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08600000031

第31章 “二把手”怪圈(7)

宋代官方规定,皇室及大臣有病的,皇帝派御医去诊治,原本是体恤皇室大臣的一件良好举措,问题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去的御医、内侍官可以从中钻空子,打着皇帝的旗号狐假虎威。皇帝这块金字招牌成了他们敲诈勒索加纳贿的利器,完全属于“合法”的伤害。皇帝在这里变成了冤大头,并不清楚医官在其中干的各种勾当。医官通常直截了当要价,价格绝非三钱两贯能打发的,有病的主儿要是不打赏,那就不客气地告诉你死期到了。因为是皇帝派来的医生,开毒药你也得吃,家人还不敢问。漏洞就在这里,家人若有一句微词,那是对皇帝一片好心的怀疑,你们家什么态度?御医回去一禀报,某某宗室或大臣无药可救,挂了!皇帝一伤心,成啊,敕葬,命内侍为死者主持丧事。这回轮到内侍上场,人已经被前面的医官弄死了,他只好敲诈要钱了,一个丧事,丧主家基本倾家荡产,是以当时有“宣医纳命,敕葬破家”之语。宋仁宗庆历年间,皇上给某家敕葬,该家表示不接受,心领了浩荡皇恩,可以自己动手解决,不麻烦朝廷(《石林燕语》)。

官场的第二个斗争原则出现了,即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受到侵害必然引起斗争。非主流的技术官尚且如此猖獗,可想而知主流的文官士大夫该是怎么样的鲜血淋漓。

3.“祸从口出”与“一言得道”的官场秀

寇准被排挤时,与曹利用结成统一战线的有王钦若、陈尧叟、丁谓等人,其中王钦若的官路历程值得深思。他是大宋开国以来第一位南人宰相,也就是江南士人。宋太祖赵匡胤曾留下祖训,不用南人为相(《道山清话》),王钦若是如何逾越了“祖训”这道宗法鸿沟,达到“国朝以来宰相恤恩,未有钦若比者”之地步?他的为官之道,值得研究。

王钦若,字定国,江南西路临江军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人。王钦若身材短小,长得不好看,但天赋异禀,很早显露出了惊人的才华。王钦若寒微时家里挺困难,见有祭社的,就去要祭肉吃。众人问他,要祭肉,你谁啊?

王钦若说我是秀才。众人又问,你有什么本事?王钦若说会作诗,那就写一个吧!王钦若拿块黑木炭在猪肉皮上写了句诗:“龙带晚烟归洞府,雁拖秋色过衡阳。”诗写得非常棒,意态潇洒,画面感十分强烈。众人见王秀才果然有两下子,给肉吃。后来这句诗被宋真宗看到了,大为赞叹曰:落落有贵气。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王钦若中进士,后历任亳州防御推官、秘书省秘书郎、监庐州税、太常丞、三司都理欠司判官。王钦若毫无背景关系,像他这等南人在朝廷中其实挺难混的。历史上有太祖的祖训,现实中有中原士大夫的地域抵触,想要在官场中平步青云得有超强的智商。王钦若第一次崭露头角是进言,一开口就让领导宋真宗记住了他。当时毋宾古为三司度支司判官,该部门类似今天的财政部会计司,负责全国度用支出。他指出,自五代以来民间欠款啊、囚徒啊等等过多,民病几不能胜矣,这事儿该着手研究研究。王钦若命吏员把这个做成系统文件,上呈官家。

宋真宗看了大为惊奇,问道:“先帝顾不知邪?”言下之意说,宋太宗难道不知道这些事儿?为什么先帝不做处理,反而留到了我朝?王钦若解释说:“先帝固知之,殆留与陛下收人心尔。”王钦若的一句话切中了要害,他最能猜透君主的心思,这是他纵横官场的杀手锏。新领导刚上来不明所以,视前朝的历史遗留问题多为烂摊子。王钦若只简简单单地说先帝当然知道,不做处理是让领导你来处理,以此收买天下人心。语带双关,既为真宗答疑解惑,又维护了先帝高明的政治形象。大家都会说话,为什么偏偏产生相声、脱口秀等语言艺术?人与人之间多靠语言交流,所以说话就成了一门技术和学问。官场中表现得极为明显,有祸从口出,亦有一言得道。历史无数次证明了祸从口出居多,一言得道甚少,盖因前者是愚蠢之表现,后者需要高超之智慧。宋真宗听到王钦若的解释非常高兴,当即拍板清理天下欠款一千余万,释放囚徒、罪犯三千余人。王钦若因此受到皇帝的器重,擢升右正言、知制诰,召为翰林学士。前面两个官职无所谓了,关键是后面的翰林学士,对宋史稍有了解的都清楚,翰林学士通常是宰相的孵化基地。当了翰林学士未必能当宰相,但当宰相要先做翰林学士。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宋代官场规矩如此。王钦若向高官厚禄挺近了一步,接下来要交给磨勘时间。

