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2100000019

第19章 旧时灵武城里的特殊行业

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灵武城里的街巷、集市上,活跃着一批从事着各种职业的人们。他们以自己的特长、技术,在商贸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久而久之,他们中的一些人及其所从事的行业在灵武一带渐渐地有了名气。

牙 子 20世纪40年代,灵武城的街头或集市上有一种行当叫“牙子”,他们实际上是买卖中的交易员。他们在商会挂了号,佩戴商会发给的袖章,用商会烙着印的各种工具从事着商贸交易。“牙子”每日在集市的买卖中行走,对一些行业的货物交易及价格了如指掌。如在牲口买卖交易中,“牙子”对大牲口的牙口、岁数、强壮非常了解,掰开牙一看,就知道牲畜的年龄。他们轻轻掂一掂羊只便知重量,羊被宰杀后称得的斤数与他们事先估算的斤数不相上下;他们对要宰杀的驴、牛等牲畜用手摸几下,就知道大概有多少斤,宰杀后肉的斤数也与他们事先估算的悬殊不大。长期的经营,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头脑灵活,眼睛和手就是计量的秤。他们生活的经济来源是买卖双方给的佣金。他们交易的方法主要是“掏麻雀子”。遇到交易时,旧时灵武城里的特殊行业双方用手在袖筒里讨价换价。“牙子”们长年行走在集市上,人际关系及为人处世都有一套,买卖人都很尊重他们的意见,往往经过交易后,双方都感到满意。20世纪50年代后,税务局将这些“牙子”

们全部集中管理,仍旧发挥他们的作用,稳定着市场公平合理交易的秩序,以扩大税源,杜绝税收的流失,为国家增加税收。“文革”开始后,将5天一集改成10天一集。这些市场交易员被清退,从此“牙子”这个行当在灵武消失了。改革开放后,市场又出现了一些买卖“中间人”,他们给买卖双方圆场,有时也低价买一些物资,如毛绒、羊皮等,再卖出后赚一点钱。他们在市场中所起的作用,实际和过去的“牙子”差不多。

租赁行 1950年以前灵武有租赁行,主要是租赁丧事和喜事的专用工具。上世纪40年代灵武人贺英(字子玉),开设了专租喜事用具的店铺(今十字街口水晶缘酒店处)。这个店铺一是租赁新娘穿的喜衣。喜衣上身是红棉袄,上面绣着凤凰牡丹,绣工很精美。喜裙叫罗裙,缀着绿绸子的裙边。盖头也是红的,坠有流苏。二是备有轿子和马车,养有骡马。遇办喜事的人家来雇轿子或马车,约定好日子、时辰。这些租赁行非常讲信用,一旦约定好日子、时辰,是绝不会误事的。县城有名的木匠陈万富,不仅做棺材的手艺一流,而且还备有孝衣、铁锹、麻绳、木杠子、门板等,专门供办丧事的人家租赁,并且和干活的力夫都有联系。在出殡的那天,抬棺材、挖坟坑的力夫,丧事租赁行都会给安排好,而且安排得非常周密。“红白”事的租赁行1950年后一一关闭歇业。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一些给人做席的厨师,往往家中备有桌椅板凳、席面餐具、碗碟、盆、酒盅、壶等,供办“红白”事的人家租赁。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家中有“红白”事时,为了省事、方便,人们将宴席放在饭店、酒楼去办。但较偏远的农村,一些人家仍在家中置办“红白”事的酒席,租赁酒宴家具的情况仍可见到。1999年后,灵武出现了出租灵车,专拉灵柩,极大地方便了办丧事的人家。

