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8800000042

第42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正面与侧面 (13)

然而,“丑陋的中国人”这个词组虽有轰动效应,但太刺激了。几十年来,我们的耳膜在听到“中国人”三个字时已经习惯了与“伟大”“光荣”“勇敢”“勤劳”等一类褒扬词汇相连接,柏杨突然把“中国人”与“丑陋”连在一起,真是岂有此理,胆大妄为。这本书还未面世,只是书目一出,已经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了。不管读过和没读过《丑陋的中国人》,只要自命为爱国者的人们都要对它表示气愤,表示唾弃。因此书一问世,很快就在社会上形成一股不大不小的风波,影响远远超越了文学界。

其实,《丑陋的中国人》只是柏杨的往昔杂文作品的选集。该书共三十篇,分别从柏杨七八十年代杂文作品集中选出,其中《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与酱缸》《人生文学与历史》三篇系根据柏杨在美国几次讲演整理而成。这本书中对传统文化的黑暗面和国民性弱点的揭露与批判不仅在柏杨早年创作的小说杂文中反复出现,而且远在清末民初,梁启超、鲁迅等人的著作里也早已非常关注这些问题了。国家民族在危难时期,许多了解和熟悉了外来文化的知识人都作过这方面的思考。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怪圈,八十年前就引起深思和讨论的问题,八十年后,经历了社会种种变迁之后,有人发现我们的长进不大,有些地方又添了新的毛病时,他把这些说出来、写出来,意在引起疗救者的关注,不料,反而挨了一闷棍,这是梁启超、鲁迅都没有遇到的。海峡两岸主流意见这次很一致,都认为《丑陋的中国人》大逆不道,诋毁同胞,扰乱民心,误导大众,居心叵测。公刘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柏杨先生早已去了美国,台湾也罢,大陆也罢,都是拿他无可奈何的;因之,这个十分有趣的政治现象,除了不幸证明了大陆上的某些人和台湾的某些人,原来共着一种心理状态,在这方面,倒的确不愧是‘龙的传人’。”(《丑陋的风波》)

实事求是地说,《丑陋的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黑暗面和国民性的揭露与批判大体上没有超越鲁迅。柏杨在美国与聂华苓谈话中承认受到过鲁迅的影响,主要是在小说方面。柏杨在大陆生活时读过鲁迅的小说,到了台湾,鲁迅作品被列为禁书,没有机会再读他的杂文。其实鲁迅小说、杂文只是文体不同,其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后来柏杨曾对记者说,鲁迅的杂文是写给知识分子看的,自己写的杂文是给一般民众看的,这是从另一个角度对鲁迅认同。

柏杨与鲁迅相同的地方很多:比如他们对于历史上的中国基本上是否定的,包括秦代以来的制度、思想、文化,以及许多不良习俗。对于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孔子也都持批判的态度。他们都认为几千年来中国人生活在苦难之中,腐败,混乱,战乱,杀戮,贫困,如影随形,陪伴人民几千年。人们长期生活在恐怖与惶惶不安之中。专制统治者不把人当人,社会上没有人,只有主子、奴隶、奴才。苦难与专制摧毁了人的尊严。他们都向往新的生活出现,希望中国人能过上人的生活。这是鲁迅与柏杨共同点。

他们之间不同的是:鲁迅更多的是从制度层面揭露专制统治的非人性及其在现代的延伸,认为这是造成苦难的根源,其批判是政治性的;柏杨主要是从文化上展示专制制度结出的恶果,历数它对华人灵魂的腐蚀,其批判多是伦理性的。柏杨希望通过文化变革使每个人生活得更好,更有尊严。总的说来,鲁迅立场激进,但立言曲折隐晦;柏杨立场温和,然而立言通俗、激烈,更多情绪化的言辞,很使那些对号入座的人不堪。

