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69400000034

第34章 胡适讲国学——儒与道(4)

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正名》)

例如人见可欲之物,觉得此物可欲。是“情然”;估量此物该不该要,是“心为之择”;估量定了,才去取此物,是“能为之动”。情欲与动作之间,全靠这个“心”作一把天平秤。所以说:

心也者,道之工宰也。(《正名》)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解蔽》)

心与情欲的关系,如下:

凡语治而待去欲者,无以道欲而困于有欲者也。凡语治而待寡欲者,无以节欲而困于多欲者也。欲不待可得,而求者从所可。欲不待可得,所受乎天也。求者从所可,受乎心也。〔天性有欲,心为之制节。〕(此九字,今本缺。今据久保爱所据宋本及韩本曾)……故欲过之而动不及,心止之也。心之所可中理,则欲虽多,奚伤于治?欲不及而动过之,心使之也。心之所可失理,则欲虽寡,奚止于乱?故治乱在于心之所可,亡于情之所欲。以欲为可得而求之,情之所必不免也。以为可而道之,知所必出也。故虽为守门,欲不可去,性之具也。虽为天子,欲不可尽(此下疑脱四字)。欲虽不可尽,求可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道者进则近尽,退者节求,天下莫之若也。凡人莫不从其所可而去其所不可。知道之莫之若也,而不从道者,无之有也。故可道而从之,奚以损之而乱?不可道而离之,奚以益之而治?(《正名》)

这一节说人不必去欲,但求导欲;不必寡欲,但求有节。最要紧的是先须有一个“所可中理”的心作主宰。“心之所可中理,则欲虽多,奚伤于治”。这种议论,极合近世教育心理,真是荀子的特色。大概这里也有“别墨”的乐利主义的影响。

荀子以为“凡人莫不从其所可而去其所不可”,可是心以为可得。但是要使“心之所可中理”,不是容易做到的。正如《中庸》上说的“中庸之道”,说来很易,做到却极不易。所以荀子往往把心来比一种权度。他说:

凡人之取也,所欲未尝粹而来也;其去也,所恶未尝粹而往也。故人无动而不与权俱。权不正,则祸托于欲而人以为福;福托于恶,而人以为祸:此亦人所以惑于祸福也。道者,古今之正权也。离道而内自择,则不知祸福之所托。(《正名》)(《解蔽》篇所说与此同)

故《解蔽》篇说:

故心不可不知道。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心知道然后可道,可道然后能守道以禁非道。

这里的“可”字,与上文所引《正名》篇一长段的“可”字,同是许可之可。要有正确合理的知识,方才可以有正确合理的可与不可。可与不可没有错误,一切好恶去取便也没有过失。这是荀子的人生哲学的根本观念。

古代的人生哲学,独有荀子最注重心理的研究,所以他说心理的状态和作用也最详细。他说: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一而静。心未尝不藏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两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两字旧作满,杨注当作两,是也)。

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藏也(志即是记忆)。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藏害所将受,谓之虚。

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一。

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说文》:虑难曰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

夫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一而静,作之则(此处“谓之”“作之”都是命令的动词,如今言“教他要虚一而静,还替他立下法式准则”。王引之把“作之”二字作一句,把则字属下文,说“心有动作,则……”这正犯了《经义述闻》所说“增字解经”的毛病。章太炎《明见篇》解此章说:“作之,彼意识也。”更讲不通)。将须道者,〔虚〕之,虚则入(旧作人)。将事道者,〔一〕之,一则尽。将思道者,〔静之〕,静则察(此文旧不可通。王引之校改为“则将须道者之虚,〔虚〕则入。将事道者之一,〔一〕则尽。将思道者〔之静〕,静则察”也不成文法。今改校如上,似乎较妥)。虚一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夫恶有蔽矣哉?(《解蔽》)

