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90900000027

第27章 博求“三通”苏氏蜀学的形神与风骨(1)

彭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批准号:10@ZH005)成果之一。

关于“蜀学”之定义与界说,当今学界尚未统一。本文采胡昭曦、舒大刚之说。胡昭曦:《蜀学与蜀学研究榷议》,《天府新论》,2004年第3期,第114~117页;舒大刚:《晚清“蜀学”的影响与地位》,《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3期,第165~170页;舒大刚:《代序——论晚清“蜀学”》,《儒藏论坛》第二辑,舒大刚主编,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19页。

舒大刚:《〈蜀学丛刊〉序》,《吴之英诗文集》,吴洪武、彭静中、吴洪泽校注,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案:《〈蜀学丛刊〉序》简洁明晰地回顾了蜀学发展的三次大高潮,本小节的撰写参考该文而成。

引子:历史长河中的苏氏蜀学

博考载籍,“蜀学”一名而含三义:学人、学校、学术。毋庸置疑,“蜀学”是巴蜀学术的代名词,更是巴蜀文化的灵魂。统观蜀学,峰回路转,在绵绵历史长河中涌现过三次大高潮,每次都对中国学术、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次高潮是汉晋时期。文翁兴学,蜀郡“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汉书》卷五九《循吏传》);士子学成归蜀,“还以教授”,“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鲁”(《华阳国志》卷三《蜀志》)。文学:汉赋四大家,蜀人独揽三席(司马相如、王褒、扬雄)。哲学:蜀学渊渊,夙重哲思;君平以后,子云续之据萧萐父(1924-2008)云,“五十年代中,蒙文通师偶赴京,贺师(按:即贺麟)为之设宴于颐和园,招(汤)一介和我侍坐。贺师论及蜀学有哲思传统,蒙师举严遵之后续以扬雄为例应之”,故萧萐父有“蜀学玄莹美,君平续子云”之句(《吹沙二集》,成都:巴蜀书社,1999:739)。第二次高潮是两宋时期。文学:唐宋八大家,蜀人独得其三(三苏)。史学:“唐后史学,莫隆于蜀”,“隋前存书有二(按:即《华阳国志》《三国志》),唐后莫隆于蜀”刘咸炘:《蜀学论》,《推十书》,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96年影印本。经学:《易》学特别发达,有“《易》学在蜀”之盛誉(程颐语)。学派:三苏之“蜀学”,与二程“洛学”、王安石“新学”鼎足而三。第三次高潮是晚清民国时期,以出思想、出人才著称全国,一度跃居为中国学术的重心之一李学勤说:“从晚清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中心位置有所转移,当时迁移的重心,我认为,一个是‘湘学’,一个是‘蜀学’。‘湘学’与‘蜀学’是在那时新形势下形成的人文学术的两大中心。”(《弘扬国学的标志性事业》,《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9期,第1页)。

就区域文化而言,两宋时期的巴蜀文化无疑是“空前”的高峰,而且很可能是“絶后”的高峰。苏氏蜀学注重“融通百家”,力求“会通三教”,集中国历史文化之大成,眉山三苏,挺生于巴山蜀水,傲然而为两宋巴蜀文化之杰出代表;苏氏蜀学,含光于华夏大地,巍然而为两宋区域文化之璀璨成果。通览三苏之学思,辉煌展示蜀学之形神与风骨,堪称蜀学之上佳典范。苏氏蜀学立意“打通古今”,注重“融通百家”,力求“会通三教”,集历史文化之大成,有百科全书之气度。三苏及其蜀学,岸然而为不可超越之高峰,洵然而为后世学习之榜样。

