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47900000015

第15章 重农政策(1)

“国家未安,百姓未抚,且当静以抚之”。唐太宗李世民心怀大志,为了使国家长治久安,在制定“抚民”的国策后,唐太宗又采取了多方面的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的安民措施,其中以重农措施尤为得力,同时“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他作为一代帝王深邃的智慧与谋略。

“仓廪实然后知礼节”,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会着力解决他的子民吃饭穿衣问题。唐太宗当上了皇帝,能够在十数年间解决民众吃饭穿衣问题,“斗米数钱”,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要使百姓安静下来,必先解决百姓的衣食,要衣食无忧,必须让人民有田可种。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四月,在《赐孝义高年粟帛诏》中说:“自登九五,不许横役一人,唯冀遐迩休息,得相存养。”贞观八年,又指出:“朕有天下以来,存心抚养,无有所科差,人人皆得营生,守其资财,即朕所赐。”从这些话里,可以窥见唐太宗是注意贯彻静为农本思想的。他不仅规定了以“静”为特征的施政方针,而且采取具体措施加以落实。

唐太宗的静农政策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点:

推行均田,奖励垦荒

隋末的大乱,割据势力互相攻伐,十人中有八九人因战争而死去。豪杰四起,草莽巨寇趁火打劫,弄得一片萧条,人们为躲避战乱而流离失所,田地荒芜,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荒凉景象。人口的急剧减少和大量空荒地为实行均田制提供了前提条件。武德七年四月,唐高祖颁布均田令,规定:“丁男、中男给田一顷……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十分之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分给其他人。”这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士族、豪强对土地的垄断。但是,武德七、八、九3年间,皇室内讧激烈,均田令虽然已经颁布,但并未认真贯彻。直到朝廷内乱结束,唐太宗即位之后,才开始切实地推行均田制。但是,在地主土地私有制的情况下,所谓“均天下之田”是不可能彻底实行的。因为官僚贵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使得政府缺乏足够的土地分给农民。诚如元代马端临所说:“似所种者皆荒闲无主之田……固非尽夺富者之田,以予贫人也。”所以,在空荒地较少的地区,农民群众往往得不到法定的百亩,而富人却有千亩以上的土地,这种贫富不均的现象在土地私有制的情况下是永远也无法解决的。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七月二十日,太宗下诏:将明德官和飞山宫的玄圃院,分给遭水灾的农民。贞观元年,关中旱灾,粮食歉收,组织农民到外地“分房就食”。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提出:“安置客口,官人支配得所,并令考司录为功最。”希望地方官“善相劝勉”。所谓“客口”,就是迁居客地附籍的客户。其中有灾民、流民,也有部分自耕农,他们迁居的地方主要是宽乡。

贞观十一年,新颁布的《唐律》规定,宽乡占田逾限不作违反律令论处,移民垦荒可以得到减免租税的优待。据后来编纂的《唐律疏议》卷十三解释:“若占于宽闲之处不坐。谓计口受足以外,仍有剩田,务从垦辟。庶尽地利,故所占虽多,律不与罪。”如果“人居狭乡,乐迁就宽乡”的,可以免除赋役负担:“去本居千里外,复三年;五百里外,复二年;三百里外,复一年。”官员不按赋役令执行,要受“徒二年”的刑律处分。这些措施清楚地反映了唐初统治者鼓励农民移居宽乡垦荒的意愿。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二月,唐太宗巡视灵口后,“诏雍州录尤少田者,给复移之宽乡。”以上证明,推行均田制的重点在于宽乡占田,奖励垦荒。

租庸调法与“轻徭薄赋”

唐初赋役称为租庸调法,收取赋役的标准初定于武德二年二月,其中有很多内容不太合理,于是在武德七年四月重新修订,简单说就是分到土地的农户每年交纳粟二石,叫做租。服役(不论是何种徭役)二十日,如果不想服役,可以用交丝绸来代替服役,一天交丝绸三尺,二十天共计六丈,叫做庸。纳丝绸二丈,外加丝绵三两;或者纳麻布二丈五尺,另加麻三斤,叫做调。

唐太宗登基以后,大力贯彻静以抚民的政策,国家很少再发动战争和做一些劳民伤财又不利于发展经济的事情。很少再征徭役,于是放宽了直接生产者服徭役的年龄,也可以用别的物件抵徭役。但服庸役却非常严格,说白了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国家不但鼓励而且通过法律强行发展农业。唐太宗即位以后,对租庸调法没有作过重大的更改或调整,只不过加大了贯彻力度,尽力使法令下达到最底层。