吹鼓手 在陕西、山西、甘肃等地的农村,吹鼓手特别吃香,是操办喜事、丧事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喜事吹奏欢快喜庆的曲调,丧事吹奏悲怆的曲调,能烘托出一种特殊的气氛,故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灵武的风俗讲究有些特殊,汉族办喜事不用吹鼓手,办丧事一般都请吹鼓手,请吹鼓手的费用一般都由家中已婚的姑娘支出。20世纪30年代,灵武北门刘家吹鼓手比较有名。经过代代相传,刘家唢呐吹奏一直传承到后辈。人们说,很早的时候刘家后代里,有个叫刘吹吹的,吹奏技艺很高。近几十年里,人们都说刘家吹鼓手中吹得比较好的是刘勇、刘玉、刘广恩。“文革”中将吹鼓手这个行当取缔,有十几年时间,人们没有听到熟悉的唢呐声。80年代后,受陕北、甘肃、内蒙古一带风俗习惯的影响,在灵武的农村,操办丧事时又恢复了唢呐吹奏。唢呐是中国极为古老的乐器,其特点是音调高亢、激越,尤其吹奏悲伤之调更能体现出它的特色。在农村,每逢一些农民家中死了人,吹鼓手吹的乐曲都是悲调,凄伤哀婉,催人泪下。这些乐曲主要有《燕落沙滩》、《雪梅吊孝》、《苏武牧羊》,等等。在现在的一些葬礼中,出现了一些年轻的吹鼓手,他们没有什么文化素质,在沉痛的丧事上,竟吹起《洪湖水浪打浪》、《八月十五桂花开》,甚至还吹一些欢快喜庆的乐曲,不伦不类,让人听了极不舒服。

毡 匠 上世纪40年代前,从陕西来了一个林毡匠,在灵武东街定居,从事擀毡行当,后来有了一定基础,就收了徒弟开作坊擀毡。在几十年前,由于气候寒冷,采暖条件差,灵武城内城外的人几乎都睡炕。炕上铺的毡是人们生活的必用品,几乎家家都有,因此擀毡是非常吃香的行业。擀毡的工艺程序是这样的:先将羊毛一层层平铺在竹帘子上,再用麦麸子和豆面均匀地撒在上面,卷起竹帘,用脚反复蹬过来蹬过去,一层擀完再絮一层,羊毛紧紧地粘合在一起,被擀成厚厚的毡。用这种毡铺炕,隔潮保暖,耐磨耐用,一般人家都非常喜欢用。在过去的家庭里,每家都有这样的东西,分为“沙毡”、“绵毡”,分别用绵羊毛和山羊毛制作而成。解放后,手工业联社将一些擀毡的匠人组织在一起,在灵武南门办起了一个较大的毡房,我大哥曾在这里擀过毡。冬天车间里封闭较严,不太透气,人们光着膀子在干活,大汗淋淋,可见其劳动强度之大。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了,城里多数人不睡炕了,但是山区、川区的农村仍需要这种生活用品。如今灵武已没有从事擀毡行当的匠人了。陕西擀毡的手艺人每年秋天来几个,在灵武山区乡村呆几个月,擀上一些毡便回家了。

绳 匠 过去的农业生产中及各行各业用的绳是麻绳。现在灵武看不到种麻的了。在1970年前,灵武川区的各个生产队,按照公社和供销社下达的计划都积极种麻。麻成熟收割后,在臭水坑里浸泡一周,这叫“沤麻”。表面上的绿皮被沤烂后,从水中一捆捆捞出,叫“起麻”。晒干后,妇女们围在一起将麻秆拦腰折断,从麻秆上剥下长长的纤维,叫“拨麻”。这种纤维韧性非常好,做成绳后,用途极广。从事制作绳子的匠人叫绳匠。早在20世纪40年代前,灵武就有从事合绳行业的工匠,他们在木制的合绳床子上先将麻合成单股绳,再将多股单绳合成较粗的麻绳。

骟 匠 为使大牲畜及猪等家畜增肥周期短、生长速度快、体格健壮,更好地从事运输、生产,可摘除其生殖系统里的卵巢或睾丸。从事这行的匠人叫骟匠。他们走村串户从不吆喝,但人们都知道他们是做这种活计的。他们的腰里垂下一个长长的皮口袋,在大腿外侧来回摆动,这是招牌,人们一看就知道他们是骟匠。他们的工具是两把小铁钩和一只菱形、两面都非常锋利的刀。他们大部分时间在集市的牲畜摊点上操作,有时也去乡下招揽生意。改革开放前,农村田地里的耕作,大牲畜是最重要的,所以骟匠这一行比较吃香,骟匠到了农村后,群众都很尊重。

