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45800000026

第26章 道教的神学及其时代特点

道教的神学及其时代特点——以刘一明的《道书十二种》为例

问题的提出:关于道教神学的一般理解

宗教有神学是宗教与其他社会实体的主要区别。任何一种宗教都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团体,也可以称作是社会实体。宗教实体中的人都持有神论的观点,他们和非宗教的持有无神论观点的人,作为生活于现实社会中的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他们都首先需要生存,因而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欲望和人际关系。他们的思想认识由于都是诠释同样的事物,所以,他们的理解、说明和感情等等有可能存在着许多相同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持有有神论的思想的人和持有无神论观点的人的思想是可能相通的,只是他们在诠释时,在关系到神的主宰和非神的主宰时有显著的区别而已。所以,将宗教中的人与持无神论观念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截然对立起来是不符合生活实际的,如果据此作为一种政治导向,那是不可取的。

宗教是一种社会实体,但是它又不是一般的社会实体,而是有宗教信仰的实体。所谓宗教信仰,指的就是宗教有自己的教义思想。所谓宗教的教义思想,就是从宗教特有的有神论观念出发,对于宇宙、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理解、说明和感情。正因为是从有神论观念出发的,因此宗教徒对于世界和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理解、说明和感情,与一般持无神观念的人的理解、说明和感情必然有所不同。

在持有神论观念的人们中,他们信仰神,并且崇拜神是他们的宗教信仰的核心。离开了对于神的信仰和崇拜就没有宗教。任何宗教的教义思想也都是以神学为它的核心的。任何宗教的教义思想又都是以该种宗教如何确立神的观念,如何赋予神以神性,如何认识神与宇宙、神与社会、神与人的关系作为它的基本内容。如果我们将这些宗教特有的内容,概括起来称为神学,那么,没有神学,就没有宗教,没有宗教的神学,也就没有作为宗教的社会实体与其他社会实体的区别。

因此,认识一种宗教的神学,是认识一种宗教的关键。

神学不是基督教的专利。说到神学,可能有人会认为那是基督教的观念。确实,基督教的信仰内容一直被研究家们称为神学,也就是英文的theology。当然,在基督教研究中,神学作为一项主要内容,经过很长的历史时期的研究和发展。但是,我以为,“神学”这个词汇,乃至于theology这个词汇,不能认为是基督教的专利。既然,我们承认道教以及其他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神道教等等都是宗教,既然我们承认其他宗教与基督教一样都有神,有教义思想,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认为道教和其他宗教一样也有自己的神学呢?

当然,正如别的宗教和基督教在形态上有很大的区别一样,各种宗教的神学内容与基督教神学的内容也会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来源于各种宗教产生发展的不同的生存条件、文化环境,特别是信仰这些不同宗教的民族的文化背景。但是,各种宗教都信仰神,这一点又是共同的。用哲学的语言说,神就是一种偶像化的超自然力量,不论这里的偶像是具象的偶像,或者是抽象的偶像。

戴维·福特在1999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神学》一书中,给予神学的一个最宽泛的定义是,“神学,是要思考各种宗教及其所提出的问题”。戴维·福特是基督教徒,但是他这个定义指的神学,并不局限于基督教。这个定义说明,戴维·福特认为各种宗教都有神学,并且把各种宗教提出的和关心的问题都放进了“神学”的箩筐里面。因此,可以理解,这位现代基督教神学家是把各种宗教的教义思想都放在“神学”的范畴之中。

