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90900000037

第37章 《大唐郊祀录》版本考

郭齐

《大唐郊祀录》十卷,唐王泾撰。作为中国古代礼学史上较早的礼制专书,该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受到宋代以来学者普遍重视,被各种文献广泛征引,甚至出现了仿作之书。然而由于流传不广,稀见晚出,以致未被《四库全书》所收录,因而不为学界熟知。

王泾,事迹不详。《新唐书?艺文志》:“王泾《大唐郊祀录》十卷,贞元九年上,时为太常礼院修譔。”书中“司民”作“司人”,“白琥”作“白兽”,“丙地”作“景地”,“豫和”作“元和”,称代宗为“皇考”,德宗为“今上”,皆避唐讳。泾进《郊祀录》表署衔为:“朝散郎、前行河南府密县尉、太常礼院修撰”,可知其曾官密县尉。又进表自称“微臣谬参绵蕝,久历岁时,每仰丝纶,辄书故实”,知其进书时任礼官已久。《旧唐书》卷二五载:“永贞元年十一月,徳宗神主将祔,礼仪使杜黄裳与礼官王泾等请迁髙宗神主于西夹室。”又载:“元和元年七月,顺宗神主祧,有司疑于迁毁,太常博士王泾建议曰”云云。《唐会要》卷二九载,(元和二年)二月,御史大夫李元素、太常卿髙郢等上言,“玄宗肃宗降诞日,据太常博士王泾奏”云云。《旧唐书》卷一七一载李汉奏云:“元和六年七月,诏崔邠、段平仲与当时礼官王泾、韦公肃等同议其事,理甚精详。今请举而行之。”同书卷一六〇载:“(元和)十四年,太常丞王泾上疏请去太庙朔望上食,诏百官议。”根据以上零星记载,若假定元和十四年泾年六十左右,上推其生年,则当在肃宗、代宗时。其在朝至少历事德、顺、宪三宗,任太常礼院修撰、太常博士、太常丞等礼官长达三十余年,是深于礼者也。其永贞元年德宗神主祔庙上议,元和元年顺宗神主祧迁上议,二年请停玄宗肃宗降诞日休假,十四年请去太庙朔望上食,皆被采纳。所著《大唐郊祀录》而外,尚有《郊祀乐章谱》二卷,与张说同撰,见《玉海》卷一六〇,《通志》卷六四。

泾进书表言及本书内容:“谨集历代郊庙享祀之要及圣朝因革沿袭之由,伦比其文,各标篇目,裁为《大唐郊祀录》十卷。其中义有异同,皆随文注释。神位升降,并写而为图。祝史陈告之词,工歌大雅之什,亦俱编于此。”其书卷一至三为凡例上、中、下,分录郊祀之陈设、奠献仪、舆服。卷四至七为祀礼,录四季常祀、特祀如昊天上帝、九宫贵神、朝日夕月、先牧、马社、马步等之祀仪。卷八为祭礼,录皇地祇、神州地祇、大社大稷、岳镇海渎等祭仪。卷九至十为享礼,录荐献太清宫、太庙,享先农先蚕等仪。所谓“凡祭祀之礼,天神曰祀,地祇为祭,人鬼曰享”(本书凡例)也。书尾为卷末,为附录。卷末乃后人补录之七太子、历代帝王庙、地方祈报、皇帝加元服及各级官员丧祭之仪,附录为历代著录本书情况及跋尾。

本书体例,先按类分条,每条内容为正文,对正文的说明解释为按语,低一格书写。正文一般极为简略,往往寥寥数语,足明事情即止。如“冬至祀昊天上帝”条,正文先解名义,引郑玄、王肃异说;次列历代制度沿革,自秦至隋;次述本朝因革始末及当今定礼,坛制、陈设、祝文、乐章等。至于按语,则冠以“臣泾案”,置于各条之下,内容包罗万象,尤为详尽,是本书的重点所在。

