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24500000023

第23章 征淮南(1)

南唐与契丹勾结时,当时的中原也都清楚个中底细,但朝代更替间,军政事务太繁太乱,中原诸朝没有时间来经营江淮之事,这样就让南唐偷安了多年,但后周建国后,南唐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历史的天平开始向后周倾斜。

谋中原南唐结契丹

后周征淮南,借口之一是:南唐勾结契丹。事实上,围绕着契丹问题,中原与南唐都曾做过细密的间谍活动。后周郭威时,正在兖州征讨慕容彦超,他得到了一个消息。原来,太子宾客李涛的兄弟李浣,在契丹做官多年,是契丹勤政殿大学士,他与当时契丹的幽州太守,也即节度使萧海真很友善。萧海真是契丹主耶律兀欲妻子的兄弟。李浣劝导他"内附"中原,也即带着幽州归附后周。

萧海真虽然是契丹人,但是一直仰慕中华,欣然答应了此事,并自称归附中原之志,"心如铁石"。

李浣就利用中原帝国安插在定州的职业间谍田重霸,将事情原委写在绢上,报告给郭威。

李浣还给哥哥李涛写了一封信,大意说:"现在的契丹主,很幼稚很愚昧,每日只知道闲逛游戏,毫无志向可言,没法同前任相比。此际,朝廷若能用兵,必定取胜。即使不用兵,与契丹讲和,也是比较好的时机。无论战、和,都应尽快进行。但可以肯定的是:契丹这边的情况形势,将来不会有能力帮助河东的北汉。"不久,间谍田重霸到达大梁,来斡旋这件事。结果遇上国内事情繁杂,又是王峻案,又是王殷案,郭威身体状况也越来越糟糕,结果,这个事情居然不了了之。李浣辛苦经营的一场间谍活动,消弭于无形。

读史至此,可以知道:这是中原失去的一次重大机会。定州田重霸事件证明:中原一直在注意搜集契丹的情报。南唐却一直在试图"勾结"契丹。南唐与契丹的联络,从第一代君王先主李昪时代就开始了,但在第二代君王中主李璟时代,双方联系最为频繁。李璟好脾气,史称"性和柔",是才子,写得好文章,填得好词。但他特别喜欢听奉承话。这样就失去了辨人识物的能力,因此,那些善于谄谀的佞臣大多得到晋升,政事日坏。

李璟即位以来,未曾亲祭天地宗庙,礼官请求他参加一次大典。李璟说:"待天下成为一家,然后告谢天地祖宗。""天下一家"的理念,在南唐,最初是李昪的基本国策。李昪这个理念的战略核心是:"不对邻邦用兵,待中原有变,北上争天下。"

李昪当年曾咬着儿子李璟的手指头告诫他不要轻易在吴越、荆湖、闽国大动干戈,但李璟没有守住这个战略理念,刚刚做了南唐国主,就多次在境外用兵,一举夺取南楚之地时,他就认为其他各国也可指麾而定。以至于佞臣魏岑陪从他消磨闲暇时说:"我年轻时游历过河北元城,喜欢那儿的风土人情,待陛下平定中原,我请求当个魏博(今河北大名)节度使。"这是很巧妙的恭维术,没有明言的台词是:吾主早晚会平定中原!所以李璟听了很高兴,当即答应了他的请求。魏岑就赶忙快步走到堂下稽颡再拜。史称"其主骄臣佞如此"。

南唐在李璟时代曾经攻灭楚国、闽国、殷国,虽然没有得到战争红利,反而损失巨大,但在虚骄中也有"吞天下之志"。石敬瑭时,中原名将如皇甫晖等人不愿意臣服契丹,于是来投南唐,更多士子也厌倦中原战乱,纷纷来南唐安身立命,这就更让李璟有了"吞天下"的幻觉。

李璟开始勾结契丹与北汉,多次派遣使者从海道出发,或从静海(今江苏泰州东南),或从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出东海北上到契丹镇东关(今辽宁大连),由此走北路,蜿蜿蜒蜒进入契丹幽燕之地;如果联系北汉,就从契丹再翻太行,到河东。这一条海道,从契丹天显十二年(937)李昪第一次与契丹来往,到应历七年(957),李璟最后一次与契丹来往,两国断断续续走了二十年。最初两国试探着以大宗贸易为主,后来则是商讨"密事",互相勾连,主旨则是:共同谋取中原。