实际上,唐初能够减免的租赋是很有限的,因为当时“国库犹虚”,国家的运作需要大量的粮食,所以说当时的物质条件并不充裕。因此,“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不是减免租赋,而是防止滥征民力,反对影响农时的劳役。

唐初统治者亲眼目睹了隋亡的全过程。统治者永无止境的私欲,无穷无尽的徭役让人民疲于奔命,苦不堪言,才纷纷揭竿而起,隋朝很快就步秦王朝的后尘,灰飞烟灭,历史是多么相似。对于这些历史的教训,唐太宗也不希望重蹈覆辙,做事尽量去奢省费,躬行节俭。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大臣说:“自古帝王凡兴造,必须顺乎民情”。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太宗又对大臣们说:“崇饰宫字,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劳敝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人如果纵欲,其心必乱,心乱则忠丧,然则危亡之期马上就会到来。唐太宗减少了农民群众的“劳弊之事”,这就意味着农民在自己土地上的劳动时间相对地增多,势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唐太宗还下令:”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太宗在贞观时期一直保持这种作风,致使社会风气比较淳朴,国力随之增强。

在限制徭役方面,唐太宗做得还是比较到位,为了能彻底执行,太宗甚至还动运用了《唐律》。如果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就受到刑法惩处。《唐律疏议》卷十六规定:“修城郭、筑堤防,兴起人功,有所营造,依《营缮令》,计人功多少,申尚书省,听报始合役功。或不言上及不待报,各计所役人庸,坐赃论减一等。”这样的处罚用意显然是在防止滥用人力。

劝课农桑,不夺农时

劝课农桑是鼓励人民积极从事生产,使经济得到发展。唐太宗不但经常遣使到各地巡视,还恢复了被废弃的籍田仪式。颁布《籍田诏》,预作准备,皇帝亲耕。据《旧唐书·礼仪志》载:

“太宗贞观三年正月,亲祭先农,躬御耒耜,籍于千亩之甸……此礼久废,而今始行之,观者莫不骇跃。”

天子亲耕籍田本是古代帝王一直相传的仪式,但由于后来的帝王不重视农业,从东晋起,便没有再举行过这种仪式。唐太宗这种举措,显然是想提倡农耕。所以他对那些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人非常痛恨,他曾经下令惩治这些人。贞观四年,他对诸州考使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为此,他自己在园苑里种了几亩庄稼,有时锄草不到半亩,就感到非常疲乏。他通过亲耕尝试到了劳作的辛苦,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以此思之,劳可知矣。农夫实甚辛苦。”这是发自他内心的感受。他派人到各州县去体察民情,对派去的人说:“遣官人就田陇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若迎送往还,多废农业,若此劝农,不如不去。”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京城大旱,招来了铺天盖地的蝗虫。太宗来到禁苑,看到那里的庄稼已经被蝗虫吃得所剩无几,他随手抓起一只蝗虫祝告说:“百姓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全让你们吃了,你们这是在坑害百姓。你们可知道你们这是在要天下百姓的命啊。百姓没有过错,如果要有过错,责任也都在我,你们如果要是有灵性,只该吃我的心,而不要伤害百姓。”祝告完毕,张嘴就要吞下蝗虫,身边的大臣急忙劝说:“皇上,别吃,吃下去要生病的。”太宗说道:“如果能以我的病痛换回百姓的粮食,我也就安心了。”说着,他就把蝗虫吞了下去。太宗的举动显示出他的忧民之心,

唐太宗十分强调不违农时。因为灾荒不是年年都有。所以唐太宗对有违农时的事情,一概以农时为主,其余事情酌情调到另外时间去做,他认为农时一失不再来。例如,贞观五年,就发生过与农时相冲突的事件。按阴阳家的说法:“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太宗以为二月正是春耕大忙季节,太子举行冠礼会影响春耕,于是把太子的冠礼改在了十月,十月秋收已经完毕。足见他对不违农时的重视。

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不耽误农时,唐太宗还运用法律手段来保证这项措施的贯彻。《唐律》中指出“诸非法兴造及杂徭役,十庸以上坐赃论”。《疏议》解释:“非法兴造,谓法令无文。虽则有文,非时兴造亦是。若作池亭宾馆之属及杂徭役,谓非时科唤丁夫,驱使十庸以上,坐赃论。”这里,所谓“非时兴造”,就是农忙时候动工,违反农时,所以被视为“非法”,这项法令旨在杜绝官吏在农忙时动用民力。体现了唐太宗“不夺农时”与民休息的思想。

