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29700000022

第22章 慈禧让权(2)

② 这个尊号在中国人看来,是非凡的荣誉。③“颐和”两字出自《礼记》,意为颐养天和。送予慈禧太后,加起来一定超过几百万金。寿宴的所有准备皆极其隆重,慈禧又命人在西华门至颐和园的几十里大道旁,沿途搭建牌楼。不料,正当庆典筹备工作紧锣密鼓之时,日本挑起甲午战争,而后日军大败中国海军。战争搅乱了慈禧的庆生计划,她不得不取消颐和园内准备的庆典工程,以光绪帝的名义下发了以下这道悲怆的诏书:

本年十月,予六旬庆辰,率士胪欢,同深抃祝。届时皇帝率中外臣工,诣万寿山行庆贺礼,自大内至颐和园,沿途跸路所经,臣民报效,点缀景物,建设经坛。予因康熙乾隆年间,历届盛典崇隆,垂为成宪,又值民康物阜,海宇乂安,不欲过为矫情,特允皇帝之请,在颐和园受贺。讵意自六月后,倭人肇衅,变乱藩封,寻复毁我舟船,不得已兴师致讨,刻下干戈未戢,征调频烦,两国生灵,均罹锋镝,每一思及,悯悼何究。前因念士卒战阵之苦,特颁内币三百万金,俾资腾饱。

兹者庆辰将届,予亦何心侈耳目之观,受台莱之祝,耶所有庆辰典礼,著仍在宫中举行,其颐和园受贺事宜,即行停办,钦此。

圣旨最后,光绪皇帝为表孝心,写道:

朕仰承懿旨,孺怀实有未安,惟再三吁请,未荷慈允,敬维盛德所关,不敢不仰遵宣示,各该衙门即遵谕行。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军队彻底打败,颜面尽失,大清王朝名誉扫地。这次的失败也直接导致南方各省强烈要求改革,导致了后来的戊戌政变和义和拳运动。有人认为如若当初避免了战争,就不用付出如此大的牺牲,受到如此的奇耻大辱,然而是否真的如此,无人知晓。

慈禧太后表现出一贯精明,不对此事发表任何评论,也不承担任何与此次战争有关的责任,而是将责任完全丢给了光绪皇帝。她心知肚明,正是由于当年大太监李莲英的建议和操纵,将海军经费挪来用于重修颐和园的工程,才导致海军资金短缺,发展举步维艰。然而,当时的许多杰出官员及政府顾问并不知情,仍被蒙在鼓里。

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建议使用武力维护大清王朝对高句丽的宗主权,成为众矢之的。但就此事而言,他和其他官员一样,面对如此困境,也犹豫过、迟疑过,直到最后一刻,才下定决心,放手一搏。他明白,此时不论中国战与不战,都无法避免一场巨大的挑战和危机。

记录这段历史的文件和史料当时全部存在天津总督衙门和北京海关总署,这些珍贵的史料不幸在1900年的灾难中被毁之一炬。如此一来,到底是什么原因直接导致了那样一场灾难性的战争,我们将永远无法得知真相。李鸿章意识到,日本曾两次侵略中国,并从中得到了好处。第一次是在1874年,清政府付了大量赔款。第二次是1885年,清政府承认了日本对高句丽的部分控制权。一次又一次的妥协让步,直接导致了如今这场危机。他深知,即使清政府将中国对高句丽的宗主权让给日本(这对中国政府没有丝毫的好处),也仅能够换来一时的平静和安宁。

不久之后,日本进犯东北三省,挑起新的事端。1905年,中国政府承认了日俄两国在中国签署的《朴茨茅斯条约》条款,东北三省的命运便已注定。

日本侵略中国,其挑起事端的手段和方式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李鸿章清楚,几年来,日本为这场战争做了充足的准备,相比之下,自己手下的海军实力欠缺整合,根本无法与日本军队匹敌。但是,周围的官员昧于形势,还自认为大清朝乃天朝上国,无可匹敌。同时,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进驻高句丽的袁世凯也信誓旦旦地保证,如若日本挑衅,英国定会及时提供援助。

