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74900000020

第20章 妇科病证(1)

组成:马鞭草30克,鹿含草30克,茜草、益母草各15克,大小蓟各12克,炒五灵脂10克,炒蒲黄6克,炒川断10克。

用法:出血期间,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清热利湿,化瘀止血。

主治:血热夹瘀性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等病证。

说明:马鞭草有清热利湿,化瘀止血的作用,且作用较明显;鹿含草具有清热止血,祛风化湿的作用;茜草生用化瘀通经,炒用则化瘀止血;益母草化瘀生新,有收缩子宫的明显作用。4药相合清热利湿,化瘀止血,治疗血热夹瘀的出血病证有效。但为了增强止血效能,故加入大小蓟,并用五灵脂、蒲黄类似失笑散以加强化瘀,达到更好的控制出血,用炒川断,不仅有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而且还有补肾的一面。月经的出血,本质上与肾有关,故加入补肾之品,亦有顾本之深层意义。

加减四草汤《妇科临证方药十五讲》

组成:黄芩9克,地骨皮9克,椿根白皮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月经期前10日开始服用,每月服10剂。

功效:清热凉血,固冲调经。

主治:月经先期之热型,症见月经提前10日以上,经血黑紫有块,体壮,兼有热象者。

说明:方中黄芩清热凉血;地骨皮凉血止血;椿根白皮清热固涩,三药合用则凉血固冲调经。该方适用于现代医学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盆腔炎所致子宫出血。本病多由内分泌紊乱,子宫功能失调及盆腔炎等因素所致。根据现代药理研究:黄芩煎剂在体外有广谱抗菌作用,且对子宫平滑肌收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椿根皮有抗菌、抗原虫及抗肿瘤作用;地骨皮水、醇提取物,对发热家兔有解热作用,地骨皮注射液对未孕大鼠与小鼠的离体子宫有显着的兴奋作用。诸药共用能调节子宫功能,可以治疗月经先期(热型)病证。

黄芩二皮汤《刘奉五妇科经验》

组成:川续断9克,黄精9克,沙参15克,防风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月经期前10日开始服用,每月服10剂。

功效:补肾养血,固冲调经。

主治:月经先期之寒型,症见月经提前10日以上,经血色淡红,清稀如水,体虚兼有寒象者。

说明:方中川续断温补肝肾,行血止血;黄精、沙参滋阴养血;防风疏风止血。4药合用共奏补肾养血,固冲调经之功。该方适用于现代医学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本病多由于青春期肾气未充、生育期房劳多产、及绝经期肾气渐衰所致。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续断水煎剂对离体小兔子宫平滑肌有显着的兴奋作用,表现为频率增加,张力提高;黄精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耐缺氧、抗疲劳、增强代谢等作用;而防风则有解热、抗炎、镇痛等作用。诸药合用,能起到消炎抗菌,增强免疫力,调节月经周期等作用,故可以治疗月经先期(寒型)病证。

温肾调经汤《刘奉五妇科经验》

组成:丹皮、黑山栀、当归、白芍各10克,柴胡5克,白术、茯苓各12克,薄荷5克,炙甘草3克,煨姜3克。

用法:经前经期,水煎分服,每日1剂,经后即止。

功效:疏肝清热,凉血固冲。

主治:郁热性月经先期量多。

说明:本方实际上是汉代张仲景所制四逆散发展而来,为疏肝健脾,解郁养血,兼清血热之剂。方中当归、白芍养血补肝以治本;柴胡疏肝解郁散热;白术、茯苓、炙甘草补中健脾;少许薄荷、煨姜助柴胡疏达肝气;丹皮、栀子清肝解郁,泻热除烦。诸药合用,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虚得复,郁热得除,标本兼顾,适用于肝经郁热型月经先期量多、围绝经期血崩,伴见精神抑郁,心烦易怒,口苦口干,目胀头痛等。根据现代实验研究报告,本方中许多药物具有显着的抗炎作用,尤以芍药、甘草、当归、柴胡、山栀、丹皮等的抗炎作用最为显着。丹栀相合,具有明显的镇静降压的效用;其他如茯苓、白术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方面的药理活性,也为实验所揭示。至于肝郁化火所表现的精神神经症状,是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明显相关的。据田泾在THEKAMPO中报道:本方对性腺功能具有明显的影响,有温和的雌激素样活性。丹栀逍遥散作为治疗妇科疾病的专方,看来是有其科学道理和临床依据的。