兴修水利

同类推荐
  • 明开法师生平与著述

    明开法师生平与著述

    本书是作为一本资料出版的,对于明老的思想研究将会逐步展开。大家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到明老原来是一个普普通通、不能再普通的贫寒子弟,由于意志坚强、做事认真、低调处事、思想独特,从童真出家到晚年,甚至到最后圆寂前的一刹那,他的坚定信念都没有动摇过,他对于佛教的奉献,正如古人所讲的“色身交给常住,性命交给龙天”,一切以佛教为重,始终都是把佛教的发展作为第一考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生低调处事,时刻以佛教的戒律要求自己,把佛教的精神融合到日常生活中。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

    这是著名作家李国文研读苏东坡的诗文及所处时代背景后写出的感悟性文字。作者围绕苏东坡的性格、命运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深入到苏东坡的精神世界,用洗练的文字,多角度地、十分睿智地为我们描叙了一个鲜活的苏东坡。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笔触,鞭笞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气,可以起到警世的作用。《走近苏东坡》,极富思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是近些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
  • 上善若水善行天下——陈逢干的慈善人生

    上善若水善行天下——陈逢干的慈善人生

    本书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陈逢干先生成长的经历和慈善事迹,介绍了他童年的苦难,青年的勤劳,中年的坎坷,以及成功的经验,慈善的事迹和心得。
  • 画坛大隐李琼久

    画坛大隐李琼久

    中国画史自隋、唐至宋、元,历代大师巨擘辈出,到明、清却每况愈下。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在批判自审中,苦苦探索、寻找出路,创新浪潮袭来,终于为中国画的复兴带来历史机遇,但“穷途末路论”、“笔墨等于零论”等的出炉,又似乎宣告了中国画百年改革的失败。然而请记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个单薄而巨大的身影从蜀地走来,以他的奇才演绎的峨眉神话,一夜间震动了巴山蜀水,尔后名震京师,享誉大江南北,以他的杰出才华表明了中国画生生不息,与时俱新,可以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这样一个事实,像一块磁铁般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热门推荐
  • 情牵永世

    情牵永世

    她的第一世,她是他的师妹也是他唯一所爱,却因命运而生死分离。她的第二世,在她成年时一个男子出现在她面前“师妹我终于找到你了”。她的第三世,师妹我已失去你两世,不会再有第三世,于是在她还是娃娃时就被他拐跑了,于是就出现这样一画面一个英俊,桀骜不驯的少年牵着一个三岁大的娃娃在每个地方,每个角落出现。
  • 总裁,你家宝宝我偷了

    总裁,你家宝宝我偷了

    五年前因为形势所逼,她将刚出生的孩子送到陆子墨身边,想着以他的条件抚养一个孩子定是不费吹灰之力,可她忘了养活不代表养好!从他参加的综艺节目中初窥一角,顾思妍越调查越心惊,看到自己宝贝儿子被亲爹教育成这样,她只能重操旧业偷个宝宝抱回家。
  • TFBOYS之最美好的时光

    TFBOYS之最美好的时光

    这是关于TFBOYS一部小说,希望四叶草们可以多多来看哦。
  • 回去吧时光

    回去吧时光

    青春时期,有没有一个处处维护你,保护你,哪怕是你错了,也愿意相信你的男孩?
  • 兽世万人迷:兽王,宠么

    兽世万人迷:兽王,宠么

    (甜宠爽文)云轻轻穿越到兽世,成了人人追捧的万人迷。堕落的生活还未开始,就遭遇各种暗算。她堂堂古武世家传人,岂能被远古人欺负?奇异系统在手,武功心法我有,看谁敢放肆!小露身手后,便被一众猛兽穷追猛赶的要她生崽崽,云轻轻表示亚历山大,为了完成系统任务,只能……随便找个兽王借个崽咯!
  • 剑瘾纪

    剑瘾纪

    有人对赌有瘾,有人对酒有瘾,有人对金钱有瘾,有人对女人有瘾,而我……对剑“贱”有瘾。神魔大战以魔惨胜而告终,风神转世为人,开启重修神域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昀歌

    昀歌

    昀和一直认为自己要做程安歌的太阳,教会这个少年成长,引领着他前行。未曾想,教会她爱的是程安歌,教会她成长的,也是程安歌。
  • 火影之波风雷炎

    火影之波风雷炎

    新手写书,不过主角会写的很吊...........................................................。
  • 天下圣儒

    天下圣儒

    天元大陆,九州十国,人魔妖三族鼎立!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争锋!这是一个无比奇妙的世界,才气如山,泼墨成河,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宁浩无意间附身一个落魄书生,从此踏上圣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