本书著录最早见于《新唐书?艺文志》,云:“王泾《大唐郊祀录》十卷,贞元九年上,时为太常礼院修譔。”其后《崇文总目》《通志》《直斋书录解题》《遂初堂书目》《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续通志》《续通典》《文渊阁书目》《国史经籍志》《经义考》《爱日精庐藏书志》均有著录。然明季以后流传渐稀,以致《四库全书》编纂之时遐搜广索,亦未能收录。阮元续进遗书百余种,此书亦未入目中。嘉庆初,钱塘何梦华得其书,抄赠吴氏拜经楼,本书始稍稍流传。嘉、道间,传抄之本尚有眠琴山馆旧藏抄本、张寿恭藏抄本、爱日精庐传抄何氏本、乌程董蠡舟所见旧抄本二种及李班香抄本,乌程汪曰桢所见董氏本、俞氏本、严氏本、蒋氏本等。以上各本均出自一源,错脱满目,殆不可读,可知此时世间已无善本矣。其间稍作整理者为董蠡舟,不过“粗校一过,增改删削不下数百字。其讹谬不可诘者数十处,姑阙疑以待异日”。最有功者莫过于汪曰桢。汪氏整理始于道光十九年,自秋涉冬,凡百余日而成。盖以董蠡舟本为底本,参校俞、严、蒋诸本,又校群书原文,改正极伙。其校例有四,曰正旧本之讹,着各本之殊,存原本之真,辩校本之谬。诚如汪氏识语所言,虽其间“钩棘难校,无他书可证,姑仍旧文者尚多,颇未满志,然以较世间通行不可句读之本,则此虽校勘疏略,亦可云善本矣”。钱培让兄弟跋称其“订讹补脱,条理秩然,千余年就湮之秘帙,焕然一新。即不能悉还旧观,亦可见其概矣。”

道光二十五年,金山钱氏兄弟秉其父钱熙祚遗志,以汪氏本为基础,取爱日精庐本及《唐六典》、《通典》、新旧《唐书》、《唐会要》、《乐府诗集》诸书复加校勘,略加是正,刊入《指海》第十八集,是为当今传世最善之本。民国年间,乌程张钧衡又刻入《适园丛书》,然只求本从其朔,竟用嘉庆何氏本而不用汪氏整理本,“讹舛特甚”。虽经雠校,改正者十不一二,实颇粗劣。此本问梓后,又曾作局部修订,《续修四库全书》据以影印。

《指海》本虽总体精善,但亦不乏余文剩义。如卷一“祀五龙及州县社稷奠,共享少牢”,“奠”上脱一“释”字,《适园丛书》本有此字,据《大唐开元礼》卷一“择日”条当补。“昊天上帝、配、五方帝各准冬至”,“配”下脱“帝”字,《适园丛书》本不脱,《唐六典》卷一五此句同。卷二“金之属亦曰鏄钟”, 《适园丛书》本“亦”作“一”,是,下文有“二曰编钟”句可证,当据改。卷三引郑康成云:“绶者所以实佩玉”, 《适园丛书》本“实”作“贯”,检郑注原文当作“贯”。“藻能遂水上下”, 《适园丛书》本“遂”作“逐”,《旧唐书?杨炯传》亦作“逐”。“蔽膝随裳也”, 《适园丛书》本“也”作“色”,《隋书?礼仪志》亦作“色”。“诸王所服展筩,无山述”, 《适园丛书》本“展筩”上有“有”字。《后汉书?舆服志》:“远游冠制如通天,有展筩横之于前,无山述,诸王所服也。”可知当有“有”字。“亲王纁朱绶,四采,亦黄褾绀”, 《适园丛书》本“亦”作“赤”,《旧唐书?舆服志》正作“赤”。“一百八十首,度八寸”, 《适园丛书》本“度”作“广”, 《旧唐书?舆服志》正作“广”。卷四引《周礼?春官?太祝》“祈福祥,求永贞,一曰顺祝文类是也”, 《适园丛书》本“文”作“之”。检引文乃列举顺祝以下六祝之文,作“之”是。卷九“季夏祭中溜者,中溜土之王中宫故也”, 《适园丛书》本下句作“中溜者土神,象土之王中宫故也”。检《白虎通义》卷上:“六月祭中溜,中溜者,象土在中央也,六月亦土王也。”显然当从《适园丛书》本,此有脱误。卷十“晋太康六年,武杨皇后蚕于西郊”,《适园丛书》本作“武阳皇后”,均误,当依《晋书》作“武悼杨皇后”,此本失校。