另外,戴维·福特还提出了一个“学院神学”的概念。他认为“学院神学”指的是“一门处理意义、真理、美和实践问题的学科,而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宗教有关,并且通过一系列的学院课程来研究”。戴维·福特不是一个保守的基督教徒,他在探讨当代神学问题的时候曾广泛地评述过奥古斯丁、阿奎那、马克思主义、布尔特曼、蒂利希、卡尔·巴特、卡尔拉纳等的看法。他的“学院神学”的定义至少有三个特点:第一,他所指的神学探讨和研究的是宗教教义思想的全部内容,不论是理论上的,或者是实践上的。第二,他认为神学以及宗教教义思想是包含着丰富而复杂的内容的,其中有属于哲学范畴的意义和真理,也有属于美学范畴的内容,还有属于伦理学范畴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神学的内容,也就是都属于宗教的教义思想的内容。因此,在戴维·福特的研究中,神学不仅仅是思辨的内容,还包括现实的生活实践的内容。第三,他认为对于神学的研究,可以通过一系列学院课程来进行。这就是说,将神学研究说成是纯信仰的研究是不适当的。另外,认为神学研究只能从学院课程的角度,不需要从宗教信仰的角度进行研究,也是不适当的。戴维·福特说:“神学的任务是要弄清基督教是哪一种‘游戏’,是要从中归纳出可资生活的结论。如果想用外来的术语论证基督教信仰,这是没有意义的,将会导致游戏的转换。”

笔者引用这位当代基督教神学家的著作,只是想说明两点:一点是道教研究应该而且必须利用西方对于其他宗教研究的大量成果,以使我们能尽量快地接近和超过西方世界对于各种宗教研究的水平。另一点是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对于基督教神学研究的成果,来推动我们自己对于道教教义思想,也就是道教神学研究的发展。

道教神学的时代特点——以刘一明为例

神学的时代特点。任何一种有悠久历史的宗教,它的神学也都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德高望重的金陵神学院副院长陈泽民教授在论述基督教神学的内容时指出,基督教教义神学包含着:上帝论、基督论、救赎论、圣灵论、人性论、教会论、圣事论、恩宠论、终极论,等等。根据陈泽民教授的概述,这个神学的系统并不是在基督教成立时就完成的,而是在基督教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而且在不同的时代基督教发展自己的神学各具有不同的特点。佛教的神学,也就是佛学,它的发展历史同样如此。

道教的神学,从其思想的历史渊源来说,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春秋战国的时代。经过近两千年的发展,道教的神学在历代道长的努力下,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和层次结构。详细地分析道教神学体系和结构不是这篇论文的任务。1992年笔者曾在上海的《学术月刊》第4期上发表过论文《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在论文中,我将道教的神学要素概括为:以“道”和“德”为核心的四个要素的对立统一,这四个要素是:天道、地道、人道和鬼神之道。如果我们可以接受这样的系统分析,那么,道教神学的系统至少应该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就是:天道论、地道论、人道论和鬼神论。

刘一明神学的三个特点。在这篇论文中,我只是想就清代道士刘一明在道教神学方面做的工作,围绕着道教神学时代特点的问题,谈一下他留给我们的启示。

刘一明(1734—1821),是清代的高道。目前学术界和道教界对于刘一明的研究,一般都称他是内丹家,认为他对于清代道教的贡献集中在内丹学方面,似乎他对于道教神学或者说道教的教义思想的贡献不大。不过,在我看来,这个看法还是可以商榷的。

因为,一个宗教的神学在各个时代的表现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宗教的神学具有时代的特点。刘一明所处的时代,是清代的中晚期。就当时的社会思想而言,主要是宋明理学的继续和枝蔓,并没有什么新的社会思潮出现。加上刘一明主要在中原和西北地区活动,与相对比较活跃的东南地区的社会相距甚远。因此,刘一明的思想只是当时的社会思想的反映和道教传统的神学思想的继续。只是由于清代道教特别是全真派道士十分重视内丹修炼,刘一明也笃信内丹修炼,因此刘一明在继承道教传统思想的同时,特别在他关心和实践的内丹学的范围内作出了一些创新和发展,形成了刘一明自己的神学特点。概而言之,包含三个方面:

