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79700000032

第32章 盖世英名卫国战:北京保卫战

景泰九年(1457年)正月二十三日,北京城阴霾着天。

于谦鲜血淋漓的头颅挂在了崇文门外。

这颗头颅曾经保卫了这个城市,挽救了这个帝国。如今却依然被无情挂在了城门口。

从这一天开始,大明帝国开始无可挽救地走向没落。

明太祖在位的时候,吸取了历史上宦官专权引起国家混乱的教训,立下一条规矩,不让宦官过问国家政事。他把这条规矩写在大铁牌上,挂在宫里,想要他的子孙世世代代遵守。但是到明成祖的时候,这条规矩就给废除了。

明成祖从他侄儿手里夺得皇位,怕大臣反对他,特别信任身边的宦官,在他迁都北京以后,就在东安门外设立“东厂”,专门刺探大臣和百姓当中有没有谋反嫌疑的人。他怕外面的大臣靠不住,让亲信太监做东厂提督。这样,宦官的权力渐渐大起来。到了明宣宗的时候,连皇帝批阅奏章,也交给一个宦官代笔,叫做司礼监。这一来,宦官的权力更大了。有一年,皇宫招收一批太监。蔚州(今河北蔚县)地方的一个流氓,名叫王振,年轻的时候读过一点书,参加几次科举考试没考取,在县里当教官,后来因为犯罪,本来该充军,他听说皇宫招太监,就自愿进宫做了太监。宫里识字的太监不多,只有王振粗通文字,大家都叫他王先生。后来,明宣宗派他教太子朱祁镇读书。

朱祁镇年幼爱玩,王振想出各种各样法子让他玩得痛快,朱祁镇挺喜欢他。

明宣宗死后,刚满九岁的太子朱祁镇即位,这就是明英宗。王振当上司礼监,帮助明英宗批阅奏章。明英宗一味追求玩乐,根本不问国事。王振趁机把朝廷军政大权抓在手里。朝廷大员谁敢得罪王振,不是被撤职,就是充军。一些王公贵戚都讨王振的好,称呼他“翁父”。王振的权力可算顶了天了。

这个时候,我国北方蒙古族的瓦剌部强大起来。公元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派三千名使者到北京,进贡马匹,要求赏金。王振发现也先谎报人数,削减了赏金和马价。也先为他的儿子向明朝求婚,也被王振拒绝。这一来激怒了也先,也先率领瓦剌骑兵进攻大同。守大同的明将出兵抵抗,被瓦剌军打得大败。

边境的官员向朝廷告急,明英宗慌忙召集大臣商量怎么对付。大同离开王振家乡蔚州不远,王振在蔚州有大批田产,他怕蔚州被瓦剌军侵占,竭力主张英宗带兵亲征。邝埜和于谦认为朝廷没充分准备,不能亲征。明英宗是个没主见的人,王振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不管大臣劝谏,就冒冒失失决定亲征。

明英宗叫他弟弟郕王朱祁钰和于谦留守北京,自己跟王振、邝埜等官员一百多人,带领50万大军从北京出发,浩浩荡荡向大同赶去。

这次出兵,本来从没好好准备,军队纪律涣散。一路上又遇到大风暴雨,没有走几天,粮食就接济不上,兵士们又饿又冷,还没有碰上瓦剌兵,已经叫苦连天。到了大同附近,兵士们看到郊外的田野里,到处都横着明军兵士的尸体,更加人心惶惶。有个大臣发现士气低落,劝英宗退兵,被王振臭骂一顿,还罚跪了一天。

过了几天,明军前锋在大同城边被瓦剌军杀得全军覆没,各路明军纷纷溃退下来。到了这时候,王振感到情况危急,才下令退兵回北京。退兵本来是越快越好,但是王振却想到他老家蔚州去摆摆威风,劝英宗到蔚州去住几天。几十万将士离开大同,往蔚州方向跑了40里地。王振又转念一想,这么多的兵马到蔚州,他家庄田里的庄稼岂不要遭到损失,又匆匆忙忙下命令往回走。这样一折腾,拖延了撤兵的时间,被瓦剌的追兵赶上了。