中国历史学家公开指责李鸿章鼓动朝廷和皇帝卷入战争,外国人也普遍如此。事实上,李鸿章一开始确实全力支持,派遣一支中国军事力量到高句丽帮助打压叛乱。然而,他意识到挑起战争才是日本的目的后,立即停止一切行动,禁止采取任何可能与日本发生冲突的举措。但在最后一刻,他的德国军事顾问极力劝说,军事热情再次战胜理智,与京中大臣商讨后,他派遣了“高升号”到高句丽,明白这一举动意味着向日本宣战。当“高升号”被击沉、中国海军战败的消息传来时,自然而然,李鸿章极力想要推卸掉自己的责任。

外国人指责李鸿章向日本宣战,国人则指责他向日本求和,称他的求和之举是卖国求荣,正如后来指责他将满洲卖给俄国一样。尽管慈禧非常欣赏他卓越的智慧和娴熟的处事能力,但此时她不喜欢这位总督大人。战争过后,李鸿章受到多位御史大臣的抨击弹劾,慈禧发现自己竟和他一起遭到责难,便开始极力为他辩护。

1895年,一位名叫安维峻的御史大臣大胆地指责慈禧太后和总督给中国造成了这样一场巨大的灾难,其奏折内容如下:

李鸿章平日挟外洋以自重,今当倭贼犯顺,自恐寄顿倭国之私财付之东流,其不欲战,固系隐情。及诏旨严切,一意主战,大拂李鸿章之心,于是倒行逆施,接济倭贼煤米军火,日夜望倭贼之来,以实其言。而对于我军前敌粮饷火器,则有意勒扣之。有言战者,动遭呵斥,闻败则喜,闻胜则怒。淮军将领,望风希旨,未见贼,先退避,偶遇贼,即惊溃。李鸿章之丧心病狂,九卿科道亦屡言之,臣不复赘陈。

惟叶志超、卫汝贵,均系革职拿问之人,藏匿天津,以督署为逋逃薮,人言啧啧,恐非无因。而于拿问之丁汝昌,竟敢代为乞恩,并谓美国人有能作雾气者,必须丁汝昌驾驭。此等怪诞不经之说,竟敢陈于君父之前,是以朝廷为儿戏也。而枢臣中竟无人敢为争论者,良由枢臣暮气已深,过劳则神昏,如在云雾之中,雾气之说,入而俱化,故不觉其非耳。

张荫桓、邵友濂,为全权大臣,未明奉谕旨,在枢臣亦明知和议之举,不可对人言,既不能以死生争,复不能以去就争,只得为掩耳盗铃之事。而不知通国之人,早已皆知也。倭贼与邵友濂有隙,竟敢令索派李鸿章之子李经方?为全权大臣,当复成何国体?李经方为倭贼之婿,以张邦昌自命,臣前劾之,若令此等悖逆之人前往,适中倭贼之计。倭贼之议和,诱我也,我既不能激励将士,决计一战,而乃俯首听命于倭贼,然则此举非议和也,直纳款耳。不但误国,而且卖国,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欲食李鸿章之肉。

而又谓和议出自皇太后意旨,太监李莲英实左右之。此等市井之谈,臣未敢深信。何者?皇太后既归政皇上矣,若犹遇事牵制,将何以上对祖宗,下对天下臣民?至李莲英是何人斯,敢干预政事乎?如果属实,律以祖宗法制,李莲英岂复可容?

惟是朝廷被李鸿章恫喝,未及详审利害,而枢臣中或系李鸿章私党,甘心左袒,或恐李鸿章反叛,姑事调停。初不知李鸿章有不臣之心,非不敢反,实不能反。彼之淮军将领,皆贪利小人,无大伎俩。其士卒横被克扣,则皆离心离德。曹克忠天津新募之卒,制服李鸿章有余,此其不能反之实在情形,若能反则早反耳。既不能反,而犹事事挟制朝廷,抗违谕旨,彼其心目中,不复知有我皇上,并不知有我皇太后,而乃敢以雾气之说戏侮之也。