一、将内丹修炼和道教神学的本体论和创世说结合在一起的“道气论”。

道教神学在回答世界的本原和世界的起源时,都是以“道”作为世界的本原和起源。在这一点上,刘一明完全继承了道教传统的神学内容。例如;刘一明称:“天地间的万物万事,凡眼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身之所经,头头是道,件件藏真。”这里所说的“真”,当然也就是“道”。天地万物万事都是“道”。刘一明在另一处又说:“《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天地缊,万物化醇,男女抅精,万物化生,是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相合,方能生育。”这里,刘一明将世界万物产生的起源也都归结为“道”。刘一明还说道:“道之在天地间,无物不具,无处不有。上而日月星辰,下而山川草木、鸟兽人物,目及蠢动含灵、有情无情等物,莫非道气运用。”道气贯穿于天地万物,道气的运用使得天地万物充满生气。这就是刘一明的宇宙观和创世说。这些观点在道教神学的发展历史上,并不是新鲜的东西。刘一明的特点在于,将这些本体论和创世说的观点与内丹学说结合在一起,将“道气”论推广到了清代全真派道士最关心的内丹术的理论和实践之中。刘一明称:“修真之道,金丹之道也。金丹之道,造化之道也。造化之道,阴阳之道也。”金丹之道和造化之道是一致的,造化之道贯穿于金丹之道。这些话语明确地说明,在刘一明的心目中,内丹修炼之道的理论基础正是道教教义思想中的本体论和生成论。正是有了道教神学的天地造化之道,才有内丹修炼之道。这样两个方面并不是不相关的,而是密切相连的。道教传统的宇宙本体和世界起源神学思想同清代道士的修炼学说结合在一起,将内丹学说和道教的神学思想密切连接在一起,也为道士的修炼提供了神学思想的基础。围绕着内丹术发展道教神学正是刘一明发展道教教义思想或者神学思想的重要特点。

二、将内丹修炼和道教的神性论结合在一起的“神人一体论”。刘一明的著作中,说到神的地方,似乎不多。但是,仔细读他的《道书十二种》可以知道,刘一明是一个笃信神灵的道教徒。刘一明说:“元始悬一宝珠,大如黍米,在虚空之中。这颗珠,无形无象,非色非空,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大小不拘,隐显不测。”这里的“元始”当然指的是道教三清尊神元始天尊,悬一宝珠当然指的是元始天尊手中的混元宝珠。“宝珠”是“无形无象,非色非空,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这说明“宝珠”就是“道”。“道”在元始天尊的手中,在神的控制之下。刘一明追求的修道理想就是名列仙班,成为神仙。他的一首诗歌称:“十月胎完成,遍体金色缀。霹雳响连声,真人朝玉阙。方才离尘世,已在神仙列。”刘一明专事内丹修炼,但是他对于道教传统的念经礼忏并不贬低,仔细读他的《道书十二种》可以知道,他并不像清代有些偏执的全真派道士那样否定科仪符箓。刘一明曾经说到修道的人有三乘,上乘的是修炼内丹的,而中乘的就是念经礼忏的道士。他称:“务中乘者,屏除杂念,弃绝俗事,志念纯真,大经小忏,日夜诵习,必至无经不会,无书不解。更要诵古人之言,行古人之行,方能感动十方神明默佑,不可仅记话头,以应故事。更不可借经图利,以谋衣食。特以十方所信服者,信服其品行高超,举止端正,故开坛演教,一言一语,人皆喜听。”刘一明在不少地方都说到崇拜神明和念经礼忏给人带来的好处。刘一明对于神性的看法,在于他将神性与内丹修炼的理论结合在一起。刘一明在《神龙变化》一文中说道:“龙之为灵,昭昭也。”“何以能如是哉?以神运之也。吾之观此,因悟的神化不测之道矣。人之所以得为人者,神也。神存则生,神去则死。神之为物,通天彻地,达古知今,无微不入,无处不在。”这里将神明的神性与人的精气神的神联系在一起,将人的神与神的神性比照起来,由此建立了内丹炼神可以通神明的理论依据。