“打通古今”:通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

人所共知,无所继承,便无所创新。换言之,只有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甚或有所超越。后人所云“古为今用”、“稽古揆今”,与此约略相近。此理乃今人所共知之常识与通识,实则于古人亦然如,宋人罗大经尝云:“望稽古揆今,复君之位,以安天下。”(《鹤林玉露》卷一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于三苏亦然。但与徒然托之空言、枉然空言虚语者不同的是,三苏之“打通古今”,目的在通过对历代兴衰治乱之陈迹的考察,以探求当下治世之道。套用苏辙的话说,“父兄之学,皆以古今成败得失为议论之要。”[宋]苏辙:《历代论一?并引》,《栾城集》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表面看来,苏洵(1009-1066)治学驳杂,好谈古今之事、用兵之道、纵横之策;但驳杂中有其宗旨存焉,即旨在通过考察历代治乱兴衰之迹,以探索当下治国之道。苏洵自陈,“洵著书无他长,及言兵事,论古今形势,至自比贾谊。所献《权书》,虽古人已往成败之迹,苟深晓其义,施之于今,无所不可”[宋]苏洵:《上韩枢密书》,《嘉佑集》卷一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所论“大扺兵谋、权利、机变之言”[宋]苏洵:《嘉佑集附录》卷上。诚因如此,苏洵对明于治乱的贾谊(前200-前168)、陆贽(754-805)是推崇有加。苏辙说:“昔先君博观古今议论,而以陆贽为贤。吾幼而读其书,其贤比汉贾谊,而简炼过之。”[宋]苏辙撰,陈宏天、高秀芳校点:《苏辙集》,北京:中华书局,1990-1270。

再来看看同时代人及后人的评价。

欧阳修(1007-1072)于三苏有知遇之恩,对苏洵的推荐与评价尤其入木三分。欧阳修说,“其议论精于物理而善识权变,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其所撰《权书》《衡论》《机策》二十篇,辞辩宏伟,博于古而宜于今,实有用之言,非特能文之士也”,实乃“通经学古,履忠守道之士”。[宋]欧阳修:《荐布衣苏洵状》,《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一〇。

后人邵伯温(1057-1134)亦云,苏洵“有战国纵横之学”(《邵氏闻见后录》卷十四)。同时代人曾巩(1019-1083)敏鋭地发现,苏洵虽“好为策谋”,“颇喜言兵”,但“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且“务一出己见,不肯蹑故迹”[宋]曾巩:《苏明允哀词》,《元丰类稿》卷四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目在自成一家之言。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此语用之于苏氏父子,全然适用。苏洵“自比贾谊”,其子苏轼、苏辙则以贾谊、陆贽为榜样,而在古今观上亦一如乃父。

苏轼(1037-1101)的这一立意与追求,在其早年即已显露。据《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记载,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由此看来,苏轼兄弟考察历代治乱之迹、探索当代治世之道,不但出于父亲的教诲,同时还有母亲的教道。成年之后,苏轼又自述,“轼生二十有二年矣。自七八岁知读书,及壮大,不能晓习时事,独好观前世盛衰之迹,与其一时风俗之变。自三代以来,颇能论著。”[宋]苏轼:《上韩太尉书》,《东坡全集》卷七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在苏轼看来,“论兴亡之先后。考古以证今,盖学士大夫之职,而人主与群臣之所欲闻也”[宋]苏轼:《私试策问八首》,《东坡全集》卷四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这是苏轼的价值关怀,也是苏轼的读书旨趣。诚因如此,苏轼曾乞朝廷校正陆贽奏议,以为“治乱之龟鉴”[宋]苏轼撰、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1013。

父兄的价值关怀、读书旨趣,苏辙是了如指掌、了然于胸。苏辙说苏轼,“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宋]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辙集》,第1126页。“乌台诗案”起,苏轼锒铛下狱,苏辙上书营救。其中数语,对苏轼之性感剖幽析微,深入骨髓,“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宋]苏辙:《书一首(为兄轼下狱上书)》,《栾城集》卷三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对于苏轼、苏辙兄弟的手足之情,史书是不吝笔墨,“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宋史》卷三三九《苏辙传》)。对照上述引文,此论的当。

生物学上有所谓“家族遗传”之说,而中外文化史上所谓“家族现象”实则多矣!明晰苏洵、苏轼之“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对苏辙古今观之了解,实已奠定基础。

苏洵、苏轼之于苏辙(1039-1112),血缘上自属父兄,学业上实属师友,“予少而力学。先君,予师也。亡兄子瞻,予师友也”[宋]苏辙:《历代论一?并引》,《栾城集》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父兄之学,皆以古今成败得失为议论之要”[宋]苏辙:《历代论一?并引》,《栾城集》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此对苏辙影响甚深甚巨。苏辙自我剖析,“臣自少读书,好言治乱”[宋]苏辙:《自齐州回论时事书》,《栾城集》卷三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翻开《宋史》卷三三九《苏辙传》,首先进入眼帘的便是苏辙进策直陈时弊,“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廷之事,尤为切至”。宋仁宗为之感动,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宋史》如此而为,可谓用心良苦。

