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69400000050

第50章 刘师培讲国学——经学教科书(3)

东汉之末,说《礼》者,皆崇郑注。自魏王肃作《三礼解》,复作《仪礼丧服传》,专与郑玄立异。蜀李《三礼传》亦然。晋代说《礼》多宗王肃。当南北朝时,郑玄《三礼注》盛行于河北,徐遵明以郑学教授。同时治《礼》者,有刘献之、(《三礼大义》)沈重、(《三礼义》、《三礼音》)刘芳。(《周官仪礼音》)从遵明受业者,有李铉、祖隽、熊安生。李铉又从刘子猛受《礼记》,从房虯受《周官仪礼》,(虯作《礼义疏》)作《三礼义疏》。安生作《周礼》、《礼记》义疏,尤为北朝所崇。杨汪问《礼》于沈重,刘炫、刘焯并受《礼》熊安生,咸治郑学。(以上北学)江左治“三礼”者,有何佟之、(《礼议》)王俭、(《礼论抄》)何承天、(《集礼论》)何胤、(《礼答问》、《礼记隐义》)沈不害,(《五礼仪》)以崔灵恩《三礼义宗》为最精。然杂采郑、王之说,与北朝崇信郑学者稍殊。惟严植之治“三礼”笃好郑学,沈文阿亦治《三礼义疏》,戚衮受“三礼”于刘文绍,复从北人宗怀芳受《仪礼》、《礼记疏》,作《三礼义记》,盖皆崇尚郑注者也。又南朝治《周礼》者,有干宝、(《周礼注》)沈峻、(精《周礼》)崔灵恩。(《周礼集注》)治《仪礼》者,多偏治《丧服》。如雷次宗、(《礼服》)庚蔚之、(《丧服要记》)严植之、(《凶礼仪注》)顾越(《丧服义疏》)是也。(以上南学)至于唐代孔颖达作《礼记正义》,贾公彦作《周礼》、《仪礼》义疏,悉宗郑注,故汉学未沦。若夫唐玄宗改《礼记》旧本,以《月令》为首篇,则近于无知妄作。此三国、六朝、隋、唐之“三礼”学也。(以上用《三国志》、《晋书》、《南史》、《北史》各列传,《经典释文》及《四库全书提要》、《礼书通故》。)

(第二十一节)三国南北朝隋唐之《论语》学附《孟子》、《学》、《庸》

东汉之末,说《论语》者,多宗郑注。至魏王肃作《论语解》,始与郑注立异,而陈群、周生烈、王弼咸注《论语》。何晏诸人,采摭汉魏经师之说,(采孔安国、包咸、周氏、马融、郑康成、陈群、王肃、周生烈八家之说。)成《论语集解》。其篇目一依《鲁论》,虽去取多乖,然汉儒遗说赖此仅存。晋代注《论语》者,有栾肇、蔡谟、卫瓘、范华,而江熙复作《论语集解》,(所列者十三家)大旨与何晏相同。当南北朝时,郑玄《论语注》行于河北。治《论语》者,有李铉、(《论语义疏疏》)乐逊、(《论语序论》)张冲,(《论语义疏》)悉以郑注为宗。(以上北学)江左治《论语者》,有伏曼容《论语义》、皇侃《论语义疏》,以皇侃之书为最精。(皇侃《论语疏》久亡,惟日本有藏本耳。近复由日本传入中国,然真伪参半。)然仍以何氏《集注》为主,与北方墨守郑注者不同。(以上南学)隋唐以降,《论语》之学式微。惟唐韩愈、李翱作《论语笔解》,附会穿凿,缘词生训,遂开北宋说经之先。此三国、六朝、隋、唐之《论语》学也。(以上用《三国志》、《晋书》、《南史》、《北史》各列传,《经义考》、刘宝楠《论语正义》。)

