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7700000053

第53章 情商(一):让孩子学会谦卑

谦卑是一种美德。谦卑是建立在稳定而客观的自信之上。所以谦卑不是自卑。没有爱的规矩造成的结果是自卑,而带有爱的规矩培养的是谦卑。谦卑和敬畏是分不开的。人因为有真正的敬畏才能谦卑。培养孩子的敬畏和谦卑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所在。可惜的是,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大陆经过很多场政治革命很多人已经远离敬畏,也不知道真正应该敬畏的是什么。所以,要恢复中国传统文化,首先需要恢复的是敬畏教育。所以我们中国的父母特别要为自己好好补上这一课。虽然谦卑是需要一辈子学习的功课,但是你让孩子在他们的人生早期就看到一个谦卑的父母,这是对他们一生最大的祝福。由于在第四章中已经有详细的论述敬畏的重要性。在这里我用意大利名着《爱的教育》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怎样为孩子树立一个谦卑的榜样。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学的班级里。

卡罗?诺琵斯因为他父亲是上等人,很是高傲。他的父亲是个长有黑须的沉静的绅士,差不多每天早晨都要陪伴着带琵斯到学校里来。昨天,诺琵斯和培谛相骂了。培谛年纪顶小,是个卖炭者的儿子。诺琵斯因为自己的理错了,无话可辩,就说:“你父亲是个叫花子!”培谛气得连发根都红了,不做声,只簌簌地流着眼泪。好像后来他回去向父亲哭诉了。午后上课时,他那卖炭的父亲——全身墨黑的矮小的男子就携着他儿子的手到学校里来,把这事告诉了先生。我们大家都默不作声。诺琵斯的父亲照例正在门口替他儿子脱外套,听见有人说起他的名字,就问先生说:“什么事?”

“你们的卡罗对这位的儿子说:‘你父亲是个叫花子!’这位正在这里告诉这事呢。”先生回答说。

诺琵斯的父亲脸红了起来,问自己的儿子:“你曾这样说的吗?”诺琵斯俯了首立在教室中央,什么都不回答。他父亲捉了他的手臂,拉他到培谛身旁,说:“快道歉!”

卖炭的好像很对不住他的样子,连连说:“不必,不必!”想上前阻止,可是绅士不答应,对他的儿子说:

“快道歉!照我所说的样子快道歉,对于你的父亲,说了非常失礼的话,这是我所不该的。请原谅我。让我的父亲来握你父亲的手。要这样说。”卖炭的越发现出不安的神情来,好像在那里说“那不敢当”。绅士总不答应。于是诺琵斯俯了头,用断断续续的声音说:

“对于……你的父亲,……说了……非常失礼的话,这是……我所不该的。请你……原谅我。让我的父亲……来握……你父亲的手。”

绅士把手向卖炭的伸去,卖炭的就握着大摇起来。还把自己的儿子推近卡罗?诺琵斯,叫用两手去抱他。

“从此,请叫他们两个坐在一处。”绅士这样向先生请求。先生就令培谛坐在诺琵斯的位上,偌琵斯的父亲等他们坐好了,才行了礼出去。卖炭的注视着这并坐的两个孩子,沉思了一会儿,走到座位旁,好像要对诺琵斯说什么,好像很依恋,好像很对不起他,终于什么都没有说。他张开了两臂,好像要去抱诺琵斯了,可是也终于没有去抱,只用他那粗大的手指在诺琵斯的额上碰了一碰。等走出门口,还回头向里面一瞥,这才出去。

先生对我们说:“今天的事情,大家不要忘掉。因为这可算这学年中最好的教训了。”

在这个故事中,这位绅士爸爸不仅用严厉的规矩告诉孩子对和错,还用他那绅士般的谦卑以身作则引导孩子从高傲的误区中走出来。这位既有规矩又有爱的好爸爸是一位真正的绅士。

顺便介绍一下,《爱的教育》是1923年由夏丏尊先生翻译介绍给中国的读者。先生在《译者序言》里说:他在1920年得到这部小说的日文译本,一边读一边流泪。他说他把自己为人父、为人师的态度跟小说里写的相比,惭愧得流下了眼泪;又说小说固然是虚构的,但是他觉得世间要像小说里写的那样才好,又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当时许下心愿,一定要把这部小说译出来,不光是给孩子们读,还要介绍给父母们和教师们读,让父母和教师都跟他一样,流一些惭愧的眼泪、感动的眼泪——他认为这比给孩子们读更为重要。