《罗织经·固荣》:“官无定主,百变以悦其君。”官位是没有固定主人的,所以官员要用自己的聪明才华取悦君主。在古代中国君主制的社会里皇帝一把抓,一个人说了算,官员的荣达显贵或失意憋屈,有时完全因为他的一句话。宋代虽然趋向于“共和”,但毕竟还是君主专制的政体,在这个体制里面这些东西难免存在。所以《罗织经·固荣》又说:“荣宠有初,鲜有终者;吉凶无常,智者少祸。荣宠非命,谋之而后善;吉凶择人,慎之方消愆。”翻译过来即飞黄腾达有开始的时候,当然也有结束的时候,能够一直保持被领导宠幸重视的少之又少。官场中吉凶无常,似乎没有规律可循,这就需要智慧,从而避免或者减少祸事。荣耀显贵不是命里注定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是给庸人准备的。在这一点上《罗织经》比较唯物客观,它提出了想要显贵需要精心策划才有可能成功。诚然处在恩宠的位置上通常伴随着凶险,这就需要小心谨慎地处理,方能消灾免祸。王钦若取得了领导的器重,官路晋升出奇地快,可谓一马平川,灾祸也就不招自来。

王钦若在权知贡举做临时性工作时,有一个考生叫任懿,靠贿赂取得名次,任临津县尉。后来这件事被河阴民常德方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捅到了中央,事情严重到下御史台推勘。任懿没什么本事,考的不是进士科,采取了剑走偏锋的入仕路线,其他诸科可以降低人们的注意。任懿通过打听得知,主考官王钦若与僧人惠秦关系密切,便通过惠秦间接地贿赂主考官。任懿给了惠秦三百五十两银子,那出家人是个见钱眼开的主儿,自己留了一百两当中介费,给了王钦若两百五十两。此时王钦若“锁宿”(锁闭于科举试场内应试)中,与外界隔离。

宋代科举机制健全,为防止作弊,施行弥封、誊录制度。弥封也就是把考生的名字糊上。即便名字看不到,字体还是认识的,所以又有了誊录,由馆阁抄写员将考生的考卷重新抄写一遍。呈送到主考官面前的卷子字体相同,规避了作弊的可能。同时在主考官身上做工作,科举时主考官一名,副考官(权同知贡举)若干名,以分散主考官的权力。主考官是一种临时差遣,被选中当考官的要“锁宿”,断绝对外联系。黄庭坚在宋哲宗元祐年间曾当过主考官,被“锁宿”了四十四天,还有更长的。所以惠秦不可能见到王钦若,便把贿赂之事告诉了王钦若夫人李氏。李氏让家奴祁睿把考生任懿的名字写在手臂上,借着送饭的机会告诉王钦若送钱之事。王钦若默认了,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机会,好几百两银子算是天价,不拿白不拿。第五场考试时,祁睿借着送茶汤的机会主仆见了面,王钦若告诉他赶紧去取银子,这事儿保证办妥。

御史台老大御史中丞赵昌言主管此案,迅速逮捕了祁睿、任懿等相关嫌疑人。一旦出手,必须要整出个七荤八素。赵昌言建议,祁睿是王钦若家奴,所以必须要逮捕府上的吏员。赵昌言少有壮志,为人雷厉风行,属于太宗朝元老级人物,寇准对他的评价非常高。老赵把事情做到了最大化,此等贪污受贿不足以整倒王钦若,抓住王府的吏员再拷问出别的事儿,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宋真宗亲自问王钦若,有这回事儿吗?王钦若回道,我府上没有祁睿这名奴仆,我也不认识什么僧人惠秦。直接开脱得一干二净,正所谓“亲之故,不可道吾亲;刑之故,向吾亲亦弃也”(《罗织经·制敌》)。关键时刻,为了保住自己,可以牺牲一切。宋真宗点头了,既然与王卿无关,那这事儿就得另当别论,改由翰林学士邢、内侍官阎承翰等人在太常寺审理决断。