臣实耻之,臣实痛之。惟冀皇上赫然震怒,明正李鸿章跋扈之罪,布告天下。如是而将士有不奋兴,倭贼有不破灭者,即请斩臣以正妄言之罪。祖宗监临,臣实不惧,用是披肝胆,冒斧钺,痛哭直陈,不胜迫切待命之至。

对这样一封直言的谏书,皇帝颁布一道圣谕,从其内容来看,明显是由慈禧一手操控。从其内容也可以看出,当时慈禧密切关注光绪皇帝的一举一动,还经常审阅他批阅过的奏章。这封圣谕的内容如下:

注释:①任中国出使英国大臣。

近因时事多艰,凡遇言官论奏,无不虚衷容纳,即或措词失当。亦不加以谴责。其有军国紧要事件,必仰承皇太后懿训遵行,此皆朕恪恭求治之诚心,天下臣民,早应共谅。乃本日御史安维峻呈遁封奏,托诸传闻,竟有皇太后遇事牵制,何以对祖宗天下之语。

肆口妄言,毫无忌惮,若不严行惩办,恐开离间之端。安维峻著即革职,发往军台,效力赎罪,以示儆戒,原折着掷远。

对大清朝被日军击败一事,慈禧太后深感耻辱。中国历史学家经常提到,日本这一民族的文明和艺术皆是承袭自中国。慈禧愿意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日本侵略中国直隶,再加上李鸿章信誓旦旦保证俄国与欧洲盟国不会允许日本吞并满洲省的领土,于是同意与日本签订停战协定。

如前所述,她不愿意李鸿章成为此事的代罪羔羊,受到满族官员及南方各省激进人士的指责和批评,她明白他的艰难处境,理解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并非全然李鸿章之责任。但是,正是甲午战争毁掉了她为自己六十大寿准备的庆典,作为一个女人,她对此无法释怀,心中恼怒不已,一定要找一个人来指责,她将矛头指向光绪皇帝并不令人吃惊。她不断怒斥,称光绪不将此事禀报,且不经自己同意贸然卷入这样一场灾难性的战争,实在可恶。

自此,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间分歧越来越大。1898年的戊戌政变标志两人的矛盾到达极点。因为慈禧与光绪皇帝间的纷争,宫中势力分为了两大阵营,互相排挤争斗,直到两人相继去世才得以平息。也正是从此时开始,据那些坚称对宫中生活了如指掌之人称,光绪皇帝改革之心日渐成形,皇后?,也就是慈禧的侄女,与光绪皇帝也日渐疏远,关系更加紧张。

从1895年到1896年,光绪对慈禧的态度并未有明显变化,表面上依然毕

注释:① 即隆裕太后。恭毕敬。但是,即便是常人,也能预见到这是纷争的前兆。1896年,光绪的生母,即慈禧的妹妹逝世,光绪和慈禧间仅剩的一丝和睦亲情以及可能的和解希望彻底消失,不复存在。

同类推荐
  • 奥巴马传

    奥巴马传

    奥巴马竞选成功,继任美国总统,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本书从奥巴马的身世、幼年、成长乃至成功,揭露了这位美国现任总统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 隆美尔

    隆美尔

    埃尔温·隆美尔无疑是最有名的纳粹将领,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对他的褒奖著述甚多,战后,联邦德国用他的名字给战舰街道和兵营命名,美国还拍摄了吹捧他的影片《沙漠之狐》。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认为,构成出入隆美尔传奇色彩的因素,首先是他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诈和诡秘的微笑,而主要是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挥装甲部队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常使对手措手不及。他被塑造成超脱政治的军事天才人物,几乎忘记他纳粹将领的本质。
  • 盛世基石:姚崇(中华历朝著名宰相大传系列)

    盛世基石:姚崇(中华历朝著名宰相大传系列)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对姚崇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详细介绍了武则天至唐玄宗时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姚崇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 安倍晋三传