明军一面抵抗,一面败退,一直退到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那时候,太阳刚刚下山,有人劝英宗趁天没黑,再赶一阵,进了怀来城(今河北怀来)再休息,瓦剌军赶来,也可以坚守。可是王振却因为装运他财产的几千辆车子还没到,硬要大军在土木堡停下来。土木堡名称叫做堡,其实没有什么城堡可守。明军大队人马赶了几天路,口渴得像火烧,但是土木堡没有水源。离开土木堡十五里的地方有条河,已经被瓦剌军占领了。兵士们就地挖井,挖了两丈深,也没找到水。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瓦剌军赶到土木堡,把明军紧紧包围起来。明英宗知道没法突围,只好派人向也先求和。也先一打听,明英宗带的明军人数还不少,要打硬仗,自己也要遭到损失,就假装答应议和,停止进攻。

明英宗和王振信以为真,十分高兴,下命令让兵士到附近找水喝。兵士们争先恐后跳出壕沟往河边跑,乱成一团,将领们要制止也制止不了。

这时候,早就埋伏好的瓦剌军兵士从四面八方冲杀过来,个个抡起长刀,大声吆喝着:“投降的不杀!”明军兵士一听,纷纷丢盔弃甲,狂奔乱逃。瓦剌军紧紧追赶,被杀的和被乱兵踩死的,不计其数。邝埜也在混乱中被杀死。

明英宗和王振带着一批禁军,几次想突围都没冲出去。平时作威作福的王振,这时候却吓得直发抖。禁军将领樊忠,早就恨透了这个祸国殃民的奸贼,气愤地说:“我为天下百姓杀死你这个奸贼。”说着,抡起手里的大铁锤,朝着王振脑门一锤砸去,结果了王振的性命。樊忠自己冲向瓦剌军,拼杀了一阵,中枪倒下。

明英宗眼看脱逃没有希望,只好跳下马来,盘着腿坐在地上等死。瓦剌兵赶上来,俘虏了明英宗。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作“土木之变”。

有了明英宗这块护身符,瓦剌军的信心更足,野心更大,中原的金银财宝已满足不了他们,他们把目光放到了北京。

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月,瓦剌军长驱直入,朝北京杀来。

此次的北京,可谓是无兵无将,朱祁镇、王振带走了50万大军,北京城只剩10万老弱病残士卒。朝中众多大臣都在王振的带领下共赴黄泉,谁来拯救处于绝望和恐慌中的帝国?

于谦站出来了。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人,少即胸怀大志,12岁的少年于谦就作下了《石灰吟》的立志诗(这也成为了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中进士,并跟随明宣宗朱瞻基讨伐汉王朱高炽的叛乱。

宣宗时代的于谦凭着自己的能力上升为当时最耀眼的政治新星,32岁时,于谦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副部级三品大员。正统初年辅政的“三杨”对小于的评价也相当高,一致认为可以做他们的接班人,成为帝国未来的中流砥柱。

之后,于谦外放地方,在山西、河南一带做巡抚。但随着王振的当权,他的政治生涯迎来低谷。于谦为官清廉,不肯巴结王振,别的地方官进京,都是携金带银,巴结王振,于谦从来不搞这套,慢慢上了王振的黑名单。于谦不仅提升无望,王振还一度想除掉这块硬骨头。他在正统六年(1441年)的时候找了个莫须有的借口将于谦打入大牢。但令王振想不到的是,在他眼中一个小小的三品巡抚人气竟然非常高,当朝很多大臣都来替于谦求情。众怒难犯,王振只好放了于谦。不久后,于谦被调回京师,依旧做他的兵部侍郎。

在大部分重臣均死于土木堡的情况下,于谦是朝廷中最有能力和威望的大臣了。

土木堡事变后,北京剩下的朝臣们在于谦的主持下,于九月十八日,由皇太后任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监国;九月二十九日,众臣拥戴朱祁钰为大明帝国的第七任皇帝(明代宗),而在瓦剌军手里的王牌——朱祁禛变成了太上皇,价值顿时大打折扣。

于谦被任命为新的兵部尚书,其他各部缺额也陆续补上。王振的几个私党则在明帝国的朝堂上被文官们群殴致死。朝廷平息了众怒,并坚决扑灭了南迁逃亡派的声音,正统年间以来的朝堂第一次空前团结。