这一节本很明白,不须详细解说。章太炎《明见篇》(《国故论衡》下)用印度哲学来讲这一段,把“藏”解作“阿罗耶识”,把“异”解作“异熟”,把“谋”与“自行”解作“散位独头意识”,便比原文更难懂了。心能收受一切感觉,故说是“藏”。但是心藏感觉和罐里藏钱不同,罐藏满了,便不能再藏了。心却不然,藏了这个,还可藏那个。这叫做“不以所已藏害所将受”,这便是“虚”。心又能区别比类。如《正名篇》所说:“形体色理以目异,声音清浊……以耳异,甘苦咸淡……以口异。”五官感觉的种类极为复杂纷繁,所以说:“同时兼知之,两也”。感觉虽然复杂,心却能“缘耳知声,缘目知形”,不致混乱。这是“不以夫一害此一”。这便叫做“一”。心能有种种活动,如梦与思虑之类。但是梦时尽梦,思虑时尽思虑,专心接物时,还依旧能有知识。这是“不以梦剧乱知”,这便是“静”。心有这三种特性,始能知道。所以那些“未得道而求道”的人,也须做到这三种工夫:第一要虚心,第二要专一,第三要静心。

二、谬误荀子的知识论的心理根据既如上说,如今且看他论知识谬误的原因和救正的方法。他说:

故人心譬如盘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须眉而察理矣。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于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心亦如是矣。导之以理,养之以清,物莫之倾,则足以定是非决嫌疑矣。小物引之,则其正外易,其心内倾,则不足以决粗理也。(同)

凡一切谬误都由于中心不定,不能静思,不能专一。又说:

凡观物有疑(疑,定也。与下文“疑止之”之疑同义。此即《诗》“靡所止疑”之疑)。中心定则外物不清,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见植林以为后人也:冥冥蔽其明矣(矣当作也)。醉者越百步之沟,以为步之浍也;俯而出城门,以为小之闺也:酒乱其神也。故从山上望牛者若羊,远蔽其大也。从山下望木者,十仞之木若箸,高蔽其长也。水动而影摇,人不以定美恶,水势玄也。瞽者仰视而不见星,人不以定有无,用精惑也。有人焉以此时定物,则世之愚者也。彼愚者之定物,以疑决疑,决必不当。夫苟不当,安能无过乎。

这一段说一切谬误都由于外物扰乱五官。官能失其作用,故心不能知物,遂生种种谬误(参观《正名》篇论“所缘以同异”一节)。

因为知识易有谬误,故不能不有个可以取法的标准模范。荀子说:

凡〔可〕以知,人之性也。可知,物之理也(可字下旧有“以”字。今据久保爱所见元本删之)。以可以知人之性,求可知物之理(人字物字疑皆是衍文,后人误读上文,又依上文妄改此句而误也),而无所疑止之,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以浃万物之变,与愚者若一。学老身长子而与愚者若一,犹不知错,夫是之谓妄人。

故学也者,固学止之也。恶乎止之?曰,止诸至足。曷谓至足?曰,圣〔王〕也。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法极矣。故学者以圣王为师,案以圣王之制为法。法其法,以求其统。类〔其〕类,以务象效其人。(《解蔽》)

这是“标准的”知识论,与孟子的学说,大概相似。孟子说:“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正与荀子的“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同意。他两人都把“法圣王”看作一条教育的捷径。譬如古人用了心思目力,造下规矩准绳,后世的人依着做去,便也可做方圆平直。学问知识也是如此。依着好榜样做去,便也可得正确的知识学问,便也可免了许多谬误。这是荀子“止诸至足”的本意。

三、名学荀卿的名学,完全是演绎法。他承着儒家“春秋派”的正名主义,受了时势的影响,知道单靠着史官的一字褒贬,决不能做到“正名”的目的。所以他的名学,介于儒家与法家之间,是儒法过渡时代的学说。他的名学的大旨是:

凡议,必将立隆正,然后可也。无隆正则是非不分,而辩讼不决。故所闻曰:“天下之大隆(下旧有也字。今据久保爱所见宋本删),是非之封界,分职名象之所起,王制是也。”故凡言议期命以圣王为师。(《正论》)

《传》曰:“天下有二:非察是,是察非”,谓合王制与不合王制也。天下有不以是为隆王也,然而犹有能分是非治曲直者耶?(《解蔽》)