《丑陋的中国人》中着墨最多的是“酱缸”“酱缸文化”,这是对中国传统的惰性及其同化能力的批判。

其实鲁迅就说过:“每一新制度,新学术,新名词,传入中国,便如落在黑色染缸,立刻乌黑一团,化为济私助焰之具,科学亦不过其一而已。”(《花边文学·偶感》)“中国的大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什么新东西,都变成漆黑。”(《两地书》)这就是讲中国文化的惰性和同化力的,但鲁迅只是点到为止,他没有把传统中所有负面的东西一并归并于“染缸”,他还有更广泛、更深入地揭露和批判。

柏杨把“染缸”的比喻换为“酱缸”(柏杨用此喻之前并不知道鲁迅的“染缸”之喻,应该说与鲁迅暗合),并就“酱缸”作无限延伸。他说:

夫酱缸者,腐蚀力和凝固力极强的混沌社会也。也就是一种被奴才政治、畸形道德、个体人生观,和势利眼主义长期斫丧,使人类应有的灵性僵化和泯灭的混沌社会。

柏杨明确指出所谓“酱缸”就是传统的专制社会。在严酷的专制统治下,一个非人性的社会(酱缸)主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性发展的走向。

柏杨特别钟爱“酱缸”这个发明,他有本批判社会弊病的杂文集就叫《猛撞酱缸集》,这有些像李宗吾钟情于“厚黑”。

从“酱缸”到“酱缸文化”,再到“酱缸文化”衍生出的种种“产品”构成了柏杨的社会批判系列。柏杨指出中国人中间盛行着“对权势的崇拜狂”。它源于中国的官本位社会。世间的荣华富贵皆由权力而致,人们怎么不对它垂涎三尺呢?权力垄断诞生了权力崇拜,在这个阴影里,消弭了“敢想、敢讲、敢做的灵性”,活跃着“奴才政治和畸形道德”。人和人之间充斥着“淡漠,冷酷,猜忌,残忍”。这些反映到书面文字中就形成了“文字诈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上欺天、下骗人,“言不为心声”。生活在现实中,不敢承认现实,一切向后看,什么都是“古已有之”,“老子过去比你阔多了”等等可笑的阿Q精神,柏杨称之为“对僵尸的迷恋”。

“酱缸文化”最恶质的产品是“自私与不合作”。“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不如一条虫”。有中国人的地方必有“窝里斗”,整天喊“打倒这个”“打倒那个”,其实眼睛盯着的是“卧榻之侧”的人。柏杨对这点尤感痛切,他说“凡是整中国人最厉害的,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凡是出卖中国人的,也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凡是陷害中国人的,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这些现象,海外华人感触尤深。柏杨说“是中国人的劣根性。这不是中国人品质不够好,而是中国文化中,由过滤性病毒,使我们到时候非显现出来不可,使我们的行为不能自我控制!明明知道这是窝里斗,还是要窝里斗。锅砸了大家都吃不成饭,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可以顶”。中国的许多问题,盖出于此。有人说中国人爱和平,对外国可能是这样,可是与同胞斗决不手软。纵观历史,真是可悲。柏杨甚至悲愤地说,一到历史的关键时刻,就会有内斗,使进步被消解,这是不是“宿命”?是不是我们中华受到什么恶毒的诅咒?

柏杨还罗列了国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毛病,如死不认错,心胸狭窄,目光如豆,没有包容性,假大空话满天飞,甚至脏、乱、吵,不排队等等细碎问题,都把这些归入“酱缸文化”;另外,柏杨讲话行文,注重力度,措辞用语,有些失之于偏激。如把不肯变、不思变的保守人物称为“酱缸蛆”“喝尿分子”“尿入骨髓”等。这几乎涉及到了所有国人,每个人都可以对号入座,难怪《丑陋的中国人》会招来如此强烈的反弹!