三国以后,治《孟子》者,有晋人綦毋邃《孟子注》。至于唐代有陆善经《孟子注》删节赵岐章句,于赵注亦有去取,今皆不存。作《孟子》音义者,复有张镒《孟子音义》,丁公著《孟子手音》,然分析章句,漏略实多。自韩愈、皮袭美诸儒尊崇《孟子》,遂开宋儒尊孟之先。(以上本焦循《孟子正义》、《经义考》)

三国以后,说《大学》、《中庸》者,皆附《礼记》解释。唐孔颖达作《礼记正义》,亦并疏《大学》、《中庸》二篇。惟梁武帝《中庸讲疏》裁篇别出,已开宋儒之先。(以上用《经义考》及方东树《汉学商兑》、汪中《文学评议》)

(第二十二节)三国南北朝隋唐之《孝经》学附《尔雅》

东汉以后,说《孝经》者,亦多宗郑注。当南北朝时,郑氏《孝经注》盛行于河北。治《孝经》者,有李铉《孝经义》,乐逊《孝经叙论》,樊深《孝经丧服问答》,皆崇郑学。故北齐以降,皆立《孝经》于学官。(以上北学)南方之儒,治《孝经》者,有王元规、(《孝经义记》)张讥、(《孝经义》)顾越。(《孝经义疏》)自荀昶作《孝经集解》以郑为优,范蔚宗、王俭亦信之,惟陆澄力辨其非,梁载言定为郑小同所作。(其说最确)宋齐以降,亦立于学官。(以上南学)《孔传》则自汉以后,真本久亡。隋王逸托言得之长安,复由王邵示刘炫,炫信为真,复率意删改,作《孝经述义》,分为二十二章。唐刘子玄力辨郑注之非,欲废郑行孔,司马贞默其妄,故玄宗御注仍以十八章为定本。此三国、六朝、隋、唐之《孝经》学也。(以上用《南史》、《北史》各传,《经义考》、《蛾术编》、阮福《孝经疏》。)

三国以降,注《尔雅》者,有王肃、谢氏、顾氏,惟晋郭璞《尔雅注》集众说之大成,并作《尔雅音义》、《尔雅图谱》。当南北朝时,雅学盛行于江左。(北方鲜治《尔雅》者)为《尔雅》作注者,有沈旋、陶弘景。为《尔雅》作音者,有沈旋、施乾、谢峤、顾野王、江漼。(漼并作《尔雅图赞》)为《尔雅》作疏者,有孙炎、(此别一孙炎,非汉末之孙炎也。)高琏。隋唐以降,说《尔雅》者,有曹宪《尔雅音义》,裴瑜《尔雅注》,(刘邵亦有《尔雅注》)咸足补郭注之遗。若夫魏张揖作《广雅》,梁顾野王作《玉篇》,隋曹宪作《博雅》,唐陆德明作《经典释文》,咸精于声音训诂之学,亦小学之参考书也。(以上用《经义考》及胡元玉《雅学考》)