又此本最大的贡献不在于校对,而在于校勘。全书正文及注,汪氏遍检群籍,核对原文,可谓呕心沥血,洵为王氏功臣。但也未免有百密一疏之处。如卷一“风师雨师皇唐天宝四年升为中祀”,汪氏据《通典》改“年”为“载”。此非引文,乃作者叙述之语,全书二字互用两通,似不必改。同理,“居缌麻已上者,不得在宗庙之祭”,亦不必据《通典》改为“居缌麻已上丧者,不行宗庙之祭”。 又“太仆令受龟,少退俟命”,汪氏于“俟”下校云:“旧误受,依《通典》《新志》正。”今检《大唐开元礼》卷一“择日”条也作“受”,似不必改。汪氏校例有“存原本之真”一条,注明“凡征引经籍,或与今本不同,既文义可通,未可擅改也”,可见未能始终贯彻,有时亦未免自乱其例。又“木片谓之榜。榜者博郎反,从木也。今以文俗从牓,是题牓之字,盖传写误耳。”汪氏径改“以”字作“此”,并注明“旧误以”。细嚼原文,作“以”不误,改作“此”反而不通。又“司空行扫除于上下,太常卿、御史又自东陛升,视涤濯”,钱氏兄弟于“司空”下注云:“按《通典》云,谒者引司空,赞引引御史入,诣坛东陛升,行扫除于上,此当有脱文。”案,此乃概述之语,似不必吹求。卷二“奠献”条也有“凡帝社以上行事,皆司空先行扫除于坛殿之上”之文。若求备其文,则不止此处脱文而已,当如《大唐开元礼》所云:“谒者引司空、赞引引御史入,诣坛东陛升,行扫除于上,降,行乐悬于下讫出,还本位。初,司空将升,又谒者引太常卿、赞引引御史入,诣坛东陛升,视涤濯讫引降,就省牲位南向立。凡导引者每曲一逡巡,于视濯,执尊者皆举羃告洁。”不亦赘乎?又卷二列宗庙诸室舞名,首行云“献祖之室用《光大》之舞”,以下十三室舞名之前或有“用”字,或无之,而汪氏于其中九室皆补“用”字,且注云“旧脱”,似有过泥之嫌。卷七“校人掌六马之属”,“六”当作“王”,“属”当作“政”,见《周礼?夏官?校人》,盖涉下“辨六马之属”句而误,汪氏、钱氏皆失校。卷一〇引陆淳议“先之以敬爱,遵之以礼让”,汪氏仅于“爱”下校云:“旧误让。”钱氏兄弟于“让”下校云:“《唐会要》作‘先之以敬让,尊之以礼乐’,此似有误。”案,此出《孝经》,原文为“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道之以礼让而民和睦”,可见“让”字不误,而“遵”当为“道”形近之讹。附录载《旧唐书?礼仪志》引永贞元年十一月杜黄裳、王泾议曰“伏以太祖景皇帝受命于天,始封元本,德同周之后稷也”,汪氏失校,钱氏兄弟于“元本”下校云:“二字疑误,《唐会要》作“于唐”。其实《旧唐书》此处上文就有颜真卿议云“太祖景皇帝受命于天,始封于唐,元本皆在不毁之典”,可知“元本”二字当属下,原文文义不备,不烦远引《唐会要》也。此类尚不在少数,有待将来之拾补。

《郊祀录》乃德宗贞元九年所上,而书中又有德、顺、宪、穆、敬、文、武、宣、懿宗九庙乐词,且间又不避唐讳,如直称“德宗”之类;其宗庙乐章,又有王闽时太常博士张连、太常卿陈致雍补撰者;又按泾进书表及书中行文,原书当富图说,今则有说而无图;又卷末“七太子”以下内容目录不载,又杂以嘉礼、凶礼,全无注释,显系后人增入。观此数端,今留存于世之本已非复原貌矣。