柏杨对社会的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以及它所向往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很典型,反映了上世纪初大部分知识人的心态。对于柏杨、包括比他更长的一两代人的思维方式应该有个“同情的理解”,他们身处“中华民族到了危险的时候”,凡是有爱国热忱的,无不想迅速、彻底解决中国的问题,“俟河之清,人寿几何”“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但他们面对改变的对象似乎又都很强大。因此他们习惯于下猛药、说狠话,出极端主义的主意,使大力气除弊。

孙中山说“破坏难于建设”,毛泽东说,“不破不立”,于是鲁迅的“拆房子论”(要想开窗户,先要宣布拆房子),毛泽东的“不过正不能矫枉说”,连温和的胡适也不反对激进的“全盘西化论”,也是因为“他认为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放弃他自己的传统的。只是我们的文明已嫌衰老。如今要借重舶来,花样翻新”(见唐德刚《胡适杂忆》)。因此,柏杨用语粗鲁的大声疾呼,只要不以词害意都是可以理解的。这正是一个时期的风范。二十多年前对此书反应激烈,都是因为没有走出那个背景的缘故。柏杨先生逝世后,《丑陋的中国人》在大陆再版,依然畅销,一连数月上排行榜,但人们反映温和多了,没有什么“风波”出现,什么原因?不用我说,读者都可以理解了。

聂绀弩诗与旧体诗的命运

今年《聂绀弩旧体诗全编》出版了,煌煌三巨册,装帧朴素、精美、大方。出版者跟我谈起:“有朋友说,印2000套,就当做件好事吧。我大胆印了5000套,没想到很快就发完了。而且在深圳还被评为‘2009年度十大好书’。真是很意外。”聂老的集子能卖五千一万,我倒不奇怪,我觉得聂诗起码有几十万的读者。让我惊讶的是作为旧体诗集,在三十年中竟能印了七八版之多,一位非亲非故的研究者,自己出钱出力为注释聂诗辛勤工作二十余年。这在商业大潮覆盖一切的时代真是极其罕有的事件。

一、旧体诗还算文学作品吗?

六十年前,社会转型,许多旧时代东西都面临着检验,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一些旧文学形式被否定了,旧体诗也是这样。就我所见过的1957年以前的文学刊物上没有发表旧体诗的,知识界绝大多数人认为旧体诗已经寿终正寝,从而把它排除出文学作品之外。当然,老人写旧体诗的还有,最近我的一个老学长,为他的祖父编定诗集,名为《劫余堂诗集》,请我帮助校订一下,然后自费印刷几百部,以赠亲友,可以算作一例。老人写旧体诗,因为其自幼所受到旧式教育中就有对对子和写诗这一课。旧时代社会生活中写诗又是有教养阶层里必不可少的一种社交活动方式。到了新社会,有些老人借此摅胸臆,除烦闷,按说也是一种文学表达。但就当时主流舆论来看,这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罢了。

1957年,毛泽东在《诗刊》上发表了他的旧体诗词和给《诗刊》主编臧克家的信,上述的情况才有所改变。然而许多人还是认为只有毛主席的旧体诗是诗,是了不起的文学作品,但这也只是个特例。因此旧体诗在文学领域一直是“妾身未分明”的。比如在我工作的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在诗歌史研究中从古代到近代不要说一流大家的作品,就是三四流的诗人也有人关注;而现当代诗歌史的旧

同类推荐
  • 生命政治·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生命政治·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收入这个集子的学术报告,是一些大学的机构在大学之外--国家图书馆举行的。大学--按照这些报告中的一个报告人丁学良教授的说法,没有一流的大学,就没有一流的国家。我们是否也可以说,没有一流的国家图书馆,也就没有一流的国家。这是一本学术报告集,按照现在开讲、学者对话、现场问答这样的顺序编排,内容涉及经济全球化与国家制度建设、全球一体化与法的变动、全球化:美元本位制与企业的治理模式、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有限与无限、社会网络与企业管理、社会资本的理论及研究任务、中国水问题等。
  • 斯皮瓦克翻译思想背景研究