小炉匠 上世纪50年代,仓弯子(今市中医院西边)开着一家修焊铺,整日叮叮当当地钉锅、焊“洋铁皮壶”。为什么叫“洋铁皮”呢?解放前中国的工业非常落后,一些生活用品只好从国外进口,如火柴、肥皂、蜡烛、布匹等。从国外进来的东西人们把它们前面全冠以“洋”字便于区别,如“洋火”、“洋碱”、“洋蜡”、“洋布”等。这个修焊铺的工匠叫李文秀,因残疾腰弯如弓,人称“李背锅子”。李文秀身残但手很巧,技艺很高,修焊活计做得非常细致。我曾多次见过他维修脸盆、锅一类。他用一烙铁在火炭中烧红,尔后将锡烙化,滴在漏洞处,快凝固时,用一把精致的小锤在新钉的疤上敲个不停,补好后滴水不漏。他开修焊铺口碑很好,童叟无欺,生意颇兴。50年代后,灵武经济好转,政府鼓励人们发展生产,加之农具日益增多,从事修理行当的工匠越来越多,灵武街上还有赵世明、马玉海、马文奎、王明山等人从事修焊。他们除了从事小机具、小五金的修理外,有的还整修一些旧金银首饰。

自行车修理铺 上世纪40年代后,一些外国商品进入灵武,如闹钟、座钟、自行车等。由于自行车轻便、速度快,代替了以往的骡马,很受人们欢迎,故一些店铺东家、有钱的大户、政府办公人员都想办法购置,随即就有了自行车修理这个行业。灵武最早修自行车的人有几个,但比较出名的是县城南街的杨世沫。杨世沫是山西人,大概是行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的原因,没有什么师傅教,他就会捣弄自行车。他肯动脑筋,又勤快,很快使修自行车成了他的拿手好戏。他除修自行车外,也修焊一些小农具和日用的家具。60年代,人口增多,农具、自行车拥有量倍增,故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多起来。较有名的还有窦惠衡、梁克勤以及从甘肃来的谢兴家。

阴阳生 灵武地区的阴阳生实际上属火居道士。阴阳生以顾家最为出名,且代代相传。顾家人从事着看风水、下葬划穴、清宅子、做道场、粘纸活等项目。到了20世纪60年代,因“文革”开始,这项活动转入地下操作。80年代后,受陕西、甘肃一带民俗的影响,灵武百姓又恢复了请阴阳看“阳宅阴室”、结婚择吉日、为逝者“批殃”、选坟地、划墓穴、正棺位等习俗。还有的人家在建房时,为了确定方位,请阴阳生到家中吊线正位,以图吉利。

圈井匠 20世纪70年代前,灵武有几个打井师傅。那时没有自来水,吃水全靠打井。圈井匠人在风水先生选好打井的位置后,按照风俗,泼酒后燃香申表,祭土地爷。然后用锹划出井的轮廓线,挖土的小工按照划好的线呈漏斗状往下挖,那时地下水很浅,挖两三米便可出水,这时圈井匠搭起木轱辘用绞车提土,继续逐层往下挖。在井壁四周放置红柳编的井圈子,防止井壁塌方伤人,挖到七八米深后就可以了。这时众人齐心协力放下井底。井底为木制方框子形状,多用本地的沙枣木和枣木、梨木制作。这种木材硬度好,耐腐蚀。井底放平稳后,用县城东郊的红胶泥将石头一层层自井底往上圈砌。砌石头时,压茬非常重要。每层收缩,砌到最后,井内如吊葫芦的形状一样,底大口小。灵武圈井匠的技术是非常高的,40多年中未听说过灵武有井塌事故发生。砌到地面,放置石制井口,井壁周围的土一层层夯实,一口井的工程就算竣工了。打井的整个过程中,女人是不能到井跟前来的。那时这个规矩很严,妇女如不遵守,圈井匠是不依的。他们认为,打井时如果有妇女在场,井水会混浊不清,井的出水量不大,打井过程中还要出事故和麻烦。这当然是迷信思想。