关于后人窜乱原书之时,据汪氏所考,卷末内容当为唐人所增,文中称唐为“皇朝”是其明证。而观张连、陈致雍所补乐章,则当在王闽时,因书中“知”字皆改作“委”,是避闽王审知讳。然唐时“委”本有“知”义,非避审知讳也。《唐大诏令集》卷一二七载景福元年六月《诛杜譲能宣示天下》云:“尚虑道途传闻,逺近误谬,四海之内,未委事端,故降命书,明示天下。”《魏郑公谏录》卷二《谏新罗国献美女》:“臣一昨在内,略闻新罗国重更进女,未委逗留计。”

贾岛《长江集》卷七《慈恩寺上座院》:“未委衡山色何如,对塔峰曩宵曽宿。”李德裕《会昌一品集》卷五《赐背叛回鹘敕书》:“近数得邉将奏报,知卿等本国自有离乱,可汗遇祸,虽未委虚实,良深震悼。”《法苑珠林》卷二二:“贞观二十三年四月内,洟还连出,涂漫懐内,方圆一尺,初未委也。及后太宗升遐,方知兆见。”《开元释教录》卷一:“旧译云胡般泥洹者,窃所未委。”故汪氏所考,未为坚确。书中本也“知”、“委”兼用,汪氏解为后人回改,不妥。

张钧衡据陈致雍仕履及王延钧(更名鏻)称帝改元,国号大闽,以为“大号初膺,制礼作乐,外示藩属于中朝,内以仪型夫臣下。连与致雍同官治礼,乐章之补,当在此时”,即闽龙启初。然据《十国春秋》致雍传、《直斋书录》卷五及《全闽诗话》卷二等,致雍福建莆田人,仕闽景宗,为太常卿。入南唐,为太常博士等官。宋开宝中,除秘书监,致仕归闽,陈洪进辟掌书记。陈洪进纳款在太宗初,则致雍太平兴国中尚在官。以此上推,龙启初致雍仅二十余岁,人微年轻,恐不足补撰宗庙乐章。且张氏称致雍与张连同官,亦属臆断,并无凭据。张联署衔“大闽国太常博士”,而致雍称“臣陈致雍补”,观此即知二人补撰乐章非在一时,张氏所考也未确。今可知者,补撰乐章之数人,李纾则卒于贞元八年,于邵则于同年被贬出朝,不久即死于贬所,二人所补乐章当为原书所有之内容。南唐的开国之主徐知诰自称为唐玄宗的后裔,改名李升,改国号唐,以示承唐祚。陈致雍补撰乐章既然自称臣,则其时当在南唐中。而张连所补则仅知王闽龙启以后作,其事迹已不可考矣。

同类推荐
  • 李清照诗词选

    李清照诗词选

    李清照的作品多半散佚,历代选录虽多,文字却颇有出入,有的作品真伪难辨,其生平事迹亦有诸多疑问。《李清照诗词选》选录作品以“王本”为底本,对有争议的作品和异文审慎去取,而后按笔者孙秋克所认定的李清照生平和创作阶段编排。注释一面力求简明扼要,避免过多征引,一面精选名家名作为例,以供读者参阅,所引原文过于艰深者,则尽可能用现代语来解说。评析部分希望通过诗性的解读,消解岁月的隔膜,令读者感受到李清照作品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行文风格则力避学究气。公元11世纪下半叶,宋王朝为中国、为世界奉献了李清照这样一位文学家。我们应当珍惜再珍惜。
  • 板桥杂记·续板桥杂记

    板桥杂记·续板桥杂记

    本书以小品文的形式记述明朝末年南京十里秦淮南岸的长板桥一带旧院诸名妓的情况及有关各方面的见闻。对秦淮河畔的梨园灯船,贡院妓馆及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等群艳详加叙述,文字生动传神,可读性强。《续板桥杂记》是后人对其续作。
  • 许辉散文典藏·生活的船