(第二十三节)宋元明之《易》学

宋儒治《易经》者,始于刘牧。牧学出于陈抟,传作“先天”、“后天”图,牧作《易数钩隐图》。邵雍亦传陈抟《易》学,其子邵伯温作(《易学辨惑》)及弟子陈瓘(《了翁易说》)咸以数推理。倪天隐受业胡瑗,治《易》主明义理。(作《周易口说》)司马光、张载《易说》,亦以空言说《易》。苏轼《易传》、(多言人事)程颐《易传》亦黜数言理。自是以后,说《易》之书,如张根、(《吴园易解》)耿南仲、(《易新讲义》)李光、(《读易详说》)郭雍、(传家《易》说)张栻(《南轩易说》)皆以说理为宗,或引人事证经义。张浚、(《紫严易传》)朱震、(《汉上易集传》)程大昌、(《易原》)程迥(《周易古占法》)皆以推数为宗。然间有理、数兼崇者。(如郑刚中《周易窥余》及吴沈《易璇玑》是)自吕大防、晁说之、吕祖谦主复古本,朱子本之,作《周易本义》,(经二卷,十翼十卷,后多淆乱。)亦理、数兼崇,复作《易学启蒙》,(朱鉴又辑《文公易说》)惟林栗说《易》(《周易经传集解》)与朱子殊。宋元以来,言《易》者,或宗程子,(如项安世《周易玩辞》、杨万里《诚斋易传》、方闻一《大易粹言》、郑汝谐《易翼传》、许衡《读易私言》、赵汸《周易文诠》是。)或宗朱子,(如蔡渊《经传训解》、税与权《启蒙小传》、胡方平《启蒙通释》、俞琰《读易举要》、胡一桂《本义附录纂注》、蔡清《易蒙引》是。)或参合程朱之说。(如董楷《传义附录》、赵采《程朱传义折衷》是)自是以外,有以心学释《易》者,(如杨简、王宗传《易传》、高攀龙《易简说》是)有据图象说《易》者,(如林至《易稗传》、朱元升《三易备遗》、雷思齐《易图通变》、张理《象数钩深图》、黄道周《三易洞机》是)而冯椅、(《厚斋易学》)李过、(《西溪易说》)吴澄、(《易纂言》)复改纂经文。至明代辑《大全》,(胡广等选)而汉《易》尽亡。惟王夫之《周易稗传》,尚为徵实。此宋、元、明三朝之《易》学也。(以上用《四库全书提要》、《经义考》、焦循《易广记》)

(第二十四节)宋元明之学

宋儒治《尚书》者,始于苏轼《书传》,废弃古注,惟长于论议。林之奇作《尚书全解》,郑伯熊作《书说》,皆以史事说《尚书》。吕祖谦受业之奇,亦作《书说》,大旨与《全解》相同。而史浩、(作《尚书讲义》)黄度(作《尚书说》)亦治《尚书》,皆随文演释,近于讲章。惟夏僎、(《尚书解》)黄伦、(《尚书精义》)魏了翁、(《尚书要义》)胡士行(《尚书详说》)之书,间存古训,然糅杂汉、宋,悉凭臆见为从违。朱陆门人亦治《尚书》,杨简、(作《五诰解》)袁燮、(《絷斋家塾书钞》)陈经、(《尚书详解》)陈大猷(《集注或问》)咸沿陆氏学派,间以心学释。而蔡沈述朱子之义,作《书集注》。元代之儒,若金履祥、(《尚书表注》)陈栎、(《尚书集传纂疏》)董鼎、(《尚书辑录纂注》)陈师凯、(《蔡传旁通》)朱祖义(《尚书句注》)说,咸宗蔡《传》,亦间有出入,然不复考求古义。明代辑《书传大全》(胡广等选)亦以蔡《传》为主,颁为功令。惟马明衡、(《尚书疑义》)王樵、(《尚书日记》)袁仁(《尚书砭蔡编》)稍纠蔡《传》之讹,以王夫之《书经稗疏》为最精。(夫之作《尚书引义》,亦多精语。)又朱子、吴澄、(作《书纂言》)梅(明人,作《尚书考异》。)渐疑古文之伪,而张则并疑今文。宋人王柏复作《书疑》,妄疑《大诰》、《洛浩》不足信,移易本经,牵合附会,而明人陈第(作《尚书疏衍》)则又笃信伪古文,咸师心自用。若夫毛晃、(《禹贡指南》。)程大昌(《禹贡论》)之说《禹贡》,胡瑗、(《洪范口义》)黄道周(《洪范明义》)之说《洪范》,虽疏于考古,亦足为参考之资。此宋、元、明三朝之《尚书》学也。(惟疑古文《尚书》一事,启清儒阎、惠、孙、江之先。)