圈井匠一年四季除了打井外,他们还有其他活可做,那就是淘井。淘井的生意很好。那时水井是敞口,顽皮儿童常向井内扔石头瓦块,时间长了,堆积不少。再加上井水常年被吸取,泥沙淤积,水会越来越混浊,这时就要清水淘井。水井一般3年淘一次。淘井的工序很简单,圈井匠先和主人说好价格,提前沐浴,主家给管一顿饭,并备一瓶酒给圈井匠,圈井匠向井中倒少许白酒,祭井龙王,然后分别喝几口,以便在下井作业时驱寒。开始工作后,井下井上的人配合非常默契,几个小时后,一口井的杂物便被清淘干净。20世纪50年代前,一些家庭出现纠纷,挨打受气的妇女想不开,跳井寻短见的事时有发生。遇到有人跳井溺水死亡这种情况,家属去请圈井匠来打捞尸体。淘井匠请来后,出事的人家给圈井匠二尺红阴丹布避邪。圈井匠下井后用麻绳绑住溺水者的脚后跟,上面的人用力倒提上来。淘这个井就费事多了,要将旧水打出,让新水渗出来,反复地进行。如果水淘不干净,会在人们心中留下阴影,这口井就成废井了。淘完水还要将井底杂物清理干净。干这种活非常辛苦,但工钱会比平时淘井多几倍。

灵武的井一般都比较好淘,只是城内谢家井淘起来费事。谢家井位于县城内谢家井巷,水位高,水量大,井口距水面只有两米多。这口井是哪一年圈的,谁也说不准。

灵武城中一些老年人说这口井在明朝就有了。谢家井井水非常好,清凉甘甜。人们传说,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条白龙飞入井中,因此人们把这口井看得非常神奇。而且也怪,灵武城中别的井里都没有鱼,唯有谢家井中有很多一寸长的银色小鱼,鱼鳞细小,鱼身洁白。

谢家井每3年淘一次。淘井前,街坊四邻在小木桌上摆满祭品,用红布遮盖井口,燃香焚烧黄表。淘井的大工、小工吃完斋饭,要沐浴全身,方可下井。

在淘井的过程中,上面的人看到桶中有小银鱼,就慢慢用勺舀出,盛在清水盆子中,上面遮盖着红布,等井淘完后,将小银鱼仍慢慢放回井中。谢家井的井水清澈、甘甜,灵武城内酒坊、醋坊、豆腐坊都用这个井的井水。20世纪80年代,灵武市内扩修道路,建设中医院,加宽了谢家井巷路面,将这口历史悠久的井填了。如今,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和曾在谢家井巷住过的居民还经常说起它,但谢家井巷也只有巷而无井了。

同类推荐
  • 楚汉杂谈

    楚汉杂谈

    你是皇长子,你父亲是个威严的皇帝。父亲发现你生性文弱,想让你磨练磨练,安排你去边关做监军。父亲用心良苦,安排帝国当家大将和二十万大军陪着你。父亲突然病故,有人想要弄权,矫诏让你自杀。你父亲给你准备了当家大将和二十万大军,他的意思是,无论朝堂有任何变故,你有皇长子身份还有良将、大军,都足以应付。没想到人家矫诏让你自杀,你真的自杀了。
  • 我的娘子是西施

    我的娘子是西施

    睁开眼来,身边娘子貌比西施。举头望月,自家却是无用秀才。做不了封疆大吏,干不成争霸天下,便只能做回奸商,赚些小钱。忙里偷闲,偶尔贪杯,却也莫忘了哄哄娇妻。什么功名利禄,什么金榜题名?鸿鹄安知燕雀之志哉?咳咳,不多说了,得赶紧回家换尿布了……(注:此西施非彼西施,而是豆腐西施)
  • 锦绣天地