他的大旨只是要先立一个“隆正”,做一个标准的大前提。凡是合这隆正的都是“是的”,不合的都是“非的”。所以我说他是演绎法的名学。

荀子讲“正名”只是要把社会上已经通行的名,用国家法令制定;制定之后,不得更改。他说:

故王者制名,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则慎率民而一焉。故析辞擅作名,以乱正名,使民疑惑,人多辩讼,则谓之大奸,其罪犹为符节度量之罪也。故其民莫敢为奇辞以乱正名。故其民悫,悫则易使,易使则功(功旧作公。今依顾千里校改)。其民莫敢为奇辞以乱正名,故一于道法而谨于循令矣。如是,则其迹长矣。迹长功成,治之极也。是谨于守名约之功也。(《正名》)

但是

今圣王没,名守慢,奇辞起,名实乱,是非之形不明,则虽守法之吏,诵数之儒,亦皆乱。若有王者起,必将有循于旧名,有作于新名。(同)

“循旧名”的法如下:

后王之成名: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礼。散名之加于万物者,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远方异俗之乡,则因之而为通。(同)

荀子论“正名”分三步,如下:

(一)所为有名。

(二)所缘有同异。

(三)制名之枢要。

今分说如下:

(一)为什么要有“名”呢?荀子说:

异形离心交喻,异物名实互纽(此十二字,杨注读四字一句。王校仍之。今从郝懿行说读六字为句。互旧作玄,今从王校改)。贵贱不明,同异不别。如是,则志必有不喻之患,而事必有困废之祸。

这是说无名的害处。例如我见两物,一黑一白,若没有黑白之名,则别人尽可以叫黑的做白的,叫白的做黑的。这是“异形离心交喻,异物名实互纽”。又如《尔雅》说:“犬未成毫曰狗。”《说文》说:“犬,狗之有悬蹏者也。”依《尔雅》说,狗是犬的一种,犬可包狗。依《说文》说,犬是狗的一种,狗可包犬。如下图:

依《尔雅》说“狗,犬也。”依《说文》说“犬,狗也。”

这也是“异物名实互纽”之例。荀子接着说:

故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辩同异。贵贱明,同异别,如是,则志无不喻之患,事无困废之祸。此所为有名也。

此处当注意的是荀子说的“制名以指实”有两层用处:第一是“明贵贱”,第二是“别同异”。墨家论“名”只有别同异一种用处。儒家却于“别同异”之外添出“明贵贱”一种用处。“明贵贱”即是“寓褒贬,别善恶”之意。荀子受了当时科学家的影响,不能不说名有别同异之用。但他依然把“明贵贱”看得比“别同异”更为重要。所以说“上”以明贵贱,“下”以别同异。

(二)怎样会有同异呢?荀子说这都由于“天官”。天官即是耳、目、鼻、口、心、体之类。他说:

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是所以共其约名以相期也。

这是说“同”。因为同种类同情感的人对于外物所起意象大概相同,所以能造名字以为达意的符号。但是天官不但知同,还能别异。上文说过“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天官所感觉,有种种不同,故说:

形体色理以目异;声音清浊调竽奇声以耳异;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香臭芬郁腥臊洒酸奇臭以鼻异;疾养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说故喜怒哀乐爱恶欲以心异。心有征知(有读又。此承上文而言,言心于上所举九事外,又能征知也),征知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然而征知必将待天官之当薄其类,然后可也。五官薄之而不知,心征之而无说,则人莫不谓之不知。此所缘而以同异也。