丹栀逍遥散《薛氏医案》

组成:延胡索9克,五灵脂9克。

用法:水煎服,行经前7天,每日服1剂,分2次服。

功效:活血行气,化瘀止痛。

主治:经行腹痛。

说明:方中延胡索、五灵脂均有活血行气,化瘀止痛之效,两药相伍,相辅相成,为治疗经期腹痛的验方。该方主要用于现代医学的原发性痛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延胡索有镇痛作用,效价为阿片的1/10,且对子宫平滑肌运动有抑制作用;五灵脂能缓解平滑肌痉挛。两药合用,解痉止痛,故可治疗经行腹痛证。

行气止痛汤《刘奉五妇科经验》

组成:炒当归、赤白芍、制香附、五灵脂各10克,炒蒲黄(包煎)6克,茜草15克,大、小蓟各12克,炒川断10克,益母草15克。

用法:出血时服,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化瘀止血,排经固冲,散结止痛。

主治: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等属于血瘀者,根据《局方》所载失笑散方下,治瘀血内阻,月经不调,少腹急痛,产后腹痛,恶露不行等。

说明:本方药以失笑散为基本方,失笑散者,原为治疗胸腹诸痛证而用,痛者,血行不畅,不通则痛。失笑散者,是化瘀止痛的方剂,今借用治疗出血病证,亦在于五灵脂、蒲黄两味主药,化中能止,止中寓化,重在化瘀。由于所治疾病与月经有关,经血应泄者,必须排清排尽,所以方

中加入炒当归、赤白芍、茜草、益母草调经排瘀之品,大、小蓟虽亦有化瘀之用,但重在止血。诸药平和,寒温适宜,合用则可祛瘀结之污血,固离经之好血,用之有效,故为临床常用的验方。

加味失笑散《苏沈良方》

组成:益母草12克,香附9克,川芎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月经期前10日开始服用,每月服10剂。

功效: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主治:月经后期,症见月经后错7日以上,或经行腹痛者。

说明:方中益母草活血调经;香附、川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三药合用则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该方主要用于现代医学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也可用于痛经。根据现代药理研究:从香附中分离得到的α-香附酮能有效抑制未孕大鼠离体子宫肌的自发性收缩,同时抑制缩宫素引起的离体子宫肌的收缩,并呈剂量依赖关系,是香附调经解痛的主要有效成分;益母草对子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子宫张力增强,收缩幅度增大,节律加快,其作用与脑垂体后叶激素相似;川芎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可预防血栓的形成,对子宫平滑肌具有兴奋作用。诸药共用能起到改善子宫循环,调节子宫收缩,促进子宫排泄经血,缓解痉挛等作用,可治疗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等证。

调经定痛汤《刘奉五妇科经验》

组成:炒当归、赤芍、五灵脂各10克,艾叶10克,益母草30克。

用法:加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月经干净后停止服药。

功效:活血化瘀,调理月经。

主治:月经不调,月经后期,经行量少,经行不畅,甚则闭经,或经期延长者。

说明:当归、赤芍是主药,当归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作用,赤芍有清热凉血、祛斑通经止痛功效;五灵脂入肝经、化瘀止痛;艾叶性温,温暖子宫,温经散寒止痛;益母草活血化瘀、调经。该方主要用于现代医学的闭止性月经痛,涉及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等病。其发病机制很复杂,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之间的正负反馈功能失调导致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当归能调节子宫平滑肌收缩,解痉而达调经止痛作用,赤芍可改善子宫血循环,艾叶能兴奋子宫,益母草可抑制、兴奋子宫,能收缩子宫。诸药共用能改善子宫血循环,兴奋子宫收缩,以促进子宫排泄经血,解痉止痛,可以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等病证。

五味调经汤《妇科方药临证心得十五讲》

组成:山药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石莲9克,川续断9克,熟地12克,椿根白皮9克,生牡蛎30克,乌贼骨12克。