《辽史》中留下了南唐与契丹来往的记录。耶律德光时期,契丹共出使南唐四次,南唐则出使契丹十一次。在南唐出使的十一次中,有五次携带"蜡丸"也即密信。其中有一条记录道:辽太宗三年"十一月己巳,南唐遣使奉蜡丸书言晋密事"。这是明确说南唐在与契丹秘密谋划中原晋国,而且是南唐李璟的主动动作。后来南唐大臣宋齐丘谋杀契丹使者燕人高霸,嫁祸后晋,也应该就是这类动作的策略组合。

所以,我相信契丹与后晋石重贵交恶,其原因,除了"十万横磨剑"事件之外,"高霸事件"也不可忽略。

刺杀使者彼此离间

"高霸事件"是"赵匡胤时代"精彩的谍情故实。在南唐,最能体会先主李昪战略思想的是谋士宋齐丘,可惜此人在中主李璟时代没有得到重用。尽管史上对宋齐丘的说法毁誉参半,且有若干细细密密的故实难于厘清也难于坐实,但宋齐丘对南唐的重要,是那个时代的人物大多明白的。陆游《南唐书》甚至引用一个说法:"世言江南精兵十万,而长江天堑,可当十万,国老宋齐丘,机变如神,可当十万。"契丹长期与南国有联络,南国也对契丹有寄托。当五代之际,这种隔着中原,南北联络的做法,可以看作是一种"远交近攻"战略。但宋齐丘在这个战略中又套进了一个迷局,为南唐赢来了多年的平安。

说契丹主耶律德光派遣使者与南唐做生意。他们带着羊、马,一部分"入贡",但更多的--有一次带了三万只羊、二百匹马--是到南唐来卖,用卖得的钱购买布帛药品。南唐大臣们虚骄地将这种商业往来视为"四夷来服",是"垂衣裳而天下治"的吉兆,于是公卿大臣们,都来朝堂称贺,认为这是自有南唐以来,"文德所服,受命之符也"。

来而不往非礼,南唐就派出了使者借道后晋去见契丹,但后晋不允。南唐只好走海道。

后晋对南唐不友好,契丹与南唐两家交往多了,宋齐丘就动了心计。有一次,契丹派遣燕人高霸来南唐,秘密交好。契丹慑于大唐昔日的威名,一直在主动讨好南唐--南唐自认为是大唐的继承者。中原挤在北边的契丹和南边的南唐、吴越、荆南、西蜀之间,常有南征北战开疆拓土的异动。而中原后晋石敬瑭时代正在与辽国友好中,这样就让南国感到了恐惧。长江以北的江淮之地,乃是南唐最重要的北部屏障,事实上也是中原王朝的南部屏障。南国得到江淮之地,进据中原就有了主动权;中原得到江淮之地,扫荡南国就有了主动权。历来中原王朝都对这一片膏腴之地虎视眈眈。南唐要想平安,也必须保住江淮之地。而眼下,江淮之地在南唐手中,正在觊觎江淮之地的就是后晋。于是,宋齐丘在耶律德光来使后,决计离间契丹与后晋的关系--契丹与后晋乱起来,江淮会更安全。

高霸来了以后,"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坦诚交换了意见"。南唐对高霸照顾得无微不至,临走时,还给了一个大红包,赏赐极为丰厚。高霸北还时,宋齐丘派遣了武功高强的刺客秘密跟踪。一直到淮北,后晋与南唐交界地时,刺客杀死了高霸。高霸的儿子高乾是同行者,他看到或知晓了刺客的身份。据可靠逻辑,能够猜想到刺客杀死高霸之后,南唐故意给高乾留下了"后晋来人"的身份秘密。陆游《南唐书》记录了这个事件。称高乾藏匿于濠州(今安徽凤阳)。当他逃归契丹后,契丹相信了这是后晋人干的活儿,并不怀疑南唐,反而与南唐继续保持着秘密来往。