这一段不很好懂。第一长句说天官的感觉有种种不同,固可懂得。此下紧接一句“心有征知”,杨注云:“征,召也。言心能召万物而知之。”这话不曾说的明白。章太炎《原名篇》说:“接于五官曰受,受者谓之当簿。传于心曰想,想者谓之征知。”又说:“领纳之谓受,受非爱憎不箸;取像之谓想,想非呼召不征。”是章氏也把征字作“呼召”解,但他的“呼召”是“想像”之意,比杨倞进一层说。征字本义有证明之意(《中庸》“杞不足征也”注,“征,犹明也。”《荀子·性恶》篇,“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汉书·董仲舒传》有此语,师古曰,征,证也)。这是说五官形体所受的感觉,种类纷繁,没有头绪。幸有一个心除了“说故喜怒哀乐爱恶欲”之外,还有证明知识的作用。证明知识就是使知识有根据。例如目见一色,心能证明他是白雪的白色;耳听一声,心能证明他是门外庙里的钟声。这就是“征知”。因为心能征知,所以我们可以“缘耳而知声,缘目而知色”。不然,我们但可有无数没有系统,没有意义的感觉,决不能有知识。

但是单有“心”,不用“天官”,也不能有知识。因为“天官”所受的感觉乃是知识的原料;没有原料,便无所知。不但如此,那“征知”的心,并不是离却一切官能自己独立存在的;其实是和一切官能成为一体,不可分断的。征知的作用,还只是心与官能连合的作用。例如听官必先听过钟声,方可闻声即知为钟声;鼻官必先闻过桂花香,方可闻香即知为桂花香。所以说:“然而征知必将待天官之当簿其类,然后可也。”“当簿”如《孟子》“孔子先簿正祭器”的簿字,如今人说“记账”。天官所曾感觉过的,都留下影子,如店家记账一般,账上有过桂花香,所以后来闻一种香,便如翻开老账,查出这是桂花香。初次感觉。有如登账,故名“当簿其类”。后来知物,即根据账簿证明这是什么,故名“征知”。例如画一“丁”字,中国人见了说是甲乙丙丁的“丁”字;英国人见了说是英文第二十字母;那没有文字的野蛮人见了便不认得了。所以说:“五官簿之而不知,心征之而无说,则人莫不谓之不知。”

(三)制名的枢要又是什么呢?荀子说,同异既分别了,

然后随而命之,同则同之,异则异之。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单与兼无所相避则共,虽共不为害矣。知异实之异名也,故使异实者莫不异名也,不可乱也。犹使同实者莫不同名也。故万物虽众,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于无共然后止。有时而欲偏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也者,大别名也。推而别之,至于无别然后止。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之实名。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此制名之枢要也。(以上皆《正名》篇)

制名的枢要只是“同则同之,异则异之”八个字。此处当注意的是荀子知道名有社会的性质,所以说“约定俗成谓之宜”。正名的事业,不过是用法令的权力去维持那些“约定俗成”的名罢了。

以上所说三条,是荀子的正名论的建设一方面。他还有破坏的方面,也分三条。

(一)惑于用名以乱名荀子举的例是:

(1)见侮不辱。(宋子之说)

(2)圣人不爱己。(《墨辩·大取》篇云:“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己在所爱,爱加于己,伦列之爱己,爱人也。”)

(3)杀盗非杀人也。(此《墨辩·小取》篇语)

对于这些议论,荀子说:

验之所以为有名,而观其孰行,则能禁之矣。

“所以为有名”即是上文所说“明贵贱、别同异”两件。如说“见侮不辱”,“见侮”是可恶的事,故人都以为辱。今不能使人不恶侮,岂能使人不把“见侮”当作可耻的事。若不把可耻的事当作可耻的事,便是“贵贱不明,同异无别”了(说详《正论》篇)。“人”与“己”有别,“盗”是“人”的一种;若说“爱己还只是爱人”,又说“杀盗不是杀人”,也是同异无别了。这是驳第一类的“邪说”。

(二)惑于用实以乱名荀子举的例是:

(1)山渊平。(杨注:此庄子云“山与泽平”)

(2)情欲寡。(欲字是动词。《正论篇》说宋子曰:“人之情欲寡,而皆以己之情为欲多”)

(3)刍豢不加甘,大钟不加乐。(杨注:此墨子之说)

同类推荐
  • 多少风物烟雨中——北京的古迹与风俗

    多少风物烟雨中——北京的古迹与风俗

    本书作者用兼具理性和诗意的笔触,淡淡地向人们诉说着老北京的古迹和风俗以及那些逐渐远去的故事。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对联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对联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个历史文化之谜