用法:每日1剂,每日2次内服。

功效:平补脾胃,调经固冲。

主治:脾肾不足,挟有虚热所引起的月经先期、月经频至,或轻度子宫出血。

说明:本方主要由补脾、补肾、清热固涩3个药组而组成,其中山药、白术、炙甘草补脾;川续断、熟地补肾;石莲、椿根白皮、生牡蛎、乌贼骨清热固涩。平补脾肾,补而不燥,清热固涩而又不伤正,是本方的主要特点。脾气充则能统血,肾气足则能闭藏,清热收涩,清补兼施,标本兼顾,气血调和而经水自安。故本方

可用于月经先期、月经频至,或轻度子宫出血等症,特别是对女青年月经初潮之际,症见面色萎黄,疲乏倦怠、四肢无力,月经色黑有块者更为有效。

安冲调经汤《刘奉五妇科经验》

组成:柏子仁、丹参、熟地、川续断、泽兰叶、川牛膝、炒当归、赤白芍各10克,茺蔚子、生茜草各15克,炙鳖甲(先煎)9克,山楂10克。

用法:水煎分服,每日1剂。

功效:补肾宁心,活血通经。

主治:凡肝肾不足之闭经、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等病证,伴见胸闷烦躁,寐差,便艰等。

说明:本方药主要着重在心肾子宫论治,所以方中集合了补肾、宁心、调宫3个方面的药物。方中用柏子仁、丹参者,就在于宁心安神,而且宁心者,还在降心气,所谓心气下通,胞脉才能通达也。又集合熟地、川断、牛膝、炙鳖甲者,大补肝肾之阴也,使癸水充实,肾阴足,癸水充,则月经的物质基础厚实,是乃治本之道,再加入丹参、当归、赤芍、茺蔚子、生茜草,俱是活血调经之品,即是调畅子宫类药。三方面的药物合在一处,就组成了益肾通经汤,意在治疗肾虚闭经。

益肾通经汤《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川芎3克,熟地12克,覆盆子9克,菟丝子9克,五味子9克,车前子9克,牛膝12克,枸杞子15克,仙茅9克,仙灵脾12克。

用法:每日1剂,一日2次。

功效:养血益阴,补肾生精。

主治:血虚肾亏所引起的经闭,或席汉综合征。

说明:本方主要由四物汤、二仙丸、五子衍宗丸复合而成,故名四二五合方。方中菟丝子、枸杞子补肾益精;覆盆子固肾涩精;车前子泄肾浊补肾阴;仙茅、仙灵脾补肾壮阳;配合四物汤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加强养血益阴之效;再加牛膝补肾通经。诸药合用,则肾气充,肾精足,经水有源,则月经自复,故可用于血虚肾亏所引起的经闭及席汉综合征等。席汉综合征是一种因为产后大出血,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以致卵巢功能减退,子宫萎缩,继发闭经,伴有毛发脱落、全身乏力、性欲降低、乳房萎缩等一系列极度衰弱症状的综合征。本方补肾阳以鼓动肾气,补肾阴以充实肾精,如此肾气充实,肾精丰满,则毛发生长,阴道分泌物增多,性欲增加,月经四二五合方《刘奉五妇科经验》

复来。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方中菟丝子、仙灵脾均能提高垂体对LRH的反应性和卵巢对LH的反应性,增强下丘脑-垂体-卵巢促黄体功能,且仙灵脾能明显增加大鼠垂体前叶、卵巢、子宫重量;覆盆子有雌激素样作用;而五味子则有加强卵巢内的RNA合成,改善组织细胞功能,促进增殖细胞的增生及促进卵巢的排卵作用等。故本方实为治疗血虚肾亏型经闭或席汉综合征的验方。

组成:制苍术、制香附各10克,山楂9克,炒丹皮10克,广郁金9克,青陈皮各6克,丹参、赤白芍各10克。

用法:经前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理气解郁,活血调经。

主治:肝郁气滞所致月经不调,经行后期、月经量少、经前乳胀、经行胁痛等。

说明:本方重在理气解郁,兼有调经之功。方中香附开气郁;苍术除湿郁;加入丹皮、山楂、广郁金,增强理气解郁之力;又加入青陈皮泄肝和胃;鉴于妇科必须以调经为要,故又加入丹参、赤白芍理气调经。诸药合用,共奏理气解郁,活血调经之功,故可治肝郁气滞所致月经不调,经行后期、量少、经前乳胀、行经腹痛等。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方中主药香附、陈皮等对子宫运动均有调节作用,此外香附挥发油还有雌激素样活性,而赤芍则有改善微循环及解痉作用;丹参可降低血液黏度;白芍可缓解子宫肌肉痉挛。故本方不失为治疗气郁性月经不调、痛经等的良方。