总之,作为父母要意识到建立客观积极的自我的重要性。它是高情商的基础和核心。一个孩子能客观地认识自己是幸福人生的开始。而只有规矩和爱的结合才能培养出客观积极的自我。

第六章 情商(一):情商要素之二: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高尔曼的情商体系中的第二大要素是自我调控(self-regulation)。英文中的regulation有管理、控制和规范的意思。高尔曼对自我调控的解释是:人对自身负面情绪和冲动的控制和重新调整能力,延缓判断和行动前思考的习惯。简单地说就是用理性来管理情绪、作出判断和指导行动。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用自己的理性引导孩子的情绪;用延缓满足培养孩子克制和等待的能力;帮助孩子经历挫折。

孩子有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什么事情都来情绪,来了情绪长时间不能恢复。孩子的情绪反应和情绪管理能力虽然和个性倾向有关,但主要还是受环境,特别是父母的影响。很难想象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的父母可以培养出一个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孩子。作为父母,不仅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还要用自己的理性去帮助孩子从情绪中引导出来。

我发现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在处理孩子摔倒后情绪反应有很大的不同。下面通过这两种典型处理方法的比较,解释如何用理性引导孩子的情绪。

中国家长看到孩子摔跤后,会一个箭步冲过去,一把把孩子抱起来,非常情绪化地问孩子:“哎哟,宝宝摔疼了吧?”可这样的做法是用自己的情绪去强化孩子的情绪,其结果会让孩子疼痛感加剧,哭得更厉害。无可奈何的家长最后就抱着孩子找到把孩子绊倒的台阶,然后对孩子说:“宝宝,是这个把你绊倒的吧?宝宝看好了。”说完一面用脚狠狠地跺,一面说:“我让你再把我家宝宝绊倒。”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首先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自然就无法把孩子从情绪中引导出来。最可怕的是最后一步用脚跺台阶,在传递给孩子一个重要的信息:你摔倒的责任在台阶,你是受害者。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以后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他会首先怪罪周围的人或者环境,怨天尤人,长大后很难有责任感。再来看看美国家长的处理方式。

美国的父母看到孩子摔倒了,也会过去,不是一把抱起,而是蹲下来,头贴着孩子的头问:“你没事吧?(Are you OK?)”这个时候孩子也有一定的情绪,但听到父母理性的声音,孩子常常能回答说:“OK。”这种情景下,孩子能说出这个简单的“OK”就是了不起的能力,一种从情绪中迅速恢复理性的能力。因为语言的对答标志着理性的恢复。当孩子自己起来后,父母指着台阶说:“宝贝,你可能没有看到这里有台阶,下次要小心啊。”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仅用理性的语言去关心引导孩子的情绪,而且在孩子的理性恢复后用爱的口吻传递给孩子一个重要信息:摔倒了是你自己的责任,你是责任人。

中美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会让孩子产生不同的自我意识、情绪感受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在美国确实看到大部分摔倒的孩子,都是自己爬起来,若无其事地拍一拍继续前进。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语言在调节控制情绪中的重要作用。有时候能用语言把父母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感受讲出来。年幼的孩子往往是把情绪用行为发泄出来,作为父母要帮助他们把情绪说出来。例如看到孩子哭泣时,可以抱着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很伤心,对吗?”通过这样给孩子的情绪命名的方法可以从两方面帮助孩子。首先,可以就帮助孩子理解自己所处的情绪状态,以后孩子也会慢慢学会把情绪感受说出来。其次,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理解,这样被人接纳和理解能帮助孩子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另外,有时候父母自己很生气时,要给孩子做一个用理性的语言表达情绪的榜样:“宝贝,爸爸真的很难受,很难受。”

抵制诱惑是高情商的重要标志,在谈到敬畏时,我谈到了中国古人意识到一人独处时抵制诱惑的不容易。所以提出了君子慎独是修身最艰难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孩子在面对诱惑时能慎独吗?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做了一个轰动心理学研究的软糖试验(marshmallow test)。

