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2100000051

第51章 灵武百姓是怎样过清明、端阳等传统节日的

随着“又是那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的歌谣唱起,清明节又到了。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大臣介之推为救重耳,割自己的肉为重耳煮汤以救其命。19年后,重耳为晋文公,介之推因晋文公亲小人远忠臣的行为愤而离家赴绵山,文公闻之非常愧疚,亲自率人去绵山找介之推。山高路险,树木茂密,难找到介之推。随从献计,用火烧绵山以逼介之推出山。大火遍燃绵山,但介之推未出。火熄后,人们发现介之推和老母亲在一株柳树下死去。树洞内有介之推血联一副:“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看后大哭不止,深深自责自己亲佞远忠的行为。为悼念忠臣,晋文公下旨将介之推尽忠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上坟祭扫,是祭奠祖先、怀念老人的一种方式。按节令推算,清明一般都是在阴历三月初三。过去在灵武,人们都是在这一天去祭扫先人坟地。但是到了近代,人们打破了这种习俗,从春分到清明十几天里哪一天都可以上坟。特别是新坟,要提前上,不能等到清明,而且到坟上只能是祭奠,不能修缮、添土。至于老坟(三年以上),从春分到清明这段时间哪天都可以上坟。灵武的外乡人无法到坟上祭奠,按照汉族的习俗,则选一处地方,向着家乡的方向跪拜、烧纸、泼洒祭品,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清明节在灵武城内还有着一个习俗。在这一天,在庙宇里住了一年的城隍老爷要出庙巡视。临近这一天的时候,城隍庙的主持就急急忙忙进行操办。解放前夕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城隍庙的主持叫蒋升,居住在柳树巷西边。清明节里,“城隍出府”的仪式隆重而热闹。这一天,“城隍出府”的队伍排成一条长龙,判官、牛头马面、黑无常、白无常及面目狰狞、红头绿发的鬼卒都在这支队伍里,他们由庙会里的勤杂人员和每年喜好玩社火的青年扮成。出庙后,城隍爷的大龙椅放在一个平台上,由12个人抬着,旁边有两名着戏剧武士服装的马夫牵着马,鞍镫发出悦耳的声响。木雕城隍爷身着杏黄色龙袍,头戴冲天冠,面目慈祥地巡视着街道上的人群,而装扮成的鬼卒、无常、判官们都挥舞铁链、哭丧棒、狼牙棒、勾魂牌到处嬉闹,热闹非凡。这个习俗从清朝中期一直沿袭到1949年。在90年代,由于宗教信仰政策的放宽,这种祭祀活动又开始盛行,但是,没有以前那么隆重了。

开斋节 这是回族的重大节日,在伊斯兰教历的十月一日。当穆斯林们在教历九月封斋一个月之后,此日即为开斋节。穆斯林们在斋月中通过忍受干渴、饥饿,使自己的意志、品德和身体得到一种高境界的锤炼。开斋节这一天,穆斯林群众要洗“乌苏里”(也称“大净”),沐浴后穿上节日的盛装,纷纷到清真寺做礼拜,听阿訇讲解经文。下寺后,到自家坟墓前诵经悼念亡人。这一天,回族群众兴高采烈,家家炸油香、搓馓子、煮牛羊肉、做粉汤,邻里相互散送食品,就近汉民也得一份馈赠的食品。回民用这种方式过自己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

古尔邦节是中国回族穆斯林的三大节日之一,灵武地区的回族称这个节日为“宰牲节”。在这个节日里,家中经济好的穆斯林都要宰羊,并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上清真寺做礼拜,欢欢喜喜地度过自己民族的盛大节日。