三、将内丹修炼与传统的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的“二缘说”。

在刘一明的《道书十二种》中,有两部一直受到人们重视的著作,就是《悟道录》和《通关文》。这两部著作一向被人认为是刘一明的道德教育的著述。不过,我以为,这两部著作是他的内丹修炼著作的一部分。正如刘一明在《通关文序》中说的“书内节目虽小,关事甚大。言辞虽鄙,益人甚多。虽曰通关,而性命修持之功,亦由此进步,见者甚勿以小节鄙言而弃之”。刘一明写作《通关文》和《悟道录》,其目的都是为了给修炼内丹的人提供一个悟道破疑的工具。在《会心内集》中,刘一明提出修道要有二个“缘”,就是“天缘”和“人缘”。如果这样二个“缘”不具备,那么修炼内丹是不会成功的。他说:“天缘人缘,修道人俱要结下。然结天缘,必须先结人缘。结人缘,即所以结天缘。如何是结人缘?施德不望报,有怨而不记。看人最高,视己最下。施药舍茶,修桥补路。有骂我者,笑应之。有打我者,喜爱之。有长我者,以父兄视之,有少我者,以子弟视之。即如妇女,有年老者,以母姐视之,有年少者,以妹女视之。虽有恶人,其奈我何。古云:呼我以牛,应之以牛。呼我以马,应之以马者,即是此意。如此结缘,人与我无缘者,即有缘。有缘者,缘愈深。人缘结就,天缘可得。学道修道,自有鬼神暗中扶持,逢凶化吉,遇危得安。否则,人缘且不能,天缘如何得。”《道书十二种·会心内集·卷下·结缘说》结天缘,必须先结人缘,而所谓人缘者,就是修炼人的道德的自我规范。从刘一明叙述的这些内容来看,它们的范围仍然是《太上感应篇》和《阴骘文》中的一些内容,但是,在刘一明的著述中却是从内丹修炼者的结二缘的角度提出的。至于《通关文》中,刘一明列举了修炼人必须通过的各种“关”卡。刘一明说他列举的50种“关”,“皆学人要命关口,阻路大魔,须要关关打通,方好进步。若有一关不通,即被此一关挡着,任尔盖世英雄,拔山烈汉,寸步难行”。就这50种关来看,大致包含有:人欲关(色欲关、贪酒关、荣贵关、财利关等等)、人情关(恩爱关、恩债关、人我关等等)、人生关(生死关、色生关、冷热关、才智关等等)、人难关(穷困关、患难关、耻辱关等等)、人意关(傲气关、嫉妒关、口舌关、暴躁关等等)。除了其中一些与内丹修炼密切联系的关,如“闺丹关”和“炉火关”以外,绝大多数的“关”都是与个人思想品质有关的道德行为意义上的关卡。例如:在《阴恶关》中,刘一明称:“故学道者,不论应世从学,皆要不起私心,常存公心,方有进益。世间糊涂学人,只要人顺己,自不去顺人。只要人奉承,不喜人直言。稍有触犯,即便不快。忘人大恩,记人小怨,阴毒藏于心胸,累年积月不能放过,虽外而巧言令色,内而暗伏锋芒,不至报复而不已。即或自有过咎,师友指摘规戒,不知自悔。明则强辨是非,暗则毁谤结冤,阴毒无比,便是匪人,绝不思性命大道。”这段话如果没有最后一句“性命大道”,完全是从一般意义上来批判阴毒的害处,规劝学道之人要“和平应物,事事让人,担的重,受的辱,从大火坑中锻炼,在争胜场内挣出”,达到“万有皆空,一毫不纳”的思想境界。刘一明勉励学人渡过这些关卡,实际上,就是在进行道德规范的教育。在这个意义上说,《悟道录》和《通关文》的作用与《太上感应篇》和《阴骘文》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这些教育都与内丹修炼联系在一起。

由于刘一明的神学思想具有以上这些特点,我们或许可以将刘一明的神学思想,称之为“内丹神学”。推而广之,内丹神学或许可以称是元明清时期,注重内丹修炼而又继承道教传统神学的全真派道士的神学思想的概括。

从刘一明的内丹神学看

我们今天如何发展道教教义

不能离开道教传统的神学概念。刘一明的内丹神学,从他的《道书十二种》来看,都是围绕着内丹做文章的,因此,有人就认为《道书十二种》只是一部关系内丹术的著作,刘一明似乎在道教教义思想即神学方面没有什么建树。应该说,刘一明的《道书十二种》确实是集中阐述了他在内丹修炼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殊不知,他在阐述内丹学的理论和实践时,从未离开过道教基本信仰,而且在阐述内丹学的理论时总是将他的“性命之学”和“道”、“德”等道教基本信仰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和刘一明的时代又隔了两百多年。今天的道教神学当然不会再举“内丹神学”的旗帜,但是,我们的道教神学不论举什么旗帜,也决不可割断同道教基本信仰“道”、“德”的联系,而且必须同“道”、“德”等基本概念联系起来阐述。正如有一位老道长说过,我们如果离开了传统的道教神学概念,那么,我们就不是道教了。