对蒙古人的卷土重来,于谦做足了战备:一面加紧赶制和到各地调集兵器(在土木堡就捡到不少);二是储备数百石粮及军饷,做好了长期战斗的准备;三是加强军备,修筑城防。

面对刚刚灭掉50万明军的瓦剌军,于谦没有凭城死守,而是将主力全部调集至北京九门城外,以硬碰硬。

十月十一日,随着号角长鸣,瓦剌军的前锋到达北京。当日,于谦趁敌军立足未稳,帅军出击,瓦剌军大败,明军杀敌数百人,初战告捷,军威大振,人心振奋。

十三日,瓦剌军进攻德胜门。于谦派少数骑兵迎接挑战,然后诈败,把也先的万余骑兵诱入伏击圈,神机营火枪手大显身手,大败瓦剌军,也先的弟弟勃罗、平章卯那等大将中炮身亡,也先遇到了进入中原以来的最大一次挫折。

十四日,再次发起攻击的瓦剌军在彰义门等地遇到了明军的阻止。而北京附近的民众和士兵都自发组织起来,用各种手段打击瓦剌人。

十五日晚,炮声震天。驻扎在城外的明军都点起火把,以免被城中炮火误伤。明军炮轰了一夜,声势惊人,瓦剌军死伤上万,其余人分西、北两路逃走,北路出居庸关,西路出紫荆关。

北京保卫战历时几个月,最后以瓦剌军溃败而结束。北京保卫战后的八年时间,于谦成为明景宗朱祁钰最为倚重的大臣,处理军国大事,将风雨飘摇的明帝国稳定下来。在于谦的扶助下,景泰期间一改正统年间政治混乱的局面,重现生机。

公元1457年,朱祁镇夺取了皇位后,清洗景泰时期的重臣势在必行,于谦首当其冲,虽然他为这个帝国立下巨功,但也不能幸免,很快被杀于崇文门。

同类推荐
  • 我是特种兵之网军黑客

    我是特种兵之网军黑客

    军旅小说《我是特种兵之网军黑客》是一部反映中国第四军——网军生活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李围,18岁,一名在校的中专毕业生,在各种条件均非常优越的背景下,毅然携笔从戎,成为了一名被大家视为骄傲、为之羡慕的网军黑客。由作者李围授权腾讯文学网发表,请大家支持正版,支持作者。
  • 召唤尸兄

    召唤尸兄

    父亲是一名缉毒警察,在云南密林牺牲,作为单亲家庭的王洋等于失去了一切。为了给父亲报仇,王洋毅然南下,准备去做一名卧底。只是一次意外的登陆游戏,让他得到了召唤尸兄的能力。为父亲报仇,似乎不需要做卧底,缉毒背后引出更大的团队,包装的阴谋公司,杀手佣兵的混乱南海,阴险的多国支援。尸兄在手,只身南下,为父报仇,演绎一段爱恨交织的幻想战争,卧龙的逆袭,龙吟九天!
  • 最后一发爆矢留给我

    最后一发爆矢留给我

    死亡,战争和鲜血;以多恩之名,为神皇复仇。战锤40K同人作品,讲述一名帝国中士成长在永恒圣战中不断成长,最后找到自我救赎的故事。
  • 军之涯

    军之涯

    当兵只为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为新时期新阶段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履行新的使命,然而各种恐怖袭击却是接踵而来,红军与蓝军的对抗,各种枪械的拆解,解救人质,在生与死的边缘不畏强势,愿舍身取义。自创失传已久的枪斗术,看主角如何让旋转中的子弹转弯。渗入地下11,沦为卧底,捣会犯罪团伙,执行各种营救任务,非人的训练,特殊而不特别的待遇。他一个大学生以普通士兵入伍,淬炼意志,锻炼体魄,做常人而做不到,从士兵至军官的跨越,续写他不悔的军旅生涯。
  • 重生之民国岁月

    重生之民国岁月

    沈修文,一个服过两年义务兵役,刚刚踏上社会还不到半年的大学生,在一次和日本老板之间的冲突中不幸遇难。但鬼使神差,沈修文的灵魂却穿越到民国富家子弟的身上。相隔近八十年,两段记忆集于一身的沈修文来到三十年代的上海,面对即将爆发的“一二八事变”,面对日本军国主义即将要侵吞中国的狼子野心,他该何去何从?同时,从小在红旗下长大的他,面对国共两党之间从你死我活的争斗到第二次合作抗日,再到抗战胜利后那场解放战争,沈修文又该如何选择?
热门推荐
  • 名门妾