宋齐丘的反间大获成功。不久,辽、晋反目成仇,中原大乱。假如中原大乱是南唐期待中的风景,也可以说是宋齐丘在一力推动实现这个风景。虽然辽晋之争未必是刺杀高霸的直接结果(辽晋之争直接原因是"十万横磨剑"),但高霸被刺引发了契丹对后晋的疑忌可能是一个不难推断的事实。高霸事件不久,辽、晋就开始生变,多年的交好出现了巨大的裂痕。于是有契丹灭晋的三次战役。

有意思的是,南唐玩弄间谍手法离间契丹与中原关系的谋略,也被后周借过来玩了一把,离间了契丹与南唐的关系。

玩弄这个谋略的不是文人,而是武夫,他叫荆罕儒。

荆罕儒,少时就是一个无赖,做过强盗,但"君子豹变",从军以后,因为作战勇猛,官一直做到藩镇中的行军司马(相当于现在省军区的参谋长或副司令)。但他为官不贪,以至于"贫不能振"。周世宗柴荣有鉴于战场上怯懦之辈统兵,须提升士气,就下诏在境内招聘"骁勇士"。有人就推荐了荆罕儒。世宗当即召赴行在,直接任命他为战前的一位指挥官。

征太原时,荆罕儒率步卒三千先入敌境。荆罕儒令人背负柴草直趋太原城,把太原城的东门一把大火烧了个透,若不是城中套城的复杂结构,也许周师早就进入太原了。后来世宗征淮南,荆罕儒领泰州(今属江苏)刺史,为下蔡(今安徽凤台)守御都指挥使兼舒(今安徽安庆)、蕲(今湖北蕲春)二州招安巡检使。时泰州尚在南唐版图内,因此"泰州刺史"还是一个虚职,但以后打下泰州,世宗柴荣让他做了实领泰州刺史。

荆罕儒已经知道南唐与契丹的联系,他在等待一个机会。此前,荆罕儒一直在盘算找个江湖高手,仿佛传说中的虬髯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也像当初南唐宋齐丘雇佣刺杀高霸的刺客一样,杀人后留下假名,遁身而去。

他想有这样一个鬼影子般的快手刺杀契丹遣唐使,离间两国关系。领泰州刺史期间,他得到消息:契丹主耶律璟(此时耶律德光已死)派他的舅舅来到了南唐,就在泰州清风驿。于是,他下了一道密令:如果有谁能将我荆罕儒睡觉的枕头偷走,赏钱三百贯。

不久,有一个江湖剑客田英,得到了他的枕头。荆罕儒说话算话,如约给赏。然后屏去他人,悄悄对他说:"番使已在清风驿,你能取番使之头,我赏你三千贯。"当夜,番使与南唐官员夜饮,起来更衣(上厕所)后,忽然倒在地上,人来看时,脑袋已经没了。

番使死于与南唐使者的酒宴上。契丹相信这是南唐人干的活儿。南唐发出优厚悬赏令捉拿刺客,那人却无影无踪。但契丹已经不再信任南唐。这一次被杀的番使,是契丹主的舅舅,级别太高了。从此以后,契丹再也没有派使节过来。史称"自是唐与契丹遂绝"。这一段传奇般的故实,见于陆游《南唐书》卷18《浮屠契丹高丽列传》,这也是《资治通鉴》殿后的一段故实,但情节不及《南唐书》丰富、神奇。《资治通鉴》没有留下刺客的姓名,也没有荆罕儒悬赏剑客的铺垫。

契丹、南唐虚假同盟

公正地说,契丹与南唐虽有"交通",但两家实际并不互相了解,在很多常识性问题上,互相都很陌生。因为两家从未有过现实性的联合。他们不是同盟关系,契丹甚至也在防着南唐,当初耶律德光扑灭后晋时,曾要杀后晋十万降卒,有人说服他不杀的理由就是:由这些降卒来防备南唐。后晋灭后,南唐李璟曾向耶律德光要求假道到长安去大唐李氏陵墓祭奠,耶律德光没有允许。所以契丹事实上一方面因为"唐之威灵"而"兄事南唐",称与南唐是"兄弟之国",而不敢称之为"儿孙之国",一方面也不希望南唐坐大,真的称霸中原。即使南唐要进中原,也希望能遵循石敬瑭模式,由契丹来"册封",控制中原。而南唐,从李昪开始,也不过将契丹做棋子用,在澄清寰宇、恢复汉唐旧疆的理念中,燕云,乃至代北、辽东,都是南唐梦想中的故土。