    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个历史文化之谜

    本书是一本囊括古今中外历史知识的读物,通过上百幅实地照片展示了那些令人困惑不解的未解之谜与神奇现象。
  • 新编经典祝酒辞全书

    新编经典祝酒辞全书

    高朋满座,一席洋溢热情的祝酒辞,不仅能为热烈欢乐的气氛助兴添彩,更能显出说话人的水平;款待贵宾,一番客气周到的祝酒辞。既捧得来客高兴,又缓和严肃的气氛;老友重聚,几句声情并茂的祝酒辞,可以畅述自我情怀,加深彼此情谊。本书精选了数十种场合的千余例祝酒佳辞、祝酒佳句、祝酒妙语等大量精彩绝伦的祝酒辞素材,将之灵活运用于您的祝酒辞中,您的祝酒辞必将与众不同,让人印象深刻。书中更详解了祝酒辞的来龙去脉,不同场景、不同环境下祝酒辞要点及应用技巧,以及酒场规则、酒史趣谈等酒文化,很全面的祝酒辞。
  • 走进定西

    走进定西

    本书侧重于收集人文方面的背景资料,在定西的历史地理环境中,通过它的景观、民俗和民间艺术,给读者展示了定西简明的历史脉络。
热门推荐
  • 相视一笑,莫逆于心

    相视一笑,莫逆于心

    见你一面心乱了,本想着敬而远之,渐渐越陷越深。
  • 迷糊娇妻抢错“狼”

    迷糊娇妻抢错“狼”

    他是亦正亦邪的豪门总裁,她只是一个普通少女,只因在他最缺爱的年代,错爱了他十年。这辈子她注定要成为他的女人。
  • 丫头你是我的

    丫头你是我的

    在七岁时,她第一次见他就扬言要嫁给他,,,在十三年后,他们再次相遇,他为她建立一个王国,一座宫殿。一步步,他慢慢地调教,把她变成他的公主,他的丫头,他的女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落花流水落花剑

    落花流水落花剑

    对世间还有多少留恋,才能让你对这个世界毫无牵挂。还有多少个冬去春来,方可使你闭上双眼,永久尘封于这片大地。白梅落下之日,归去故里之时。新武侠,新剧情,一柄落花剑,一场落花雨。
  • 潋滟传

    潋滟传

    江湖里住着一群矛盾的人每个人的心里藏着不能说的故事所有故事缱绻交错江湖便被编织成了残酷的屠宰场屠宰场里每个人都是飞禽身上的鸿毛很轻盈风轻轻一吹便开始四处漂泊遍空的羽毛,片片藏着一颗心。心若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心若似山雨空蒙雨亦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怪谈——异瞳

    都市怪谈——异瞳

    异瞳就遭人歧视,所有人都认为莫晓彤是怪胎,一黑一红的眼睛究竟是为什么……
  • 天道宠儿在线造反

    天道宠儿在线造反

    寂踏歌是天道他亲闺女!但是这位殿下与其他气运之子不同,其他气运之子只想逆天而行,而这位殿下只想造反,自己当天道。第一次造反:失败!天道爸爸把自家亲闺女扔到最底层,让她自己一步一步往上爬。结果——第二次造反:失败!天道爸爸的心都碎了,因为这一次,他家亲闺女是为了别人造反,要把别人捧上王位!天道爸爸生气了,于是他封印了自家闺女关于造反的所有记忆,扔到三千世界去自生自灭。开始——寂踏歌:谁敢阻挡我造反,神挡杀神,佛挡弑佛,反派也一起弄死!小幸运:宿主爸爸,住手!天道大人会生气的!后来——寂踏歌:你喜欢那个位置吗?你若喜欢,我便为你造反。某反派:这剧本貌似拿错了吧?天道爸爸要哭死了!
  • 雨墓记

    雨墓记

    这是一片浩瀚的世界,有强大的修者,有诡异的驭师,有神秘的天师,光怪陆离,鬼神出没,这是一段消逝的历史!且看少年踏天歌,登天路,弹指遮天,谱写一段不朽传说。