端阳节 这个节日又称端午节。战国时期,有名的楚国上大夫屈原有着远大抱负,但他的主张不被楚怀王所用,且遭到保守派的反对,他们在楚怀王面前百般诋毁屈原,使这位有着雄才大略的爱国诗人心灰意冷,写出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天问》、《离骚》。在抱负得不到施展,反被小人算计的背景下,屈原万念俱灰,在阴历五月初五投江自杀。后人为纪念这位爱国志士,在他殉国这一天,用苇叶、糯米、红枣包成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蛟、鳖等水中生灵,让它们不要伤及屈原的尸首。这个风俗也寄托了人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哀思和怀念。这个风俗从古代江南流传到灵武,多少年来一直兴盛不衰,内容也多了起来。灵武地区在端午节前,家家户户包粽子。过去一些人不会包,就将糯米提前一天泡好,然后与红枣一起放进用细柳条编成的平筐,端午节头一天晚上放在锅里煮,水开后用文火慢煮。第二天,家中男人小孩还未起床,辛勤的主妇就已经将这种叫“甑糕”的食品盛进每一个碗里,浇上蜂蜜或红糖,就是一顿非常可口的饭了。早饭吃过后,大人让小孩到城外水渠边去拔一些菖蒲和艾,这两种植物实际上是两种中药。回来后,在家中门上挂一束,意谓“避五毒”。孩子们去拔艾和菖蒲,大人则去城里的中药铺买几钱雄黄,回来泡在酒里,中午给孩子们的脸上、手上、脚上抹一点,能喝的喝一两盅雄黄酒,这也叫“避五毒”。五月初五,天气转暖,蛇、蜈蚣、蝎子、蛤蟆、蜘蛛都出来了,它们身体里含有毒液,一不小心要伤人。端午节这一天如果门上插上菖蒲、艾,大人喝雄黄酒,小孩抹雄黄酒,则五毒不侵,疾病不生。雄黄、菖蒲、艾都是中草药,在过去医学不发达的情况下,用这些简单的办法防病治病,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叼荷包”。“叼”为灵武方言,意为“抢”。在阴历五月初五前,手巧的姑娘、少妇就开始悄悄地绣荷包了。荷包用丝绸、彩线绣制而成,形状各种各样,有心形、四方形、菱形,图案也繁多。荷包内装薄荷、香豆子叶等,闻起来很香;下面垂着彩丝线的流苏,非常好看。这些荷包有几种戴法和特殊作用。老年妇女一般戴深色的荷包,上面别着针,内装一些白、黑线,为的是给孙子缀个纽扣、缝个衣服时用起来方便。而小孩子戴上一是好玩,二是“避五毒”。青年妇女及大姑娘戴荷包的意味就复杂了。一是作为装饰品,戴在外面,有炫耀自己心灵手巧的意思。二是作为给对象的信物。解放前,城里的居民在端午节这一天都要游园,在县城东郊教场滩东边的果园(今灵武园艺场果园),来游园的人很多。小媳妇、大姑娘将她们的荷包戴在衣服的第三个纽扣上(那时候穿斜襟大褂),有的女子衣裤里还装着更好看的、工艺更精美的荷包。有些青年男子来游园,本来就带有窥视对象的目的。这个游园等于为青年男女找对象、观察未婚夫或未婚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而大姑娘也是早已做好了定情的荷包,利用这个机会,看到意中人,让他将荷包“叼”去。当男青年在游园中发现了自己的对象,就向她打个招呼,这时姑娘会悄悄地从裤兜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荷包递给自己的意中人。荷包也算是那个年代珍贵的定情之物了。过去婚姻讲究媒妁之言,男女青年定亲时有的双方只见过一面,有的还未见过,连对方什么模样都不知道。因此端午节游园为封建时代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会见情人、倾吐爱情的机会和场所。古老的端午节经过了多少年,包粽子、煮甑糕的习俗经久不衰仍持续着。改革开放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南方人进入宁夏定居,粽子的品种多了起来,50年代前根本没有肉粽子,现在糯米里加火腿、核桃仁、枸杞等的肉、素粽子都出现在灵武的市场上了。

六月六 阴历的六月初六,骄阳似火,烈日炎炎,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一天。据中医讲,阳光对治疗风湿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因此每逢六月六,一些患有风湿性腿疼的病人将院门紧锁,院落中铺一块毛毡,将患处遍抹獾油,在阳光下暴晒。据患有风湿性疾病的人讲,此法治风湿病非常灵验。人们在六月六这天还晾晒衣物,特别是对于毛皮衣物更是必须晒,晒后一年内不会被虫蛀。这一天家家户户的主妇将冬天的棉衣裤、被子及毛皮制品全部拿到院中晾晒,不时地翻动并用细枝条拍打,待傍晚才将衣物收藏在柜中。过去没有卫生球一类的东西,衣物常常被虫蛀。在阳光下暴晒衣物后,会将寄生其中的虫卵杀死,对保护衣物确实有很好的作用。