赵昌言的计划一下子落了空,负责人换了,地点也换了。御史台是宋代司法的重要组成部门,专门关押、审问高级政治犯的。如今案子要到管宗庙礼仪的太常寺去审理,很明显宋真宗为王钦若挡了一下。赵昌言无计可施,只得由邢审理。考试期间贿赂主考官是严重的犯罪,此事必须要有个结果。不清楚是谁授意的,任懿一口咬定他的大舅子张驾认识另一位考官洪湛,曾经拜访过,送过石榴二百枚、木炭百枰。钱是给僧人惠秦了,但不知道最后贿赂了哪一位,可怜的洪湛被抓过来当成了替罪羊。任懿所说的大舅子早死了,是以死无对证。最后结果为考官洪湛论罪当处死,特诏开除公职,流放儋州。任懿发配到忠靖军做苦役。年逾七十的惠秦大禅师,罚铜十斤,揍一百棍子。史料中并未记载祁睿结果如何,按照任懿的供词来看,这事就与祁睿无关了。

王钦若及时规避,化险为夷,洪湛当了替罪羊,忧愤交加,没到地方就死了,时年四十一岁。由于皇帝的恩宠,王钦若不但明哲保身,官职还愈做愈大,历任西川安抚使、左谏议大夫,于咸平四年(1001年)任参知政事。高处不胜寒,正在王钦若仕途一帆风顺的时候,他迎来了官场最强劲的对手——寇准!

4.为官要善于露锋芒

寇准是太宗朝宰相,关于皇储问题他力挺寿王赵元侃,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宋真宗即位时,寇准已被太宗罢相在地方工作,真宗即位并未立刻召回寇准,宰相先后是吕端、张齐贤以及“太子党”李沆,前前后后六七年的时间,寇准方重回相位,这里面当然有玄机。一提到寇准我们都知道澶渊之盟,其实他在太宗朝时已名震当世。他与宋太宗关系密切,似有君臣、朋友、父子等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如同乾隆与小他三十九岁的和。

寇准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中进士,时年十九岁,授大理评事,然后被派往荆湖北路归州知巴东县事,那里是著名诗人屈原的故乡。地理位置上归州比较遥远,辖区只有两个县,可见该处在当时并不受重视。任满之后继而调到北京大名府成安县,还是当知县。寇准精明强干,政绩斐然,每年收税或者执行徭役,百姓争而赴之,没有人拖欠或跑路。寇县长的“恩信治县”的方式很快得到了朝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官路青云直上,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右正言、直史馆、三司度支司推官、盐铁司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

进入中央之后,寇准更加光彩照人,经常对时政极陈利害,提出一些非常有针对性的意见,因此太宗非常器重他。寇准因精明强干进入中央,快速地升迁,同僚中他是个特例,很少有人如他这等晋升迅捷。寇准非常敢说话,常常与宋太宗政见相左,一次群臣议事,宋太宗与寇准在政见上发生争执,太宗龙颜震怒,拂袖而去,群臣呆若木鸡,谁也不敢吱声。只见寇准跟上去扯住龙袍道,我还没汇报完呢!太宗怒道我不想听了。寇准生拉硬拽不让领导走。太宗无语,只好坐下听他汇报工作,处理正事后太宗叹息道:“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宋史·寇准传》)。年纪轻轻的受到大领导的高度重视,只能说寇准摊上了个以唐太宗标榜自己的好领导。当年魏徵进言也曾气得唐太宗对长孙皇后发牢骚,我要杀了魏徵那个庄户佬。魏徵敢于直言犯禁,似乎没到拽皇帝龙袍的地步,寇准就做到了。宋太宗长寇准二十二岁,在他看来老臣们对他毕恭毕敬,忽然来了这么个孩子不知深浅跟你理论,就好像小孩子对父亲说别吸烟的感觉,长辈必然言听计从,心里暖暖的。寇准在诗作《述怀》有云:“十九中高第,弱冠司国章。”这句中肯又略带自诩的诗句背后隐藏的政治玄机无外寇准碰到了个好领导。寇准这种性格,遇明君则显贵,遇到昏君不知道会被枪毙多少回。