苏辙后来行事之大旨,由此可见其端绪矣,在此毋庸赘述;而苏辙一生著述之主旨,实多根源于此。其最典型,当数《古史》一书。苏辙撰作《古史》之意,即在于考历史之迹,以明治世之道。就中要旨,苏辙自明心迹,“余窃悲之,故因(司马)迁之旧,上观《诗》《书》,下考《春秋》及秦汉杂录,记伏牺、神农讫秦始皇帝,为七本纪,十六世家,三十七列传,谓之《古史》。追录圣贤之遗意,以明示来世,至于得失成败之际,亦备论其故”[宋]苏辙:《古史?原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对于苏辙的《古史》,朱熹(1130-1200)给予高度评价,“近世之言史者,此书为近理”,“秦汉以来,史册之言近理而可观者莫如此书”。[宋]朱熹:《古史余论》,《朱文公文集》卷七二。

古语云,“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制曰:盖闻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此系汉武帝诏策贤良中引语,由“盖闻”二字可知,此乃当时习见之语。古语又云,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此亦古代习见之语,姑引其二三于下。(1)《汉书》卷七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京)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2)朱熹云:“又安知后之视今,不犹今之视昔;人之视己,不犹己之视人耶?”(朱熹:《答赵尚书》,《晦庵集》卷二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3)朱熹又云:“安知后之视今,不犹今之视昔耶?”(朱熹:《答赵子钦》,《晦庵集》卷五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三苏往矣,鸿篇留焉。打通古今,势犹必然。或加留意,或径取法。

“融通百家”:陶冶诸子百家,各有取舍

众所周知,东周之时,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是为中华文化的第一大高峰。暴秦继起,“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气象迅即偃息。降而至于汉初,渐有修复气息,但已不复周季之旧观。故后人所云“诸子百家”,多系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流派的总称。本文所云,亦犹斯旨。

《汉书?艺文志》云,“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三苏之于诸子百家,虽然泛览博观,实则各有取舍,旨在以之为“通万方之略”,目在自成一家之言。对于苏洵之融通百家,曾巩的评点是,“务一出己见,不肯蹑故迹”[宋]曾巩:《苏明允哀词》,《元丰类稿》卷四一。可谓知人之言也!当然,对于诸子百家之学,苏氏父子学习的重点有所不同,而取舍的对象亦有所不同。

就求学致思历程而言,苏洵曾经博览诸子百家之书。根据张方平的追忆,苏洵青年时期发愤为学,一度翻然悔悟,“取旧文藁悉焚之,杜门絶宾友,翻诗书经传、诸子百家之书,贯穿古今,由是著述根柢深矣”[宋]张方平:《墓表》,《嘉佑集》附录卷下。这一次悔悟自新,可谓难得而又极其宝贵。对于苏洵的学思成就,今人的分析是,其学术思想以儒家为本,又兼收并蓄,吸收兵家、法家、纵横家等先秦诸子百家之学贾大泉:《包容并蓄的苏氏蜀学》,《宋代文化研究》第十五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220~243。对于兵家,苏洵素有偏爱。《宋史》卷四四三《苏洵传》引苏洵之文二篇,其一即《心术》。通读《心术》,兵家气息扑面而来,如“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时人谓苏洵“好为策谋”、“颇喜言兵”[宋]曾巩:《苏明允哀词》,《元丰类稿》卷四一。良有以也!对于纵横家,苏洵并非全盘接受,而是重在借鉴其权谋之术。苏洵尝云,“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 [宋]苏洵:《谏论上》,《嘉佑集》卷九。