(第二十五节)宋元明之《诗》学

宋儒治《诗经》者,始于欧阳修《毛诗本义》与郑立异,不主一家。苏辙广其义作《诗经说》,立说专务新奇。而南宋之儒,若王质、郑樵专攻《小序》,(程大昌兼攻《大序》)朱子作《诗集传》亦弃《序》不用,惟杂采毛、郑,亦间取三家《诗》,而《诗》义以淆。陆氏门人若杨简、(《慈湖诗传》)袁燮(《絜斋毛诗》、《经筵议义》)咸治《诗经》,或排斥传注,惟以义理擅长。若范处义、(《诗补传》)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严粲(《诗辑》)则宗《小序》以说《诗》,长于考证。朱子既殁,辅广、(《诗童子问》)朱鉴(《诗传遗说》)咸宗《集传》。元代之儒,若许谦、(《诗集传名物抄》)刘瑾、(《诗传通释》)梁益、(《诗传旁通》)朱公迁、(《诗经疏义》)梁寅(《诗演义》)引申《集传》,尺步绳趋。而王柏复作《诗疑》,并作《二南相配图》,于《召南》、《郑》、《卫》之诗斥为淫奔,删削三十余篇,并移易篇次,与古本殊。自明代辑《大全》(胡广等选)以(私记)之书,则杂采汉宋之说。惟何楷《诗经世本古义》、王夫之《诗经稗疏》(又有《诗广传》亦多新义)详于名物训话,以朱谋《诗故》为最精。虽间伤穿凿,然折衷汉诂,与游谈无根者不同。若夫蔡卞《毛诗名物解》、王应麟《诗地理考》博采古籍,为宋代微实之书。应麟复作《诗考》,于三家《诗》之遗说,采掇成编,(惟未注原文所从出,且遗漏之说甚多。近儒丁晏作《诗考补传》,而诗考之书咸可观矣。)存古之功,岂可没乎!此宋、元、明三朝之《诗经》学也。(以上用《四库全书提要》、《经义考》、陈氏《毛诗稽古编》诸书。)

(第二十六节)宋元明之《春秋》学

宋儒说《春秋》者,始于孙复。复作《尊王发微》,废弃传注,专论书法,惨鸷刻深。王哲《皇纲论》、萧楚《辨疑》,亦发明尊王之旨。刘敞《春秋权衡》(复作《春秋传》、《春秋意林》及《说例》。)复评论“三传”得失,以己意为进退。而叶梦得、(作《春秋传》、《春秋考》及《春秋谳》)高闶(《春秋集说》)之书,咸排斥“三传”。陈傅良《春秋后传》则又杂糅“三传”,荡弃家法。自胡安国作《春秋传》,借今文以讽时事,亦与经旨不符。(戴溪)《春秋讲义》亦然。而张洽、(《春秋集说》)黄仲炎、(《春秋通说》)赵鹏飞、(《春秋经筌》)洪咨夔、(《春秋说》)家铉翁(《春秋详说》)之书,咸舍事言理,弃传言经,以元人程端学为最甚。(作《春秋本义》、《春秋或问》、《三传辨疑》)自宋陈深(《读春秋编》)尊《胡传》,而元儒俞皋、(《春秋集传释义大成》)汪克宽(《胡传纂书》)咸以《胡传》为主。明代《大全》(胡广等选)本之,而《胡传》遂颁为功令矣。(明人若陆粲、袁仁、杨于庭则不从《胡传》)又宋代以来,以《左传》为主者,有苏辙、(《春秋集传》)吕祖谦、(《左传传说》及《续说》)程公说、(《春秋分纪》)吕大圭、(《春秋或问》)赵昉、(《春秋集传》、《春秋师说》、《春秋属词》、《春秋左传补注》)童品、(《经传辨疑》)傅逊,(《左传属事》)而苏、赵之书,亦间取资于《公》、《谷》,惟魏了翁、(《左传要义》)冯时可(《左氏释》)释《左传》以训诂为宗。其以《公》、《谷》为主者,有崔子方、(《春秋本例》、《春秋例要》)郑玉,(《经传缺疑》)亦间取资于《左传》。若夫荟萃旧说者,宋有李明复,(《春秋集义》)元有王元杰、(《春秋谳义》)李濂,(《诸传会通》)明有王樵、(《辑传》)朱朝瑛(《读春秋略记》)杂采“三传”旁及宋儒之说,惟语鲜折衷耳。此宋、元、明三朝之《春秋》学也。(以上采《四库全书提要》、《经义考》、《春秋大事表》)

