可怕,在寻找爷爷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物。具体是什么,还请读者去参透。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朱自清编写的《荷塘月色(精装插图本时代经典)(精)》分为感悟生活、故人旧事、行走的踪迹、思索人生四辑内容,其中,第一辑中的佳作,无一不体现朱自清先生为文的特色;第二辑的七篇作品之中,《背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其简洁朴实的文字,忧郁萦绕的氛围,为世人展示了中国式的父子情深。
  • 国民男神爱宠妻

    国民男神爱宠妻

    霸道总裁竟有萌系属性,天啦噜,萌skr人。想打人,总裁萌萌哒:“老婆,打人你手会疼的,放着我来。”爱上了别人,总裁哭泣:“老婆,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肝,你是我生命中的四分之三。”要离婚,总裁抱住不撒手:“老婆,离婚是犯法的,你有可能被抓进牢。”什么鬼?总裁解释:“离了婚,我的心依旧会被你偷了去,偷窃罪,你说法官会不会你无期徒刑,终生监禁在我的心牢里。”受不了啦,这个总裁怕是个假总裁,腻skr人。
  • 民国宅门记事

    民国宅门记事

    繁华一世终落幕,唯有心中空留爱……感谢你在我最美好的年华里出现!梅雨季节的天空,乌云霸占了太阳,它独自享受阳光的温暖,却不许一丝阳光落下。黑压压的天空透着压抑的气息,无时无刻不在侵袭着这里每个人的心灵,隐隐作痛的心口不敢自由的呼吸。
  • 空港

    空港

    王泳在航空公司航线部工作近五年,斗志磨平,生活尚好。 某天,上司程女王说,副总想将她调去专机部。 新舞台在眼前展开,但后面发生的事,将她打回原形,甚至跌入谷底。 紧接着,她又临时接到跟新人一起赴突尼斯撤侨的命令…… 作者假借王泳的身份描绘了整个航空业的现状,这里有惊心动魄的撤侨故事,也有和其他行业类似的办公室政治、职场歧视、办公室恋情……这个职业,跟别的职业并没有太大不同。但它又是一个踩在“安全”这一底线上、与人命相关的行业。 作者以真实的职业经验为基础,描写出了民航职员专业的工作细节与丰富的生活历程,使小说超越了一般大众所认知的“时装航空剧”的故事。
  • 来的及

    来的及

    17岁的李楠因为心脏病的发作回到了3岁,附带金手指农场,这校园生活还会和上一辈子一样吗?
  • 经年消夏录

    经年消夏录

    桃姒从来都不曾知道,那个她心里烦不胜烦的仇人,每次来她面前,打打杀杀来去匆匆,只是为了多看她一眼,后来...他死了。她也不知道,宫里最擅养花的湛青,满脸不耐烦丢给她的花束,耗费了他多少心力,后来...花死了。她还不知道,心里细细密密的痒和甩不掉的挂念是喜欢;想带上最完美的面具,却又想褪下所有的伪装,这一切的闹情绪,都因为爱情。不过...也幸好她不知道,这样,桃姒就还是桃姒,可消夏,却再也不似从前了。从那以后,看山,山是她的背景;看水,水是她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