但苏洵之所云,似乎特易致使他人误解。个中缘由之一,端在其对儒家“经”、“权”范畴所作之新解,不由得使人产生“杂而不纯”之印象——即以兵家、纵横家之说诠释儒家经典。如《远虑》所云,“圣人之道,有经、有权、有机,是以有民、有群臣而又有腹心之臣”(《宋史》卷四四三《苏洵传》),确实与正统儒家之诠释颇有差别关于正统儒家对“经”与“权”的解释,可参看舒大刚、彭华:《忠恕与礼让——儒家的和谐世界》,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182~193。再如《六经论》,朱熹全然不予认可,“看老苏《六经论》,则是圣人全是以术欺天下也”[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一三〇,北京:中华书局,1986:3118。所采取的是酷评态势。客观而论,此实系朱熹之误解。因为苏洵尝云,“仲尼之说,纯乎经者也;吾之说,参乎权而归乎经者也”[宋]苏洵:《经论》,《嘉佑集》卷九。此即“以儒家为本”。下文还将对此话题予以辩解。

就苏轼而论,他对道家似乎更加钟情,尤其对《庄子》钟爱有加。《庄子》之吸引苏轼,除义理外,辞章自然是其大宗。据史书记载,苏轼第一次接触《庄子》便心有灵犀,油然而叹:“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庄子“善属书离辞”,“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列传》),苏轼之钟爱《庄子》,诚属惺惺相惜。南宋伊始,宋高宗便推许苏轼为“文章之宗”;蒙元史臣,对苏轼之文更是褒扬极致,“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苏轼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以上引文,均出自《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

相对而言,苏轼对法家则另眼相待,批评颇多。法家之士,“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汉书?艺文志》),此尤为苏轼所鄙弃、厌恶。在苏轼看来,法家置仁义礼乐于不顾,而欲纯以刑法治天下,此乃匪夷所思,“此四者皆不足用,而欲置天下于无有。夫无有,岂诚足以治天下哉”[宋]苏轼:《韩非论》,《苏轼文集》卷四;《东坡全集》卷四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对于先秦儒家与法家,苏轼的总体评价是,“孟子既没,有申、商、韩非之学,违道而趣利,残民以厚主。其说至陋也,而士以是罔其上”[宋]苏轼:《六一居士集叙》,《东坡全集》卷三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对于杨朱和墨子,苏轼也提不起兴趣,“使杨、墨得志于天下,其祸岂减于申、韩哉”[宋]苏轼:《六一居士集叙》,《东坡全集》卷三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同类推荐
  •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乃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巅峰,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本书精选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详尽的注释和精辟的评述,将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朋友,如果你想深刻了解宋代辉煌的文化艺术,如果你想领略词有别于诗的迷人风采,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就请到宋词佳境中遨游一番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 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社会底蕴

    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社会底蕴

    本套书系荟萃了近百年来中外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这些名家大多在历史上都有了明确的崇高定位,许多都享有大师、巨匠、泰斗等美誉,是一代宗师,为世界人民广泛传颂。这些名作大多经受了历史的洗礼和时间的考验,代表了名家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也代表了世界的最高顶峰,非常具有可读性、思想性、艺术性和欣赏性,具有极高的价值,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胡适的理想国:胡适梦想文集

    胡适的理想国:胡适梦想文集

    他是中国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学术宗师之一,他与梁启超、鲁迅……并称为中国近现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他用毕生的实践与思考构筑了一个自己终生梦寐的理想国,他用自己的赤子之情与悲悯之心书写了一位知识分子的天下情怀……——感受最本真、最灼热的文字,体悟胡适澎湃激荡的思想告白!这是国内首次辑录出版的胡适梦想文集从青年到人生,从思想到政治,从文化到大学,从学术到科学,他用自己真诚的肺腑至言讲述了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梦想。——重读胡适,从此做一个有梦想的人!
  • 大家小书:《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

    大家小书:《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萨孟武先生以研究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引领读者深入贾府的家庭生活,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家庭,剖示传统社会的文化与伦理格局,演绎社会风气的流转,见解精微,启人心智,是一部别开生面、言近旨远的大家小书。
  • 大爱无疆

    大爱无疆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笔法,客观真实地讲述了李培斌同志忠党爱民、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先进事迹。在当前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做合格党员”的教育活动中,本书更具有它的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酷少爷的黑道订亲千金