心理学家把几百位四岁左右的孩子一一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里,然后给这些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但是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15分钟再吃,将奖励一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绝大部分孩子都说希望能吃两颗软糖。心理学家就把孩子独自留在房间。孩子会面对那个软糖(诱惑)等上15分钟。这15分钟犹如15个小时那么漫长,大部分孩子无法抗拒诱惑吃掉了软糖,但也有一部分孩子抵制了诱惑。他们的自制力使他们不仅等到了第二颗软糖,也迎来了比别人更幸福的人生。因为实验结束后心理学家跟踪研究了这些孩子整整十四年,直到他们高中毕业。发现控制自己耐心等待的孩子在学业成绩和成就上都高于不能抵制诱惑的孩子。后者更容易沾染毒品,体重超标。

这个实验的结果很简单明了:人的自控能力大小跟人生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实验中孩子行为的一些细节更能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独自面对诱惑时自己的软弱。

实验中只有一小部分孩子是一开始就迫不及待地把软糖吃掉的。大部分孩子都有一段非常挣扎的心理过程。他们看着看着就用小手碰一碰软糖,或者用鼻子闻一闻。这往往是被诱惑击败的开始。因为在此之后,就是用舌头舔一下,或者揪下一点点放在嘴里。然后就越陷越深,最后索性把软糖全部塞到嘴里。反观那些能坚持到最后的孩子,他们常常用一系列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例如,唱歌,自己做游戏,或者把软糖从自己的眼前拿开。他们成功的秘诀在于使用了正确的策略来暂时逃避诱惑。当我观看这一实验过程的录像时,这些细节引发了我去思考一个和情商密切相关的问题,那就是人如何认识自己本质的软弱?

《圣经》中耶稣亲自教导门徒应该怎样祷告,其内容后来被称为主祷文。其中有一句是(祈求上帝)“不要让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当时我觉得很不理解,既然上帝那么有力量,为什么我们只祈求逃避试探,而不是战胜试探呢?软糖实验中的孩子们让我明白,在没有人神合一之前,人就是那么软弱,人不是神。所以人能认识自己在试探前的软弱是件好事。因为这样的客观自我认识能帮助我们在独自面对试探时作出正确的选择:逃避试探而不是去挑战试探。

我国台湾地区的现任领导人马英九长得英俊,读书也好,他获得哈佛大学的法学博士。80年代初他就因担任蒋经国的英文秘书成为公众人物。在台湾有很多女粉丝。30多年里,马英九却从未有过绯闻。有一次记者忍不住问马英九为何能面对诱惑而坐怀不乱。没想到马英九很坦诚地回答:“若是有美女坐怀,我还是会乱了方寸的。所以我能做的就是不给美女有坐怀的机会。”能有这样的自警自省说明马英九比一般人更清楚自己软弱的本质。正是因为有这样清醒客观的自我认知,才有现实中逃避诱惑的生活睿智。我猜想马英九小时候参加软糖实验的话,一定能等到第二颗糖。

反观现实,我们很多成人就像软糖实验中的大部分孩子,因为直接挑战试探而一点点陷入诱惑不能自拔。特别是一些有钱有权的人,他们面临的试探比一般人要多,如果对自己的软弱没有这样客观的认识,很难从试探面前走过去。看到很多贪官就像软糖实验中的孩子都是一点点陷入诱惑的。见人恶,即内省。先不要痛骂那些贪官们,每个人不妨自己内省一下。我曾仔细阅读过一些落马的职位较高官员的成长资料,我发现他们是一群能力超众的人。不仅是智力,道德水准和自我克制能力也比一般人强。否则他们很难升到这么高的职位。不幸的是,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中,他们遇到的诱惑是难以想象的。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些自己过不去的诱惑。如果没有敬畏,没有对人性的弱点有清醒的认识,在中国做官实在是个高风险的职业。我们常人不要误以为自己一定有战胜试探的能力,而是应该庆幸自己没有遇见这样的试探。