    锦绣天地

    清风弦乐淡雅,两世记忆烦忧,挥手转身无奈,锦绣天地一生。00穿越异世安心种地,无奈世道人心不古,玲珑之心贯通融会,冲冠一怒只为红颜。本书yy题材,非史诗巨作,看客切勿较真!----求养肥、求包养,我不会让各位官人失望的。
  • 赵高帝

    赵高帝

    一个落县的落魄少年,一个身有帝王相的落魄少年,在不知道是自己的原因还是命运的安排下,一步一步从一个连鞋子都没有的少年人,成长为一个时代的开拓者,一个辉煌王朝的建立者!
  • 宋元明清那些爱

    宋元明清那些爱

    全书从浩如烟海的历史陈迹中梳理出七十个爱情故事,作者对这些经典爱情故事的个性化理解成为串联这段中国情爱文化历史的主线,观念新颖,语言活泼,幽默风趣,历史知识点遍布全书,具有相当高的知识息信密度,它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评说远古到民国时期情爱的完全读本一部回肠荡气的中国情爱史,一道色香味全的汉文化盛筵。
热门推荐
  • 全民神修之第一书记

    全民神修之第一书记

    林枫原是贫困村扶贫第一书记意外穿越担任天云部扶持修神第一部长修路?传送阵一个可好?缺水?灵液池一个可够?没电?大灵石一堆可否?
  • 魔后的异世涅槃

    魔后的异世涅槃

    万年前的神魔大战,魔君陨落,神君避世,各界首领也都陷入沉睡。万年后,她耗损大半神力寻找他。
  • Erewhon Revisited

    Erewhon Revisite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栀琳来了

    栀琳来了

    死,有何惧!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宁愿他不再爱我,但是,我依然要把我满怀的情愫寄托给他。
  • 神界皇座

    神界皇座

    少年洛天融合域外灵魂,从此化龙而上,与当世天才争夺那至尊的皇座。
  • 屠神征途

    屠神征途

    一府一殿五门十派,乃江湖百年来的格局,府乃郑府,家主郑强武功举世无双。殿为战神殿,每代殿主均为绝世高手,然而一场剧变,郑府垮台,战神殿一跃成为江湖最高威望的门派,而战神更是江湖中人心目中的武林盟主,声望无匹……
  • 处女保卫战

    处女保卫战

    因为接触到了“光子帷幕”,大学生叶明来到了与自己梦中一样的世界,以梦中自己的身份生活着。在梦的另一边的世界里,他却是一个成绩很差的高中生。他来到这个世界是有人安排好的,因为他是被“核心系统”选招的“天策组”新成员,然而组织分配给他的任务却只有一种!——那就是保护女孩们婚前的纯洁!一个个任务都与女孩的纯洁有关,叶明想尽办法对付了一个个色狼,尽管有一个个少女获救,但是也有一个个少女喜欢上了他,但是他们始终有一个信条——那就是不到规定的年龄就不可以谈恋爱,否则……
  • 风将记忆吹成花瓣

    风将记忆吹成花瓣

    青春有你们,我是何尝幸运。终到了告别的时刻,挥一挥手,将这段记忆放在脑海,好好珍惜。
  • 了不起的战略系统

    了不起的战略系统

    一觉醒来,陈信获得了一个系统,不知这是真是假,这只在他脑海中存在,并且这好像是一个集某社游戏于一身的系统,10积分生成一个70训练度的农民?开始只有3的士气?能开理念吗?能大奸大恶...咳咳,总之,有了这个东西,霸业成矣。只是开始的世界,有些让人觉得...有些魔幻呢...
  • 修仙是件麻烦事

    修仙是件麻烦事

    家族除名,背上不肖子孙之名,关缦改为杨缦跟随母姓……杨缦摸着刀棱,对着着关府重重的叩下三个头,转身毫不犹豫的离去,哥哥没做完的事,我来做,哥哥没还完的债我来还,哥哥没了的心愿,我来了……仙丹、灵宠、机缘、长生仙途漫漫,杨缦带着那把刀从此步入修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