加减越鞠汤《妇科临证方药十五讲》

组成:香附12克,乌药9克,当归10克,川芎5克,莪术9克,三棱9克,红花6克,马鞭草12克。

用法:经前经期水煎分服,每日1剂。

功效:理气逐瘀,止痛消症。

主治:适用于气滞血瘀之月经后期,经量偏少,色紫红,有血块,或则闭经、忧郁、胸闷、腹胀,脉象弦细,舌质暗红,苔黄白腻,原书指证,治月经不调,结成症瘕,或骨蒸发热。

说明:忧思愤怒则伤气,气伤则气行不利,从而致郁,气机郁滞,血亦有滞,故经行后期,经量偏少,小腹胀痛,胀甚于痛,久而气滞血滞加深,滞久则内结为症瘕。故方药以血中气药的香附为主,理气解郁,宣三焦之壅滞,通血分中滞血,助以乌药以加强理气之功;当归、川芎养血柔肝,活血化瘀;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消症散结;红花少则养血,量大者则活血化瘀,但加入到归、芎、棱、莪之中,显然是加强活血化瘀之作用;马鞭草具有清热、利湿、活血三大作用,在方中能利湿清热,并助化瘀。主药香附用量较大,意在理气行滞化瘀调经消症,化丸为汤,说明本方理气化瘀,调经消症之力大于理气的一般方药。

七制香附汤《妇科临证方药十五讲》

组成:钩藤15克,丹皮、丹参、赤芍、五灵脂各10克,肉桂(后下)5克,广木香9克,延胡索15克,川断、杜仲各10克,益母草15克,茯苓10克。

用法:行经期,每日1剂,水煎分服。

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主治:原发性痛经。

说明:疼痛者,必与心肝神魂有关,镇静安神,才能有效地控制疼痛,故为止痛的前提。方中钩藤、丹皮清心肝而宁神魂;丹参、赤芍、五灵脂、益母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此乃通则不痛之意;肉桂、川断、杜仲,补肾暖宫,温阳活血,不仅有助于活血化瘀,推动气血畅行,而且阳气温煦,暖宫溶瘀,可消除子宫瘀凝;延胡索、五灵脂不仅化瘀调经,又为止痛之良药;茯苓宁心利湿,有助于排浊化湿。诸药组合,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不仅为治疗一般功能性痛经之验方,对于膜样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之较轻者,同样有效。

西医认为痛经是由于多种原因致子宫肌痉挛收缩,导致组织缺血而引起。当子宫内膜整块脱落,以致排出不畅,引起痉挛性痛经者,则称为膜样痛经。痛经的用药在于控制疼痛,而疼痛的发生,又与血中前列腺素的增高有关,与子宫的血流不畅亦有关。根据现代实验室资料,本方能降低月经血和痛经汤《妇科临证方药十五讲》

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F2a的含量,使之近似正常水平,减弱前列腺素对子宫肌产生的痉挛,同时亦可使子宫阔韧带微血管扩张,毛细血管网交点增加,微血流速度加快,从而使子宫的病理性痉挛得以缓解,痛经的临床症状得到减轻和消除,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验方。

组成:制苍术、制香附各10克,山楂9克,炒丹皮10克,广郁金9克,青陈皮各6克,丹参、赤白芍各10克。

用法:经前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理气解郁,活血调经。

同类推荐
  • 探索未知-认识中医针炙的奥妙

    探索未知-认识中医针炙的奥妙

    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它只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后来逐渐发展为一门学科。因此,人们通常所说的“针灸”,既可以专指针灸疗法,也可以用来表示整个针灸学科。所谓针灸学就是整理研究针灸医疗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规律和基础理论的科学。
  • 新编中医诊断学精要

    新编中医诊断学精要

    本书共分十章,包括问诊、望诊、舌诊、闻诊、脉诊、按诊以及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内容。
  • 专家诊治乙型肝炎

    专家诊治乙型肝炎

    让你了解与乙型肝炎有关的医学知识:本书尽选常见病、多发病,聘请相关专家编写该病的来龙去脉、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凡病人或家属可能之疑问,悉数详尽解述。此书10余万字,包括数百条目,或以问诊方式,一问一答,十分明确;或分章节段落,一事一叙一目了然。
  • 经络美容——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美容方法