把握今天的时代特点。刘一明的“内丹神学”是清代全真派道士比较关心的修道理论和实践,因此,它具有那个时代的特点。这个特点既包含着清代的社会思潮,也是道教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今天,我们和刘一明的时代又过了两百多年。今天道教赖以生存的中国社会条件和两百年以前的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教自身也经历了巨大而复杂的变化,因此,今天的道教神学自然应该反映今天中国社会的面貌、思潮以及今天道教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中国社会的面貌和思潮是什么呢?首先,今天的中国是一个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社会的特征很多,看来对于中国道教影响最大的是:公有经济占主导的多种经济成分的同时存在,以及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多元思想、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念的客观存在。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和社会思潮下,道教和其他宗教才找到了它们合法存在的理由和依据。今天,道教神学的发展无法离开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条件和思潮的背景。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的道教神学首先是一种适应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神学。

其次,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在飞速发展之中。社会上存在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这种不稳定的因素,既表现在经济领域里,也反映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在经济领域中,经济的飞速发展,结构的调整,带来的人们的追求快速的成就的浮躁心理,急功近利,物欲横流,人员流动频繁乃至于利益集团不断重新组合等社会问题。在人际关系中,一切向“钱”看带来的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的变化是十分深刻的,由此也给社会、家庭和长幼亲情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正是在这样许多社会问题的背景条件中,道教的神学思想有可能为社会的稳定发展,社会的道德规范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的道教神学也是一种稳定社会和规范行为的神学。本人在2001年为香港的道教文化资料库提出当前道教神学必须回答的社会问题包括有52个问题,诸如:以道治国,以德治政,以法惩邪,以誉奖正,以信待人,以诚谋利,以孝事亲,以慈育人,以忠对国,以严律己,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只有一个地球,返璞归真,绿化地球与保护自然,节约和节制的生活才有明天,人离不开水,给子孙多留一点资源,人权的首要是人的生存,兵乃不祥之器,要对话,不要对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宗教纷争的背后,争与不争,贫富不均和太平社会,南北合作,共同富裕,扶助贫困与自我奋斗,经济全球化与小国寡民的理想,知也无涯,科学离不开社会,网络时代的人际关系,需要信息,也需要感情,美在朴实,人的美容与心的保养,人胖有碍健康,无碍美丽,家庭,人生的避风港,相濡以沫,感情常新,为婚姻和家庭寻找活力,性能娱人,亦能伤人,性解放是生命的囚笼,人需要有一点精神,玩物丧志,玩钱的人被钱玩,欲望是万恶之源,贪婪是过错之根,信仰需要鉴别,崇拜不是盲从,独立的人格敢于说“不”,自由不能变成灾祸,我命在我与发挥能动,无为而治与加强管理,道在变化,物无终极,等等。当然,这52个问题还不能概括当前中国道教需要回答的问题的全部,但是,我以为,绝大部分问题都已经包括在内了。这些问题都是当今社会面对的问题,也是一个道教信徒需要用自己的神学思想来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我想对于社会乃至于信徒个人都会有积极的作用。当然,回答这些问题,在道教经籍中实在并无现成的答案,它需要今天的道教徒把握时代的特点,运用道教神学中原有的智慧,重新创造并加以阐述。

其三,今天这个时代还是很不太平的时代。上一世纪打了两次世界大战,近半个世纪里,尽管世界大战没有爆发,但是局部战争不断,世界很不太平。新世纪初年,就出现了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的举世震惊的事件。这个事件的余波可能影响整个新世纪的历史进程。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仍然是当今世界一个热门的问题。同样的是,道教也必须对与这个世界性的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并且规范人们在面对战争时的行为。