由于近几十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诱惑要比我们大得多,培养孩子面对诱惑的能力是情商教育中一个重要环节。这方面,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一个可操作的训练就是用延缓满足来让他们学会等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见一些年幼的孩子,如果父母对他们的要求稍有不从,或只是满足稍微慢一点,就大哭大闹。这样的孩子长大了除了不能抵制诱惑,还会因为自控能力差引起其他一系列的问题。如做事缺乏耐心,缺乏独立能力,学习不能专心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父母没有在一开始就注意延缓满足的训练。就像卢梭在《爱弥尔》中描述的,从小对孩子百依百顺,最后培养出来的一定是个“小暴君”。以后你的延缓和不从在他眼里就是不能容忍的背叛,他一定要用自己的暴力来征服你的背叛。

延缓训练的原则是合理、自然、循序渐进。孩子的有些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可以等一会儿再满足他。如孩子有点口渴想喝水,这个要求当然是可以马上满足的,但是有时妈妈可以告诉孩子说:“妈妈知道宝宝渴了,水有点烫,妈妈帮你吹,一会儿就能好。”孩子在等待的时候还可以问一个孩子感兴趣的问题,这样的等待就自然。孩子看到你也在帮他一点点接近目标,等待就容易。最后孩子喝到水了,千万不要忘记夸奖孩子能够等待。这样的过程让孩子看到等待行为两方面的价值。首先自己的等待在妈妈眼里很有价值(被夸奖)。其次,通过等待,得到的是更好的结果。就像软糖实验中的孩子一样,等待不是意味着失去,而是双倍地得到。

制定规矩也是训练延缓满足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事先有明确的规矩,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延缓满足。例如,我自己每次吃饭第一口总是吃饭而不是吃菜,这就是小时候父亲的规矩。孩子有些要求的满足可以让他先付出一定的努力。这样在延缓满足孩子要求的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的其他能力。例如孩子要你读第二本故事书时,你可以要求孩子先把第一本书放回书架。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等待能力,又能帮助他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和自制力的增强,等待的难度可以随之加强。例如,孩子很想要某个玩具,而你也觉得合理。你不一定要说:“妈妈这就给你去买。”可以告诉孩子:“你可以得到这个玩具,但妈妈有个小小的条件,那就是你要每天坚持自己刷牙,如果你能坚持一周,妈妈就买给你。”往往孩子能坚持一周,就能养成自己刷牙的习惯。

在延缓满足的训练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规矩和爱的核心作用。训练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时家庭的规矩状况和父母的权威。父母有权威,平时的规矩一致性高,再加上父母能体贴孩子的合理需要,孩子就容易接受,训练的效果就好。等待的动机就会自然从他律内化成自律。

总之,和别的教育一样,在帮助孩子学习调控情绪中,父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情绪控制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你能在孩子面前树立控制情绪的榜样,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相反,如果父母自己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也会变得急躁而不讲道理。在这些年的父母培训中,我发现很多情感上受过伤害的单身妈妈由于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让孩子的情绪发展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由于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所以我在这里想特别谈谈单亲妈妈的情绪处理。

同类推荐
  • 孕妇饮食与生活

    孕妇饮食与生活

    生儿育女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为社会应做的贡献。我们培育儿女,必须为社会造就栋梁之材,有用之材,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前进,不断文明进步。因此,我们必须讲究生育的优质性,做到优生、优育、优教。
  • 接纳孩子:犹太人的家教制胜之道

    接纳孩子:犹太人的家教制胜之道

    本书将犹太人的教子智慧与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相结合,告诉你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家庭教育法,让你的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快乐、聪明、健康地成长。
  • 母婴健康生活万事通

    母婴健康生活万事通

    十月怀胎过程,孕期医学检查与健康生活,科学喂养与护理,婴儿疾病防治,亲子交流与母婴游戏,心理健康与智力开发。
  • 孩子素质教育——观念篇

    孩子素质教育——观念篇

    失去并不意味着失败,失去后还可以重新拥有。一个人坐在轮船的甲板上看报纸。突然一阵大风把他新买的帽子刮落大海中,只见他用手摸了一下头,看看正在飘落的帽子,又继续看起报纸来。另一个人大惑不解:“先生,你的帽子被刮入大海了!”“知道了,谢谢!”他仍继续读报。“可那帽子值几十美元呢!”“是的,我正在考虑怎样省钱再买一顶呢!帽子丢了,我很心疼,可它还能回来吗?”说完那人又继续看起报纸来。
  • 让宝宝爱上吃饭:超级妈妈的5分钟创意美食