鹊桥会 民间传说王母娘娘的女儿七仙女不甘天宫寂寞,爱上了人间勤劳善良的牛郎,私自下凡与其结为夫妇,生有一对儿女。王母闻讯大怒,令天兵天将把织女从人间押回天宫。牛郎在相伴多年的老牛的帮助下,紧紧追赶织女。快追上时,王母却用银簪子向后一划,变成天河,活生生拆散了这一对夫妻。织女深深地爱着牛郎,以死相抗。王母无奈,只好同意每年的七月七日(阴历)允许他们见一面。喜鹊是人们喜欢的鸟类,在这一天,它们纷纷飞到天河,用自己的身体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和织女相会。说来也奇怪,这一天什么鸟都能看到,唯有喜鹊一只都不见。鹊桥会这个传说歌颂了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在灵武,每年七月七这一天群星闪烁的傍晚,在有尚未出阁的姑娘的家庭,母亲拿出7根针、7根线,让姑娘在闪烁的星星下穿针引线,姑娘如果能完成这个工作,大家就说她如织女一样心灵手巧。灵武郝家桥乡胡家堡村在清代就建有一座双星庙(牛郎星、织女星),20世纪50年代前,每逢七月初七这里都要举办庙会。庙会那天人山人海,香火鼎盛。在七月初七前,庙会的主持招呼村民,在庙前搭起一座木制“鹊桥”。在三天庙会期间,主办庙会的人从陕西等地请来秦腔剧团、皮影戏团来助兴。

到了晚间,善男信女们手捧一炷香过“鹊桥”,祈求牛郎、织女保佑他们家庭和睦、平平安安。80年代中期,双星庙向社会各界“划布施”,修建了混凝土的鹊桥,每年阴历七月七日烧香过桥的人很多,表现了人们对美好愿望及幸福生活的追求。七月七这天夜里如天降细雨,人们就说那是织女的眼泪。

老年人还告诉小孩,如果这天晚上坐在葡萄架下,还能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呢。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传说在远古时候,天上出现10个太阳,烤得大地湖竭海干,百姓十分困苦。英雄后羿登上昆仑山射去9个太阳,解救百姓。后羿在昆仑山遇仙,王母娘娘给他一包长生不老升仙药。后羿不愿离开人间,不服此药。一次后羿外出后,坏人与后羿的妻子嫦娥抢夺仙药。情急中,药被美丽的嫦娥吞下,她便升入天空月宫中。后羿遥望月宫看到妻子的身影,就摆出妻子平时最爱吃的食品,以遥寄自己的思念之情。

百姓们为感谢后羿夫妇对老百姓的恩惠,也摆出香案和食品,敬献给嫦娥,祝愿远在天上的嫦娥平安吉祥。千百年来,这个风俗一直沿袭下来。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这天月亮又大又圆,银色的月光照着路途中往家赶的游子,照着期盼游子回归的父母,照着每个幸福祥和的家庭。过中秋节灵武也有些传统习俗。20世纪50年代,在过节前夕,有条件的家庭自己安一个“端炉子”,没有条件的,几家合安一个。“端炉子”的炉盖炉底都放火,炉子上用铁链子拴着一个横杠,每次拉动横杠移动炉盖烘烤馍馍。大馍馍每个3至4斤重,里面放有薄荷、香豆菜等,上面用小刀刻成花纹,用红颜色点上红点。馍烤熟后炉盖掀开,香气扑面而来。过去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孩子们的玩具非常少,在这天烙馍馍的过程中,手巧的主妇就用剩下的面给家中的孩子做一些小兔子、小公鸡、小羊形状的小馍馍,惹得孩子们和邻家的孩子攀比,兴奋几天。50年代前,灵武有陕西、山西会馆。这些离乡游子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发地聚到一起,互相请吃请喝、侃大山、聊天、喝酒,倾诉思乡之情。外地人不管是老者还是年轻人,这天谈论自己的家庭及故乡的事最多。

在灵武还有一个过中秋节的习俗,即家家户户“献月”。当月亮即将在东方露出来时,将一桌子置窗前,将家中的大月饼放在桌子上,一个西瓜切成两半,边缘再刻成锯齿状,桌上摆放香炉和蜡台,插香点蜡,斟杯酒,摆上菜蔬供果。家中的长辈领着孩子对着月亮三叩首,感谢苍天今年带来的好收成,给家中带来的祥和。行礼完毕后,一家人观赏明月、聊天饮酒,小孩在院中跑来跑去、打闹嬉戏,一家人沉浸在浓浓的月色里和亲情中。