    酷少爷的黑道订亲千金

    一段娃娃亲,牵住一段情,“喂,你干嘛啊,我为什么要嫁给你?莫名其妙!”某女子不满的看着某男,“长得帅又不能当饭吃。”某男邪魅一笑,“恩哼?你确定?”“什么?你这人言语表达有问题?”某男不语,看着某女,邪魅一笑。然而,相爱背后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爱情被大海的波澜击打着,一次次的冲上海岸……
  • 盖世萧炎

    盖世萧炎

    看完斗破苍穹原版和其他作家自编出的第二部斗破苍穹,感觉还是不太过瘾,还是想把萧炎这个角色书写下去。在这里希望各位读者将此书捧到最巅峰,也希望所有人记住“萧炎”这个名字
  • abo星际之穿到未来嫁将军
  • 拥有神豪系统

    拥有神豪系统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雨洋,在意外之下得到系统,奇迹、诡计,不断在他身上上演。他能否就此登上人生巅峰?已有完结作品《我有系统就是好》,喜欢的朋友们,记得来支持哦!
  • 黎少家的小可爱萌萌哒

    黎少家的小可爱萌萌哒

    男主桀骜不驯,女主可盐可甜。他们即将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 爆宠萌狐:只为你跨越千年

    爆宠萌狐:只为你跨越千年

    不就是跟朋友去动物园看个动物吗?哪有那么倒霉竟然还穿越了!穿越了!穿越了!这三个字久久盘旋在我头顶,这靠谱吗?科学吗?老娘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从未做过坏事,竟然穿越成一只狐狸,动物啊!我默默收拾好落寞的心情,伸出爪子向水里走去,你以为我要寻短见?老娘我饿了。。。剧情1:“暖儿,只要你说不愿娶我,没人敢为难你,为什么要逃?”一袭红衣妖孽无奈地对眼前女子说道。剧情2:“让本王看看你是不是只母的,看见本王身子竟会流鼻血!”剧情3“水墨白,这么多年,我做了这么多,你竟然还是选择皇位?好好,也罢,是我错了,你从未喜欢过我,是我自作多情,从此烟消云散在这三国中!”
  • 插羽作佳人

    插羽作佳人

    林成君九岁那年,上天给她被冷落的荒谬童年派来个大哥哥。这个大哥哥下了个饵,她就一步步咬上了钩。“你跟我哥真的是好朋友吗?”“嗯。”“陆哥哥,你送我一只鸽子吧,我保证好好对它。”“回去问问你们老师,鸽子的量词是什么,然后再来找我要。”“既然有九十分、满分存在,就说明有人是可以做到的。”“如果你能靠自己考到八十分,下次我就让你见识一次真正的赛鸽。”——九岁离家出走,被他护送回家。十三岁家庭变故,他引她走上正途。十八岁,她终于成为他的骄傲。甜宠养成,他荒谬童年里上天派来的大哥哥。
  • 郭嘉秘传

    郭嘉秘传

    曾有一次穿越三国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如果在来一次我想对那次机会说你还是别来了,凭什么人家穿越都有躯体,我只是个游魂!我知三国,三国却不知有我。东汉末年,战乱四起,民不聊生,郭嘉作为其中的一员,自当修身,治国,平天下。ps与历史不符,考究党误入,接受善意批评,喷子勿扰,能接受毒点的自行进入
  • 美食大战老鼠异界国度

    美食大战老鼠异界国度

    一个只会玩美食大战老鼠的初三毕业生,意外来到异界,却发现自己身边有平民鼠,还有小笼包,小火炉,酒杯灯等奇异的美食和老鼠。为了回到地球,开始了无止境的宇宙探索,从一个小小的星球上开启了自己的发展之路,悍不畏死遨游宇宙,一切的一切都只为回到自己的亲人身边,
  • 真武神帝

    真武神帝

    元夕大陆,以武为尊,传承无数年来,修炼有成者无一不是以修炼内功为开始,凡修外功者,终生不能踏入武师境。一个地球上的杀手之王,转世重生在元夕大陆,成为不能修炼内功,只能修炼外功的少年李牧。谁说修外功便不能踏入武师境?李牧便要做那个第一人。且看他如何打破元夕大陆传承无数年来的桎梏,修外功入先天,一路斩妖兽,灭仇敌,成就一代神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