    许辉散文典藏·生活的船

    本书为许辉散文典藏丛书之一,收录了作家1986至2000年间200余篇散文。作家以其独特的智者目光及心灵独白的方式,对天地万物及人心人情从物质、精神到文化气息进行别具文学意味的描绘与复制,以展示其个人视野中的地域文明、纷繁的内心世界以及作家所追求的日常生活方式。
  • 亨利·詹姆斯小说理论与实践研究

    亨利·詹姆斯小说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书旨在介绍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以及他的作品是怎样体现他的理论的,主要分为:詹姆斯研究概述、理论家詹姆斯、实践家詹姆斯三章内容。
  • 苏轼文集1

    苏轼文集1

    苏轼作品集,历代有不同的编法。大致说来,主要有诗集、文集和诗文合集三种编法。
热门推荐
  • 那个孤独多年的女孩

    那个孤独多年的女孩

    刹那间所有的试卷,所有的书从他们身旁掠过,飘过,雪白的踪影,飘满整个世界,孤独多年的女孩,终于有人陪伴了。
  • 九州繁华之逍遥录

    九州繁华之逍遥录

    原本他以为自己只是红尘过客,却不曾想自己早被他人揽入心中。上善刀下尚有隐忍,却为她一刀斩断恩仇。原来世间繁华逍遥处,便是有她所在的心安之处。
  • 如果夏天在下雪

    如果夏天在下雪

    她从没有对未来抱任何希望,为了她爱着的人,她承受了太多太多。以至于她心中的结,越变越大,好像永远都解不开了。她在黑夜中呼唤,寻找着,属于她的那一丝温暖,那一抹阳光!
  • 万灵之灵机

    万灵之灵机

    现如今世界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别人没有的能力,俗称灵力。但有灵力之人又很少,所以有这样一个学院,叫星识学院,钰轩是其中的一个,也是最特别的一个。
  • 大爆发户

    大爆发户

    钱多多说:咱做暴发户就要有暴发户的样子!于是,光头,拇指粗的项链,劳力士手表,一身休闲西装,手拿老式大哥大,头抬的比天高,这就是钱多多的装束。一个爆发户,被卷进一场豪门的争斗,龙争虎斗,暴发户的精彩生活,敬请期待。
  • 我是天帝君

    我是天帝君

    千年前,圣武大陆绝世天才云尘以三十六岁之龄成就无上丹帝、器帝和阵帝,震惊世人。然,尘帝忽然暴毙,其好友圣千秋和挚爱洛青衣纷纷成就武帝,号圣帝和洛帝,建立神圣帝国和洛神宫,威震大陆。千年后,荒州一边远小城,一名为云尘的少年开启了他的传奇之路......
  • 骨荼经

    骨荼经

    她很清楚,他的’两不相欠,永不相见‘,总有一个要死,她还是不忍心死的人是他,而她不是梅华,不是重甜甜,只是重无,以她的生,以她的死。
  • 跟李叔同学修身养性,向南怀瑾学为人处世

    跟李叔同学修身养性,向南怀瑾学为人处世

    一杯淡泊悠远的心灵之茶,一部处世安身的尘世经书,品李叔同,看透世间繁华,直达精神家园;悟南怀瑾,智享人间百态,收获尘世幸福。如果一个人想学习适应社会的手段,那么,守护精神的家园才是最好的出发点。为了活得好一些、更好一些,为了在尘世获得幸福,让我们仔细聆听两位大师的叮咛……
  • 亡灵天主

    亡灵天主

    从无数次杀戮中领悟死亡的真谛,在死亡中看破生命之谜。这是一个辉煌的大世,天骄辈出,厮杀不断。亘古强者齐现世,古今大帝共厮杀……成神路,埋葬无数骨。永恒道,杀尽世间敌!
  • 有些爱,他不配拥有

    有些爱,他不配拥有

    乔喃曾以为自己可以一辈子爱着沈廷墨。直到她的孩子被打掉。她才知道,所谓的爱,在某一瞬,已经变成了滔天的恨意。她用年轻的前半生爱着沈廷墨,却用了他永远也无法挽救的后半生恨着他。她教会了他,就算再怎么后悔,死去的人,再也不可能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