重阳节 阴历的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关于重阳节,有两种传说。一种传说是东汉时期,汝南县汝河有瘟魔在人间肆虐,百姓们苦不堪言。东汉人恒景的父母被瘟魔夺去性命,他愤而访仙学道,誓除瘟魔。他在东海遇一仙长费长房,仙长赐恒景仙剑一把、朱萸叶一束,令他九月初九到汝河除妖。这一天,瘟魔出现后,恒景拿出朱萸叶,瘟魔被这种叶子的奇香熏倒后被恒景斩杀。从此九月初九“避疫”的风俗便流传了下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古时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叠故称重阳节。在灵武城,重阳节这天,文人相聚,吟诗作画。灵武城东南有文庙、书院、学宫魁星楼,50年代前逢重阳这一天,文人都在这里相聚。唐拔贡、邓拔贡等文人买一点猪头肉,拌一些黄瓜,从酒坊买几斤当地烧酒,围坐一起,说古道今,赋诗作画,好不热闹。酒到半酣,乘兴登上东南城墙角的魁星楼远眺灵武山川。这个风俗从30年代一直沿袭到50年代。

十月召 阴历十月初一也称“十月召”。在灵武,这一天是人们为死去的亲人送寒衣的日子。阴历十月,天气已凉,树叶凋零,人们思念自己故去的亲人,要在十月初一这一天烧用纸做的衣服,意谓给先人“送寒衣”,同时也焚烧纸钱,供先人用度。人们通过这种方式祭奠祖先,怀念自己故去的亲人。冬至在每年的12月21日、22日或23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从这一天开始“数九”,每9天是一个“九”,一直到第9个九天为“九九”。灵武一带流传的歌谣是:“一九二九关门闭户,三九四九冻破茬口,五九六九开门大走,七九鸭子八九燕,九九犁铧满地转,九九再一九,河边见杨柳。”这首歌谣形象地叙述了自冬至那天起的天气变化。冬至这天,中午必须吃羊肉粉汤饺子。因为饺子的形状很像人的耳朵,这一天吃了饺子,到了冬天耳朵就不会被冻伤。

同类推荐
  • 维新大将军

    维新大将军

    17岁军迷大佬杨林穿越在1863年倒幕运动前夕的日本,化身维新军官胜宗秀,一步步升官发财,却不知道他的到来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 大燕风云

    大燕风云

    五代十国时期,燕云十六州燕国。世人只知大燕国有容貌绝佳慕容之长公主,却不知其有镇族之宝名曰山河鼎。大燕北拒强敌契丹,南御中原朝廷。那日长公主秋猎遇刺,幸得一白马少年相救,两情相悦,诞下小王子。却不料小王子满月之际突遭国变,契丹,朝廷南北夹击之下山河破碎。图穷匕现,白马王子原来是......幸而小王子得以北逃......十八年后,中原晋国来了一相貌普通棋艺高超的少年,少年棋名日盛,外界纷传山河鼎现。又传此鼎被幽州守将高思远所得。于此同时,塞外又现一少年,击败契丹主耶律,一统塞外各部。于是洛阳城内各种传言四起,幽云十六州为之色变,似乎围绕着山河鼎展开了又一轮权谋角逐.......
  •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

    曾国藩这个人,就是一个在错乱的时代,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明白的人。公正地说,曾国藩绝不是一个机灵的人,与常人相比,书呆气更浓重。而最终他又突破了制约书呆子的终极困境,把书本中的抽象理论,与现实的生活相结合,终于石破天惊地破门而出,始成一代宗师大家。这其中的每一步路,都浸透着令人惊讶的人生哲思。
  • 祥风瑞虹

    祥风瑞虹

    721年,宫中一片素衣,天下缟素。据说是唐玄宗李隆基刚出生的女儿在襁褓中夭折了,同年8月,她的灵座上出现了祥风瑞虹的现象,自此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就开始了。几十年来大唐从未经历天灾,因而此女被封号上仙公主。此后唐玄宗李隆基每到上仙公主祭祀之日就去其灵座上祭拜。744年唐玄宗去祭拜时,上仙公主灵座上竟然呈现了一片竹简。杨氏者,不可宠也。一开始唐玄宗还是深记在心,可是在唐玄宗一见到杨玉环后就将竹简忘在脑后了。此后10年,大唐看似国泰民安,实则朝纲混乱,节度使权倾一方,一场巨大的灾乱即将降临了。
  • 李家二少爷