    名门妾

    她贪恋亲人的温暖,却是害得姐姐和姐夫在婚礼中血溅当场,她带着一生无法消除的痛,决然赴死,却诡异的重生在陌生的朝代,原来死也是奢望,她活着只是为了日日夜夜承受灵魂深处的痛苦,王府暗无天日的羞辱和折磨,他温柔背后的冷酷和绝情,一个庶出的丑女,谁又有看见了她眼中深沉的绝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微林人生

    微林人生

    童年记忆、生活感悟、都市爱情、家庭婚姻、洪水地震、死亡和分分离离。
  • 我的老公是王爷

    我的老公是王爷

    唉,衰死了,保存了二十多年的初吻竟然让一个古人夺去!而且是不问自取型。虽然他很帅,但她还是很不爽哎,她可是立志去“解放”古代妇女的,怎么可以屈服在他的“淫威”之下,汗汗汗……这个丫头莫名其妙的出现在他的花园里,莫名其妙的长的和他的新婚妻子很像,莫名其妙的和他讲些奇怪的理论,莫名其妙的他开始为她心动……
  • 三国贼寇

    三国贼寇

    看三国,品三国,众多英雄埋没,不若重回三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一看让我们热血沸腾的事情!张燕,这个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暂露头角的人物,但因其山贼起家,又后事黄巾,便多遭史家贬抑,因此也很快埋没在历史长河中。张燕其人究竟是何等人物?张燕,一人之力,力保十万黑山众;封官拜爵,冠绝笑傲天地间!不如重回三国,看一看这个被历史淹没的英雄人物!现代某高校历史系学生张燕,屌丝一枚,平日里无所事事,但却痴迷于三国历史,沉醉三国游戏。机缘巧合之下,他穿越至那个让他痴迷的年代,还稀里糊涂成了黄巾余孽张燕。众看客,且看他,官府追缉,江湖封杀,险境厄运,带领十万随众求生存;揭竿而起,浪迹漂泊,远遁太行,力战三国群雄成霸业。
  • 吸血鬼生活实录

    吸血鬼生活实录

    你们知道么,吸血鬼这种神奇的生物,其实是可以家养的哦!只要提供给她一个小窝(棺材),足够的口粮(血液),他们就会像宠物一样安心被你饲养,当然,这种宠物属于脾气极差的那一类,千万不要妄想去挑战他们的领地权和饮食权等等权利,要不然你一定会死的很难看,除非你认为干尸很萌。不能被公开的绝密档案——一个少年的吸血鬼生态观察日记。好吧,其实也就是叼丝少年和血族少女之间的爆笑都市同居轻喜剧日常而已。
  • 重生之幸福娱乐圈

    重生之幸福娱乐圈

    简书星,一名护理中专生的女生通过机缘进入平衡空间经过一亿年的时间重生娱乐圈的幸福故事。
  • scp173的世界大冒险

    scp173的世界大冒险

    编号:SCP-173TheSculpture生物性质:有生物迹象的未确定非生命体来源:未知躯体构成:建筑材料躯体内部:无任何生命驱动或者器官新陈代谢:有,确认会排泄感知:有,可以确认是否有目光在注视它移动方式:未知,瞬间移动行为:扭断一切生命体的脖子SCP-173无法在有生命体的在注视他的情况下移动,但是会抓住任何一次机会,比如眨眼的瞬间开始移动,并且几乎为瞬移。scp173消灭了基地所有实验人员后基地启动自毁程序,然而scp173却被炸到了无限世界。在无法交流,随时需要被视线注视的情况下,173开始了无限世界制霸之路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彼岸繁花,冷血复仇三公主

    彼岸繁花,冷血复仇三公主

    八年前,你怎样对我,现在,千百倍奉还!我们回来了
  • 凡心本性

    凡心本性

    保持本性,方能使吾等灵台不受外物所诱惑!坚守我心,才能看清前方通天大道!以我性互我心,而我心方能领我性!——沈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