(第二十七节)宋元明之《礼》学

宋儒治“三礼”者,始于张淳。淳作《仪礼识误》,考订注疏。而李如圭《仪礼集释》,(又有《仪礼释官》)杨复《仪礼图》,魏了翁《仪礼要义》,皆以纂辑旧说为主。朱子作《仪礼经传通解》,亦以《仪礼》为经,以《周礼》诸书为传,门人黄榦续成之,惟篇目不从《仪礼》。及元儒吴澄作《仪礼逸经传》,而汪克宽亦作《经礼补佚》,杂采他书之语,定为《仪礼逸文》,或妄分子目,体例未纯。敖继公作《集说》,遂疑《丧服传》为伪书,而注文不遵郑氏矣。治《礼记》者,始于卫湜《集说》,征引该博,惟掇采未精。及元吴澄作《纂言》重定篇次,陈澔作《集说》,立说亦趋浅显。明代《大全》(胡广等选)本之,而古义遂亡。(明以《仪礼》为本经)若宋张虙《月令解》,明黄道周《表记》、《坊记》、《缁衣》、《儒行集传》,咸为引古证今之作,以王夫之(《礼记章句》为最精。治《周礼》者,始于王安石《新义》,(王昭禹《周礼详解》本之。)若郑伯谦、(《太平经国之书》)王与之(《周礼订义》)之书则长于论议,不考典章。及俞廷椿作《复古编》,以“五官”补《冬官》之缺,陈友仁(《周礼集说》)从其说。而易祓《周官补义》亦以臆说解经,惟朱申《周礼句解》为稍实。明人说《周礼》者,若柯尚迁、(《全经释原》)王应电(《周礼传》)咸改乱古经,横行新解。而说“三礼”总义者,以宋陈样道《礼书》为最著。然掊击古义,穿凿浅陋,殊不足观。此宋、元、明三朝之“三礼”学也。(以上用《四库全书提要》、《经义考》、朱彬《礼记训纂》、江永《礼经纲目序》)

(第二十八节)宋元明之《论语》学附《孟子》、《学》、《庸》

宋儒说《论语》者,惟邢昺等所作《正义》采集古注,余咸以义理说经。自程颐表彰《论语》,程门弟子如范祖禹、谢显道、杨时、尹婷咸说《论语》。朱子辑宋儒十一家(二程、张栻、吕大临、吕祖谦、谢良佐、范祖禹、游酢、杨时、侯师圣、尹焞)之说作《论语集义》,复作《论语集解》,门人黄榦复作《论语注义通释》。同时治《论语》者,有张栻、(《论语解》)朱震。(《论语解》)元明以降,说《论语》者,咸以朱子为宗。

宋儒说《孟子》者,有孙奭等,所作《正义》以赵注为主,并作《孟子音义》。自二程表彰《孟子》,尹焞复作《孟子解》。及朱子辑宋儒十一家之说作《孟子集义》,复作《孟子集解》。(张栻亦作《孟子解》)元明以降,说《孟子》者,咸以朱子为宗。

《大学》、《中庸》本列《礼记》,宋儒特表而出之,与《论》、《孟》并称。司马光作《学庸广义》,程颢亦作《中庸解》,其弟子游酢、杨时咸解《中庸》,以石礅《中庸集解》为最详。朱子作《学庸章句》、《学庸或问》,并作《中庸辑略》,以《大学》为曾子所作,分《大学》为经一章、传十章,复移易经文,并分《中庸》为三十三章。元明以来,说《学》、《庸》者,多主朱子。惟王柏、高攀龙复考定《大学》,而方孝孺、王守仁则主复《大学》古本,与朱子不同。