    李家二少爷

    21世纪一位姓李的少年正在吹嘘着自家祖先的丰功伟绩,“我家祖上可是唐朝的皇帝李世民”,结果因为一个意外的原因穿越回了唐朝。“怎么回事,我不是李世民的后代吗?怎么成了李靖的儿子”。这是一部轻松,搞笑的小说,作者绝不撒谎。
热门推荐
  • 九章算经

    九章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姑子受虐实录

    姑子受虐实录

    虐!无尽的受虐!一个绰号叫姑子的小胖子,他可爱的外表竟能激发所有人潜伏在内心阴暗角落里的施虐欲望,从此这个可怜虫开始了漫长的受虐生活。故事内涵而不暴力、讽刺而不黑暗。
  • 血皇图

    血皇图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洪武十三年,开国元帅徐达的嫡长子徐辉祖从北平带回来了一个私生子,也带回来了一段传奇的开始。这个私生子,就是徐景天,奇妙的时代,别样的精彩!游龙天下间、煮酒点江山,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群号:207815796
  • 我继承了一座荒岛

    我继承了一座荒岛

    月圆之夜,曾曾曾祖父从天而降。梁景拙发现,这位老祖宗不仅活着,还是蓝星最后一个修仙者!穷了二十多年的他,以为苦日子终于到头了。可还没来得及高兴,一晃眼,就发现自己从出租屋来到了一座南太平洋无人荒岛。——建设无人海岛,从填饱肚子开始!捕捞海鲜、修筑木屋、发电联网……修仙求长生,从岩浆泡澡开始!调息炼气,凝液筑基……
  • 华娱之我是大导演

    华娱之我是大导演

    这里有《黄飞鸿》却没有《精武英雄》。有《午夜凶铃》却没有《死神来了》。有《史密斯夫妇》却没有《这个杀手不太冷》。成为一名大导演,比肩斯皮尔伯格,不输卡隆梅。吴京,胡歌,石原里美,梁家辉,小李子,德普,小罗伯特,小栗旬都在我的电影里面拍过戏。将华娱发扬光大,让全世界都震撼,我就是世界之王!ps:平行世界,会少一些人和作品,有些事件也会提前。
  • 从一开始他就无敌

    从一开始他就无敌

    他曾统御无尽深渊,他曾镇压环宇星河,他有着无尽传说,无敌的他陷入涅槃封印,成为了地球上一个父母双亡的废物哥哥,为了守护妹妹,他再次觉醒,那个无敌的男人回来了……
  • 上神归来不负卿

    上神归来不负卿

    他是南海的世子,在冬日的荒山之中捡到她,那日大雪纷飞,她蜷缩在他袖中,温暖之中有淡淡的白莲香。他将她带在身边教养,她慢慢长大,成了一条五千年修行的小蛇仙。她唤他小白,他唤她青儿。她有断续的前世记忆,梦中的人她以为是“心上人”,执着去寻,他陪着她去寻。人世间集齐七块“玲珑镜”碎片,历经七段旷世爱情故事,她终于发现原来一直找寻的从来未曾离开,即便元神不在,只剩下神思,她还是回到了他的身边;而他,就算隔了千世,就算容颜变化,过往不再,依然能在千千万万的人海之中,一眼认得她。
  • 王牌狙击兵

    王牌狙击兵

    拼刺刀,比枪法,统统不在话下。打伏击,暗藏雷,轰轰炸的声响。打围剿,收汉奸,频频化险为夷。英雄一怒,鬼子惊乱。神枪出击,统统死吧。殃我国土,岂容践踏。血洒千里,滚出中华。
  • 网游之暗黑黎明

    网游之暗黑黎明

    虚构到至极的暗黑破坏神划掉那无味单调的情节重新创造一部能够带领我们纵横网游、畅游到那世界里的每个角落!
  • 我的职场日常

    我的职场日常

    任鹏飞是茫茫职场中的一员,和大多数上班族一样。但是直到有一天……书友QQ群:77375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