因此,南唐不会接受石敬瑭模式。所以陆游评论道:其实契丹相结约定骚扰中原,"皆虚辞,非能为南唐助也。"都是便宜便宜嘴,互相满足一下"远交近攻"的心理,契丹并没有真的成为南唐的助力。

龙衮《江南野史》记载一桩故实,更可见南唐、契丹互相之间的陌生--

耶律德光攻陷汴梁后,派遣两个使者到南唐来通告。李璟问来自契丹的翻译:"契丹怎么治理邦国?"翻译回答道:"蕃不治汉,汉不治蕃。蕃汉不同治,自古而然。"李璟又问:"汉人怎么朝见契丹?"翻译道:"契丹下诏就呼"汉儿"。"李璟:"蕃家没有文字笔墨文件,怎么征赋税?"翻译:"蕃地不产谷物,所以没有赋税。但我臣事于契丹单于(国王)已经好几年了,也未曾看到虏廷之政事管理。但我听说如果征兵,就用传箭为号,每一部落传箭一支。"(按此说不确。契丹施行胡汉分治后,汉人在边塞是要缴纳赋税的。)李璟:"那么他们怎么来规定时日?"翻译:"以皮为约。"李璟:"何谓皮约?"翻译:"修筑一条窄小的胡同,地上铺了皮子,让骑兵践踏,以皮子被踏坏为度。如果征得多,就用骆驼皮,这样踏坏的时间就会长一些;时间短就用羊皮、兔皮等等。"(这是规定缴纳赋税时间的长短。)李璟最后问:"你家主人要怎么待我?"翻译回答道:"现在晋石重贵逆命背约,所以被派遣到契丹国内去了(这里是说后晋被契丹所灭,最后一个皇帝石重贵被掳往契丹北境)。契丹主想与您继承先君之好--将册封您为中原之主!"李璟最后回答:"孤守江南社稷,一直与中原阻隔,不曾修好。若契丹不忘先君之好,能够惠锡行人(使者),孤受赐多矣。其他不敢拜命之辱。"(意思就是不可能接受契丹"册封"。)蕃使听到这番话,只好失望而归。

契丹灭晋之际,史称"中原无主,寇盗纵横"。南唐名臣韩熙载就在这个时刻,向李璟提出:"如果要恢复中原,这是最好的时机!"但南唐当时正在南楚、闽国用兵,还因此和吴越交手,弄得国疲民穷,已经永远失去机会了。

南唐虽然不愿意接受契丹"册封",但与契丹(以及北汉)"交好"却是多年来的事实。赵匡胤建构大宋后,收江南,江南还在试图与契丹联盟,梦想契丹能伸出援手……后晋之后,是后汉。后汉之后,是后周。后汉亡国后,又有北汉。这个北汉,与契丹一样,也是南唐"远交近攻"的"远交"之邦。南唐与契丹、北汉的"勾结"让后周不能放心。到了后周柴荣时代,要想解决北边问题,就一定要先解决南边问题。这就是王朴"先易后难"的逻辑来源。

柴荣要暂缓扫荡西蜀、北汉和幽燕,先来解决江淮问题。以前,每到冬天,淮河水浅,甚至干涸,淮北大军如果愿意,是可以涉河南下的。于是,南唐就需要在冬季增发兵卒守卫淮河,史称"把浅",大约是"把守浅涸河床"的意思。"把浅"之处,东起霍邱(今安徽六安),西至光州(今河南潢川),绵亘二百多里。当时的寿州(今属六安)监军吴廷绍认为淮境无事,守卒于此,空耗军饷,撤回了沿线"把浅"将士。清淮(今江苏淮安)节度使刘仁赡上表反复争辩"把浅"对南唐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人听他的意见。

可以注意这个刘仁赡。这是我最钦佩的五代南唐名将。我在后面会说到关于他的故实。

南唐与契丹勾结时,当时的中原也都清楚个中底细,但朝代更替间,军政事务太繁太乱,中原诸朝没有时间来经营江淮之事,这样就让南唐偷安了多年,但后周建国后,南唐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历史的天平开始向后周倾斜。