    斯皮瓦克翻译思想背景研究

    斯皮瓦克在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在翻译领域,她提出了非凡的翻译思想和策略。但在我国,因其作品理论晦涩难懂,把她作为翻译理论代表人物的研究更是如凤毛麟角。本研究将从她复杂的学术背景入手,研究她翻译理论的观点,希望推进翻译理论的纵深发展。
  • 初中数学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数学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近几年来,说课活动已成为被教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普遍关注的一种教学研究和教学基本功训练展示、考核的重要形式,也成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种新的练兵形式。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自己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可以说,说课是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的展示。
  •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青年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紧密联系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努力体现新世纪新阶段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思想道德要求。
  • 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词大全集(超值金版)

    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词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分“容易读错的字词”“容易写错的字词”和“容易用错的字词”三大部分,每部分内容的开始,都详细地介绍了导致错误的原因,并介绍了科学的区分方法,帮助读者建立科学的思考和学习方法。每部分的内容中择取了目前比较常见的容易出错的字词,并进行了适当的注释和详细、清晰的辨析,最后还附有例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和区分。《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词大全集(超值金版)》中还穿插一些趣味故事、开拓思维题目和知识解读等内容,帮助大家开拓思维,扩大知识面,保证大家阅读起来轻松愉快,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轩辕弑魔传

    轩辕弑魔传

    末法年间,天下大乱,诸侯四起,当这块名曰山河图的大陆因战火四分五裂,百姓苦不堪言,在这个拥有绚丽魔法的大陆,将会在这乱世迸发出怎样的火花,且看轩辕弑魔传
  • 将灭神

    将灭神

    故事讲述了在这片大陆上,面对残暴不仁的神族,人族和妖族不堪其辱之后的反抗故事,推翻神族之后,我就是神,天下,每个人,都是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医门小胖妞:这个王爷我罩了

    医门小胖妞:这个王爷我罩了

    人家穿越貌美如花,她重生丑如豆渣!先治自己,再治天下!最后治治冷王的脑袋瓜!苏筱筱本以为自己能够减下肥来,发家致富,艳绝天下。哪知“胖点旺夫。”冷面王爷一句话,捏碎了她变成排骨精的小心思。等一下,忙着种田的苏筱筱迷茫了,谁是我的夫哦?
  • 穿越全法走向人生巅峰

    穿越全法走向人生巅峰

    主角,名曰赵恒,为一名杀手,杀手榜第一。和他的兄弟(零(杀手榜第二))执行任务时,被一头传说中的泰坦巨人杀死。不过他们死前也完成了任务,穿越全职法师。
  • 航运之王

    航运之王

    大学未毕业的穷屌丝,走南闯北,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三寸不烂舌,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航运帝国
  • 青春是场不散的宴席

    青春是场不散的宴席

    晨曦微光,渺小却令人神往。少年的微笑印刻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本以为终是配角的少女似乎正在掩藏自己。青春过往,似乎像是一张泛黄的书页,它记录着所有的美好曾经。
  • 修仙必备神器

    修仙必备神器

    对我们来说,怎么个打丧尸之法呢,不怕,有了此神器,草鸡也能变凤凰!
  • 想走就走:住青旅的旅行

    想走就走:住青旅的旅行

    本书以日记体形式,记录了作者受“青旅文化”感召、利用两个夏天背包游历国内15地的行程。其中除了在亲友家做了几回“沙发客”、住不到青旅改投其他旅馆之外,其他日子作者都是“住青旅”,所以称为“住青旅的旅行”。虽不能以此概括国内方兴未艾的青旅文化,但管中窥豹,对于准备出发的后来者自然有所裨益。
  • 38度C的热吻

    38度C的热吻

    身价不凡又拥有迷人外貌的他,头一次在PUB里遇到一个“完全不甩他”的小妮子!看她那对他不屑一顾的表情,他不禁对她感到好奇。后来他意外的在一个摄影棚再次遇到她,心不由自主地被她牵动,这时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