从道教自身发展的规律出发去构筑新的道教神学体系。道教自身的发展规律,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看法。不过,有一点是大家共同的认识,那就是,道教神学的发展只能按照它自身的规律去发展,强加于它是不行的,照着其他宗教依样画葫芦也是不行的。我对于道教的自身发展规律的看法是,道教是比较注重现世利益、追求长生不死的宗教,因此,今后道教的发展仍应该强调关心人的现世利益,帮助人们如何活得好,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其次,道教又是比较注重技术性的操作的宗教,因此,在帮助人们活得好的时候,应该有一系列新的可操作的技术性的内容,可以让信徒们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道教神学信仰。刘一明的内丹修炼就是一种可操作的技术性的内容。他围绕着内丹发展道教神学正是他顺应道教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另外,道教徒的层次是复杂的,也就是说,是多层次的。除了有知识阶层的信徒,有社会地位的信徒,大量的道教信徒都是下层民众,因此,我们要做许多刘一明的《悟道录》和《通关文》那样的工作,将道教深奥的神学思想用浅显的语言和通俗的道理教化信徒,使得道教信徒在新的神学思想的规范下,发挥积极和稳定、自觉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作用。

同类推荐
  • 伊朗伊斯兰教史

    伊朗伊斯兰教史

    本书正是想通过对16世纪以来伊朗伊斯兰教历史的追溯,展现其独特面貌背后的内容;并对今天在世界范围内观察伊斯兰教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作出解答,即历史上曾经孕育出灿烂的非伊斯兰文化的伊朗,如何转变为今日什叶派穆斯林的精神祖国?原本产生于阿拉伯地区的什叶派,如何在今天常被认为是“伊朗式”的伊斯兰教?在20世纪后期中东地区伊斯兰复兴的浪潮中,为何唯独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体的伊朗发生了伊斯兰革命,并能够在伊玛目隐遁的状态下,在当代建立一个教法学家治理的伊斯兰政府?
  • 苹果上的肖像

    苹果上的肖像

    本书是“星云大师人生修炼”系列丛书之一。作者星云大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谈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应积极看待生命、正确对待金钱与财富、注重培养待人接物的人生修养、正确处理感情问题、对社会知恩图报等等。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 修心

    修心

    本书讲解了在如今这样一个繁华浮世里静心、清心、养心、修心的重要性。美好和善良的心,是人最强大的后盾,也是智慧的化身,由此,它教会我们懂得自己,善待他人,从而心性清透、人生通达,社会和谐。
  • 佛教常识问答

    佛教常识问答

    佛也称佛陀,译为“觉者”,能彻证人人本具的、寂然不动的、光明遍照的觉性:觉了一切烦恼都是因缘和合,虛妄不实:不受烦恼的干扰,朗然大觉,就称为佛。尝闻师言:世间无论千万最大事,都抵不过一个死:千万个死,抵不过我一修;千万个修,抵不过我一觉。觉则心空,此是最上福德,轻重利害,不可比拟。佛法的实践,一般叫做修行。修是修理,这说明自性本来清;争自在,因受尘垢妄执的蒙蔽,所以要加以修理,以恢复本来的样子,否则就应该叫做建造:行是行行不息的活动,这说明修习佛法,要在一切时、一切处自强不息,行行重行行,深入又深入,不能时续时断,不能一曝十寒。
热门推荐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我是世界掌控者

    我是世界掌控者

    如果我的世界是一片蓝天,那她就是在天边飘动的云,我要用我的一生去守护这洁白,倘若她愿意,“我想把这整个世界送给你!”
  • 群星之彩

    群星之彩

    阳光下,一棵棵盘节交错的枝木,一片片鲜艳晶莹的花瓣,蒙荫里,密林中游走着背负晶体的小兽,花丛里飞舞着鳞翅荧光的奇虫。高楼上抽出了绿色的藤蔓,大地上渲染出缤纷的色彩,空气中飞舞着花絮飞鸟,天空下映射着斑斓的云彩。此等好似人间仙境,却是一个文明的噩梦!明天的人类,该如何生存下去……
  • 汉宫之流火未央