    让宝宝爱上吃饭:超级妈妈的5分钟创意美食

    对于好奇心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来说,吃饭,不是每日的任务,而是一件愉快的,能够启发孩子智慧、激发孩子想象力的事。现代妈妈工作忙碌,没有太多时间为宝宝精心准备食物。因此我们提倡花最短的时间,做最创意的美味,只要每天多花5分钟,就能立刻将平淡的食物变成美味的艺术品,让宝宝主动爱上吃饭。
热门推荐
  • 樱花岸旁

    樱花岸旁

    校园的日常生活,每一天都可以过得充足,但是总是会却一个你!
  • 我能复制无限技能

    我能复制无限技能

    外卖员陈阳,被女友抛弃,被富二代羞辱,却意外获得复制无限技能的能力,从此生活发生改变。
  • 默然旅途

    默然旅途

    苏默然接受各种委托只为了拼凑起那个人破碎的灵魂,她不知道这需要做多久,但她知道这是她必须要做的事情,一命还一命,她只是在做这样的事情而已
  • 末世纪之绝境

    末世纪之绝境

    作者来此一游。且看少年天才陈逸的人生曲折,在末世里他究竟还能有什么资本生存下去呢?在天灾人祸的末世。人性沦落,道德沦丧,秩序崩塌。究竟还有什么能够挽救人类的家园呢,在绝境中人类又给何去何从?
  • 王爷又被赶出家门了

    王爷又被赶出家门了

    陆梦颜表白失败,被雷劈了,穿越到一只狗身上,她本人表示很无奈,真想当个贵妇狗,看看帅哥,被投喂美食,走上狗生巅峰————结果又变成人了,还一天到晚被狗王爷惹生气,本人表示,又当爹又当妈,说完这句话的陆梦颜,下一秒就被狗王爷,拉回房间,振夫刚
  • 偷天神盗

    偷天神盗

    盗亦有道,在现代,为顶级魔盗;在异世,照样逍遥法外,悠闲自在。这异世,处处是迷,到处迷雾重重;大陆阶级分明,上下天堑之隔,天地之差;灵丹妙药算什么,尽皆都是外用药,想保命?自身实力高,才是王道!!
  • 花朝跃农门

    花朝跃农门

    一朝穿越,发现自己居然嫁人了,娘家不要,婆家不喜。吃不饱穿不暖,被人欺被人嘲,身后还有不省心的小叔子小姑子一溜串。老二又馋又懒,老三一心想嫁个有钱公子哥,老四只顾着贪玩,好歹自己亲弟弟是个懂事的,但奈何是个病秧子,整天让人提心吊胆。花朝喜只觉得头大,不过好在咱有锦鲤运相助。于是挽起袖子,开荒种田,做美食开店。
  • 厨娘穿越到古代

    厨娘穿越到古代

    方甜妗作为一个厨艺了得、长相十分可爱的奇女子,居然在赢得厨艺大赛的时候,不小心劳累过度,然后穿越了!?穿越到一个山间农家里。而且她穿越到一个美男众多的朝代,看她怎么用厨艺玩转这个朝代
  • 喵先生和汪小姐

    喵先生和汪小姐

    汪星人和喵星人跨物种一见钟情,可主人还是单身?安排!职场小萌新遭遇腹黑BOSS,传媒界男神花式追妻,萌宠与主人互撒狗粮好欢乐!温如安带狗狗“六公”去相亲,对方却抱来一只猫。她心想,魏朝年自带美颜,却是个狗贩子,拉黑了!没承想,“六公”和“仙女”互相看对了眼,温如安去公园遛弯都能和魏朝年来场邂逅。攥着魏朝年递过来的名片,温如安合理怀疑,这可能是个人贩子,逃走了!直到温如安去心仪已久的公司面试,才知主考官竟是魏朝年。温如安:“现在道歉还来得及吗?!”后来,温如安站在民政局门口,看着手里的红本本,问魏朝年:“我怎么觉得,从一开始,你的目标就不是给仙女相亲呢?”魏朝年弯腰吻她:“魏太太现在才发现吗?”
  • 最迷人的笑话

    最迷人的笑话

    人生不能没有欢笑,笑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不论什么肤色,什么民族,什么国家,使用哪一种语言,笑都是表示善意,表示友好,表示合谐的通用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