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56100000071

第71章 帝流浆不见了!

不过,这道【琅玕皈命龙胎丹】只是五彩石一种最粗浅的用法,只适合于达到“先天境界”之前的修真者使用。

其实这是个笨办法,就相当于把石油直接当燃料烧一样,非常的浪费,五彩石的真正价值还发挥不到千分之一。《朝真太虚录》也说了,这是个相当奢侈且无奈的办法,只适合那种家底极厚,又想快速进阶的人使用。

高级的办法残卷上也有很多,只不过根本不适合现阶段的苏择。那几种方法的最低要求,都是要达到先天境界。还有一些起码要结丹,具备三味真火,才能使用。

苏择目前只能干瞪眼,现在也只好用这个被称为“暴殄天物”的笨办法了。

突然,他又看到下一页残卷中,还提到了一种能快速提高修为的东西——帝流浆。如果在帝流浆之夜,服用【琅玕皈命龙胎丹】,立即在月下修炼,效果起码可以增加几十倍。

“帝流浆”苏择当然知道,有两种东西都叫这名字。

第一,是指一种不吸铁的磁石。《药石·尔雅》记载:“磁石不拾针者,名绿秋,又名帝流浆”。

第二,是月华精气中含有的一种物质。道家认为,这种物质在每一甲子的七月十五月圆之夜的月光中产生。“庚申夜月华,其中有帝流浆,其形如无数橄榄,万道金丝,纍纍贯串,垂下人间,草木受其精气,即能成妖。”

“帝流浆?这种东西难道是真的?今天不正是七月十五吗,我晚上倒要看看。”苏择大奇。这里的“帝流浆”自然是指第二种。

………………………………………………………………………………

2009年9月3日,晚。农历七月十五。

苏择自然没有看到帝流浆,不过他也不以为意,毕竟这东西在现代修真圈子里只是传说,从来没听说过有那个道友见过。不过,当他照例上网之后,却发现很多关于帝流浆的帖子。

在圣道会的论坛上,出现一个热帖:《帝流浆是真是假?》。

发帖子的是一个老鸟的ID,他在帖子里讲述,按照史料上帝流浆最近一次出现的时间推算,今晚正好是帝流浆出现的时候,但事实却是没有看到这种东西。发言人认为,据大量史料表明,帝流浆应该不是假的。至于为何现在消失,他认为这是与灵气减少有关。

回帖的道友们相当踊跃,提出了各种见解。有人还转了一篇炼丹论坛【恶魔岛】的旧帖。这个帖子叫《千年人参与山精树怪》,作者以“千年人参”为例,论述了“精怪”和传说中各种灵药的关系。

作者认为,其实很多人都有种误解,认为天然药材是年份越久越好,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所有的动物性药材和植物性药材,都有一定生长周期,一旦超过了,再好的药材都是废物。

人参是种不错的药材,但如果按照正常情况,“千年人参”这种东西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人参的生长周期只有50~60年,一旦超过这个时期,人参就会逐渐木质化,变得毫无药用价值。所以别说是不可能有“千年人参”,就连“百年人参”也很玄,如果它还没烂完的话,也只会是块破树根,不可能再有什么价值了。

而类似的“千年灵芝”,更加不可能存在,因为灵芝的生长周期更短,最多只有半年。所以别说什么千年万年,就连一年的灵芝,最好的情况就是留下一个空壳而已。其他药材也不例外,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帖子中归纳了几十种药材的生长周期。

………………………………………………………………………………

帖子的作者ID叫“飞天蝙蝠”,是修真界的老鸟,他本人就是药材专业科班出身,家里还有一个药材种植场,从事各种名贵药材的种植,所以他的话还是很有权威的。

虽然按照正常情况,各种“千年XX”、“万年XX”,都不可能存在,可各种史料上却不乏记载。对于这种现象,“飞天蝙蝠”认为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作者不明药性,信口开河。另一种则是,药材本身发生了变异。

而这种变异如果按照通俗的说法,就是“成精”了。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得通,为什么那些药材的存在时间,会远远超过它们的正常生长周期。

而这些药材成精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其中最大的可能就是帝流浆。按照多部典籍的记载,帝流浆确实具有让草木成精的说法。“飞天蝙蝠”认为,那些传说中“千年、万年”级的药材,很可能就是因为恰逢岂会的沾染了帝流浆,变成了另一种生命,成为远超同类的精怪。

不过“飞天蝙蝠”的帖子里,也说不清为啥“帝流浆”会消失。

这个帖子引出了很多老鸟、大虾,有价值的回帖相当多。道友们讨论得很热烈,还有人贴出来多部秘籍的扫描图片,证明关于帝流浆最晚的目击记录,是止于唐代中叶。也就是说,“帝流浆”大约是在唐代末年消失的。

不过接下来,就是各个论坛的传统通病——跑题。大伙说着说着,就把话题转到“灵气枯竭”上面去了。

…………………………………………………………………………

有个叫“下士大笑”的道友指出,“灵气枯竭”好像也是从唐代中叶开始的。他举出了不少例子,如仙人的出没频率,修真者的笔记,以及得道飞升的记录等等。这些证据都表明,似乎在唐代中叶开始,灵气就开始逐渐减少,像那些上古经常出现的“神迹”、“飞升”等记录,也从这个时间段开始明显减少。到了宋代之后,几乎就完全消失了。