自程朱以《学》、《庸》、《论》、《孟》为四书,而蔡模作《集疏》,赵顺孙作《纂疏》,吴真子作《集成》,陈栎作《发明》,倪士毅作《辑释》,詹道传作《纂笺》。明代《大全》(胡广等选。)本之,宋学盛行而古说沦亡矣。(以上用《四库全书提要》、《经义考》、《蛾术编》)

(第二十九节)宋元明之《孝经》学附《尔雅》

宋儒治《孝经》者,始于邢昺。昺作《孝经疏》,不信伪古文,以唐玄宗之注为本,列为“十三经义疏”之一。至司马光笃信伪古文,作《孝经指解》以《孔传》为主,朱子亦信古文。又因胡寅、(谓《孝经》引《诗》非经本文)汪端明(谓《孝经》多由后人附会)之疑,作《孝经刊误》,就古文定为经文一章,复分传为十四章,多所删易。元吴澄则以今文为正,遵朱子《刊误》章目,定为经一章,传十二章。明徐复作《孝经集善》,亦以今文为正,大抵宗吴澄之说,与古说不符。若元董鼎作《孝经大义》,亦遵朱子之说。明项霖作《孝经述注》,则以孔注为本,而不尽宗朱,此未悉古文之伪者也。惟黄道周《孝经集传》以郑氏今文为正,间以史事释《孝经》,或参以己说,立意较为平实,但未能灼见古文之伪耳。(以上采《经义考》、《四库全书提要》)

宋儒治《尔雅》者,有邢昺《尔雅疏》,以郭注为主,然简直固陋,未悉声音文字之源。罗愿作《尔雅翼》,陆佃作《尔雅新义》,亦穿凿破碎,喜采俗说。自是其后,治雅学者,旷然无闻。《尔雅》以外,治《说文》者,宋有徐铉、徐锴,(有《说文系传》诸书)元有吾邱衍,亦浅率不足观。若夫宋陆佃作《埤雅》,于制度名物考证多疏。惟明朱谋作《骄雅》、方以智作《通雅》,咸引证浩博。即宋郭忠恕《佩觿汗简》、明杨慎《字说》,(见《升庵全集》中)亦足助小学参考之用也。(以上用《宋史》、《元史》、《明史》各列传及《四库全书提要》、谢氏《小学考》、江藩《尔雅小笺自序》)

(第三十节)近儒之《易》学

同类推荐
  • 宁夏民俗

    宁夏民俗

    宁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地方,这个特点对宁夏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宁夏民俗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 翠微史略:翠微寺与严福寺

    翠微史略:翠微寺与严福寺

    翠微寺位于安徽省黄山翠微峰下。唐中和三年(883年)始建。当时有一天竺(古印度)麻衣和尚由四川东下至黄山,在此定居结茅,自组织麻为衣,挖蕨根、采野果为食,趺坐诵经。当地山民为其盖寺一座,名“麻衣道场”。
  • 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二)(插图)

    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二)(插图)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为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央决定将红色旅游内容进行拓展,将1840年以来170多年之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时期,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奋勇抗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充分显示伟大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文化遗存,有选择地纳入红色旅游范围,这就更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和优良传统。
  • 2014年厦门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

    2014年厦门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

    本书反映了2013年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的概貌,收入了厦门市宣传文化系统组织的调研成果和其它相关的工作成果,为读者从各个方面了解厦门2013年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情况提供较为详细、全面的信息,为专家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平台,为厦门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提供服务。本书涵盖了2013年度厦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反映了厦门市2013年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提出推动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的规划、策略,对于推动厦门乃至福建文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世说清语:清朝生活图志

    世说清语:清朝生活图志

    《世说清语——清朝生活图志》是从服饰、饮食、建筑、交通、信仰、节日、仪礼七处着眼介绍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的历史。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小见大““史论结合”。在具体介绍一事一物发展历程的同时,注重从时代大背景去分析,更能加深读者对事物何以如此的理解。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由于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古代王朝,它又处于中西交融的起始阶段,所以读者在现代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多可以从清朝找到起源。这无疑可以增强代入感,增强读者阅读趣味。
热门推荐
  • 水净天苍