周世宗出兵淮南

同类推荐
  • 盛唐大救星

    盛唐大救星

    重生为大唐名门的纨绔公子,还没来得及享受一天没羞没臊的二世祖生活,就要面临老爹倒台、家族覆没的噩运,大唐盛世也将化作一场过眼云烟,王烁的心里很不平衡。救爹即是即救己,救爹还要救国。为了成全自己的一世纨绔,王烁只好出手,拯救大唐。先从拯救老爹王忠嗣,开始!
  • 世界惊天谋杀秘密档案

    世界惊天谋杀秘密档案

    他们是领袖,是轰动一时的大人物,然而却以不为人知的方式被人谋杀,究竟是什么原因?里面又存在什么惊天阴谋?这就是本书欲向读者揭露的秘密之所在。
  • 西夏史

    西夏史

    本书将带读者走进一个秘藏于历史深处的西夏王朝并探索它的身世荣枯,品味它独特而美丽的历史画卷。
  • 大唐重生兵王

    大唐重生兵王

    重生一回,还是重生在大唐初年,这个中华文明极其强盛的朝代,有幸参与其中,与有荣焉!——韩啸
  • 摸金首票

    摸金首票

    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当时魏军的领袖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用。其中最出名的便为盗窃梁孝王之墓,在墓中却发现和龙虎山张天师有关的信息和秦朝始皇帝的长生秘密,以及五大门派之间的纠纷和两千年后的复活计划
热门推荐
  • 一场恋爱

    一场恋爱

    男主角是一个有钱有势的少爷,爱上了纯情的女主角,就此展开了一场热恋
  • 一生的契约

    一生的契约

    他二十岁那年,成为了正式的时间管理者,可是,第一次给别人签订契约,却犯了一个致命性的错误,从此与她结下了一生的契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大憨的奇葩人生

    王大憨的奇葩人生

    被社会毒打的身心俱疲的王大憨,在过量饮酒后濒死状态,遇到了一个掌握这个宇宙运行规则的人
  • 凉之世

    凉之世

    上一世,她懦弱,害得自己落了个悲凉的下场,也害得自己的孩儿年幼被害,魂飞魄散。这一世,彼岸给了她新生,她会变得坚强。那些害她和她的孩儿的,她一个都不会放过。所有属于她的,她都会千倍万倍地夺回来。若有一日,她大仇得报,她会带着他,离开这喧闹的地方,隐居山林,自此一屋一酒一双影,一生一世一双人。
  • 我的系统能抽灵兽

    我的系统能抽灵兽

    “叮!恭喜获得太古祖龙一只!”“叮!恭喜获得天妖血凰一只!”“叮!恭喜获得人鱼姬一只!”……无法修炼灵力的云凡,意外获得抽取灵兽的系统,从此开始,他号令万千灵兽,使那诸天颤抖,神魔匍匐……
  • 我真是小说家

    我真是小说家

    网络写手余生,一觉醒来。十分苦逼的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自己穿越了。这是类似于地球世界,历史似乎和地球完全不同。这里一片歌舞升平,人民安居乐业。
  • 晨之末:雪之初

    晨之末:雪之初

    他们的故事,让人想到了这个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他们的故事,让人想到了这个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这个是为他们所写山长水远嫦娥怨,鸿雁相烦,鸿雁相烦,眉间心上玉簟寒。——《采桑子-春叶》--拼死一斗,只是想要这样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 狼没来

    狼没来

    同是异类,被视为异端的他和白方走到了一起。对教廷不满的民众推他为首领,肩担责任,他无奈为皇,却跟白方渐行渐远,再无交集……
  • 柏锁深宫

    柏锁深宫

    红岩寺后山初相见,大齐皇帝唯一的亲妹妹长公主殿下,对国公府嫡出的二公子一见钟情。但此人心有所属,又想报效国家,并没有攀龙附凤的意思……但,圣旨上恰恰就招了他为驸马。赵柔嘉:本宫是天之骄女,想要哪个就必须是哪个!萧铮:公主,我并不喜欢你!他是山中松柏,她却偏要将人困锁在皇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