    安倍晋三传

    日本的政治家都爱给自己找一个“座右铭”,安倍晋三也有一句:“初心不可忘”。什么才算是安倍晋三的“初心”?有人追溯到他当选日本政府首相以前的政治理念,有人追溯到他在给父亲安倍晋太郎外务大臣当秘书时受到的影响,有人追溯到他在大学时代学到的知识,有人追溯到外祖父岸信介对他的影响,甚至有人追溯到在他父亲安倍晋太郎结婚之前就已去世的祖父安倍宽留给他的政治DNA……虽说众说纷纭,实际上都在强调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想找到安倍晋三的“初心”,就不能只将眼光盯在安倍晋三今天的言行上,还有必要看看安倍晋三的人生经历,过去的豪言壮语,以及了解安倍晋三的家族历史。
  •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的宗旨:回到民国现场找回最真实的鲁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通常以七种姿态出现: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这七个鲁迅要么被涂上了意识形态的涂料,被捧上政治斗争的神坛;要么就被污化为刻薄、不近人情、冷落冰霜的批评家、刀笔吏。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鲁迅,真实的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竟成了谜!《在民国遇见鲁迅》把鲁迅放回他生存的年代和“语境”中,去掉意识形态,去掉遮蔽,全面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性情的鲁迅。
热门推荐
  • 璃珞

    璃珞

    成也璃珞,败也璃珞神武二十年,年末宁阙国开国皇帝江毅平驾崩,因为江毅平在位时并未立太子,所以免不了一场夺位之争。皇后殉情,元帅被杀,皇子消失,嫔妃殉葬……这些悲剧背后到底隐藏怎样的真相……新帝即将登基,还有更多的不尽人意徘徊在这个新的王朝周围……两生开花,朱颜泪。两个女子出现,又有怎样故事,各自入宫又是怎样的目的,她们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
  • 胡闹的篮球生涯

    胡闹的篮球生涯

    球场内所有人都已经紧张地站了起来,有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球场内的球员;有的则是将头埋进了一旁人的背后不敢看场上的比赛,生怕自己喜爱的球队输了;有的则是已经落下了伤心的眼泪,毕竟球队现在还是落后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动作,改不了的是场上的比分。比赛只剩下六秒,最后的六秒场边站着一名穿着黑色球衣的运动服,旁边是一名裁判,手里是那颗全场人最在意的篮球。场内两队球员正在争夺位置,进攻的一方想要争夺下有利的位置,而防守的一方则是不希望这最后一方能够落空了。“胡闹……胡闹……”
  • 明启之未来

    明启之未来

    陈秋白穿越到了风云诡谲的明朝末年。且看他为了拯救人类的未来,如何在动荡不安、群雄辈出的时代中破茧而出,从明末开启人类的无限未来。ps:本书不单单只是热血,更有各种阴谋等你来破解
  • 司先生追妻路漫漫

    司先生追妻路漫漫

    请看季笑笑如何开启她的沙雕人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男友是个醋坛子

    我男友是个醋坛子

    校园里的一对欢喜冤家是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大学里的最艰难的一段颓废期该如何度过?职场里的再次相遇,是否会找回校园里的感觉?苏可可和顾南弦经历了从校园到大学到职场。两人经历了很多事情,但最终终于在一起。而耿昕和洛佑年又将何去何从?
  • 奋青泪

    奋青泪

    都市的霓虹灯下,人们为了生活,哭过苦过,累过,堕落过,拼搏过,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生活。。。。。。
  • 那年憧憬

    那年憧憬

    三个女生的生活,有快乐,有痛苦,有迷茫,有彷徨。但这一切都没有让她们跌倒,而是站起来,勇敢面对未来,追求希望与憧憬,面对未知的一切,她们鼓起勇气微笑面对
  • 浅若夏末,在深秋

    浅若夏末,在深秋

    她跟他本是欢喜冤家,后来,她没了他不行,他没了她也不行,不知不觉中,他喜欢上了她,她也喜欢上了他,经过一次次挫折,他们终于在一起了。
  • 流萤一世

    流萤一世

    丞相嫡女一朝入宫,见帝后深情,她又该何去何从。皇上死后,局势更加错综复杂,她无子女,只能立年幼的六皇子为帝,面对朝堂上的明枪暗箭,她又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