接下来又有道友指出,似乎关于洞天福地的传说,也是在这个时间段开始减少的。唐代以前的典籍上,有很多“某人进入某洞天福地”的记载,可到了宋代之后,几乎就再也没有类似的记录了。

到了最后几页,大伙开始论证起“灵气”与“洞天福地”、“帝流浆”的关系来了。

其中有一个说法,让苏择很感兴趣。

同类推荐
  • 冰山小狂妃:狐王滚远点

    冰山小狂妃:狐王滚远点

    新书:《盛世宠爱:甜妻来续约》已发,欢迎收藏。世家小姐慕翎,无意被传送机传到了另一个时空。是真的意外,还是命运牵引?而他萧逸墨,堂堂皇子,腹黑冷峻,淡漠无情,怎也会被这小女子牵动着心?“你怎么没发现你是个很冷的人?”慕翎翻着白眼问。“每晚睡觉,你不都抱着我这个大暖炉吗?”某皇子嘴角上扬……
  • 混沌神石:五色光华

    混沌神石:五色光华

    梦又揭开了那幅星辰变幻的古卷,再次让那个孤独的人留念这尘世的一草一木,他的生死却不由我,而是他们……看看我的前世,造了什么孽……
  • 凡仙脉

    凡仙脉

    仙凡之差天地之隔,凡亦可通天地。人有九脉,天缺一脉。少年林青本是池天宗小小杂役,十脉无一。补之天脉逆行之上,九天之主凡仙之尊
  • 爬窗口进来的小师妹..more

    爬窗口进来的小师妹..more

    本小说以仙、人、魔、兽、妖以及这五界中的神奇事物为题材,内容惊险刺激,情节出人意料,敬请关注!
  • 七星恶魔

    七星恶魔

    神、人、魔,邪和未知的种族充斥着这片世界,星城,是这片世界最为强大的存在。自从七星战神离开这片世界回到地球之后,他的儿子林夕又重新踏上封神之路,而这也是星城覆灭的开始......
热门推荐
  • 我是终极mpc

    我是终极mpc

    林凡被一个被朋友诬陷进监狱呆了5年的人,等他再一次出狱,外面的世界已经被一款名叫【天灾】横行天下。而他那个朋友成了天灾四大公会之青龙公会的副会长。林凡发誓他要进入天灾,报仇雪恨一雪前耻。没有想到在进入游戏的时候,北立天外挂选中从此横行游戏无人可挡。
  • 影后的成神之路

    影后的成神之路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春赏百花冬观雪,醒亦思卿,梦亦思卿 。 暮云兮,云天大陆孕育而出的护界界灵,为得信仰,获神格,她来到了高楼林立的现代社会。入娱乐圈纯属偶然,仙女角色本色出演。原本只想攒满信仰,畅游万界,却不想为一人驻足凡世万千…… 韩亦卿挑眉“既然亲了我,是不是该负责?” “谁说不负责?我只是先盖个章。” 异界之旅,现代甜宠,男强女强,欢迎入坑!
  • 疾风界

    疾风界

    天地之大,宇宙之广。在这修炼的圣地,天才齐聚,而他们又何去何从呢
  • 斗罗之创始神现世

    斗罗之创始神现世

    一代创始之神一一元素之神,却因身负重伤,轮回转世,另一大创始之神一一星之神,也随着一起轮回转世。元素之神成为唐三姐姐,星之神却自己创造了一大名派。
  • 厉尊

    厉尊

    厉人,天道者,普天之下只有二百人众,不为人知的身份,强大到不可思议。
  • 爆萌宠妃:邪帝轻点爱

    爆萌宠妃:邪帝轻点爱

    她是来自二十四世纪的一朵小奇葩,坑蒙拐骗、无耻下~流。某日不小心放出了一只神秘禽~兽从此纠缠不休。他是腹黑闷骚神秘邪帝,尊贵强大,实力深不可测,却甘愿伪装成一介老师,只为给她“身”传授“教”,一步一步将她诱入怀中……【新颖题材+设定,欢迎跳坑,推荐自己精彩完结文《第一纨绔狂妃:爷你太极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他和她的小雏菊

    他和她的小雏菊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叔叔为什么叫你,长安呢?”少女歪着头,微皱着眉纳闷道。“那是我的小名,我的家人都这么叫我。”林慕喝了一口父亲送来的牛奶。“好巧,我小名叫故里,你就叫我故里好不好?就这么定了啊!”木君兮的眼眸亮了亮。“诶你说,在古代只有夫妻之间才会互叫对方的小字,我们这样算不算古代的私相授受啊?”林慕:“……”林慕垂了垂眼眸,说:“对啊,心悦,君兮,君不知。”林慕:她说过我什么都好。可是我觉得没有她,我什么都不好。这是一个硬币定情的故事。
  • 骸骨神王

    骸骨神王

    人无神性,人可悲;神无人性,神亦可悲。少年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成功进入神界,却发现一切没有他想的美好.........
  • 三字经的教育智慧

    三字经的教育智慧

    《三字经》是我国元、明、清时期广泛流传的蒙学识字课本,是古代蒙学教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历经元、明、清三代,久盛不衰,不但成为启蒙教育的基本教材,而且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达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