寇准敢于直陈利弊直接表现在一件事上。淳化二年(991年)春,大旱。宋太宗非常上火,广泛向朝臣询问因由,大家就说水旱天象无常,尧舜禹那个时候也避免不了,给领导吃宽心丸。这时,寇准突然来了一句:“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之所以出现大旱,是因为朝廷赏罚有失偏颇。此言一出,所有人噤了声。按照为官的经验,给大领导提意见,要么点到为止,要么委婉达意,谁也不愿意听批评教育,人之本性如此,尤其属下当面指名道姓地说,哪个领导都受不了。宋太宗当即震怒,你凭什么这么说?寇准义正词严地指出,祖吉与王淮两位官员皆侮法受贿,祖吉受贿少反被诛杀,王淮贪污多却因他大哥王沔为参知政事的缘故,仅仅打了几板子官复原职,这难道是公平吗?宋太宗顿时熄火了,切责王沔,嘉奖了寇准。寇准在早期为官时经常使用这种赌徒式的方法,孤注一掷,检举副宰相王沔即是个很好的例子。在皇帝与大臣面前敢于主动出击,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往上冲,败了那就是坠入深渊,一旦成功必然捷足高登。话又说回来,寇准还是摊上了个好领导,到了真宗朝这招就不灵了,政敌王钦若以此为把柄,反戈一击,让寇准付出了七八年官场流浪的代价。此次寇准挑战权贵的背水一战完全胜利,宋太宗大喜,认为寇准是可用之才,立马给他加官晋爵,由枢密院直学士擢枢密副使,继而改同知枢密院事,从一位皇家顾问直接提拔到省部级官员。这标志着寇准正式进入宋帝国中央决策层,开始了他跌宕起伏的仕途之路。

年纪轻轻的登上高位,必然引起别人的嫉妒与不满。何况寇准行事卓尔不群,锋芒毕露,年轻官员,若不教育他一次,他永远不知道天高地厚。很快寇准被黑了,出手的人是张逊,时任知枢密院事。每次议政小寇是最拉风的,经常不顾及同僚的心理感受,但凡有政见不合时,小寇必然起而争之。寇准性格火暴,一般人争不过他,同事间渐有摩擦在所难免。某日,寇准下班与枢密副使温仲舒一起骑马回家,半路上被一疯子拦住高呼万岁,顿时不明真相前来围观的路人排山倒海,事情就闹到了皇帝那里。

同类推荐
  • 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缘既已生,便不再灭。而人生总是难得糊涂的。本以为这辈子就是泡面凉茶,没想到娶了公主生了儿子,还有了自己的事业,成了人生赢家。有激动,有愤青,更有作者的人生哲学。文风平淡,文笔,额,还行吧。想看打脸、爽文、后宫请绕道。
  • 情殇之国殇

    情殇之国殇

    他上演着一世世,没有结局的爱情,在第六世、遇上命运使者.带着记忆.来到依沉大陆,发现自己居然成了亡国王子、正是冷兵器谢幕的时代,在这里.他又遇上了她、同然又是一段没有结局的爱情.由于依沉大陆,世界一战爆发、战争结束后,各大国纷纷休养生息.让他找到了时机,一举复辟帝国,在前世记忆的帮助下,二十年的努力,帝国成为这个大陆、第一军事强国、经济强国.然而这时,科学家证明了地球空心论、在地心世界里、他们发现了很多消失的种族.为了征服地下世界,他挑起第2次世界大战、由于开辟两面战场,最后丢失了地面上的领地,带着军队逃到地心世界,默默老死、可当他带着灵魂、来到命运使者面前、使者却告诉他‘神创造了人是为了看戏,你演的悲剧演得很好’
  • 梦里的岁月长河

    梦里的岁月长河

    恭喜你发现镇站之宝!这是一个能埋下上下五千年的大坑,与史书关系暧昧貌合神离的历史。这里面有王侯将相,也有小人物,这里有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有那些人的内心独白,也有一些笔者的思考。既然来了就点开看看吧,历史那么长,总会有你喜欢的人物。ps:本书介于梦境和历史之间,如有雷同,虽属意外,也属正常,不胜荣幸。
  • 战国之副将军

    战国之副将军

    人间五十年,与天地相比不过渺小一物看世事,梦幻似水任人生一度,入灭随即当前此即为菩提之种,懊恼之情,满怀于心胸汝此刻即上京都,若见敦盛卿之首级放眼天下,海天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为了多年的怨念写的,有点乱,第一次写东西,勿骂。
  • 烽火之行

    烽火之行

    在一次探险时林衡偶然目击传国玉玺和氏璧的现世,接着突然降落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身后的背包中竟出现了国之重器玉玺,自此他开始了一场未知的旅行。这时候,日后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只是个幼童,荡平北域的拓跋珪还未出世,雄才大略的苻坚大帝也才过而立……初到时山洞里手握玉玺缺角的神秘女尸、秦朝建立至吴国灭亡恰好五百年的时光、玉玺的传说、王莽的谜之改革、奇异文字留下的遗诏……看似与这个时代不符的人与事物却与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留下的便是重重的谜团。林衡不介意改变历史,但他渐渐发现,这历史曾经被改动过一次!他能否第二次改变历史,改变这段被刻意模糊的历史,这段华夏史上最黑暗悲惨的历史?
热门推荐
  • 等你世界终端