    汉宫之流火未央

    他是汉宣帝刘询;他是汉昭帝刘弗陵;他是宫廷乐师严肖溯;而她原本是一个善良的女子,爱上年幼的他,可却因误会隔阂擦肩而过,因爱生恨;从此变得狠心,从此走上复仇的路;他,他,他,究竟这三人之间,哪个才是自己的真命天子?相爱却不一定厮守,相恨却又笑靥如花,浓厚的夜色,只有宫闱的石砖默默看着这一切,云卷云舒还是雾雨阴霾?只是风花雪月一场。此文慢热型,可能会有虐的成分。
  • 美人蛇

    美人蛇

    她是名噪京城的烟雨楼的头牌名妓,风情万种,倾倒众生,传闻千金难睹芳容。她是江湖人人闻风丧胆的白衣罗刹,行踪飘忽,玲珑剑下,无人生还。她是蓬莱阁无懈可击的神命天女,蓬莱仙主暮影沙亲手培养的一颗华丽的复仇棋子。一入蓬莱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宿命当头,看女主如何反转命运
  • 归还者们

    归还者们

    帝国的开辟者,引导黎明的英雄,万物倾听者,黄金皇龙的盟友,手握无限之人,魔导皇圣,伊奥娜·阿尔法米伽·杨回到了她的故乡地球。“世界啊!你们的统治者回来了!颤栗,然后在吾脚下臣服吧!”手持+99999木杖的年幼少女如此宣告。然而...“您涉嫌非法入境、非法持有高危物品及危害公共安全。为了配合调查,请跟我们走一趟。”被当场逮捕。西历2020年,成批的异界穿越者在几乎同一时期回到了地球。冲突激荡之后,崭新的世界秩序在胜利者们的手中建立。新历29年,魔导皇圣伊奥娜带着她的盟友皇龙安洁莉特姗姗来迟地回到故乡。然而新的世界早已建立,后来者只能老实服从其秩序。魔杖被扣缴,魔力无法回复,无资产且背负巨额罚金债务,随时会被冷血的亲族踢出家门,还有一只胃口无底洞的幼龙要养。原·魔导皇圣,现·贫弱少女,伊奥娜今天也在努力生存。
  • 鬼王专宠腹黑狂妃

    鬼王专宠腹黑狂妃

    本为杀手天后,却不料被最信任的所谓的“恋人”杀害,一朝一夕......生死绝恋......杀就杀吧,谁能告诉她为毛会穿越到这个高手云集的异世界?重生便重生罢,为何会有无耻如他?在这个名为明玄大陆的地方,她最终会与谁而去?
  • 毒妃驾到:殿下,早安!

    毒妃驾到:殿下,早安!

    身为二十三世纪的医药毒药双博士,沈兮穿越成宋国九王妃——骄纵跋扈、又蠢又浪、祸害了人皇叔那种!她表示心很塞,努力技术崛起,斗完倒霉娘家斗王府,毕竟与人斗其乐无穷,反正我不死她人死。然而……白月光太孙温柔:兮兮,你越来越美了。他国皇帝邪肆:朕许你皇后之位。江湖某帮派掌权人:小兮儿,跟我浪迹天涯。沈兮……除开暴富,与九皇叔和离,真没其它想法啊。人人都说宋国九王爷司不遇翩翩君子,温润如玉,多少贵女芳心深寄。沈兮:“呸!”司不遇:“爱妃为何动怒?是本王不够好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重武仙

    九重武仙

    妖魔逆我,杀之;仙佛挡我,斩之;天命违我,踏破九霄;地狱轮回,皆在我手;沧澜九重天,傲视冠绝颠!
  • 霸道女友执着爱

    霸道女友执着爱

    宋允浩——一个超级街头篮球高手!他不需要苦练,当他的手指触碰到篮球的那一刻,他就已经会打篮球了!宋允浩——一个没有童年的男生!他不懂得快乐为何物,也不懂的悲伤为何物,他好像从来也没有过童年,好像从婴儿时期一下子就长大了!他没有时间快乐,也没有时间悲伤,他要赚钱,赚很多很多的钱,他要养家,还要赚钱给母亲治病!当所有的女生都为了他的冷漠而为他疯狂着迷时,谁来读懂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