    水净天苍

    紫薇破境天外天,三十三天烽火遍。还清宇内谁人意?玄元上善水無顔。男儿有泪不轻弹,帝者无伤泪自干。帝者不是高高在上,也不是装逼任意,而是责任的给予,缔造与守护。不知自号为帝便是帝,需要自证与天地。时值紫薇太皇大帝闭关悟道之时,域外天魔窥视,大罗天内乱象四起,邪魔外道丛生。华夏大地的胡三川机缘重生到龙门界天,成为一个水做的男人。一步步修行,而后走上布道传德,证帝为民之路。温馨提示:本人适合受够了脑残白文的人观看。书友请入群:109519990
  • 九川断魂

    九川断魂

    他游走在黑暗与死亡的边缘,一把斩魂刀上斩妖魔下斩恶鬼,他渴望着打破宿命的枷锁,重入光明。她本是个无神论者,却陷入了一个又一个匪夷所思的灵异事件中,凶手是人?还是鬼?阴骨塔,九子鬼母,一个又一个的灵异事件接踵而来,他们能否破开疑团了解真相,他与她的相遇是劫还是缘!
  • 平庸生活散文集

    平庸生活散文集

    这是我写的作文,现在整集出来。也给大家分享一下!平庸的人,平庸的世界,平庸的生活,平庸的散文集!
  • 双世无颜

    双世无颜

    来自21世纪当前最火的明星卿凌,阴差阳错的穿越到古代和古代的卿家嫡女卿凌互换灵魂,和男主(苏云殇)再一次回到现代……
  • 充满智慧的1200条贤哲箴言

    充满智慧的1200条贤哲箴言

    美国总统林肯曾说:关键的一句话,可能影响人的一生。正是一些贤哲箴言促使无数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这些贤哲箴言足可被人们视为珍宝,其除了语言锤炼精彩、简洁上口、极具传唱性之外,还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极富哲理,更重要的是,这些语句是古今中外名家在经历了常人无法比拟的磨难中悟出的智慧和真谛。本书从浩瀚的人类知识的宝库中精心遴选,把那些可以激励一代人健康成长,发人深省、令人焕发活力甚至可能促进人们成就不凡业绩的箴言精髓编辑加工成册,以供广大读者特别是对人生充满热情与困惑的青少年朋友们品读。
  • 易帘幽梦

    易帘幽梦

    他要我相信他,我信了,然后,他来了,这样便很好。
  • 锦绣山河吾执笔

    锦绣山河吾执笔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首尔2016

    首尔2016

    充满正义感的新生代娱乐经纪人柳智孝,在第一次工作中,被人偷拍与韩流顶级明星李智宇“同居”的新闻,并因此名誉扫地,成为了人们眼中卑鄙又势利的小人。正当柳智孝处于人生绝境的时候,李智宇却突然出手相救。李智宇和柳智孝跨越重重阻碍,在与恶势力斗争的同时展现出人性最的纯美的恋情。
  • 丞相女儿要出嫁

    丞相女儿要出嫁

    淳于丞相君子如玉,温文尔雅,上受皇上器重,下受百官爱戴,日子过的也算舒心,可是,自家女儿眼看着已经到了嫁人的年纪了,却死活也嫁不出去,唉……愁啊……
  • 重生农家明月

    重生农家明月

    她努力跳出农门想要摆脱农村人身份,却所爱非人最终落个死不瞑目的凄惨下场。再睁眼,重返九岁!这次,她只想做个吃喝不愁财富在手的农家女。可开了挂的人生不允许低调!那就有仇报仇,有怨报怨,怼怼极品虐虐渣!可这娃娃亲定下的小未婚夫,是同前世那样掐掉这朵桃花,还是趁早养成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