    等你世界终端

    那一年,那一次大雨,让本靠近的心远离,并且上了一堵堵墙,五年,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了国际D牌设计师,而他,继承了父亲的家业。他一次有意的决定,让他们俩的生活重新有了交集……
  • 重生八零之专宠小甜妻

    重生八零之专宠小甜妻

    叶笙歌死的那一刻才明白,自己这一生到底有多么的窝囊。相恋十年的丈夫喜欢的是自己的妹妹,母亲被妹妹害死她也不知道。从活一世,她发誓不再理那些情情爱爱,专心带着自己的家人发财致富,也没有打算在嫁人的心思。可偏偏心软救了一个男人,从此那男人就死缠烂打的缠上她了,还美名其曰:你看了我的身子,就要对我负责,我可不是什么随便的人。
  • 梦续红楼之溶黛心

    梦续红楼之溶黛心

    碎雪砌竹清影透,茫茫的雪迹,她雪色的衣襟染了白花。低回惊梦,梦若千年,沧海桑田。离了潇湘馆,失了篱下魄;明了玲珑心,澈了嫣然笑。她是雪中一抹浅碧,月下一凝软玉,淡却的是兄妹情,溶化的是黛玉心。她一身孤高傲骨,一袭清高气韵,一怀暖意柔情。叹,亲疏人散。郁,天寒地患。悲,虚情伪笑。愁,几多是非。原是个多事之秋。试看满心叹郁悲愁,缘何融为溪水,潺潺缓缓。
  • 后来倾城

    后来倾城

    于是后来终于看到,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所有的爱都去了该去的地方。亲爱的少年,生日快乐。
  • 阴阳玄师

    阴阳玄师

    玄师,华夏大陆数千年前阴阳圈内最为兴盛的职业突然衰亡,阴阳界人士全部隐退!宁凡,新一代阴阳玄师,带你走进人鬼神魔的阴阳界······
  • 总裁大亨随便钓:二嫁

    总裁大亨随便钓:二嫁

    胖女人怎么了,谁规定胖女人没有春天?离婚后的她,性格三百六十度大转变!没事勾得前夫团团转,搞暧昧?老娘从前就玩腻!逍遥日子逍遥过,总裁大亨随便钓,这样的日子赛神仙!
  • 王国战争

    王国战争

    互相仇恨的两国,能否在一段感情的侵蚀下,建立起心灵的链桥?
  • 最强浪人天赋

    最强浪人天赋

    万涯索来到一个灵气复苏的世界,不同种族、职业组队有着不同的效果。而万涯索获得了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孤儿,啊呸,浪人天赋!浪人天赋:没有队友在身边的情况下,自身气血值获得提升100%!同时获得一层100%气血值的护盾!更恐怖的是,涯索的浪人天赋还能升级!从今日起,这个世界充满了快乐的气氛!
  • 爱新觉罗胤祚

    爱新觉罗胤祚

    她有两个称呼,轩辕默苒,苒苒。他有两个称呼,爱新觉罗·胤祚,六阿哥。她是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加上爸爸妈妈一共五人。他是出生于紫禁城最尊贵的帝王之家,有几个姐姐几个哥哥加上父皇母后母妃庶母大概可能算不出来具体人数!她是一个小时候爱玩长大后爱宅的普通女孩。他是一个历史记载只有六年短暂寿命的皇子!然而在她成为了他之后,他的人生从历史书上那短短一句话变成了真实而又斑斓瑰丽的色彩。虽然这不是她所喜欢的,但却是他真实的人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相逢如初见回首是一生

    相逢如初见回首是一生

    追思家乡的亲人挚友、灵山秀水、民俗风情和童年趣事,以唯美的语言寄托浓浓的乡愁,既有对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的感叹,又有对自然纯朴乡风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小院竹篱,春水秋月,一切还是初时模样。外婆于花荫里闲穿茉莉,外公于厅堂独自饮酒,母亲在菜圃打理她的蔬菜瓜果,父亲则背着药箱,去了邻村问诊。而我,坐于雕花窗下,看檐角那场绵长得没有尽头的春雨。原以为星移物换的岁月,只老去那么一点点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