    经络美容——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美容方法

    本书简要地介绍了美容、经络、经络美容理论基础,阐述了经络美容与阴阳五行、脏腑、中药、饮食、腧穴的关系,具体叙述了针灸美容、按摩美容、拔罐美容、刮痧美容方法,尤其重点讲解了针灸方法和按摩手法。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抗衰驻颜、泽面亮肤、秀发润发、明目美睑、隆胸紧腹等保健经络美容方法,以及12种损美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扁平疣、酒渣鼻、单纯性肥胖、消瘦、雀斑、黄褐斑、粉刺、黑眼圈、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斑秃的治疗方法。本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浅出,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可成为美容工作者的参考读物,对普通读者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 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本书为医学科普读物。这是一本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来读上一篇的有趣的医学科普书。“每月医事”、“医生博客”、“往事”等,其间,据报社编辑、记者反馈,许多文章很受读者欢迎,专栏文章也一直持续到现在。几年来,专栏文章积累起来已有百余篇。读者需要就是动力,也是原因,本选题内容便是作者从已发表的文章中(也有一部分从未发表过的)精选出来的具有科普意义的作品的集结。该书稿主体内容由50个左右小主题组成。每个小题目都是选取自医学发展历程中代表性的、非医学专业读者也都知道一些的医药科技发明、事件等作为切入点,成为一个选题。根据内容特点,书稿分为史海钩沉(事件)、科技的脚步、工具寻踪、另类医史等几部分。
热门推荐
  • 一品超神

    一品超神

    人之于天地,微小如尘埃,但身虽小心无限,只愿――一品超神!
  • 天下何处盛长安

    天下何处盛长安

    今天下一统,大明立为王朝,接天下万国朝拜,奉为天朝上国。百年后,天下分裂,各大藩王各自独立,想要逐鹿中原,窥探至高王座。十年后,皇家崛起,以碾压之势横扫几大藩王,重新一统。山河自古长生难,天下何处盛长安
  • 帝主天穹

    帝主天穹

    天才少年遭遇巨大变故。从小到大的爷爷被人害死,后又被除出家族。且看天才少年如何在逆境中崛起成就帝主尊位。
  • 梦里的千百个故事

    梦里的千百个故事

    时不时地会有很魔幻的梦,记录下来,不一定是真的呢!是不是?
  • 塞雾河

    塞雾河

    在那河边,三年之隔,还会遇见你吗?前辈,我喜欢你
  • 贺享雍文集第一卷

    贺享雍文集第一卷

    本卷收入作者长篇小说《后土》。佘中明老汉是一个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民,土地承包后,他家的田越种越多,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田大户。但他怎么也没想……
  • 那些该被遗忘的故事与路过我的你

    那些该被遗忘的故事与路过我的你

    中州的y大汇聚了天南海北各地的少年们,在这里肆意张扬着自己年轻的活力。梦想,友谊,爱情,亲情,生活,牵绊,在青春的歌声里一起走向社会,努力寻找着人生的方向,上演着人间的悲喜剧。白驹过隙,青春染指,岁月流过,稚涩洗去,紧紧攥着的拳头里到底留住了什么?田勇看不清褪色的青筋血管,孟峰啃不完紧张的大拇指甲。林安松开手看到的却是她的影子,王闫说:没想到吧,你个中二病患者。
  • 证道末法

    证道末法

    当伽利略比萨斜塔的实验出现错误,两个铁球不再同时落地时,牛顿的地心引力学失效时,末法时代——结束了。
  • 青灯录

    青灯录

    中国人骨子里是有一种东西的,人人是孔子,是孟子,是庄子,是释迦牟尼,是慧能,是岳飞,他们都在,他们幻化成一个时期的各种精神的气象,我相信他们没有消失,他们还是在我们这里,如果你读到我以上讲的这些东西,感到了一种冲动,说明它在你的身体里面。就是野火烧不尽,吹风吹又生。三五十年、七八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人最后还是会变成那个样子,就是那种气象(梁冬)
  • 细雨渺烟似欲飞

    细雨渺烟似欲飞

    一个人的生活是自己的繁琐交织别人的繁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